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水市一中2019届高三第七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透过三代兴亡,周人认识到夏殷之亡的原因在于他们“唯不敬厥德”。尚书梓材篇说:“皇天既付中国民,越(与)厥疆土于先王;肆(故)天维德用,和怿先后迷民,用怿先王受命”。据此可知,西周时期A. 统治者曾推崇德治理念B. 形成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文化心理认同C. 宗法制中包含仁政色彩D. 实现了统治者行分封顺民意的政治局面【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先秦时期的政治。周人认为夏商灭亡的原因是他们不重视行德。尚书梓材篇这句话大意是指,上天既然把中
2、国的人民和疆土付给了我们的先王,所以先王就要实行德政,只有“敬德”,才能长久维系家国对疆土和民众拥有权力的命运,这反映了周王德治的治国理念,故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血缘关系的内容,故B项不符合题意;宗法制与仁政没有直接关系,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分封制与顺民意,D项错误。2.东汉时期,王符认为当时市场上“好造雕琢之器,巧伪饰之”;而“物以任用为要,以坚牢为资。今竞鬻无用之货,淫侈之弊,以惑民取产。”由此可见A. 奢侈品消费导致社会风气恶化B. “重农抑商”观念影响商业发展C. 商品贸易发达掠夺了百姓财富D. 市场上手工业产品质量良莠不齐【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物以任用为要,以坚牢
3、为资。今竞鬻无用之货,淫侈之弊,以惑民取产。”可知,王符认为商品应以实用为主,拒绝奢侈浮华之风,故A项正确。题干没有体现重农抑商对经济的影响,排除B。题干没有体现商品贸易发达对百姓财富的影响,排除C。材料阐述的产品的实用性,而非质量不足,排除D。3.在宋朝,李清照、岳飞、陆游、辛弃疾等创作了大量以忧国、爱民、誓死抗金为主题的词作。从元代以后,曾经难以登大雅之堂的元杂曲、话本、白话小说为代表的市井文化却得到流传,并表现出诸多非议理学的倾向。上述材料从侧面反映了A. 文学家对社会动乱的感伤情怀B. 理学对宋元社会的影响至深C. 宋元时期兼容开放的学术氛围D. 民族关系成为文学表达的主题【答案】B【
4、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宋元时期文化。从材料可以看出,李清照、岳飞、陆游、辛弃疾等创作了大量以忧国、爱民、誓死抗金为主题的词作,这些词作显然受到了理学的影响。因为理学宣扬忠君爱国,强调个人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而到元代以后,又出现了很多反理学的市民文学,这也从侧面上说明理学对社会的影响非常深刻,故选B项。材料虽然提到了宋朝的文学家对社会动乱进行创作,但这只是反映材料的部分意思,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反映宋元文化“兼容开放”的特点,排除C项;D项表述较偏,故排除。4.1684年,清廷户部设江海关(驻松江)浙海关(宁波)闽海关(泉州)粤海关(广州),监管货物出入和收取关税。此外,清廷还允许欧洲各国在东南
5、沿海指定地点设立商馆,这表明当时A. 政府严格奉行闭关锁国政策B. 政府实行有条件的对外开放C. 政府突破朝贡贸易体系D. 外贸繁荣倒逼政府对外开放【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清廷还允许欧洲各国在东南沿海指定地点设立商馆”可知体现的是清政府实行有条件的对外开放,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清政府有条件的对外开放,并未严格执行,A选项排除。明清时期的外交关系仍然属于传统的朝贡体系,C选项排除。D选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5.1924年,面对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孙中山曾表示,“我们现在革命,要仿效俄国这种公平办法,也要耕者有其田,才算是彻底的革命;如果耕者没有田地,每年还是要(纳)田租,那还
6、是不彻底的革命。”孙中山意在A. 进行土地革命,走苏俄式社会发展道路B. 扶助农工,打破封建君主专制的严重束缚C. 消除贫富差距,实现生产资料平均分配D. 平均地权,把民生与民主革命紧密地结合【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进一步提出“耕者有其田”思想,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现实中,“要耕者有其田,才算是彻底的革命”,这样,就把农民对土地的要求同民主革命紧密结合起来,只有解决了土地问题,才能够动员最广大的人民参加革命,才能进行彻底的革命,这体现了孙中山的扶助农工的思想,故选D项。孙中山是资产阶级的代表,不可能走苏俄式的社会主义道
7、路的,故排除A项;封建专制统治在辛亥革命的时候被推翻的,故B项错误;生产资料的平均分配不符合孙中山所代表的阶级利益,故排除C项。6.下图为漫画家梁中铭所创作的抗战漫画刀山上的舞蹈。该漫画的寓意是A. 唤醒民众,表达了抗战必胜的信念B. 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C. 国共团结,抗战凸显强大民族威力D. 日军的暴行引起了国人强烈不满【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抗日战争。根据漫画及所学知识可知,作者利用抗战漫画,表达唤醒全民族团结抗战情感,再从漫画刻画了一个被遍地尖刀刺伤得狼狈不堪的日本士兵,可见战争的结局不言而喻,故A项正确。漫画无法体现抗日战争的具体阶段,B项错误;图中无法体现国共团结
