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1.94MB ,
资源ID:865241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65241-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4高考生物(全国卷 新课标)二轮专题限时集训:专题11 种群与群落.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4高考生物(全国卷 新课标)二轮专题限时集训:专题11 种群与群落.doc

1、专题限时集训(十一)专题十一种群与群落=(时间:40分钟)1某地红松林受到人为砍伐破坏,形成一片“空地”,一段时间后空地上出现杨树、白桦等植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红松林重新成为该处的优势种。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地”上出现杨树、白桦属于次生演替B“空地”形成前后,物种的丰富度不同C与杨树、白桦相比,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D“空地”上的红松林一定与其他红松林的物种组成相同2图5111为自然环境中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图5111Ad处波动可能是因为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B“涸泽而渔”会使鱼的数量下降至b以下,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C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定数量的

2、老鼠,可能效果适得其反Dc处种群个体数量不再上升的原因是种群内个体间发生竞争的结果3五年前某草原引进了一种外来植物(甲)。跟踪调查发现,五年来,该草原上甲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增加,但土著草食动物和其他植物的种群密度逐年显著减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五年来该草原上甲种群的种内竞争不断增强 B甲的引进并不能改变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C大量放养土著食草动物能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D该草原上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共同组成草原生态系统4西花蓟马是一种外来入侵害虫,主要寄生在各种植物的花内,寄主范围广泛,同时极易对杀虫剂产生抗药性。西花蓟马在不同寄主上的种群动态如图5112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图5112A

3、可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西花蓟马的种群密度B西花蓟马在入侵地的种群数量呈现“J”型增长C西花蓟马种群数量变化与寄主生长周期特点有关D杀虫剂难以改变西花蓟马抗药性基因的频率5下列有关种群和群落的描述,正确的是()A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偏低B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食物链缩短以提高能量传递效率C在群落水平上研究草原,要研究草原的范围和边界D繁殖季节,成年鲈鱼吞食小鲈鱼的行为属于捕食6图5113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图5113A甲乙两种群间为捕食关系BM时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C两种群的数量变化说明了信息传递是

4、双向的D两种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了该生态系统正在衰退7下列描述与群落无关的是()A森林中的植物因争夺光照而高矮不一B湿地的不同区域生长的植物种类不同C天然林砍伐后逐渐变成灌木丛D根据老龄化程度预期人口变化趋势8如图5114表示两个陆生群落的演替过程,请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图5114Aa曲线代表群落的次生演替,b曲线代表群落的原生演替B图中C点到D点表示生态系统可能遭到破坏CC、E点都可代表顶极群落,演替到平衡状态时的群落类型由气候和土壤条件决定D演替的最初阶段由于资源空间充足,各种群的种群数量会呈指数增长9某研究小组对大亚湾水域6个不同区域6种单细胞藻类的研究结果如图5115

5、所示,下列有关推理与事实不相符的是()A区域物种丰富度一定最高B区域溶解氧可能最少图5115Ca为区域中6种藻类的优势种D影响藻类垂直分层的因素是光照10鼹鼠通常生活在地下,喜食蚯蚓和植物的根等,对人类而言属于害兽。近期科学研究表明,鼹鼠及其堆成的小土堆对生物的多样性来说至关重要。鼹鼠在挖掘洞穴过程中会将常见的植物连根拔起,其间形成的小土堆中各种无机盐含量均很高,这就为新品种提供了生存的条件。假设某草原生态系统中存在甲、乙两种植物种群,它们与鼹鼠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a)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a) (b) (1)为了调查生态系统中鼹鼠的种群密度,捕获了30个鼹鼠,将这些个体标记后放

6、掉,一段时间后重新捕获了50个个体,其中有3个带有标记,该鼹鼠种群的数量约为_个。如果标志物脱落,则调查结果比实际数值偏_。(2)据图(a)判断,鼹鼠的种群数量曲线为_(填“A”“B”或“C”);甲植物为鼹鼠的食物且较早存在于该生态系统中,则甲植物的种群数量曲线为_(填“A”“B”或“C”)。(3)图(b)为乙种群在不同环境中的增长曲线,处于自然环境中的增长曲线是_(填“a”或“b”),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分析图中的阴影部分表示_的个体数量。 (4)若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上播种杂草,其抵抗力稳定性会_。(5)鼹鼠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体现了它的_价值。鼹鼠的生活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

