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注意事项:山西省晋城市(高平一中、阳城一中、高平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生物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考试范围:必修一;考试时间:90 分钟;试题分值:100 分A图 1 所看到的图像,在装片中实际是 PB图 2 要变为图 1 图像仅需要向左下移动装片即可 C图 3 看到的图像细胞质实际流动方向也是逆时针 D图 4 图像再放大 4 倍则只能看到 2 个完整细胞6人体脂肪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 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计 50 分,130 题每题 1 分,3140 题每题 2 分)1下列各项组合中,能分别对应
2、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是()西昌邛海湿地庐山上的紫茎泽兰一个大肠杆菌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一段枯木上的所有生物ABCD2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说法错误的是() A主要由施莱登和施旺两人创建的 B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成C老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 D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细胞水平进入到分子水平3若某生物的一个细胞中既含有 DNA 又含有 RNA,则该生物不可能是() A新型冠状病毒B颤藻C支原体D乳酸菌4人们往往因为饮食不洁引起腹泻,其病原微生物主要是痢疾杆菌。下列关于痢疾杆菌的 叙述,正确的是()A痢疾杆菌是寄生生活的自养生物 B痢疾杆菌细胞中没有线粒体、核糖 C痢疾杆菌细胞中具有
3、细胞膜、细胞壁 D痢疾杆菌细胞中具有拟核,拟核中有染色体5下列为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水B蛋白质C油脂D糖类7下列实验中,叙述错误的是() A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可用苹果或梨匀浆 B在脂肪遇苏丹显红色 C双缩脲试剂能与蛋白质样液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D在对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后,要用体积分数 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8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的水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 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时,生成物水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C人从幼年到老年的发育过程中,体细胞内自由水的含量会逐渐减少 D储藏农作物的种子时应保证其不含水分,使种
4、子保持休眠状态,以达到长时间留种的目的9每年的 3 月 22 日是“世界水日”,2020 年世界水日中国的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建设 幸福河湖”。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A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含量较高B在越冬小麦的细胞中结合水的含量相对较高 C自由水不能作为反应物参与生物体的代谢 D细胞中的水分子以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10下图为糖类的概念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若为乳糖,则某种单糖 A 是半乳糖B若是腺苷三磷酸的组成部分,则某种单糖 A 是脱氧核糖 C若是麦芽糖,则某种单糖 A 是葡萄糖 D若构成物质的碱基有胸腺嘧啶,则某种单糖 A 为脱氧核糖11糖类、脂质与人体生命活动息息相关
5、,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核糖、果糖、麦芽糖都是单糖 B糖原和脂肪都是人体细胞中重要的储能物质 C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 D胆固醇既是人体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12下列叙述不属于蛋白质功能的是() A红细胞中的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B有的蛋白质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 C许多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 D细胞中的化学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13下图表示由不同化学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若为病毒的遗传物质,则是 DNA B若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则可能是脂肪 C若为某生物大分子的单体,则可能是氨基酸 D若是植物
6、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则可能是纤维素14下图是细胞质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表示构成细胞质膜的物质,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细胞之间的相互识别与有关B表示蛋白质分子C只有是可以运动的D细胞质膜的功能特性与有关15下图表示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表示细胞器,a、b、c 表示某些 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分别是高尔基体、内质网和线粒体Ba 表示脱水缩合过程,b 表示蛋白质加工过程,c 表示蛋白质运输过程 C该过程可以说明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 D图解中的过程在大肠杆菌中也可以进行16下列有关生物膜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组成
7、 B细胞代谢所需的酶都附着在细胞膜等生物膜上 C病毒能侵入人体细胞,说明细胞膜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 D细胞膜在细胞的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17细胞核是遗传物质的主要存在部位,在细胞的代谢、生长、分化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下列与细胞核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核膜也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部分 B核膜可以和内质网膜直接相连 C代谢旺盛的细胞,其核孔数较多,核仁较大 D核孔是大分子物质如蛋白质、DNA 和 RNA 等物质进出的孔道18在“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观察到某个细胞的 a、b、c 三种状 态,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a、b、c 在实验中出现的
8、先后顺序:abcBb 状态时,该细胞正在发生渗透吸水 C若以黑藻叶肉细胞为材料,则观察不到上图三种状态 D质壁分离至 a 状态时,细胞液蔗糖浓度小于细胞外液19人体红细胞的渗透压与 Y 浓度的蔗糖溶液相当,而浸入 X 浓度蔗糖溶液中的红细胞皱缩,浸入 Z 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的红细胞破裂,则这三种蔗糖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AXYZBYXZCZYXDZXY20下图是物质跨膜运输三种方式的示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细胞膜,是因为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有磷脂分子 B经研究某动物会将体内多余的盐分通过方式排出体外,说明其运输方式为被动运输 C葡萄糖是细胞内主要的能源物质,进入细
9、胞只能通过方式 D对某动物的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对 Ca2+的吸收明显减少,但不影响对 K+和葡萄糖的吸收,原因可能是毒素抑制了心肌细胞上转运 Ca2+载体蛋白的活性21若下图表示人的成熟红细胞膜结构及几种物质跨膜运输的情况,则其中运输速率受氧浓 度影响的是()A乳酸B葡萄糖C水D氧气22下列关于物质出入细胞方式的叙述,错误的是() A胰蛋白酶以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需要消耗能量 B洋葱外表皮细胞在蒸馏水中会因渗透作用吸水而破裂 CO2、CO2、酒精和甘油以扩散方式出入细胞 D植物根尖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离子属于主动转运23下列物质中,元素组成相同的是()A脂肪酶、RNAB脱氧核糖、油脂 C氨基酸、
