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49KB ,
资源ID:864307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6430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浙江省东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浙江省东阳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1、东阳中学2020年上学期期中考试卷 (高一语文)命题:王玲琳 审题:郑中南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8分,选择题每题3分)1. 下列句子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味觉写,从视觉写,从听觉写,做了一大串(cun)形容,若是单从字面上求简,这三拳只须说“打得鲜血迸流,乌珠迸出。两耳哄鸣”,便足够了。B.他本人有点儿像皮革制成的人:脸庞黄皱皱的,头发和胡子是微红和蜷曲的,双颊(ji)和嘴角间斜挂着一些整齐的皱纹,话音很单调,喉音很重。C.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zun)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D.100年后的今天,在种族隔离的

2、镣(lio)铐和种族歧视的枷锁下,黑人的生活倍受压榨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这番话不免罗嗦,但是我们原在咬文嚼字,非这样锱铢必较不可。咬文嚼字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很好。【甲】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需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学借文字表现思想情感,文字上面有含糊,就显得思想还没有透彻,情感还没有凝练。【乙】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完全不变。例如史记李广射虎一段:“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入石矣。”【丙】这本是一段好文章,王若虚在史记

3、辨惑里说它“凡多三石字”,当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或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简洁些,却实在远不如原文。见“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改为“既知其为石”便失去这意味。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改为“终不能入”便觉索然无味。这种分别稍有文字敏感的人细心玩索一番,自会明白。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锱铢必较 B. 必需 C.斩截 D.索然无味 3. 文段中划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甲 B.乙 C.丙

4、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双十一”期间,许多网络诈骗分子瞄准消费者抢购期间放松警惕的机会,设置重重陷阱,利用弹出窗口、假客服、假链接、网络诈骗等手段层出不穷。B.很多日常生活细节,只要经过艺术化的升华、提炼,就能成为诗歌的表达对象和情感的载体。C.近日,伦敦高等法院裁决,达芬奇密码的作者丹布朗被指控抄袭另一畅销书著作权的罪名不能成立。D.弄清这两个概念,很有必要,因为文化传统与传统文化并不一样,两者差别之大,几乎可以跟蜜蜂和蜂蜜的差别相媲美。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予更欲一觇北 (窥视) 以老于户牖之下(窗)B.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则思谦冲以自

5、牧(放松)C.秦伐赵,拔石城(攻取) 旦日飨士卒(犒劳)D.陈力就列(职务)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通“敛”积蓄、收敛)6. 下列词类活用不属同一类的一项是( ) A.安能屈豪杰之流 众闻则非之 B.臣请完璧归赵 宁许以负秦曲 C.且庸人尚羞之 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 D.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没有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以父母之遗体行殆 B.是时一大中丞抚吴为魏之私人毛一鹭C.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D.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8.下列句式归类不同的一项是( ) A.我之谓也/蚓无爪牙之利 B.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 C.闻道百/缙绅而能不易其

6、志者 D.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虎兕出于柙9.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第一期开播便火了,尤其受年轻人青睐。根据下面内容,概括节目走红的3条原因。(每条原因不超过10 个字)(4分)第一期东道主故宫博物馆,从1807556 件文物中选出了三件国宝:“青绿之色千年不败”的千里江山图、有“瓷母”之称的各种釉彩大瓶和“中华第一古物”石鼓。每件文物都有一段“前世传奇”与一个“今生故事”,还有跟它血脉相依的守护人。张国立担任讲解员,串联整个讲解过程。守护人李晨、王凯、梁家辉分别饰演“玩物丧志”的宋徽宗、“任性”的乾隆、心系石鼓的司马光,讲述三件宝物的“前生传奇”。“今生故事”部分,讲述的是“守护”的故事:为

