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2 ,大小:71.50KB ,
资源ID:863439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6343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期末检测卷(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期末检测卷(一)(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1、期末综合测试卷一(时间:7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民间有许多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如“节气不等人,春日胜黄金”“清明前后,点瓜种豆”“过了芒种,不可强种”等。由此可见,我国古代农耕文明()A以天人感应理论为基础B注重协调南北方社会生产节奏C崇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是统治者重视发展科技的结果【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的天文历法为农业生产服务,讲究不违农时,顺时劳作,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故答案为C项。天人感应反映的是天与人的关系,与材料适时而种,不违农时不符,故A项排除;材料不能体现协调南北方社会生产节奏,故B项排除;统治者重视发展科技与材料中“民间谚语”不符,

2、故D项排除。2秦兵马俑坑出土的武器绝大多数是青铜兵器,约达4万余件。铁兵器数量极少,总共只有铁矛1件,铁镞1件,铁铤铜镞2件。材料说明当时()A冶铁水平制约大规模武器生产B秦国尚未掌握生铁铸造技术C青铜兵器导致秦军战斗力下降D青铜器成为秦人随葬必备品【答案】A【解析】虽然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出现铁器,但冶铁水平制约了铁制武器的大规模生产,导致秦兵马俑坑中出土的铁制武器很少,故选A项;秦兵马俑坑中出土了铁制兵器,说明秦国已经掌握了生铁铸造技术,故排除B项;当时秦军战斗力强大,并没有因为青铜兵器导致战斗力下降,故排除C项;青铜兵器出土于秦兵马俑坑,并不能说明当时青铜器成为秦人随葬必需品,故排除D项。3

3、农政全书卷三十五记载:“今之搅车(棉花去籽工具),以一人当三人矣,所见句容式,一人可当四人,太仓式两人可当八人。”材料说明明朝()A私营手工业规模已超过官营手工业B纺织原料呈现出多样化C工具的改进大大提高棉纺织业效率D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答案】C【解析】由材料“以一人当三人矣,所见句容式,一人可当四人,太仓式两人可当八人”可知,随着工具的不断改进,劳动效率增加,故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私营和官营手工业规模,故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纺织原料多元化,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工具的改进,与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无关,故D项错误。4新全球史中写道:“欧洲商人的远航不仅刺激了东半球的商业发展,还促进了真正意

4、义上的全球贸易体系的诞生。”文中“远航”是指()A新航路开辟B殖民扩张C开展三角贸易 D争夺海上霸权【答案】A【解析】新航路开辟拉开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序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结合材料“远航”,可知A项符合题意;殖民扩张与东半球的商业发展无关,故B项排除;开展三角贸易主要是欧洲资本原始积累的一种手段,与材料中远航及商业发展无关,故C项排除;争夺海上霸权与材料无关,故D项排除。516世纪英国著名思想家培根说:“一个国家若能成为海上的主人就等于成了一个帝国。”在世界近代史上,英国为确立“海上的主人”地位,首先是打败了()A西班牙 B葡萄牙C荷兰 D法国【答案】A【解析】英国为确立殖民霸主

5、地位首先于1588年打败西班牙,17世纪打败了荷兰,18世纪打败了法国,最终确立“日不落帝国”殖民强国,故A项正确。6长篇小说南方与北方的一些情节反映了19世纪中期英国的某种历史现象。下表描述的是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的生活片段。地点故事情节赫尔斯通(南方农村小镇)与表妹伊迪丝“一直谈着结婚的仪式和礼服,还谈到使一架钢琴的琴音调整是多么困难,以及伊迪丝婚后到苏格兰旅行时应该带些什么衣服。”米尔顿(北方工业城市)玛格丽特在家里寻找佣人时发现,米尔顿的女人们宁愿干工厂里薪水更高又有着更大独立性的工作也不愿做佣人。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妇女外出活动增多 B男女平等成为现实C社会观念发生变化 D贫富差距不断

