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一单元 政治体制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67111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一单元 政治体制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一单元 政治体制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一单元 政治体制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一单元 政治体制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一单元 政治体制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一单元 政治体制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一单元 政治体制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学案:第一单元 政治体制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学 案学习目标1.明确中国古代、近代、现代的一些重要改革。2.通过学习重要改革内容,归纳出改革的共性原因及改革家的共同精神品质。探学新知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一)各国推行变法的原因(1)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使社会生产力得到进一步发展,生产关系处于急剧变动之中。(2)这一时期,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为了适应社会变动,实现富国强兵,纷纷推行变法。(二)春秋战国时期商鞅变法1.商鞅变法的内容:(1)军事: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设立军功爵制度; 建立什伍组织。(2)经济:废除井田,允许自由买卖土地;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3)政治:废分封,建立县制,

2、强化中央集权;(严格刑罚)推行什伍连坐制度; 规定轻罪重刑。(4)思想文化:焚烧诗书。 2.商鞅变法的影响:(1)积极影响:商鞅变法沉重打击了旧贵族,发展了地主经济,增强了国力,同时壮大了军事力量,稳定了统治秩序,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不仅推进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推动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许多制度为后世沿用,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2)消极影响:法律严苛,容易造成统治者的暴政;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发展;重农抑商,造成封建社会对商业和商人长期歧视,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3.评价改革成败的标准:(1)变法是否成功;(

3、2)是否变法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3)变法是否顺应了历史的发展潮流。(三)北魏孝文帝改革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1)前秦统一北方但迅速瓦解,北魏重新统一了北方。(2)战乱给各族人民带来了困难,在长期的冲突与交往中,民族交融刚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1)前期:实行俸禄制;推行均田制、三长制。(2)后期:迁都洛阳;易服装、改汉姓、说汉化、同婚姻。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1)有效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2)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融,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4.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1)顺应了当

4、时历史发展的潮流(根本原因);(2)民族融合趋势的推动;(3)改革从实际出发,内容全面,措施得当,符合人民的愿望;(4)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本人的改革决心。(四)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1.王安石变法的背景(1)“三冗两积”的社会局面致使北宋政治腐败,财政困难,各地农民起义不断,出现了严重的社会危机。(2)范仲淹的“庆历新政”改革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失败。2.王安石变法的内容:对官僚机构、财政制度、军事体制等方面的弊端,制定和图形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3.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初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涉及面广、阻力大,有些措施欠妥当,后被废止。4.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启示:(1)改革必须遵循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5、、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根本原则。(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但也应防止在改革中出现用人不当、执行不力等问题。(3)改革必然会触及某些人的特权和既得利益,因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的斗争。因此,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坚决彻底,注重改革的时效性。(五)明朝张居正改革1.张居正改革的背景明中后期,政治日益腐败,统治危机不断加深2.张居正改革的内容整顿吏治,加强官吏考核;裁减开支,清丈土地,改革税制3.张居正改革的影响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后改革措施除一条鞭法外,几乎全部废止。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一)背景1.政治一一甲午战后,中国

6、内忧外患,民族危机加深2.经济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3.思想一一西方近代思想的传播和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二)戊戌变法 1.背景:甲午中日战争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社会。2.内容:创学会、办报刊、兴学堂,宣传维新思想;提倡西学,议论时政;学习日本、俄国变革政治,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3.影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封建制度;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抨击,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触犯了封建守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激烈反对,慈禧发动政变,废除大部分变法措施。4.启示: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三)清末“新政”1.目的:应对日益严重的统治

7、危机2.内容:改革教育、派遣留学生、编练新军、振兴商务、奖励实业。3.评价:新政的一些措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新政没有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四)民国时期的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但由于民国时期政局动荡,国家适中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改革多以失败告终。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一)过渡时期的改革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艰苦奋斗,推行土地改革和各项民主改革,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在短时间内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开始标志:1956年,毛泽东

8、论十大关系和中共八大2.挫折:缺乏经验,急于求成,犯了“左”倾错误。3.成就:初步建立起现代化建设所必需的物质技术基础,培养了经济文化建设等方面的骨干力量,积累了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经验。(三)十一届三中全会1.时间:1978年12月2.内容: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做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四)中共十八大和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1.中共十八大(1)召开时间:2012年11月(2)内容: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2.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1)召开时间:2013年(2)内容: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总部署、总动员,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

