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3 ,大小:63.50KB ,
资源ID:863267      下载积分:5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6326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7历史(岳麓版)一轮高考仿真练2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7历史(岳麓版)一轮高考仿真练2 WORD版含答案.doc

1、高考仿真练(二)(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史书记载:“水以轮济,假一毂(gu)汲引之利,为万顷生成之惠神机日夜运,甘泽高下普”。此农具的发明()A体现了农业基本模式B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C改变了农村的产业结构D形成了完备的灌溉体系【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灌溉工具筒车,而农业的基本模式是小农经济,与材料信息不符,故A项错误;筒车属于灌溉工具,推动了水田农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灌溉工具不能改变农村的产业结构,故C项错误;筒车只是灌溉工具,不能说明形成了完备的灌溉体系,故D项错误。【答案】B2秦得水德,水德尚黑,所以秦的礼服旌旗等都用黑色

2、;与水德相应的数是六,所以符传长度、法冠高度各为六寸,车轨宽六尺;与水德相应,历法以亥月即十月为岁首,等等。这实际上反映出秦代最高统治者采用终始五德说旨在()A宣扬知足寡欲B辩护政治法统C推动经济交流D加强民族融合【解析】解题关键是理解“终始五德说”的含义及“秦代最高统治者采用”。终始五德说是战国时期阴阳家提出的,该学说认为各个相袭的朝代以土、木、金、火、水等五德的顺序进行统治,周而复始。秦始皇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采用终始五德说旨在辩护其结束分裂局面实行专制统治的秩序,故B项符合题意。知足寡欲属道家思想,题干信息无体现,排除A项;“礼服旌旗”采用什么色彩、历法如何规定“岁首”均与经济

3、的交流、民族融合无关,排除C、D两项。【答案】B3南宋文人耐得翁在其游记都城纪胜中记录南宋临安城:“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内亦有不当行而借名之者,如酒行、食饭行是也。”由此记载可知()A南宋城市经济仍受政府管理B城市行会组织最早出现在南宋C医疗行业比餐饮业地位显著D临安城内已经形成地域性商帮【解析】材料“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表明城市中各种行业都有官府的管理,故A项正确;题干所讲的是官府机构,并不是民间的城市行会组织,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医疗行业与餐饮业地位的对比,故C项错误;地域性的商帮出现在明清之际,不符合题干时

4、间限制,故D项错误。【答案】A417世纪晚期的传教士估计,仅上海就有20万织布工人和60万提供纱线的纺织工人。广东等地的丝织、陶瓷业还主动灵活地调整产品结构,开发了专供海外市场的“粤缎”“粤纱”等。此史料印证了()A沿海地区生产专业化的分工B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兴盛C海外贸易促进国内市场的扩大D东南沿海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解析】题干材料关键词“织布工人”“纺织工人”体现的是生产中“织”与“纺”的专业化,“粤缎”“粤纱”也体现了其专门化生产,故排除A项。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进行贩运货物的一项商业活动,排除B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国内市场的扩大,排除C项;根据“17世纪晚期”这一时间

5、限定可排除D项,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才开始瓦解。【答案】A51905年,有一群中国人喊出了如下宣言:“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对这一宣言的解读不正确的是()A宣言出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应该是同盟会政治纲领C体现了民族独立的愿望D利于推动民主革命进程【解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从材料“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反映的是同盟会政治纲领“驱逐鞑虏,回复中华”,故B项正确;“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体现了争取实现民族独立自主,故C项正确;同盟会政治纲领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故D项正

6、确。【答案】A6下表是19181920年日本纱和印度纱的进口情况(上海)年代日本纱印度纱合计1918.51919.470 89139 251110 1421919.51920.434 177138 996173 173增减36 71499 74563 031结合历史形势,对此表解读合理的是()A中国民族工业发展迅速B与北洋政府发展经济的政策有关C反帝爱国运动推动的结果D国际关系影响中国进出口额变化【解析】19181920年中国进口纱总体上呈现大幅度增加的趋势,民族工业的外部环境并没有显著改善,故A项错误;北洋政府发展经济的政策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B项错误;19181920年中国进口日本纱减少,