6、拉大【答案】C【解析】材料没有反映妇女外出活动增多,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男女平等,排除B项;材料中的米尔顿的女人们宁愿干工厂里薪水更高又有着更大独立性的工作也不愿做佣人,说明当时英国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人们的传统社会观念发生变化,故选C项;材料没有反映贫富差距扩大的信息,排除D项。7以国都为中心向四方辐射是中国古代交通网的主要特点。鸦片战争后,港口与交通的有机联接则成为中国近代交通体系的主要形态。这一转变主要反映了中国()A中央集权的削弱B传统观念的改变C交通工具的革新 D经济结构的变动【答案】D【解析】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随着商品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港口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

7、来越重要,因此材料表明当时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变动,故答案为D项;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中央集权没有削弱,材料中的转变不是政治方面的原因,故排除A项;这一转变与人们的观念变化无关,故排除B项;这一变化主要不是交通工具的变化带来的,故排除C项。8日本大阪纺织公司的山边丈夫1889年5月在联合纺织报上撰文说:“必须向我国西部邻国中国寻求原棉”。据此推知,甲午中日战争()A是由中国闭关锁国引起的B是中日争夺原料的商业战争C使中国开始融入世界市场D中国加速沦为列强经济附庸【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日本掠夺中国原棉的企图,说明甲午战争使中国加速沦为列强经济附庸,故D项正确;1889年之前中国闭关锁国政策早已经

8、被打破,故A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中国与日本争夺原料,故B项排除;1889年之前中国早已经开始融入世界市场,故C项排除。91911年,上海拥有丝厂48家,丝车13 738台;1914年增为56家,丝车14 424台;1917年猛增为70家,丝车18 386台,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C南京国民政府的大力扶持D洋务派引进西方的先进生产技术【答案】B【解析】19141917年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导致民族工业有了进一步发展,故B项正确;A项是19世纪末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原因,排除;C项是192719

9、36年民族工业有了一定的发展的原因,排除;1895年甲午战败,洋务运动失败,故D项排除。10据统计,1949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为84.5%,1952年74.7%,1957年为62.3%。这说明该时期()A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国民经济逐渐得到恢复 D我国确立计划经济体制【答案】C【解析】经过土地改革,农民分得了土地,生产积极性相对来说比较高,故A项错误;19491957年,虽然农业总产值在工农业净产值中所占比重下降,但农业依然占比最大,未体现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故B项错误;建国初,我国国民经济逐渐恢复,通过一五计划,我国工业取得较大发展,现代化建设

10、取得较大成就,故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农业比重下降,工业不断发展,未体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确立的相关内容,故D项错误。111962年,中共中央制定“农村十六条”,规定“恢复社员的自留地,允许社员发展家庭副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开放农村集市贸易。”这一规定()A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的恢复B标志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C意在改变土地性质D推动了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答案】A【解析】由于政策失误,导致出现19591962年的三年经济困难,为了恢复农业生产,中共中央出台了“农村十六条”,A项符合题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标志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B项排除;三大改造之后,中国土地制度属于公有制,C项排除;

11、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与材料无关,D项排除。121995年,全国从事私营、个体、外资企业的人数分别为956万、4 614万和1 700万,比1994年分别增长47.5%、22.2%和21.4%,从业人数占全国从业人数比重的11.6%。这表明()A私营经济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B非公有制经济具有重要作用C国民经济中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弱化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答案】B【解析】私营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经济,故私营经济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的说法错误,故A项排除;材料表明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就业人口,具有重要作用,故B项正确;在国民经济中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不断强化,故C项排除;社会主义市场经

12、济体制的建立是在21世纪初,故D项排除。1319世纪70、80年代,中国多地出现诸如洋教信徒“因为不肯在祖坟前祭拜父祖,被严重殴伤,部分信徒还被剥夺了祖产”,由此引发严重的教民冲突的案例。这主要反映出()A国人普遍反感外来宗教B政府纵容传教士扰民C中西文化观念存在冲突 D传统文化妨碍近代化【答案】C【解析】教民冲突的案例比较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中西文化的差异,故C项正确;A项中“普遍反感”,说法绝对,故A项排除;政府纵容传教士扰民,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项排除;材料中只是说中西文化之间的冲突,并没有提到妨碍近代化,故D项排除。14大公报曾载“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一些“

