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班级: 姓名: 学号: 一、明确目标,自主学习1.学考纲要:(1)“一五”计划(2)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3)中共八大(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5)国民经济的调整。2. 预习内容:知识准备: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即中国现代史分期)19491956年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6-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十年探索,成就巨大,失误严重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时期:“文革”动乱,社会主义建设严重破坏1978今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经济稳步发展,综合国力提升。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标志着社会主义建设进
2、入新阶段一)、过渡时期(1949-1956年)(一)、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1957年)1背景: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2内容:集中主要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4意义:(1)生产力: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2)生产关系: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
3、的基本建立。(二)、三大改造(19531956年底)1内容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原因:个体小农生产的落后阻碍了国家的经济建设,难以满足人民的需要。 形式: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原因:社会主义经济越发展,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同生产力发展的矛盾就越来越尖锐,因此在过渡时期不可能长期保存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对民族资本的和平赎买(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创举)形式:在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影响下,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2实质: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变革。3意义:到195
4、6年底,我国基本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从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6-1966)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956.9 北京)内容:国内主要矛盾: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经济
5、建设方针: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意义:它集中体现了中共在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方面所取得的初步成果。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提出的许多方针和设想富有创造性,是对我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一次成功的探索。 2、严重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大跃进”运动概况:片面要求大办工业、大办农业,提出不切实际的高指标。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严重下降。启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2)人民公社化运动内容: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许多地方的公社大办公共食堂。
6、特点: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一平二调:大搞平均主义。危害:极大地降低了共产主义的标准,助长了平均主义倾向,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挫伤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破坏了农业生产。启示: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3)后果:“大跃进”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力遭到极大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破坏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3、重大调整:开始:1960年,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左”倾错误措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成效:1962年起,经济逐渐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
7、调整任务基本完成。三)、文革时期(1966-1976年)1、“文化大革命”对经济破坏: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经济工作和交通运输等一片混乱。2、国民经济的复苏(1973年) 原因:1971年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对国民经济的恢复和调整。3、国民经济的回升(1975年) 原因: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提出全面整顿的思想,实质是全面系统地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4、“文革”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给经济建设造成极大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拉大了与发达国家差距,使中国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20世纪70年代)。四)、经验教训:(1)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正确分析国内主要
8、矛盾,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建设方针。(2)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发展经济不能违背客观规律。(3)经济建设必须按比例发展,搞好综合平衡。(4)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要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5)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健全民主与法制。二、精心点拨,启发引导一、一五计划,铸就辉煌自主学习一: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根据该图,一五计划呈现怎样的特点?为什么有此决策?2、根据所学,一五计划还有别的什么特点吗?自主学习二: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从图中可看出中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什么带来的?2、由此图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是什么?新中国
9、是采用什么方式实现这种转变的?概念阐释:公私合营二、十年探索,悲喜交加 图片展示:中共八大 自主学习三: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2、它们的特征有何不同?它们分别存在什么问题?概念阐释:八字方针三、总结经验,助我复兴(见第三部分)三、合作释疑,互相研讨合作学习一:一五计划期间为什么能铸就如此的辉煌呢?合作学习二:习近平主席给我们提出了实现“中国梦”的目标,纵观20世纪5060年代我国的经济建设历程,可以给我们的“复兴之路”提供怎样的经验和教训?合作学习三:“天涯论坛”的帖子说:“建国六十多年来的历史可以将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为分水岭,前三十年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探索都是在瞎搞正
10、是: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又回到解放前。” 请依据1952-1965年中国的国民经济状况自制曲线图来说明此观点的对否。四、巩固训练,提升技能1(2016广东清远模拟,18)费正清和迈克法夸尔主编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9461965)第一部分的标题就是“效仿苏联”。我国学者武力也指出:“从1953年开始,中国同时走上快速工业化和向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经济过渡的道路。”以下不可以用来证明该观点的是()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B中国实行以重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化C中国实行农业集体化 D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1A材料的关键词是“效仿苏联”,即照搬苏联模式的表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中国特色
11、的独创,苏联并没有出现过此类改造,不可以证明材料的观点,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以重工业为重点”学习了斯大林模式中的“重视重工业”,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农业集体化”学习了苏联1928年的农业集体化运动,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建立计划经济体制照搬了苏联模式,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2016山东淄博一模,18)中共中央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指示中断言:“我们必须承认,知识分子的基本队伍已经成为劳动人民的一部分,已经形成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联盟。”国内阶级关系发生这样的变化,是因为()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B中共八大的召开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D社会主义改造的进行2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