7、了青绿颜料的传承,74 岁的传承人漫山遍野地寻找采集矿石;老中青三代故宫志愿者以精湛的专业知识和极大的服务热情活跃在故宫各个展馆;战火中,梁家三代人辗转全国16 年,以“人在物在”的信念保护文物毫发无损。这一切,都让观众感受到:这些文物历经风雨而来,每一个都是饱满的生命、岁月的传奇。 二、现代文阅读(共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10分)紫禁城是一个巨大的空间的存在,一个巨大的空间意识形态的载体,它以巨大体量,表明皇权对于天下的绝对占有。一个人,一旦进入紫禁城,就像一粒尘埃飘进沙漠,变得无足轻重,必须听从于宫殿在空间上的调遣;只有皇帝相反,他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出现在任何场

8、合,太和殿上的那把龙椅,使他成为所有视线的焦点,而不至于被巨大的空间所湮没。当人们在巨大的宫殿中迷失自我,皇帝却在至高点上保持着清醒。帝王通过宫殿,占有并操纵着所有人的身体。早在古典时代,权力就已经把身体当作自己的对象和目标。于是,它以各种方式完成对身体的管束和征用。帝国的仪式,便是其中一种方式。而宫殿,则是安放仪式的器皿。没有宫殿,所有的礼仪都将丧失它的严肃性和有效性。福柯将它称为“一种支配人体的技术”,它的目标是“要建立一种关系,要通过这种机制本身来使人体在变得有用时也变得更顺从,或者因更顺从而变得更有用”。它创造了“既是建筑学上的,又具有实用功能的等级空间体系”。紫禁城通过对他人身体的征

9、用与控制,建立了一种权力的模板,并在帝国的范围内,通过级别不同的建筑得以贯彻和执行。这也是中国自秦汉帝国时代以后,纪念碑式建筑层出不穷的原因。早在“郁郁乎文哉”的周代,以建筑为标志的大地重塑运动就轰轰烈烈地展开了。齐景公修筑了宏伟的柏寝台,站在上面,他看到了自己国土的辽阔,这使他在想象和现实中获得了双重满足。楚庄王以他的“五仞之台”向诸侯显示权威,宾客们颤栗的手几乎握不住酒杯,他们众口一词地说:“将将之台,窅窅其谋。我言之不当,诸侯伐我。”这些巨型宫殿如今都不存在了,但它们存在过,在时间中奔跑和接力,仿佛花朵,在风中传递着种子,并在不同的季节里,次第开放。每一座死去的宫殿,都会在另一片耸起的梁

10、木和巨石间复活。紫禁城不仅为帝国的等级建筑建立了一种模板,也为帝国的社会形态建立了一种模板。朱元璋说:“为天下者,譬如作大厦。”将“天下”与“大厦”的同构关系表露无遗。朱元璋生于乱世,亦成于乱世,没有人比他更知道乱对于他的王朝社稷意味着什么,把社会改造成原子状态并非他的最终目的,散沙在风吹日晒之下,也会自由流动,形成沙丘,构成新的不均匀不稳定状态,他必须用“草格子固沙法”,为流沙建立一种强大的规范。大明王朝把人口分工农兵三大类,在三大类中再分成若干小类,组成一个牢固的金字塔结构。同时,帝国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如同钉子,把每个人钉牢在原地,即使发生灾荒,也不能逃难,而只能死在原籍。朱元璋还写了授

11、职到任须知皇明祖训等文件,为官员乃至皇族子孙确定行为规范。他像一个教练,对所有人进行规训,把人民变成木偶,“每个动作都规定了方向、力度和时间。动作的连接也预先规定好了。时间渗透到肉体之中,各种精心的力量控制也随之渗透进去”。帝国的律令、制度,形成了一座无形的宫殿,使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层层有序的环形结构,只有皇帝,居于那些同心圆的中心,通过一层层的国家机器,对他们进行监视。宫殿的投影,蔓延在巨大的国土上。(选自祝勇故宫记,有删改)10下列关于“紫禁城”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紫禁城既是空间的存在,又是空间意识形态的载体,它有着巨大体量,让人们以在宫殿中迷失自我的方式,成为皇权的外化。B在紫禁城

