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专题素养评价(四) (专题四、五)(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毛泽东在评论新中国某制度时称“它将实现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的原则与罗斯福的四大自由”。该制度最可能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革命委员会体制【解析】选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故答案为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
2、,排除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各民主党派和爱国民主人士提供了参政议政的舞台,排除C;革命委员会体制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地方政权的组织形式,冲击了中国的宪政,是“左”倾错误的表现,排除D。2.下图为华东人民出版社1953年出版的钱大昕的油画把自己最满意的人选出来。这一年,人民的选举()A.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制定B.开创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全新阶段C.使宪法草案大讨论迅速达到高潮D.为全国人大的召开奠定组织基础【解析】选D。根据材料“1953年出版的钱大昕的油画把自己最满意的人选出来”可知,涉及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故答案为D;A的时间是1949年9月,
3、时间不符,排除;B的时间是解放战争时期,时间不符,排除;C的时间是1954年。排除。3.(2020洛阳高一检测)下图是1950-2000年中国各阶段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的数量变化示意图。它从本质上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民主政治()A.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 B.制度化和法制化发展C.依法治国的正式确立 D.基层民主政治的扩大【解析】选B。示意图显示“文化大革命”时期制定的法律和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的数量最少,改革开放以后有关法律文献增长速度最快,说明我国逐渐走向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故B正确;示意图体现出民主政治法制化,并不能说明法律体系的日益完善,故A错误;依法治国的正式确立是1992年九
4、届人大二次会议,故C错误;基层民主政治的扩大属于民间选举形式,故D错误。4.(2020长沙高一检测)1987年,全国人大通过了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从法律上肯定了村民委员会是群众的民主自治制度。改革开放十多年以后,党和国家重新制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工业企业法等法规,对职工代表大会的职权、性质和工作方式做了进一步的肯定,据此可知,改革开放后,中国政府()A.落实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工作重点由经济转向政治C.扩大了民主政治的范畴D.积极拓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解析】选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暂行条例工业企业法等法规在不断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故D正确;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
5、暂行条例工业企业法等法规不是人大制度,故A错误;改革开放后,工作重点一直在经济领域,故B错误;基层民主制度同样属于社会主义民主范畴,故C错误。5.(2020唐山高一检测)2019年1月2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统一是历史趋势,是正道。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下面有关台湾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A.“一个中国”原则得到台湾同胞普遍认同B.和平统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贯方针C.台湾当局已经认可“一国两制”的方针D.“九二共识”是处理两岸关系的基础【解析】选D。结合所学可知,“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是处理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故D正
6、确;台湾仍然存在“台独”分子,A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A;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和平统一祖国的方针,并非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贯方针,排除B;“九二共识”是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的“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并非台湾当局已经认可“一国两制”的方针,C错误。6.1950年2月28日至1958年11月1日,大陆政府及相关部门先后三次发表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1月1日,大陆政府第四次公开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第四次与前三次告台湾同胞书的主要不同之处是()A.努力促进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三次合作B.结束两岸军事对峙,实现和平统一C.实现“三通”,欢迎台胞到大陆投资D.提出“一国
7、两制”,建立台湾特别行政区【解析】选B。1979年大陆政府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告和平统一台湾的基本方针,结束两岸军事对峙,故B正确;1981年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中提出努力促进国共两党之间的第三次合作,排除A;1979年大陆政府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提出两岸“三通”构想,但不是第四次与前三次告台湾同胞书的主要不同,排除C;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7. “不应该单单从不同意识形态和不同制度的对抗这个角度来处理东西方之间的关系。”下列新中国外交方针政策可支持这一论断的是()A.“另起炉灶”B.“一边倒”C.反对美帝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解析
8、】选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外交原则,适用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外交,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标志,故D正确。8.(2020石家庄高一检测)历史漫画常以幽默夸张的笔法描绘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并赋之以深刻的寓意。下列会议中贴切反映了下侧漫画主题的()A.日内瓦会议B.亚非会议C.1961年不结盟运动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解析】选B。亚非会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与的国际会议,重点是要解决亚非国家独立和发展的问题,故选B;材料涉及的是亚非地区,所以主要是针对亚非地区的国际会议,而日内瓦会议有帝国主义国家参与,是大国决定国际事务,并且会议的议题主要是针对朝鲜
9、问题和恢复印度支那和平问题,排除A;不结盟运动不光涉及亚非地区,还有欧洲和其他地区,排除C;第26届联合国大会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会议,没有特别体现出亚非国家的特征,排除D。9.“尼克松通过中美和解得益匪浅在新的三角关系中,美国明显保持了平衡尼克松在某种意义上把中国拉过来矫正了世界的平衡。”文中“三角”分别指()A.中国、美国、苏联 B.欧洲、美国、苏联C.中国、台湾、美国 D.美国、日本、中国【解析】选A。由题干“尼克松”“保持了平衡”“把中国拉过来”可以看出美国当时所承受的压力不小,美国为了应对这种压力而拉拢中国以便实现平衡,而能够让美国感受巨大压力的只能是苏联,故A正确;材料强调
