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扬州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 二 历 史 试 卷 2015.04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答题时请将第卷的答案务必填涂在答题卡上。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00分钟,分值为120分。第卷(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合计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清代学者顾栋高在春秋大事表中指出:“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有土之诸侯未必皆贤,即使因其不贤而易置之,而其政令不能尽出于王朝,其民之视听不能尽属于天子。故常散而不能聚,弱而不强。其易而县邑也,则不然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可见县邑制的出现( )A完成了封建专制国家的统一 B维
2、系了君臣间的宗法关系 C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根源 D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答案】D考点:郡县制。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所说的中国历代政治的得失是政令不能尽出于朝廷,百姓也不能尽属于天子,因此采用县邑制度有助于加强中央的统治,如“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所以答案选D,而不选A、B、C。2. 2015年2月19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 )A 中央集权 B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C独断性和随意性 D皇
3、权至上,皇帝独尊【答案】D考点:皇帝制度。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可知,古代的避讳制度反映了皇权的至上性。所以答案选D。3.史学家张岂之认为,在中国古代,一个新的封建王朝的建设,“必然要体现自己的新”,但“也离不开别人的旧”。以下史实最能体现材料中观点的是( )A元朝的行省制 B隋朝创立科举制 C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D明朝内阁制【答案】C考点:唐三省六部制。依据所学秦是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更多的是体现继承而不是创新;隋创立科举制是创新,没有体现继承;明废除丞相制度是除旧,也不是继承,所以A、B、D
4、三项错误,唐代三省六部制是在隋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完善,所以C项正确。4.“在广州,外人也是不自由的,夏秋两季是买卖季,他们可以住在广州的十三行,买卖完了,他们必须到澳门去过冬。他们在十三行住的时候,照法令不能随便出游。”(蒋廷黻中国近代史)这表明清政府( )A禁止外国商人来华 B重视维护外商利益 C加强沿海军事防御 D严格限制对外交往【答案】D考点:闭关锁国政策。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反映了近代清朝对外政策演变的过程。1842 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前,清朝奉行闭关锁国政策,只设立广州十三行,严格限制对外交往。所以答案选D。5. 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
5、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描绘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社会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C依靠礼仪法制的教化规范,把小人变成君子,凡人变成圣人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社会【答案】A考点:儒家思想。孔子强调“仁”,即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孟子强调“仁政”,即对统治者个人政治素养的要求;荀子的“仁义”则是指仁爱和正义,宽惠正直。三人的共同点是都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B项将早期儒家思想与阶级对应起来显然是错误的;C项表述错误;D项则是西汉时董仲舒的思想。所以答案选A。6孔子谓季氏(鲁国大夫),“八佾舞(天子专用的祭祀乐舞
6、)于庭,足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孔子( )A“仁政”的主张 B爱惜民力的主张C“克己复礼”的主张 D“仁义”和“王道”的主张【答案】C考点:为了巩固分封宗法制下的等级秩序,周代制定了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鲁国大夫居然用天子的八佾舞,在孔子看来,季氏的行为违背了其“克己复礼”的主张。7有一种观点认为,在反抗专制统治的过程中,英国革命曾有一个阶段背离了出发点,走向反面。能支持上述观点的史实是( )A查理一世解散议会,实行无议会统治 B克伦威尔解散议会,建立护国公政体C议会发动政变,拥立威廉和玛丽 D议会通过权利法案,限制王权【答案】B考点:本题的考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英国资产阶级革
7、命是以推翻封建统治为目标的,但是在革命的过程中,主要领导着克伦威尔在1653年建立护国政体,建立了专制统治。ACD三项都体现不出专制来。8华盛顿在1787年3月致麦迪逊的信中说:“凡是有判断能力的人,都不会否认对现行制度进行彻底变革是必需的。我迫切希望这一问题能在全体会议上加以讨论。”这里所说的“彻底变革”是指( )A革除联邦体制的弊端 B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C废除君主立宪制 D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答案】D考点:1787年宪法背景。本题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能力和阅读分析能力。根据题干中的时间及说话人,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是美国1787年宪法出台之前的背景时期,当时处于松散的邦联时期,所以“彻