12、,任何人都变得无足轻重,都必须听从宫殿的调遣,只有皇帝可以不受限制地出现在各种场合。C紫禁城是安放仪式的器皿,它以各种方式,完成对身体的管束和征用,表明皇权对于天下的绝对占有。D既是建筑学上的又具有实用功能的紫禁城,建立了一种权力的模板,通过级别不同的建筑得以贯彻和执行。11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太和殿上的那把龙椅,是紫禁城的最高点,皇帝坐在最高处,才不至于被巨大的空间所湮没。B从“郁郁乎文哉”的周代开始,以建筑为标志的大地重塑运动就轰轰烈烈地展开了,然而,这些巨型宫殿如今都不存在了。C为了看到自己国土的辽阔,齐景公修筑了宏伟的柏寝台,为了向诸侯显示权威,楚庄王修筑了“五仞之台”

13、。D朱元璋知道乱对他的王朝社稷意味着什么,于是他必须建立一种强大的规范,使自己居于那些同心圆的中心。12作者为什么说“紫禁城不仅为帝国的等级建筑建立了一种模板,也为帝国的社会形态建立了一种模板”,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二)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1316题。(20分)柴门里的岁月风尘张瑞超一种思维,深入到曾经熟悉的时空,那里有一道朴实无华的柴门,一直静静地封存在心底。 百年的民族屈辱,使得穷乡僻壤更加贫困。村庄负重前行,沉闷喘息。一道道简易的篱笆墙,一扇扇田园风格的柴门,在落魄的村庄,处处可见。 柴门是父母无以言状的艰辛,是贫穷寒酸的代言人,然而在孩童的眼中,却包含了无忧的快乐童年,是

14、一切幸福的源泉。 柴门相伴的童年,从不设防。父母亲从来不叮嘱我们,“出门注意安全。”他们把我们扔在乡间的土地上,和遍地的小草、到处溜达的小狗一同随意生长。 家家柴门夜不闭户,时常大敞四开,敞开胸怀接纳路人。简陋的门,无需掩饰瑕疵,也无富足的金玉令他人牵挂,拥有的是农家人的仁厚和宽容。数量庞大的贫穷,喂养一两户的富裕。落魄的村庄中,也有朱门大户,端庄肃穆,时常紧闭。偶尔经过,猛然响起几声犬吠,警示我们不要走近。 敞开的门,无需透过柴门缝隙张望,就可瞅见院中家什,锃光瓦亮的铁锨等农具,堆砌的柴禾等,一览无余。那时候,时常有衣衫褴褛的乞丐,迈着迟疑的步子,一手拄着拐杖,一手握着破瓦碗,轻声走进院门,

15、发出浑浊的声音,只是为的一口喘息的生命。从寒舍中走出的农家人,往往塞给他们一口馍或者半拉窝头。 栅栏围成的门,并不是一扇真正的门,它只是一个家完整的象征意义,是人心理上的安全屏障。柴门上锁,阻碍的只是陌生人的脚步,是对自己领地的简单宣示。却从来不对孩子们拒绝。即使离家做农活的父母用一把铁锁锁住柴门,也锁不住我们那一颗不羁的心。只要在门的低端,使劲推开一道斜缝,把头伸进去,用力一钻就过去了,小狗也尾随其后。等我们钻过去之后,再把门拉上。坏事做得天衣无缝,暗地里偷着乐。 等我们一天天长大,单薄的柴门更加零落,轻轻挪开的时候,发出的声响也是有气无力,只是在坚硬的泥土地上留下一道道半圆的划痕,日久天长