10、丙酮酸D胡萝卜素、叶绿素24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B酶能为细胞代谢提供能量,从而使细胞代谢快速的进行 C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以及作用条件温和等特性 D我们常常在酶的最适温度下对酶进行保存25下列关于 ATP 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内吸能反应所需要的能量都由 ATP 直接提供 BATP-ADP 循环使细胞内物质和能量得以循环利用 CATP 中的“A”与 ATP 彻底水解后生成的“A”不同 DATP 中的五碳糖也是参与 DNA 组成的重要成分26一段时间内,在 a、b、c、d 四种条件下,测得刚收获的某植物地下块茎细胞呼吸过程 中 CO2 释
11、放量和 O2 吸收量的变化相对值如下表所示。若底物都是葡萄糖,则下列相关叙述 错误的是( )条件abcdCO2 释放量/mol10867O2 吸收量/mol0347Aa 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还有酒精或乳酸Bb 条件下,产生的 CO2 全部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c 条件下,单位时间内细胞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大于有氧呼吸消耗的 Dd 条件下,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不进行无氧呼吸27若用含 18O 的葡萄糖来追踪有氧呼吸中氧原子的转移途径,则下列转移途径正确的是() A葡萄糖水氧气B葡萄糖丙酮酸氧气 C葡萄糖丙酮酸水D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28下列关于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12、A色素提取过程中加入碳酸钙是为了防止色素被破坏 B滤液细线应该触及层析液,便于色素的溶解和分离 C滤纸条上的叶绿素 a 呈蓝绿色,且含量最多 D胡萝卜素含量最少,但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29某二十五肽含 3 个天冬氨酸(R 基为-CH2-COOH),分别位于第 7、8、18 位(如图所示)。 肽酶 E1 专门作用于天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肽酶 E2 专门作用于天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下 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二十五肽至少含有 24 个 N 原子 B该二十五肽至少含有 3 个游离的羧基C肽酶 E1 完全作用于该二十五肽后将产生 4 条多肽D肽酶 E2 完全作用于该二十五肽,产生的多肽中的氧原子比
13、该二十五肽少了 1 个30细胞的全能性是指() A细胞具有各项生理功能 B已分化的细胞能恢复到分化前的状态 C已分化的细胞全部能再进一步分化D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 胞的潜能和特性。31下列有关酶的探究实验的叙述,合理的是()选项探究内容实验方案A酶的高效性用 FeCl3 和过氧化氢酶分别催化等量 H2O2 分解,待 H2O2 完 全分解后,检测产生的气体总量B酶的专一性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和蔗糖的水解来验证酶的专一性,选 用碘-碘化钾溶液作为检测试剂C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淀粉酶分别在热水、冰水和常温下催化淀粉水解,反应相 同时间后,用碘-碘
14、化钾溶液检测淀粉分解程度DpH 对酶活性的影响用 H2O2 酶在不同 pH 条件下催化 H2O2 分解,用双缩脲试剂 检测AABBCCDD32如图表示当光照强度分别为 a、b、c、d 时,单位时间内某植物叶肉细胞的 CO2 释放量和 叶绿体中 O2 产生量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当光照强度为 a 时,叶肉细胞只进行呼吸作用B当光照强度为 b 时,叶肉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C当光照强度为 c 时,叶肉细胞同时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 D当光照强度为 d 时,叶肉细胞吸收的 CO2 来自线粒体和外界环境33光合作用过程根据是否需要光能,可以概括地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下列关
15、于光合作用 的叙述正确的是() A暗反应不需要光照,植物在没有光照的环境下也能大量合成(CH2O)B光反应产生的 ATP 用于 CO2 的固定C停止光照或提高 CO2 浓度均可在短时间内使 C3 含量增加DADP 在叶绿体中的移动方向是由叶绿体类囊体膜到叶绿体基质34下列关于“制作和观察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临时装片”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盐酸能够破坏细胞间的果胶,使根尖细胞容易被分开 B染色后用清水漂洗根尖的目的是洗去浮色便于观察 C显微镜视野中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多于间期细胞 D若时间足够长,可以看到一个细胞连续分裂的全过程35如图是某生物体细胞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的图像,对图像的描述正确的
16、是()A甲细胞进行中心体倍增,发出星状射线,形成了纺锤体 B丙细胞中染色体、染色单体与核 DNA 分子数比例为 1:2:2C甲、乙、丙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和后期 D在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数量随着染色体数量的增加而增加36细胞周期可用如下示意图来表示,对下图描述错误的是()Aa 代表分裂间期 B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 C不同生物细胞中细胞周期的时长可能不同 Db 段主要发生了 DNA 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37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细胞内的染色体数(a)、染色单体数(b)、DNA 分子数(c)可表示为如图所示的关系,此时细胞内可能发生着()二、非选择题(共 50 分
17、)第 II 卷(非选择题)ADNA 复制B形成细胞板 C纺锤体消失D核膜解体38胃腺细胞能合成并分泌胃蛋白酶,但不产生血红蛋白,原因是胃腺细胞() A只有胃蛋白酶基因B含有的基因比受精卵中的基因少 C有血红蛋白基因,但处于关闭状态 D在细胞分化过程中,丢失了血红蛋白基因39下列关于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细胞分裂使细胞数量增多B一般分化程度越高的细胞,分裂能力越弱 C衰老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D凋亡是由于细胞受到严重损伤引起的40如图为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示意图,已知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胞吞、胞吐、自由扩散、 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已知 B 为大分子物质,不消耗 ATP,下列叙述中不
18、正确的是( )A可表示主动运输 B或可表示自由扩散 C两种方式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 D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可用过程表示41(每空 2 分,共 8 分)下图是细胞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乙图是甲图的局部 放大):(1)图甲、乙可能是下列哪种细胞( ) A玉米的叶肉细胞 B酵母菌C蓝藻 D人的口腔上皮细胞(2)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A 的厚度变小,说明 A 具有 。(3)细胞能将代谢废物及多余的物质从细胞内排出到细胞外,并从周围吸收所需营养物质, 体现了图丙具有的功能特性是 _ _。(4)下列曲线能正确表示 K+出入细胞的速率和相关条件的关系的是( )A BC42(共 12 分,除标注外每
19、空 1 分)图 1 表示人体细胞内有氧呼吸的过程,其中 ac 表示 相关反应阶段,甲、乙表示相应物质。图 2 表示某装置中氧浓度对小麦种子 CO2 释放量的 影响。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 1 中物质甲表示 _,物质乙表示 。图 1 中 a、b、c 所代表的反应阶段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 (填图中字母),该反应进行的场所是 。(2)小麦长时间浸泡会出现烂根而死亡,原因是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 对细胞 有毒害作用,同时产生的物质有 ,该物质检测试剂是 。(3)图 2 中 A 点时,小麦种子细胞内产生 CO2 的场所是 。影响 A 点位置高低的主要环 境因素是 。为了有利于贮存小麦种子,贮藏室内的