7、主要原因是日本在一战期间企图独霸中国,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此伏彼起,掀起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C项正确;国际关系的变化影响进出口额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C71937年7月中旬,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送交蒋介石。宣言宣布:“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这表明()A共产党承认土地革命的失败B国共合作抗战的局面已经正式形成C国内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主要矛盾D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解析】A项表述不符合历史史实,排除;国共合作抗战的局面正式形成的标志是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国共产党

8、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故B、D两项错误。材料中国共两党摒弃前嫌,相互做出让步,说明民族矛盾早已超越了阶级矛盾,成为国内主要矛盾,故C项正确。【答案】C81985年1月1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颁发的有关农村经济政策中指出:改革农产品统派统购制度,以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取代统购派购。这说明()A农业生产已实现了商品化B农村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C计划经济体制走向了松动D市场经济体制开始了确立【解析】材料中“农产品统派统购制度”是计划经济体制的体现,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取代统购派购”说明农产品的收购更加注重市场化运作,故C项正确。【答案】C9古罗马的法律规定:交易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以现金或现物进行交易;

9、须有五名证人和一名“司秤”在场,且都必须是罗马公民;物件的转移必须在当事人双方在场时当面进行;转让仪式时,必须使用规范的手势和语言。这说明罗马法()A注重规范公民的行为B保护人们的私有财产C体现了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征D已经走向完整和成熟【解析】“注重规范公民的行为”“保护人们的私有财产”是表面信息,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故排除A、B两项;题干材料强调的物品交易成功须具备条件,反映的是罗马法注重形式和程序化的特点,故C项正确;公民法不能说明罗马法已经走向完整和成熟,故D项错误。【答案】C10美国宪法第六条规定:“合众国宪法、法律和同国外缔结的条款,都是全国的最高法律,各州必须遵守;州的宪法或法律

10、,凡同联邦宪法、法律和条约相抵触者一律无效。”此规定所体现的原则是()A联邦的地位高于州B彻底排除地方的权力C没有程序就没有权利D调和大小州间的矛盾【解析】“凡同联邦宪法、法律和条约相抵触者一律无效”表明联邦宪法的至高无上性,联邦的地位高于州,A项正确;联邦制是在中央政府与州政府之间实行政治权力的合理分配,就是既要使中央的权力处于适当的最高的地位,也不排除地方的权力,对于各州而言,凡是既未授予合众国,又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排除B项;程序优先是美国宪法中的一个重要准则,但题干材料无体现,排除C项;题旨反映的是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州与州之间的关系,排除D项。【答

11、案】A11随着1933年6月银行法和1934年证券交易法的制定、美国联邦储蓄保险公司和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建立,有人说金融中心已从纽约移到了华盛顿。这种说法实际上反映了()A经济危机改变了美国经济布局B纽约丧失了全国金融中心地位C美国政府加强了金融监管力度D整顿金融成为新政核心措施【解析】经济布局指生产力布局、科技布局和流通布局的总和,也就是指生产力、商品流通、科技发展在空间的配置,材料并未涉及经济布局的内容,故A项错误;纽约丧失了全国金融中心地位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经济危机爆发后,罗斯福政府通过一系列经济立法活动及设立一些监管机构来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监督,故C项正确;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

12、施是调整工业生产而不是整顿金融,故D项错误。【答案】C12据下表(摘自杨国昌当代世界经济概论)所反映现象的合理推论是()美国进出口贸易情况表(单位:亿美元,为顺差,为逆差)年代1950196019701973与日本的贸易2.42.015.919.4与西欧国家的贸易2.010.75.817.8A.促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B强化了美国对西欧和日本的同盟关系C经济多极化有力地冲击着美苏两极格局D加速欧共体变成经济兼政治性质的组织【解析】1947年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制,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而表格反映的是20世纪5070年代的经济现象,排除A项;进入20世纪70年

13、代后,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排除B项;随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呈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这种经济多极化是对美国的挑战,也是对美苏两极格局的冲击,C项正确;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标志着欧共体正式由一个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排除D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分两部分,必考部分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选考部分从第1518题中任选一题作答,15分。共52分)必考部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中国古代

