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5-2016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高中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1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A血浆B淋巴C消化液D组织液2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相关内容()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3人体的下列结构中,对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起重要作用的是()胰岛 胃腺 胆囊 肝脏 肾小管ABCD4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无直接关系B体液调节某种情况下可看成神经调节的一
2、个环节C神经调节某种情况下可看成体液调节的一个环节D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一般只受神经或体液的调节5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6分别刺激如图、四处,不能引起肌肉收缩的是()ABCD7正常人感到口渴时,其体内()A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减少C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增强D下丘脑中的渴觉中枢兴奋8如图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示意图,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A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一种适应B产生生
3、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C根具有向重力性,茎具有负向重力性D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9某人的大脑某个部位受到损伤,但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能听懂别人的谈话,却读不懂报刊上的新闻他的大脑受损的区域可能是()A书写性语言中枢B视觉性语言中枢C运动性语言中枢D听觉性语言中枢10要得到番茄的无籽果实,需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滴在花的雌蕊柱头上,处理花的时期和条件是()A花蕾期,不去雄蕊B花蕾期,去掉雄蕊C开花后,不去雄蕊D开花后,去掉雄蕊11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某处的细胞膜内外放置电极a和b(如图),在图中M点给予一次适宜刺激,通过电压表测量神经细胞膜内、外电位差(膜内外
4、电位差=膜外电位膜内电位),坐标图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曲线是()ABCD12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吞噬细胞的胞吞 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皮肤的阻挡作用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ABCD13病毒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喉炎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EV71侵入机体后经T细胞摄取处理,暴露出EV71所特有的抗原B效应T细胞通过释放淋巴因子攻击被EV71入侵的细胞C患儿痊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D患儿感染EV71后,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清
5、除14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CATP的合成和水解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15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异体骨髓移植后,康复者的血型有可能发生改变,但不可遗传B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加强C艾滋病患者直接死因往往是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D青霉素皮试中,部分人的注射部位皮肤红肿是过敏反应的一种表现16下列与体温及体温调节的有关叙述均正确的一项是()人体体温的形成源于体内物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人体的温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里;在
6、寒冷环境中,人体加强产热主要是通过体液调节实现;调节人体体温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正常体温是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表现之一ABCD1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 生长素与植物顶端优势有关 赤霉素只能促进叶片衰老 乙烯能促进果实发育 脱落酸能促进果实脱落ABCD18如图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分别表示一种激素,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当某人从炎热环境进入寒冷的环境中时,的分泌减少,的分泌增加B切除垂体后,的分泌会增加,的分泌会立即停止C当人体缺碘时和的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D给某人注射,反馈调节会使和的分泌增加19高等动物细胞内产生的CO2排出体外的途径是
7、()A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B细胞内环境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体外C细胞循环系统内环境呼吸系统体外D细胞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环境体外20如图中神经纤维上有A、B、C、D四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AB、BD、AD之间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的有()ABCD21图一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A表示);图二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示意图,由此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A具有最大值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A逐渐减小C只有
8、生长素浓度高于c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D由图二可知生长素对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22据2008年9月新安晚报消息:上海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沉默之谜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推测上海科学家对此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可能是()突触小泡内没有细胞核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蛋白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蛋白 突触小泡不能释放相应的递质ABCD23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
9、率应相等,而与年龄和性别无关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24森林生物群落不包括森林中的()A细菌和真菌B所有植物C所有动物D落叶和土壤25科研人员对某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请根据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农业生产上在D点时进行捕捞最有利BD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CB点表示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D从O点到D点,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2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蚯蚓是需氧生
10、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27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单位:102kJ/(m2a)表中的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贮存着的能量(NP=GP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GPNPR15.912.8113.10871.27369.69501.580.880.340.54141.2062.0779.13211.8519.26192.59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B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5.5%C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增多D营养级GP的去向中,