20、氧气量应该调节到图 2 中的 点所对应的浓度。图 2 中 B 点以后,CO2 释放量增加,主要原因是 。(2 分)43(共 10 分,每空 2 分)将某植物放在密闭的玻璃罩内,置于室外培养,假定玻璃罩内植 物的生理状态与自然环境中的相同,甲图表示用 O2 浓度测定仪测得的该玻璃罩内 O2 浓度变 化,乙图表示该密闭的玻璃罩内气体变化情况(CO2 缓冲液在 CO2 浓度过高时能吸收 CO2在CO2 浓度过低时可以释放 CO2)。(1)结合细胞形状及染色体判断,图 1 细胞为 细胞(填“动物”“高等植物”或“低等植物”),处于细胞分裂 _ 时期,该时期可对应图 2 中的 _ 段。图 1 细胞中和在
21、前一 细胞分裂时期的关系是 _ 。(2)由图 1 可知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有 _条,在图 1 细胞中核 DNA 有 _ 个。(3)图 2 中 CD 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_ (2 分)。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在于通过 (2 分),保持亲子代细胞之间的遗传稳定性。45(共 10 分,除标注外每空 1 分)下表为某兴趣小组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据此回答下列问题:请据图回答问题:(1)若光合作用强度位于甲图曲线上的 D 点,则此时在乙图中液滴 (填“向 左移”“向右移”或“不移动”);若光合作用强度对应甲图中的 DH 段,则在乙图中液滴 (填“向左移”“向右移”或“不移动”)(2)在一天内,
22、甲图中植物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是在 _ h 左右,超过此时间, 有机物积累量会逐渐下降,导致此变化的外界因素主要是 _ 。(3)若把该密闭的玻璃罩移到黑暗的环境中,则乙图装置中的液滴 (填“向 左移”“向右移”或不移动”)。44(共 10 分,除标注外每空 1 分)下图 1 表示细胞分裂某一时期的示意图,图 2 是细胞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 DNA 含量变化曲线。分析图示回答问题:(1)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 ,在实验中应该控制 (2 分)(写出两个)等无关变量保持相同。(2)实验步骤为错误操作,正确的操作应该是 。(2 分)(3)实验的第步最好选用 (试剂)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 _ (填“反应
23、量”或“剩余量”)。(4)如将实验中的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换为新鲜肝脏研磨液和 H2O2溶液,你认为是否科学? 。为什么? (2 分)参考答案1D【分析】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2、细胞是生命系统结构中的最基本层次,而生物圈是最大的生命系统层次。【详解】西昌邛海湿地属于生态系统;庐山上的紫茎泽兰属于种群; 一个大肠杆菌既属于细胞层次也属于个体层次;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鱼既不属于种群也不属于群落;一段枯木上的所有生物属于群落。故组合中,能分别对应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是,D正确。故选D。2D【分析】细胞学说的内容有:(1)细胞是一个有机体,
24、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详解】A、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和施旺两人创建的,A正确;B、细胞学说提出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组成,B正确;C、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新细胞,C正确;D、细胞学说使人们对生命的认识由个体水平进入到细胞水平,D错误。故选D。3A【分析】1、病毒中只有一种核酸,即DNA或RNA;2、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细胞内都含有DNA和RNA,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详解】A、新型冠状
25、病毒无细胞结构,只含有RNA,与题意相符,A正确;B、颤藻是原核生物,既含有DNA又含有RNA,与题意不符,B错误;C、支原体是原核生物,既含有DNA又含有RNA,与题意不符,C错误;D、乳酸菌是原核生物,既含有DNA又含有RNA,与题意不符,D错误。故选A。【点睛】4C【分析】细胞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藻、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原核细胞的结构中均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拟核、遗传物质DNA,但是没有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其它复杂的细胞器。【详解】A、寄生生活的生物是异养生物,A错误;B、痢疾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含有RNA,则含有核糖,B错误;C、痢疾
26、杆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具有细胞膜、细胞壁,C正确;D、原核细胞中有拟核,但没有染色体,D错误。故选C。5B【分析】显微镜的呈像原理和基本操作:(1)显微镜成像的特点:显微镜成像是倒立的虚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物像的移动方向与标本的移动方向相反,故显微镜下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若在视野中看到细胞质顺时针流动,则实际上细胞质就是顺时针流动;(2)显微镜观察细胞,放大倍数与观察的细胞数呈反比例关系,放大倍数越大,观察的细胞数越少,视野越暗,反之亦然;(3)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小;物镜的镜头越长,其放大倍数越大,与玻片的距离也越近,反之则
27、越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看的细胞数目越少,细胞越大;(4)反光镜和光圈都是用于调节视野亮度的;粗准焦螺旋和细准焦螺旋都是用于调节清晰度的,且高倍镜下只能通过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5)由低倍镜换用高倍镜进行观察的步骤是:移动玻片标本使要观察的某一物像到达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选择高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换用较大光圈使视野较为明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详解】A、光学显微镜观察到的图像是倒像,即上下颠倒、左右颠倒,A正确;B、图 2要变为图 1图像要先向左下移动装片,使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央,然后转动转换器,转换为高倍物镜,如需调光就需要适当调光,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B错误;
28、C、图像是实物的倒像,看到的图像相当于实物平面旋转 180,所以实物实际也是逆时针流动,C正确;D、图4图像一列 8个细胞,再放大 4倍,看到的细胞数目是 842,D正确。故选B。6A【分析】细胞的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详解】人体脂肪细胞与其他细胞一样,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即A正确,BCD错误。故选A。7B【分析】生物组织中化合物的鉴定:(1)斐林试剂可用于鉴定还原糖,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斐林试剂只能检验生物组织中还原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存在与否,
29、而不能鉴定非还原性糖(如淀粉)。(2)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3)脂肪可用苏丹染液(或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红色)。【详解】A、用斐林试剂检测还原糖时,需要选择颜色较浅且含有还原糖的物质,例如苹果或梨匀浆,A正确;B、B错误;C、双缩脲试剂能与蛋白质样液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用于鉴定蛋白质;C正确;D、在对花生子叶薄片染色后,要用体积分数50%的酒精溶液洗去浮色,避免颜色干扰,D正确。故选B。8D【分析】细胞中的水有两种存在形式,一是自由水,二是结合水。1.自由水:细胞中绝大部分以自由水形式存在的,可以自由流动的水。其主要功能:(1)细胞内的良好溶剂;(2)细胞内的生化反应
