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节城市化过程与特点课时跟踪检测 必刷基础题提高城镇化水平,是优化城乡经济结构、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下图是甲乙两类不同国家城市化发展情况统计图,回答第1题。1对甲、乙两类国家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快B乙类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速度慢C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乙类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以看出甲类国家城市化水平接近80%,为发达国家,乙类国家城市化水平低于50%,为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速度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速度快。答案:C(2019重庆八中期末)城
2、市是一定地域的社会、经济、文化中心。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可以用人口与经济的规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四个指标来测量,指数越高相应的实力越强。下图为我国四个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图,读图回答23题。2综合衡量,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是()A BC D解析:读图可看出,城市的人口与经济规模、交通枢纽等级、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指数最高,指数越高实力越强,故城市发展水平最高,D项正确。答案:D3在高新科技发展方面,更具优势的城市是()A BC D解析:城市、城市在创新带动能力、文化辐射能力方面指数最高,所以城市和城市在高新科技发展方面更具优势,C项正确。答案:C(2018广西桂林期末)阅读
3、四个地区人口数量表,完成46题。地区城市人口(万人)乡村人口(万人)地区人口总数(万人)35651006535100802010090101004.表格中,城市化水平最低的是()A BC D解析:城市化水平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根据表格数据可知,城市化水平为35%,其城市化水平最低,A项正确。答案:A5与地区相比,目前地区城市化的特点最有可能是()A水平低、速度慢 B水平高、速度快C水平低、速度快 D水平高、速度慢解析:地区城市化水平为80%,地区城市化水平为65%,与地区相比,地区城市化的特点是水平低、速度快,C项正确。答案:C6地区城市外围地带的人口显著增加的原因可能是()A商业和制造
4、业由市中心向边缘区迁移B为了提高外围地带的基础设施建设C市中心出现了空心化现象D外围地带人口密集,交通拥堵解析:地区城市化水平为90%,其外围地带的人口显著增加的原因是逆城市化。城市中心区环境污染加重,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人口由城市中心区向乡村和小城镇转移,市中心出现了空心化现象。一部分商业和制造业由市中心地区向边缘区迁移,城市外围地带的人口显著增加,出现了比较多的卫星城和工业区,A项正确。答案:A下图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业结构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读图,完成78题。72005年以来,安徽省城市化处于()A初期阶段 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 D逆城市化阶段解析:图示2005年后城镇人
5、口比重迅速上升,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上升,说明大量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这些都符合城市化发展中期加速阶段的特征,故选B项。答案:B8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现在()A第二、三产业就业比重均持续快速提高B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第二产业超过第三产业C农村人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D劳动力主要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解析:读图可知,第二产业就业比重提高的幅度较小,速度较慢,且19952000年第二产业就业比重略有下降,故排除选项A;1995年以来,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一直超过第二产业,且比重在不断提高,导致第三产业的新增就业人口多于第二产业,故排除选项B;农村人
6、口向东部沿海城市迁移数量增加,将导致迁入安徽省城市的人口数量减少,不利于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故排除选项C;第一产业就业比重呈下降趋势,所能吸纳的劳动力不断减少,导致农村地区的大量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第二、三产业转移,从而推动了城市化进程,使城市化水平提高,故选项D正确。答案:D9阅读下列有关城市化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国际社会从各国城市化的实践出发,提出的现代城市化新概念,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两方面,经济城市化是指城市的财富积累状态,通常以城市建成区内各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1)据图甲,归纳我国1950年到2005年城市化进程的特点。(2)据图甲和图乙,比较中
7、国和英国2005年城市化水平的差异。(3)据图丙和图丁,比较发达国家和中国1950年以来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的差异。(4)归纳分析我国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尤其应该关注哪一产业的发展?说明理由?答案:(1)1950年以来,我国城市化(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水平逐年提高;经济城市化水平高于人口城市化水平。(2)2005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高于中国,其经济城市化率和人口城市化率均高于中国;英国经济城市化率与人口城市化率二者的差异程度相比中国二者的差异程度小。(3)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贡献度持续加大,而第二产业的贡献度不断下降;我国第二产业的贡献度总体上升,而第三产业的贡献度
