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6 ,大小:448.50KB ,
资源ID:863855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6385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期中生物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市2016届高三(上)期中生物试卷来源:Zxxk.Com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有关细胞中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CONH”B每种tRNA只能搬运一种氨基酸,其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C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果糖DATP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每个分子中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考点】酶的概念;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RNA分子的组成和种类 【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活性的有机物,其中大部分是蛋白质、少量是RNA2、tRNA分子三叶草结构的形成是

2、通过局部碱基互补配对产生氢键而形成部分双链区,每种tRNA只能搬运一种氨基酸2、脂肪是生物体中良好的储能物质,糖类是生物体中主要的能源物质,ATP是生物体所需能量的直接能源物质,根本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3、ATP的结构式是:APPPA表示腺苷、T表示三个、P表示磷酸基团“”表示高能磷酸键【解答】解:A、酶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连接两个氨基酸的化学键是“CONH”,A错误;B、每种tRNA只能搬运一种氨基酸,其分子中含有一定数量的氢键,B正确;C、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C错误;D、ATP是细胞的直接能源物质,每个分子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D错误故选:B【点评】

3、本题的知识点是酶的概念、糖类的种类及其分布和功能、ATP和RNA的组成特点,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2下列有关细胞膜结构或功能的分析正确的是( )A膜中多糖水解产物能与斐林试剂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膜中多糖的单体是葡萄糖B在生物体的不同细胞中,细胞膜功能的多种多样,决定了细胞膜结构的多种多样C由于膜对Na+通过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在细胞膜的帮助Na+跨膜的蛋白质只有一种D膜的选择透过性既与其中磷脂分子和水的亲疏有关又与蛋白质的种类和结构有关【考点】细胞膜的功能 【分析】1、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反应呈现砖红色沉淀,还

4、原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和果糖等;2、细胞的结构总是与功能相适应,结构的多样性决定功能多样性,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与细胞膜的功能密切相关;3、细胞膜蛋白质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细胞膜上含有与物质运输有关的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4、细胞膜上载体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使细胞运输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由于细胞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基本骨架,因此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因此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细胞膜上蛋白质和磷脂有关【解答】解:A、膜中多糖水解产物能与斐林试剂生成砖红色沉淀,说明多糖水解的产物是还原糖,A错误;B、在生物体的不同细胞中,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目多种多样决定了细胞膜功能的多种多样,B

5、错误;C、细胞膜的帮助Na+跨膜的蛋白质可能是载体蛋白,也可能的通道蛋白,C错误;D、膜的选择透过性与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有关,D正确故选:D【点评】对于细胞膜的组成成分、细胞膜的功能和功能特点的综合理解应用,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是物质出入细胞方式概念图,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消化酶释放的方式是B的含义是“是否消耗ATP”C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D的含义是“是否为逆浓度运输”【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据图分析,为是否穿过膜,表示胞吐,表示胞吞,是否耗能,主动运输,是否需要载体,是协助扩散名称运输方向载体能量实例自由扩散高浓度低浓度不需不需水,CO2,

6、O2,甘油,苯、酒精等协助扩散高浓度低浓度需要不需红细胞吸收葡萄糖主动运输低浓度高浓度需要需要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氨基酸,葡萄糖,K+,Na+等此外,大分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胞吞或胞吐【解答】解:A、消化酶释放的方式是胞吐,如同抗体的分泌,A错误;B、根据物质跨膜运输时是否耗能,分为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B正确;C、红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是协助扩散,C错误;D、根据试题分析,应该是否需要载体蛋白,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以概念图的形式,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420世纪60年代后,医院用淀粉酶替代酸来分解淀粉,效果显

7、著如图所示为某同学探究不同pH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的水解作用的实验结果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应先将各组试管溶液pH分别调到设定数值再混合BpH为3和9的两只试管中的淀粉酶的活性相同CpH为13的试管调到pH为7后淀粉含量基本不变D淀粉酶降低淀粉水解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比酸更显著【考点】酶的特性 【分析】1、分析题干和题图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pH条件下淀粉酶对淀粉的水解作用,实验的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相同时间后淀粉的剩余量,淀粉的剩余量越多,说明淀粉酶活性越大,反之亦然,由题图可知,该实验设置的几个PH中,PH为7时,淀粉酶活性最高2、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而提高化学反应的速度,与

8、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效果更显著,因此酶作用具有高效性【解答】解:A、由于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为保证实验的准确性和严谨性,应该将将各组试管溶液pH分别调到设定数值再混合,A正确;B、PH为3和9的两只试管中,淀粉的剩余量相同,但是PH是3的淀粉酶由于过酸,失去部分活性,PH恢复至7,酶活性不再增加;PH为9,酶活性降低,当PH恢复至7时,酶活性恢复,二者酶活性不同,B错误;C、PH为13时,淀粉酶由于强碱失去活性,因此调到pH为7后淀粉含量基本不变,C正确;D、淀粉酶通过降低淀粉水解的活化能而提高淀粉水解的速度,与酸相比,淀粉酶降低淀粉水解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比酸更显著,因此淀粉

9、酶替代酸来分解淀粉效果更好,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酶的作用机理和特点,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并分析、处理实验数据获取结论的能力5为研究成熟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设计简易渗透吸水装置如下图甲所示,图甲中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如图乙所示一成熟植物细胞放在某外界溶液中发生的一种状态(此时细胞有活性)如图丙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由图甲中漏斗液面上升可知,实验开始时b液体的浓度大于a液体的浓度B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斗里溶液的吸水速率会一直下降C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D把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放在蒸馏水中,可发生

10、质壁分离复原【考点】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分析】1、质壁分离利用的是渗透作用的原理,发生渗透作用需要两个条件:半透膜和浓度差2、成熟的植物细胞具有发生渗透作用的两个条件: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细胞液与细胞外界溶液之间存在浓度差3、分析题图 可知,图甲是研究渗透吸水的渗透装置,图乙曲线是毛细管内液面高度与时间的关系,图丙是出于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解答】解:A、据图甲分析,漏斗液面上升,水分是从低浓度溶液流向高浓度溶液,故b大于a,A正确;B、由图乙可知:图甲中漏斗里液面上升的高度与时间在开始时呈正比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上升幅度减小直至不再上升,说明溶液的吸水速率在下降,直到为0,B错