30、需要水的参与;(3)多细胞生物体的绝大部分细胞必须浸润在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环境中;(4)运送营养物质和新陈代谢中产生的废物。2.结合水,是细胞中不能自由流动的水,是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3.自由水和结合水可相互转化细胞含水量与代谢的关系: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内自由水水含量高;代谢活动下降,细胞中结合水水含量高,结合水的比例上升时,植物的抗逆性增强,细胞代谢速率降低。【详解】A、细胞中的水的存在形式是自由水和结合水,A正确;B、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链的过程中脱去的水分子中的H来自氨基酸的氨基和羧基,B正确;C、老年人细胞中的含水量比婴儿(代谢旺盛)的少,据此可推测,人从幼年到老年的发育过程中,体细胞
31、内自由水的含量会逐渐减少,C正确;D、因为细胞内自由水比例越大,细胞代谢越旺盛,因此,储藏农作物的种子时应保证其含有较低的水分,使种子保持休眠状态,以达到长时间留种的目的,D错误。故选D。【点睛】9C【分析】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不同发育阶段含水量不同,细胞内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水还参与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自由移动对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值越高,新陈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详解】A、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含量高,细胞呼吸比较强
32、,A正确;B、与其他植物相比,越冬植物细胞代谢速率降低、抗寒性增强,细胞内自由水的相对含量降低,结合水含量相对较高,B正确;C、自由水是细胞内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水还参与细胞内的许多化学反应,参与生物体的代谢,C错误;D、细胞内水的存在形式为自由水和结合水,D正确。故选C。10B【分析】据图分析可知:是某种单糖和葡糖糖结合,属于二糖,是单糖、碱基和磷酸结合,是核苷酸,是单糖脱水缩合形成,二糖或多糖。【详解】A、乳糖由一分子葡萄糖和一分子半乳糖构成,若为乳糖,则某种单糖A是半乳糖,A正确;B、ATP的中文名称是腺苷三磷酸,腺苷是腺嘌呤和核糖构成的,若是腺苷三磷酸的组成部分,则某种单
33、糖A是核糖,B错误;C、麦芽糖是两分子葡萄糖构成的,若是麦芽糖,则某种单糖A是葡萄糖,C正确;D、构成物质的碱基有胸腺嘧啶,则表示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单糖A表示脱氧核糖;D正确。故选B。11A【分析】常见的脂质有脂肪、磷脂和固醇。脂肪是最常见的脂质,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还是一种良好的绝热体,起保温作用,分布在内脏周围的脂肪还具有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磷脂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也是构成多种细胞器膜的重要成分;固醇类物质包括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以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
34、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详解】A、麦芽糖是二糖,A错误;B、糖原是动物细胞特有的储能物质,脂肪是动植物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B正确;C、植物脂肪大多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在室温时呈液态,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C正确;D、胆固醇既是人体细胞膜的重要组分,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正确。故选A。12B【分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的结构多样,在细胞中承担的功能也多样,有的蛋白质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如肌球蛋白;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如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有的蛋白质具有信息传递作用,能够调节机体的生命
35、活动,如胰岛素; 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详解】A、血红蛋白在氧含量高的地方,与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与氧容易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决定了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A不符合题意;B、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是核酸,不是蛋白质,B符合题意;C、许多蛋白质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结构的重要物质,称为结构蛋白,如肌球蛋白,C不符合题意;D、酶是一类生物催化剂,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酶的催化,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部分酶为RNA,D不符合题意。故选B。13A【分析】据图分析可知:由C、H、O、N组成,若为某多聚体的单体,则该多聚体是蛋白质,很可能是氨基酸;由C、H、O组成,若存在于皮下和
36、内脏器官等部位,则可能是脂肪;由C、H、O、N、P组成,若为多聚体,且能储存生物的遗传信息,则最可能是DNA;由C、H、O组成,主要在人体肝脏和肌肉中合成,则可能是糖原。【详解】A、若为病毒的遗传物质,则是DNA或者RNA,A错误;B、脂肪生物体内的储能物质,若是细胞中的储能物质,则可能是脂肪,B正确;C、元素组成为C、H、O、N,很可能是蛋白质,若为单体,可能为氨基酸,C正确;D、元素组成为C、H、O,可能为糖类或者脂肪,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若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则可能是纤维素,D正确。故选A。14C【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其中是糖蛋白(糖被),位于
37、细胞膜的外侧,具有识别功能,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为蛋白质,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之一;为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细胞膜的基本骨架。【详解】A、图中是糖蛋白,与细胞之间的相互识别有关,A正确;B、图中为蛋白质,为磷脂双分子层,B正确;C、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C错误;D、细胞质膜的功能特性为选择透过性,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有关,D正确。故选C。15C【分析】据图分析,核糖体是蛋白质合成的场所,合成出的多肽经过内质网进行加工,之后运输到高尔基体进一步加工,然后再以小泡形式运输到细胞膜,最后分泌到细胞膜外,整个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由图分析可知,、分别是
38、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A错误;B、a表示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多肽,b表示内质网对肽链进行一些加工,形成较成熟的蛋白质,c表示高尔基体对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及运输过程,B错误;C、分泌蛋白合成过程可以说明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之间具有密切的联系,C正确;D、大肠杆菌是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所以不能发生这个过程,D错误。故选C。16B【分析】1、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核膜以及细胞器膜等组成。2、生物膜系统的功能:(1)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在细胞与环境之间进行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细胞的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内或者膜表面进行。细胞内的广阔的
39、膜面积为酶提供了大量的附着位点,为各种化学反应的顺利进行创造了有利条件。(3)细胞内的生物膜把细胞分隔成一个个小的区室,这样就使得细胞内能够同时进行多种化学反应,而不会相互干扰,保证了细胞的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详解】A、生物膜系统由细胞膜、细胞器膜和核膜等组成,A正确;B、细胞代谢所需的酶有的附着在膜上,有的呈游离状态,如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的酶,B错误;C、细胞膜对物质进入细胞的控制作用是相对的,如病毒能侵入人体细胞,C正确;D、根据细胞膜的功能可知,细胞膜在细胞的物质运输、能量交换和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决定作用,D正确。故选B。17D【分析】细胞核的结构:1、核膜:(1)结构:核膜是双层