7、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11鄂黄长江大桥下的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如图5117所示。据图回答问题:(1)该湿地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_,从光滩区到核心区这几个区域的不同具体体现在空间结构的_方向上。区别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这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_。图5117湿地剖面示意图(2)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_,调查核心区或近水缓冲区的芦苇种群数量最常用的方法是_。描述芦苇种群数量变化时建立的数学模型应该是_。(3)在统计不同区域的植物盖度(表示植被的茂密程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_。(4)现在长江中下游不管是白鳍豚

8、,还是普通的江豚的种群数量都在锐减,保护它们的根本措施是_。如果规划此区域,改造为江滩公园,这些活动会改变群落的发展方向,也可能会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_。12在草原设置固定样地,研究不同程度下放牧和割草两种利用方式的地上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如图5118所示。甲放牧草地 乙割草草地图5118(1)研究小组首先选取一定大小的样方,识别并统计_。(2)在放牧草地中,有利于_植物的生长;在割草草地中,有利于_植物的生长。随着割草强度的增加,草地的_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图中_呈增加趋势。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3)低等、中等强度的放牧草地和割草草地比较说明,牲畜喜食_植物,导致各种植物间的_关

9、系发生改变。(4)放牧和割草不仅影响地上植物的生长情况,也会影响土壤小动物和微生物的数量及分布,从而改变草原群落的_结构。(5)放牧量和割草量的增加会导致土壤盐碱化加重,研究小组通过大量的实验发现铺枯草层能有效的治理盐碱地,其主要原因是_无机营养物质不断归还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专题限时集训(十一)1D解析 “空地”上出现杨树、白桦后,该地物种组成及群落的结构发生了改变,物种丰富度不同,属于次生演替,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红松林重新成为该处的优势种,说明红松林在竞争中处于优势,故A、B、C正确,D错误。2D解析 d处波动可能是因为各种原因引起出生率和死亡率变动所致,A正确;当鱼的数量降至K/2以

10、下时,会导致其出生率下降,繁殖率降低进而使生态系统发展停滞甚至崩溃,B正确;灭鼠时如果仅杀死一定数量的老鼠,可能使鼠的天敌数量减少,导致鼠的数量出现爆发性的增长,C正确;竞争是种间关系,D错误。3D解析 五年来该草原上甲种群的种内斗争不断增强,A错误;据题可知,甲的引进将改变该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B错误;大量放养土著食草动物不一定能有效地控制甲的蔓延,C错误;该草原上所有的生物和非生物共同组成草原生态系统,D正确。4C解析 该害虫寄生在植物的花内,活动范围小,应用样方法调查其种群密度;西花蓟马的种群数量增长情况取决于其寄主的生活状况,而后者受光照、水分、空间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故不可能为“J”型

11、增长;从图上可以看出寄主开花,生长旺盛季节其种群数量大;因该害虫极易产生抗药性,所以易改变其基因频率。5C解析 田鼠在被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根据计算公式可知,统计得到的种群密度比实际数值偏高,A错误;随着演替的进行,群落内食物链增长,能量传递效率不变,B错误;群落的范围和边界,是群落水平研究的问题之一,C正确;繁殖季节,成年鲈鱼吞食小鲈鱼的行为属于种内斗争,不属于种间关系的捕食,D错误。6D解析 该图形是典型的捕食曲线,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M点乙种群数量在增加,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捕食关系中两种群数量的变化能够体现信息传递的双向性;两种群数量波动的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趋于稳定。7D解析 森

12、林中的植物有分层现象,以便充分利用物质和能量,A正确;环境条件影响群落的生物种类,B正确;天然林砍伐后逐渐变成灌木丛,属于次生演替,C正确;根据老龄化程度预期人口变化趋势属于种群特征的应用,与群落无关,D错误。8D解析 a曲线代表群落的演替是从有生物的基础上发生的演替过程,是次生演替,b代表群落从没有任何生物的基础上发生的演替,是原生演替;图中C点到D点群落中的生物多样性锐减,说明生态系统可能遭到破坏;C、E点时生物多样性最大,说明演替达到了顶极群落,此时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系统中的群落类型由气候、土壤等条件决定;图中的两个群落的演替过程的最初阶段各种群的数量不会都呈现出指数增长的特性,因为各种