8、抗战,C项错误;漫画强调全民族抗战必胜的结局,而非日军的暴行,D项错误。7.“五四运动是一个复杂现象,它包括新思潮、文学革命、学生运动、工商界的罢市罢工、抵制日货运动这一连串的活动都是由以下两个因素激发出来的:一方面是二十一条要求和山东决议所燃起的爱国热情;另一方面是知识分子提倡西洋文明,并希望能依科学和民主观点来对中国传统重新估价,以建立一个新中国。”材料认为A. 多种因素造成了五四运动内涵的丰富性B. 五四运动具有彻底不妥协的特点C. 五四运动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D. 五四运动是一场单纯的政治运动【答案】A【解析】“五四运动是一个复杂现象,它包括新思潮、文学革命、学生运动、工商界的罢
9、市罢工、抵制日货运动这一连串的活动都是由以下两个因素激发出来的”意指五四运动的内涵丰富,故A项正确。B、C两项观点本身正确,但在材料中不能体现。D项与“包括新思潮、文学革命”不符合,排除。8.“一带一路”已发展成为当今世界规模最大的国际合作平台,并充分借助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作用,与有意向的国家和地区一起规划,共同协商,6年时间先后推动126个国家和29个国际组织参与签署170多份合作协议。据此可知,“一带一路”A. 体现中国继续维持与邻国结盟的外交政策B. 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外交理念C. 开拓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外交新篇章D. 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的主要手段【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
10、考查新时期中国的外交理念。根据题干,中国倡导的“一带一路”,联通了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方向,这种互学互鉴、包容互信的精神也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最强有力引擎,故选C项。新时期中国强调不结盟,而且倡导国与国之间的合作,故A项不符合史实;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一带一路”的实施,并不是经济援助,因此D项不符合史实,也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9.罗马共和国时期产生的公民法在内容上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而涉及个人财产关系等问题的私法规范则不够完善。在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罗马人与外邦人的诉讼案件不断增多,形成了万民法体系。这主要表明,古代罗马A. 旧贵族的特权不断受到冲击B. 以
11、扩大法律适用范围为宗旨C. 强化了对外邦人财产的保护D. 长期的实践促进了私法完善【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代罗马法。由材料可知,随着罗马帝国不断对外扩张,罗马人与外邦人的诉讼案件不断增多。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形成了万民法体系。因此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罗马法突破了公民法中私法不完善的局限,注重调解经济和民事纠纷等。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冲击旧贵族特权,故A项不正确;万民法适用于罗马统治下的各族人民,但B项以扩大法律适用范围为宗旨的说法错误;C项强化了对外邦人财产权利的保护说法片面。10.19世纪,欧洲公众一般都对科学抱有敬畏之心,认为科学高不可攀,19世紀末电影放映机发明后,科学开
12、始走进人们生活,报刊杂志用大量篇幅介绍科学知识,许多科学书籍成了热销的抢手书,科学发现成了知识界和政界的热门话题。这一变化表明当时A. 科技的发明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B. 科学发现引发社会变革C. 科学知识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D. 科学理论逐渐被庸俗化【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主要说明了欧洲公众对科学态度的变化以及科学知识的普及,这表明当时科学知识得到社会大众的广泛关注,C项正确。“科技发明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科学发现引发社会变革”“科学理论逐渐被庸俗化”这些表述在材料中均无法直接体现,故A、B、D三项可排除。【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世界近现代科学,解答的关键信息是“科学开始走进人们生活
