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年春四川省叙州区第一中学高一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注意事项:考试时间为历史政治地理150分钟,总分:每科100分,共300分第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16小题48分。每个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的要求。)1依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夏朝的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那么夏朝开始于( )A公元前20世纪初期 B公元前20世纪末期C公元前21世纪初期 D公元前21世纪末期2周代的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但考古人员在河北省平山县挖掘战国时期中山国遗址时,却有两套九鼎出土。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考古存在造假嫌疑 B郡县制的消亡 C中山国的地位
2、较高 D分封制的瓦解3习近平强调:“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在下列中国古代官职中最早体现“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的是( )A治粟内史 B参知政事 C御史大夫 D枢密院4阅读下列根据中国古代职官编制的表格,这一表格反映了科举制度 ( )时期两宋明清比例50%以上的进士43%的进士任官前出身平民贫寒家庭A实质是地主阶级的选官制度B完全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C扭转了传统等级和门第的观念D促使部分社会阶层的变动5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 ( )A西周 B秦朝 C宋朝 D清
3、朝6明代内阁和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参与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B参与决策,负责朝廷事物C负责行政,安排地方事务 D统领军队,处理各种军务7右图所示的中国古代监察制度最先出现于( )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明代8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下列属于直接史料的是( )A史记记载 B封神演义神话 C商朝甲骨卜辞 D孟氏哭长城传说9下图反映的时期,我国实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是( )A郡国并行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10.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
4、何处舵手一易齐桨橹,革命从此上新途。”其中“舵手一易齐桨橹”是指( )A.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 B毛泽东思想被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C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D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1. 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由此可以看出( )A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C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12以下三幅历史图片与新中国确成立以来的历史发展相关,如果根据图片文字说明,要给这
5、三幅图片确立一个恰当的主题,这个主题最恰当的是( )A民主政治的成就 B民族团结的力最 C改革开放引起的巨变 D党的统一领导的作用132009年1月20日,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手按圣经宣誓就职,根据美国宪法第2条第1款规定,总统宣誓就职的誓词如下:“我谨庄严宣誓,我必忠实执行合众国总统职务,竭尽全力,恪守、维护和捍卫合众国宪法。”根据美国民主制度的精神,总统( )A对圣经负责 B对宪法负责 C对各州负责 D对国会负责14.讽刺19世纪上半期中国社会现象的一副对联写道:“竹枪一支,打得妻离子散,未闻炮20070227声震地,铜灯半盏,烧尽田地房廊,不见烟火冲天。”这反映了( )A外敌武力入侵的灾难
6、 B中国人惧怕洋枪洋炮 C科学技术产生巨大威力 D吸食鸦片危害无穷15.1840年英国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此场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 16.有人曾对中国近代史上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这一条约是(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第II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材料解析题(共3小题,共52分)17.(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我们考查19世纪末叶
7、以来湖北出现的新的经济土壤、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迭十年期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纲领,在乡邦所作的英勇而坚实的努力,便会发现:武昌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摔下来的幸运之果。 据冯天瑜辛亥武昌首义是现代文明所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武昌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8分) 材料二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清朝灭;总统成,皇帝灭;新内阁成,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旧官制灭;新教育兴,旧教育灭;枪炮兴,弓矢灭;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拜跪礼灭 据1912年3月5日时报刊载的文章新陈代谢
8、(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10分)18(22分)人才选拔是国之大事。为了保证人才选拔,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教育;另一方面不断探索和完善人才选拔制度。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魏晋时代,世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的制度已无法继续下去。隋炀帝大业三年四月,设进士二科,并以“试策”取士。中国历史上,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有杰出贡献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外交家、军事家等大都出自状元、进士和举人之中。我国
9、的科举制度从宋元以后东渐西传,越南、日本、韩国、朝鲜在其国内都较长时间仿照中国推行过科举制度;法国、美国、英国等国家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也都直接受到中国科举制度的作用和重要影响。西方现代的文官选拔制度、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都是中国科举制度的继承和发展。节选自百度百科科举制度进士材料二粉碎“四人帮”以后,邓小平同志在1977年8月8日关于科学与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中提出了恢复高考制度。通过恢复高考制度这一重大决策,使其后整个社会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对国家30年来改革开放取得的成就和今后的改革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因此,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来说,没有当年恢复高考,
10、也就没有国家今天的发展成就,因为任何时候国家的发展和进步,人才培养是最关键的因素。摘自戴家干历史的抉择与时代的任务(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实行科举制以前的原有选官制度是什么?与原有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有那些进步性。(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的科举制与现代高考制度在人才选拔方式和选拔标准上的相同之处,并分别概括其影响。19.(12分) 比较法,图示法与多位联系法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某班学生以此为课题分组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第一组:比较法材料一: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第三十条
11、 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各自性质是什么?(2分)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方面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3分)第二组:图示法材料三:一同学绘制了“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示意图”图3(2)根据所学知识,在图3中字母处填上相应的内容。(3分)第三组:多位联系法材料: 图一 南京条约议约地静海寺 图二 天
12、王府遗址 图三 图三南京临时政府办公楼 图四 南京大屠杀纪念馆(3)根据材料四图片提示,在中国近代史上,南京见证了哪些重大事件?(4分)2019年春四川省叙州区第一中学高一开学考试历史试题答案1.C 2.D 3.C 4.D 5.C 6.A 7.B 8.C 9.D 10.C 11.D 12.A 13.B 14.D 15.A 16.C17.(18分) (1)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失去民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增强;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革命力量的积蓄和发展等都为武昌起义的爆发准备了条件。(每点2分,任答四点8分) (2)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
13、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打开了中国进步的闸门,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促进了教育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的近代化。(每点2分,共10分)18.(1)九品中正制进步性: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扩大了统治基础;将选官权由地方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2)选拔方式:公开考试;选拔标准:考试成绩、择优录取;科举制影响:选拔了优秀人才;增强了中国在儒家文化圈的影响力;为西方现代文官选拔制度提供了借鉴;影响了我国现代的教育制度和干部选拔制度高考影响:形成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气;为后来改革开放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9.(1)前者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后者是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成就:初步建立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A 察举制 B 门第族望 C 科举制(3)鸦片战争后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 太平天国运动中定都天京 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定都南京 抗日战争中日本南京大屠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