11、误;C、图丙中相当于图甲中c结构的是,即原生质层,C正确;D、把图丙所示状态的细胞放在清水中,细胞吸水,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综合考查渗透作用及质壁分离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图形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度不大6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如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I、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强光下的幼苗相比正常光照下的绿色更深B强光照可能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促进类胡萝卜素的合成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是ID色素分离过程中如果滤液线触及石油醚,会缩短得到四条色素带的时间【考点】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

12、验 【分析】析题图:滤纸条从上到下依次是: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最宽)、叶绿素b(第2宽),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强光照和正常光照相比,明显叶绿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可见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解答】解:A、根据题图来看: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绿色变浅,A错误;B、强光照和正常光照相比,明显叶绿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可见强光照可抑制叶绿素的合成,促进类胡萝卜素的合成,B正确;C、四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大小是I,C错误;D、素分离过程中如果滤液线触及石油醚,色素会溶解在层析液,D错误故选:B【点评】该题的知识点是叶绿色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13、,考查学生对于相关实验的实验原理、具体操作方法的掌握和应用7将三组生理状态相通的某种植物幼根分别培养在含有相同培养液的密闭培养瓶下,一段时间后,测定根吸收某一矿质元素离子的量培养条件及实验结果见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培养瓶中气体温度()离子相对吸收量(%)空气17100氮气1710空气328A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B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无关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不消耗ATPD与空气相比,氮气环境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考点】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分析】分析表格数据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空气的成分和温度,因变量是离子相对吸收量

14、,由实验结果可以看出:温度和氧气都影响离子相对吸收量,根本原因是离子的吸收为主动运输,需要呼吸作用提供能量,而氧气浓度和温度都影响呼吸作用【解答】解:A、第一组和第二组对比说明,有氧条件有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A正确;B、第一组和第三组对比说明,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与温度的变化有关,温度较高时,吸收离子较快,B错误;C、氮气环境中该植物幼根细胞吸收该离子,需要无氧呼吸供能,C错误;D、第一组和第二组对比说明,氮气环境不利于该植物幼根对该离子的吸收,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借助于离子的跨膜运输,考查与呼吸作用有关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氧气浓度难度适中8下列关于某二倍体动物细胞分裂的叙述错误

15、的是( )A若正常分裂的细胞中有2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不是初级精母细胞B若正常细胞分裂后期有10条染色体,则该细胞的分裂方式一定为减数分裂C若正常分裂的细胞内基因A和A正在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则该细胞一定处于有丝分裂后期D该动物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其染色体数一般是相同的【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分析】1、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类似于有丝分

16、裂)2、DNA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解答】解:A、若正常分裂的细胞中有2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不是初级精母细胞,可能是出于有丝分裂后期的体细胞或减二后期的次级精母细胞,A正确;B、若正常细胞分裂后期有10条染色体,则前一时期有5条染色体,说明同源染色体已经分离,应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B正确;C、若细胞内基因A与A正在分别移向两极,说明着丝点已分裂,分开的子染色体正在向两极移动,可能为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C错误;D、该动物在不同时刻产生的精子,其染色体数一般是相同的,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DNA分子复制、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不同时期

17、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特征;识记DNA复制的过程及方式,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9下列对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体积变大,物质运输效率升高B在细胞分化过程中,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有变化C细胞发生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多个基因发生突变D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考点】探究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细胞的分化;细胞凋亡的含义;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分析】1、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运输能力越低2、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

18、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3、细胞癌变的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4、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历程【解答】解:A、在细胞生长过程中,细胞体积变大,细胞相对表面积越小,其物质运输效率降低,A错误;B、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因此在细胞分化过程中,核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但mRNA有变化,B正确;C、细胞发生癌变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多个基因发生突变,C正确;D、在细胞凋亡过程中,相关基因活动加强,有利于个体的生长发育,D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细胞分化、细胞癌变和细胞凋亡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相关知识点,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

19、判断各选项10如图表示洋葱根尖分生组织内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每个细胞核中DNA含量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过程中显著的变化有DNA含量和染色体行为的变化B当细胞核体积增大到最大体积的一半时,DNA的含量开始急剧增加C利用药物抑制DNA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期的中期D在细胞周期中,细胞分裂间期的呼吸速率大于分裂期的【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洋葱根尖分生组织内的细胞进行有丝分裂时,每个细胞核中DNA含量的变化,其中分裂间期,DNA含量因复制而加倍【解答】解:A、细胞分裂过程中显著的变化有DNA含量和染色体行为的变化,A正确;B、由图中信息可知,当细

20、胞核体积增大到最大体积的一半时,DNA的含量开始急剧增加,B正确;C、利用药物抑制DNA合成,细胞将停留在分裂间期,C错误;D、在细胞周期中,细胞分裂间期要进行有关物质的合成,这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分裂间期的呼吸速率大于分裂期的,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形态和数目变化规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1下列关于科学家探究“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S型活细菌和加热杀死的R型细菌分别给小白鼠注射,小鼠均不死亡B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在子代噬菌体中也有35

21、S标记C用烟草花叶病毒的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D用32P标记的噬菌体浸染细菌后离心,上清液中具有较弱的放射性【考点】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烟草花叶病毒 【分析】1、肺炎双球菌包括R型细菌和S型细菌,其中R型细菌没有多糖类的荚膜,无毒性,而S型细菌有多糖类的荚膜,有毒性2、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3、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解答】解:A

22、、S型活菌有毒性,会导致小鼠死亡;R型活菌没有毒性,不会导致小鼠死亡,加热杀死的R型菌更不会导致小鼠死亡,A错误;B、35S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而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且合成子代噬菌体的原料由细菌提供,因此子代噬菌体中不含35S标记,B错误;C、用烟草花叶病毒核心部分感染烟草,可证明RNA是遗传物质,C错误;D、32P标记的是噬菌体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DNA进入细菌中,并随着细菌离心到沉淀物中,因此用含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离心后沉淀物中具有较强的放射性,上清液中具有较弱的放射性,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要求

23、考生识记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过程及实验结论;识记噬菌体的繁殖过程,掌握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2如图表示真核细胞中核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乙两图所示生理过程都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B甲、乙两图所示生理过程中,所需模板完全相同C乙、丙两图表示的是核基因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D甲、乙、丙三图所示生理过程中,碱基配对情况相同【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真核细胞中核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其中甲为DNA分子的复制过程,其复制方式为半保留复制;乙表示转录过程;丙表示翻译过程【解答】解:A、甲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