11、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自身的粪便中28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如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B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C用蛆蛹排泄物作有机肥还田,运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在离开人的管理条件下,该生态工程仍可以正常运转29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A绿色植物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使其组成成分增多,食物网变得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C如果土壤受到污染,鹰体内的污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D狼依据野
12、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野兔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说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必须依靠信息的传递30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BCD二简答题(共40分)31人体要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通过复杂而精巧的调节机制来实现,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在外界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人体内环境仍能维持稳态当环境温度较高时,人体主要可通过出汗方式增强散热,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渗透
13、压感受器兴奋,分泌,同时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TRH,作用于垂体,促进其合成分泌TSH,最终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这种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称为(2)人体进食后血糖含量升高,此时可以分泌胰岛素,若作用于靶器官肝脏,将多余的血糖合成储存起来,使血糖浓度恢复正常(3)图2中有个突触,所指结构名称是在中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神经元2,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抑制了(用图2中标号表示)的功能若在右图中刺激神经元2后,神经元3膜电位的变化情况是32请根据图解回答下列问题:(1)据图1,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具有的特点,对于不
14、同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宜浓度(2)用根扦插繁殖时,适宜的生长素浓度是,处理方法是(3)图2是用甘薯茎扦插的实验,插条ABCD的不同情况说明如下:A无侧芽,扦插后不产生不定根;B有2个侧芽,扦插后长出少量不定根;C有四个侧芽,扦插后长出许多不定根;D无侧芽,用一定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下部切口后,也长出了不定根根据A、B、C的实验现象,你能够提出的问题;针对该问题,你做出的假说是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332010年11月在坎昆举行的全球气候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一是确立各国“X气体”减排目标;如果坎昆会议制定的所有目标均顺利完成,全球“X气体”排放量可能下降60%,平均气温也将下降2摄氏度,请据此资
15、料回答:(1)资料中所说的“X气体”主要是指,各国气体排放均会对全球气候造成影响,说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的特点(2)图1为生态系统中该气体的生成和构成该气体的某种元素的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则甲是;乙是,过程表示作用,若过程和的成分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越高(3)设过程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食物关系,若E种群的能量为5.8109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8 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的能量是kJ;此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34生态学家对某池塘进行能量流动调查,下表是此生态
16、系统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单位:Jhm2a1)请回答下列问题:食物链植物植食植物肉食植物GP46636312.6R9618.87.5未利用29329.35分解者分解12.62.1微量注: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1)池塘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某个季节由于光照减弱,导致某种鱼类向上转移,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发生改变(2)从表中可知,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若粪便迅速被分解,植食动物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表中的(填表中数值)Jhm2a1的一部分(3)某地区为解决食物短缺问题,将某种生长迅速的外来鱼大量引进某池塘生态系统,
17、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这种鱼与本地原有物种可能存在着的种间关系有(4)由于排放生活污水,池塘中的NP含量开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等浮游生活大量繁殖,它们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造成鱼类数量减少,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2015-2016学年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高中高二(上)第二次月考生物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1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下列哪种液体中吸收葡萄糖()A血浆B淋巴C消化液D组织液【分析】人体内的液体都叫体液,可以分成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是人体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又叫内环境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淋巴
18、组成,其中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解答】解:人体的肌肉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其直接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因此人体的肌肉细胞直接从组织液中吸收葡萄糖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内环境的组成,明确肌肉细胞属于组织细胞,直接生存在组织液中,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答案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2如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相关内容()A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细胞外液B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组织液血浆淋巴细胞内液D细胞内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外液【分析】体液可分为两大
19、部分: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内的称为细胞内液,约占体重的60%存在于细胞外的称为细胞外液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其中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成分可以相互转化,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淋巴、组织液和血浆中的成分与生活在其中的细胞成分也可以相互转化【解答】解:因为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相互转换,组织液和细胞内液之间也可以相互转换,所以是血浆、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组织液可以转化成淋巴,淋巴可以转化成血浆,所以是淋巴;细胞外液主要由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组成,所以是细胞外液所以图中的名称依次是细胞外液、血浆、淋巴、组织液、细胞内液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
