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荷塘月色采莲曲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注释:芙蓉:这里指的是莲花。赏析:这首诗像一幅美妙的采莲图,描写了江南采莲少女的劳动生活和青春的欢乐。诗人写的是采莲少女,但并不正面描写,而是用荷叶与罗裙一样绿、荷花与脸庞一样红、不见人影闻歌声等手法加以衬托描写,巧妙地将采莲少女的美丽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生动活泼,富于诗情画意,饶有生活情趣。学习目标1领略抒情写景散文的外观形态美、内在意象美、文化意蕴美。2感受借景抒情、动静结合等表现手法所形成的情景交融的独特艺术魅力;以及通感、比喻、比拟、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感受作者孤独苦闷、不满现实、渴望自由、幻想
2、超脱而又无法超脱的矛盾心境。作家作品朱自清简历: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原名自华,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保持清白,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为名。祖籍浙江绍兴,自祖父以来定居扬州,所以自称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后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文学研究会。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代表作: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背影课文背景: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和“七一五”两次反革命政变之后,白色恐怖笼罩了中国大地,旧时代正在崩溃,新时局尚未到来。知识分子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但颓丧和骚动又使得
3、他们处于苦闷彷徨之中,看不清前进的方向。作者曾积极投身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员干将,而五四新文化运动热闹了一阵子之后,于1925年前后进入了低潮期。对此,朱自清必然有所失落、有所彷徨。这一点也曲折地反映在荷塘月色中。资料卡片情景交融情景交融是指散文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情景交融包括寓情于景和借景抒情。所谓寓情于景,就是不直接抒情,把感情蕴含在景物中,如荷塘月色中描写荷花、荷叶、荷香、荷波,没有一字抒情,读者在对月下荷塘美景的赏析中却处处能体会到作者对这一片月下荷塘的欣赏以及由此而来的喜悦之情。所谓借景抒情,就是在写景的同时抒发自己的感情。如杜
4、甫诗“风急天高猿啸哀”,写的景是风、天、猿,而一个“哀”字,作者把自己老病孤旅、国破家亡的愁思都表达了出来。诗文名家大多是情景交融的高手,很多流传千古的名句也都是情景交融的典范,本单元的几篇散文大都用到了情景交融的手法,我们可以细细品味,鉴赏模仿。字词广场字音识记幽僻(p)蓊蓊郁郁(wn)踱步(du)弥望(m) 袅娜(nio nu) 霎时(sh)酣眠(hn) 梵婀玲(fn) 媛女(yun)鹢首(y) 船棹(zho) 敛裾(j)处荷 脉字形辨析 词义辨析品味品位 二者读音相同,但词性和意义不同。“品位”指人或事物的品质、水平,名词。“品味”指尝试滋味,仔细体会,玩味,侧重欣赏、玩味,动词;也作名
5、词,指(物品的)品质和风味等。作家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写出高品位的作品。这篇散文含义隽永,值得仔细品味。渡过度过 “渡过”,由这一岸到那一岸,如“渡过黄河”、“渡过难关”、“渡过困难时期”等。注意,“困难时期”当然也是属时间,但这里比喻为“像渡过河一样”,从“此岸”到“彼岸”,有明确起点,因此要用“渡”。“度过”指时间,如“度过假日”“度过岁月”“度过光阴”“度过一天”等。据叙利亚国家电视台7日报道,叙总统巴沙尔阿萨德当天在首都大马士革会见了到访的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拉夫罗夫表示俄罗斯将与叙利亚领导人共同努力渡过危机。今年1月13日,汉语拼音创始人之一的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度过了108岁生日。熟语
