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516.50KB ,
资源ID:864612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6461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3单元 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教师用书:第3单元 第5讲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WORD版含解析.doc

1、框图概览线索归纳【认读导引】两大线索:列强的侵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程;中国社会各阶级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探索历程。四大主题:列强侵华战争的结果、影响;中国农民阶级的抗争太平天国运动与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第5讲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天朝上国”的暮年悲歌两次鸦片战争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意图打开中国市场,将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2)重要原因:清政府经济落后,政治腐败,军备废弛,闭关锁国。(3)直接原因:1839年6月,林则徐虎门销烟。英国以

2、此为借口发动侵略战争。2过程(1)爆发: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挑衅。(2)北犯:英军进攻厦门,攻占浙江定海,到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3)扩大: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威逼广州;清军爱国将领海龄抗英殉国。(4)结束:1842年8月,英军入侵南京下关江面,清政府屈辱求和,战争结束。3结果:清政府屈辱求和,1842年8月被迫与英国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南京条约附件(1)割香港岛给英国(2)赔款2100万银元(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4)协定关税列强取得了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和在通商口岸租赁土地房屋居留等特权4.影响(1)

3、政治: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半殖民地半封建这一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近代面临的两大任务:一是民族独立,这是首要任务;二是社会进步,实现近代化,即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经济工业化、市场化,思想理性化、科学化。(2)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促进了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3)思想文化: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抛弃陈腐观念,注目世界,探索新知,掀起了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4)社会转型:促使古老中国被迫向近代社会转型,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二、第二次鸦片战争1原因(1)根本原因:列

4、强不满足既得利益,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2)直接原因:英法等国提出修订条约的要求,遭到拒绝。2经过(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随后,法国也加入侵华战争。(2)1858年,英法联军攻陷广州,继而北上进逼天津,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3)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洗劫并火烧圆明园,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4)美俄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它们签订不平等条约。特别是俄国,乘机强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3结果天津条约(1858年)北京条约(1860年)割地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赔款赔偿英法巨额白银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其他权利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

5、游历、经商和传教承认天津条约有效4.影响(1)使中国丧失大片领土,主权受到更加严重的侵害,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2)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客观作用(1)“不平等条约体系”客观上逼迫中国推进近代化。首先,不平等条约将中国卷入了全球化进程,经济上开始与世界经济接轨;其次,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互派外交使节、递交国书等方式符合了国际惯例;再次,“不平等条约体系”使中国有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2)不平等条约将中国推入近代化进程中,将先进的西方科学技术、政治理念、经济习惯和文化思想带到了中国,也扩展了中国人的视

6、野。素养提升融会贯通探究鸦片战争的影响史料一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杨廷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连结之关系(1902年)阅读史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指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间和影响。史料一反映了领事裁判权对中国司法主权的破坏,注意“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这一信息。观点:通过法律途径修订不平等条约,废除领事裁判权。时间:19世纪40年代(鸦片战争后)。影响: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完整,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史料二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中国文

7、明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史料二中作者的主要观点如何?史料二反映的是鸦片战争对中国向近代化文明转化方面产生的影响。观点:鸦片战争是使中国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的转折点。两次鸦片战争推动中国传统观念转变面对严峻的内外形势,先进的中国人渐渐抛弃传统的主观主义和理想主义而转向现实主义。(1)在夷夏观方面,开始向近代民族主义转变,能够正视西方在军事、工业等方

8、面的先进和中国的落后,并提出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的口号。(2)在本末观方面,开始抛弃工商末业的思想,鼓励发展工商业,希望以此解决民生问题,维护国家利益。(3)在义利观方面,虽然仍然提倡“义”,但对于“利”并不盲目排斥,提倡义利并重、以义统利,鼓励个人合法的求利行为。(4)在人才观方面,为适应对外交涉、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及发展民生的需要,提倡重视实用人才的培养和使用。以唯物史观认识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剧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美国汉学家史景迁认为,讲述中国近代历史的时候,总是从19世纪中国受的屈辱和侵略开始切入。40年前他在开始教授中国历史时就觉得这非常不合理,如果要更好地研究中国历史,我们