20、的关系图,考查内环境的组成,要求考生识记人体体液的组成及各成分之间的关系图,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数字代表的液体的名称,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3人体的下列结构中,对维持血糖浓度的相对稳定起重要作用的是()胰岛 胃腺 胆囊 肝脏 肾小管ABCD【分析】正常人的血糖平衡的调节时,当能够血糖浓度较高时,胰岛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够促进血糖的去路,即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葡萄糖,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的合成,促进葡萄糖转化为非糖物质;的血糖浓度较低时,胰岛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会促进血糖的来路,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浓度升高肾脏在形成尿液时,肾小管可以对原尿
21、中的葡萄糖进行重吸收【解答】解:胰岛可以分泌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常用血糖的调节,正确;胃腺主要分泌消化液,参与食物的消化,错误;胆囊主要的作用是储存胆汁,错误;肝脏可以合成肝糖原或分解肝糖原,与血糖调节具有直接的关系,正确;肾小管可以对原尿中的葡萄糖进行重吸收进入血液,正确所以,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血糖平衡的调节,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4下列关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的描述正确的是()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无直接关系B体液调节某种情况下可看成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C神经调节某种情况下可看成体液调节的一个环节D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一般只受神经或体液的调节【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
22、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通成,但神经调节占主导地位两种调节方式的特点:神经调节的特点是以反射的形式来实现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体液调节的特点主要是激素随着血液循环送到全身各处而发挥调节作用的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大多数内分泌腺都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解答】解:A、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协调、相辅相通成,A错误;B、体液调节某种情况下可看成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B正确;C、体液调节某种情况下可看成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C错误;D、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一般同时受神经和体液的调节,D错误故选:B【点评】
23、本题考查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区别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考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注意相近知识点的总结;明确生命活动调节以神经调节为主,难度不大5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无传染性C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的疾病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包括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症,其中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都是自身免疫能力太强引起的,而免疫缺陷症是自身免疫能力不足引起的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都属于自身免疫病【解答
24、】解:A、病原体感染机体而引发的疾病,有传染性,如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症,A错误;B、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发的疾病属于免疫缺陷病,B错误;C、风湿性心脏病、系统性红斑狼疮等一类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的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而引发,故C正确;D、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而引发的过敏反应,属于自身免疫能力太强引起的,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免疫缺陷病等内容,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6分别刺激如图、四处,不能引起肌肉收缩的是()ABCD【分析】兴奋在一个神经元上的传导途径是:树突细胞体轴突;在神经
25、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相邻两神经元之间的传导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传向后膜而不能反过来【解答】解:从图示可知,刺激、,兴奋都能传递到所在的神经元,所以刺激、,产生的效果是相同的,都能引起肌肉收缩但刺激,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兴奋不能传递到所在的神经元,因此,不能引起肌肉收缩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神经传导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7正常人感到口渴时,其体内()A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B抗利尿激素释放量减少C肾小管重吸收能力增强D下丘脑中的渴觉中枢兴奋【分析】当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
26、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水平衡中枢兴奋,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该激素分泌增加使肾小管和肾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能力增强,同时,渗透压感受器可以将身体缺水的信号传向位于大脑皮层的渴觉中枢,产生口渴的感觉,从而主动饮水【解答】解:A、当人体缺水时,会产生口渴,此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A错误;B、口渴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水平衡中枢兴奋,引起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B错误;C、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使肾小管和肾集合管对水分重吸收能力增强,C正确D、渴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意在考查学生水平衡的调节,重在是让学生掌握这一神经体液调节的过程8如图
27、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示意图,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A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一种适应B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C根具有向重力性,茎具有负向重力性D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由于重力作用,生长素在近地侧分布得多,背地侧分布的少,根的近地侧生长受到抑制,所以根向下弯曲生长,对于茎,近地侧生长素多,促进作用强,长得快,背地侧生长素少,促进作用弱,长得慢,所以背地生长【解答】解:A、根向地生长能获取水分和营养,茎背地生长能获取阳光,因此两者的向性运动都是一种适应,A正确;B、根尖和茎尖确实可以产生生长素,但是题目的图中所示实验不能得出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
28、尖这个结论,B错误;C、根向下生长说明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茎向上生长具有负向重力性,C正确;D、根的向重力性体现了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示意图,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生长素的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能合理解释图中根的向重力性和茎的背地性,再对选项作出正确的判断9某人的大脑某个部位受到损伤,但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也能听懂别人的谈话,却读不懂报刊上的新闻他的大脑受损的区域可能是()A书写性语言中枢B视觉性语言中枢C运动性语言中枢D听觉性语言中枢【分析】大脑皮层言语区中,W区为书写中枢,V区为视
29、觉性语言中枢,S区为说话中枢,H区为听觉性语言中枢,患者听不懂别人的谈话,说明H区即听觉性语言中枢受损【解答】解:A、书写性语言中枢受损后病人不能写字,A错误;B、病人读不懂报刊上的新闻,说明视觉性语言中枢受损,B正确;C、病人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说明S区即运动性语言中枢正常,C错误;D、病人能听懂别人的说话,说明听觉语言中枢正常,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大脑皮层功能区的各语言中枢,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能正确区分各语言中枢的功能及受损时的症状10要得到番茄的无籽果实,需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滴在花的雌蕊柱头上,处理花的时期和条件是()A花蕾期,不去雄蕊B花蕾期,去掉雄蕊C开花后,不去雄