14、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可是,到了近代,儒学却连连遭到批判,其地位和影响不断削弱、衰微,最终失去主流、统治地位,被边缘化。这是中国儒学发展、演变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儒学的衰微其实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和文化革新、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这一过程与中国近代化的展开、古代社会的解体基本同步,其历史必然性不言而喻。不同性质的社会变革一旦在中国展开,文化革新就相应提上了日程,就势必要不断触动传统儒学,以致最终否定它的神圣地位。在变革过程中,中国古代社会结构逐步解体,儒学也势必随之同步衰微。张锡勤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材料二韩国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到了现代,他们一方

15、面提倡世界化(实际是向美国看齐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又保护和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后者做得甚至比中国还好。从小到集体的人与人之间,大到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支柱,每一步都渗透着儒家文化的传统素质。以儒家精神为基础的韩国人精神及其思维模式,还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关系,“群体内的和谐”与“群体外的竞争”密切结合,使得韩国国内稳定不乱,又能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促使其综合国力名列前茅。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对韩国社会发展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儒学衰落的原因。(15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对中、韩两国的影响的相似之处,并分析儒家文化在近代中国、现代

16、韩国命运不同的根本原因。(10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的“儒学的衰微其实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和文化革新、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可以得出近代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的社会需要以及政治变革和社会运动的兴起等因素有关;依据材料一中的“这一过程与中国近代化的展开、古代社会的解体基本同步”可以得出自然经济和封建制度的逐渐解体、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等因素有关;结合所学知识,还可以从西学的冲击、科举制的废除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等方面回答。第(2)问的第一小问比较分析材料一“对中国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和材料二“从小到集体的人与人之间,大到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支

17、柱,每一步都渗透着儒家文化的传统素质”信息可知,儒学对中、韩两国都起到了丰富民族精神、塑造民族性格、稳定社会秩序以及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第二小问从是否适应两国当时社会发展需要的角度回答即可。【答案】(1)儒学不能适应近代民族危机加深、救亡图存的社会需要是其衰落的社会根源。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使儒学失去了与之最佳匹配的经济基础。政治变革和社会运动的兴起,作为封建统治精神工具的儒学必然成为众矢之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使儒学赖以存在的阶级基础日渐薄弱。封建制度的逐渐解体,导致儒学失去赖以存在发展的政治基础。封建帝制的推翻,使儒学丧失官方哲学的地位。西学的传入及倡导,使古老儒

18、学相形见绌,从而导致对儒学的怀疑或否定。“文学革命”提倡白话文并逐渐取代文言文,使传统儒学逐渐失去传承的文字载体。科举制的废除,使儒学失去制度依托。(每点3分,任答五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2)相似之处:丰富了两国的民族精神;促进了两国的经济发展;为两国国家的稳定繁荣提供了精神动力。(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根本原因:是否适应两国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14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下面是2005年11月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通史十卷本第十卷的目录摘编。第十卷: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第一章战与和的变奏第二章全面内战的烽火第三章战后社会的动荡与纷扰第四章国共两党

19、攻守态势的转换第五章国共两军的军事决战第六章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结束第七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命运的角度对该目录增加一条子目录,并说明增加理由。(所增加内容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12分)【解析】从中国命运的角度对该目录增加一条子目录,只要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即可。结合目录,紧扣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可以增加重庆谈判一目,理由从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和向着和平民主的光明方向发展来分析即可;也可以增加“北平和谈”一目,可从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方面来说明;还可以增加“渡江战役和追歼残敌”一目,可从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

20、本胜利等方面来说明。【答案】示例1:增加目录:重庆谈判。理由: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中国朝着和平民主的光明方向发展。示例2:增加目录:北平和谈。理由:有利于结束战争,减少人民痛苦,双方达成国内和平协定最后修正案。但南京国民政府拒绝在协定上签字,和谈破裂。示例3:增加目录:渡江战役和追歼残敌。理由: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政府覆灭。接着,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追歼国民党残余军队。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胜利。选考部分1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清末的开明专制化过程,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它们是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自变法以后,晚清政权实际上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进