13、适于卫生,便于动作,宜于经济,壮与观瞻”的时代服装开始被推广。这种现象始于()A鸦片战争 B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 D改革开放【答案】C【解析】 鸦片战争时期西装并未流行,故A项排除;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与材料无关,故B项排除;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带动了社会习俗的变化,这时期体现出新旧交替的特点,故C项符合题意;改革开放使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服装呈现多元化特点,故D项排除。151935年四川导游报刊曾提及:“过去的旧说法:四川是四川人的四川,如今渐渐让位于必须与周边省份乃至于全国各地打通交流的途径。”此变化得益于近代()A川江航运的发展 B电话的

14、普及C报纸的大量刊印 D电视广告的宣传【答案】A【解析】材料“如今渐渐让位于必须与周边省份乃至于全国各地打通交流的途径”表明,四川加强了与周边地区的沟通与联系,主要是因为近代交通的发展,故A项正确;电话在当时并不普及,电视在当时的中国并没有出现,故排除B、D两项;C项不符合题意,故排除。16美国19201929年工业总产值增加了50%以上,新技术、新机器、新管理方法减少了对劳动力的使用,而在业工人的平均工资1929年还低于1920年。这说明经济危机的发生是由于()A生产力的提高B工人收入大大下降C贫富差距过大 D生产远超消费能力【答案】D【解析】美国19201929年工业总产值增加了50%以上

15、,而在业工人的平均工资1929年还低于1920年,说明生产能力远远超过消费能力,必然引起生产相对过剩的经济危机,故D项正确;A、B两项是材料反映的现象,无法说明经济危机发生的原因,故排除;材料信息无法直接反映出贫富差距过大,故排除C项。17经济危机期间,大量工人失业,美国政府实行社会救济。对此,一位技师说:“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到救济机关去,我简直不得不糟蹋我的自尊心。”这表明()A实行以工代赈的必要性B美国民众抵制政府的干预政策C经济危机引发民众恐慌D罗斯福新政无法摆脱经济危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单纯的社会救济不能解决失业问题及失业带来的其他问题,说明以工代赈的重要性,故A项符合题

16、意;美国民众抵制政府的干预政策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B项排除;经济危机引发民众恐慌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故C项排除;罗斯福新政使美国摆脱了经济危机,故D项排除。18尽管美国人对富兰克林罗斯福个人及其内外政策褒贬不一,但他们均认为,“罗斯福在执政期间把总统作用这一概念改变得比所有前任加在一起还多”。该说法的依据是()A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B三权分立体制遭到了破坏C新政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D自由放任政策的弊端暴露【答案】A【解析】面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推行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故答案为A项;新政期间,总统作用加强,但仍坚守三权分立体制,故B项排除;C项说法脱离材料主旨,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有关

17、自由放任政策及其弊端的信息,故排除D项。191920年,苏俄1卢布的价值相当于1918年1卢布的1/188,相当于1913年的1/13 000。这从侧面反映出()A物资奇缺,阶级矛盾尖锐B苏俄应对通货膨胀的经验不足C以物易物,市场贸易取消D西方国家对苏俄经济进行封锁【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1920年,苏俄1卢布的价值相当于1918年1卢布的1/188,相当于1913年的1/13 000”,说明19181920年苏俄卢布持续贬值,这从侧面反映出政府缺乏有效应对通货膨胀的措施,故B项正确。20苏联从1927年到1933年间,高等教育招生(往往是技术学院)增加了3倍,其中工人阶级家庭出身的学生人

18、数从总数1/4增加到了1/2。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A农业集体化的推动 B工业化建设的需要C与美争夺世界霸权 D经济危机趋于缓解【答案】B【解析】斯大林执政期间,推行工业化,片面发展重工业,培养工业技术人才,故B项正确。21“在经济上,赫鲁晓夫建立了地区经济委员会,给工厂管理者赋予更大程度的自主权,并激励他们提高效率和利润,以求放松集中化的经济管制。”这表明赫鲁晓夫改革()A系统纠正了斯大林体制弊端B深刻改变了经济体系的缺陷C根本上突破了原有经济体制D一定程度上运用了经济手段【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力图运用经济手段改革计划经济体制,故D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系统纠正了