9、应该从十七、十八世纪的中国开始研究。因为当时的中国在世界上表现出一种更自信的姿态。我们应该研究是哪些因素促成了中国在明朝之前的这种蓬勃发展和增长。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怎样导致了中国在19世纪末的衰落,我想这可能是更好的一种研究方法。时代周报结合材料并运用所学相关史实,你认为史景迁的观点是否合理,并对此进行探讨。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史研究方法。史景迁认为中国近代史的研究应该从十七、十八世纪开始,可以围绕该观点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展开评述,史论结合、言之有理即可。答案:观点不合理,中国近代化发端于鸦片战争之后。阐述:西方对中国发动侵略,中国的主权受到侵犯,社会性质开始改变,逐渐沦为半殖

10、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社会矛盾也开始改变,民族矛盾开始成为主要矛盾。经济上,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发展。中国人民开始反抗外来侵略,促进了民族觉醒。唯物地认识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的剧变社会性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革命任务都发生变化,中国步入近代历史社会政治导致晚清政局的变化,出现洋务派和顽固派,他们在对待西方先进科技问题上产生严重分歧社会经济开始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企业的兴办,有利于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阶级关系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更加尖锐;社会结构发生了

11、变化,中国无产阶级、资产阶级先后产生社会思想一批爱国的封建士大夫(地主阶级知识分子)觉醒,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芽,产生了“中体西用”的洋务思想对外关系闭关锁国的局面被打破,中外联系加强,中国被迫融入世界发展潮流中,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社会生活西方的生活习俗、交通工具等传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2019北京石景山区一模)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主权逐步丧失,如关税主权、司法主权、内河航运权、使馆界及驻兵区域权等。下列条约与司法主权丧失相关的是()A南京条约B五口通商章程C天津条约 D辛丑条约B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使清政府丧失领事裁判权,是对中国司法主权的破坏,故

12、选B项;南京条约、天津条约、辛丑条约均与司法主权破坏无关,排除A、C、D三项。2(2019德州一模)1834年,英国第一任驻华商务监督律劳卑提出,清政府“在思想上极为愚蠢而且在道德上极为堕落,梦想他们自己是世界上唯一的民族,完全不了解国际法的原理和实践,所以该政府不能够由文明国家按照它们中间所公认的和实行的那些规则加以处理或对待”。该言论旨在()A为发动对华侵略辩解 B联合欧美列强威胁中国C向中国要求平等权利 D指责晚清政府保守落后A根据材料“所以该政府不能够由文明国家按照它们中间所公认的和实行的那些规则加以处理或对待”可知,律劳卑的言论是对清朝政府的一种批判和污蔑,旨在为发动对华侵略辩解,而

13、不是联合欧美列强威胁中国,也不是向中国提出平等权利要求,故选A项,排除B、C两项;“指责晚清政府保守落后”只是手段,最终的目的是为侵略中国创造条件,排除D项。3(2019海门一模)“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夷夏之大防因之而完全崩溃。昔日京华景象正如洪水过地,荡然无存。”它使()A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B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流域C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权D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B由“它发端于广东一隅而最终进入华北,使上国帝京一时成为夷狄世界”可知,题干描述的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天津条约等的签订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到长江流域,故B项正确;中国被迫开放

14、上海等通商口岸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权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故C项错误;清政府堕落为“洋人的朝廷”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故D项错误。4(2019郴州一模11)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在西方列强的强烈抗议下,清政府规定今后“夷人”均改称为“洋人”,“夷务”均改称为“洋务”。这表明()A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B列强对中国政治侵略加剧C清政府被迫放弃天朝上国观念D清政府外交基本实现近代化C“列强的强烈抗议”“今后夷人均改称为洋人”反映出清政府外交理念的变化,它开始被迫放弃天朝上国观念,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出社会性质和列强对中国政治侵略的变化,排除A、B两项;材料说明清

