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核心素养术语必背1.政治认同:通过学习明确社会主义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2科学精神:通过学习掌握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3公共参与: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3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强大动力。4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知识体系考点一社会存在与
2、社会意识比较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区别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物质资料生产方式,其中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最主要的内容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联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各种社会意识归根到底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由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社会存在一直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随着社会经济制度的变化,人们的社会意识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
3、随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但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有自己的发展规律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它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1无论是科学的社会意识还是歪曲的、虚假的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也都会对社会存在起反作用,只不过反作用的性质不同。2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既不是“相互决定”关系,也不是“不可分离”的关系。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可以脱离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不能脱离社会
4、存在。3认为“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或先于社会存在的变化”是正确的,但不能认为“落后于或先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不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因为任何社会意识都是由社会存在决定的,任何社会意识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落后于或先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从根本上讲,仍来源于一定的社会存在,是对过去或未来社会存在的反映。4社会意识并不能“直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必须通过人的实践才能发生作用。命题角度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典例1】(2019浙江选考)据秦简牍日书记载,秦人建造房屋时会尽量避开农忙时节,房屋的主体建筑“寓”和附属建筑庑、小内、圈、圂、屏等都与农牧业生产有关。这说明()矛盾的
5、主要方面支配着次要方面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ABCD【解析】秦人建造房屋时会尽量避开农忙时节,房屋的主体建筑“寓”和附属建筑庑、小内、圈、圂、屏等都与农牧业生产有关,说明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着次要方面,也说明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社会存在的变化,也没有体现出社会意识的变化,错误;与材料无关。本题选择A选项。【答案】A【典例2】(2018天津卷)“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特别是我国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变化做出的重大判断。基于这一判断,党中央进行重大战略
6、部署,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引领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上述材料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价值选择是价值判断的基础社会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生产关系的调整A 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旨在考查获取、解读信息和理解、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依据。“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是党中央根据国际国内环境变化,特别是我国发展条件和发展阶段变化作出的重大判断,这表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正确;党中央推出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对于引领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先进的社会意
7、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正确;说法错误,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基础;说法错误。【答案】B【典例3】(2017新课标全国卷)2016年10月,习近平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当今世界,网络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全面融入社会生产生活,要强化互联网思维,利用互联网扁平化、交互式、快捷性优势,推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强化互联网思维的依据是()互联网思维决定了网络时代社会形态的性质和面貌互联网思维适应了网络时代社会生产和生活的需要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是衡量社会意识先进与否的主要尺度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变革A BC D【解析】本题
8、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表述错误,因为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表述错误,衡量社会意识先进与否的主要尺度是社会意识是否正确反映社会存在,是否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我们强化互联网思维是因为社会意识的变化要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是因为该思维适应了时代发展需要,符合题意。故选C。【答案】C【考向点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与物质决定意识有相同之处,因此考法也有相同之处。最常见的考法是以现实热点事例,如“反腐”“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城镇化进程”等为背景材料,考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存在。较常见的考法是以国家的某些政策、计划取得的良好效果,考查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命题角度2社会意识的相
9、对独立性【典例4】(2017全国卷)“爆竹声中一岁除”是传承千百年的中国春节习俗,然而2017年春节期间,许多人选择少放甚至不放烟花爆竹,北京、上海等许多城市的烟花爆竹燃放量较往年大幅减少,空气质量明显改善。在从“放”到“少放”或“不放”的变化中,人们的环保意识不断增强,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年俗的这种变化表明()社会意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主变化的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社会意识的变化总是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A BC D【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表述错误,认为社会意识会自主变化的观点否定了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
10、用。表述错误,社会意识的变化可能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也可能滞后于社会存在而变化。燃放烟花爆竹虽是千百年的习俗,但是绿色环保过春节正成为“新年俗”,说明社会意识可以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我国空气质量的不断变化引起人们环保意识的变化,说明社会意识的变化归根到底是社会存在变化的反映,正确。故选C。【答案】C【典例5】(2015浙江卷)祠堂是崇宗祀祖联络宗亲的场所,是祠堂文化的重要载体。W村也曾有座老祠堂,祠堂文化在村民教化、乡村治理中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有时也被人用来排斥外姓、干扰选举。新农村建设以来,W村把老祠堂翻修扩建成宽敞明亮的新礼堂,开展创建“文化礼堂、和美乡风”系列活动,
11、敬先贤、诵村训、礼仪传习、普法讲座、村民一家亲、评选孝老爱亲最美家庭等。经过多年的努力,新礼堂已成为村里的文化地标。礼堂文化温润了村民关系,促进了乡村治理。去年,该村被评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省级示范村。结合材料,运用社会意识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W村要把祠堂文化转化为礼堂文化。【解析】本题以W村的文化建设为背景考查社会意识的知识,旨在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限定的回答角度是社会意识的知识,需要回答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祠堂文化发展为礼堂文化,目的是发挥先进社会意识的推动作用。【答案】W村的祠堂文化必须加以转化,因为它有局限性,尤其是其中的封建宗法思想残余是一种落后的社会意识,