13、群间要受到竞争、捕食等多种关系制约。9A解析 物种丰富度是指群落中物种的数目,而本题只给出该区域的几种单细胞藻类,不能作出判断,A错误;a在六种藻类中数量最多,为优势种,C正确;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主要受光照影响,D正确。10(1)500大(2)CB(3)b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掉(4)上升(5)间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析 (1)标志重捕法计算:设种群的数量为X,则按照公式可以推到30/X3/50,则计算得出X值为500,若标志物脱落,则会使实际数值偏大。(2)图a中所示三条曲线,其中两条是两种植物种群数量,一条是鼹鼠种群数量,鼹鼠是以植物根为食,所以按照能量流动关系分析鼹鼠的

14、能量应比植物的少,数量曲线也应如此,则C曲线代表鼹鼠的数量。甲植物为鼹鼠的食物且较早存在于该生态系统中,则鼹鼠的数量应会随植物甲的变化而变化,甲植物数量变化趋势应与C曲线相对应,则甲植物对应曲线应为B。(3)图中a曲线代表“J”型曲线,代表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b曲线代表“S”型曲线,代表自然条件下种群数量变化。自然界中由于有环境阻力存在,乙种群的增长曲线应为“S”型,对应图中曲线为b。则图中阴影部分代表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掉的个体。(4)若在这个草原生态系统上播种杂草,增加了草原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增加了群落结构的复杂程度,则其抵抗力稳定性会上升。(5)鼹鼠的存在调节了生态系统内生物的种间关

15、系,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鼹鼠的生活为其他生物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11(1)初生演替水平群落的物种组成(物种丰富度)(2)种群密度样方法“S”型曲线 (3)随机取样(4)提高环境容纳量(建立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稳态)解析 (1)由河流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湿地里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在此地面上发生的演替为初生演替。光滩区到核心区正是由于地形的不同等因素导致不同地段种群分布的不同,这几个区域的不同正体现群落水平结构上的不同。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是群落的物种组成。(2)种群最基本特征是种群密度,其他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迁

16、出率、年龄组成等特征都会影响到种群密度的变化。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是样方法。种群数量模型有“J”型和“S”型,自然条件下资源有限,受自身种群密度制约,种群数量最终会趋于稳定,呈“S”型曲线模式。(3)样方法调查要做到随机取样,不能受主观因素影响。(4)保护稀有动物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给它们更宽广的生存空间,改善它们的栖息环境,从而提高环境容纳量。若将此区域改造为江滩公园,势必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使其不能到达顶极群落,物种组成达不到最大值,影响当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影响其稳定性。12(1)物种的名称(种类、丰度)和数量(生物量) (2)1、2年生禾本科地上生物量(地上生物量和

17、生物多样性;只写生物多样性不行)植物种类(生物多样性、物种丰富度)(3)禾本科和豆科竞争(4)垂直(空间)(5)枯草在分解者的作用下(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下)解析 (1)要研究某草地在不同程度下的放牧和割草两种利用方式的地上生物量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就要选取一定大小的样方,识别并统计样方内物种的种类和生物量等。(2)在三种程度的放牧草地中,1、2年生植物均生长好于其他植被;而在割草草地中,是禾本科植物好于其他种类的植物。分析图乙可知,随着割草强度的增加,草地的地上生物量整体呈现下降趋势,但图中植物种类增加,出现了其他植物。(3)对比两图的低度和中等强度可知,放牧草地中禾本科植物和豆科植物较少,而割草草地中两者生物量很多,说明牲畜喜食禾本科和豆科植物,导致各种植物间的竞争关系发生了改变。(4)由地表的植被到土壤中的小动物和微生物,是一定区域的分层现象,故放牧和割草不仅影响地上植物的生长情况,也会影响土壤小动物和微生物的数量及分布,从而改变草原群落的垂直结构。(5)枯草层中含有各种微生物,微生物将枯草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于土壤,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减轻了土壤的盐碱化。来源:中+国教+育出+版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