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第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蔡元培作为民国时期教育界、学术界先驱人物,其红学成果备受瞩目,出版于1917年的石头记索隐不仅是红学史上的标志性作品,即便置于“民国学
2、术”经典之林,亦当之无愧。受蔡氏基本研究思路的启发,索隐红学著作以后竟不断出现,影响较大的当数景梅九所著石头记真谛,出版此书正是山河破碎的前夜,作者在自序中表现出沉痛的民族情绪“不意迩来强寇侵凌祸迫,亡国种族痛突激心潮颇觉原著者亡国悲恨难堪,而一腔红泪倾出双眸矣”,需要指出的是,石头记真谛只是将文本索隐当成手段,而终极目的则是为服务于民众救亡伟业。景梅九将蔡元培以来运用红楼梦宣传民族主义思想的做法推向了极致,同时也将红学与政治进一步挂钩,从而推动了新索隐派向以后的红学社会历史学派理论的转型。这就发生一个令人深思的学术命题:以科学方法为指导的“新红学”考证派,为什么竟不能阻止红学索隐著作在整个民
3、国时期的不绝如缕,其影响甚至还绵延至当代?这就需要将红学索隐派放到红接梦研究史上给以客观、辩证的定位。应该看到,“索隐”方法的较早运用本在史学领域,如史记索隐等史学专著,探求本事、史料还原,还是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从文化渊源上考察,索隐派走的是“今文经学”的传统治学路数,“今文经学”对“五经”中的尚书春秋等史书的阐释有一定合理性,然而运用到文学领域如对诗经的解读,就有以意逆志、牵强附会之嫌。当索隐方法引申到红学领域后,其原始出发点本想约束红楼梦评点、题咏、杂评家们释义的发散性,操作方式上也是指向作品情节的考证,与主流红学倡导的“回归文本”方向的努力比较接近,这无可厚非,但由于受“今文经学”治
4、学路数的影响,这一派却很容易在解释作品时陷入误读和主观臆测。其实不管红楼梦中存在多少真实的历史信息,它一旦被天才的作家所整合,就自然形成了新的意义单位,与原来的所谓“本事”已无甚关联;而当时能与蔡元培为代表的旧红学索隐派形成对垒的最重要民国时期著述,除胡适外,自然非俞平伯红楼梦莫属了。这部著作属于新红学产生之初最重要的奠基代表作,于1923年在亚东图书馆出版,写这本书的起因是俞平伯与顾颉刚通信讨论红楼梦,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出版的红楼梦研究则是红楼梦辨的修订本,修订的原因是作者认为原书存在一些错误,即本来的错误和发现新材料而证明出来的错误。尽管原著修订后更名再版时增加了些新篇目,但红楼梦辨还是一本
5、不可回避的著作。红楼梦辨初版肯定与上世纪50年代特殊时代环境下又增订再版的红楼梦研究思路不同,这种不同还不仅仅是删除了胡适的序言。通过对原著初版、增订再版前后变化的细致深入考查,可以见出作者红学观念移步换形的轨迹走向。(节选自赵建忠影印红学要籍的学术意义)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客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蔡元培石头记索隐作为红学史上的标志性作品,对后代索隐红学有很大启发,涌现出许多优秀作品。B. 蔡氏以后的索隐红学中,影响较大的是景梅九的作品,他的石头记真谛是以服务于民众救亡伟业为终极目的。C. 因受“今文经学”治学路数的影响,索隐派易于在解释作品时以意逆志,牵强附会。D. 民国时期红学
6、研究至少有两大派别,他们都重视对作品情节的考证,且倡导“回归文本”。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引用景梅九自序中的话,意在证明石头记真谛融入了作者沉痛的民族情绪。B. 开头讲蔡、景红学研究成就,是为探讨“令人深思的学术命题”提供前提支撑。C. 讲“索隐”方法在史学领域里的运用,是为了与后文其在文学研究领域的运用相类比。D. 作品一旦形成,与“本事”便无关联,这样的理论足以证明俞平伯研究的局限性。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石头记真谛是景梅九受石头记索隐的启发而著述的,自然与它一脉相承。B. 以科学方法为指导的“新红学”考证派,竟未能阻止索隐派取代它而
7、成为主流学派。C. 以意逆志,是被写进教科书的鉴赏方法,但这种方法的局限在于易生牵强附会。D. 红楼梦研究删除了胡适的序言,调整了研究思路,修正了所谓的“错误”。【答案】1. D 2. D 3. B【解析】【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D项,“且倡导回归文本”错误。结合“操作方式上也是指向作品情节的考证,与主流红学倡导的回归文本方向的努力比较接近,这无可厚非”分析可知,倡导“回归文本”只是考证
8、派的诉求。故选D。点睛:解答此类题步骤是:第一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涉及的内容一般范围比较大,所以把握全文主要内容是筛选和整合的基础。具体来说,要探究文章的观点,把握作者在文中体现的态度,筛选出文中使用的论据等。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整体把握,筛选和整合信息时才会心中有数。第二步,把握题干,确定答题区间。第三步,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