19、”斯大林体制弊端,故排除A项;材料表明赫鲁晓夫一定程度上改革计划经济体制,B、C两项表述绝对化,故排除。221944年7月1日, 44个国家或政府的经济特使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会议确立了布雷顿森林体系。该体系的基本特征是()A35美元稳定等价于1盎司黄金B促进了战后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C美元与黄金挂钩,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D美国拥有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厚的黄金储备【答案】C【解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基本特征是“双挂钩,一固定”即美元与黄金挂钩,资本主义国家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与黄金的兑换比率固定,故C项正确;A项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内容,不是特征,故排除;B项是布雷顿森林体系

20、的影响,与设问不符,故排除;D项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得以建立的条件,与设问不符,故排除。23越来越多的欧洲人已经明白,欧洲已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经济实力削弱B欧洲各国经济实力增强C马歇尔计划的影响D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答案】D【解析】欧洲不断联合壮大,将一体化从经济扩展至政治、社会和安全各个方面,使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欧洲已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欧洲已逐渐联合为一个经济政治实体,故D项正确;欧洲已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说明欧洲一体化程度提高,和美国经济实力削弱无关,故排除A项;欧洲已不再只是一个单纯的地理概念,强调的是欧洲的联合,并非欧洲各国

21、经济实力增强,故排除B项;马歇尔计划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欧洲的一体化,但不是主要原因,故排除C项。24台湾作家杨渡在一百年漂泊台湾的故事中描写到一位在台湾做佣人的菲律宾妇女。这是20世纪晚期以来大量菲律宾妇女在世界各地专门做家庭佣人、保姆的一个写照。这种“菲佣现象”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A区域分工的不断发展 B移民浪潮的再次涌现C科技资本的疯狂扩张 D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答案】D【解析】“在一百年漂泊台湾的故事中描写到一位在台湾做佣人的菲律宾妇女。这是20世纪晚期以来大量菲律宾妇女在世界各地专门做家庭佣人、保姆的一个写照”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生产要素即生产力的自由流动,故D项正确;区域分工、移民浪潮

22、、科技资本在材料中未体现,故A、B、C三项均错误。二、非选择题(第25题18分,第26题18分,第27题16分,共52分)25研究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的农贷问题,是理解中国农村经济生活中“国家农民”关系的一把钥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汉时期部分国家赈贷及其用途类别时间史料出处类别文帝三年贷种食未入,入未备者,皆赦之汉书文帝纪生产和消费并贷元狩三年徙贫民,衣食皆仰给县官,假予产业史记平准书生产和消费并贷本始四年遣使者赈贷困乏汉书宣帝纪生产性借贷清康熙年间部分国家赈贷年份地区事由贷放措施赈贷物康熙三年浙江海宁刮飓风、修海塘动款货币康熙五年广东旱灾动支通省积谷散赈谷物康熙十年淮扬民饥截留

23、漕粮6万担,开仓米4万担粮米据中国历代自然灾害与历代盛世农业政策资料有关内容整理材料二:对于小农而言,过贫则造反,过富则独立,只有不贫不富的状态最有利于国家对小农的控制。中国长期以来国家政权与农村社会都依赖于增长缓慢的农业剩余,农民依赖于这种剩余而生存,国家依赖于这种剩余而运作,因此两者之间的紧张关系长久存在。正因如此,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朝代大都有赈贷之举,其主要原因是维持小农的不贫不富的生存状态,以防崩断国家与小农间的微弱均衡关系。张杰农户、国家与中国农贷制度:一个长期视角(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国家农贷的主要特征。(6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国家实施农贷的目的。国家农贷能保持小

24、农“不贫不富”的状态不被打破吗?为什么?(12分)【答案】(1)特征:生产性农贷和消费性农贷并重;实物农贷为主要形式(农贷形式包括实物与资金,但以实物为主);农贷带有赈灾救济性质。(2)目的:维护小农经济的延续;调节贫富差距;扩大国家经济来源;赈灾救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和巩固统治。判断:不能。理由:封建国家政权的维持必须依赖于对农民的盘剥和掠夺;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必将导致贫富分化。【解析】第(1)问,从“西汉时期部分国家赈贷及其用途类别”表格的“类别”中,可以归结出贷款的共同特点是生产和消费并重;从“清康熙年间部分国家赈贷”表格的“赈贷物”一栏,可以概括出“以实物农贷为主”的特点;从“事