24、NA聚合酶,乙过程需要解旋酶和RNA聚合酶,A错误;B、甲过程以DNA的两条链为模板,乙过程以DNA的其中一条链为模板,B错误;C、乙、丙两图表示的是核基因遗传信息的表达过程,即基因控制蛋白质合成,C正确;D、甲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T、TA、CG、GC,乙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为AU、TA、CG、GC,丙过程碱基配对方式是AU,CG,可见三者的碱基配对情况不同,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真核细胞中核基因遗传信息的传递和表达过程图解,考查DNA分子的复制、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要求考生识记DNA分子复制、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场所、条件及产物,能对三者进行比较,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

25、各选项13下列关于研究材料、方法及结论的叙述,错误的是( )A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B摩尔根等人以果绳为研究材料,通过统计后代雌雄个体眼色性状分离比,认同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C赫尔希与蔡斯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D沃森和克里克以DNA大分子为研究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破译了全部密码子【考点】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 【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35S或3

26、2P标记噬菌体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3、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4、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解答】解:A、孟德尔以豌豆为研究材料,采用人工杂交的方法,发现了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A正确;B、摩尔根等人以果绳为研究材料,采用假说演绎法,通过统计后代雌雄个体眼色性状分离比,认同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理论,B正确;C、赫尔希与蔡斯进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以噬菌体和细菌为研究材料,通过同位素示踪技术区分蛋白质与DNA,证明了DN

27、A是遗传物质,C正确;D、破译密码子并没有采用X射线衍射的方法,且密码子也不是由沃森和克里克破译的,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究历程,要求考生识记不同时期不同科学家进行的科学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得出的实验结论等知识,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4艾滋病病毒(RNA病毒)侵染人体细胞会形成双链DNA分子,并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DNA中,以它为模板合成mRNA和子代单链RNA,mRNA做模板合成病毒蛋白据此分析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合成RNADNA和双链DNA需要相同的原料BRNA通过翻译或逆转录过程合成生物大分子C除了艾滋病病毒外,T2噬菌体也

28、可进行逆转录DHIV的突变频率较高其原因是RNA单链结构不稳定【考点】中心法则及其发展 【分析】艾滋病,即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简称,是人类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后导致免疫缺陷病HIV是一种逆转录病毒,当它侵入人体细胞后会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DNA 分子,以HIV 形成的DNA 转录而来的mRNA 为模板合成的蛋白质包括HIV 蛋白质外壳和逆转录酶等,HIV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T淋巴细胞,随着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导致人体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解答】解:A、合成RNADNA是逆转录,原料是脱氧核苷酸,双链DNA的形成需要脱氧核苷酸,A正确;B、RNA通过翻

29、译形成蛋白质,RNA通过逆转录形成DNA,而蛋白质和DNA都属于生物大分子,B正确;来源:学科网ZXXKC、T2噬菌体是DNA病毒,不也可进行逆转录,C错误;D、HIV的突变频率较高其原因是RNA单链结构不稳定,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以艾滋病为题材,考查中心法则及其发展、免疫等知识,要求考生掌握艾滋病的致病原理;识记中心法则的主要内容及后人对其进行的补充和完善,能结合题中信息准确判断各选项15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下一个红绿色盲和白化病兼患的儿子,下列示意图中,b是红绿色盲致病基因,a为白化病致病基因,不可能存在于该夫妇体内的细胞是(不考虑基因突变)( )来源:学科网ZXXKABCD【考

30、点】伴性遗传 【分析】由于夫妻双方表现型正常,生了一个同时患红绿色盲和白化病的儿子(aaXbY),可推导出父亲的基因型为AaXBY、母亲的基因型为AaXBXb再根据选项中的细胞类型及所带基因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A、该细胞中具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并且性染色体组成是XY,该细胞可表示父亲的体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故A存在;B、该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细胞,根据染色体上所携带基因情况,该细胞可表示夫妻双方减数分裂过程中的细胞,故B存在;C、该细胞的X染色体上既有B基因,又有b基因,可表示母亲的卵原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发生了交叉互换后,分裂形成的次级卵母细胞或第一极体,故C存在;D、图示

31、细胞是男性的体细胞或原始生殖细胞,该细胞的基因型为AAXBY,与父亲基因型不同,故D不存在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遗传病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难度适中,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判断能力、识图能力和理解能力16关于生物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基因突变B基因突变中的碱基缺失不会导致基因数目减少C生物变异不可能用光学显微镜进行检查D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均不利于生物进化【考点】基因突变的原因;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分析】生物的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根据各种变异的概念、内涵和延伸,分析解题【解答】解:A、DNA分子上若干基因的缺失属于基因重组,A错误

32、;B、基因突变指的是DNA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或改变,而基因数目不会改变,B正确;C、生物变异中染色体变异可用光学显微镜进行检查,C错误;D、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选择的原材料,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点,识记相关概念,区分三种变异类型的应用,逐项分析即可17研究发现,秀丽隐杆线虫有两种性别:性染色体组成为XX的是雌雄同体,XO(缺少Y染色体)为雄体;在发育过程中,一个受精卵分裂形成l090个细胞,但成体只含有959个细胞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雌雄同体与雄体交配产生的后代均为雌雄同体B雄体为该物种的单倍体,是染色体不正常分离的

33、结果CXO个体只产生雄配子,且雄配子的染色体数目相同D发育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分化、凋亡等生理过程【考点】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的分化;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一个受精卵分裂形成l090个细胞,但成体只含有959个细胞,应为发育过程中发生了细胞分裂、分化、凋亡等生理过程【解答】解:A、雌雄同体与雄体交XXXOXX:XO=1:1,后代有雌雄同体和雄体,A错误;B、单倍体指体细胞染色体数等于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的个体,雄体XO只缺少Y染色体,B错误;C、XO个体产生雄配子X、O(不含性染色体)两种,X比O多一条染色体,C错误;D、在发育过程中,一个受精卵分裂形成l090个细胞,但成体只含有959个细

34、胞,细胞减少为细胞凋亡所致,D正确故选:D【点评】要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伴性遗传的特点18下列与三倍体无子西瓜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无子西瓜中染色体组数与结有三倍体西瓜的植株中染色体组数相同B收获三倍体种子的西瓜植株一般不会是三倍体C无子西瓜之所以没有种子是因为三倍体西瓜的精子和卵细胞存在生殖隔离D无子西瓜不能产生种子是因为它是单倍体【考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分析】普通西瓜为二倍体植物,即体内有2组染色体(2N=22),用秋水仙素处理其幼苗,令二倍体西瓜植株细胞染色体成为四倍体(4N=44),这种四倍体西瓜能正常开花结果,种子能正常萌发成长然后用四倍体西瓜植株做母本(开花时去雄)、二倍