9、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证明俞平伯研究的局限性”错。结合“其实不管红楼梦中存在多少真实的历史信息,它一旦被天才的作家所整合,就自然形成了新的意义单位,与原来的所谓本事已无甚关联;而当时能与蔡元培为代表的旧红学索隐派形成对垒的最重要民国时期著述,除胡适外,自然非俞平伯红楼梦莫属了”分析可知,其证明的对象应该是索隐派研究的局限性。故选D。【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
10、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B项,“考证派竟未能阻止索隐派取代它而成为主流学派”错。结合“以科学方法为指导的新红学考证派,为什么竟不能阻止红学索隐著作在整个民国时期的不绝如缕,其影响甚至还绵延至当代”“这就需要将红学索隐派放到红接梦研究史上给以客观、辩证的定位”及文本第三节内容分析,以科学方法为指导的“新红学”考证派,当时依旧是最重要的主流学派。故选B。(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要去北京李全“我要去北京。”民工张二狗又一次凑在我前面说
11、这句话,但表情与以前没两样。我对他说,你想去就去吧,又何必在我面前唠唠叨叨呢?这是张二狗第N次对我说这句话。但他每一次说完后,又哀声叹气。他说他儿子才刚上小学,实在是走不开。张二狗说的是实情,早上要送孩子去学校,下午放学还得去接回来,况且,从我这座小城去趟北京十分不易,首先得去省城坐两天两夜的绿皮火车。单不说车费那么高,就是那回来的时间就要四天,这当然算的是坐火车的时间,还没算坐汽车的时间。如果把这四天都用来打工,每天可以赚几十块钱,四天就是好几百。张二狗在北京又没亲没故,去了也纯粹是玩。如此算来,去一趟北京,他的几个月工资就没了。这对于一个月不足2000块工资的民工来说,的确不划算,还有他儿
12、子读书的费用虽不多,却比本地学生多了一份借读费。但张二狗仍然不死心,待他孩子上初中,又一次对我说,他要去北京,我有些好奇,问他去北京干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张二狗只是嘿嘿一笑,没回答我。这更引起我的好奇,虽然北京是首都,但路太堵,我每次去北京堵在路上的时间比玩的时间多,所以,我一直喜欢我所在的小城市,城市虽然不大,但交通不堵,四季还分明。这一年,张二狗的儿子上高三了,我所在的小城也有了直通北京的高铁。张二狗显得十分兴奋,又在我面前说他要去北京,我十分怀疑地看了他一眼,自然不相信他会真去北京,因为他说他要去北京这事,已有好些年头了,却从没有实现过。北京是你想去就能去的吗?那是首都,我想打消他
13、积极性,说,去北京要花很多钱的,你儿子正在读高三,马上就要考大学了,你舍得离开他?我说的是实话。虽然现在张二狗的工钱涨了,每天出工能挣到200多块钱,但也不是天天会有活干的。况且他儿子的成绩不是太理想,他咬紧牙,替儿子请了补课老师,加上他老婆刚从医院里出来,这一年挣的钱已经提前打“水漂”了。高铁通北京了。我就想试试高铁到北京是啥滋味。张二狗说这话,情绪特激动,还掏出香烟来猛吸了几口,直到不停地咳嗽起来,才扔下烟蒂,最后见我不说话,很不情愿地走开了。没走几步,他又回过头对我说,我这次说的是真的。那你就去吧。我想让张二狗快点离开我的房间。其实,他去不去北京,真的与我无关,再说我已经去过无数次北京了
14、,没有新鲜感。三天后,张二狗又一次来到我的房间里,掏出一包好香烟放在桌上,说,这是北京货。专门给你带回来的。我问,你去过北京啦?那还有假?张二狗说这话时,脸上有些僵硬的笑容。你就别骗我了。昨天前天,我都去过你们工地,与你们那里的老板谈合同的事。我看到你在那里干活呢。我说的是实话。你你真去了我的工地?张二狗说着,突然站了起来,拿去桌上的那包香烟头也不回地走出我家。我苦笑着,这张二狗真逗。但我一会儿就明白了他撒谎去过北京的原因。因为我的话,张二狗有好些日子都没来我家里玩,见了我也躲得远远的。我才想起伤了个民工的心,有些过意不去。在他儿子去上大学那天,特地封了个大红包托人送了过去,算是我对他的歉意吧
15、,心想,只要他儿子大学毕业后,有了工作,他的压力减轻了,那时一定会有时间和精力,或者说有经济去北京了。四年后的一个早上,我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的电话,竟然是中断多年联系的张二狗打来的。他说他正在北京天安门前看升旗。还说,他拍了刚刚升旗的视频已经传给我。又说,他下一站是八达岭,到时候再拍些照片传给我。我想对他说些什么,可话刚到嘴边,又咽了回去,静静地听他没完没了地说北京的那些事儿,却耽误了我看升旗,只好看他传过来的视频:在天安门前看升旗,确实是一件特惬意的事,特别是夏天的天安门,真美!看完视频,才发现因自己握手机的时间太长,手冻得有些麻了,赶紧对着手哈了一口热气。(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1期)4.