21、行着从传统专制向开明专制政体转变的历史努力,由于晚清新政的失败与清王朝的崩溃,中国清朝统治者最终并没有完成向开明专制政体的成功转变。然而,当他们认识到,只有仿效西洋先进的技艺,才能增加自己的抵抗西方侵略的能力时,他们就在客观上,不可避免地迈上了现代化的道路,并由此而一步一步地走上新的历史道路。在这一仿效过程中,他们迟早就会意识到,只有进行更为开明的政策创新和体制创新,才能使官僚体制有效地吸纳社会上的现代化精英,才能够更有效地动员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非如此不能最终实现他们的既定目标。这一行为逻辑决定了,只要专制体制的制度创新和体制创新过程一旦开始,那就在客观上不可避免地进入了从传统专制向开明专

22、制化转变的过程。所谓的开明专制化,就是专制政体的“旧瓶装新酒”,利用皇帝的权威和既定的官僚体制,作为政治杠杆来推行现代化的转型。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1)一个旧王朝在承受西方列强的挑战之后,最早的现代化选择为什么是一种开明专制化运动?(4分)清王朝是如何“一步一步地走上新的历史道路”的?(4分)(2)如何评价晚清的开明专制化运动。(7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从阶级立场看,清政府主导的救亡运动,注定它不会主动让出政治权利,而寄希望传统王朝体制的努力;第二小问从洋务运动到戊戌变法、清末新政,向西方学习经历由器物到制度的变化。第(2)问要一分为二看问题。一方面它推动了近代中国的

23、现代化进程,包括推动政治民主化、推动经济的工业化、推动思想上的解放等;另一方面仍然是专制政体的“旧瓶装新酒”,自身的弊端决定了开明专制化运动的失败。【答案】(1)原因:人们只能在既定的条件下,运用当时的政治组织来尝试解决他们所面临的问题。一个旧王朝的政治精英,在面对民族危机这种巨大的压力时,他们想到的首先是通过传统王朝体制来抵制西方列强的侵凌,维护王朝自身的利益,他们不可能超越这一时代限定条件。从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到进行政治制度创新。(2)进步性:政治上,打破传统的专制体制,利用皇帝的权威和既定的官僚体制,作为政治杠杆来推行现代化的转型。经济上,开始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进程,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4、,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思想上,从“中体西用”到立宪救国,推进思想解放。社会生活上,深刻冲击了社会生活,包括教育、实业、饮食、服装等。整体转型:政治的民主化、经济的工业化、思想的理性化,中国的社会转型明确了方向、加快了步伐。局限性:中国的传统官僚体制的自我创新能力太低,专制集权政治的文化惰性十分顽强固。16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第一条:“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第二条:“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第六条:“全国公民都有权亲身或经由其代表去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对于所有的人,无论是施行保护或处罚都是一样的。在法律面前,所有的

25、公民都是平等的。”第八条:“法律以外,不得处罚任何人。”第十条:“意见的发表只要不干扰法律所规定的公共秩序,任何人都不得因其意见、甚至信教的意见而遭到干涉。”第十七条:“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材料二第二条:“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五条:“中华民国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第六条:“人民得享有下列各项之自由权:一、人民之身体,非依法律,不得逮捕、拘禁、审问、处罚。二、人民之家宅,非依法律不得侵入或搜索。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四、人民有言论、著作、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第十六条:“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1912年

26、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两个文件的共同思想,并指出其在政治上的共同要求。(9分)(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内容上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这些民主思想对人类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哪些?(6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得出自由、平等、安全是不可侵犯的人权;由材料“在法律面前,所有的公民都是平等的”得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由材料“任何人都不得因其意见、甚至信教的意见而遭到干涉”得出言论自由;由材料“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得出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由材料二中“中华民国一律平等”“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有言论、著作、

27、刊行及集会、结社之自由”得出言论自由和最高权力属于人民。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个文件在政治上都要求反对专制统治,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第(2)问的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可知,1912年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第二小问从这些民主思想对当时与后世的积极影响分析即可。【答案】(1)共同思想:自由、平等、安全是不可侵犯的人权;言论自由;最高权力属于人民;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共同要求:反对专制统治,实行民主政治。(2)不同点:材料二明确规定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积极影响: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推动了人类