6、积累草长莺飞:莺,黄鹂。形容江南暮春,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景色。如今的A股,已驱走开年以来下跌和调整的颓废,正徜徉在草长莺飞的人间四月天,向投资者散发出无比诱人的气息。姹紫嫣红:姹,美丽;嫣,美好,鲜艳。形容各种颜色的花卉艳丽、好看。日前,杭州市桐庐县第二届山花节在阳山畈村开幕,3 000多亩桃花竞相开放,山上山下姹紫嫣红,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驾车前来赏花游玩。成语“文不加点”,容易望文生义,理解成“文章没有标点”,这就大错特错了!这是一个褒义词。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他不愧是大作家,你看,即席而作颂歌一篇,一挥而就,文不加点。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1
7、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2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3上门出去4。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5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6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
8、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7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8第一部分,写观荷缘起,作者郁闷散心来到荷塘边。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9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10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1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12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
9、,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13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14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15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16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17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
10、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18第二部分,文章主体,先写月下荷塘,次写塘上月色,最后写荷塘四周的近树远山和蝉鸣蛙叫,层次分明,变化有致,逼真如画。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19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于是妖童
11、媛女,荡舟心许;鹢首徐回,兼传羽杯;棹将移而藻挂,船欲动而萍开。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20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21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221927年7月,北京清华园第三部分,作者触景生情,写六朝采莲的热闹和江南故乡采莲的情状,心境又回到现实生活中来。蓊蓊(w