35、体西瓜植株做父本(取其花粉授四倍体雌蕊上)进行杂交,这样在四倍体西瓜的植株上就能结出三倍体的植株,在开花时,其雌蕊要用正常二倍体西瓜的花粉授粉,以刺激其子房发育成果实由于胚珠不能发育为种子,而果实则正常发育,所以这种西瓜无子【解答】解:A、无子西瓜中染色体组数为3个,而结有三倍体西瓜的植株中染色体组数为4个,所以不相同,A错误;B、用四倍体西瓜植株做母本、二倍体西瓜植株做父本进行杂交,这样在四倍体西瓜的植株上就能结出三倍体的植株,故收获三倍体种子的西瓜植株一般不会是三倍体,B正确;C、无子西瓜之所以没有种子是因为三倍体植株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C错误;D、无子西瓜是三倍体

36、,不能产生种子是因为三倍体植株减数分裂时联会紊乱,不能形成正常的生殖细胞,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无子西瓜形成过程及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一定难度我们要注意,无子西瓜是用种子种出来的,但这个种子不是无籽西瓜里的种子,而是自然的二倍体西瓜跟经过诱变产生的四倍体杂交后形成的三倍体西瓜里的种子由于是三倍体,所以它本身是没有繁殖能力的,所以也没有籽19我国科学家对“神舟”飞船专为西部大开发而搭载的红杉树种苗进行了研究比较,发现这些种苗具有抗旱、抗寒和速生性能,试分析红杉树种苗所发生的变化和下列哪项相似( )A用X射线照射青霉菌使青霉菌的繁殖能力增强B用高杆抗病水稻与矮杆易

37、感病的杂交得到矮杆抗病水稻来源:学|科|网Z|X|X|KC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八倍体小黑麦D人工栽培,选出矮秆抗锈病的小麦品种【考点】诱变育种 【分析】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如下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方法杂交自交选优辐射诱变、激光诱变、化学药剂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诱导加倍 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原理基因重组基因突变 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先成倍减少,再加倍,得到纯种)染色体变异(染色体组成倍增加)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科学家对“神舟”四号飞船专为西部大开发而搭载的红杉树种苗进行了研究比较,发现这些种苗具有抗旱、抗寒和速生性能,是基因突变的结果【解答】解:A、用X射

38、线照射青霉菌使青霉菌的繁殖能力增强的原理是基因突变,A正确;B、用高杆抗病水稻与矮杆易感病的杂交得到矮杆抗病水稻方式是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B错误;C、用一定浓度的秋水仙素处理,获得八倍体小黑麦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错误;D、人工栽培,选出矮秆抗锈病的小麦品种方式是杂交育种,其原理是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育种方式以及原理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来源:学科网ZXXK20在一个随机交配的中等大小的种群中,经调查发现控制某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两种:AA基因型的频率为20%,Aa基因型的频率为80%,aa基因型(致死型)的频率为0

39、,那么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A基因型的个体占( )ABCD【考点】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已知某种群中某性状的基因型只有两种:AA基因型的频率为20%,Aa基因型的频率为80%,aa基因型(致死型)的频率为0,则A的基因频率=20%+80%=60%,a的基因频率=80%=40%【解答】解:根据分析可知,A的基因频率为60%,a的基因频率为40%,根据遗传平衡定律,其随机交配繁殖一代后,AA基因型频率=60%60%=36%,Aa的基因型频率=260%40%=48%,aa的基因型频率=40%40%=16%,其中aa为致死型,因此AA基因型的个体占36%(36%+48%)=故选:C【点评

40、】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首先要求考生能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出A和a的基因频率,其次再根据基因频率计算出子代的基因型频率,最后结合题干条件“aa基因型(致死型)”判断AA的基因型频率,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来源:学科网二、多项选择题21下列关于细胞组成、结构和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其蛋白质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B没有核膜的细胞在积累无机盐离子时,需消耗的由线粒体提供的能量CATP和ADP都是高能磷酸化合物,都能在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形成D细胞膜和染色体的组成元素都有C、H、0、N、P,但染色体不属于生物膜系统【考点】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过程;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

41、能 【分析】细胞生物均含有核糖体,因此均能利用自身的核糖体合成自身的蛋白质;而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也没有核糖体,因此病毒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生存,并利用宿主细胞中的核糖体合成病毒的蛋白质生物膜系统包括:细胞膜、核膜和细胞器膜【解答】解:A、结核杆菌属于胞内寄生菌,但是结核杆菌具有核糖体,因此其蛋白质在自身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A错误;B、原核细胞没有核膜,也没有线粒体,因此原核细胞在积累无机盐离子时,消耗的能量由细胞质基质提供,B错误;C、ATP和ADP都是高能磷酸化合物,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合成ATP,在叶绿体基质中合成ADP,同时线粒体也存在ATP的合成,在线粒体自身DNA控制蛋白质合成的过程

42、中也有ADP的合成,C正确;D、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为磷脂和蛋白质,染色体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和DNA,磷脂和DNA的组成元素都为C、H、0、N、P,但染色体不属于生物膜系统,D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涉及知识点较多,蛋白质的合成、ADP和ATP的生成、原核细胞的结构、生物膜系统以及化合物的元素组成等,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相关知识点,并逐项分析最初准确的判断,难度适中22某生物小组以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s,具体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处理方法光合作用

43、产物的相对含量甲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s50%乙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s70%丙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处理时间各为3.75ms94%丁光照时间为135s100%A光照相同的时间,甲组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少于丙组B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某些过程不需要光照,该过程发生于叶绿体基质C该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与光反应无关D实验中叶绿体产生的ATP和H没有被光照时的暗反应全部消耗【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据表分析:该实验的自变量是黑暗与光照的交替频率,因变量是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据此分析作答【解

44、答】解:A、表中甲组与丙组总的光照时间相同,但甲组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少于丙组,A正确;B、据表分析,丙组的光照时间只有丁组的一半,但光合作用的产物相对含量已经有丁组的94%,说明光合作用的某些过程不需要光照,即暗反应过程,该过程发生于叶绿体基质,B正确;C、实验表明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与光反应有关,C错误;D、表中实验表明,叶绿体产生的ATP和H没有被光照时的暗反应全部消耗,D正确故选:AB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意在强化学生对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和暗反应合成的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题目难度中等23观察到的某生物(2n=6)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如图所示下列解释不合理的是( )A减数