9、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五)中共十九大和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1.中共十九大(1)召开时间:2017年10月(2)内容: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列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并载入党章。2.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1)召开时间:2019年(2)内容:对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工作进一步作出部署。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六)改革开放的认识1.改革开放极大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2.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

10、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随堂训练1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对社会转型起决定性作用的是()A.“燔诗书而明法令”B.“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C.“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D.“为田开阡陌封疆”2.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提道:“秦地本是戎狄之区直至孝公变法时,秦人还不脱戎狄之俗。例如他们还父兄子弟和姑媳妯娌同寝一室,这大约是沿着游牧时代以一个帐幕为一家的经济办法。这种陋俗经商鞅的严禁才消灭。”该论述中的秦国的社会转型表现在()A.编制户口,加强国家管理B.奖励军功,取消世卿世禄制C.

11、废除井田,承认土地私有制D.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推动小农经济发展3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采用,反映出当时()A.鲜卑与汉民族之间的相互影响达到的新高度B.鲜卑与汉族地主的合作形成了新统治集团C.鲜卑族与汉族之间的矛盾逐渐消失D.民族差异大,强大的民族必然代替落后的民族4.北宋中期出现了“积贫积弱”的局面,主持变法的王安石认为北宋贫困的症结在于()A.冗官冗兵导致冗费 B.中央集权过度导致地方无权C.生产少及土地兼并 D.长期战争费用及缴纳“岁币”5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这一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A.“师夷长技以制夷” B

12、.“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师夷长技以自强”6中华文明史写道:作为一场政治运动,百日维新短命而败,但作为一场更广阔意义上的社会文化运动,自有其成功之处。这里的“成功之处”主要是指戊戌变法运动()A.阻止了民族危机继续加深 B.改革了君主专制体制C.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7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个最直接的后果是,实行这一政策的地区()A.基本都取得了农业大丰收 B.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C.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经济形势 D.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社会面貌8.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颁发的有关农村经济政

13、策中指出:改革农产品统派统购制度,以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取代统购派购。这说明()A.农业生产已实现了商品化 B.农村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C.计划经济体制走向了松动 D.市场经济体制开始了确立9“又出新车啦!”“又有车降价了”这是近年来人们在媒体上见得最多的一类消息。表面上看,企业的行为是自发的,但是却与另一只看不见的手息息相关。材料中这只“看不见的手”说明了我国在现阶段实施的是()A.社会主义企业体制改革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C.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及解析1.答案:D 解析:商鞅变法中“为田开阡陌封疆”废除了井田制,以法律形式废除了奴隶制的经济基础,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这对

14、社会转型起了决定性作用。2.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商鞅变法的相关内容,容易错选A项,误认为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是为了户籍改革,其实,是为了有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推动社会的转型。3.答案:A解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汉化措施一方面使鲜卑族学习了汉族的先进文化,另一方面汉人在与鲜卑族的接触中也学习了鲜卑族的某些先进的成分,因此,这是指汉族和鲜卑族等各民族之间的相互融合。4.答案:C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王安石认为导致国家贫困的原因不是开支过多,而是生产过少,导致农民贫困的原因是土地兼并和繁重的徭役,C项正确。5.答案:C解析:19世纪末,为挽救民族危机必须进行改革自救。洋务派的实践证明,“中体

15、西用”不能挽救中国,必须改革政治体制,不能单纯学习西方技术,故排除A、B、D三项;C项是维新派的主张,维新派要求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从制度上学习西方,符合题意。6.答案:C解析:戊戌变法是近代中国一次思想潮流的解放。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起了思想启蒙运动的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这就是其“成功之处”,C项正确。7.答案:A解析: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一个最直接的结果是实行这一政策的地区基本都取得了农业大丰收,A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不是最直接的后果,B项错误;农村经济落后的形势未从根本上改变,C项错误;农村社会面貌落后的局面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D项错误。8.答案:C解析:材料没有说明农产品的改革是针对市场的需求进行的,所以不能说明农业生产实现了商品化生产,A项错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78年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项错误;材料中“农产品统派统购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体现,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取代统购派购”说明农产品的收购更加注重市场化运作,C项正确;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于中共十四大,D项错误。9.答案:D解析:从材料信息来看,汽车行业激烈的竞争是由市场决定的,它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