16、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 小说以“我要去北京”为题一开始就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它既是主人公经常说起的口头禅,同时又点明了本文的主要情节内容,全文紧紧围绕“我要去北京”这一中心事件展开。B. “我”因为揭穿了张二狗去过北京的谎言,张二狗“拿起桌上的那包香烟头也不回地走出我家”,由此记恨“我”,四年没有与“我”见面。即使四年后再次与“我”联系,也是炫耀他去了北京。C. 小说情节设置颇具匠心,说主人公张二狗执意要去北京,并且不惜两次造假“北上”,但两次被“我”看穿,情节在波澜起伏中展开,牢牢抓住了读者,也在不断让人意外的情节中引发了读者对其寓意的思考。D. 小说多处运用
17、对比手法,“我”经常去玩的北京却是张二狗迟迟不能实现的梦想,突显了民工生活的艰辛不易,“我”面对张二狗的两次撒谎采取了两种不同的反应,也反映了“我”对张二狗从不理解到理解的变化。5. 小说中的张二狗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 请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答案】4. B 5. (1)张二狗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靠自己的辛勤劳动承担家庭重担,同时又渴望得到他人尊重的外地民工。(2)生活艰辛。他靠在工地上打零工,出卖劳力生活,收入不高,生活拮据,同时担负着供孩子读书、妻子治病的生活重担。(3)渴望受尊重而不得。他常常在别人面前提起自己要去北京的想法,甚至编造了自己“两次北上”的假象,这
18、体现了他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愿望。但最终受制于现实的种种因素没能如愿以偿。 6. (1)“我”是小说的线索,串联起了整个故事情节,使情节集中紧凑;情节上,“我”一开始对张二狗“北京梦”的冷漠无视,推动了张二狗“两度北上”的情节发展;(2)以“我”的视角叙述故事,“我”是故事的见证者,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3)人物塑造上,我对张二狗的冷漠甚至看不起,映衬出了张二狗自尊并渴望得到他们尊重的人物形象;(4)主旨表达上,“我”从不留情面的揭穿到默默守护张二狗卑微的梦想,“我”重新找回了人性温暖的一面,深化了小说主题。【解析】【4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
19、,这属于综合题,既考查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塑造形象的技巧,也考查故事的情节、主旨和环境。B项,“并由此记恨我”有误,从文中来看,张二狗“头也不回的离开我家”,是因为谎言被揭穿而自尊心受到伤害,四年没有相见是因为丢了面子,不好意思再见我,不是因为记恨“我”。A项,针对小说标题设题,C项,针对小说情节设题,D项,针对小说的技巧设题,这三项的分析与文本相合。【5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问的是“小说中的张二狗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这是考查人物形象。首先给人物定位,从文中来看,“张二狗”是民工形象;然后找出描写“张二狗”的言行举止的内容,如“这对于一个一月不足2000块工资的民工”“虽然现在张二狗
20、的工钱涨了,每天出工能挣到200多块钱,但也不是天天会有活干的。况且他儿子的成绩不是太理想,他咬紧牙,替儿子请了补课老师。加上他老婆刚从医院里出来,这一年挣的钱已经提前打水漂了”,从这些内容可以看出张二狗生活艰辛,靠在工地上打零工,出卖劳力生活,收入不高,生活拮据,同时担负着供孩子读书、妻子治病的生活重担;如张二狗多次在“我”面前提起自己要去北京的想法,甚至编造了自己“两次北上”的假象,这体现了他渴望得到别人尊重的愿望,但最终受制于现实的种种因素没能如愿以偿。根据这些内容即可分析人物形象。点睛:本题考查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此类题目在解答时,首先要对小说的情节进行梳理,找出小说中关于“张二狗”其
21、人的相关描述,然后进行概括。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6题详解】试题分析:题干要求“简要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这是考查次要人物的作用。一般从如下几个方面考虑:结构方面,作为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比如本文,主人公张二狗的情况都是借助“我”的所见所闻所感陈述出来,“我”是小说的线索;情节方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文中一开始“我”对张二狗的“北京
22、梦”冷漠无视,这推动了张二狗“两度北上”的情节发展;人物方面,突出人物形象,“我”对张二狗的冷漠甚至看不起,衬托出张二狗的自尊以及渴望得到他人尊重的心理;第一人称方便主观的心理的描写,代入感强烈,易于抒情;增强真实感,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主题方面,深化小说的主题,一开始“我”不留情面的揭穿张二狗的谎言,而到后来“我”默默守护张二狗卑微的梦想,“我”重新找回了人性温暖的一面,深化了小说主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国的经济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由低到
23、高分别是劳务出口和自然资源出口、产品出口、知识产权的共享。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与实施,我国的对外合作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与知识产权共享相结合的形态。“一带一路”是我国站在全球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发起的共商规则、共建平台、共享资源,共同发展的联动发展倡议,合作共赢是“一带一路”倡议追求的长期战略目标,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单纯扩大中低端经济增长要素存在诸多局限性,只有坚持知识共享,才能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度合作,最终实现共享繁荣的目标。以技术要素为核心的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当今经济增长的主导要素。技术附着于实物商品,并通过产品出口实现经济利润,产品的知识技术含量越高,其利润越大。我国在高铁、核电等
24、基建领域以及5G通信、风电设备、多晶硅、光伏电池等新兴领域,已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其中一些技术已经实现了从产品出口到知识产权共享的跨越。“一带一路”沿线一些国家与我国存在现实发展势差,以知识产权共享为关键的国际合作将占据重要地位。(摘自知识产权共享将占据关键地位,光明日报2018.12.26)材料二:2008年6月5日,我国颁布施行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将知识产权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10年来,我国修改完善了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成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法院和知识产权法庭到2017年,我国发明专利中请量达到138.2万件,连续7年居世界首位,通过专利合作条约途径提文的
25、国际专利申请受理量达到5.1万件,排名全球第二。知识产权制度的逐步完善,不仅能促进技术迭代、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也标注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脚步。四十年间,外资企业成为中国知识产权制度不断完善的亲历者、见证人。最近,广受关注的苹果与高通公司专利诉讼在福州中级人民法院有了新进展。越来越多跨国企业在遇到专利纠纷时,选择到中国来寻求正义。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更彰显着外资企业对中国知识产权领域司法、执法的信心。也不可否认,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仍然任重道远。比如维权成本与侵权成本不匹配的矛盾如何解决?“洗稿”“伪原创”等打擦边球的侵权行为不时出现,对于这样隐蔽性强、取证难的侵权行为又该如何处理?