8、底变革”是指改变松散的邦联体制,ABC三项不符合美国当时情况。9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 ) A 联邦体制 B分权制衡原则 C共和制度 D主权在民原则【答案】A 考点:1787年宪法。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时间1788年可知,此时1787年宪法已经颁布,再抓住“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等信息可知题干赞美的是联邦制,它克服了松散的邦联体制的弊端,故A项正确;BCD三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9、。1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诞生极其艰难,每一条款都经过君主派和共和派的激烈讨论,最后仅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法兰西的共和制度经过长时间的变动才最终确定下来。这种情况说明( )君主派和共和派之间的斗争非常激烈 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法国大革命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法国从法律上正式确立了共和政体A B C D【答案】A考点:本题可用排除法。法国最终确立共和政体的历 程是艰难的,充满曲折的,但最终通过1875年法兰西第三 共和国宪法的出台,共和政体得以确立。材料信息正是说 明了这一确立过程的艰难及其最终结果。并非是对所给 信息的正确理解。11. 孙中山晚年曾说:“欧洲
10、当时是为个人争自由,到了今天万不可再用到个人身上去,要用到国家身上去。个人不可太自由,国家要得到完全自由。如果拿自由平等去提倡民气,便是离事实太远,和人民没有切肤之痛。他们便没有感觉;没有感觉,一定不来附和。”其目的是 ( )A挽救国家民族救亡 B反对西方个人自由 C真正实现国共合作 D实现普遍平等民权【答案】A考点:孙中山思想。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抓住题干关键信息“要用到国家身上去”“国家要得到完全自由”的信息可知孙中山的主要目的在于挽救民族危机,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故BCD三项排除。12图5为纪念辛亥革命的邮票,图案是孙中山先生就任中华民国临时
11、大总统时的肖像。肖像的左侧,辅以孙中山亲笔题词墨迹:“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以下关于孙中山先生奋斗的业绩,叙述正确的是( )A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领导、发动武昌起义B为防止袁世凯独裁,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C为推动民主革命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 D为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领导了北伐战争【答案】C考点:孙中山思想。孙中山没有直接发动武昌起义,故A项错误;为防止袁世凯独裁,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故B项错误;北伐战争是1926年7月,孙中山已经逝世,故D项说法错误。 13在一次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对选手提问:“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最基本的历史条件是什么?”同时给出下列四个选项,如果你是
12、选手,你应该选择( )A.工业革命深入发展,资本主义的弊端日益暴露 B.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C.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于发展 D.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答案】A考点: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理论产生的最基本的历史条件是经济因素,所以 A 项最符合要求。14共产党宣言被称为能够解决世界麻烦的重要武器,主要依据是它A提出了解决资本主义危机的方法 B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C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D指导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建立【答案】B 考点: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共产党宣言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阐
13、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指出资本主义必将被共产主义取代,因此B符合题意;A与事实不符;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指的是中国改革开放,排除C;巴黎公社运动失败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科学理论作指导,排除D。 15.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巩固苏维埃政权【答案】C考点:十月革命。“第一次革命”是指俄国二月革命,推翻
14、沙皇专制统治; “第二次革命”是指俄国十月革命,直接目的是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因此选C.16.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 ) A.探索出了一条在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B.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C.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D.提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答案】A考点:分析题干,要充分理解题意,列宁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表现是什么,分析选项,首先俄国是落后国家,符合题干所述,B是马克思的贡献,C是资产阶级历史学家的发现,列宁逝世比较早,没有来得及提出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列宁于1915年8月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中第一次明确指出:“经济政治发