8、总体下降。(4)第三产业。因为第三产业能够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提高人口城市化水平;同时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经济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精刷能力题(20194月浙江卷)下图为浙江省三次产业产值比重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统计图。完成1011题。10表示城镇人口比重的是()A BC 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次产业比重之和为100%,表示城镇人口比重的只能是,为三次产业产值比重,故选A。答案:A11图中折线反映了()A城镇人口比重显著下降B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C第三产业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D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与城市化正相关解析:为城镇人口比重,图中所占比重最小,应为农业(第一产业);比
9、值较高,应为第三产业及第二产业,随着经济发展,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则为第三产业,为第二产业。图中城镇人口比重上升,A错误;第一产业比重略有降低,但是由于总产值升高,第一产业产值不一定降低,B错误;第三产业与城镇人口比重变化为正相关的关系,是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动力,C正确;第二产业比重变化与城市化呈负相关,D错误。答案:C(2018四川成都期末)根据成都市统计局的数据,2017年成都常住人口为1 604.47万人、城镇常住人口为1 152.81万人,流动人口为619.3万人;受人才落户制度的影响,2017年成都市户籍人口增加了36.4万人,增长人数超过西安、武汉和杭州。根据资料回答1213题。122
10、017年成都市的城市化进程()A处于后期逆城市化阶段B发展水平高,速度慢C处于郊区城市化阶段D存在劳动力不足的现象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成都市城镇常住人口较多,说明成都市的城市化进程处于郊区城市化阶段,C项正确,A项错误;城市人口增加较快,说明成都市城市化速度快,B项错误;成都流动人口较多,不存在劳动力不足的现象,D项错误。答案:C13推测2017年成都市户籍人口变化短期内最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人口老龄化加剧 B人口出生率增加C廉价劳动力增多 D公共设施负担增加解析:根据材料“受人才落户制度的影响,2017年成都市户籍人口增加了36.4万人”可知,增加的主要为高素质人才,不是廉价劳动力,C项错
11、误;落户的高素质人才以青年人为主,不会使人口老龄化加剧,A项错误;短期内新增的这些户籍人口对人口出生率影响不大,B项错误;大量户籍人口增加会加大公共设施负担,D项正确。答案:D14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升级在区域发展中相伴而行,城市化率提升、产业结构优化是城市与区域发展的重要标志。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12年崇明农业总产值中传统种植业占51.88%,种植业以农户家庭经营为主。工业以传统工业为主,主要部门为黑色金属、机械和纺织,占重点骨干企业的70%,且主要分布于各个乡镇,布局零散。材料二:2012年,崇明县GDP仅占上海全市GDP的1.2%。2012年崇明及全国三大产业比重(%)产业比重
12、从业人员比重崇明全国崇明全国第一产业9.4010.0837.9033.60第二产业53.1045.2716.3030.30第三产业37.5044.6545.8036.10(1)概括2012年崇明城市化率特点。(2)据表中数据,分别归纳2012年崇明三大产业的特点。(3)分别说明2012年崇明第一、第二产业对其城市化发展的影响,并分析原因。(4)上海市崇明生态岛建设纲要提出2020年崇明城市化率要达到70%。对此有专家建议,崇明应大力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并以此作为城市化建设的强劲动力。评价这一建议的合理性。答案:(1)2012年崇明城市化率低于全市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第一产业:
13、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高于全国平均值。第二产业:产值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但从业人员比重却低于全国平均值。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低于全国平均值,从业人员比重高于全国平均值。(3)第一产业的影响:崇明第一产业滞留的农业劳动力过多,影响了第一产业劳动力的转移,不利于城市化的发展。原因:以种植业为主,规模小,效率低,难以为城市化提供足够的剩余劳动力。第二产业的影响: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即工业化对城市化发展虽然有一定的拉动作用,但拉动作用还不够强。原因:以传统产业、乡镇企业为主;布局零散,集聚程度较低,规模小。因此,第二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偏弱。(任答一点即可)(4)通常,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对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最强;崇明的第三产业不强,发展空间很大;发展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既可以促进崇明的经济发展和加速城市化进程,也可以有效地保持崇明优良的生态环境,兼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这个建议是积极的、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