12、影响村民团结,对社会发展起消极作用;礼堂文化既继承祠堂文化的积极因素,又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种先进的社会意识,有助于推动新农村建设。【典例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大运河是中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展现出我国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和勇气。长期以来,大运河面临着遗产保护压力巨大、传承利用质量不高、资源环境形势严峻等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宝贵遗产。2019年2月,国家出台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对于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有重要作用。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观的知识,分析国家出台
13、规划纲要的哲学依据。【解析】第一,审设问。设问限定在生活与哲学的社会历史观的知识,具体要求分析国家出台规划纲要的依据,属于原因类问题。第二,阅读材料,调动知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大运河出现了诸如遗产保护压力巨大等问题,这要求人们高度重视对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和保护,这体现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规划纲要的出台对科学保护大运河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促进大运河文化的保护和传承,这体现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积极作用;规划纲要提出以人民为中心,保护传承大运河文化是为了维护人民利益,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这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第三,组织答案。【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
14、会意识。针对大运河保护传承存在突出问题,国家出台规划纲要。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规划纲要的出台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具有重要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规划纲要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考点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地位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基本规律和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
15、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实现方式阶级社会通过阶级斗争社会主义社会通过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图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之间的内在关系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改革必然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必须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3如何正确区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1)一般而言,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如所有制结构调整、分配制度改革等,体现的是生产关系要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涉及政治体制改革、思想观念的转变体现的是上层建筑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2)这两对矛盾在社会生
16、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是并列的。其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更为基本,是一切社会矛盾的根源。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制约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的解决,又依赖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解决。(3)这两对矛盾共同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始终。1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要矛盾两者之间是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社会基本矛盾是整个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的根本矛盾,它规定着社会发展全过程的本质,也规定着社会的主要矛盾;而社会主要矛盾则是社会基本矛盾在不同发展阶段上的直接表现。2两个“统一于”不要颠倒。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统一于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17、筑统一于具体的社会形态。3有阶级的社会不等于阶级社会,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不一定必须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实现。只有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才主要通过阶级斗争的方式实现,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不是根本动力,也不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4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不一定就会促进社会发展。上层建筑并不直接对社会的发展起作用,而是要通过经济基础这个中间环节。上层建筑对社会发展是起促进作用还是阻碍作用,取决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当上层建筑所维护的经济基础能促进生产力发展时,则上层建筑适合自己的经济基础状况,对社会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反之,则起阻碍作用。命题角度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典例
18、1】(2017天津卷)民法典是市场经济的基本法,也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编纂民法典不是制定全新的民事法律,而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整理、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这表明()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有规范和引导作用ABC 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实践与认识的关系、认识过程、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价值观的导向作用等知识。民法典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编纂民法典是对现行的民事法律规范进行科学整理、修改完善,对经济社会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这是调整上层
19、建筑以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的体现,也表明人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正确切题,故选C。的说法在材料中未体现,故不选。【答案】C【典例2】(2018全国卷)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在人类思想史上,没有一种思想理论像马克思主义那样对人类产生了如此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马克思主义极大推进了人类文明进程,至今依然是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思想体系和话语体系。马克思主义对人类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来自于它()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对未来理想社会的构想与设计提供了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是揭示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客观真理A BC D【解析】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这让马克思
20、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正确;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正确;马克思主义对未来社会的发展没有提供统一的模式,也没有提供解决社会问题的现成答案,错误。【答案】B【典例3】(2018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我国改革开始于农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我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我国农村改革始终是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的。材料:1978年冬,小岗村的18户村民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一纸大包干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改革如同释放了魔力,次年,小岗村迎来