16、、水滴石穿,那划痕竟然变成浅浅的沟壑,如同奶奶额头上深深的纹络。已经长成高大身形的我们,再也从门缝中钻不过去了。偶 尔放学回家,面对上锁的门,会采取攀爬的暴力手段,翻越院门。柴门不堪重负,摇摇晃晃,几乎散架。风风雨雨锤炼它的骨架,不起眼的小虫子侵蚀它的骨髓,岁月压弯了父亲挺拔的身姿,时光也将柴门打磨的光滑圆润,冲击成零散的零件,靠一条生锈的铁丝维系,稍稍用力,它就散做一堆木头。 它老了,年轻的我们不忍再次攀登它的后背,它已经无力承受 。 柴门终将老去。当城镇化的洪流淹没了贫穷,老屋被拆除,柴门就被还原成一堆废弃的木头。哺育我成长的热土、供养我的村庄在一夜之间轰鸣倒塌,成为一座座废墟。夏季的雨,

17、淋湿了碎石瓦砾,成批的野草从夹缝中急剧生长,一个夏天,就疯狂成原始森林。当我站在老屋原地,凝望眼前一人多高的野草,那种沉寂和陌生,来自远古的寂寥。一时间恍惚,这到底是生我养我的土地,还是万年前的亘古。无语,沉默。 旧物旧情,始终要退出历史舞台,以新气象新感情代替。谁也无法拒绝自然规律。老屋已逝,柴门隐退,代之而起的是伸向天空的高楼大厦,是光鲜靓丽的社区,是厚重的绿漆铁门,是吃饱喝足的满足,是垂钓散步的闲适,是读书下棋的娱乐,是太平盛世的富足。历史,是记忆,是传承,是割不断的乡间浓情。 在四川成都的浣花溪河畔,有一处自然人文景观“杜甫草堂”。在草堂的中心,有一处用青花瓷镶嵌的两个大字“草堂”。仅

18、仅是普通的两个字,却传递了那种散淡、安逸的田居生活概念。尤其是被现代人还原的杜甫家门,竟然与我家失传的柴门极为神似。久违的亲切感,亲情、乡情的怀念一股脑的涌上心头。“寂寞柴门不彻扃,槐花细细糁空庭。”千年的历史风云,没有淹没淳朴的生活场景,纵然今天的居住富丽堂皇,因为曾经的足迹,即使柴门寒酸,依然让人心生怀念。 也许向往朱门的高墙大院,但是高高的门槛和威严的石狮,让人心生怯意。当林黛玉第一次踏入豪门世家贾府,“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被其宏伟富丽庄严肃穆所震慑,不由得谨小慎微、忐忑不安。那里终究不是体弱多病的黛玉姑娘的生身之地,锦衣玉食也无法供奉内心对

19、自由的渴望。 柴门的岁月风尘中,简约的落寞,清新散淡的田居,默默守望着曾经的回忆。 (本文有删改) 13. 为什么“即使柴门寒酸,依然让人心生怀念”?(4分)14. 赏析第 段画线的句子。(6分) 15. 文中两次写“朱门”,有什么不同? (4分) 16. 对“柴门终将老去”,作者做出了怎样的思考?结合文意,谈谈你的认识。(6分)三、古诗文阅读(共26分)(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7-21题。(20分)晋侯秦伯围郑吕祖谦天下之事,有非出于人情之常者,其终必不能安。受施者致其报,施者享其报,人情之常也。居施者之地,而为报者之事,非人情之常也,矫也。彼徒见夫有徳于人者,责报则两伤,忘报则两全也,

20、遂以谓忘报者犹足以全其恩。人与己无二情也,人受施于我,其报犹有时而厌,况我有施于人,反仆仆然为报者之事,是果人情之所安乎?惟其不出于吾情之所安,虽矫而行之,激而为之,矫者怠,激者衰,则吾情终有时而不能继矣。恩之而不能继,则衅隙生焉,曾不如相忘者之为安也。常理之外,不可加一毫之理,常情之外,不可加一毫之情。过爱者必憎,过喜者必怒,情岂有过而不反者哉?盖尝观秦穆、晋文之争端,然后知常情之果不可加也。晋文以一亡公子而列于五霸,揆厥本原,果谁之力耶?使袭先祀,使君万民,使专土疆,使擅利势。一身之间,自冕及舄, 皆秦穆所致也。有丘山之施,而不受涓滴之报,在秦穆既为盛徳矣!今秦穆非特不责报于晋,乃反致其报

