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期末检测卷(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63691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期末检测卷(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期末检测卷(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期末检测卷(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期末检测卷(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期末检测卷(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期末检测卷(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期末检测卷(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期末检测卷(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期末检测卷(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期末检测卷(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期末检测卷(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期末检测卷(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期末检测卷(六)(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期末综合测试卷六(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先秦时期,官方颁布的月令体著作中,将一年中每月的物候列出,表明动植物的生长情况,然后要求人们按照时令合理安排采集渔猎活动和农业生产。这反映出当时()A官方重视发展农业经济 B自然科学有了长足进步C争霸战争推动农业发展 D耕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答案】A【解析】据材料“官方颁布的月令体著作”“按照时令合理安排农业生产”可知,先秦时期,官方重视农业生产,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官方重视发展农业经济,无法体现自然科学的发展,材料也没有涉及争霸战争,故排除B、C两项;材料反映官方要求人们按照时令合理安排采集渔猎活动和农业生产

2、,无法体现耕作技术取得重大突破,故排除D项。2史记货殖列传载,战国晚期“邯郸郭纵,以铁冶成业,与王者埒富”,“卓氏之先,赵人也,用铁冶富”,“鲁人俗俭啬,而曹邴氏尤甚,以铁冶起,富致巨万”。这反映出当时冶铁业()A对生产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B成为有一定实力的独立生产部门C是社会下层百姓致富的主要途径D已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社会稳定【答案】B【解析】材料体现的是战国晚期冶铁业的发展,并未反映当时冶铁业对生产发展的作用,故A项错误;战国晚期冶铁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出现了许多因经营冶铁业而致富的大商,这反映出当时冶铁业成为有一定实力的独立生产部门,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战国晚期出现因经营冶铁业而致富

3、的人,并未反映当时冶铁业成为社会下层百姓致富的主要途径,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战国晚期冶铁业的发展,并未反映其影响社会稳定,故D项错误。3丝绸之路开通后西域有汗血马、毛皮、葡萄、核桃、石榴等传入中原。中原有丝绸、瓷器、茶叶、冶铁、凿井技术等传入西域。这说明()A外来物品传入改善人民生活B中原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较高C以物易物是商贸的主要方式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丝路的繁荣【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中原传入西域的基本上都是手工业产品或先进技术,而西域传入中原的主要是原始的农牧业产品,中原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对西域来说是较高的,故B项正确;材料不能反映“人民生活”因“外来物品传入”而“改善”,故A项

4、排除;以物易物是生产力低下,物质极不丰富,部落或家庭之间偶尔发生的交换活动,它不是商贸的主要方式,故C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物种的交换,不能体现商品经济发展,故D项排除。4宋代“不抑兼并”,导致了土地所有权的竞争与垄断,出现了“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的局面。这种局面客观上()A减少了土地的垦荒面积B适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C抑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加剧了土地的分散和贫富分化【答案】B【解析】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与减少土地垦荒面积无关,故A项错误;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适应了当时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当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故B项正确;在宋代土地高度集

5、中的情况下,宋代租佃经济高度发展,农民可以维持生计,不一定抑制生产积极性,故C项错误;宋代“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加剧了土地的集中程度,故D项错误。5钱乘旦在西方那一块土书中指出,经过差不多70年的努力,葡萄牙人终于从非洲最北端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最南端,其中的艰难险阻是难以想象的。关于此次航海说法正确的是()A达伽马最早进入了印度洋B迪亚士抵达“好望角”C推动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从此发现了美洲新大陆【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反映进入印度洋的信息,故排除A项;材料“葡萄牙人终于从非洲最北端沿非洲西海岸南下到达最南端”反映的是迪亚士抵达非洲南端“好望角”,故选B项;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6、故排除C项;哥伦布是在西班牙支持下发现了美洲新大陆,故排除D项。617世纪初,英国、荷兰、丹麦、法国等纷纷建立东印度公司。其中,英国在印度的统治都是通过英国东印度公司进行,荷兰东印度公司也曾一度侵占了中国的澎湖和台湾。由此可知,这些东印度公司()A推动了西欧的殖民扩张 B是现代意义的跨国公司C是西欧贸易兴盛的根源 D刺激了亚洲经济的发展【答案】A【解析】从材料“英国在印度的统治都是通过英国东印度公司进行”可见,东印度公司帮助政府,对外殖民统治,故A项正确;从材料“荷兰东印度公司也曾一度侵占了中国的澎湖和台湾”可见,东印度公司不是现代意义的跨国公司,故排除B项;西欧贸易兴盛的根源是本国资本主义经