21、大丰收,粮食总产达13.3万斤,一举结束20余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并首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进入新时代,小岗村大力推进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成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并发放股权证,实现了村民从“户户包田”到“人人持股”的转变。2017年,小岗村集体收入突破820万元,农村人均收入比2012年增长70%以上。(1)小岗村的改革发展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运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2)请就新时代青年学生如何发扬小岗村“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提出三条建议。【解析】第(1)问,考查唯物史观中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总趋势的知识
22、,知识范围要求明确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回答本问,首先阐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其次指出改革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作用,即改革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最后结合材料中小岗村的改革措施及实践成果阐述改革对解放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第(2)问属于探究性试题,关于发扬创新精神的建议,要围绕主题“创新精神”从思想、能力、行动等角度分析。【答案】(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解放生产力的基本方式,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23、小岗村进行“大包干”改革、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和土地流转,发展集体股份经济,不断破除阻碍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和经营机制弊端,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促进了经济发展。(2)破除旧思想旧观念的束缚;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勇于探索,培养创新品格;在不懈奋斗中实现梦想。【考向点评】考查此知识点时,最常见的考法是以现实热点事例,如深化改革等为背景材料,设置体现类、启示类、说明类等题型,考查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考点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具体阐释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广大劳动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
24、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富的社会精神财富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地位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地位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
25、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1如何把握人民群众的内涵(1)从“质”与“量”上理解在质上,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在量上,人民群众是大多数,其主要的、稳定的成分是广大劳动群众。(2)从“变”与“不变”上理解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这一点是不变的。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但同时也有着区别,不能混为一谈
26、。群众观点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3利用关键词理解社会发展的动力(1)精神动力真正的哲学。我国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2)生产动力生产活动。(3)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4)直接动力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当代,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5)主体动力人民群众。命题角度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典例1】(2017江苏卷)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
27、、聊聊天、发发声,了解群众所思所愿,收集好想法好建议,积极回应网民关切、解疑释惑。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要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ABCD【解析】本题考查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材料的主旨是,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了解群众所思所愿,要回应网民关切。这启示我们要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正确切题。材料并没有讲述人民群众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与题意不符。故选B。【答案】B【典例2】(2019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要求。习近平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说:“2019年,有机遇也有挑战,大家还要一起拼
28、搏、一起奋斗这个时候,快递小哥、环卫工人、出租车司机以及千千万万的劳动者,还在辛勤工作,我们要感谢这些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有一条往返1 208千米、平均海拔3 500米以上的雪线邮路,它是沟通藏区与内地的邮政主动脉,党中央的声音和各种邮件通过邮车送上雪域高原。邮车驾驶员其美多吉秉持“人在,邮件在!”的敬业精神,凭借精湛的驾驶技术和丰富的出车经验,克服缺氧、“风搅雪”、孤寂等困难,驾驶邮车奔驰在白雪皑皑的“生命禁区”,服务藏区30年,未发生一次责任事故,给雪域高原的人们带去美好生活的希望,“我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邮车驾驶员,但看到老百姓拆包裹的样子,心里就开心。”2018
29、年,其美多吉带领班组的康巴汉子们安全行驶62.49万千米,向西藏运送邮件41万件,运送省内邮件37万件。他们用奉献、忠诚与生命铸就了爱岗敬业、顽强拼搏的雪线邮路精神。2018年,其美多吉所在的康定德格邮路被交通部命名为“其美多吉雪线邮路”。其美多吉被评为“时代楷模”和“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以其美多吉为代表的雪线邮路劳动者的事迹,生动诠释了“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的道理,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加以说明。【解析】问题要求“以其美多吉为代表的雪线邮路劳动者的事迹,生动诠释了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的道理,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加以说明。”属于分析说明类
30、试题。考生在解答此题时,首先要明确此题的知识范围为“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属微观考查。然后结合材料中“邮车驾驶员其美多吉秉持人在,邮件在的敬业精神”“服务藏区30年,未发生一次责任事故,给雪域高原的人们带动美好生活的希望”“他们用奉献、忠诚与生命铸就了爱岗敬业、顽强拼搏的雪线邮路精神”等信息分别从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等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即可。【答案】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变革的决定力量。邮车驾驶员们是平凡的劳动者,他们用辛勤的劳动为藏区人民创造美好
31、生活做出贡献;用奉献、忠诚和生命熔铸的雪线邮路精神是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人们在平凡岗位建功立业。【典例3】(2019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要求。历史上,风沙、盐碱、内涝肆虐,兰考民生艰难、百姓贫苦。上世纪六十年代,“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依靠群众,开启治理“三害”的征程,改善了兰考自然环境,形成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2014年,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选择兰考作为联系点,叮嘱当地干部要切实关心贫困群众,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早日脱贫致富。“改变兰考贫困的面貌,让百姓过上好日子。”兰考县委牢记总书记嘱托,把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提出了
32、“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奋斗目标。兰考广大党员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深入调查研究,找到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脱贫措施。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兰考人民团结奋斗,因地制宜,创造性地建立“公司贫困户”“经营大户贫困户”等模式,发展温室大棚种植、畜牧业、民族乐器制作等产业,打赢了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2017年,兰考在河南省率先摘掉贫困县的帽子。2018年,兰考入选中国“幸福百县榜”。结合材料并运用唯物史观知识,说明在脱贫致富实践中兰考县委是如何贯彻群众路线的。【解析】解答本题,首行要审设问,本题知识限定明确,唯物史观,题目类型体现类,问题指向说明在脱贫致富实践中兰考县委是如何贯彻群众路线