40、膜,外膜上附有许多核糖体,常与内质网相连;其上有核孔,是核质之间频繁进行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的数目较多(2)化学成分:主要是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3)功能:起屏障作用,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隔开;控制细胞核与细胞质之间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2、核仁:与某种RNA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在有丝分裂过程中,核仁有规律地消失和重建。3、染色质: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详解】A、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核膜;核膜具有双层膜,也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部分,A正确;B、内质网膜可以直接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B正确;C、核仁与核
41、糖体的形成有关,核孔是细胞核和细胞质之间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的通道,所以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孔较多,核仁较大,C正确;D、核孔是蛋白质、RNA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的通道,但核孔对物质的进出具有选择性,DNA不能通过核孔进出细胞核,D错误。故选D。18D【分析】1质壁分离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2质壁分离复原的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
42、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详解】A、图中细胞可能处于质壁分离、质壁分离的复原或动态平衡当中,只能描述为,当质壁分离复原时,a、b、c在实验中出现的先后顺序:abc,A错误;B、b状态时,该细胞可能正在发生渗透吸水,也可能正在发生渗透失水,B错误;C、若以黑藻叶肉细胞为材料,也能发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状态,C错误;D、质壁分离至a状态时,细胞液浓度小于或等于细胞外液的浓度,但细胞液蔗糖浓度小于细胞外液,D正确。故选D。【点睛】19A【分析】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主要取决于细胞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和红细胞细胞质浓度的大
43、小,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小于红细胞细胞质的浓度时,细胞就吸水;当周围水溶液的浓度大于红细胞细胞质的浓度时,细胞就失水。【详解】人体红细胞的渗透压与Y浓度的蔗糖溶液相当,红细胞浸入Z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破裂,是由于红细胞吸水膨胀造成的,Z浓度小于Y,浸入X浓度蔗糖溶液中的红细胞皱缩,是红细胞失水造成的,X浓度大于Y浓度,这三种蔗糖溶液的浓度大小关系是XYZ。故选A。20C【分析】分析图解:表示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表示协助扩散。表示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不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自由扩散。表示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表示主动运输。【详解】A、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知,脂溶性物
44、质易透过细胞膜,是因为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有磷脂分子,A正确;B、表示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表示协助扩散,是被动运输,B正确;C、葡萄糖分子进入红细胞,是通过协助扩散,葡萄糖分子进入小肠绒毛上皮细胞,是主动运输,C错误;D、对某动物的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对Ca2+的吸收明显减少,但不影响对K+和葡萄糖的吸收,原因可能是毒素抑制了心肌细胞上转运Ca2+载体蛋白的活性,因为若毒素直接或间接抑制ATP的合成,会影响对K+的吸收,D正确。故选C。21D【分析】自由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不需载体和能量,常见的有水、CO2、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的方向是从高浓度向低浓
45、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如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的方向是从低浓度向高浓度,需要载体和能量,常见的如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等。题意分析,人的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细胞器,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的产物是 乳酸。【详解】A、红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乳酸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运出细胞,但红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并为其生命活动供能,因此乳酸的转运过程与氧气浓度无关,A错误;B、葡萄糖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红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故其运输速率不受氧浓度(即呼吸强度)的影响,B错误;C、图中水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红细胞,不需要消耗能量,故其运输速率不受氧浓度(即呼吸强度)的影响,C错误;D、氧
46、气以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其运输速率受自身浓度的影响,D正确。故选D。【点睛】22B【分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运输方向高浓度低浓度高浓度低浓度低浓度高浓度是否需要载体不需要需要需要是否消耗能量不消耗不消耗消耗【详解】A、胰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属于大分子物质,以胞吐方式分泌到细胞外,需要消耗能量,A正确;B、洋葱表皮细胞有细胞壁,对细胞起保护和支撑的作用,所以不会因为吸水而涨破,B错误;C、O2、CO2、酒精和甘油以扩散方式从高浓度至低浓度出入细胞,不需要载体和能量,C正确;D、植物根尖细胞从土壤中吸收离子属于主动转运,
47、需要消耗能量和载体蛋白,D正确。故选B。23B【分析】丙酮酸、糖类和脂肪的元素组成都是C、H、O;氨基酸、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四种;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是C、H、O、N、Mg。核酸的组成元素为C、H、O、N、P。【详解】A、脂肪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RNA的组成元素是C、H、O、N、P,A错误;B、脱氧核糖和油脂的元素组成都是C、H、O,B正确;C、氨基酸的基本组成元素是C、H、O、N,少数还含有S,丙酮酸的组成元素是C、H、O,C错误;D、叶绿素含Mg,胡萝卜素不含Mg,D错误。故选B。24C【分析】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48、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2、酶的作用机理: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3、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详解】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A错误;B、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保证细胞代谢快速进行,B错误;C、在催化化学反应时,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作用条件温和等特性,C正确;D、由于酶在高温条件下容易变性失活,所以一般选择低温、最适pH的条件下保存酶,D错误。故选C。25C【分析】ATP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的