30、蕊D开花后,去掉雄蕊【分析】在植物体内,合成生长素最活跃的部位是幼嫩的芽、叶和发育的种子生长素生理作用:促进生长、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促进果实的发育【解答】解:由于发育的种子能合成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因此,要得到番茄的无籽果实,需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滴在花的雌蕊柱头上,并应在花蕾期,去掉雄蕊,以防止自花传粉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生理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以枪乌贼的粗大神经纤维作材料,在神经纤维某处的细胞膜内外放置电极a和b(如图),在图中M点给予一次适宜刺激,通过电压表测量神经细胞膜内、外电位差(膜内外电位差=
31、膜外电位膜内电位),坐标图中符合实验结果的曲线是()ABCD【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受刺激后,Na+内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解答】解:由图可以看出电压表测量的是细胞内外的电位差,未兴奋时为静息电位,兴奋时为动作电位M点受到刺激,a点受到兴奋前为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膜电位为正值;M点受到刺激,a点受到兴奋时为动作电位,表现为外负内正,膜电位为负值;a点兴奋后,动作电位恢复到静息电位,膜电位再变回正值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中静息电位和动作
32、电位相关内容,难度中等,要求学生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递的过程12下列属于人体第一道防线的是()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 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吞噬细胞的胞吞 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皮肤的阻挡作用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ABCD【分析】人体的免疫功能分为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粘膜组成,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是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并借助于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第一道、第二道防线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第三道防线属于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又分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解答】解:胃液由胃粘膜分泌,胃液对病菌的杀灭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正确; 统一性
33、是由口腔粘膜特化形成的,唾液中溶菌酶对病原体的分解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正确; 吞噬细胞的胞吞属于第二道防线,错误; 呼吸道纤毛对病菌的外排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正确;皮肤的阻挡作用属于第一道防线,正确;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属于细胞免疫,是第三道防线,错误抗毒素与细菌外毒素结合属于体液免疫过程,属于第三道防线,错误故选:C【点评】对于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的理解和辨析是本题考查的重点13病毒EV71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喉炎下列关于人体对该病毒免疫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EV71侵入机体后经T细胞摄取处理,暴露出EV71所特有的抗原B效应T细胞通过释放淋巴因子攻击被EV71入侵的细胞C患儿痊
34、愈后若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抗体消灭病毒D患儿感染EV71后,需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作用才能彻底清除【分析】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
35、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记忆细胞的特点寿命长,对抗原十分敏感,能“记住”入侵的抗原相同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比B细胞更快地作出反应,即很快分裂产生新的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再产生抗体消灭抗原,此为二次免疫反应【解答】解:A、EV71侵入机体后经吞噬细胞摄取处理,暴露出EV71所特有的抗原;A错误B、效应T细胞能攻击被EV71入侵的靶细胞,使其裂解死亡;B错误C、再次感染该病毒,相应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效应B细胞,产生大量抗体消灭病毒;C错误D、病毒感染时,机体往往是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
36、过血液循环而散播,再通过细胞免疫的作用来予以彻底消灭;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以EV71病毒为素材,考查病毒和特异性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14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以下生理活动不会发生的是()A生物膜的融合和转化B离子通道的开放和关闭CATP的合成和水解D信号分子与突触前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分析】本题是对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过程和特点的考查,梳理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的具体过程,分析该过程中发生的生理活动,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解答】解:A、神经递质的分泌过程是胞吐,存在膜的融合与转化过程,A正确;B、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
37、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透性变化,相应的离子通道发生开放或关闭,B正确;C、神经冲动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时需要消耗能量,存在ATP的水解和合成过程,C正确;D、神经递质的受体只存在于突触后膜,因此信号分子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的识别和结合,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的流动性,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机理和单向性,对于兴奋在突触处传递的过程的准确理解与掌握是解题的关键15免疫是机体的一种特殊的保护性生理功能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异体骨髓移植后,康复者的血型有可能发生改变,但不可遗传B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加强C艾滋病患者直接死因往往是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
38、瘤D青霉素皮试中,部分人的注射部位皮肤红肿是过敏反应的一种表现【分析】人体内的正常免疫是机体识别自己、排除非己的过程,但当免疫系统过于敏感、反应过强时,人体的免疫系统会把自己的组织当作外来的成分处理,出现自身免疫病过敏反应:过敏原第一次进入人体后,人体内产生抗体吸附在皮肤、呼吸道或消化道黏膜以及血液中某些细胞的表面当相同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就会与吸附在细胞表面的相应抗体结合,使上述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引起毛细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增强,平滑肌收缩,腺体分泌增多等,引发各种过敏反应【解答】解:A、异体骨髓移植发生在体细胞,生殖细胞的遗传物质并没有发生改变,不可遗传,A正确;B、受抗原刺激后的
39、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则细胞周期变短,B错误; C、艾滋病病人由于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C正确;D、青霉素皮试中,部分人的注射部位皮肤红肿是过敏反应,即已经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免疫系统的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识记过敏反应的概念及作用机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6下列与体温及体温调节的有关叙述均正确的一项是()人体体温的形成源于体内物质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人体的温