12、ng wng)郁郁:形容树木茂盛的样子。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受用:享用;得益。亭亭:形容人或花木美好。袅娜(nio nu):柔美的样子。脉脉(m m):含情相视的样子。这里形容水没有声音,好像深含感情的样子。梵(fn)婀玲:英语“violin”的译音,指小提琴。丰姿:美好的风姿态度。没精打采:采,精神。形容不高兴,不振作。约略:大致,大体上。风流:浪漫美好。梁元帝:南朝梁代皇帝萧绎。妖童媛(yun)女,荡舟心许:艳丽的少男和美貌的少女,摇着小船互相默默地传情。妖,艳丽。媛女,美女。许,默认。鹢(y)首:船头。古时画鹢于船头,所以把船头叫鹢首。棹(zho):船桨。尔其纤腰束素,迁延顾步:那
13、细细的腰肢,裹着洁白的绸子,走走停停,不住地回视自己的脚步。尔其,那。裾(j):衣服的前襟。西洲曲:南朝乐府中的诗。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1这句话在全文起什么作用?这一句是本文的文眼,直接抒情。以“颇不宁静”的心境开篇,交代了独游荷塘的原因,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调。“颇”含有“非常”“很”之意,表明“不宁静”的程度。2如果省略了“渐渐”一词,表达效果有何不同?“渐渐”写出了时间流动和空间转移的缓慢,与环境的宁静和心境的颇不宁静相适应,如果省略了,则不能描摹出时空变换的流动性,也不能体现出缓慢中的宁静与宁静中的颇不宁静。3若将“带”字换成“掩”或“关”,表达效果有何不同?“掩”所表达的动
14、作是:出门转身拉掩,动作烦琐,有一定的目的性;“关”表达的动作过程与“掩”相类似,目的性强,语言的感情色彩平淡苍白,缺乏表现力;“带”即轻轻地将门从背后掩上,动作轻柔随意,保持环境的宁静,也与心境相符。4在本段中,作者使用了一些叠词,如“日日”、“渐渐”、“迷迷糊糊”、“悄悄”等,它们有什么表达作用?本文使用的叠词不仅传神地描摹出眼前之景,同时也有一种韵律美。叠词一般用轻声的语调来读,轻柔的语调与轻柔的情景相符,能渲染出一种雅而不俗的语言氛围,而在语音的延长中,语意与情感也是绵绵不绝,令人回味的。5若把“踱”换成“走”字,表达效果有何不同?“踱”,走路时不紧不慢,不慌不忙,慢条斯理,脚步井然有
15、序,而心里却若有所思,若有所感,在悠闲、超然中,淡淡的哀愁若隐若现。若换成“走”字,则缺少了情景交融的神韵。6“平常的自己”、“另一世界”指什么?“平常的自己”指被哀愁困扰的自己,“另一世界”指超越了困苦的自由而美好的世界。这句话流露出作者希望借对眼前幽静淡雅景色的欣赏来摆脱心中苦闷的情感。7为什么要说“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作者只有在这幽僻的环境之中,才能够抛开尘世间的喧嚣和烦恼,才能感到自己成了一个自由的人,可见作者对现实的不满。8“受用”一词有什么妙处?“受用”一词准确地写出了作者得到这块难得的“乐土”的情景。此句作者的感情起了变化,作者
16、从压抑不自由中暂得解脱,暂得宽裕,而欣赏月色的喜悦中又夹杂着丝丝缕缕的哀愁。正是这淡淡的哀愁和淡淡的喜悦给优美的荷塘披上了朦胧的轻纱。9这一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比喻。“亭亭的舞女的裙”给人一种美好、轻盈、动感的联想。这一比喻生动地写出了荷叶出水很高的娇美姿态,洋溢着情趣。我们可以想象,满池荷叶变成了满池舞女,翩翩起舞,这是何等美景!10本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用了拟人的修辞。“袅娜”常用来形容女子体态轻柔优美,这里写出了荷花妩媚、饱满的柔美姿态。“羞涩”写少女的娇羞,这里表现了荷花含苞欲放的娇美情态。拟人的写法赋予荷花生命力和情感,写出荷花的神韵,更添景物灵秀动人
17、的气质。11本句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本体和喻体分别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何相似之处?本体白花;喻体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喻体分别从颜色、光亮、洁净几方面写出了月下白色荷花之美。比喻句加强了描写对象的具体性、形象性,使我们在遐思中获得了无尽的美感享受。12此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表达效果?通感。荷香本是嗅觉的可感形象,作者却把它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使其转化为听觉的形象,把视觉、嗅觉、听觉交织在一起,引发读者更加深远的想象和联想,使迷人的境界又增无限韵致。13“泻”字若换用 “淌”字,在表达效果上有何不同?“泻”表示月上中天,月光自上而下,有更强的动感与立体感;再加上