15、政府的外交处于被动地位,没有实现近代化,排除D项。 近代中华民族的两场噩梦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主干整合厘清史实一、甲午中日战争1背景(1)日本:明治维新后,资本主义发展,急需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2)中国:封建统治腐朽,没有认真进行战争准备。(3)西方:西方列强进入帝国主义时期,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的愿望强烈,普遍支持或默许日本的侵略行为。(4)朝鲜:1894年朝鲜爆发农民起义,为日本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有利时机。2进程(1)丰岛海战:1894年7月,日本舰队在丰岛海面袭击清军运兵船,不宣而战。(2)平壤战役:1894年9月,清军失利,退回国内。(3)黄海战役:1894年9月,中方损

16、失略大,但主力尚存,由于李鸿章保船避战,日本控制黄海制海权。(4)辽东战役:1894年10月,日本占领大连、旅顺等地。(5)威海卫战役:1895年初,日本攻占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3结果:签订马关条约。条约内容主要危害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使中国的领土和主权进一步遭受严重损失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白银巨额赔款,大大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使列强的侵略势力深入中国内地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投资设厂,产品运销中国内地免收内地税拓展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途径,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影响(1)列强争相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掀起瓜分

17、中国的狂潮,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2)为挽救统治危机,清政府开始军事改革,编练新军。(3)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知识界和各阶层民众展开了多种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是役(甲午战争)后,日人资中国赔款以兴百政,培力既厚。俄、法、德以仗义归辽,责报殊奢,而中国复乖于应付,于是俄据旅顺、大连湾,英据威海卫,德据胶州,法据广州湾,以互为钤制。 中国乃不国矣。杨松中国近代史资料选编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义和团运动(1)背景根本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机。直接原因:山东外国教会洋教势力的猖狂。(2)口号:“扶清灭洋”。(3)败因主观: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客观:中外反动势力联合力

18、量的强大与共同镇压。(4)作用: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对“扶清灭洋”的认识“扶清灭洋”口号反映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从侧面反映了民族危机的日益深重。“灭洋”具有鲜明爱国主义色彩,但同时又盲目排外,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扶清”反映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他们对清政府的阶级本质认识不清。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义和团运动在京津地区形成高潮。(2)过程:1900年八国联军进犯北京义和团与清军廊坊阻击战八国联军占领天津、攻陷北京。(3)结果:签订辛丑条约。条约内容主要危害清政府赔偿各国白银本息合计9.

19、8亿两,以关税、盐税作抵押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使中国税收受到列强控制在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各国驻兵保护“使馆界”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列强策划侵略中国的大本营拆毁北京至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战略要地清朝腹地京津至山海关广大地区,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标志着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列强通过外交途径加强了对清政府的控制(4)影响:辛丑条约的签订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境地。素养提升融会贯通探究近代西方列

20、强的侵华史料一(甲午战争后)日本政府提交的和平条款汇聚了国内不同集团的各种要求。 陆军坚持割占辽东半岛海军希望取得台湾财界要求中方赔偿白银二亿两日本政府把重点放在赔款、割地、朝鲜的独立,以及商业与航海方面的特权上。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日本提交的和平条款马关条约”中关于“商业”特权的内容,并说明这一时期列强侵略中国的方式的变化。注意“日本政府把重点放在赔款、割地、朝鲜的独立,以及商业与航海方面的特权上”这一信息,由此结合所学知识可推知马关条约中开埠通商和投资设厂等方面的内容。内容: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