40、度感受器分布在皮肤、黏膜里;在寒冷环境中,人体加强产热主要是通过体液调节实现;调节人体体温的主要中枢在下丘脑;正常体温是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表现之一ABCD【分析】1、体温的热量来源: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2、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3、寒冷环境皮肤冷觉感受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增加产热(骨骼肌战栗、立毛肌收缩、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减少散热(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体温维持相对恒定【解答】解:人的体温的热量来源于体内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的能量,正确;温度感受器包括温觉感受器和冷觉感受器,分布于皮肤、黏膜和内脏器官中,错误;当人处于寒冷的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
41、,进而减少热量散失,立毛肌收缩,增加产热量,错误;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正确;正常体温是人体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表现之一,正确则叙述均正确的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体温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难度不大17下列有关植物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伸长生长 生长素与植物顶端优势有关 赤霉素只能促进叶片衰老 乙烯能促进果实发育 脱落酸能促进果实脱落ABCD【分析】1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主要有:(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 2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
42、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3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4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 5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还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体各部位都能合成乙烯【解答】解: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细胞分裂,错误;生长素类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效应表现出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
43、制生长,故与顶端优势有关,正确;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错误;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错误;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18如图为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分别表示一种激素,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当某人从炎热环境进入寒冷的环境中时,的分泌减少,的分泌增加B切除垂体后,的分泌会增加,的分泌会立即停止C当人体缺碘时和的浓度都高于正常水平D给某人注射,反馈调节会使和的分泌增加【分析】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
44、节中,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但是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以后,就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减少因此可以确定,图中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表示促甲状腺激素,表示甲状腺激素【解答】解:A、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导致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会增加,进而使得甲状腺激素的含量增加,A错误;B、切除垂体后,的分泌会立即停止,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会减少,B错误;C、碘是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缺碘会使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减少,从而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45、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C正确;D、给某人注射,反馈调节会使和的分泌减少,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分级调节的过程,并确定图中激素名称;明确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就会进行负反馈调节;识记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以及靶器官、靶细胞19高等动物细胞内产生的CO2排出体外的途径是()A细胞内环境循环系统呼吸系统体外B细胞内环境呼吸系统循环系统体外C细胞循环系统内环境呼吸系统体外D细胞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内环境体外【分析】人体将代谢终产物如二氧化碳、尿素以及多余的水和无机盐排出体外的过程叫排泄排泄有三条途径:一、二氧化碳和少量的水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
46、出;二、水、无机盐、尿素等废物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三、水、无机盐和尿素以汗的形式通过皮肤排出【解答】解:高等动物细胞内产生的CO2的场所为组织细胞,经组织液进入毛细血管,随血液循环运输到肺部后,由呼吸系统经呼吸作用排出体外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代谢废物的排出途径,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一般20如图中神经纤维上有A、B、C、D四个点,且AB=BC=CD现将一个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表面AB、BD、AD之间在C处给一强刺激,其中电流计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的有()ABCD【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
47、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形式是电信号,兴奋的传导方向和膜内侧的电流传导方向一致,与膜外侧的电流传导方向相反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刺激C点,若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AB之间、AD之间,指针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若电流计连接到神经纤维细胞膜的BD之间,电流计不发生偏转【解答】解: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电流计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说明电流计指针不会同时发生电位变化由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因此,中的B、D处会同时兴奋,指针不会偏转,电流计指针能够发生两次相反方向偏转【点评】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及神经元电位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析图的能力,理解所学知
48、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21图一是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A表示);图二是生长素对胚芽鞘生长的促进作用示意图,由此可以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A具有最大值B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A逐渐减小C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D由图二可知生长素对胚芽鞘的生长作用具有两重性【分析】图1:胚芽鞘弯曲程度越大,越小实验设计需遵循对照原则,欲证明生长素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应设计空白对照组图2:横坐标以上的部分代表促进作用,横坐标上的点代表既不促进也
49、不抑制,而横坐标以下部分(C点以后)代表抑制作用【解答】解:A、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促进作用最大,胚芽鞘一侧生长最快,其弯曲程度最高,具有最小值,A错误;B、琼脂块中生长素浓度在b点时,促进作用最大,胚芽鞘一侧生长最快,其弯曲程度最高,具有最小值因此,当生长素浓度小于b点浓度时,随生长素浓度的增加A逐渐减小,故B正确;C、横坐标以上的部分代表促进作用,横坐标上的点代表既不促进也不抑制,而横坐标以下部分(C点以后)代表抑制作用,故C正确;D、由图2曲线可知,低浓度生长素促进生长,高浓度生长素抑制生长,即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故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意