21、于晋。务欲加于常情,以结晋之欢焉。呜呼,情果可加?秦穆始欲加圣人之所不能加,终则自不能继,而怨随之。隙开于郑之围,而成于崤之役。吾是以知始之加,乃终之损也。或者咎秦穆与晋俱围郑,反背晋而成之。吾谓是固秦穆之罪,然其祸源,正不在是。挟未报之德,矫情屈意,反若受役于晋者,是安可久耶?衅隙不发于今,必发于后。烛之武之说,三大夫之成,特衅隙之迹,而非其端也。噫!晋人初受秦穆生全之际,怀恩未报,方以为我负秦。习见秦穆服从之久,少有不合,遽以为秦负我。是秦穆之以恩召怨,固可责,晋人之以恩为怨,尤可责也。露之滥根茎,苗节无不沾;雨之降丘陵,原隰无不被,天之恩物至矣!然日出阳升,则天不知有露也;云日空霁,则天

22、不知有雨也。种一草植一木幸而滋荣则朝环夕绕认以为己恩爬搔培壅未必不反为物之害者,其秦穆类耶!(本文节选自东莱博议,有删减)吕祖谦,婺州(今浙江金华)人,南宋著名理学家。舄(x):鞋。17对下列句子中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责报则两伤 责:要求B使君万民 君:统治C而非其端也 端:一面D露之滥根茎 滥:滋润18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虽矫而行之 拔剑撞而破之B则衅隙生焉 吴之民方痛心焉C乃反致其报于晋 今君乃亡赵走燕D其秦穆类耶 吾其还也19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宗明义,第一段起笔即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天下之事,有非出于人情之常者,其终必不能安”。B

23、第二段主要分析事情不出于常情而不能久安的原因,得出“在常情常理之外不可加一毫情理”的结论。C第三段以秦晋之争为例,指出秦晋之隙源于秦伯的“背晋成郑”,以此论证“常情之果不可加也”。D作者对秦晋关系理解独到,立意新颖,警戒世人既不能如秦穆公“以恩招怨”,更不能如晋人“以恩为怨”。20用“/”给文中划划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种一草植一木幸而滋荣则朝环夕绕认以为己恩爬搔培壅未必不反为物之害者21翻译文中划线句子。(8 分)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4分)晋文以一亡公子而列于五霸,揆厥本原,果谁之力耶?(4分)(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2223题。(6分)江上早秋【明】袁

24、凯靡靡菰蒲已满陂,菱花菱叶更参差。即从景物看身世,却怪飘零枉岁时。得食野凫争去远,避风江鹳独归迟。干戈此日连秋色,头白犹多宋玉悲。【注】此诗作于丙申年(公元1356年),袁凯时年四十岁。宋玉,战国时诗人,曾因悲秋而作九辩,有“贫士失职而志不平”等语。22. 概括诗中抒情主人公“悲”的具体内容。(2分)23. 全诗是怎样一步步表达“悲”的情感的?试作赏析。(4分)(三) 古诗文默写(6分)24.补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0.5分)(1) , 则思三驱以为度; ,则思慎始而敬终。(2)今两虎共斗, 。吾所以为此者, !(3)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 ,蹈死不顾,亦曷故哉?(4)呜呼!死生

25、,昼夜事也, ,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 。(5)丘也闻有国有家者, , 。(6)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 ,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四 作文(60分)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对于登山,尼采曾说,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看这个世界真美好。但杜甫认为,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梁漱溟则认为,人生当如在山脚,寻常人过寻常人生,有无成就,亦可不管。同样是登山,三者却有着不一样的看法,你更认可何种观点?请综合考虑三类人“登山”的判断,体现你的思考、权衡、选择。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少于800字。 2020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期中考试卷参考答案

