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力的合成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力的等效性理解合力与分力。 2、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二)过程与方法 1、在学习等效替代的方法的过程中,学习合力、分力、力的合成等知识。 2、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过程中,体会交流合作互动的意义,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等效替代思想及实验探究共点力的合成规律教学难点:探究“力的合成规律”实验的设计及实验的完成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以引导启发、实验探究为主,讲授法为辅的教学方法。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学生每六人一组下列器材
2、:方木板、白纸、弹簧秤(两个)、橡皮条、细绳两条、刻度尺、图钉(几个)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分钟)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演示实验:请两个柔弱的女生一起拎起一桶水,再请一位男生也拎起同一桶水引出新课 学生回忆生活体验并思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兴趣。(二)创设情境,引出概念(7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问题:(1)女生对桶有几个力的作用?男生呢?(2)F1、F2对桶产生怎样的作用效果?F呢?2、归纳总结:“F1、F2共同的作用效果与F的作用效果一样,因此,可以说F与F1、F2等效”,由此得出分力、合力、力的合成的概念。思考回答:(1)两个 一个(2)学生回答通过生活实际体
3、验,让学生体会一个力的作用效果可以与两个或更多力的作用效果相同、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体会等效替代。为后面的实验做准备(三)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建立平行四边形定则(20分钟)(1)创设情境,引导探究思路,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探究分力与合力的关系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提出疑问:假设两位女生共同提水各用100N的力,此时男生用多少N的力?是不是简单地将两力大小相加?2,引导学生完成实验设计3,要求学生动手实验4,提示学生连接分力与合力的顶端,观察分析5,学生汇报6,评价鼓励学生思考并回答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 学生在体会“等效替代”实验的基础上记录一组分力及合力的大小、方向;用力的图
4、示表示出力;观察分析。提出疑问,明确探究目的通过方案的设计,提高学生研究问题的积极性。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的实验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通过汇报交流,使学生体会合作学习的乐趣。(2)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结论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和学生一起分析分力与合力的关系,并归纳总结出力的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学生动手动脑加予理解体验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 (3)分析实验误差。(四)通过练习会求共点力的合力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F1=45N,方向水平向右,F2=60N,竖直向上。求这两个力的合力F 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用几种方法? 引导学生
5、规范作图,得出合力, 这两个力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能不能用其他方法求?如何求?得出两种方法:作图法和计算法提出问题:如果不止两个力,多力求和又该如何? 在练习本上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注意做题态度要严谨。 让学生自告奋勇到黑板上展示结果,台下同学要指出存在的问题或提出不明白的地方。 学生思考后回答:可以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求解 学生分组讨论发表看法: 利用平行四边形 逐次合成法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作图习惯 ,会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解决问题。(五)通过讨论交流,总结“二力的合成规律”(4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 提出问题:两分力大小不变,夹角变大,合力如何变化?(做演示实验:保持两弹簧秤的
6、读数不变,增大它们的夹角,观察橡皮条的形变)2做演示:合力可以等于、小于、大于分力。3、抛出问题:同一直线上怎样求合力?4、总结结论:同向相加,合力方向与分力的方向相同;同向相加,合力方向与分力的方向相同。合力的取值范围:F1F2 F合 F1F21、学生做实验观察讨论得出结果:两分力大小不变,夹角变大,合力变小。2、学生观察领悟3、学生分组讨论思考体会交流合作互动的意义,体验成功的喜悦。六、课堂小结(3分钟)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引导学生总结:这节课学到了哪些新知识?获得了那些处理问题的方法?2、回归引入 学生从不同侧面总结这节课的学习,畅谈收获与体会。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七、练习与作业 1、课堂与学生共同完成投影演示的习题 2、学生课后自主完成课后习题八、板书设计3.4力的合成1.合力与分力的概念(等效替换)2.力的合成:互成夹角的力的合成:平行四边形定则3、二力合成的规律 (1)两分力大小不变,夹角变大,合力变小。 (2)合力可以等于、小于、大于分力 (3)合力的取值范围:F1F2 F合 F1F2方向相反方向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