49、磷酸键线断裂。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用掉多少马上形成多少。【详解】A、细胞内吸能反应所需要的能量不都由ATP直接提供,因为ATP不是细胞中唯一的直接供能物质,A错误;B、ATP-ADP循环使细胞内ATP得到及时的补充并且能正常供能,但能量是不能循环利用的,B错误;C、ATP中的“A”代表的是腺苷,而ATP彻底水解后生成的“A”是腺嘌呤,C正确;D、ATP中的五碳糖是核糖,也是参与RNA组成的重要成分,D错误。故选C。【点睛】26A【分析】有氧呼吸的反应式:无氧呼吸反应式:【详解】A、a条件下,O2的吸收量为0,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呼吸产
50、物为CO2和酒精,没有乳酸,A错误;B、b条件下,二氧化碳的释放量大于氧气的吸收量,因此,此时块茎同时存在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正确;C、c条件下,无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为6-4=2mol,结合反应式可知,此时细胞无氧呼吸消耗1mol的葡萄糖,而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4mol,结合反应式可知,此时细胞有氧呼吸消耗2/3mol的葡萄糖,显然c条件下,单位时间内细胞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大于有氧呼吸消耗的,C正确;D、d条件下,吸收的O2量与释放的CO2量相等,而此时消耗的底物都是葡萄糖,因此,说明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D正确。故选A。【点睛】27D【分析】细
51、胞有氧呼吸过程中,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详解】细胞有氧呼吸过程中,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还原氢,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可知,在有氧呼吸过程中,反应物水中的氧原子转移到二氧化碳中,生成的水中的氧原子来自氧气,葡萄糖中的氧原子的转移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ABC错误,D正确。故选D。【点睛
52、】28B【分析】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1、提取色素原理:色素能溶解在酒精或丙酮等有机溶剂中,所以可用无水酒精等提取色素。2、分离色素原理:各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溶解度大,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扩散速度慢。3、各物质作用:无水乙醇或丙酮:提取色素;层析液:分离色素;二氧化硅:使研磨得充分;碳酸钙:防止研磨中色素被破坏。4、结果: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最窄)、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详解】A、叶绿体色素的提取的实验中进入碳酸钙的目的是保护叶绿体色素,防止色素被破坏,A正确;B、分离色素过程中不能让滤液细线
53、触及层析液,防止色素溶解在层析液中,进而无法分离色素,B错误;C、滤纸条上四条色素带中最宽的是叶绿素a,呈蓝绿色,其含量最多,C正确;D、滤纸条上四条色素带中最窄的是胡萝卜素,其含量最少,其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最高,在滤纸上扩散最快,D正确。故选B。29D【分析】由题意知,该多肽链是25个氨基酸,天冬氨酸含有2个羧基,该多肽中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4个羧基,3个天冬氨酸分别位于7、8、18位,肽酶E1专门作用于天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因此如果应用肽酶E1水解,会断裂3个肽键,则会形成两条七肽、一个天冬氨酸、一个十肽;如果用肽酶E2水解,则水解3个肽键,形成一条六肽、一个天冬氨酸、一条十肽、一条八肽。【
54、详解】A、二十五肽由25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每个氨基酸至少含一个氨基,脱水缩合时不影响N原子个数,故该二十五肽至少含有25个N原子,A错误;B、多肽链形成时,相邻两氨基酸之间的氨基和羧基之间发生脱水缩合,形成一个肽键并失去一分子的水,在此过程中R基(每个天冬氨酸的R基中含1个羧基)不参与反应,故该二十五肽含游离的羧基数目=肽链条数+R基中含有的羧基数,则游离的羧基数目至少3+1=4个,B错误;C、根据题意可知,肽酶E1专门作用于天冬氨酸羧基端的肽键,因此该酶将7、8、18位右侧的肽键切断,因此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有两条七肽、一条十肽,另外还有一个游离的天冬氨酸,C错误;D、肽酶E2专门作
55、用于天冬氨酸氨基端的肽键,肽酶E2完全作用该多肽链后,共断开3个肽键(分别位于第6和7、7和8、17和18位氨基酸之间),每断开一个肽键消耗1分子水而增加1个氧原子,故增加3个氧原子,又因为第7位天冬氨酸的脱离(每个天冬基酸中含有4个氧原子),共减少4个氧原子,所以肽酶E2完全作用后产生的多肽中,氧原子数目比25肽少4-3=1个,D正确。故选D。30D【分析】关于细胞的“全能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把握:(1)概念: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2)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是:细胞含有该生物全部的遗传物质。(3)细胞全能性大小不同,一般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大于动物细胞,所
56、以植物细胞比动物细胞更容易发育成完整个体。(4)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离体、适宜的营养条件、适宜的环境条件。【详解】根据分析可知,全能性是指已分化的细胞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或分化成其他各种细胞的潜能和特性,其根本原因是细胞具有该生物生长发育的全套的遗传物质。即D正确,ABC错误。故选D。31C【分析】1、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有:温度、pH、底物浓度和酶浓度。(1)温度(pH)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最适温度(pH)前,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率加快;到达最适温度(pH)时,酶活性最强,酶促反应速率最快;超过最适温度(pH)后,随着温度(pH)的升高,酶活性降低,酶促
57、反应速率减慢。另外低温酶不会变性失活,但高温、pH过高或过低都会使酶变性失活。(2)底物浓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底物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加快,但由于酶浓度的限制,酶促反应速率达到最大值后保持相对稳定。(3)酶浓度能影响酶促反应速率,在底物充足时,随着酶浓度的升高,酶促反应速率逐渐加快。2、酶能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但不能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详解】A、用FeCl3和过氧化氢酶分别催化等量H2O2分解,待H2O2完全分解后,检测产生的气体总量是相等的,因此该实验方案不能用来探究酶的高效性,A错误;B、I2-KI溶液遇淀粉变蓝,蔗糖及蔗糖水解产物都无法用I2-KI溶液检测
58、,因此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和蔗糖的水解来验证酶的专一性时,可以选用斐林试剂作为检测试剂,B错误;C、用淀粉酶分别在100、60和0下催化淀粉水解,反应相同时间后,用碘-碘化钾溶液检测淀粉分解程度,该实验方案可以用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C正确;D、双缩脲试剂是检测蛋白质的,用H2O2酶在不同pH条件下催化H2O2分解,不能用双缩脲试剂检测,因为H2O2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该实验应观察气泡产生的速率来检测,D错误。故选C。32B【分析】题图分析,图示a、b、c、d四种光照强度下的单位时间内叶肉细胞CO2释放量和O2产生量的变化,CO2释放量是满足叶绿体的利用后释放到细胞外面的量,O2产生量则是
59、叶绿体光解水产生氧气的总量即是总光合作用速度。【详解】A、当光照强度为a时,图示氧气的产生量为0,说明叶肉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A正确;B、图中光照强度为b时,该叶肉细胞CO2释放量大于0,说明此时呼吸作用速率光合作用速率,B错误;C、当光照强度为c时,此时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为0,说明此时氧气的产生量正好满足了呼吸消耗氧气的量,即呼吸速率为6,并且此时叶肉细胞同时进行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C正确;D、当光照强度为d时,氧气的产生量为8,而二氧化碳的释放量为0,说明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全部用于光合作用,同时还需要叶肉细胞从外界吸收的CO2来满足光合作用的需要,即此时光合作用的二氧化碳自