13、,报刊杂志用大量篇幅介绍科学知识,许多科学书籍成了热销的抢手书,科学发现成了知识界和政界的热门话题”11.1931年,斯大林在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里指出:“你们愿意让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被人打垮而丧失独立吗?如果你们不愿意,那么你们就应当在最短期间消灭它的落后状态,并且在它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方面展开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速度,别的办法是没有的。”据此,苏联A. 与西方国家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B. 人民以饱满的爱国热情积极投身国家建设C. 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D. 提出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那么你们就应当在最短期间消灭它的落后状态,并且在它的社会主义
14、经济建设方面展开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的速度”可知,斯大林号召人民快速发展经济,巩固国家安全,使人民以饱满的爱国热情积极投身国家建设,故B正确;1931年苏联没有与西方国家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排除A;材料反映斯大林号召人民快速发展经济,巩固国家安全,无法体现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改善,排除C;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在1928年至1932年,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2.下图是名为老大的位置众人抢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A. 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名存实亡B. 国际贸易规模的进一步萎缩C. 西欧一体化冲击美国霸主地位D. 世界经济呈现多极化的趋势【答案】D【解析】【详解】由图文信息可知,美国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
15、了美元为主导的世界货币体系。漫画显示多种货币争夺美元的霸主位置,说明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发展冲击了美元的霸主地位,由此可知世界经济格局呈现多极化的色彩,故D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名存实亡与材料内容主旨不符,A错误。材料无法体现贸易规模的萎缩,排除B。C选项从漫画中无法得出,故排除C。13.2019年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互致贺信,热烈祝贺两国建交40周年。习近平在贺信中指出,中美建交40年来,两国关系历经风雨,取得了历史性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72年,尼克松访华,2月28日,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主要内容是:双方同意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
16、的关系。关于台湾问题,美方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双方还认为发展两国间的贸易和进行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方面的联系和交流是互相有利的,并同意为此提供便利。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郭大钧主编中国当代史材料二 “修昔底德陷阱”几乎已经被视为国际关系的“铁律”。“修昔底德陷阱”,这一说法源自古希腊著名历史学家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如雅典与斯巴达之间战争的爆发,“使得战争无可避免的原因是雅典日益壮大的力量,还有这种力量在斯巴达造成的恐惧”。根据百度百科整理材料三 随着中国作为世
17、界大国崛起,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特别是中美之间战略互信的缺失增加了中美之间陷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可能性。美国副总统彭斯2018年10月4日发表的反华演说使中美关系的下行趋势再度加剧。彭斯的演讲出于美国国内政治需要建构的美中关系史叙事已经造成美国公众对历史上的中美关系的严重误解,其结果就是令美国公众以为两国之间的冲突和对抗将会增强,而对两国间的合作和友谊知之甚少。来源于海外网(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出现的变化;分析其对中美两国的政治影响。(2)根据材料二,归纳“修昔底德陷阱”的内涵;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相关史实予以评析。(3)根据材