26、在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进程中,这些问题亟待破解。(摘编自张凡保护知识产权,凝聚创新力量人民日报2018.6.5)材料三:近日,日本媒体被一则消息拨动了神经中国国际专利申请数量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日本经济新闻直指,在日本技术立国的地位出现动摇的背景下,知识产权领域逐渐走向“中美两强”时代。日经中文网报道,3月2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公布2017年全球企业等申请国际专利的统计数据,中国申请专利数量2016年增加13.4,成为唯一一个专利申请数增速为两位数的国家,达到48882项,超过日本的48208项,升至第二位。日本的申请数量增加了6.6,但以微弱差距位列第三。而占据首位的美
27、国,去年申请数量为56624项。“中国正在成为知识产权强国”是日媒关注这一消息时开门见山的看法,而对于中国如何成为“强国”,内驱力从何而来,外界始终对中国保持着“强势围观”。日本经济新闻的最新报道提到,中国在“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提出“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目标。将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的处罚力度,举全国之力改善知识产权市场环境。俄罗斯独立报3月初则援引经济分析师阿尔乔姆杰耶夫的观点说,中国目前遇到了贸易摩擦、全球爆发新危机等问题,“中国不得不在迅速完成外部订单的同时,向主要贸易伙伴推广本国技术和产品。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激烈动荡的时局中保有安全感。(摘编自参考消息
28、2018.3.23)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国在高铁、核电等基建领域和5G通讯、风电设备等新兴领域,有一些技术实现了从产品出口到知识产权共享的跨越。B. 我国技术的迭代,产业转型的升级,对外开放的扩大,促进我国颁布施行一系列法律及对这些法律的修改完善。C. “一带一路”沿线的一些国家发展相对滞后,这是我国的对外合作呈现出与知识产权共享相结合的形态的重要原因。D. 苹果与高通公司专利诉讼选择在中国福州中级人民法院展开,反映出外资企业对中国知识产权领域司法、执法的信心。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在2017年企业申请国际专利数量增长率
29、超过10,按照这样的速度,中国有望超过美国,升至专利申请数量的第一位。B. 材料二和材料三都报道了中国在专利申请方面成就,材料二还分析了专利保护的成绩和不足,材料三则侧重于原因的探寻。C. 我国对于保护知识产权的力度不断加大,释放了保护知识产权的决心和信心,使得我国成为知识产权强国。D. 我国出台“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将对解决知识产权方面“维权成本与侵权成本不匹配的矛盾”产生积极作用。9. 中国发展知识产权战略有何意义?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7. B 8. C 9. 有利于实现“一带一路”倡议构想,实现共享繁荣的目标。促进以技术要素为核心的知识产权的共享,有利于经济增长。促进技术迭
30、代、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我国对外开放的脚步。增强外资企业对中国知识产权领域司法、执法的信心。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有利于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制度,改善知识产权市场环境。在贸易摩擦、全球爆发新危机等情况下保有安全感。【解析】【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B项,“我国技术的迭代,产业转型的升级,对外开放的扩大,促进我国颁布施行一系列法律及对这些法律的修改完善”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二段“知识产权制度的逐步完善
31、,不仅能促进技术迭代、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也标注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脚步”分析,可以看出因果倒置。故选B。【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C项,“成为知识产权强国”错误,结合文本内容“中国正在成为知识产权强国是日媒关注这一消息时开门见山的看法”分析可知,原文是“正在成为知识产权强国”,且只是日媒的看法。并且整句话强加因果。故选C。【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筛选并整
32、合文中信息及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本题答案来源于材料,但高于材料,现有材料是寻找解决实际问题的依据,但现有材料的原句绝不是最佳答案,更不是最佳答案的全部,这就考查了考生真正读懂多文本的内涵、联系社会生活现实而解决实际问题的高层次能力。题干问的是“中国发展知识产权战略有何意义”,结合文本内容分析概括。结合“知识产权制度的逐步完善,不仅能促进技术迭代、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也标注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脚步。四十年间,外资企业成为中国知识产权制度不断完善的亲历者、见证人”分析可知,中国发展知识产权促进技术迭代、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增长;结合“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单纯扩大中低端经济增长
33、要素存在诸多局限性,只有坚持知识共享,才能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深度合作,最终实现共享繁荣的目标”分析可知,促进知识产权共享,实现“一带一路”倡议构想;结合“中国目前遇到了贸易摩擦、全球爆发新危机等问题。中国不得不在迅速完成外部订单的同时,向主要贸易伙伴推广本国技术和产品。只有这样,中国才能在激烈动荡的时局中保有安全感”分析可知,在贸易摩擦、全球爆发新危机等情况下保有安全感。结合“越来越多跨国企业在遇到专利纠纷时,选择到中国来寻求正义。这一方面是由于中国市场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更彰显着外资企业对中国知识产权领域司法、执法的信心”分析可知,促进对外开放,增强外资企业对中国知识产权的信心。【点睛】解答
34、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