21、设工厂。方式变化:从以商品输出为主到以资本输出为主。史料二根据史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史料二所贯穿的两条主线,并指出其所体现的核心主题。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反映的是列强侵略,“左宗棠收复新疆”“义和团反帝运动”体现的是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两条主线:一是列强侵华,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二是中国军民抗击侵略,维护了国家主权。核心主题:维护国家主权(或救亡图存,维护国家独立亦可)。近代西方列强侵华的双重影响(1)破坏性剥夺了中国无数人的基本生存权,疯狂地掠夺中国人民的财产和国家财富。政治上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攫取特权,使其侵略“合法化”,中国领土、司法、海关等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22、经济上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使中国经济丧失了独立地位,造成中国近代贫困和落后,阻碍了近代经济的发展。(2)建设性:西方列强把西方工业文明带入中国,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冲击了中国的旧制度、旧观念,促使晚清政局发生重大变化,如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对外关系逐步近代化,同时扩大了中外交流的范畴和规模。冲击了中国传统的经济秩序(自然经济趋向瓦解;中国被迫卷入世界经济一体化中),为中国近代经济的出现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推动了中华民族的觉醒;西方启蒙思想传入,儒家传统思想受到强力冲击。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开始与国际接轨。以家国情怀认识近代列强侵华对我们的启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

23、要求。材料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为什么一个在前现代世界长期发展中居领先地位的悠久文明,在向现代化世界的转变过程中如此步履维艰、艰险迭起呢?对于这一问题学术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基本观点: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认为主要是由外来资本主义的渗透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的。“侵略反侵略”是这一研究取向的基本分析框架;另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传统现代性”的对立是这种解释的分析框架。你赞成材料中关于中国现代化被延误原因的哪一种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200字左

24、右)解析:如果选择外因论,从政治和经济等方面论述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如果选择内因论,从中国封建势力的顽固、政治运动的频繁动荡论证政治表现,从自然经济和传统的经济政策论证经济表现,从传统文化论证文化的表现。答案:观点一:外因论。论证:政治方面,列强通过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列强在中国扶植代理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逐步确立,使中国近代化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列强的侵略造成近代中国局势动荡,缺乏稳定的环境。经济方面,列强对中国商品输出,把中国变成了它们倾销商品的市场和取得廉价原料的基地;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中国的传统手工业遭到排挤和打击,农

25、产品日益商品化;列强扩大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观点二:内因论。论证:政治方面,封建制度根深蒂固;守旧势力的反对与阻挠;政治运动频繁、长期的社会动荡。经济方面,自然经济长期居主导地位;重农抑商及闭关锁国政策,使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阻碍,封建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思想文化方面,封建礼教的束缚;文字狱和八股取士政策的存在。近代列强侵华对我们的启示(1)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在“古今一大变局”中被迫一次次地妥协,开始了痛苦的转型。这启示我们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积极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中国更要和平崛起。(2)在西方列强的侵略战争下,腐朽封建

26、的清政府败得体无完肤,这就启示我们要顺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3)闭关锁国没有出路。在当今世界政治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我们要大力深化改革,积极学习世界先进技术和文化,助推中国梦的实现。跟踪训练即学即用1(2019凌源一模)日本大阪纺织公司的山边丈夫1889年5月在联合纺织报上撰文说:“必须向我国西部邻国中国寻求原棉”。据此推知,甲午中日战争()A是由中国闭关锁国引起的B是中日争夺原料的商业战争C使中国开始融入世界市场D中国加速沦为列强经济附庸D19世纪末,日本向帝国主义过渡,迫切需要解决原料问题,据此推知,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后,日

27、本会利用战争获得的特权更加疯狂地掠夺中国的原料,加速中国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的进程,故选D项;中国的闭关锁国政策在鸦片战争中已经被破坏,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排除B项;中国开始融入世界市场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C项。2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在中国获得了大量矿产资源开采权,而日本在这场瓜分中国市场的争夺中几乎一直处于被动状态,直到1899年方才开始有机会染指中国内陆的矿产资源。这主要是因为()A列强眼红日本的巨额战争收益B日本开矿技术没有优势C甲午战争激起中国的民族愤恨D中国内陆矿产十分有限C日本晚于其他列强染指中国内陆的矿产资源的主要原因应从中国方面总结,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及