12、胜利是指新中国成立,故A项错误;八大提出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并不是导致“国内阶级关系”变化的原因,故B项错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是1954年,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国内阶级关系发生变化,故D项正确。3(2016北京朝阳二模,18)金冲及等主编的毛泽东传(19491976)中记述:“1952年夏秋之交中国经济社会发生了三个超出预期的变化:一个是国民经济任务的提前完成;另一个是工商业产值中国营产值超过了私营产值;再一个是农村中互助合作事业普遍发展起来。”对上述理解正确的是()A加快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 B完成了对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C
13、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工业体系 D为制定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提供依据3A新中国取得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良好成绩,使中共中央加快了总路线时期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进程,故A项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初步建立,故B项错误;“一五”计划提前完成标志着新中国初步形成了社会主义工业体系,故C项错误;1958年5月,中共八大第二次全体会议,通过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故D项错误。4(2015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淮安一模,9)人民日报某篇社论指出:“一种新的社会组织像初升的太阳一样,在亚洲东部的广阔的地平线上出现了,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它一出现,就以它的强
14、大的生命力,引起了人们广泛的注意。”这里的“新的社会组织”是()A农业互助组 B农业合作社 C人民公社 D村民委员会4C从材料“这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大规模的、工农商学兵结合的、政社合一的”来判断,人民公社体现“政社合一”,故C项正确;农业互助组、农业合作社、村民委员会均未体现“政社合一”,故A、B、D三项错误。C组1.(2016全国新课标卷,31,4分)“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 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 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1A本题考查的是我国的“一五”计划。材
15、料中强调住宅建设和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减少,主要因为“一五”计划时期,重点发展重工业,即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因此A项正确;B项未涉及;C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只涉及住宅建设在减少;D项与题意无关。2.(2015全国新课标卷,31,4分)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 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 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2A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图表反映的历史信息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从图表中的柱形图可见,“一五”计划期间中国的主要工业指标增长率远远高于美国和英国,这与当时中国的工业化起步,原有的基
16、础比较薄弱,发展速度比较快有关,故本题的答案是A项。B项说法不符合事实;C项发生在“二五”计划时期;D项在材料中也不能反映。3.(2015福建文综,18,4分)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提高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3D从图中可以看出,1956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农业总产值,A项错误;19531955年农业总产值高于工业总产值,B项错误;“一五”计划完成时农业总产值提高有限,C项错误;“大跃进”时期片面强调大办工业
17、,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故D项正确。4(2014全国大纲卷,19,4分)1958年一则新闻报道称,某县一农业社创造了平均亩(0.067公顷)产36 956斤(18 478千克)的惊人纪录。来自各地的参观者普遍认为,人的智慧和大自然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这()A显示出农业合作化运动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B体现了集体经营对提高生产效率有一定作用C反映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了粮食产量D折射出人们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迫切愿望4D高产本身不符合客观实际,只能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生产力不能满足人民的需求,故人民希望经济迅速发展,摆脱落后的状况,故答案为D项。由材料中的“1958年”“农业社”可知此时
18、处于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浮夸风而非生产效率的真实提高和粮食产量的真实增长,排除B、C两项。5(2014全国新课标卷,31,4分)1953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粮食的统购统销,在农村向余粮户实行粮食计划收购的政策,由国家严格控制粮食市场。粮食的统购统销()A加快了我国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农村的政权建设C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提供劳动力资源5C本题考查我国在农业方面的经济政策。1953年,我国实行三大改造,而统购统销政策属于计划经济范畴,将农民经济生活纳入国家计划体制,故C项正确。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6(20
19、16广西柳州一模,41)下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出版的一幅政治宣传画人民公社好(芮光庭作) 请提取图中的两项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要求:至少提取两项信息,然后由表及里评析)答题示例: 信息一:画中出现公共食堂、图书馆、医院、幸福院(敬老院)、幼儿园、百货商店等机构。评析:一方面说明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人民公社重视社员生活质量的提升;但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过于将公社生活理想化;宣传画带有当时的政治色彩,不一定能反映当时生活的真实状况。9信息一:土法炼钢,出现很多小高炉。评析:反映了大跃进运动中全民炼钢的景象。土法炼钢严重脱离实际,造成经济结构失衡,人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导致严重的
20、经济困难,并影响生态环境。信息二:粮食满仓,庄稼种植很密集。评析:不符合历史的真实。只是人们的一种良好愿望,也是急于求成的“左”倾情绪的反映。宣传画本身反映出当时党组织群众进行经济建设的特点。信息三:图中有全副武装的民兵站岗。评析:一方面说明当时两极格局下国际形势的紧张。另一方面受到当时“以阶级斗争为纲”等“左”倾思想的影响。五、反思总结,构建知网 1“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错误。“一五”计划期间,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但并没有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2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社会是一个新民主主义社会。正确。从
21、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我国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而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是近代中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形式。3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建立。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实现从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过渡。但由于我国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目前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中共八大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正确。中共八大提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生产关系与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当时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但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5“大跃进”给我们最主要的教训是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水平。错误。“大跃进”最重要的特征是高指标、浮夸风,其主要教训是要遵循客观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们最主要的教训是生产关系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6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 7曲折发展的十年可归纳为“一、二、三”8195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