35、”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来源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华皎,晋陵暨阳人也。世为小吏。皎梁代为尚书比部令史。侯景之乱,事景党王伟。高祖南下,文帝为景所囚,皎遇文帝甚厚。景平,文帝为吴兴太守,以皎为都录事,军府谷帛,多以委之。皎聪慧勤于簿领及文帝平杜龛仍配以人马甲仗犹为都
36、录事御下分明善于抚养时兵荒之后,百姓饥馑,皎解衣推食,多少必均,因稍擢为暨阳、山阴二县令。文帝即位,除开远将军。天嘉元年,封怀仁县伯,邑四百户。王琳东下,皎随侯瑱拒之,琳平,镇湓城。知江州事。时南州守宰多乡里酋豪,不遵朝宪。文帝令皎以法驭之。王琳奔散,将卒多附于皎。三年,授假节、通直散骑常侍、仁武将军、新州刺史,监江州。寻诏督寻阳、太原、高唐、南北新蔡五郡诸军事、寻阳太守,假节、将军、州资、监如故。周迪谋反,遣其兄子伏甲于船中,伪称贾人,欲于湓城袭皎。未发,事觉,皎遣人逆击之,尽获其船仗。其年。皎随都督吴明彻征迪,迪平,以功授散骑常侍、平南将军、临川太守,进爵为侯,增封并前五百户。未拜,入朝,
37、仍授使持节、都督湘巴等四州诸军事、湘州刺史,常侍、将军如故。皎起自下吏,善营产业,湘川地多所出,所得并入朝廷,粮运竹木,委输甚众;至于油蜜脯菜之属,莫不营办。又征伐川洞,多致铜鼓、生口,并送于京师。废帝即位,进号安南将军,改封重安县侯,食邑一千五百户。(选自陈书卷二十列传第十四)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皎聪慧/勤于簿领/及文帝平杜龛/仍配以人马/甲仗犹为都录事/御下分明/善于抚养B. 皎聪慧/勤于簿领/及文帝平/杜龛仍配以人马/甲仗犹为都录事/御下分明/善于抚养C. 皎聪慧/勤于簿领/及文帝平杜龛/仍配以人马甲仗/犹为都录事/御下分明/善于抚养D. 皎聪慧/勤于
38、簿领/及文帝平/杜龛仍配以人马甲仗/犹为都录事/御下分明/善于抚养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帝,谥号,古人死后依其生前行迹而为之所立的称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谥号有美、平、恶之分,文中皇帝的谥号“文”是美谥。B. 除,除去旧职。除的本义为宫殿前的合阶。而阶梯一级一级改变,故可用来表示免去原有的官职。C. 侯,是五等爵位的第二级。五等爵位是中国古代政治等级制度之一,爵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D. 食邑,是中国古代诸侯封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秦汉以后封爵者在其封邑内渐无统治权,主要是以征敛封邑内民户赋税来
39、充作食禄。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华皎聪明敏慧,勤于文书。文帝做吴兴太守时,以华皎为都录事,军府粮草钱帛之类的事务,多委任给他。B. 华皎体恤民情,爱护百姓。在兵荒之后,他对百姓极为关怀,慷慨相助,衣食不管多少一律均分给大家。C. 华皎为国征伐,平叛有功。他参与平定王琳之乱,都督五郡军事,主持平定周迪叛乱,也因此屡得升迁。D. 华皎出身下层,善于经营。大到粮食竹木,小到油蜜脯菜,连并征伐得来的铜鼓、俘虏,他都运往朝廷。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高祖南下,文帝为景所囚,皎遇文帝甚厚。(2)未发,事觉,皎遣人逆击之,尽获其船仗。【答案】10
40、. C 11. B 12. C 13. (1)高祖南下时,文帝被侯景拘禁,华皎对待文帝非常优厚。(2)他们还没举事,事情已被(华皎)觉察(或“败露”),华皎派人先袭击他们,全部缴获了他们的船只和兵器。【解析】【10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平”是平定的意思,宾语为“杜龛”,不应该断开,排除B项、D项。“甲仗”,泛指武器,和“人马”是并列关系,不应该断开,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A项。句意:华皎聪明有才智,勤于簿记管理。到文帝平定杜龛后,便配给他人马兵器,还任都录事
41、。华皎治理下属赏罚分明,善于安抚养育。故选C。【11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B项,“除去旧职”错误。“除”是除去旧职,授予新职;任命官职。故选B。【12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C项,“主持平定周迪叛乱
42、”错,原文是“皎随都督吴明彻征迪”,华皎随都督吴明彻征伐周迪。故选C。【13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1)“为所”,表被动;“文帝为景所囚”(被动句式);“囚”,拘禁;“遇”,对待;“厚”,优厚。(2)补充主语“他们”;“觉”,被觉察;“事觉”(被动句);“遣”,派遣;“逆”,迎、迎接;“之”,代词,他们;“尽”,全、都;“其”,代词,他们的;“仗”,此处意译为兵器。【点睛】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方法:要在语
43、境中理解句子。无论何种句子,都不能脱离语境去理解,要注意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要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注意词类活用、通假字这些文言现象,对这些文言现象的正确理解和把握,是翻译好文言文语句的前提。对句子中难懂的地方,不能采取忽略或笼统翻译的办法去逃避,而应该前后推导,认真理解。要善于调动已学知识进行比较,辨析异同。特别是对一词多义、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有助于我们把握文言词语在句子中的具体用法和含义。参考译文:华皎,晋陵暨阳人。家中世代做小吏。华皎,在梁任尚书比部令史。侯景叛乱时,他侍奉侯景同党王伟。高祖南下时,文帝为侯景所拘禁,华皎对待文帝非常优厚。侯景被平定后,文帝做吴兴
44、太守,任用华皎为都录事,军中府库的粮食布帛,多委托给他。华皎聪明有才智,勤于簿记管理。到文帝平定杜龛后,便配给他人马兵器,还任都录事。华皎治理下属赏罚分明,善于安抚养育。当时是战争祸害之后,百姓遇上荒年,华皎赠人衣食,多少一定平均,因此逐渐提拔任命为暨阳、山阴两地的县令。文帝登位后,任命为开远将军。天嘉元年,封为怀仁县伯,食邑四百户。王琳率军东下,华皎随从侯瑱抵抗他。王琳被平定后,华皎镇守湓城,执掌江州政事。当时南方各州的地方官大多是乡里的部族之长,不遵守朝廷的典章制度,文帝命令华皎以法律治理他们。王琳的军队逃奔散乱时,将领士兵多归附于华皎。天嘉三年,任命为假节、通直散骑常侍、仁武将军、新州刺
45、史,监理江州政事。接着诏令华皎督寻阳太原高唐南北新蔡五郡诸军事、寻阳太守,假节、仁武将军、新州刺史资、监理江州政事的职务依旧担任。周迪谋反,派他哥哥的儿子率领武装的士兵埋伏在船中,伪称是商人,企图在湓城袭击华皎。尚未举事,事情已被华皎觉察,华皎派人先袭击他们,全部缴获了他们的船只和兵器。这年,华皎随都督吴明彻征伐周迪,周迪被平定后,因为功劳任命华皎为散骑常侍、平南将军、临川太守,进封为侯爵,增加食邑和以前封给的共五百户。尚未就任,调入朝廷,于是任命为使持节、都督湘巴等四州诸军事、湘州刺史,散骑常侍、平南将军的职务依旧担任。华皎从地位低微的小吏起家,善于经营产业,湘川一带地方有多种土特产,所得都