7、济的发展,东印度公司只是起推动作用,故排除C项;东印度公司的殖民扩张是对亚洲经济的掠夺,导致了亚洲的长期落后,故排除D项。7下图为英国政府发行的50英镑纸币,头像是瓦特和博尔顿。他们开创一种合作方式,发明家瓦特出技术,企业家博尔顿出资,推动了蒸汽机的不断改进和规模化生产。由此可知,此时()A科学理论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B政府政策的鼓励推动发明创造C新商业经营方式推动技术应用D工匠经验积累导致了机器改良【答案】C【解析】题意反映的是技术与资金的结合,而不是科学理论与生产技术的结合,故排除A项;题意中没有体现政府在蒸汽机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故排除B项;技术和资金的结合推动了蒸汽机的改进与发展,说明新商

8、业经营方式推动了技术应用,故C项正确;题意未能体现工匠经验积累对机器改良的作用,故排除D项。8下图是18701900年的美、欧、亚三大洲铁路长度变化示意图。从中可得出的结论是()A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铁路事业的发展B欧洲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C铁路的发展是形成世界市场的先决条件D商品输出成为欧美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答案】A【解析】由材料图表中的“18701900年”间,欧、亚、美三大洲铁路长度均呈现上升趋势的现象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铁路事业的发展,故A项正确;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开始形成,故B项排除;“先决条件”表述不符合史实,形成世界市场的条件很多,其中铁路并非“先决条件

9、”,故C项排除;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欧美国家对外扩张的主要手段是资本输出而不是商品输出,且扩张手段在材料中不能体现,故D项排除。9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世界棉纺织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棉花的出口。原来不种棉花的地区也开始大量种植。“江西、浙江、湖北等处,向只专事蚕桑者,今皆种植棉花”。这表明当时中国()A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B棉纺织业取代传统丝织业C中国小农经济完全解体D农村产业结构发生根本变化【答案】A【解析】受世界市场需要的影响,江浙地区的农民大量种棉,反映了农业商品化趋势的加强,故A项正确;B项中“取代”的说法绝对,棉纺织业规模超过传统丝织业,故排除;C项中“完全”的说法绝对,故排除;农村产业

10、结构仍以农业为主,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故D项排除。10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在进口品不能满足中国市场需要的情况下,一种替代型的工业逐渐发展起来了”。其主要原因是()A欧洲列强忙于世界大战B民众提倡国货运动的影响C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封锁D国内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答案】A【解析】一战时期,西方列强无暇顾及中国,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客观上推动了替代型的工业即民族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故A项正确;爱国运动并非主要原因,故B项排除;此时西方从中国大量进口物资以满足战争需要,并非实行封锁,故C项排除;“替代型的工业逐渐发展起来”说明国内自然经济抵制作用不大,故D项排除。11“一五”计划期间,国家财政中来自国外的贷

11、款,只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2.7%。在苏联帮助设计和装备的项目中,仍有20%至30%的设计工作量和30%至50%的机器设备由我国自己负担。这体现了“一五”计划期间()A国家的财政税收较为充裕B国家主要从农业部门获取资金C政府仍坚持和强调自力更生D苏联对中国的援助相当有限【答案】C【解析】材料“来自国外的贷款,只占国家财政总收入的2.7%”“20%至30%的设计工作量和30%至50%的机器设备由我国自己负担”表明“一五”计划期间,中国仍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立场,故C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充裕”;B项是苏联经济建设中的做法,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苏联对中国的援助有限,故D项排除。12197

12、9年7月,中央提出了国有企业改革方案:一是给企业一定比例的利润留成;二是给企业一定的生产计划、产品购销和资金运用的权力,以打破企业是政府机关附属物的体制。该方案实际上是()A调整国民经济结构B放权让利以调动企业积极性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把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说明政府为了调动企业的生产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下放权利,故B项正确;国民经济结构指的是农、轻、重的比例,故A项错误;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故C项错误;1984年确立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原则,故D项错误。131985年,邓小平指出:“外国有的评论家说,中国的现行政

13、策是不可逆转的。我认为这个看法是正确的。”此处“不可逆转”的判断主要是基于()A沿海经济开放区相继开辟B经济特区与农村改革的成功C人民公社化体制已经撤销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答案】B【解析】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国陆续实行改革开放,1979年经济特区的设立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成为改革开放的“不可逆转”政策,故B项正确;沿海经济开放区是1985年开始实行,故A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之时人民公社化体制并没有完全撤销,故C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全面展开符合1985年史实,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D项错误。14民国时期,国民政府不断推动阳历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