26、1. 选C. A. 串 (chun),轰鸣 B.鬈曲 双颊(ji) D.备受 2. 选B,是必须,副词3. 选C,“当改为”“或改为”两处句末的句号都应该放在引号里面 。 4.选D.A项“网络诈骗”与“弹出窗口、假客服、假链接”之间是包含关系,不可并列。同时“利用层出不穷”句式杂糅;B语序不当,应改为“提炼、升华”; C“抄袭著作权”搭配不当,应删去“著作权”,或把“抄袭”改为“侵犯”。5.B 约:约束 6.选A 使动/意动 B使动 C意动D形作名 7. D 8.选A 宾前/定后 B宾前 C定后 D状后9艺术精品万里挑一讲述方式新颖活泼(利用明星带动人气) 背后故事感人至深(答出1点给1分,两

27、点给3分,三点给4分)10A(B 项以偏概全。原文为“几乎可以不受限制地出现在任何场合”。C 项偷换概念。原文“它以各种方式,完成对身体的管束和征用”中,它指代“权力”,而非“紫禁城”。D 项条件缺失。删去了“并在帝国范围内”这一条件,无限制地扩大了范围。)11D(A项曲解句意。原文“太和殿上的那把龙椅,使他成为所有视线的焦点”“皇帝却在至高点上保持清醒”中,“至高点”指的是“权力”,把它曲解为“空间上的至高点”。B项概念混淆。原文“这些巨型宫殿”指代上文提到的柏寝宫、五仞之台等,题目泛指所有的古代宫殿,包括紫禁城。C项强加因果。紧承上文,齐景公等修筑宫殿的原因是为了体现权力,并对权力进行贯彻

28、执行。)12紫禁城通过对他人身体的征用与控制,建立了一种权力的模板,并在帝国的范围内,通过级别不同的建筑得以贯彻和执行。帝国采取的律令、制度,形成了一座无形的宫殿,使整个社会形成了一种层层有序的环形结构。(意思接近即可)13.柴门包含了无忧、自由的快乐童年;柴门里的岁月,有温暖的亲情,仁厚宽容的乡情;柴门传递了清新、散淡、安逸的田居生活概念(4分)。14.用夸张的手法,突出老屋被拆、柴门废弃后“野草疯长”的荒芜景象(2分)。“原始森林”般的沉寂和陌生,让作者感觉由现实的场景进入了亘古的历史,引起下文作者将从历史的角度思考“柴门里的岁月风尘”(2分)。“无语,沉默”的神情描写,既写出了内心的无奈

29、、伤感,也表明作者陷入了沉思中,引出下文作者的思考(2分)。15.第五段从外形上写朱门“端庄肃穆,时常紧闭”,与柴门“敞开胸怀”对比,突出柴门拥有农家人的仁厚和宽容(2分);第十四段,从人的心理感受角度写朱门“让人心生怯意”“忐忑不安”,表明“锦衣玉食也无法供奉内心对自由的渴望”(2分)16.柴门有曾经的足迹,是隔不断的乡间浓情(2分),但“柴门终将老去”,旧物旧情,始终要退出历史舞台,以新气象新感情代替,谁也无法拒绝自然规律,在怀念不舍的同时更需理性地对待(2分)。过去的那段,是历史,是记忆,更是传承,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在怀念、接受旧物逝去的同时,要对它所包含的精神品质加以传承和守望(2分)

30、17C(端:根本,开端)18C(A 连词,表修饰/连词,表承接;B 句末语气词/兼词,于之C 竟然;D 副词,表推测语气/副词,表商量语气)19C (秦晋裂缝的根源是秦给予晋超出常情的的恩惠,而非“背晋成郑”这一事件。)20种一草/植一木/幸而滋荣/则朝环夕绕/认以为己恩/爬搔培壅/未必不反为物之害者(评分标准:每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21注重乡校的教育,把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教给他们,这样头发花白的老人们就不会在道路上肩挑头顶了。晋文公凭借一个逃亡公子的身份却位列春秋五霸,推测他的根源,终究(依靠)谁的力量?(评分标准:“以”“揆”“厥”和句意各1分)22. 身世之悲、失职之悲、