45、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B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C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D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考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于减一后期时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同源染色体,并且染色体数目减半(3条);而减二后期时由于着丝点的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出现短暂的加倍(6条),但此时应仍不存在同源染色体来源:Zxxk.Com【解答】解:A、根据题意可知,某生物(2n=6)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染色体的数目为6条,且不存在同源染色体,而如图所示染色体的数目为8条,并且2

46、号位置和4号位置的染色体互为同源染色体,可能的原因是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相互分离,进入了细胞同一极,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着丝点断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所以最终多了两条染色体,A正确;B、如果是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有一对染色单体没有相互分离,则会导致子染色体分布不均匀,出现一极为2条、另一极为4条染色体的现象,B错误;C、如果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有一条染色体多复制一次,则会出现一条染色体上会出现四条染色单体的现象,这条染色体在减二后期发生着丝点分裂一次后还应存在染色单体,C错误;D、在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中,染色体不发生复制,D错误故选:BCD【点评】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

47、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4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并且危害严重的心律失常疾病最新研究表明,其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核孔复合物是位于核孔上与核孔的结构和功能密切相关的物质)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A核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房颤的成因与核膜内外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中核孔数目很少,因此红细胞代谢较弱C核孔运输障碍发生的根本原因可能是编码核孔复合物的基因发生突变所致DtRNA在细胞核内合成,运出细胞核发挥作用与核孔复合物无关【考点】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分析】细胞核是遗传的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核孔是RNA、蛋白质等大分子

48、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通过核孔实现了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解答】解:A、由题意知,心房颤动致病机制是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因此房颤与核质间的信息交流异常有关,而核膜为双层膜,包含四层磷脂分子,A错误;B、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更没有核孔,B错误;C、核孔复合物的运输障碍最根本的原因是基因突变导致的,C正确;D、核孔是RNA、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而DNA分子不能通过核孔进出,D错误故选:ABD【点评】本题考查了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基因与性状的关系等知识,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综合应用是解题的关键,本题重点考查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生物现象的能力25澳洲某小岛上生

49、活着两种棕榈科植物研究认为在200万年前,它们的共同祖先迁移到该岛时,一部分生活在pH较高的石灰岩上,开花较早;另一部分生活在pH较低的火山灰上,开花较晚由于花期不同,不能相互授粉,经过长期演变,最终形成两个不同的物种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土壤酸碱度的选择作用,诱发个体产生不同的变异B基因突变产生新的等位基因,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C花期不同阻止了基因交流,最终形成了生殖隔离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考点】物种的概念与形成 【分析】变异在环境变化之前已经产生,环境只是起选择作用,不是影响变异的因素,不要夸大其作用,通过环境的选择将生物个体中产生的不定向的

50、有利变异选择出来,其余变异遭到淘汰只要基因频率改变,生物就进化,只要生物进化,基因频率一定改变物种是自然状态下能够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一个物种可能在不同地点和时间形成不同的种群;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解答】解:A、根据题干信息,两种植物由于生活在不同PH条件下开花期不同导致生殖隔离,因此土壤的酸碱度对生物起了选择作用,并不是它诱发了生物变异,A错误;B、基因突变后产生的基因与原来的基因构成等位基因,但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会导致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从而引起生物进化,B错误;C、由于两者的开花期不同,存在生殖隔离,C正确;D、自然选择

51、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正确故选:CD【点评】本题考查了生物进化与基因频率的关系、物种概念、自然选择知识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生物进化有关知识理解,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三、非选择题26变形虫和眼虫都是单细胞生物如图abcd表示眼虫被变形虫吞噬和消化的全过程,据图回答:(1)是起源于的一种细胞器,叫溶酶体,其中包含消化食物的水解酶;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它还具有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功能水解酶是在核糖体合成后,进入内质网经初步加工后转运到(2)a和d过程的完成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该过程是否需要消耗能量?是(3)变形虫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核,请设计实验加以证明

52、,简述实验思路:将变形虫切成两半,对比观察无核的一半和有核一半的生命活动状况(或者答“将变形虫的细胞核取出,对比观察无核和有核细胞的生命活动状况”【考点】细胞器中其他器官的主要功能;细胞膜的结构特点;细胞核的功能 【分析】溶酶体是由高尔基体断裂产生,单层膜包裹的小泡,溶酶体为细胞浆内由单层脂蛋白膜包绕的内含一系列酸性水解酶的小体是细胞内具有单层膜囊状结构的细胞器,溶酶体内含有许多种水解酶类,能够分解很多种物质,溶酶体被比喻为细胞内的“酶仓库”“消化系统”溶酶体的功能有二:一是与食物泡融合,将细胞吞噬进的食物或致病菌等大颗粒物质消化成生物大分子,残渣通过外排作用排出细胞;二是在细胞分化过程中,某

53、些衰老细胞器和生物大分子等陷入溶酶体内并被消化掉,这是机体自身重新组织的需要【解答】解:(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是起源于的一种细胞器,为溶酶体,其中包含消化食物的水解酶;除了图中所示的功能外,它还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水解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进入内质网经初步加工后转运到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2)a和d过程为胞吞和胞吐,其完成依赖于生物膜的流动性,不需要载体,但需要消耗能量(3)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将变形虫切成两半,对比观察无核的一半和有核一半的生命活动状况,可说明变形虫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核故答案为:(1)溶酶体 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

54、器 核糖体 内质网(2)流动性 是(3)将变形虫切成两半,对比观察无核的一半和有核一半的生命活动状况(或者答“将变形虫的细胞核取出,对比观察无核和有核细胞的生命活动状况”【点评】本题考查溶酶体和细胞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7“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安徽盛产茶叶,科技人员为提高茶叶品质和产量,对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有关研究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所示,从 8:00开始到 10:00左右,净光合速率不断升高并出现第一个高峰影响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逐渐增加、气温回升、CO2浓度适宜等(2)中午时分光合速率下降,出现光合

55、“午休”现象从图中的曲线分析,主要原因是气温升高,植物为减少水分散失,气孔部分关闭,导致胞间CO2浓度降低(3)至下午15:00左右,净光合速率回升出现第二个高峰,但峰值较低,限制的主要因素可能是气温过高,呼吸作用增强,光照减弱以及胞间CO2浓度较低等(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查资料得知茶树喜阴湿环境,他们设想如在茶园空隙处间行种植一些高秆作物如玉米等,不仅可以增加经济收入,还可能有效缓解茶树的光合“午休”现象他们欲利用学校的一块正方形茶园进行探究,请完善以下实验:将该茶园均分为东、西两块,分别标为A组、B组,其中B组为实验组A组不处理,B组间种适量的玉米,对两组进行相同的栽培管理在玉米生长的不同