18、修饰语“静静地”,准确地写出了月光既像流水一般地倾泻,又绝无声响的幽静幽美。“淌”字则无此表达效果。14“牛乳”和“轻纱”的本体是什么?“梦”的本体又是什么?“牛乳”和“轻纱”的本体是薄薄的青雾,“梦”的本体是叶子和花。这里通过荷花与荷叶写月色的朦胧,表现了月下荷叶荷花轻飘柔美的姿容,衬托出月色的朦胧柔和。15酣眠、小睡各指什么?有无深层含义?“酣眠”比喻朗照,“小睡”比喻被一层淡淡的云遮住的月光。折射出作者的心态:不喜欢过于激烈的行为,寻找安宁平和的生活。16本句描写了哪两种树影的哪些特点?“画”字对表现这些特点有何作用?“参差的斑驳的黑影” 描写灌木,“稀疏的倩影”描写杨柳;“画”说明树影
19、的错落有致、浓淡和谐是恰到好处的,像是出自名画家之手,为荷塘月色增添诗情画意。17这一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用了通感的手法,把视觉形象诉诸于听觉。月的光华和阴影,用“名曲”的旋律来形容,表明光与影的和谐,与小提琴演奏的名曲一样悠扬、优美,烘托出一种温馨、幽雅的氛围,给读者以联想和想象,乃至带入一种幻境。18作者是怎样由景写到人的?作者的心绪又有了什么变化?由路灯光联想到人的眼,由人的眼自然会联想到人的心,一想到个人,热闹的蝉声与蛙声自然会惊扰了荷塘和作者内心的超然境界,作者终于发出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的慨叹。作者的心绪又从淡淡的喜悦转为淡淡的哀愁。19从文章结构看,这一句是否显得突
20、兀?作者希望用荷塘月色来陶醉自己,来赶走内心的“不平静”,但一回到现实,那片刻的宁静便荡然无存。作为一个学者,他很自然地想到了历史,要从古人那里寻“静”。这一句引领下文,是作者寻“静”的延伸。20如何理解作者引用西洲曲?首先要理解西洲曲原诗所表达的情感。原诗中女主角为了排遣相思之苦,“出门采红莲”。“莲子”谐音双关“怜子”,表明女子对意中人的深情。低头弄莲子又触发了无限的相思。可见,无论是采莲动机还是采莲本身,都没有解脱女子的相思之愁,后文有“海水梦悠悠,君愁我亦愁。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的叹息。文中朱自清先生引此诗,可见其情有相通处,都是为了“消愁”,却“愁更愁”。作者因为“颇不宁静”而夜
21、游荷塘,回到家中“什么声息也没有”。可见,“不宁静”并未排遣掉,反而有所加重。正是这种内在的情感纽带,使作者自然地想到了西洲曲中的句子,对欲断难断的情感进行了补充和延伸,进一步拓展了读者的思考空间:“一切原来只为逃避,可逃避的结果却是无法逃避。”这样的结尾把文章的“神”作者不宁静的心情与无法解脱的哀愁抓得牢牢的,充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21此时此刻的作者为什么会惦着江南呢?触景生情,独在异乡为异客,面对黑暗的现实苦闷彷徨、无所适从,欲超然又想挣扎,借思乡排遣忧愁。22作者从荷塘回到家里,心绪如何?作者从遐想中回到现实,现实依旧,愁思依旧,心里依旧不宁静,刚才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恍如一梦。
22、深层探究本文既写荷塘又写月色,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月色是荷塘上的月色。这样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优雅、朦胧、幽静的物境之美。文中所流露的思想感情,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白色恐怖的严酷现实的不满,以及他苦闷彷徨、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又无法解脱的矛盾心情。来源:Zxxk.Com1语言准确生动朱自清先生的语言“新而不失自然”,它在平白如话、毫无雕饰的总体风格下,又有精心“推敲”的炼字。化静为动的“泻”、“浮”二字,一写月光,一写雾气;信手拈来的量词活用,如“一丝”(的颤动)、“一团”(烟雾)、“一两点”(路灯光)、“一道”(凝碧的波痕)等,都生动地起了丰富、润饰、强化形