15、展的不平衡性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得出理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这一理论充实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本题应选A,17.毛泽东的下列思想,按其产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工农武装割据 人民民主专政A. B. C. D.【答案】A考点:毛泽东思想。项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提出来的;项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提出来的;项是在解放战争时期提出来的;项是新中国成立后提出来的,故选A。 18. 苏共二十大召开前夕,毛泽东为吸取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在中央领导集体内提出了“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
16、的思想。能体现这一思想的著作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新民主主义论 C论人民民主专政 D论十大关系【答案】D考点:论十大关系。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苏共二十大召开时间是1956年,当时中苏关系已经开始不友好,依据材料中“以苏为鉴、走中国自己的路”说明毛泽东提出发展自己模式的思路,故选择D项符合题意。A是1928年,B是1942年,C是1949年,均不符合题意。19从中国历史来看,20世纪的重大理论成果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二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为代表的领导人的理论创新,即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三大理论成果都( )具有时代特征 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产物 使中
17、国社会发生了巨变 具有科学性A B C D【答案】B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大理论成果都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和结果,正确;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纲领,错误;三民主义结束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毛泽东思想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了新中国,并使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理论则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正确;三民主义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错误。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20. 解放思想往往是改革的先导。我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20世纪7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两次思想解放的相同点有( )顺应了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以反对个人崇拜为重点内容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有利
18、于破除计划经济的束缚A B C D【答案】C考点:本题主要考查邓小平理论。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改革开放和90年代初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都适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故符合题意;都坚持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故符合题意;都针对当时计划经济体制进行了突破,故符合题意;但前者是反对个人崇拜,后者是冲破人们对市场经济认识的思想束缚,故不符合题意。所以应选C。第卷(共60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1.(11分)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
19、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材料一图一 图二 图三(1)上图三位东西方先哲,就建设“和谐社会”各提出了什么主张?(3分) 材料二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亚里士多德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政治机制的运行以法律为最高原则,并为法律所制约。以道德优良的生活为宗旨而既能治理又乐于受治的人们。美德乃是牵涉到选择时的一种性格状况它乃是两种恶行即由于过多和由于不足而引起的两种恶行之间的中道。(2)依据材料二,概括两人思想的相同之处。(
20、2分)与孔子相比,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有何不同?(1分)(3)结合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目的、影响方面评述孔子、亚里士多德的治国思想(5分)要求:只选择其中一人评述;限80120字;表述成文。 【答案】(1)孔子:提出“仁”“礼”“中庸”的主张来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1分)柏拉图:提出“理想国”的主张,认为“哲学王”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关键。(1分)亚里士多德:提出“中庸之道”的主张。(1分)相同:中庸;以德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秩序。(2分) 不同:强调以法治国。(1分)(3)孔子: 背景:春秋末期分封制瓦解,礼崩乐坏;社会大变革(转型)。(2分) 目的:维护统治阶级利益。(1分) 影响:没有被当时的