56、时期,分别测量A、B两组茶树的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如果B组的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高于A组,则说明他们的设想是正确的,原因可能是间作玉米能提高环境的空气湿度,降低光照强度和局部温度,提高茶叶的胞间CO2浓度等【考点】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知,本题是光合作用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根据问题的具体要求分析曲线进行解答【解答】解:(1)分析题图可知,从 8:00开始到 10:00左右,净光合速率不断升高并出现第一个高峰影响的主要环境因素是光照强度逐渐增加气温回升、CO2浓度适宜等(2)光合“午休”现象的原因是气温升高,植物为减少水分散失,气孔部分关闭,导

57、致胞间CO2浓度降低(3)至下午15:00左右,净光合速率回升出现第二个高峰,但峰值较低,限制的主要因素可能是气温过高,呼吸作用增强,光照减弱以及胞间CO2浓度降低等(4)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查资料得知茶树喜阴湿环境,他们设想,如在茶园空隙处间行种植一些高秆作物如玉米等,不仅可以增加经济收入,还可能有效缓解茶树的光合“午休”现象他们欲利用学校的一块正方形茶园进行探究,请完善以下实验:将该茶园均分为东、西两块,分别标为A组、B组,其中为B组实验组A组不处理,B组间种适量的玉米,对两组进行相同的栽培管理在玉米生长的不同时期,分别测量A、B两组茶树的 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如果 B组的净光合速率和胞

58、间CO2浓度高于A组,则说明他们的设想是正确的,原因可能是间作玉米能提高 环境的空气湿度,降低光照强度和局部温度,提高茶叶的胞间CO2浓度等故答案应为;(1)气温回升 CO2浓度适宜(2)胞间CO2浓度降低(3)胞间CO2浓度较低(4)A组不处理,B组间种适量的玉米 净光合速率 B组的净光合速率和胞间CO2浓度高于A组 环境的空气湿度【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物现象的能力和对实验设计进行分析评价、完善实验步骤并预期实验结果获取结论的能力28对非洲爪蟾(二倍体)的精巢切片进行显微观察,绘制了示意图(含部分染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表示有丝

59、分裂,图2细胞名称为初级精母细胞(2)若观察到细胞中出现两对联会的两条染色体之间大小明显不同,则其中一对同源染色体是XY(或性)染色体;另一对同源染色体大小不同的原因是染色体结构变异(3)发生了图3中DE段变化的是图1细胞在BC段,细胞核内完成的主要变化是DNA复制(4)将处于图3中AB段的生殖干细胞置于富含放射性胸苷的培养液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更换成普通培养液继续培养在普通培养液中的第1次有丝分裂的细胞中一定能检测到的染色体有放射性,处于第3次有丝分裂的细胞中不一定能(填“一定能”、“不一定能”)检测到的染色体有放射性【考点】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细胞的减数分裂 【分析】图1:细胞

60、中含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分裂,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图2: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图3:AB段属于DNA复制前,BC属于DNA复制期;CD表明染色体中含有染色单体,可以代表有丝分裂的前期、中期;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和件数第二次分离的前期、中期;DE表示着丝点分裂;EF表示不含染色体单体,可以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和末期;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和末期【解答】解:(1)图1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而且着丝点分裂,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图2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说明是雄性的,该细胞为初级精母细胞;(2)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两两配对,形态大小基本

61、相同的是常染色体,而形态不相同的是一对性染色体(X、Y),另一对同源染色体大小不同的原因是染色体结构变异(3)图3DE表示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如图1所示BC属于DNA复制期,主要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其中DNA复制发生在细胞核,蛋白质合成发生在细胞质(4)在富含放射性胸苷的培养液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子细胞的每个DNA分子中仅有1条链被标记,故在普通培养液中第一次有丝分裂后期时,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形成两条子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每条染色体的2条染色单体中仅有1条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的染色体占,还有的染色体不含放射性由于在有丝分裂后期时移向每一极具有放射性的染色体数目不确定,即

62、第一次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具体放射性的染色体数目不能确定,所以在第三次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有的染色体仅有1条染色单体具有放射性,有的染色体无放射性,但是数目不确定故答案为:(1)有丝 初级精母细胞 (2)XY(或性) 染色体结构变异(3)1 DNA复制 (4)1 不一定能【点评】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9囊性纤维化是一种严重的遗传性疾病,导致这一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编码CFTR蛋白的基因发生突变,如图表示CFTR蛋白在氯离子跨膜运输过程中的作用(1)图中所示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其中构成细胞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

63、分子层,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正常进行是由膜上功能正常的CFTR蛋白决定的(2)在正常细胞内,氯离子在CFTR蛋白的协助下通过主动运输方式转运至细胞外,随着氯离子在细胞外浓度逐渐升高,水分子向膜外扩散的速度加快,使覆盖于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被稀释(3)汗液内氯化钠含量增加是本病的特征对于囊性纤维化患者的肺部感染,新一代的抗生素可能更有效但人工合成的仅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封闭球状结构称为脂质体,所有带电荷的分子不管它多小,都很难通过脂质体,即使脂质体外离子浓度很高这是因为磷脂双分子层的内部是疏水的缬氨霉素是一种十二肽的抗生素,若将它插入到脂质体的脂双层内,可使K+的运输速度提高100000倍,但却不能有

64、效提高Na+的运输速率,由此可以得出:载体蛋白能极大提高运输速度;载体具有特异性(4)主动运输所需的载体蛋白实际上是一些酶蛋白复合体与被动运输不同,该类膜蛋白都能水解ATP,但与普通的酶不同的是,它不对所转运的分子进行催化【考点】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细胞膜的成分;主动运输的原理和意义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CFTR蛋白在氯离子跨膜运输过程中的作用功能正常的CFTR蛋白能协助氯离子转运至细胞外,使覆盖于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被稀释;功能异常的CFTR蛋白不能协助氯离子转运至细胞外,导致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不断积累来源:学.科.网Z.X.X.K【解答】解:(1)图示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其基本支