46、送入朝廷,粮食竹木,运送非常多;至于油蜜脯菜之类,没有不经营办理的。又征伐川洞,缴获许多铜鼓、俘虏,都送于京师。废帝登位,给华皎晋级号称安南将军,改封为重安县侯,食邑一千五百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六、阅读下而这首诗,完成下而小题。古风碧荷生幽泉注李白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秀色空绝世,馨香谁为传?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结根未得所,愿托华池边。注此诗作于李白应诏入京为官之前。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写荷之美,先总写其“艳”“鲜”,然后分写“花”“叶”“色”“香”,并用“幽泉”“朝日”“绿水”“青烟”加以衬托。B. 三、四两句中
47、“冒”“罗”二字用得巧妙:“冒”赋予荷花以动态美;“罗”将青烟笼罩绿叶的形态写得生动传神。C. “坐看飞霜满,凋此红芳年”用了拟人的手法,写芬芳艳丽的荷花,尽管无比美丽,也只能在满天飞霜中无奈凋零。D. 诗歌语言清新自然,节奏轻快,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极富抒情性,体现了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15. 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答案】14. D 15. 作者托物言志,表达了对自己高洁品性的自信。写荷花秀丽的花容,清香的气息,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怀才不遇、空任时光流逝的慨叹。写荷花,纵然有绝世的美丽,因“结根未得所”,无人为它传递馨香,只能凋零,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
48、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坐看年华流逝,心生感慨。对得到朝廷重用的渴望。结尾“愿托华池边”表达了自己也像荷花希望生长在华美的池子里一样,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垂青(重用)。【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考查主要集中对诗意、诗的思想主旨、诗的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核,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根据选项进行分析。本题要求选出“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D项,“充满奇特的想象和夸张”说法错误,“奇特的想象和夸张”在诗中不典型,更谈不上“充满”。故选D。【15题详解】题干是“这首咏物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是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能力。本诗是一首咏物诗,托物
49、言志是该类诗歌的主要手法。解答本题,可从物的特征入手分析诗人的情感。前两句写荷的生长环境和“艳”“鲜”,中间六句写荷花的“花”“叶”“色”“香”,绝世空前,暗示了自己才高道洁。最后两句中,“结根未得所”一句表达自己空有才华,却因没人举荐不能建功立业,而心生感慨。“愿托华池边”一句表达自己期盼得到举荐和朝廷的重用。【点睛】对于诗歌情感题,一般考查方向有二,一是考查情感的体现方式,二是考查情感的内容。一般答题的时候,尽量两者都涉及。对于情感的把握,可以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可以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可以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可
50、以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可以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可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故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应先借助题干明确考查的是哪个方面的内容,有无暗示。比如本题可以托物言志这一手法入手赏析诗歌的情感。(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2)师说中总结“师道不复”的原因,揭示士大夫不愿从师心理的句子是
51、:“_,_”。(3)白居易琵琶行中,用鸟语和流水声来生动状写琵琶声的句子是:“_,_ ”。【答案】 (1). (1)故不积跬步 (2). 无以至千里 (3). (2)位卑则足羞 (4). 官盛则近谀 (5). (3)间关莺语花底滑 (6). 幽咽泉流冰下难【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跬”“至”“谀”“滑”“幽”要理解字义去记忆。学生记忆的时候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第卷 表达题三、语言文字
52、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酒是人类生活中的主要饮料之一。中国制酒历史源远流长,品种繁多,名酒 ,享誉中外。酒文化是中年民族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分。酒是人类最古老的食物之一,它的历史几乎是与人美文化史一道开始的。酒出现之后,作为一种物质文化,酒的形态多种多样,其发展历程与经济发展史同步。而酒又不仅仅是一种食物,它还具有精神文化价值。作为一种精神文化,它体现在社会政治生活、文学艺术乃至人的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诸多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讲,饮酒不是就饮酒而饮酒,它也是在饮文化。文人饮酒特别讲究过程中的那套 。严刻的殇政, 的酒令,( )。文人们硬是把经史百家、诗文词曲、歌谣谚语、典故
53、对联等 的文化内容,都出神入化地囊括到“酒里乾坤,壶中日月”内了。 之间,不仅文人享受了酒的醇美,也享受了文化的香。古代文人宴饮时的逸雅情趣,我们是不能亲眼见识了,只能从红楼梦镜花缘等小说和记载酒今的书籍中窥知若干。正是由于文化与文人的参与,世代快酒的中国人才饮出了档次,饮出了境界,饮出了风光。可以说,文人创造了中国酒文化里最璀璨夺目的部分。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 清规戒律 林林总总 浩若烟海 推杯换盏B. 繁文缛节 林林总总 济济一堂 推杯换盏C. 繁文缛节 花样百出 浩若烟海 觥筹交错D. 清规戒律 花样百出 济济一堂 觥筹交错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
