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八 文言文阅读第五节 概括分析文意语文2022内 容 索 引突破点一突破点二概括分析文意题过去一直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而在2020年新高考两套试卷中,出现了简答题的形式,而且是两种题型同时出现。这不仅体现了新高考卷对文言文文意理解的高度重视,更给我们的备考提出了新的要求,要兼顾选择题和简答题这两种题型。突破点一选择题解答概括分析选择题最简捷的方法就是将选项与原文进行比对,落实细节。特别是有关时间、地点、官职、人物行为等方面的细节,应仔细查对原文词句。一般来说,发现差异就找到了问题。在比对时,注意从下面八个角度展开。1.比对时间命题人故意将事情发生的时间顺序颠倒。分析时要特别注意选项中的时间
2、词语,并与原文比对,理清人物在何时做了某事,防止时间混乱。典题1 根据原文意思,作者并不知道李台州与其母亲的事情,直到李台州去世后,才从其他人那里得知他的事迹。“素来”一词错误。2.比对地点比对选项中人物行为、事件发生的地点与原文是否一致,防止地点概括错误。典题2 “蜀地饱受侵扰”中的地点“蜀地”错,原文“郡邻于蜀,数被侵掠”,是说天水郡和蜀地相邻,常被蜀军侵犯掠夺。可见,饱受侵扰的是天水郡,而不是蜀地。3.比对人物分清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做的不同事,产生的不同结果,防止张冠李戴、颠倒事实。典题3通过跟原文比对,可以看出,选项属于张冠李戴。“效法嵇康、阮籍”的不是“颜太初”,而
3、是“青州牧”“四方士大夫”。4.比对关键词语命题人故意曲解文中某一关键词语的意思,从而制造干扰项干扰考生。因为故意曲解的词语往往起关键作用,且不易把握,故要认真、细心比对。典题4选项中的“仍然忙得无法分身”是对原文“不得旋踵”的错误理解。“旋踵”有两个意思:掉转脚跟,比喻时间极短;转身,指畏惧退缩。根据文意,此处应是第个义项,“不得旋踵”意思是“毫不畏惧退缩”。5.比对添加内容比对选项中是否有命题人故意添加的原材料中未涉及的内容,防止无中生有或于文无据。典题5“使对方未占得便宜而返回”错误,“返回”无依据。6.比对因果关系比对命题人是否将原因说成结果,或将结果说成原因,防止因果倒置或强加因果。
4、典题6此项因果关系不存在,此时的隋炀帝已经“被执”。7.比对范围程度在对文意的概括过程中,命题人故意增删、替换一些表示范围和程度的词语,造成范围或程度的扩大或缩小。典题7原文中“终不一语加咎巫”的意思是“最终没有一句话是归罪于巫师的”,选项说“很少受到谴责”,把“没有”说成“很少”,缩小了限制范围。8.比对概括与分析是否一致新高考卷在此题的命制上,采用先用一两个短语概括人物事迹或品行,然后举例分析的方式,因此概括和分析是否一致也必须注意。典题8谢尚在父亲为宾客饯行的酒席上的话体现出来的是谢尚的聪明早熟,不是“行为洒脱,不拘小节”。突破点二主观题主观题命题角度灵活多样,有的要求概括传主做的事情,
5、有的要求分析、推断传主做某事的原因,有的要求概括传主某方面的形象特点,有的要求发表对某一问题的看法,等等。主观题答题三步骤1.明确题干要求,找准答题区间。主观简答题,要明确题干要求分析什么或概括什么,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明确答题要求后,找到相应的答题区间。2.辨清文句意义,找到关键信息。这类题目,也是在考查考生筛选与整合信息的能力,因此,确定答题区间后,要对其划分层次,辨析文句的意义,圈出关键词语或关键句,剔除无关信息,找到答题的关键信息。3.针对问题,分条规范作答。对圈画出的关键信息要准确翻译并分析整合,转化成答案要点,分条规范作答。典题例析典题:(2020新高考卷,原文见第三节突破点二典题
6、)海瑞在向明世宗上疏前,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子”?请简要说明。自知触怒皇帝将死;抱定必死的决心。解析:解答此题,可分以下三步:第一步,明确题干要求,找准阅读区间。题干中,“海瑞”明确了答题对象;“为什么要事先市一棺,诀妻子”明确了答题方向,要求分析、推断海瑞这么做的原因;“简要说明”明确了答题要求。由此可锁定阅读区间:“此人素有痴名。闻其上疏时,自知触忤当死,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第二步,找到关键信息。“自知触忤当死”“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即是答题的关键信息。第三步,分条规范作答。由“自知触忤当死”可知他自知触怒皇帝将死;由“市一棺,诀妻子,待罪于朝,僮仆亦奔散无留者,是不遁也”可知他抱定必死的决心,并不打算逃走,买了一口棺材,诀别妻子儿女,遣散僮仆,等待皇帝降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