25、由”一栏信息,可以归纳出带有赈灾救济性质。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一表格中的“史料”信息与材料二中“事由”信息概括即可;第二小问,先结合所学回答出观点,再从封建国家收入来源和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特点等方面分析理由。26由于时代和国情的不同,各国走上了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创造了不同的发展模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

26、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材料二:他是一个精明的统治者,在驾驭政府与时代方面有无与伦比的胆略和才能,又由于他在内政方面的巨大建树和在与法西斯斗争中的不朽功绩,而被世人公认为同华盛顿、林肯相比肩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是他,把美国人民从苦难和经济大萧条中拯救出来,扩大了中央政府的权力,首创干预经济生活的先例。材料三: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中国1977年全年的农业成就是不能满足本国需要的,其失误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

27、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材料一中的“退却年代”是指什么?你如何理解罗曼罗兰所说的苏联30年代“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6分)(2)材料二中的“他”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突出贡献是什么?请用全球史观评价他的贡献。(4分)(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中前一种“组织方式”弊端的主要表现。以后一种“组织方式”为开端,我国的经济体制做出了怎样的政策调整?(8分)【答案】(1)“退却年代”:指新经济政策。理解:在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

28、平提高缓慢,牺牲农民的利益太多。(2)突出贡献: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评价: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3)主要表现:“一大二公”,生产资料高度公有化;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经营管理上高度集中。政策调整: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解析】第(1)问,“退却年代”指的是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恢复发展资本主义;罗曼罗兰认为“斯大林模式”下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据此结合“斯大林模式”总结回答。第(2)问,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从全球史观角度看,它对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发挥了重要作

29、用。第(3)问,前一种“组织方式”即为人民公社化运动,其弊端要从计划经济模式在所有制、管理体制、分配制度等方面分析;后一种“组织方式”指的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联系1992年确立改革目标,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知识回答。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20世纪自由贸易的发展演变时间事件1918年美国总统威尔逊提出建立战后世界和平的纲领,其中包括取消一切贸易壁垒、国际贸易计划均等1941年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宣布所有国家都应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贸易。后该原则被26个国家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确认19461948年美国向联合国提议,成立一个以自由贸易为原则的国际贸易组织。2

30、3个国家参加的关贸总协定生效,重要目标是削减关税和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等199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其宗旨和原则与关贸总协定基本一致据金卫星从“门户开放”到世界贸易组织(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美国提议创建国际贸易组织的目的。(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由贸易在20世纪的发展趋势和作用。(10分)【答案】(1)目的:避免重蹈经济危机的覆辙,促进本(美)国经济的发展;确立美国贸易主导权。(2)发展趋势:从少数国家提倡到大多数国家接受;从原则理念发展到制度体系(或者制度化,或者法制化,或者规范化,或者体系化)。作用:消除贸易壁垒,促进世界贸易发展,推动全球化;

31、促进各国经济增长。【解析】第(1)问,据材料“重要目标是削减关税和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等”,回忆、再现所学知识,可得出目的是避免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贸易战的覆辙,促进本(美)国经济的发展;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美国利用经济的优势地位,确立美国贸易主导权,为其商品更畅通的进入世界市场。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威尔逊建立战后世界和平的纲领中提出自由贸易原则理念,但没有被采纳,到大西洋宪章自由贸易原则“被26个国家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确认”,“23个国家参加的关贸总协定生效”,再到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可得出自由贸易原则从少数国家提倡到大多数国家接受;据材料威尔逊建立战后世界和平的纲领,可得出提出自由贸易原则理念,据材料关贸总协定建立,可得出世界贸易体系化、制度化,据材料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可得出世界贸易规范化、法制化。第二小问,据材料“重要目标是削减关税和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等”,可得出消除贸易壁垒,促进世界贸易发展,推动全球化,同时也促进各国经济增长。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