14、甚至将阳历定为“国历”。1930年,政府编印什么叫做国历的宣传大纲,列出15条“实行国历宣传标语”。这反映了()A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B革命思潮影响社会习俗C政府主导大众传媒演变D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大势【答案】D【解析】民国时期,阳历已通行世界,国民政府不断推动阳历在全国范围内的宣传和实施,这说明当时中国积极融入世界大势,故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革命思潮,故B项错误;实施阳历不等于大众传媒演变,故C项错误。15沈葆桢说,铁路电报并不是不适用,但若创办,必须依照民情,“台湾则可行,以其民情所安也;他处则难行,其为民情所骇也”。1877年,中国第一条

15、电报线在台湾成功架设,这得益于()A朝野上下的共同努力 B较为特殊的地理文化C实业救国理念的推动 D殖民统治的特殊环境【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的“但若创办,必须依照民情,台湾则可行,以其民情所安也;他处则难行,其为民情所骇也”可知,台湾首先架设电报线得益于当地较为特殊的地理文化,故答案为B项;A、C两项在材料信息中均没有反映,排除;台湾当时不是外国的殖民地,故排除D项。1620世纪80年代,中国电影由宏大叙事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大时代的小故事”,展现生活的低吟浅唱和个人的沉浮起落,使人感同身受并寄寓对真善美的美好渴望。这一变化()A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B体现了传统道德的回归C得益于

16、新技术手段的运用D反映了消费市场快速成长【答案】A【解析】材料中“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时代的小故事”,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变迁,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故A项正确;材料变化无法说明传统道德的回归,故B项错误;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主要是在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21世纪,故C项错误;20世纪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才刚刚起步,消费市场也刚刚起步,故D项错误。17如图是1929年刊登在合众存异:美国人的历史上的一幅漫画,内容为一个赔了钱的“投资者”正抓着一只在华尔街上狂奔的熊的尾巴。此漫画折射出()A经济政策调整的紧迫性 B政府勇于承担责任C经济颓势迅速得到扭转 D新政推行遭遇困境【答案】A【解析】股

17、市危机源于市场虚假繁荣,反映了自由放任模式下资本主义经济的盲目性及无序性,需要政府加强对经济的调控引导,故A项正确;此时政府仍坚持自由放任政策,故B项排除;股市危机最终引发经济大危机,故C项排除;此时新政尚未实施,故D项排除。18美国百科全书认为:罗斯福是讲究随机应变和实用主义的,他是和大商业农场主和大企业合作的,而不是与之对抗的。罗斯福这样做主要是解决大危机中的()A金融行业风险 B生产相对过剩C百姓流离失所 D严重滞胀问题【答案】B【解析】根据“他是和大商业农场主和大企业合作的”可知,罗斯福这样做并不是为了解决金融行业的风险,故排除A项;罗斯福与大商业农场主和大企业合作能够有效地调节工农业

18、生产,从而解决生产相对过剩的问题,故选B项;解决百姓流离失所问题的是罗斯福的社会保障措施,故排除C项;经济大危机期间美国没有出现经济“滞胀”问题,故排除D项。19“在美国,一个生机勃勃的、独立的软件销售业的出现,离不开联邦政府投资建立的、受益于研究开发体系的研究和人事架构发展了一种典型的以大学为基础的研究团体的模式,这种模式使得新观点、新产品不断涌现。”材料主要说明了美国()A国有企业的全面发展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作用C二战后第三产业兴起D“新经济”模式开始出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政府对软件销售业所起到的重大作用,使得新观点、新产品不断涌现,这都是政府起到重大作用的表现,故B项

19、正确;材料未体现国有企业全面发展的相关信息,故A项排除;材料只讲到了软件业的发展,不能代表整个第三产业的兴起, 故C项排除;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政府的作用,并非强调“新经济”模式的出现,故D项排除。201921年,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列宁对到访的美国商人阿曼德哈默说:“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重新发掘我们的经济潜能。”为了“发掘经济潜能”,苏俄()A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C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D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答案】C【解析】由材料“1921年,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结合所学可知,当时俄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主张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20、故排除A项,选择C项;B、D两项均是斯大林体制的特点,故排除。21据统计,在勃列日涅夫执政的三个五年计划时期,仅在由国家计委编制下达的工农业生产计划中,就包括了约4 000个产品品种,约占工农业产值的80%90%。这反映出当时苏联()A国企承担全部物资供应 B不存在市场交易的现象C计划经济体制很完善 D企业可支配权力太小【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在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计划经济的程度是很高的,留给企业的自主性就很低,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国企的地位,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市场交易问题,故B项排除;材料反映的是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故C项排除。221960年前后,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指出