60、线粒体(6)和外界环境(8-6=2),D正确。故选B。33C【分析】光合作用的过程图解:【详解】A、暗反应不需要光照,但需要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故植物在没有光照的环境下不能大量合成(CH2O),A错误;B、光反应产生的ATP用于C3的还原,CO2的固定形成C3不需要能量(ATP),B错误;C、停止光照,光反应停止,H和ATP生成停止,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受阻,短时间内其来路不变,导致三碳化合物的含量上升;提高CO2浓度,二氧化碳的固定加快,三碳化合物的生成增加,短时间内其去路不变,最终导致三碳化合物的含量上升,C正确;D、ADP是暗反应产生的物质,可以作为光反应中合成ATP的原料,故ADP由叶
61、绿体基质向类囊体膜运,D错误。故选C。34A【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需要制作临时装片,制片的过程:解离、漂洗、染色和制片,其中解离的目的是使组织中的细胞分开来,便于观察;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便于染色体着色;压片的目的是为了将根尖细胞分散开,便于观察。【详解】A、解离时,盐酸使植物细胞之间的果胶质层松散,所以细胞容易被分开,A正确;B、漂洗的目的是洗去解离液,防止解离过度,便于碱性染料染色,B错误;C、由于间期的时间比分裂期长,所以显微镜视野中大部分细胞都处于间期,间期细胞数目比分裂期多,C错误;D、解离后细胞已死亡,不能观察某个细胞的持续分裂过程,D错误。故选A。35B【分析】
6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甲细胞中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核膜和核仁解体消失,处于有丝分裂前期;乙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丙细胞中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详解】A、甲细胞中心体发出星状射线,形成了纺锤体,但中心体倍增发生在间期,A错误;B、甲、丙两细胞内染色体、染色单体与DNA分子数比例都为1:2:2,B正确;C、甲、乙、丙三细胞分别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后期和中期,C错误;D、丙细胞内染色体加倍,染色单体却为0,故在细胞周期中,染色单体数量并不随着染色体数量的增加而增加,D错误。故选B。36A【分析】细胞周期是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为止,称为
63、一个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分裂间期在前,分裂期在后。分裂间期主要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分裂期主要完成染色体的均分,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长。bc可表示一个细胞周期。【详解】A、间期时间较长,b、d可表示间期,A错误;B、只有连续分裂的细胞才具有细胞周期,B正确;C、不同生物细胞中遗传物质不同,细胞周期的时长可能也不同,C正确;D、b段为间期,可发生DNA复制和相关蛋白质的合成,D正确。故选A。37D【分析】据图分析,图中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1:2:2,此时含有姐妹染色单体,且DNA分子数是染色体数目的两倍,说明DNA已经复制,但是姐妹染色单体
64、还没有分离,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据此答题。【详解】A、根据以上分析已知,此时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DNA分子数是染色体数目的两倍,说明DNA已经复制,A错误;B、此细胞为动物细胞,动物细胞不形成细胞板,B错误;C、纺锤体消失发生在有丝分裂的末期,而图中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不可能处于末期,C错误;D、核膜解体发生在有丝分裂的前期,而图中细胞可能处于有丝分裂的前期或中期,D正确。故选D。38C【分析】细胞分化:(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多个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一系列稳定性差异的过程。(2)特征:具有持久性、稳定性和不可逆性。(
65、3)意义: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4)原因: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遗传物质没有改变。【详解】ABD、胃腺细胞是由受精卵增殖和分化形成的,分化前后遗传物质不变,其细胞内含有与受精卵一样的基因,因此胃腺细胞中含有胃蛋白酶基因、也含有血红蛋白基因等,ABD错误;C、胃腺细胞能合成并分泌胃蛋白酶,但不能产生血红蛋白,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血红蛋白基因处于关闭状态,不能表达出血红蛋白,而胃蛋白酶基因处于活动状态,能通过转录和翻译合成胃蛋白酶,C正确。故选C。39D【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
66、择性表达。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能维持组织细胞数目的相对稳定、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在成熟的生物体内,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详解】A、细胞分裂是细胞增殖的方式,能使细胞数量增多,A正确;B、细胞的分裂能力会随着分化程度的增加而减弱,B正确;C、衰老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如络氨酸酶活性下降,导致黑色素合成受阻,头发变白,C正确;D、凋亡又叫细胞编程性死亡,是受基因控制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D错误。故选D。40
67、D【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可知,B为大分子物质,为胞吞胞吐,是不消耗ATP的被动运输,则是消耗ATP的主动运输,、可以是被动运输中的自由扩散或协助扩散。【详解】A、据图分析可知,可表示主动运输,A正确;B、是不消耗ATP的被动运输,或可表示自由扩散,B正确;C、两种方式是胞吞或胞吐,都与细胞膜的流动性有关,C正确;D、唾液淀粉酶属于分泌蛋白,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属于胞吐,可用或过程表示,D错误。故选D。41(每空2分,共8分)A (一定的)流动性 选择透过性 AB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甲、乙中:是叶绿体、是线粒体、是染色质、是内质网、是液泡、是高尔基体;图丙是生物膜结构,A是磷脂双分
68、子层,B是蛋白质,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详解】(1)分析题图可知,图甲和图乙分别含有大液泡和叶绿体,是成熟的植物细胞,A、B、C、D中只有A是成熟的植物细胞。(2)由于动物细胞吸水膨胀时,A磷脂双分子层的厚度变小,说明A具有一定的流动性。(3)分析题图可知,图丙是细胞膜的结构模式图,细胞膜的功能是:将细胞内物质与外界环境分开;控制物质进出功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能将分泌物从细胞内排出到细胞外,并从周围吸收营养物质,体现了图丙具有的功能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功能特性是具有选择透过性。(4)A、钾离子的运输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影响主动运输的因
69、素有能量和载体A曲线中温度能够影响酶的活性,酶都有一个最适的温度,所以在最适温度下,细胞获得的能量最多,运输速率就大,A正确;B、B曲线表示与氧浓度的关系,在氧浓度为0时,无氧呼吸提供能量,随氧浓度的增加能量越来越多,运输速率越来越大,但是受载体数量的限制,运输速率有一个最大值,B正确;C、主动运输与细胞外的溶液浓度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故选AB。【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物质跨膜运输等,分析题图获取信息是解题的突破口,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掌握是解题的关键,解题时要把知识点归纳整合到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上,便于理解和应用。42(共12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H2O