21、统治者所采纳;为后世道德规范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或成为正统思想)。(2分) 亚里士多德: 背景;雅典民主共和制的繁荣与衰落。(2分) 目的:促进社会的公平与正义,维护奴隶制统治秩序。(2分) 影响:丰富了后世民主思想的来源。(1分)说明:1只选择其中一人评述; 2只要表述成文,另给1分。考点:本题考查古代东西方两大思想家思想的比较。(1)题首先要了解图片中的三个思想家,熟记其主要思想内容。(2)依据材料抓住题干中的“中庸、中道”“道之以德、道德优良”“树立社会秩序”“法律为最高原则”等信息加以概括。(3)要联系所学知识,从时代背景、目的、影响方面评述两人的治国思想。22.(12分)克伦威尔和拿破
22、仑是欧洲近代革命的杰出人物。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克伦威尔在他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一律论功行赏,但后来当平等派提出普选权的要求时,克伦威尔却竭力加以反对。他在一次向议会发言时说,穷人就是坏人,并且说,如果共和国注定要受苦受难的话,那么在富人之下受苦,比在穷人之下受苦更好一些。 王觉非欧洲史论材料二 拿破仑认为,法国发生革命不是因为法国渴望自由,而是因为要求平等。他所了解的平等是法律上所保证的同样的公民权利,而不是公民生活的同样的社会经济条件。因此他就决定用自己的法典确保公民权利的平等。他消灭了政治自由,把他所了解的“平等”巩固下来,编成了法典。 (苏联)塔尔列拿破仑传材
23、料三 克伦威尔对爱尔兰和苏格兰的征讨均以胜利而结束。以后,爱尔兰的土地被英国占领军没收,大部都落入英国高级军官之手。克伦威尔等人都成了爱尔兰的大土地所有者。 刘祚昌世界史(近代史编)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变化。分别指出前后平等观产生的原因。(4分)(2)据材料二,归纳拿破仑对政治“平等”的理解。材料二认为“平等”被拿破仑法典巩固下来,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拿破仑法典“巩固”平等带来的深远政治影响。(4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主要政治倾向,并分析立法途径与革命战争对资产阶级文明扩展的价值。(4分) 【答案】(1)变化:先提倡平等,后来反对普选权(或主张贫富
24、有别)。(2分)原因:前因:建立新模范军(推翻封建王权),以“平等”激励革命;后因:反对平等派,需要以“不平等”维护其独裁和富人利益。(2分)理解:平等是法律上的同样的公民权;平等是革命的目标(或用法典确保公民平等权)。(2分) 影响: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2分)(3)政治倾向:满足社会上层(如富人、高级军官)的利益。(2分)价值:冲击封建统治,维护资产阶级利益;客观上传播革命思想。(2分)考点:克伦威尔。(1)第一问,克伦威尔在他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论功行赏体现平等,后来又反对平等派提出的普选权,认为穷人是坏人,就应当贫富有别,主张不平等。第二问,这种
25、变化的原因是克伦威尔处于不同时期维护自身利益的需要,内战时期,要打败王党军队,必须激励士气,提出平等主张。掌握权力后,为维护独裁统治,故反对普选,他需要以“不平等”维护其独裁和富人利益。(2)第一问:从材料二来看,拿破仑心中的平等首先是法国大革命实现的目标,其次这种平等应指的是公民在法律上享有同样的公民权,而不是社会财富的绝对平均,允许财产上的差距和不平等,第三拿破仑希望以他的法典把这种平等固定下来。第二问影响结合教材内容回答,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确立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拿破仑法典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3)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中“大部都落入英国高级军官之手。克伦威尔等人
26、都成了爱尔兰的大土地所有者”分析其政治倾向;第二小问,革命战争对旧的传统统治构成有力冲击,也便于传播先进思想,而最终通过立法的方式把先进文明固定下来。23.(14分)马克思认为:“在经济学上是错误的东西,在世界历史上却可以是正确的。”甘地的经济思想复杂而独特,又充满矛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是由于机器使印度赤贫遍野。曼彻斯特给我们造成的伤害难以估量。由于曼彻斯特,印度的手工业差不多消亡了。但是我犯了一个错误。怎么能责怪曼彻斯特呢?我们穿着曼彻斯特的衣服,所以曼彻斯特才生产它们。当我觉察到孟加拉人的勇敢时,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在该管辖区内,没有纺织厂。因此,他们能够恢复原始的手工纺
27、织业。甘地印度自治材料二 自治是一座伟大的机构,但中心始终是纺纱车,所有活动都要围绕它旋转。止默甘地论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甘地认为印度贫困的根源是什么?应采取怎样的对策和斗争形式?(6分)(2)据材料二,甘地认为印度自治的中心是什么?(2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马克思的观点。(4分)(4)爱因斯坦在评价甘地时说:“我们下代的子孙恐怕很难相信,世界上真有过这样一个人”。甘地的一生体现了哪些崇高品质?(2分)【答案】(1)根源:英国殖民者用机器大生产取代传统的印度手工织布。(2分)对策:恢复传统手工织布劳动。(2分) 斗争形式:非暴力抵抗。(2分) (2)中心:
28、手纺车(纺纱车)(2分)(3)甘地主张用手工劳动抵制机器大生产,具有反工业化倾向;甘地倡导的“土布运动”(或手纺车运动)运用非暴力抵抗以振兴民族经济,培养民族自尊、自信和合作奉献精神,在争取印度民族自治中发挥不可低估的作用。(4分)(4)热爱祖国,坚定信念,不屈不挠等(任答两点得2分。)考点:甘地。(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甘地认为印度贫困的原因是英国的经济的掠夺。甘地的斗争方式是非暴力、不合作。消极的抵抗。(2)从材料二可以很清楚的看出,甘地实现自治的中心就是手纺车,抵制英国货。(3)甘地的手纺车运动可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回答。积极地方面,推动了反英斗争,消极的是这场运动具有明显的反工业