54、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 只要有满腹诗书和机敏睿智,临场时就不会出丑B. 哪怕有满腹诗书和机敏睿智,临场也不会出丑的C. 满腹诗书和机敏睿智是临场不出丑的必要条件D. 如若没有满腹诗书和机敏睿智,是要临场出丑的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 文人不仅享受了酒的醇美,也享受了文化的馨香B. 文人不仅享受了文化的馨香,也享受了酒的醇美C. 不仅文人享受了酒的醇美,也享受了文化的馨香D. 文人不仅享受了酒的醇美,百姓也享受了文化的馨香【答案】17. C 18. D 19. A【解析】【17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
55、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清规戒律:僧尼、道士必须遵守的规则和制度;借指束缚人的死板的规章制度。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泛指烦琐多余的事项。根据语境“文人饮酒特别讲究过程中的那套”,应选“繁文缛节”。林林总总:形容品种繁多。花样百出:形容品样、样式或手段多种多样。根据语境,修饰“酒令”,应选“花样百出”。浩若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济济一堂: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集在一起。根据语境“经史百家、诗文
56、词曲、歌谣谚语、典故对联”分析,应选“浩若烟海”。推杯换盏:指频繁举杯,互相敬酒畅饮。觥筹交错:酒杯与酒筹交叉错杂,形容许多人相聚饮酒的热闹场面。根据语境“不仅文人享受了酒的醇美,也享受了文化的香”,应选“觥筹交错”。故选C。点睛: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一下几种类型的错误: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三、看成语的褒贬感情色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18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
57、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A项,“只要就”过于绝对。B项,括号内应为假设关系,而非让步关系。C项,前后陈述对象不一致。故选D。【19题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
58、难度不大。B项,语序不当,将“不仅”“也”领起的内容互换位置。C项,语序不当,将“不仅”“文人”位置互换。D项,结构混乱,偷换主语,应删去“百姓”。故选A。20.下面是某市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工作办公室致普查员的信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根据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的意思,本市开展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此次普查涉及行业广、覆盖范围大、工作任务好多。各位普查员挑着收集原始数据的重任。普查时,主动拿出普查机构统一印制的普查员证,进行自我介绍;向群众耐心说说普查的重要意义,提高群众对本次工作的认同感。请全体普查员务必尽职尽责,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答案】(1)“意思”改为“
59、规定”;(2)“好多”改为“重”;(3)“挑”改为“肩负”;(4)“拿出”改为“出示”;(5)“说说”改为“宣传”。【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病句、词语以及语言的得体与否等角度综合考虑。语言要符合表达者身份和接受者的接受因素;语言表达能符合特定的场合、目的需要;语言表达有分寸感。考试题型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依据语境进行角色转换、书面语与口头语的转换等。“意思”,口语化,没有体现全国污染源普查条例的严肃性,改为“规定”;“好多”,口语化,改为“重”;“挑”,口语化,不符合书面语要求,改为“肩负”;“拿出”,结合语境分析,不仅拿出普
60、查员证,还需要主动出示,改为“出示”;“说说”,口语化,表达的宣传程度不够,改为“宣传”。【点睛】能够恰当地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选择恰当的词语、语体和语气。第,恰当利用词语的感情色彩。现代汉语中不少词语的褒贬色彩很浓,利用得好,不但语言得体,还能产生极好的表达效果。有时还可以故意改变词语的褒贬色彩。第二,正确使用书面用语和口语。书面用语比较庄重正规,口语比较平和亲近,它们不分孰优孰劣,只是应当使用在不同的地方。第三,正确使用敬辞和谦辞。对上级、长辈等应当使用敬辞,把敬辞用在自己身上就很可笑;谦辞要用在自己身上,把谦辞用在对方身上,就显得不尊重对方。第四,正确选用传达话语的手段。要根据不同的
61、表达目的选用不用的传达话语的手段。第五,根据场合、对象准确遣词造句。21.下面是某大学读者(学生)使用图书馆资源需要办理手续的流程图,请把这个过程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100个字左右。【答案】(示例):读者到馆后,若无证,先办证。若有证或办证完毕,卡的附加功能已开通的,可通过统一账号和密码直接使用本馆资源;若卡的附加功能未开通,则需到总服务台和相关服务处开通,即可通过统一账号和密码使用本馆资源。【解析】试题分析:本题属于框架图的转化。该题采用图形与文字混合的形式给出一个构思框架,要求写成一段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的语句,该题考查了考生用简明准确的语言进行构思转写的
62、能力,而把心里想的东西写出来是常见的语言表达需求,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答好这样的题要注意三个问题,一是看出所给构思图形的构思特点,二是将所给构思信息按一定规律形成文字,三是注意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本题是“办理手续的流程图”,故要关注箭头的指向,先说读者到馆,到馆分两种情况,一是有证,一是无证,无证者办证,有证者和办好证者以及卡的附加功能已经开通的可以通过统一账号和密码使用本馆资源,如果附加功能没有开通,就要到总服务台或相关服务处开通,再借助统一账号和密码使用本馆资源。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在日常家庭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对话:“妈妈,我帮你收拾屋子吧!”