28、被迫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对日本侵略的愤恨情绪,这是内因,故答案选C项。3(2019安徽六校测试)义和团运动发生时,时人的记载大不相同。信奉义和团的刘以桐写道:(团民)“均自备口粮,毫无滋扰。”晚晴大臣刚毅记载:“拳民出死力为国宣难,入京以来,秋毫无犯。”主剿义和团的劳乃宣写道:“其党焚杀劫掠,无所不至。”教民樊国果记载:(义和团)“劫掠焚杀,逾土匪。”据此可知()A历史叙述随时代变化而不同B历史解释与历史事实难以统一C历史解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D历史事实因史料冲突无从求证C材料反映的是义和团运动发生时时人的记载,由此可以看出,立场不同,对义和团的评价就不同,所以历史解释具有一

29、定的主观性,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义和团发生时,时人对其不同的记载,与时代的发展变化无关,排除A项; B项说法本身错误;历史事实可以在众多的史料中求证其客观性,排除D项。4(2019苏州一模)陈旭麓指出:“由传统意识所维系的民族心理防线在震荡中的解体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显著变化之一。慈禧太后的奴颜和谀态是过去所未曾有过的。在她身上,民族战争的失败同时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材料中的显著变化发生在()A鸦片战争爆发后B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D武昌起义爆发后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对洋人奴颜婢膝,卖国求荣的丑态暴露无遗,故选C

30、项;鸦片战争后,清朝的顽固派对西方列强态度强硬,排除A项;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中国各阶级展开救亡图存斗争,与材料中“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不相符,排除B项;武昌起义时慈禧已经去世,排除D项。20152019年全国卷考情统计知识点卷别命题角度两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019全国卷41鸦片战争后海关税率的变化2018全国卷28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不谙熟近代外交2018全国卷28面对列强侵华中国外交的近代化2017全国卷41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2016全国卷29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1从考查内容看,主要集中在近代中日关系上,涉及甲午中日战争的题目较多,而对其他战争的考

31、查较少。考查时往往会结合中国外交近代化这一热点,折射出外交近代化对中国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影响,对今天中国融入国际社会和构建和谐世界有重要意义。2从考查形式看,多以情境材料为切入点,考查对材料的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仍以选择题为主,但也少量以12分开放型试题的形式出现,所以要加强不同题型的训练。3从考查方向看,中日关系以及外交近代化仍会是考查重点,强调近代以来中国应对列强侵略以及中国的探索和抗争精神。另外,2021年是辛丑条约签订120周年,此知识点也要引起重视。真题研练感悟考法还原历史情景教材主干知识常考常新(2018全国卷28)19世纪70年代,针对日本阻止琉球国向中国进贡,有地方督抚

32、在上奏中强调: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日本“不应阻贡”;中国使臣应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这说明当时()A日本借助西方列强侵害中国权益B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C地方督抚干预朝廷外交事务决策D近代外交观念影响中国明立意:本题以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的近代化为切入点,考查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抓关键:“邀请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按照万国公法与评直曲”。理思路:材料中地方督抚的主张透露出两个信息:第一,“琉球向来是中国的藩属”,说明依然存在朝贡观念;第二,主张中国外交官以“万国公法”为依据,联合西方各国驻日公使来参与评判是非曲直,明显带有近代外交观念,D项正确。挖掘历史题源学科