70、 CO2 c 线粒体内膜 酒精(乙醇) CO2 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细胞质基质 温度 B 随着氧浓度增加,有氧呼吸逐渐增强 (2分) 【分析】分析图1,a表示有氧呼吸第一阶段,b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c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物质甲表示H2O,物质乙表示CO2。分析图2,当氧浓度为0,小麦种子只进行无氧呼吸,当氧浓度逐渐上升,无氧呼吸逐渐受到抑制,有氧呼吸加快。【详解】(1)据分析可知,c表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这一阶段产生的物质甲表示H2O,b表示有氧呼吸第二阶段,这一阶段产生的物质乙表示CO2。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产生能量最多的是第三阶段,即图1中的c,第三阶段进行的场所是线粒体
71、内膜。(2)小麦长时间浸泡会出现烂根而死亡,原因是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毒害作用,同时还会产生CO2,可用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溶液进行检测,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3)图2中A点时,氧浓度为0,小麦种子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细胞内产生CO2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影响无氧呼吸强度的主要原因是相关酶活性的大小,而影响酶活性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则影响A点位置高低的主要环境因素是温度。分析图2,在氧浓度为5%(B点对应氧浓度)时,CO2释放的相对值最低,说明此时细胞呼吸强度最低,有机物消耗得最慢,因此,为了有利于贮存小麦种子,贮藏室内的氧气量应该
72、调节到图2中的B点所对应的浓度。图2中B点以后,CO2释放量逐渐增加,主要原因是氧浓度上升,有氧呼吸逐渐增强。【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呼吸作用和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产物和场所,能准确辨识图示各过程和相关物质,然后根据图示曲线变化辨识图中各点的含义,分析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43(共10分,每空2分)不移动 向右移 18 光照减弱 向左移 【分析】据图分析:图甲中,AB段只进行呼吸作用;D点和H点是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随着光照强度的逐渐增强,CO2浓度逐渐降低;但是在中午即FG段CO2浓度下降缓慢,此时由于气温较高,蒸腾作用过于旺盛,导致部分气孔关闭,影
73、响了二氧化碳的吸收;到下午18点后,随着光照强度减弱,光合作用逐渐停止;并且K点的CO2浓度低于A点,说明CO2被用于合成了有机物。【详解】(1)根据以上分析可知,甲图中D点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此时在乙图中液滴不移动。若光合作用强度对应甲图中的DH段,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释放氧气,则在乙图中液滴向右移。(2)在一天内,从D点开始积累有机物,一直持续到H点,因此甲图中植物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间是在18时左右,超过此时间,由于光照减弱,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有机物积累量逐渐降低。(3)若把该密闭的玻璃罩移到黑暗的环境中,则乙图装置中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吸收O2,放出C
74、O2,而装置中的CO2缓冲液可以维持装置中CO2浓度的稳定,则液滴向左移。【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过程及影响因素,把握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之间的关系,能够正确分析图示甲中曲线的变化规律和原因,理解乙图导致液滴移动的原因,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44(共12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低等植物细胞 后 DE(CD) 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4 8 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2分) 染色体正确复制和平均分配(2分) 【分析】分析图1:该细胞有细胞壁、中心体和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属于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模式图。分析图2:表示细胞分裂的不同
75、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AB段形成的原因是DNA的复制;BC段表示有丝分裂前期、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CD段形成的原因是着丝点分裂;DE段表示有丝分裂后期、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末期。【详解】(1)据图1可知,该细胞有细胞壁、中心体和同源染色体,染色体的着丝点分裂,两条子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属于低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的模式图。该时期染色体着丝点分裂,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对应图2中的DE(CD)段,图1细胞中和是着丝点分裂后由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2条子染色体。(2)有丝分裂后期细胞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染色体数的2倍,图1细胞中有8条染
76、色体,8个DNA分子,可知该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有4条。(3)图2中CD段由于着丝点的分裂,姐妹染色单体消失,每条染色体上只有一个DNA分子。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之后,精确的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保持亲子代细胞之间的遗传稳定性。【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有丝分裂,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注意以下几点:(1)仔细观察细胞中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2)结合所学相关知识,确定细胞所处分裂时期。(3)根据细胞特点,思考回答有关问题。45(共10分,除标注外每空1分)温度 pH、酶的浓度淀粉溶液的浓度、保温时间(2分) 将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分别在实验温度下恒温后再混合
77、(2分) 碘液 剩余量 不科学 因为温度会直接影响H2O2的分解(2分) 【分析】分析表格:实验探究的是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因变量是酶活性(通过测定淀粉的剩余量反映),实验中涉及影响实验结果的PH、淀粉溶液等属于无关变量。【详解】(1)根据题意可知,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温度,而pH、酶的浓度、淀粉溶液的浓度、保温时间等属于无关变量,在实验中应该保持相同。(2)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中,应该先设置好酶和淀粉的温度,然后再将相应温度下的酶和淀粉混合进行反应,否则不能看出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故实验步骤为错误操作,正确的操作应该是将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分别在相应温度
78、下处理后再混合。(3)淀粉遇碘液变蓝,因此实验的第步最好选用碘液测定单位时间内淀粉的剩余量,淀粉的剩余量越多,说明酶活性越低。(4)温度会直接影响H2O2的分解,因此实验中的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不能换为新鲜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即将实验中的新鲜淀粉酶溶液和可溶性淀粉溶液换为新鲜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不科学。【点睛】有关酶实验中的几点注意:(1)在探究温度(或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酶和底物不能直接混合,而应达到每组设定的温度(或PH)之后再混合;(2)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一般不选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氢为底物做实验,因为过氧化氢在较高温度下会自然分解,进而影响实验结果;(3)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一般不选淀粉酶和淀粉为底物做实验,因为淀粉在酸性环境中会自然分解,进而影响实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