63、“去去去,小孩子能干什么!”某中学为了弘扬雷锋精神,在雷锋活动月组织学生带上扫帚、水桶、抹布,身穿校服统一到某一路段义务扫街。某大学将农场劳动设为必修课,作为毕业通行证。临近期末,该校学生在夜幕下风雨中依然打着手电在校农场栽种油菜。某学生犯错,班主任宣布:罚擦黑板或者打扫教室卫生一周。要求: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以劳动为人生必修课不论是芬兰学校的物理课学习项目,还是大学以农场劳动为必修课,目的都是让青少年意识到劳动的价值。“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培养劳动精神、珍惜尊重劳动成果是我们人生中的必修课。培养劳动精神应从小
64、事做起,日常生活中让孩子体验劳动也会成其人生的宝贵财富,材料中母亲觉得孩子年龄小便拒绝他主动劳动的请求,殊不知如此便错过了教育孩子培养劳动习惯的良机。正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基础劳动的意义自古以来便为人熟知,摒弃懒惰心理也是青少年在学习进步途中需克服的障碍。在美国人的成长过程中,“要花钱,自己挣”是种深入人心的理念,女孩们做照顾孩子的钟点工,男孩子为他人修建草坪,付出劳动从而获取酬劳。劳动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孩子获得幸福生活的能力,从小事做起,让劳动成为一种习惯,方获劳动的真谛。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我认为劳动的意义不仅是功利的,更应将劳动视作一种价值追求。不论是劳动节还是植树节,倡导的都是“
65、生命不息,劳动不止”的价值观念。国内日益普及的志愿劳动吸引越来越多参与者,国外不少中学和大学更是将做义工的评价状况记入学分中。林永德和他的义工团队多年奔波在各地贫困山区做义工活动,中餐厅节目中一位将义工视作自己事业的女孩令人印象深刻,英国贵族学校戈登斯敦将“服务”列入学校四大原则无偿的劳动让他们精神充实,劳动之美,美在无私。正如雨果所言,未来将属于两种人思想的人和劳动的人,实际上这两种人是一种人,因为思想也是劳动。充满智慧的劳动成为国家发展的动力,古有赵州桥技艺高超,今有珠港澳跨海大桥雄奇壮观。珠港澳跨海大桥被评为“新世界第七大奇迹”,是全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历经6年的规划研究、9年的实体工程
66、建设。期间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总设计师孟凡超凭借着专业的知识积累、对工作的热爱和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带领团队创造了一项又一项的奇迹,建成了世界级领先水平的创世纪工程桥梁,使中国成功迈入桥梁强国,为两岸三地的发展带来全新的机遇和生命。珠港澳跨海大桥的参建人员既是普通劳动者,又是具有工匠精神和奉献精神的建设者,智慧在劳动中闪光,成就在劳动中生成。“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研究成果来自日头下的每一滴汗水,我国我国核科学技术发展之路离不开王淦昌等科学家坚韧不拔地辛勤劳动,让青少年从小热爱劳动,从生活中点滴做起,才能逐渐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让劳动成为人生必修课,在事业的追求中将劳动精神一以贯之。【解析】
67、【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考生在审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所给材料,概括出材料的主旨,根据所给材料主旨确定自己作文的立意。本作文题目由两个部分组成,提示语和要求。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单,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并认识劳动,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审题】所给材料关键词是“劳动”。第一则材料则凸显家庭在劳动教育方面的缺失,第二则材料强调在学科学习中渗透劳动教育,培养劳动精神,第三则材料从学校角度说明高校
68、对劳动教育的重视,第四则材料体现了人们在劳动观念上的认识误区。材料有的体现正面做法,有的则材料则是反面事例,都是家庭、学校之中常见的对劳动意义的误解,带有普遍意义。本题需抓住关键词“劳动”做文章,结合材料阐明自己对于劳动的看法,尤其要结合教育来谈劳动的意义,更加符合材料题中之义。学生普遍反映立意不难把握,素材较难组织。其实不该为素材所困,更应注意文章的结构与思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地分析问题,探讨劳动的意义,结合当下热点素材,灵活融入自己的观点。参考立意:正确认识劳动;要培养孩子的劳动精神;劳动光荣;要热爱劳动;父母要培养孩子的劳动能力;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
69、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生活中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劳动不能惩罚的工具等。行为结构:可以抓住关键词“劳动观念”“劳动教育”。立论当针对社会上存在的忽视劳动教育,扭曲劳动观念等现象来确立中心论点,并围绕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劳动精神,加强劳动教育等方面展开论证。最后可以将时下热点材料引入话题的探讨,如“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研究成果来自日头下的每一滴汗水,我国我国核科学技术发展之路离不开王淦昌等科学家坚韧不拔地辛勤劳动等,回扣开头,有力收束全文。也可以写自己的做法,如从生活中点滴做起,才能逐渐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让劳动成为人生必修课等。【素材】蜜蜂每天都
70、在劳动,采集了世间最甜美的蜂蜜;园丁每天都在劳动,他能拥有最美好的花园。世界的任何一件物品都是劳动的产物。没有劳动就没有缤纷多彩的世界。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劳动精神,提高劳动能力,让世界因我们的劳动更美。没有劳动,我们就无法体会人类祖先毛茹饮血时代进化到现在的感觉。当这劳动火焰有燎原之势时,人将会拥有惊人的创造力,他就有可能发明前所未有的东西,会像爱迪生一样有无尽的创造力,像爱因斯坦一样有最灵活的大脑。如此,才会“后胜于今”,时代的车轮才会不停地滚动。没有劳动,人类历史就如黄沙大漠。只有一味地盲目地劳动,生活就有单调。我们在有了劳动意识和精神后,就要提高自己的劳动能力。已行的事,
71、后必再行。祖先是通过劳动一步步发展得,我们亦当如此。我们要将自己的满腔劳动热血和国家、时代相结合,实现李开复所言的“世界因你而精彩。”劳动没有贵贱,马克思说:“劳动创造世界。”正是有了历代千千万万人劳动,才有了我们现代伟大的文明。无论是中国的长城,还是埃及的金字塔。这些文明的奇迹无不是劳动的结晶。劳动是人类创造万物的基础,无数的的劳动者是支撑文明的大厦。劳动是人维持自我生存和自我发展的最重要的手段,劳动能使智力与体力得到完美的体现。劳动是神圣的,它并不天然地与“低贱”“蠢笨”联系在一起。人类从原始社会走到今天,正是劳动支撑起了这一切。所有伟大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家,无一不是杰出的劳动者。爱迪
72、生曾说:“世间没有一种具有真正价值的东西,可以不经过艰苦辛勤的劳动而能得到的。”港珠澳大桥的建成,再一次竖起了一座劳动者的丰碑。因此我们应该为劳动者正名,为劳动者点赞,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劳动者而感动自豪。当前,在漠视劳动,鄙视劳动者现象十分普遍的情况下,全社会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加强劳动精神培养,重视劳动教育已变得刻不容缓。【点睛】材料作文应先辨清材料的表达方式,是叙事类、说明类,还是描写类;然后针对不同类型的材料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进行立意。特别要抓住关键句进行分析。本材料阅读理解起来比较简答,有明确具体的写作指向。材料作文的审题很重要: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所谓抓住主旨(即材料的意向倾向和感情倾向)。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