23、象的作用。文章大量叠词的运用,更显示了朱先生超凡脱俗的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例如,在妻子“迷迷糊糊”哼眠歌时,作者“悄悄”地披上大衫;由于四周是“蓊蓊郁郁”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就“阴森森”的;荷叶很密,是“田田”,出水很高,是“亭亭”;流水“脉脉”,清香“缕缕”等等,都产生了鲜明的实观效应,而且,朗读起来也节奏鲜明,韵律和谐,自有一种“间关莺语花底滑”的音乐感。更值得称道的是文章中大量新奇、自然又有丰富传情达意功能的比喻、拟人。用“亭亭的舞女的裙”比喻出水很高的荷叶;用“明珠”、“星星”、“出浴的美人”比喻碧叶间的白色荷花;微风中的缕缕清香像极了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隔了淡淡云层的满月,虽不
24、能朗照,却如同小睡,别有风味。这些比喻,生动、细致地描摹了荷塘月色的独特之美,它静谧淡泊、超尘脱俗,令人无限爱怜,叫人受用不尽。2景语和情语浑然一体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如“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等等,但文章更多的是把感情寄托于景色中,景语和情语融为一体。以课文第四段为例。“以情写景意境生,无情写景意境亡”,在这段文字里,作者用心观察,用心体验,抓住景物的特征,通过大胆的想象、丰富的联想,运用许多新鲜贴切的比喻,给我们精心地描写了月下荷塘的美妙景象,抒写了初到荷塘时暂得超脱的喜悦之情。在这段文字里,作者明写荷塘,暗写月光,有点有面,自上而下,或静或
25、动,虚实结合地依次描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和“脉脉的流水”,给读者展现了一幅富有立体感的月下荷塘的动人画面。本段无一字写月,却处处有月,因为荷塘里的所有景物的美好姿色都是在月光照耀下显现的。正因为这月光,那“出水很高”的荷叶才有“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那样自然舒展的轻盈动人的姿态;那“袅娜地开着的”“羞涩地打着朵儿的”白花,才“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具有圆润晶莹的光彩和隐约闪烁的光华。而那丝丝缕缕、缥缈不定的荷香,在那微风的荡送下,“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似乎与月光毫无关联,其实只要仔细玩味便不难理解到这令人心醉的、幽幽淡雅的美妙感受。也只有在这宁静的月夜“独处”而
26、心无尘滓的时刻才有可能产生,倘若易情换景,必将荡然无存。“一切景语,皆情语也。”这一段文字充分体现了许多散文作家所刻意追求的情景交融的意境美。1“荷塘月色”其实是一个情景,作者为什么用了两个段落,按“月光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色”两个层面来描写?提示:这可以从第一部分末句中“受用”一词寻到门道。受用者,慢慢享用之谓也。一个情景分两个段落、两个层面描写,充分体现了“受用”的特点。又可从全文的文眼“心里颇不宁静”看,不是烦恼焦躁,也不是兴奋激动。作者是“踱着”的,又把眼前的“独处”当作享受,所以能从容地观察欣赏,而后又能层次井然地描绘。2月下荷塘的美景使作者获得了片刻的宁静,但蝉声和蛙声又打破了
27、他内心的宁静,作者的思绪由理想回到现实,似乎可以收尾,为什么还要写一段描写古人采莲和记起西洲曲情景的文字?提示:从全文看,这是在游完荷塘往回走的路上想起的,刚游完荷塘,由荷花想到采莲,这顺理成章。游荷塘没有使作者摆脱“不宁静”,于是作者又回忆历史,描绘出了一幅热闹欢快的景象,这不仅反衬出此时的静,更表现了对美好自由生活的向往。“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历史只能想想而已。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西洲曲描写一个青年女子思念情人的痛苦。犹如两幅画面,形成了“冷”与“热”、“静”与“动”的强烈对比,写出了一个知识分子内心的矛盾与冲突。“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既因回忆而勾起了