18、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前影响中美关系的主要因素。当前形势下,我国政府应如何应对复杂的两国间关系?【答案】(1)变化:由对抗走向对话,中美关系正常化。影响:对中国: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改革开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对美国:极大地改变美国在与苏联冷战和争霸中的不利局面。(2)内涵:崛起大国与原有霸主(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必然冲突,并引发战争。评析:该观点符合史实。近代史上英国崛起过程中相继挑战并击败原有海洋霸主西班牙、“海上马车夫”荷兰及欧洲大陆霸主法国,成就自己霸业;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德国两度崛起,挑起两次世界大战。该观点不符合史实。19世纪末美国崛起过程中
19、,没有与原有霸主英国爆发激烈冲突和战争;二战后的两极格局之下,尽管美苏之间有尖锐对抗,但双方始终没有爆发战争。(3)主要因素:国家利益,台湾问题,意识形态分歧,两国国际地位,人权与民主问题。应对:坚持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灵活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事务;保持我国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综合国力;积极加强中美交流与合作。【解析】【详解】(1)变化:依据材料三“1972年,尼克松访华,2月28日,双方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等可知特征是:由对抗走向对话,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影响:依据材料“双方还认为发展两国间的贸易和进行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方面的联系和交流时互相有利的,并同意为此提供便
20、利。”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响有:对中国: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改革开放提供供了灵活的国际环境。对美国:极大地改善美苏冷战和争霸中的不利局面。(2)内涵:从材料“修昔底德,他认为当一个崛起的大国与既有的统治霸主竞争时,双方面临的危险多数以战争告终”得出崛起大国与原有霸主(守成大国与新兴大国)必然冲突,并引发战争;评析:对本观点的评价,一是赞同,可以从英国的崛起,荷兰的崛起,一战和二战的角度出发。也可以不赞同,例如美国的崛起,在两极格局之下的冷战等。(3)因素:从材料“随着中国作为世界大国崛起,中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开始显现,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特别是中美之间战略互信的缺失
21、”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国家利益,台湾问题,意识形态分歧,两国国际地位,人权与民主问题。应对:从材料“彭斯的演讲出于美国国内政治需要建构的美中关系史叙事已经造成美国公众对历史上的中美关系的严重误解,其结果就是令美国公众以为两国之间的冲突和对抗将会增强,而对两国间的合作和友谊知之甚少。”看出美国不断歪曲中国,从而使美国公众对中国误解,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化解矛盾,保持经济发展的稳定增长,提高综合国力;要运用灵活运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际事务;积极加强中美交流与合作。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公元前1世纪恺撒曾穿戴一件中国丝绸做成的袍子去看戏,结果在罗马引起了巨大轰动。4世纪“赛里斯国疆域辽阔,沃原
22、千里物产也很丰富,品繁而量众。”“那里的城市较为稀疏,但规模较大,物产丰富,人烟稠密。”1314世纪大汗统治下的繁荣富有的大帝国,不仅是财富与王权的象征,也是西方资本主义早期世俗精神和政治欲望的一种隐喻性投射。1517世纪传教士们为欧洲人建构了一个文明智慧与道德秩序的真实清晰的中国形象,使之成为西方中国形象演变历史上一个里程碑式的新的起点,为其后在欧洲持续了近两个世纪的“中国热”提供了全面的、权威的认知参照体系。18世纪18世纪中叶1687年,柏应理、殷铎泽等四位神父编译的孔夫子:中国哲学家书在巴黎出版。此书一出便风靡一时,因为它第一次使西方世界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哲学基础孔子的儒家思想。孔子所倡
23、导的伦理道德和政治制度,向西方展现了一个非神性宗教权威的理性世界。18世纪中后期中国在精神上是愚昧的、道德上是堕落的、政治上是专制的、历史是停滞的,此时的中国形象,完成演变成了为了映衬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和自由主义思想的需要而生的对照物。摘编自西方的中国形象演变历程与规律分析从上面的表格中提取相关信息,并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论题:西方对中国的认识从物质层面深入精神层面。阐述:中西由于距离比较遥远,西方对中国的认识主要通过中间人倒卖的中国物品以及对中国的描述来感知中国。如中国的瓷器、丝绸以及繁荣的情况。随着中西交往的加深,大量西方人纷