33、考核目标活学活用(2018全国卷28)甲午战争时期,日本制定舆论宣传策略,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并运用公关手段让许多欧美舆论倒向日方。一些西方媒体甚至宣称,清政府战败“将意味着数百万人从愚蒙、专制和独裁中得到解放”。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这反映了()A欧美舆论宣传左右了战争进程B日本力图变更中国的君主政体C清朝政府昏庸不谙熟近代外交D西方媒体鼓动中国的民主革命明立意:本题以甲午中日战争时期日本的舆论宣传为切入点,考查历史解释和史料实证等核心素养。抓关键:“把中国和日本分别包装成野蛮与文明的代表”“对此,清政府却无所作为”等。理思路:做此题时要把题干主旨找出来,即:面对日

34、本和西方媒体的宣传,清政府竟然无动于衷。由此分析可知,这说明清政府没有清醒地认识到舆论在外交中的作用,即不熟悉近代外交策略,故选C项。练点:甲午中日战争的背景(2016全国卷29)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有些西方人士认为中国拥有一定的军备优势,“毫无疑问的是日本必然最后被彻底粉碎”。他们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中国()A已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B集权制度有利于作战指挥C近代化努力收到较大成效D能获得更广泛的外部援助C从材料信息可知,一些西方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夕,中国拥有军备优势,这与洋务运动兴办军事企业、编练海军、举办民用工业和新式教育,多方面推进近代化并取得明显成效有关,故C项正确。新

35、题快递自我评估1(2019南京、盐城一模)约翰汤姆逊在中国和中国人影像中记述:“镇江府位于大运河和扬子江的交汇之处,据守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因而在(那次)敌对期间,这里是大力防守的重镇之一。而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文中“敌对”行为的后果导致()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B列强侵略势力渗透到中国内地C西方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D清廷完全沦为西方列强的工具A“镇江府在(那次)敌对期间,它的陷落,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和平谈判的过程”表明题干材料描述的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使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变化,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A项;B项发生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项发生于甲午中日战争后

36、,D项是辛丑条约的影响,均与材料中“镇江府”不符,排除此三项。2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贸易部强调,英国政府“不但不去压迫中国政府使其放松所制定的规章”,而且“将要对中国政府在抵抗对它的政权和行政的不法侵犯方面给予道义上的支持”。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英国政府试图与清政府建立完全平等的外交关系B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迫使英国放弃了领事裁判权C自由主义原则的确立改变了英国的对外贸易政策D英国的目的是为了保存清政府以维护其在华利益D英国政府不可能与清政府建立完全平等的外交关系,故A项错误;领事裁判权的废除是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故B项错误;自由主义原则与题干无关,故C项错误;英国政府在第二次鸦片战争

37、期间,对于清政府的态度有一些变化,主要原因在于维护清政府的统治以维护其在中国的利益,故D项正确。3(2019湖南长郡中学模拟)从1896年开始,日本在杭州、苏州、汉口、沙市、天津、福州、厦门、重庆等八个城市取得建立专管租界的特权,从而成为在中国拥有租界最多的国家。这主要反映出()A中日马关条约的规定得到了落实B日本凭借在华特权暂时独霸中国C片面最惠国待遇扩大了日本在华特权D群众反帝斗争为日本侵华带来便利C允许在通商口岸建立租界是南京条约附约中的内容,而其中还有“片面最惠国待遇”的条款,据此日本才能享有在对别国开放的城市中建立租界的特权,故选C项;马关条约无日本建立专管租界的特权的内容,排除A项

38、;1896年中国依然处于被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侵略的局面,排除B项;群众反帝斗争不利于日本侵略,排除D项。4(2019东北师大附中模拟)梁启超于1898年12月在日本横滨创办了清议报。清议报从1898年12月到1900年5月,报刊涉日内容大部分都是以向日本学习为主。然而清议报后期则是仇日和谴责日本为主。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八国联军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B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惊醒了国人C戊戌变法的失败使梁启超更加理性D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加重了民族危机A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而日本是八国中一员,从而使清议报对日的态度发生变化,故选A项;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排除B项;戊戌变法是从1898年6月到9月,排除C项;甲午中日战争是从1894年到1895年,排除D项。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