29、化的色彩。(4)此题是开放性的试题,可以依据自己的理解,回答甘地的高贵的品质。24.(10分)早在19世纪中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就对未来社会提出构想。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则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一旦社会占有了生产资料社会生产内部的无政府状态将为有计划的自觉的组织所代替。只有按照一个统一的大的计划协调地配置自己的生产力的社会,才能使工业在全国分布得最适合于它自身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和发展。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材料二 经济发展是当时的时代要求。没有人会说当时的毛泽东是一个乌托邦的幻想主义者。因为当时毛泽东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物质
30、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是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根本前提的这一基本观点。 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后毛泽东的中国材料三 我国的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分集中,应该有计划地大胆下放。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离开了国际的合作是不可能的。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不是那么回事,两者都是手段。 邓小平文选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构建的未来社会的基本特征。(4分)(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如何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付诸实践?(2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邓小平是如何发展与完善社会主义道路的?(2分)(4)综合上述材
31、料,请就经典理论与科学实践之间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2分)【答案】(1)基本特征:生产资料公有制;计划经济。(4分)(2)实践:进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大规模工业化建设。(2分)(3)实行改革、开放;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4)认识:经典理论指导实践;科学实践完善与发展理论。(2分)考点:本题把必修与选修内容结合考查考生的宏观把握历史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1)结合材料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回答。(2)要注意时间限制“20世纪50年代”,联系这一时期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归纳。(3)回答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贡献,结合材料内容进行概括。(4)
32、回答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理论来源于实践,指导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完善与发展。25.(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 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大几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新唐书材料三 郑经提出:“苟能照朝鲜事例,不削发,称臣纳贡,尊事大之食,则可矣” 江日升台湾外记
33、四月天山路,今朝翰海行。积沙流绝塞,落日度连营。战伐因声罪,驰驱为息兵。敢云黄屋重?辛苦事亲征。 康熙帝翰海 请回答:(1)据材料一,说明“新皇帝”巩固统治的主要措施。(2分)(2)据材料二归纳唐太宗治理东突厥地区的政策和措施。(4分)(3)据材料三,说明康熙时面临哪些矛盾?对此,他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4分)(4)综合以上材料,概括指出三位封建帝王在我国统多民族国家发展史上的地位。(3分) 【答案】(1)措施:实行郡县制。(2分)(2)政策:实行羁縻政策(开明的民族政策)。(2分) 措施:设置羁縻府州;以突厥首领为都督、刺史,这些官位可以世袭;这些地方不向唐中央纳税。(任答两点得2分)(3)
34、矛盾:内部: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分裂势力的矛盾;(1分) 外部:中华民族与外来侵略之间的矛盾。(1分) 措施:进军台湾,设置台湾府;粉碎噶尔丹叛乱;进行雅克萨之战及签订尼布楚条约。(任答两点得2分)(4)地位:秦始皇开创了中华民族国家统一(或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唐太宗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康熙帝捍卫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分) 考点:中国古代杰出的封建君主。(1)从材料一中的文字“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可知,推出的具体措施是在全国推行郡县制;(2)材料二中的内容反映出唐太宗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允许其自治,具体措施可以依据材料归纳概括为两点。(3)材料三中的文字和图画分别反映了台湾地方势力割据现象,康熙帝征服西北噶尔丹的辛劳以及沙俄与清军雅克萨战役的惨烈,从中可以总结其面临的内外矛盾,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直接回答出采取的措施;(4)结合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帝三位皇帝的在统一国家和民族融合方面采取的重大举措可以总结出他们在维护民族国家的统一和民族融合方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