65、架是磷脂双分子层由图可知,功能正常的CFTR蛋白能协助氯离子进行跨膜运输,而功能异常的CFTR蛋白不能协助氯离子进行跨膜运输,可见,氯离子跨膜运输的正常进行是由膜上功能正常的CFTR蛋白决定的(2)氯离子的跨膜运输需要功能正常的CFTR蛋白协助,还需要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随着氯离子在细胞外浓度逐渐升高,细胞外液浓度升高,分子向膜外扩散的速度加快,使覆盖于肺部细胞表面的黏液被稀释(3)由题干信息可知:载体蛋白能极大提高运输速度;运输钾离子的载体和运输钠离子的载体不一样即载体具有特异性(4)主动运输需要ATP供能,因此主动运输所需的载体蛋白实际上是一些酶蛋白复合体,其中酶能水解ATP,为主动运输

66、供能故答案为:(1)流动镶嵌 磷脂双分子层 功能正常的CFTR蛋白(2)主动运输 加快(3)载体蛋白能极大提高运输速度 载体具有特异性(4)ATP【点评】本题结合CFTR蛋白在氯离子跨膜运输过程中的作用图解,考查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物质跨膜运输、基因突变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流动镶嵌模型的主要内容;识记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影响因素;识记基因突变的特点,能根据图中和题中信息答题30如图1为某家族患原发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的遗传系谱:(1)该病的致病基因最可能是显性遗传,位于常染色体上(2)若1与正常女性(XBXb,b为眼球震颤基因)婚配,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3)研究人

67、员检测了该家族中正常人和患者相应基因的编码链(非模板链)碱基序列,如图2所示:图中四种不同形状曲线代表四种碱基,峰的顺序表示碱基序列,且一个峰对应一个碱基该家族正常人的基因编码链的碱基序列为CGCTCCTTCCGTCT,患者的基因在“”所指位置处碱基发生了CA改变,导致由其合成的肽链上原来对应的变为精氨酸变为丝氨酸(丙氨酸GCA,精氨酸CGU,丝氨酸AGU,组氨酸CAU)(4)该基因突变导致骨骼肌细胞膜上K+通道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使血钾浓度降低,最终不能引起骨骼肌“兴奋收缩”偶联,导致肌无力(5)要了解1与2的后代是否携带致病基因,需到医院进行遗传咨询,并对1做产前诊断(绒毛细胞检查)

68、【考点】常见的人类遗传病;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分析】分析遗传图谱:图中4的丈夫正常,女儿有病,所以不可能是伴X隐性遗传病;3有病,妻子正常,儿子有病,所以不可能是伴X显性遗传病;又因为图中表现出代代相传的特点,所以该病最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解答】解:(1)根据遗传图谱分析已知该病最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2)若1(AaXBY)与正常女性(aaXBXb)婚配,所生的子女只患一种病的概率是+=(3)根据图2曲线代表的含义和上图中峰的顺序可知正常人的基因编码链的碱基序列为CGCTCCTTCCGTCTGGTACA正常人箭头处碱基为C,而患者则突变为A,密码子由CGU变为AGU,导致精氨酸

69、变为丝氨酸(4)1可能是该基因的携带者,需进行产前诊断故答案为:(1)显 常(2)(3)GGTACA CA精氨酸丝氨酸(4)结构和功能(5)产前诊断(绒毛细胞检查)【点评】本题考查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分析题意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31利用卵细胞培育二倍体是目前鱼类育种的重要技术,其原理是经辐射处理的精子入卵后不能与卵细胞核融合,只激活卵母细胞完成减数分裂,后代的遗传物质全部来自卵细胞关键步骤包括:精子染色体的失活处理;卵细胞染色体二倍体化请据图回答:(1)卵细胞的二倍体化有两种方法用方法一获得的子代是纯合二倍体,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的原因

70、是低温抑制细胞纺锤体形成;用方法二获得的子代通常是杂合二倍体,这是因为发生了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造成的(2)用上述方法繁殖鱼类并统计子代性别比例,可判断其性别决定机制若子代性别为雌性,则其性别决定为XY型(雌性为XX,雄性为XY):若子代性别为雄性,则其性别决定为ZW型(雌性为ZW,雄性为ZZ,WW个体不能成活)来源:学科网ZXXK(3)已知金鱼的正常眼(A)对龙眼(a)为显性,基因B能抑制龙眼基因表达,两对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偶然发现一只有观赏价值的龙眼雌鱼,若用卵细胞二倍体化的方法进行大量繁殖,子代出现龙眼个体的概率为100%;若用基因型为AABB的雄鱼与该雌鱼杂交,

71、子二代出现龙眼个体的概率为【考点】染色体数目的变异 【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二倍体鱼的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是一个,若获得纯合二倍体,图中方法一是,可以用低温处理卵细胞,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加倍;方法二是低温抑制极体排除,两个极体进行融合,形成二倍体,本题是变异与育种,先分析题图,对两种育种方法进行梳理,然后结合问题涉及的具体内容进行解答【解答】解:(1)由题意可知,二倍体鱼 的卵细胞的染色体组是一个,若获得纯合二倍体,图中方法一是,可以用低温处理卵细胞,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使染色体加倍;方法二是低温抑制极体排出,形成二倍体,由于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容易发生交

72、叉互换,所以这种方法形成的二倍体往往是杂合二倍体(2)若鱼的性别决定是XY型,雌鱼产生的卵细胞的性染色体是X,加倍后为XX全是雌性;若鱼的性别决定是ZW型,雌鱼产生的卵细胞的性染色体是Z或者W,加倍后是ZZ或者WW,由于WW不能成活,所以子代的性染色体组成是ZZ,全为雄性(3)由题意可知,这只有观赏价值的龙眼雌鱼的基因型是aabb,若用卵细胞二倍体化的方法进行繁殖后代的基因型全是aabb,表现为龙眼若用基因型为AABB的雄鱼与该雌鱼杂交,子一代的基因型是AaBb,子二代基因型是aabb的概率是=故答案为:(1)低温抑制细胞纺锤体形成 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2)雌性 雄性(3)100% 【

73、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与育种,根据后代性别比例判断性别决定的类型,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应用题图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遗传变异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32请分析回答有关玉米遗传变异的有关问题:(1)玉米非甜味(D)对甜味(d)为显性,非糯性(G)对糯性(g)为显性,两对基因独立遗传现有甲、乙、丙三个品系的纯种玉米,其基因型如下表所示:品系甲乙丙基因型DDGGddGGDDgg要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可作为亲本的组合有乙与丙现有纯种非甜非糯玉米与甜味糯性玉米杂交得F1,F1与某品种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非甜非糯:甜味非糯=3:1,那么该品种的基因型是Dd