21、:在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情况下,其他国家必须依靠美国国际收支持续逆差来获得足够的美元;而美元的持续性流出,又势必削弱并危及美元的储备货币地位。“特里芬两难”实际上说明()A美元的中心货币地位不能动摇B布雷顿森林体系导致美国长期外贸逆差C统一的国际货币体系不合实际D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有利于货币体系稳定【答案】D【解析】“特里芬两难”说明以美元为核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内在矛盾,仅以单一货币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体系难以维持,实际上说明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有利于货币体系稳定。故答案为D项。“特里芬两难”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深刻的内在矛盾,难以维持,故排除A项;B项只是现象,不是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故排除

22、;材料中的观点只是想说明单一货币的国际货币体系不可能长期维持,故排除C项。23美国总统克林顿在1997年向国会提交的一份评估报告中称赞:“协定使美国增加了311万个就业机会,其中189万个是因增加了对加拿大的出口。”这份评估报告论述了()A美国建立了“福利国家”B北美自由贸易区的积极作用C第三产业兴起的重要性D美加实行经济合作的必要性【答案】B【解析】1992年,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签订了北美自由贸易协定,逐步实现了三国商品、劳务、资本等的自由流通,推动了美国与加拿大贸易的发展,增加了美国国内就业机会,这与材料中“协定使美国增加就业机会”“增加了对加拿大的出口”一致,故B项正确;A、C两项均属

23、于美国的内部因素,与加拿大无关,排除;材料反映了美加经济合作产生的影响,D项错误。24多极化的主体国家往往也是国际经济贸易大国,它们互为贸易伙伴。全球化愈发展,它们之间经济上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程度就会愈加深,因而在保持地区和全球安全与稳定上的共同利益也会扩大。这揭示出()A区域性大国主导了全球化B全球化推动了大国的崛起C多极化与全球化相互促进D全球安全依赖大国的合作【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可知,多极化的主体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推动了全球化,全球化的发展加深了多极化主体国家间的联系,扩大了它们之间在地区和全球安全稳定上的共同利益,这体现出多极化与全球化相互促进的特征,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

24、是区域性大国推动了全球化,推动了大国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但无法得出大国主导了全球化,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大国的崛起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能够体现全球安全对大国合作的依赖,但这不是材料强调的主要问题,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25题18分,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共52分)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66年,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建厂时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工人,专门为美商的“老船坞”加工、制造船舶零配件。三年以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由一个手工锻造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19世纪70年代,这家工厂发展很快,已经能够制造小火轮船,不久又能生产车床、气锤等

25、。不过直到此时,发昌机器厂自身的力量还很薄弱,它制造的小火轮船,发动机均为英国制造。进入80年代,发昌机器厂受到外商排挤、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于被英商开办的耶松船厂兼并。摘自历史2(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材料二:1894年,张謇考取状元,但他未贪恋官场,而是选择了实业救国之路。1895年,他在南通开设大生纱厂。据唐闸镇(大生纱厂所在地)的老人回忆,大生纱厂开工前夕,当地农民根本不知道工厂是怎么回事,因此不愿进厂做工。张謇让人把工厂门打开,开动安装好的机器,任由当地农民前来观看。村中的孩子都对这种飞转的纺纱机器十分好奇,胆子大的还动手学接线头,干满七天者,每人还能领到几串钱。农民们一算,进

26、厂做工比在家织布挣钱多,纷纷前来报名。摘自经济成长历程(必修岳麓书社)(1)方举赞和张謇在开办工厂过程中都有优势和困难,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各自不同的优势和困难。(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张謇的人生选择和解决困难的方式谈谈自己的认识。(6分)【答案】(1)方举赞:优势:方举赞本身经营手工作坊,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和经验;地处上海,便于学习和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和设备,具有更好的交通和市场条件。困难:资金投入较少,发展慢;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受制于外国;力量薄弱,竞争不过外商。张謇:优势:状元出身,社会地位高,可以更容易获得社会政治资源;国家政策调整,发展环境有所改善。困难