24、纷来到中国,对中国的了解更加深刻,把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也带入到西方,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如中国的儒家思想和道家理论等。示例二:论题:西方对中国的认识从赞美转向批判。阐述:在古代由于中国文明领先于世界,更多的是中国先进的物质文明传人到西方,因此西方对中国的认识更多的是敬仰和赞美。到了17世纪左右,启蒙思想家从中国传统思想中找到了理性工具,被积极吸收了。但随着西方文明的进步,而中国仍然处于落后的封建社会,从而西方更多的是对中国的批判。【解析】【详解】材料反映的是在不同时期,西方对中国的认识,依据材料信息可从不同方面来归纳,认识中国的过程,认识中国的方式等多角度来分析,也可从中国角度来分析,在提炼出
25、观点后在结合相关史实来论述说明。如前1世纪“恺撒曾穿戴一件中国丝绸做成的袍子去看戏,结果在罗马引起了巨大轰动。”到13-14世纪“大汗统治下的繁荣富有的大帝国,不仅是财富与王权的象征,也是西方资本主义早期世俗精神和政治欲望的一种隐喻性投射。”到18世纪“1687年,柏应理、殷铎泽等四位神父编译的孔夫子:中国哲学家书在巴黎出版。此书一出便风靡一时,因为它第一次使西方世界了解了中国文化的哲学基础孔子的儒家思想。”可以总结出一个论题:西方对中国的认识从物质层面深入精神层面。在论述此论题时可以从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即可。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 法国素有“天主教会的长女”之称
26、。第二帝国时期,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的思想和教育被控制在教会手中。第三共和国初期,教权主义者活动猖狂,在讲坛上愤怒斥责共和国的主教比比皆是。1879-1899年,法国温和共和派掌权。1879年起,身为温和派的教育部部长费里开始对教育实行世俗化改革。首先他提出了两项草案,消除了神职人员在大学的影响力。紧接着,他又起草了一个教育改革法案,明令禁止未获授权的宗教团体办教育。1880年,费里受命组阁,法国在1881-1882年通过法律规定7岁至13岁的儿童必须接受世俗化义务教育。费里政府还决定对中小学生进行公民义务教育,而宗教教育只能在校外进行;建立起一批新型的公立女子中学,消除了少女是在“教会的双膝上”
27、成长的状况。费里并不力求彻底改变教育面貌,他多次阐明改革的防御性质:问题在于保护共和国免遭教会破坏,而不是侵犯宗教原则。摘编自吕一民法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费里教育改革的背景和显著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教育改革为例,简析费里改革影响。【答案】(1)背景:天主教势力长期控制青少年的思想和教育;第三共和国初期,法国政坛政治斗争激烈;君主派力量强大;共和制确立,温和共和派掌权。特点:教育世俗化、法制化。(2)影响:费里推行的世俗化教育改革一方面消除了天主教势力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巩固了共和制,巩固了法国民族国家的地位;另一方面遵循不侵犯宗教原则,这种温和改革方式有
28、利于维护法国政局的稳定。【解析】【详解】(1)背景:从材料“第二帝国时期,相当一部分青少年的思想和教育被控制在教会手中。第三共和国初期,教权主义者活动猖狂,在讲坛上愤怒斥责共和国的主教比比皆是。1879-1899年,法国温和共和派掌权。1879年起,身为温和派的教育部部长费里开始对教育实行世俗化改革”可知天主教势力长期控制青少年的思想和教育;第三共和国初期,法国政坛政治斗争激烈;君主派力量强大;共和制确立,温和共和派掌权。特点:“1879年起,身为温和派的教育部部长费里开始对教育实行世俗化改革。”“法国在1881-1882年通过法律规定7岁至13岁的儿童必须接受世俗化义务教育”得出教育世俗化、
29、法制化。(2)从材料“费里开始对教育实行世俗化改革。首先他提出了两项草案,消除了神职人员在大学的影响力。紧接着,他又起草了一个教育改革法案,明令禁止未获授权的宗教团体办教育”“而宗教教育只能在校外进行;建立起一批新型的公立女子中学,消除了少女是在教会的双膝上成长的状况。”“问题在于保护共和国免遭教会破坏,而不是侵犯宗教原则。”联系所学从而总结出费里推行的世俗化教育改革一方面消除了天主教势力在教育领域的影响,巩固了共和制,巩固了法国民族国家的地位;另一方面遵循不侵犯宗教原则,这种温和改革方式有利于维护法国政局的稳定。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 1941年12月8日,中国政府召
30、集特别会议,决定对国际战局之方针:太平洋反法西斯各国应成立正式联盟,由美国领导,并推举同盟国联军总司令。要求英美、苏与我国一致实行对德、意、日宣战;联合各国约定在太平洋战争胜利结束以前,不对日媾和。12月9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蒋介石还分别照会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建议由中、美、英、苏、荷五国订立联合作战计划,由美国领导执行。罗斯福16日复电,主张在重庆召集联合军事会议,即反轴心各国组织,由中、美、英、苏、荷诸国代表参加的军事会议。1942年1月1日,美、苏、英、中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会议。会议期间,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约定加盟诸国“保证运用其军事与经济之全部资源”