28、乡思,也含蓄地揭示了“心里颇不宁静”的原因所在。深切而又微妙地反映了作者想摆脱这种不宁静而又摆脱不掉的万分苦恼的心情。荷塘月色的结构,是圆形的,外结构、内结构均如此。从外结构看,这篇作品从作者出门经小径到荷塘复又归来,依空间顺序描绘了一次夏夜游。从内结构看,情感思绪从不静、求静、得静到出静,也呈一个圆形。内外结构的一致性,恰到好处地适应了作者展现一段心理历程的需要。他知道,作为社会的人,是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现实的骚扰的,苦闷之中,何以排忧?在他看来,“还是暂时超然的好”“乐得暂时忘记”(那里走),宁静也好,超脱也好,都只能是短暂的。所以,出了门还得回来,获得片刻的静最终还得回到嚣闹中去。结构和
29、内容的紧密联系,使荷塘月色读来文气酣畅、浑然天成。(节选自中国现代散文欣赏辞典作者:金志华)他山之石初冬月陈国华秋意尚浓,恍然就到了初冬,月亮也带着秋温,走进了冬的夜空。天黑得早了,晚饭后摸黑回宿舍,过了山头,豁然见西南山坡上空这轮橙黄明净的初冬月,低垂圆满,硕大清新,一种美好亲切的感觉顿从心底漾起。夜幕中,黑森森的山峰错落而列,在月光的映照下,山的剪影如淡淡的水墨画,近山的轮廓则像浓墨涂出的一样;向远方望去,峰峦连绵起伏,像一片黑色的波涛,磅礴在融融的月光下;月下的山坡和附近的山川上空月光旖旎,给人今月专为此处明的美感。这月光山色太美了!望着明月,似乎忘却了自身的存在,只剩下一缕美好的情感,
30、羽化在这月色之中。独自徜徉在月色里,白天必须思虑萦怀甚至忧戚,此刻全忘了,而白天无暇顾及甚至早已忘却了的,有的却会清晰地想起来。但这月色更多的是使我无所虑无所思,身心放松,呼吸都变得轻微均匀,不易觉察。我像一条游到清水里的鱼,浮在月光里,吮月华,汲清辉,或停泊或徘徊,如醉如痴。橙黄的月,橙黄的光,橙黄的光里浮悬着轻轻的霜。清虚的夜空里,我仿佛感觉到了月光的流泻。感觉到了月光的韵律,颖悟到人的情感与月光波动的相依相融;在这柔和美丽的月光下,只要一凝神一动情,仿佛就能听到低徊优美的梁祝,看到飘逸如梦的天鹅湖难道这些作品的诞生也经历了月光的孕育,作者的灵感也得到过月光的滋润和浇灌?不然,这些美好的东
31、西怎么会还原在这月光之中?山脉相互枕藉着、依偎着,匍匐在朦胧的月色里安详地睡了。真没想到白天反复看过的山,经月光的再创造,竟如仙境。山上的树木挤挨着、拥抱着,进入了梦乡。松树等乔木高高的婆娑的树冠,如伞如云如絮,像幽幽夜幕里的泼墨画。山在呼吸,树在呼吸,空气在呼吸,夜在呼吸此刻凝目,能看到天涯;此刻倾听,可听及海角。听者看者,非耳非目,乃心也,乃月夜之助也。月光如橙色而淡泊的液体,山川景物浸在月色里,天国般的宁和。独处月下,平和而安宁的心灵,在接受月光睿智的审视。人生一瞬,人生是美好的,人的心灵也应该是美好的,我们的所作所为应无愧于这美好的世界,无愧于这美好的月光,美好的心灵才能照进美好的月光
32、,心灵美好的人,才敢于独自静静地面对这美好的月色而灵魂安宁。感谢生活,感谢大自然的赐予,我的生命之舟放逐了喧嚣、污染和拥挤,泊进了这一汪月色,际遇了这处明丽如梦的风景。陶醉在月华天籁中,我甚至忘记了我是什么时候、是怎样进入这月色的,也没有想到要走出这月色,走出这个恬静愉悦的梦境。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仅有属于自己的那一缕月光,稍不珍惜,就会去日苦多,万事成蹉跎。君不见,此月方从远古来,历沧桑,经兴衰,送千古风流,看花开花落大王月,霜晨月,关山月,红楼月。俱往矣!山河沉寂无言,酣然入梦;人不惜月月自明,吾辈该如何把握这一缕月光?初冬月高悬不语,娟然如洗。(摘自美文精粹,有删改)攻读点:这是一篇优美
33、的写景抒情散文,可与荷塘月色作姊妹篇来品读。作者写月亮时,抓住了初冬月橙黄明净、低垂圆满、硕大清新的特点,突出月光如“橙黄的光里浮悬着轻轻的霜”、如“橙色而淡泊的液体”的质地。在这样的月光浸润下,山脉、树木自然变得“竟如仙境”。在这样的仙境中,作者的“生命之舟”,“放逐了喧嚣、污染和拥挤,泊进了这一汪月色”“陶醉在月华天籁中”,融入“恬静愉悦的梦境”,使心灵净化,升华至至善至美的境界。本文结构和荷塘月色的“环形”结构不同,它采用“线式”结构,以月光为线索组织材料,全文条理十分清晰。素材搜集朱自清不吃嗟来之食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
34、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表现了中国人的骨气。贫贱不能移的骨气在朱自清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不吃美国“救济粮”不仅是高贵人格的表现,更是国格的表现。来源:学科网一个小人物的大成功故事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教授罗伯