50、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胚芽鞘的弯曲生长取决于两侧生长速度的快慢,若两侧生长速度不相同,则会出现弯曲的现象22据2008年9月新安晚报消息:上海科学家破解了神经元“沉默突触”沉默之谜此前发现,在脑内有一类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信息传递功能,被称为“沉默突触”请推测上海科学家对此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可能是()突触小泡内没有细胞核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蛋白突触前膜缺乏相应的受体蛋白 突触小泡不能释放相应的递质ABCD【分析】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过程是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经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上的电位变化而产生兴奋,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
51、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是单向传递由题可知“沉默突触”只有突触结构而没有传递功能,表明兴奋无法在突触中传递,造成传递障碍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突触无法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一种是可以释放神经递质但由于突触后膜上没有相应的受体而无法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解答】解:突触小泡中没有细胞核,突触小泡内含有神经递质,错误;可能是突触后膜缺乏相应的受体,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但由于突触后膜上没有相应的受体而无法引起突触后膜电位变化,正确;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后膜,受体存在于突触后膜上,错误;可能是突触小泡不能释放相应的神经递质,兴奋就无法在突触中传递,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突触的结构和
52、功能,重点考查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过程,要求学生应理解突触的结构,熟知兴奋在突触上的传递过程23下列有关调查动物种群密度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年龄和性别无关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分析】估算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其中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标记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据此答题【解答】解:A、跳蝻的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因此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一
53、般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A错误;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B错误;C、运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时,个体被捕捉的概率应相等,而与年龄和性别无关,C正确;D、对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常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重点考查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的适用范围,能准确判断不同生物适宜的种群密度调查方法,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4森林生物群落不包括森林中的()A细菌和真菌B所有植物C所有动物D落叶和土壤【分析】生物群落是生物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的所有生物,不包括非生物物质和能量【解答】解:落叶和土壤属于非生物成分,
54、D错误故选:D【点评】考查生物群落的概念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种群之和25科研人员对某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请根据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农业生产上在D点时进行捕捞最有利BD点表示种群密度最大CB点表示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D从O点到D点,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分析】分析曲线图:图示为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种群密度在AB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两者的差值在增大,因此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增大;种群密度为B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此时两者的差值最大,因此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最大;种群密度在BC时
55、,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两者的差值在减小,因此种群数量增长率逐渐降低;种群密度为D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即K值【解答】解:A、根据S型曲线,进行捕捞时最好捕捞至时(B点时),因此此时增长率最大,A错误;B、种群密度为D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此时种群密度达到最大值,B正确;C、种群密度为B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且此时两者的差值最大,因此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C正确;D、从O点到D点,种群数量逐渐增多,环境资源逐渐减少,因此种内斗争越来越激烈,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结合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曲线图,考查种群的特征、种群数
56、量变化曲线,要求考生识记种群的特征,明确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掌握种群数量变化曲线,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曲线种群数量增长率的变化情况,再对各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26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分析】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太阳能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的非生物物质和能量,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病毒是专性寄生的生物,属于消费者,蚯蚓分解腐烂变质的物体,属于分解者
57、【解答】解:A、太阳能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中的非生物物质和能量,A错误;B、硝化细菌是化能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B正确;C、病毒是专性寄生的生物,属于消费者,C错误;D、蚯蚓分解腐烂变质的物体,属于分解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相关的知识,掌握生态系统各成分的特例是解决本题的关键27下表是对某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单位:102kJ/(m2a)表中的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为分解者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NP表示生物体贮存着的能量(NP=GPR),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GPNPR15.912.8113.10871.27369.69
58、501.580.880.340.54141.2062.0779.13211.8519.26192.59A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可能是B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5.5%C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增多D营养级GP的去向中,未被利用的能量有一部分残留在自身的粪便中【分析】阅读题干和题表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明确知识点后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然后解析题表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解:A、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是食物链和食物网,捕食链不包括分解者,A错误;B、因为为分解者,所以食物链为;能量在初级消费者和
59、次级消费者之间的传递效率约为15.9/141.211.3%,B错误;C、若该生态系统维持现在的能量输入、输出水平,由于NP大于0,则有机物的总量会增多,C正确;D、营养级残留在自身的粪便中的能量是上一营养级的能量,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综合考查生态系统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考查学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28设计生态工程的常用方法之一是给食物链(网)“加环”,如图就是一种“加环”示意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B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增加经济效益C用蛆蛹排泄物作有机
