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课时跟踪检测一、单项选择题读下图,回答12题。1上图反映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A臭氧层破坏 B温室气体增加C酸雨 D水旱灾害解析:读图可知,从1880年至2000年,二氧化碳浓度呈逐渐升高趋势,导致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二氧化碳属于温室气体。答案:B2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可以使右图中变化相对明显且与人类关系密切的是()A增强 B增强C减弱 D减弱解析:图中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是地面辐射、是大气逆辐射、是射向宇宙空间的大气辐射。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会降低,会减弱;会增强,但是不明显;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降低,会减弱,且相对明
2、显;也会减弱,但是对人类影响不大。答案:C2008年3月,联合国副秘书长提出了“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标。据此完成34题。3对实行“碳中性国家”不利的措施是()A积极开发洁净的新能源B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C合理开发水能D积极植树造林解析:“碳中性国家”是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能源的消耗量会加大,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碳会增多,不利于“碳中性国家”的实行,故选B。答案:B4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
3、()A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农作物减产B全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C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D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解析: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向环境排放的二氧化碳就大大减少,温室效应减弱,全球气候变暖减缓,两极冰川融化速度减慢,使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故选C。答案:C下图为某地年平均降水pH值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5关于a、b、c、d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四地都处在酸雨区 Ba地较b地酸雨严重Cc地较d地酸雨严重 Da、b为重酸雨区解析:从图中各点的数值可知,a5.6,不是酸雨区。答案:B6该地pH值等值线的弯曲受盛行风的影响,该地主导风向应该是()A东南风 B西北风C
4、西南风 D东北风解析:风有稀释酸性气体的作用,可以降低酸雨的程度,图中a处酸雨最严重,等值线向东北弯曲,故其主导风向为西南风。答案:C读 “中国局部地区环境问题分布示意图”,回答78题。7图例甲、乙、丙、丁分别代表()A水土流失、水体污染、森林锐减、酸雨B森林锐减、水土流失、酸雨、水体污染C水体污染、酸雨、水土流失、森林锐减D酸雨、森林锐减、水体污染、水土流失解析:图例甲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横断山区,最可能是森林锐减问题;图例乙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和云贵高原地区,最可能是水土流失问题,结合选项可知B项正确。答案:B8甲类环境问题还可能导致()土地荒漠化 臭氧层空洞 全球气候变暖 生物多样性
5、锐减A B C D解析:森林锐减直接导致植被种类减少,使动物的栖息地丧失,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另外,森林破坏导致植被的固碳能力下降,从而导致二氧化碳数量增多,全球气候变暖。答案:D(2019江苏卷)下图为“华东地区和东北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和SO2多年平均浓度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910题。9两地区的城市大气PM2.5浓度一般在10时以后下降,其主要原因是()A户外活动减少,利于污染物沉降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解析:PM2.5浓度在10时以后下降,是因为太阳辐射增强,地面温度逐渐升高,热岛效应增强,气体受热膨胀上升,
6、气体在上升的过程中,带走了污染物,有利于PM2.5浓度的下降,C正确;浓度的下降与户外活动的减少无关,A错误;材料当中并没有提到降水的频率增加,B错误;汽车流量减少只会让PM2.5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性,而并非下降,D错误。答案:C10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能源结构 B人口密度C资源条件 D出行方式解析:华东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石油、天然气为主,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较低,而东北地区能源消费结构主要以煤和石油为主,二氧化硫的排放量较高,A正确;二氧化硫的浓度和人口密度、资源条件关系不大,B、C错误;两地出行方式相似,D错误。答案:A上海市水务局2014年2
7、月22日发布消息,上海长江口水源地遭遇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咸潮入侵,对上海长江口陈行水厂的正常运行产生较大影响,局部地区饮用水的口感已受影响。回答1112题。11出现咸潮主要与自然因素有关,上海咸潮主要发生的季节是()A冬春季 B夏秋季C春夏季 D秋冬季解析:咸潮是河流枯水期,海水倒灌入河流中,使河水盐度增高的现象,常发生在水位季节变化大的河流下游和河口地区。上海位于长江入海口,冬春季节河流水量小,易发生咸潮。答案:A12下列河口地区出现咸潮机会最多的是()A亚马孙河口 B刚果河口C莱茵河口 D恒河口解析:恒河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水量季节变化大,易发生咸潮。亚马孙河、刚果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区,
8、水位季节变化小;莱茵河流经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水位季节变化也小。答案:D环境问题是人类所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之一。读我国某地区地理要素关联图,回答第13题。13该地区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A森林、土地资源枯竭,人均量减少B粮食问题突出C环境污染严重,生存质量下降D生态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解析:由图可知,该地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水生动植物减少、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粮食问题不属于环境问题;图中未反映出森林和土地资源枯竭,也没有体现环境污染问题。答案:D下图为欧洲东部第四纪冰川界线变化示意图。完成1415题。14下列冰期中,气温最低的时期是()A冰期 B冰期C冰期 D冰期解析:气温最低,应该是冰川面积
9、最广,分布纬度最低的时期,故选D。答案:D15与现在相比,第四纪冰期时期()A全球各地降水较多 B山地雪线海拔较高C温带作物北界偏北 D陆地总面积较大解析:第四纪冰期全球处于寒冷期,山地雪线偏低,北半球温带植物北界偏南,降水整体偏少,海平面偏低,大陆和岛屿的面积会增大,故选D。答案:D二、综合题16据专家分析和预测:我国北方增温在过去50年更为明显;近50年西部降水增加,东部频繁出现南涝北旱;我国平均年降水量可能比20世纪略有增加;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次和强度变化将更明显;农作物受旱面积和粮食产量波动将加大。下图为“我国近30年来气温的变化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反映出我国近30年来
10、,气温变化呈现出什么规律?(2)目前我国气温变化在地域上有什么差异?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可能是什么纬度地区?(3)单从气候变化的角度,推测我国河西走廊的粮食产量如何变化?试说明理由。(4)气候变暖对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有哪些?(5)全球气温升高与CO2等温室气体的增加有关,可采用哪些措施减少CO2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答案:(1)近30年来我国年平均气温大致呈上升趋势,冬季气温上升尤为明显。(2)我国北方增温比南方更为明显。就全球而言,增温最明显的是中高纬度地区。(3)粮食产量会增加。原因:我国西部地区的降水有所增加,会缓解河西走廊的干旱状况;气温明显升高,热量更加充分,这都会有利于
11、粮食生产。(4)海水入侵,淹没土地;风暴潮加剧,海岸侵蚀加强;陆地污水排放受阻;土地盐渍化;港口、航道功能受影响等。(5)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增加清洁能源(水能、太阳能、风能、核能等)消费比重;淘汰落后设备,提高生产技术,改进工艺流程,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使用能源。17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现象,称为灰霾。下图示意我国南方某城市近10年灰霾出现频率的月份分配,回答下列问题。(1)说出该城市灰霾日出现最少的季节并分析原因。(2)说明大城市应对灰霾天气的防治措施。答案:(1)夏季。原因:夏季地表温度高,对流旺盛,大气不稳定,雨水丰沛,对空气中的灰尘等起冲刷作用,不利于灰霾天气的形成。(2)加强监测,建立灰霾天气的预警机制;制定政策法规,加强对灰尘污染源的治理;严格限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和工业粉尘排放;合理规划,植树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