27、:传统社会因素干扰阻碍,是发展中不小的阻力;弃官从商,与重农抑商的传统相悖,对企业发展有较大风险。(2)认识:张謇状元出身,却放弃了大好前程,怀着“实业救国”的理想,以身许国,投入到兴办实业的浪潮中,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在遇到困难时,张謇不退缩,因地制宜的引导处理,这种办事风格值得每个遇到困难的人学习。【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可以得出,方举赞创办企业的优势,依据材料一“发昌机器厂自身的力量还很薄弱”“发昌机器厂受到外商排挤、日趋衰落”归纳出困难;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张謇考取状元,但他未贪恋官场,而是选择了实业救国

28、之路”可以得出优势,依据材料二“他未贪恋官场,而是选择了实业救国之路”“农民根本不知道工厂是怎么回事”可以得出社会因素和观念的干扰等方面的困难。第(2)问,属于开放型试题,依据材料二张謇从商之路和所学,从创办实业的思想起源、创办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创办企业过程中的精神品格阐述作答。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只是因为常规疗法再也不能奏效,他才试用了试验性疗法。美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材料二:1945年底,(英国)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1946年开始实施煤炭工业国

29、有化。法国(20世纪60年代)鼓励和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全民教育事业,不惜投入巨额资金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支持科学研究活动,国家投资开办职工职业培训工作。1949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式提出“公平施政”的政策纲领,把过去各种建议合并起来,形成一个更广泛、更系统、更具体的计划。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材料三:英国撒切尔夫人执政11年间一反传统的经济政策,率先在西方国家中推行以现代货币主义为中心的新经济政策,人们通常称这副药方为撒切尔主义。它首先对付结构性经济危机,重新倡导资本主义自由经营和私人首创精神。黄安年评撒切尔夫人治理“英国病”(1)根据材料一,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是什么,罗斯福的“试验

30、性疗法”使得美国的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初期欧美国家发展经济的方式。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理论来源。(8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英国结构性经济危机的具体表现,为此英国撒切尔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什么?(6分)【答案】(1)“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经济大危机。转变:由以“自由放任”政策为主,转变到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方式:英国实行国有化,建立国营经济;法国通过政府直接投资的方式拉动国内市场;美国对经济进行计划指导。理论来源:凯恩斯主义。(3)具体表现:经济发展停滞;通货膨胀(或答

31、经济“滞胀”)。主要措施: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混合经济”;缩减福利国家规模。【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大危机的角度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角度说明罗斯福的“试验性疗法”使得美国的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英国)国有化法案法国推进科技进步和全民教育事业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支持科学研究活动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式提出计划”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有化、政府直接投资、经济进行计划指导等方面概括二战后初期欧美国家发展经济的方式。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凯恩斯主义的角度指出这一时期西

32、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策的理论来源。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撒切尔主义。它首先对付结构性经济危机,重新倡导资本主义自由经营和私人首创精神”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滞胀”的角度指出当时英国结构性经济危机的具体表现;第二小问,据材料“一反传统的经济政策”“重新倡导资本主义自由经营和私人首创精神”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发展“混合经济”、缩减福利国家规模等方面回答。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人们将和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人互相竞争和合作人们的机会将越来越平等全球各地之间变得越来越相互依赖。贸易的疆界已经被铲平,我们的经济可以延伸到任意的地方,技术、人员、

33、资本、贸易在自由地运行,用它们的方式达到平衡。(美)托马斯弗里德曼世界是平的材料二:部分目录第一章金融的混乱世界的终结?第二章全球巨额资金:危机重重第六章风雨满楼:真正的欧洲货币战争第七章美联储:心有余而力不足第八章世界是弯的:薄弱的全球化基础(一)全球化难道患上焦虑症?(十)薄弱的全球化政治基础第九章全球化与金融体系:生存与发展的命题(美)戴维斯密克世界是弯的(1)根据材料一,说明弗里德曼为什么说“世界是平的”。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变平”的因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是弯的”的表现并为“弯”的世界提供解决方案。(8分)【答案】(1)原因:经济

34、全球化不断发展,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因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范围内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拥有强大实力的垄断公司致力于频繁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通讯工具的创新加速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得人们的联系大为方便。(2)表现:全球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可持续。解决方案: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材料一中明确指出“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机会将越来越平等全球各地之间变得越来越相互依赖达到平衡”,可见之所以说“世界是平的”原因主要是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世界范围内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拥有强大实力的垄断公司致力于频繁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和通讯工具的创新加速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使得人们的联系大为方便。第(2)问,第一小问主要涉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诸多问题,根据材料二中所涉及的信息点可知,主要表现有全球经济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可持续等;第二小问,要为这些问题提供解决的方案,作答时对应的整理出对策即可: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