28、社会民主化的进程。17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伴随克林顿先生的论调,西方世界响起了一片“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人道主义干涉有理”的鼓噪。有人甚至把科索沃战争吹捧为一场外交“革命”:“这可能是第一场不以国家利益为名,而以道义和价值观为名所发动的战争”。科索沃战争因此被树立为“新干涉主义”的典范。北约的“战略新概念”为执行“新干涉主义”使命做好了准备。北约将成为捍卫“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观”的政治军事组织,它的军事行动将扩大到成员国范围之外美国还大肆宣扬它在科索沃打了一场“零伤亡”战争,不损一兵一卒。实际上,北约凭借技术优势,在科索沃打了一场“不对称”的战争。为了

29、躲避炮火,北约的飞机从不敢低于1万英尺高度飞行。这样做的结果,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南联盟军队的损失;另一方面却能把难民车队和中国大使馆当成目标。此外,还给公众制造一种错误印象,以为美国有能力“零伤亡”地取得胜利。今后美国决策者面对公众的高期望值,恐怕反而不敢贸然动武。科索沃战争周年之际再论“新干涉主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索沃战争的特点。(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索沃战争“零伤亡”的理解。(6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中“人权高于主权”“人权无国界”“人道主义干涉有理”等信息可以得出是美国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向南联盟发动的战争;依据材料“北约将成为

30、捍卫共同利益和共同价值观的政治军事组织,它的军事行动将扩大到成员国范围之外”信息可以得出这是北约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斯拉夫动武。第(2)问依据材料中“不损一兵一卒”“凭借技术优势”等信息可以得出北约军队凭借高科技装备,使自己尽量避免伤亡;依据材料“一方面大大降低了南联盟军队的损失;另一方面却能把难民车队和中国大使馆当成目标”信息可以得出空袭的误差却给许多无辜平民带来伤亡。【答案】(1)科索沃战争是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趁南联盟内部发生科索沃危机,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向南联盟发动的战争。这是北约在没有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的情况下对南斯拉夫动武,也是北约成立50年来首次进攻一个主权国家

31、。(2)北约军队凭借高科技装备,使自己尽量避免伤亡;但是空袭的误差却给许多无辜平民带来伤亡。(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18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光绪元年(1875)初,郭嵩焘上奏条陈海防事宜,主张“先通商贾之气,以立循用西方之基”。同年,清廷任命郭嵩焘为出使英国大臣,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外使节。郭嵩焘在处理外交事务合乎国际惯例,给驻在国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光绪三年,郭嵩焘上奏清廷,建议在华侨集中的各埠设领事以护民,清廷迅速在新加坡、旧金山、横滨等地设立了领事馆。郭嵩焘建议总理衙门编纂通商则例发给各省并各国驻华公使,使在处理外交事务时有所参本。郭嵩焘出任驻英公使时,湖

32、南士绅群情激奋,要开除他的省籍。有人编了一副讽刺对联:出乎其类,拔乎其萃,不容于尧舜之世;未能事人,焉能事鬼,何必去父母之邦。后来,郭嵩焘被迫辞职回到故乡长沙,全城遍贴揭帖指责他“勾通洋人”。光绪十七年(1891年)郭嵩焘病逝。李鸿章奏请朝廷宣付史馆为郭立传,并请赐谥。朝廷降旨曰:“郭出使外洋,所著书籍,颇滋物议,故不准立传赐谥”。(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郭嵩焘的主要贡献。(7分)(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郭嵩焘失败的原因。(8分)【解析】第(1)问由材料“郭嵩焘在处理外交事务合乎国际惯例”,可见他树立了按国际惯例处理外交事务的形象;由材料“建议在华侨集中的各埠设领事以护民”,可得出他推动清政府设立领事馆保护侨民利益;由材料“建议总理衙门编纂通商则例发给各省并各国驻华公使”,可得出他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他还推动洋务运动的发展。第(2)问郭嵩焘失败指的是郭嵩焘被迫辞职回到故乡长沙,其中的原因包括社会观念落后、守旧势力反对、清政府腐朽、郭嵩焘个人局限等等。【答案】(1)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推动洋务运动发展);树立了按国际惯例处理外交事务的形象;推动清政府设立领事馆保护侨民利益;推动了中国外交近代化。(2)社会观念落后;守旧势力反对;清政府腐朽;郭嵩焘个人局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