74、GG若再从其杂交后代选出甜味非糯自交,后代中的甜味糯性玉米占(2)甜玉米比普通玉米蔗糖含量高,主要由基因d控制基因e对d起增强效应,从而形成超甜玉米研究发现,d位于9号染色体上,e对d增强效应的具体表现是:ee使蔗糖含量提高100%(非常甜),Ee提高25%(比较甜),EE则无效最初研究者为了探究d和e基因独立遗传,设计了如下的实验:用杂合子普通玉米(DdEe)与超甜玉米(ddee)杂交,取所结的子粒,测定蔗糖的含量,若表现型及其比例为普通(非甜):比较甜:非常甜=2:1:1时,则d和e基因独立遗传但实际结果是,子代的表现型仅有普通和非常甜两种,且数量大致相等对此结果的合理解释是:两对基因同在

75、9号染色体上,而且D、E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3)如果玉米第6号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部分交换,通常对生物的遗传有无影响?为什么?没有,因为两条姐妹染色体单体是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交换的部分控制性状的基因相同(4)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在农业生产中使用的玉米种子都是杂交种现有长果穗(H)白粒(f)和短果穗(h)黄粒(F)两个玉米杂合子品种,为了达到长期培育长果穗黄粒(HhFf)玉米杂交种的目的,科研人员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快速育种方案其中的处理方法A和B分别是指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考点】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分析】阅读题干和题图可知,本题涉及的知识有基因自由组合规律、

76、基因连锁与交换及单倍体育种等,明确知识点,梳理相关的基础知识,分析题图和图表,结合问题的具体提示综合作答【解答】解:(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产生配子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自由组合,因此要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要选择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个体,即表格中的乙与丙纯种非甜非糯玉米与甜味糯性玉米杂交得F1 ,F1基因型为DdGg,F1与某品种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非甜非糯:甜味非糯=3:1,所以该品种为DdGG杂交后代中甜味非糯的基因型为ddG_(ddGG、ddGg),让后代中甜味非糯自交,后代中的甜味糯性玉米是ddgg=(2)如果两对基因独立遗

77、传,则DdEeddeeDdEe,Ddee,ddEe,ddee,子代表现型为普通:比较甜:非常甜=2:1:1由于子代测交结果是普通:非常甜=1:1,不符合1:1:1:1,所以这两对基因不遵循自由组合规律,即这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9号染色体),而且D、E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3)姐妹染色单体是由于是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姐妹染色单体上的遗传物质相同,交换的部分控制性状的基因相同,所以对生物的遗传没有影响(4)由图可知,F1是纯合子所以自交不会出现性状分离,可以留种,故在短时间内获得纯合子的方法是单倍体育种,即A是花药离体培养,B是秋水仙素处理故答案为:(1)乙与丙 DdGG (2)普通(非

78、甜):比较甜:非常甜=2:1:1 两对基因同在9号染色体上,而且D、E基因在一条染色体上 (3)没有 因为两条姐妹染色体单体是由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交换的部分控制性状的基因相同(4)花药离体培养 秋水仙素处理【点评】本题考查遗传变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33蜂毒素是工蜂毒腺分泌的多肽,具有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体外研究发现,蜂毒素对多种癌细胞具有强烈的杀伤作用请回答:(1)在工蜂毒腺细胞的核糖体上,蜂毒素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的(2)在适宜条件下进行体外培养,癌细胞能够无限增殖,在此过程中细胞内的DNA含量将

79、持续出现周期性的变化下图1表示癌细胞在一定浓度的蜂毒素培养液中培养一定时间后,DNA含量不同的细胞数据此推测,蜂毒素能将癌细胞阻断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当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时,细胞由正常细胞变为癌细胞(3)研究表明,阻断癌细胞增殖周期可引起细胞凋亡科研人员为研究蜂毒素对人胃癌细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了以下实验请完善实验并回答问题方法步骤:A取4只相同的培养瓶,编号,分别加入等量的完全培养液并接种等量离体胃癌细胞B1号培养瓶为空白对照,向24号培养瓶中分别加入 2、4、8 g/mL蜂毒素溶液C培养48h后,检测并统计胃癌细胞凋亡率,结果如图2所示D重复A、B步骤,检测凋亡基因(Bax、Bel2)

80、的表达,结果如上图3所示分析讨论:a图2表明一定浓度的蜂毒素能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并随浓度增大诱导效应增强b图2、图3表明:从基因水平上看,蜂毒素诱导胃癌细胞凋亡与Bax基因表达增强和Bel2基因表达减弱(或Bax基因与Bel2基因的表达;或促Bax蛋白产生和抑制Bel2蛋白产生)有关当Bel2蛋白/Bax蛋白的比值出现降低趋势时,将会诱导胃癌细胞凋亡【考点】癌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癌变的原因 【分析】由图可知自变量为蜂毒素浓度,因变量是癌细胞的凋亡率,图中表明一定浓度的蜂毒素能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并随浓度增大诱导效应增强,两图共同说明了随蜂毒素浓度的升高,Bax基因表达增强和Bel

81、2基因表达减弱,当Bel2蛋白/Bax蛋白的比值出现降低趋势时,将会诱导胃癌细胞凋亡【解答】解:(1)蛋白质的合成场所为核糖体,是以mRNA为模板翻译而来的来源:Z|xx|k.Com(2)癌细胞能无限增殖,由图可知DNA为4c的细胞数目减少很多,故是作用于细胞分裂间期当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时,细胞由正常细胞变为癌细胞(3)由图可知自变量为蜂毒素浓度,因变量是癌细胞的凋亡率,图表明一定浓度的蜂毒素能诱导胃癌细胞凋亡,并随浓度增大诱导效应增强,两图共同说明随蜂毒素浓度的升高,Bax基因表达增强和Bel2基因表达减弱,即当Bel2蛋白/Bax蛋白的比值出现降低趋势时,将会诱导胃癌细胞凋亡故答案为:(1)mRNA (2)无限增殖 间 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3)C胃癌细胞凋亡率 a增强 bBax基因表达增强和Bel2基因表达减弱(或Bax基因与Bel2基因的表达;或促Bax蛋白产生和抑制Bel2蛋白产生) 降低【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翻译过程,癌细胞的特征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不同时期的特点,探究蛇毒治疗癌症的机理,分析题干和题图信息,明确实验目的、自变量、因变量是解题的突破口,对于实验设计的对照原则和对照原则的理解应用以及分析处理实验结果获取结论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26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