31、对抗法西斯国家,并且保证“不与敌国缔结单独之停战协定或和约”。摘编自张海峭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九卷)(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为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做出的努力。(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积极参与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建设的作用。【答案】(1)努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召集特别会议,倡导太平洋反侵略各国成立正式联盟;提议反法西斯国家一致对法西斯国家作战,并正式对日宣战;建议美国领导订立联盟作战计划;参与签署对轴心国共同行动宣言。(2)作用:改变了此前中国孤立抗战的困境;增强了中国抗战必胜的信心;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逐渐走向胜利奠
32、定了基础。【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信息“1941年12月8日,中国政府召集特别会议,决定对国际战局之方针”“12月9日,中国政府正式对日宣战”“1942年1月1日,反法西斯侵略之26国,由中、英、美、苏四国领衔,签署联合国家对轴心国共同行动的宣言”等概括出: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召集特别会议,倡导太平洋反侵略各国成立正式联盟;提议反法西斯国家一致对法西斯国家作战,并正式对日宣战;建议美国领导订立联盟作战计划;参与签署对轴心国共同行动宣言。(2)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从改变中国孤立抗战处境、增强抗战必胜信心、促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开始得世界大国地位等方面分析作答。17.【历史选修4:中外
33、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海瑞(1514-1587年),字汝贤,号刚峰,海南琼山人。海瑞在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的乡试中中举,自此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后来进京参加会试,呈献上后来著名的平黎策:“欲开道置县,以靖乡土”,这是他在家乡目睹当地的黎族人民和官府矛盾冲突后,提出的一些处理黎汉关系的合理建议。随后海瑞担任南平县儒学教授,有一次御史前来视察,他的同僚们都跪拜上级,唯独海瑞不跪,仅作揖。他认为学校是尊师重道之地,不应屈从下跪,因此被称为“海笔架”。做官以后的海瑞痛恨官僚士大夫的整天无所事事、不关心国计民生、鱼肉百姓的习气,经常以自己的方式大胆抗争。在他任淳安知县时曾订立兴革条例,条例规定官吏调转不许迎
34、送,不许设大席;下级到上级参谒不许送礼;不许吏书勒索农民;不许馈送巡道官员的吏书银两。在当时官官相护、吏治凋敝的封建社会无疑是特立独行的。摘编自王治国浅析海瑞品行(1)根据材料,概括海瑞坚守居官之道的原则。(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海瑞的品行。【答案】(1)原则: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独善其身,不徇私情,执法如山;体恤民情,勤政为民。(2)评价:海瑞的一生都在践行自己的儒学品质,成为后世学习的楷模;其坚守居官之道的原则,有利于肃清吏治腐败;他提出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建议,充分体现出爱民思想;他的精神和正气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但是,他刚正不阿的性格和办事的作风使其无法完成理想。【解析】【详解
35、】(1)从材料“有一次御史前来视察,他的同僚们都跪拜上级,唯独海瑞不跪,仅作揖。他认为学校是尊师重道之地,不应屈从下跪”“条例规定官吏调转不许迎送,不许设大席;下级到上级参谒不许送礼;不许吏书勒索农民;不许馈送巡道官员的吏书银两。”可以总结出清正廉洁,刚正不阿;独善其身,不徇私情,执法如山;体恤民情,勤政为民。(2)从材料“呈献上后来著名的平黎策他在家乡目睹当地的黎族人民和官府矛盾冲突后,提出的一些处理黎汉关系的合理建议。” 他提出的处理民族关系的建议,充分体现出爱民思想;“有一次御史前来视察,他的同僚们都跪拜上级,唯独海瑞不跪,仅作揖。他认为学校是尊师重道之地”表明海瑞由不卑不亢的儒家儒学品质,并且一生之中都是践行,成为后世学习的楷模;“做官以后的海瑞痛恨官僚士大夫的整天无所事事、不关心国计民生、鱼肉百姓的习气,经常以自己的方式大胆抗争”可以得出其坚守居官之道的原则,有利于肃清吏治腐败;再从材料中进行总结他的精神和正气构成了中华民族的脊梁。但是,他刚正不阿的性格和办事的作风使其无法完成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