10、的是中、美、苏三国之间的关系,故B、C、D排除。10.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与中国达成的某项声明中指出:“美国将不定期地派遣美国高级代表前来北京,就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具体磋商并继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这一声明()A.促成了中国重返联合国B.有利于中日关系的改善C.标志着中美正式建交D.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局面【解析】选B。从材料“就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具体磋商并继续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表明中美还没有正式建交,排除C,尼克松访华后在上海签订的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在此事件影响下,推动中日关系的改善,所以答案为B。此公报发布晚于中国重返联合国,故A错误。中国重返
11、联合国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局面,所以D不符合题意,错误。11.(2020开封高一检测)2017年“两会”上,外交部长王毅首次提出了“金砖+”的概念,“通过金砖国家同其他发展中大国和发展中国家组织进行对话扩大金砖的朋友圈,把金砖合作打造成为当今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南南合作平台。”其主要目的是()A.扩大中国的国际竞争力 B.克服内部不利因素的制约C.建立更广泛的伙伴关系 D.领导国际经济和地缘政治【解析】选C。从材料“金砖+”“扩大金砖的朋友圈”中可以得知,中国通过金砖机制建立广泛的伙伴关系,促进金砖国家的发展,故C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故A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内部不利因素,故B排除;
12、D不符合中国的外交理念,排除。12.中国现代化战略研究课题组曾提出一个战略设想,简称为“和平鸽”战略,其地理概念结构如下图所示。突出表明中国()A.已经放弃了不结盟的外交政策B.促进亚太地区经济合作与交流C.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多边外交D.正积极致力于新型的区域合作【解析】选D。由新时期我国的外交方针来看,我国一直推行无敌国外交,采取“不结盟”政策,排除A;由“亚欧经济合作组织”,可知我国的外交不仅局限于亚太地区,排除B;“和平鸽”战略中没有涉及联合国,排除C;由“亚欧”“亚太”“亚洲”可知,我国的外交战略主要致力于开展新型的区域合作。二、非选择题(每小题26分,共52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
13、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一个世纪的历史上,第一次建立起一个具有较为合理的政治制度的、安全可靠值得信赖的政府(即使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本身就是一项重要的历史成就,而且也是一项独一无二的成就孙中山称之为“一盘散沙”的中国,迅速凝聚成一个具有强烈的民族使命感的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美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与后毛泽东的中国材料二如果做更深入的思考就会发现难以准确把握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造成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这一错误不可避免地使人民内部矛盾不是以法律化、制度化的民主方法来解决从而混淆了国体民主和政体民主,把精力过多地集中在国体民主上而忽视了本应是重点的政体民主建设。与此相适应,党的治国
14、方略、方式就不是与法律化、制度化民主政治建设相适应的“依法治国”,而只能是适合阶级斗争的“政策治国”。以上三方面交织在一起,相互强化,最终导致“文化大革命”悲剧。宋新滨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及启示(1)据材料一,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前提。针对“它不能提供政治上的自由和民主”这一谬误,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10分)(2)据材料二,指出“文化大革命”时期民主法制遭到破坏的原因是什么,作者认为解决问题的主要策略是什么?(6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发展历程的阶段特征。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10分)【解析】第(1)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为
15、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前提,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的三大政治制度驳斥这一谬误。第(2)题,据材料二省略号分层,抓住中间三层层意概括原因;抓住关键词“依法治国”概括政策。第(3)题,结合所学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历程中概括特征和认识。答案:(1)前提:强大的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成就: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2)原因:没有准确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忽视政体民主建设;仅依靠“政策治国”。策略:依法治国。(3)特征:初建;曲折;发展完善。认识:民主政治建设的长期性;民主政治建设依据国情;民主政治是历
16、史发展的必然等。(言之有理即可)14.“熊猫外交”在中国有上千年历史,新中国成立以后达到顶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武则天、唐玄宗时期,熊猫就作为礼物随着日本的使者跨越重洋。新中国成立后的首次“熊猫外交”是在1957年,接受这份大礼的是苏联。1957年,平平成为第一只作为国家礼物送出的大熊猫来到苏联,象征着当时中国与苏联老大哥之间的深厚感情。两年后,安安又作为配偶被送到苏联。引自新华网材料二1956年至1957年,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稀有鸟类饲养场和美国芝加哥动物园分别先后两次致信给北京动物园,希望“以货币或动物交换中国的一对大熊猫”。对外文化联络局最终的答复是,必须双方互派人员到对方动
17、物园访问和领取交换的动物。如因美国政府阻挠而交换不成,那就算了。这件事最终没有办成。1972年堪称“熊猫外交年”。熊猫玲玲和兴兴赠送美国,这是1949年以后,熊猫第一次被送到西方国家。熊猫外交简史材料三现在在日本、美国、墨西哥、澳大利亚、泰国、德国、奥地利有熊猫。2017年6月24日,载着大熊猫“梦梦”“娇庆”的专机在万众瞩目下抵达柏林。外界似乎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熊猫大使的足迹足以说明两国关系之冷热。地球上任何一个国家拥有熊猫,都是国际关系的重要变化。熊猫外交简史(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新中国首次“熊猫外交”对象是苏联。(8分)(2)从材料二“熊猫外交”的历程可见中美关系发生
18、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14分)(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分)【解析】第(1)题考查新中国初期与苏联的外交。新中国面临着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的敌视与恶意封锁。此时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方针,而且苏联是第一个宣布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与中国关系友好,并同属社会主义阵营。第(2)题考查中美关系的正常化。20世纪70年代初,在国际格局方面,美国处于守势地位,美国长期孤立中国的政策破产。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中苏关系恶化,台湾问题急需解决,所以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中美关系开始缓和。第(3)题结合所学,国与国的亲疏由国家利益决定。从中美关系正常化来看,世界局势的变化也会影响到外交决策。答案:(1)新中国面临着帝国主义的孤立、包围、封锁;中国奉行“一边倒”外交方针,而苏联当时对中国人民的态度友好;加强中苏关系的需要。(2)变化:中美关系从敌对到开始走向正常化。原因:美国方面:孤立中国政策失败;美苏争霸处于守势地位。中国方面: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改善中国国际地位;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3)国家利益和世界局势。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