35、特科恩斯的“眨眼雨刷”设计技术被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用阴谋剽窃,为了捍卫自己的发明权,罗伯特科恩斯决定起诉福特公司。这是一场一个人对一个汽车工业巨头的诉讼,除了他自己,没有人相信他能赢,以致当年帮他申请专利的朋友都弃他而去。最后,就连一贯支持他的妻子也为了6个孩子的成长不得不离开他。在这个过程中,他还遇到了让人眩晕的诱惑:福特公司做出从40万美元到100万再到3 000万美元以私下了结此案的提议!第一次面临40万美元的诱惑时,他的态度非常坚定:“如果让这些人逍遥法外,我以后还怎么教育我的孩子坚持真理?”第二次面临100万美元的诱惑时,他的回答是:“可以,但是有一个条件,那就是福特公司要在报纸上公开
36、承认他们剽窃了我的发明。”第三次,是12年后,6个孩子都已长大。当福特汽车公司派来的律师告诉他,愿意以3 000万美元私了时,他转身看着正在帮自己整理诉讼材料的孩子们。这时,正值青春期的小女儿带头说:“不!爸爸,我们不要!”紧接着,他的大儿子非常坚定地对那个律师说:“请你出去!”很显然,他无形中为儿女树立的坚持真理的榜样已开花结果。如果想告倒福特,需要巨额费用,请不起律师的罗伯特科恩斯只能连续几年埋首图书馆自学法律,法庭上,则由他自问自答去为自己辩护。这一次,罗伯特科恩斯胜利了。他的胜利不仅是个人的,也是一个群体的。那样的时刻,那样的以卵击石的勇气和自信会让你无法不肃然起敬。罗伯特昂扬的斗志,
37、为捍卫自己的发明、捍卫公平正义而坚持的勇气,让所有人钦佩不已。对很多人而言,这个成功的代价太大、太不值得了,从经济上考虑更是如此。但是,那是因为他们不了解成功的真正意义,不仅仅是物质或名誉的成功,这更是道义和信念的成功,这样的成功是无价的,它带给人的不是简简单单的成就感,而是做人的尊严、价值和意义感。佳作片段走进春的怀抱山东一考生一年一度桃花开,春姑娘乘着东风徐徐降落人间。她五彩的纱裙抖动着,于是,整个世界跟着她一起旋转、舞蹈。哦,春天来了卸下冬日臃肿的衣衫,抛开冬日沉闷的心情,带着一身轻松出门上学去。走在熟悉的校园里,阳光慵懒地照在我的身上,暖暖的;风一改冬天的凛冽,柔柔地吹拂着我的脸颊,一
38、股酥酥的、软软的感觉溢满我的全身。风拂过,只剩下惬意和舒心,整个人也随着风儿一起舞动。远处,绿意葱葱,小草也冒出来了,那片生命之绿彰显着活力和斗志。躺在软绵绵的草地上,我看见几个孩子愉快地放着风筝。仰望天空,看着白云变幻莫测、风情万种的姿态,我既激动又神往。我坐起身子,于不经意间,在水泥道两旁发现了一群可爱娇媚的小花。走近一看,原来是三色堇,它们犹如穿了一袭紫色礼服的新娘,礼服上还点缀着黄色的小花;又如一只美丽的蝴蝶,颤动着双翅,翘首欲飞。可旁边那橘色的太阳花却羞涩多了,大多数都还是花骨朵儿,只有少数微微绽放着笑脸。即便如此,我依旧能嗅到花的芳香。我认为,太阳花带着一点羞涩、一份期盼,正等待时
39、机,展示着自己的美呢。咦,什么东西在草丛里?突然,一只可爱的小蚂蚱从草丛中跃起,还没等我来得及看清它,它又蹦入草丛中不见了。拨开草丛,我意外地发现了几只蜗牛,它们慢慢地爬着,于身后留下了一道道白色的印迹。难道这些小生命也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吗?春天最美的景象是下雨的时候。“哗哗哗”,一群小精灵从天而降,犹如一帘幽梦,朦胧中为世界增加了几分神秘感。那条从学校里穿梭而过的小河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粼粼的波光,走近一看,尾尾银鱼,影布石上。桥上,人们撑着伞走着,在烟雨蒙蒙的意境里,恰似神仙般腾云驾雾。不时,几滴调皮的春雨跳进我的衣领里,凉凉的,一阵清爽。桃花簇簇,花香悠悠,我似乎看见春姑娘在这纯净透明的世界里正轻盈地向我走近。于是,我将心融化在这充满爱的季节里。如花的岁月,让我们一起拥抱春天点评:这是一篇精彩的抒情散文。作者在静态描写春天山水的同时,有些地方化静为动,写得活灵活现。比如写水,“那条从学校里穿梭而过的小河在阳光的照射下,泛着粼粼的波光,走近一看,尾尾银鱼,影布石上”,一个“泛”字,动态地活画出河水的晶莹;“尾尾银鱼,影布石上”,动态地写出了鱼的活泼和水的清澈。文章精选描写对象,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充满灵性,文采斐然。来源:学,科,网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投稿可联系QQ:1084591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