60、肥还田,运用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D在离开人的管理条件下,该生态工程仍可以正常运转【分析】分析题图:该生态系统中,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玉米和农作物属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畜、禽属于消费者;食用菌和蛆蛹属于分解者,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的多级利用;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提高经济效益【解答】解:A、用残渣来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A正确;B、用玉米的副产品玉米芯生产木糖醇,可提高经济效益,B正确;C、用蛆蛹排泄物作有机肥还田,运用了生态工程中物质循环再生原理,C正确;D、该生态系统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所以在离开人的管理条件下,该生态工程就不能
61、正常运转,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结合生态工程的结构图,考查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生态系统的功能特点,识记生态工程的优点,明确生态工程是人工辅助下的自我调节,对选项作出准确的判断需要注意的是D选项,要求考生明确该生态系统中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29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A绿色植物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B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使其组成成分增多,食物网变得复杂,抵抗力稳定性增强C如果土壤受到污染,鹰体内的污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D狼依据野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野兔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说明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62、必须依靠信息的传递【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示共有6条食物链,分别是:绿色植物鹿云豹,绿色植物鹿狼,绿色植物野兔云豹,绿色植物野兔狼,绿色植物野兔鹰,绿色植物昆虫蛇鹰【解答】解:A、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A错误;B、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很有可能会对该生态系统原有的物种构成威胁,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错误;C、如果土壤受到污染,由于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处于最高营养级的鹰体内的污染物积累浓度可能最高,C正确;D、狼依据兔留下的气味进行捕食,兔依据狼的气味或行为特征躲避猎捕,这说明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但并未说明一切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都必须依靠信
63、息的传递,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食物网和食物链的分析方法,生物的富集作用,对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分析及对生物富集作用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30如图表示气候变化对甲、乙生态系统中种群类型数量的影响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系统强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次生演替过程ABCD【分析】1、据图可知,在S点气候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对甲生态系统影响不大,说明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外界干扰能力较强,而乙生态系统变化较大,说明对外界干扰的抵抗能力较弱2、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决定于生物的种类、食
64、物链、食物网,生物的种类多,则食物链多,它交错连接形成的食物网就复杂,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就越复杂从图中可以看出,有两个区间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都少于乙,可见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一定较乙复杂不成立 3、从图中可看以看出,乙生态系统在S点时生物种类最少,S点后生物种类又逐渐增多,符合演替的定义,所以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一定经历演替过程,不是初生演替,所以一定是次生演替【解答】解:生态系统种群类型数量较乙生态系统多,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的组分越多,食物网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强,且在气候条件骤变后,甲种群数量能保持相对稳定,而乙种群数量变化较大,由此可见,甲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一定较乙生态
65、系统强,正确;群落是同一时间内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这样甲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的营养关系不一定较乙复杂,错误;新的物种产生必须经过生殖隔离,乙生态系统在S点后不一定有新的物种产生,错误;乙生态系统在S点时种群类型数量降到最低,而S点后种群类型数量又逐渐增加,可见S点后一定经历过一个次生演替的过程,正确;所以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简答题(共40分)31人体要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需要通过复杂而精巧的调节机制来实现,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1)在外界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人体内环境仍能维持稳态当环境温度较高时,人体主
66、要可通过出汗方式增强散热,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分泌抗利尿激素,同时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TRH,作用于垂体,促进其合成分泌TSH,最终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这种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称为分级调节(2)人体进食后血糖含量升高,此时胰岛B细胞可以分泌胰岛素,若作用于靶器官肝脏,将多余的血糖合成肝糖原储存起来,使血糖浓度恢复正常(3)图2中有2个突触,所指结构名称是突触小泡在中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神经元2,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抑制了(用图2中标号表示)的功能若在右图中刺激神经元2
67、后,神经元3膜电位的变化情况是D【分析】体温的相对恒定是机体产热和散热动态平衡的结果,要对这种平衡加以分析可以这样说,产的热多,散的热多;产的热少,散的热少外环境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当外环境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减少,散热也减少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葡萄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并且在这些细胞中合成糖元、氧化分解或者转化成脂肪;另一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元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血糖含量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促进肝糖元分解,促进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
68、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神经纤维膜对钠离子通透性增加,Na+内流,使得刺激点处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该部位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形成局部电流【解答】解:(1)在外界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的情况下,人体内环境仍能维持稳态当环境温度较高时,人体主要可通过出汗和皮肤毛细血管舒张方式增强散热,大量出汗后,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分泌抗利尿激素,同时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TRH,作用于垂体,促进其合成分泌TSH,最终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这种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称为分级调节(2)人体进食后血糖含量升高,此时胰岛B细胞可以分泌胰岛素