31、战乱之悲 、光阴蹉跎之悲(写出其中任意两点就给满分)23. 先写植物之景,触景生情,直接抒发身世之悲。再借写鸟类,暗示自己不与谋利小人同流合污,以致像江鹳一样耿介坎坷、孤苦无依之悲。最后总括秋色、战乱,又借用宋玉的典故,写出自己对于时局、仕途、岁月的无奈之悲,收束全诗。24.略【参考译文】天下的事情,有不出于一般情理的,它最终一定不能安然存在。受恩于人的人给予恩人回报,给予恩惠的人享受他的回报,这是一般的情理。(人)处在施恩者的位置,却做回报者的事情,不是一般情理,这是矫情。他们只见那些对人有恩德的人,要求回报的就会双方受伤,忘了回报的就会双方保全,于是说忘记回报就足以保全他的恩德。他人与我们

32、自己没有不同的情感,他人从我处得到恩惠,他的回报尚且有时限而且会厌恶,何况我对人有恩,反而要不辞辛苦地做着回报者的事情,这果真是人情安然长存的方法吗?希望不超出我的恩情安然保存的范围,即使矫情地做,迅急地做,(但)矫情的(总会有)懈怠(的时候),迅急的(总会有)衰退(的时候),那么我的的恩情最终会有尽头而且不能继续。恩情不能继续,那么裂缝就会产生了,竟比不上彼此忘却恩情安然长存。一般道理之外,不可以加上丝毫道理;一般情感之外,不可以加上丝毫情感。太爱护的定会憎恨,太喜欢的一定会谴责,感情怎么会有过头了而不反的呢?曾经观察秦穆公、晋文公的争端,这样以后知道一般情理果真不可以增加丝毫。晋文公凭借一

33、个逃亡公子的身份却位列春秋五霸,推测他的根源,终究(依靠)谁的力量?使之继承先王之位,使之统治百姓,使之专擅国土,使之专擅利益与权势。一个人,从头到脚,都是秦穆公给的。有山一样重大的恩施,却不承受点滴回报,在秦穆公已经是盛大的恩德了!现在秦穆公不但不要求晋国回报,竟反而给予晋回报,定想在一般情理之上再加些恩情,来结交晋国的欢好。呜呼,情理果真可以再加吗?秦穆公想加圣人所不能加的恩情,最终却是自己不能继续,因而怨恨也就随之产生了。裂缝开始于秦晋围攻郑国,到崤之战完成。我因此知道开始增加的,竟是最终损失的。有的人责怪秦穆公与晋文公一起围攻郑国,却反而背叛晋国而(帮助郑国)防守它。我认为这本来就是秦

34、穆公的罪过,但那祸患的源头,正不在这里。带着未曾回报的恩德,掩盖自己的真情委屈自己的心意,反而像被晋国役使一样,这怎么能长久呢?两国的裂缝不从现在开始,定会在今后发生。烛之武的劝说,三个大夫的防守,只不过是两国裂缝开始的迹象,却不是它们的源头。唉,晋国人开始蒙受秦穆公保全生命的时候,怀着恩情未报答,正是认为自己辜负了秦国,习惯看到秦穆公顺从他们久了,稍有不符合他们意思的,就认为是秦国辜负了他们晋国。这是秦穆公用恩情招来怨恨,本来就值得责怪的。晋国人因为恩情而结怨,尤其值得责怪。露水润泽根茎,树苗枝干没有不沾染的;雨水降落在丘陵上,平原和低下的地方没有不承受的,上天恩惠万物到这种的地步了!但太阳出来升起后,苍天却不知道曾经有过露水;云朵散去天空放晴,苍天却不知曾经有过雨水。种一棵草,种一棵树,侥幸地生长繁茂,就早晚环绕,认为是自己的功劳,(辛勤地)整理培育,不一定不反被那物所害,大概就是像秦穆公那样吧。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