33、的。进一步解读设问和材料,本题的知识限定看似非常宽泛,但实际上仅仅是群众路线,属于小切口的题目,此类题目解答的关键在于分层,首先要表述清楚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即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然后结合材料分层解读如何为了群众,如何依靠群众。具体来讲,为了群众角度,兰考县委心系群众,把扶贫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依靠群众角度,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从群众中获取智慧和办法;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答案】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兰考县委心
34、系群众,把扶贫脱贫作为第一民生工程;深入群众调查研究,从群众中获取智慧和办法;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考向点评】最常见的考法是以古诗词、名人名言、漫画、现实热点事例(如党和政府维护人民利益,发挥人民群众作用的具体事例)等为背景材料,综合历史唯物主义的其他知识多角度考查,如“从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的角度谈谈给我们的启示”“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说明要依靠人民的哲学依据”。较常见的考法是单独考查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涉及依据类、说明类、认识类、启示类等题型。【方法与规律】如何运用唯物史观分析问题?答题模板: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价值观人民群众其他观点答题要素:(1)社会存
35、在与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2)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这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3)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这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另外应注意的观点: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
36、值追求。另外,应与时俱进,使价值判断、价值选择跟上时代的步伐。序号问题具体内容一一个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一个基本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二二个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三三对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1凡是唯物主义都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提示:只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的变化和社会存在的变化是同步进行的。()提示: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可能超前也可能落后于社会存在的发展。3符合社会规律的意识能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物质力量。()4社会历史是由社
37、会发展规律决定的。()提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历史的发展。5我国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提示:这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社会基本矛盾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6适合上层建筑的经济基础推动生产力发展。()提示: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才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7改革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提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条件下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方式。8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
38、现的。()提示: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的。9我国现阶段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改变现在的生产关系。()提示:我国现阶段改革的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其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10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力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提示:人民群众是物质生产的主力军,但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物质资料的生产。1分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哲学依据唯物论: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辩证法: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从群众中来,
39、到群众中去,遵循了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顺序。认识论: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要求我们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2唯心史观和唯物史观的不同区别唯心史观唯物史观二者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回答不同(最根本区别)社会意识的改变是社会出现各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而不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能动作用,但这种作用受社会存在的制约二者对“谁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问题的回答不同人的思想、人的主观意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
40、定力量,特别是伟大人物的思想和意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的历史是由伟大的历史人物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观点承认杰出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但这种推动作用不是起决定性的作用,它必须通过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斗争才能实现二者对“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的客观规律”这一问题的回答不同人类社会现象是没有规律的、不可捉摸的,社会历史仅仅是个人意志支配的偶然事件的堆积社会历史领域同自然界一样,有着自身的物质运动规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考向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1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画面最大、图像数量最多的
41、涂绘类岩画。花山岩画主要描绘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和剑、钟、铜鼓等器物,以及日月星辰等天体图形,记录了古代先民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材料表明(D)A生产方式制约社会发展进程B生产关系是对生产力的反映C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D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花山岩画描绘的各种人物、器物以及天体图形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古代先民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反映,由此可见,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D正确且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社会发展进程与生产方式的关系、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A、B、C与题意无关。2“穷人绝无开交易所折本的烦恼,煤
42、油大王哪会知道北京拣煤渣老婆子的辛酸,饥区的灾民,大约总不会去种兰花,像阔老太爷一样”鲁迅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A)人们的社会意识反映人们的社会存在状况人们的社会意识的差异根源于其社会存在状况的差异人们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方向人们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ABC D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材料反映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烦恼和辛酸,这体现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社会意识的差异来源于社会存在状况的差异,符合题意。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方向,说法过于绝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3马云说,为赚钱顺便做好事,还是为做好事同时赚钱,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心态;