69、,若作用于靶器官肝脏,将多余的血糖合成肝糖原储存起来,使血糖浓度恢复正常(3)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中有2个突触,所指结构名称是突触小泡在中给予某种药物后,再刺激神经元2,发现神经冲动的传递被阻断,但检测到中神经递质的量与给予药物之前相同,这是由于该药物抑制了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的功能若在图2中刺激神经元2后,神经元3膜电位的变化情况是D,即外正内负内正外负故答案为:(1)下丘脑 抗利尿激素 分级调节(2)胰岛B细胞 肝糖原(3)2 突触小泡 D【点评】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及神经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2请根据图解回答下列问题
70、:(1)据图1,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对于不同器官来说,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宜浓度不同(2)用根扦插繁殖时,适宜的生长素浓度是1010molL1,处理方法是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浸泡根一定的时间(3)图2是用甘薯茎扦插的实验,插条ABCD的不同情况说明如下:A无侧芽,扦插后不产生不定根;B有2个侧芽,扦插后长出少量不定根;C有四个侧芽,扦插后长出许多不定根;D无侧芽,用一定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下部切口后,也长出了不定根根据A、B、C的实验现象,你能够提出的问题影响扦插枝条生根的原因是什么?;针对该问题,你做出的假说是侧芽可能产生某种物质并向下运输,促进生
71、根本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侧芽产生生长素或和生长素具有相同作用的物质向下运输,促进生根【分析】本题是对生长素的作用和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考查,回忆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和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的曲线模型,然后根据题干信息分析各小题进行解答【解答】解:(1)据图1分析,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具有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特点,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不同(2)图1中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宜浓度为1010molL1,具体的方法是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浸泡根一定的时间(3)据图2分析,A无侧芽,扦插后不产生不定根;B有2个侧芽,扦插后长出少量不定根;C有四个侧芽,扦插后长出许多不定根;D无侧芽
72、,用一定浓度的吲哚乙酸处理下部切口后,也长出了不定根,所以可以提出的问题是:影响扦插枝条生根的原因是什么?可以假设侧芽可能产生某种物质并向下运输,促进生根最终能够得出的结论是侧芽产生生长素或和生长素具有相同作用的物质向下运输,促进生根故答案为:(1)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不同(2)1010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浸泡根一定的时间(3)影响扦插枝条生根的原因是什么?侧芽可能产生某种物质并向下运输,促进生根侧芽产生生长素或和生长素具有相同作用的物质向下运输,促进生根【点评】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及其在生产实践中的运用,意在强化学生对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两重性的相关知识的
73、理解与运用332010年11月在坎昆举行的全球气候大会的重要议题之一是确立各国“X气体”减排目标;如果坎昆会议制定的所有目标均顺利完成,全球“X气体”排放量可能下降60%,平均气温也将下降2摄氏度,请据此资料回答:(1)资料中所说的“X气体”主要是指CO2,各国气体排放均会对全球气候造成影响,说明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的特点(2)图1为生态系统中该气体的生成和构成该气体的某种元素的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则甲是分解者;乙是生产者,过程表示分解者的分解作用,若过程和的成分越复杂,则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越高(3)设过程代表的生物之间有如图2所
74、示的食物关系,若E种群的能量为5.8109kJ,B种群的能量为1.3108 kJ,D种群的能量为1.5108kJ,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A种群的能量是3.0107kJ;此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的特点【分析】分析图1:首先根据双向箭头及太阳光能的输入可判断出乙是生产者;其次判断分解者,分解者除了一个箭头指向无机环境外,其他箭头都指进来,因此甲为分解者;其余均为消费者,即丙和丁均为消费者分析图2:图2为一简单的食物网示意图【解答】解:(1)向大气中过量排放CO2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因此气体X为CO2;物质循环具有全球性特点,因此各地的CO2排放量对全球气候均产生
75、影响(2)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乙、丙、丁分别表示分解者、生产者、消费者、消费者,它们共同构成生物群落;过程微生物的分解作用;代表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的大小取决于营养结构的复杂程度,即营养结构越复杂,其抵抗力稳定性越高(3)图2中,C同化能量为5.81081.31081.5108=3108 kJ,因此A获得的能量为310810%=3107kJ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故答案为:(1)CO2 全球性(2)分解者 生产者 分解者的分解 抵抗力(3)3.0107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点评】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全球性的环境问题,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
76、成分,掌握各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能准确判断图中各成分的名称;识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掌握相关计算,能结合图中食物网计算出A的同化量34生态学家对某池塘进行能量流动调查,下表是此生态系统第一、第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分析表(单位:Jhm2a1)请回答下列问题:食物链植物植食植物肉食植物GP46636312.6R9618.87.5未利用29329.35分解者分解12.62.1微量注:GP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1)池塘中的各种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生物群落某个季节由于光照减弱,导致某种鱼类向上转移,此现象表明环境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改变(2)从表中可知,
77、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0%;若粪便迅速被分解,植食动物的粪便中的能量属于表中的12.6(填表中数值)Jhm2a1的一部分(3)某地区为解决食物短缺问题,将某种生长迅速的外来鱼大量引进某池塘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这种鱼与本地原有物种可能存在着的种间关系有捕食、竞争、寄生(4)由于排放生活污水,池塘中的NP含量开高,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导致藻类等浮游生活大量繁殖,它们死亡后被微生物分解,引起水体的溶氧量下降,造成鱼类数量减少,进一步破坏了生态系统稳态,这种调节方式称为(正)反馈【分析】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群落垂直结构
78、: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能量传递效率指的是某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占上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的百分比【解答】解:(1)生态系统中的所有生物组成了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某鱼类因外界原因向上转移,体现的是群落垂直结构的变化(2)植食动物为第二营养级,同化能量为63Jhm2a1,肉食动物为第三营养级,同化的能量为12.6Jhm2a1,故两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12.663100%=20%植食性动物粪便中的能量是其摄取的植物中未被同化的能量,即表中的12.6 Jhm2a1的一部分(3)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与鱼类存在的种间关系可能有竞争、捕食、寄生等(4)分解者在分解有机物的同时会消耗大量的氧气,故水体中溶解氧下降,导致鱼类数量减少,而鱼类的死亡会加剧水体溶解氧的消耗,故该调节方式为正反馈调节故答案为:(1)生物群落 垂直结构(2)20% 12.6(3)捕食、竞争、寄生(4)下降 (正)反馈【点评】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特征、种间关系以及能量流动等方面的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群落的概念;区分辨别群落的结构;能够利用表中所给数据进行能量传递效率的计算;识记并理解反馈调节中的正反馈和负反馈,明确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稳定性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