43、以商业的心态去做事已经不行,必须以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段才能成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以公益的心态获得的回报越多,个人的价值就越大“心态”影响商业活动体现了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不同的“心态”决定着商业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和成败符合社会规律的意识能转化为服务社会的物质力量ABCD解析: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获得的回报多不等于人生价值大,错误;题干强调不同心态对做事的不同影响,因而符合题意;“心态”不能决定商业活动中的思维方式和成败,错误;以公益的心态做好事符合社会规律,以公益心态促进商业成功,体现了正确的意识能转化为物质力量,正确。4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创新设计”起着重要作用
44、。 以奔驰、通用、波音、西门子等为代表的汽车飞机、电力电器设计,引领了现代交通和电气化社会;以英特尔、微软、苹果、联想等为代表的芯片、软件、智能终端设计,造就了信息网络社会的生活方式。这说明(D)A创新推动社会制度的发展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C创新促进思维方式的变革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解析:本题以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创新设计”起着重要作用为背景,考查创新、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等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题干未涉及社会制度的发展、思维方式的变革,A、C两项不选;题干材料主要强调了社会意识的反作用,而不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映,B项不选,D项正
45、确。5伴随着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关注发展质量、增加民生福祉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在城市形象宣传中,“幸福”“活力”“生态”等成了常见的宣传语。这说明(A)A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语言的变化决定意识的变化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期的关注质量和民生等特点属于社会存在,“幸福”等宣传语属于上述社会存在的反映,故题干体现出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A项正确;B、D两项观点强调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而题干指向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故都不合题意;C项观点错误,语言的变化是意识变化的一种表现,不能对意识起决定作用。考
46、向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和社会历史发展趋势6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强调,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最大限度增加劳动关系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重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因为(C)劳动关系是生产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生产关系的性质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劳动关系矛盾的解决决定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旨在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和谐劳动关系有利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说
47、明劳动关系矛盾是制约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矛盾,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正确解决劳动关系矛盾、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故正确,C项入选;错误,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了”的说法错误,排除。7某地作为全国33个农村土地改革试点地区之一,正在逐步完成从“确权到人”到“确权到户”的制度转变,从而更好地让集体土地入市流转,使农户更好地分享工业化收益。这一做法表明(C)A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C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D改革的目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经济基础,故A错误。B与题意不符。促进社会主义
48、制度的自我完善是改革的性质,故D错误。“确权”主要是明确农村农业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和使用权,属于生产关系的调整,以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C正确。8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社会基本矛盾运行规律的是(A)充分发挥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的重要作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加快科学技术的发展,全面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建设为人民服务的政府A BC D 解析:在人类社会的矛盾运动中,按顺序应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材料中体现生产力的是“科学技术”;体现生产关系(经济基础)的是“基本
49、经济制度”;体现上层建筑的是“党的领导”。符合题目要求的是A项。考向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9有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有人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中央电视台推出特别节目大国工匠,讲述实现中国梦征程中劳动者的故事,讴歌中国工人的精湛技艺和一丝不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和极致的“工匠精神”。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讴歌劳动者,是因为(B)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日益融合劳动者的知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人民群众的作用,为因果类选择题。讴歌劳动者,
50、是强调劳动者的地位和作用,正确。本身正确,但不是讴歌劳动者的原因。故选B。10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艺术可以放飞想象的翅膀,但一定要脚踩坚实的大地。文艺创作方法有一百条、一千条,但最根本、最关键、最牢靠的办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从唯物史观看,这是因为(B)文艺的源泉是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文艺的发展取决于文艺创作方法的创新文艺反映社会生产生活的形式与风格是统一的文艺是反映并服务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一种社会意识形式A B C D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的有关知识。文艺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又服务于人民群
51、众生产和生活,观点正确,故B项应选。中的“取决于”颠倒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观点与题意不符。11阅读材料,完成要求。“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2017年春节期间,大型文化类竞赛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在中央电视台播出,成为陪伴人们欢度新春佳节的一道文化大餐。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组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紧紧抓住受众的中国诗词文化情结,在赛制和表现形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比赛诗词涵盖诗经、楚辞、唐宋诗词、毛泽东诗词等,主要选自中小学教材,聚焦爱国、仁义、友善等主题。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有学生、教师,有工人、农民、公务员,有海外华人、外国留学生。嘉宾现场点评,或分析诗词的深刻内涵,或发
52、掘诗词的道德价值,或讲述诗词背后的历史故事。赛会设置竞猜、“飞花令”等环节,启用水舞台、大屏幕展示等舞美设计,应用新媒体互动、多屏传播等技术手段,打造出一场全民参与的诗词文化盛宴。节目的播出,引起强烈反响,总收视观众超过11亿人次,引发新一轮中国诗词热。结合材料,运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说明在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答案: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和历史创造者;树立人民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体的意识;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现实价值;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加以传承发展,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解析:本题考查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解答本题,首先要答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然后具体分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要树立人民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体的意识;要根据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要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