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整合》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3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63018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7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整合》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3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整合》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3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整合》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3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整合》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3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整合》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3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整合》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3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整合》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3 .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整合》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七单元 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教案3 .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3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从容说课从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到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新中国的对外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这节课,从三个方面对这一翻天覆地的变化进行了充分诠释。首先,第一目“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结合二战后国际形势变化的背景,阐述了新中国提出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内容和本质;接着第二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内容特征和意义进行了剖析;最后,第三目“步入世界外交舞台”以新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所发挥的作用为例证,说明新中国以崭新的姿态登上了国际外交舞台。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资料和图片,引导学生探究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实质及和平共处五项原

2、则的意义,引导学生对新旧中国的外交方针与国际地位进行比较,从而更好地凸现新中国初期外交成就突出这一主题。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结合二战后世界局势的变化和中国近代的国际地位,理解新中国提出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内容和实质,培养学生在具体历史条件下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结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理解它在处理国际关系上的作用和意义。3.理解“求同存异”方针对亚非万隆会议成功所起到的作用。过程与方法1.运用比较方法,引导学生探究新中国初期的独立外交与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不同。2.运用历史材料,设置历史情景,提出历史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材料,思考问题。3.循循诱导,注意方法引导,重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探究

3、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建国初期提出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和取得的外交成就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新中国在国际外交舞台上已站立起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2.通过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万隆会议上发挥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教学重点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教学难点建国初期复杂的国际环境对新中国制定“一边倒”外交方针的影响。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同学们,大家知道我国现任外交部长是谁吗? 生:李肇星。师:除李肇星外,新中国历史上有哪几位外交部长?有谁知道?生1:我知道两位。他们是钱其琛和唐家璇。生2:我知道四位。他们是陈毅、乔冠华、钱其琛和唐家璇。生3:除

4、同学刚才提到的四位外,周恩来也曾担任过新中国的外交部长。生4:(反驳)不对,周恩来一直担任新中国的总理,而不是外交部长。(同学们围绕周恩来是否担任过外交部长职务的问题,开始争论起来)师:大家不要争了,听老师讲。不错,周恩来一直担任新中国政府总理一职,但同时又曾兼任新中国的第一任外交部长。正是他在建国初期协助开国领袖毛泽东,冲破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孤立和封锁,打开了新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使中国以独立自主的崭新外交姿态登上世界舞台。这一点,就是这节课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新中国初期的外交建树推进新课1.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合作探究:师:同学们,一个新政权要开展外交活动,首先必须提出它

5、的外交方针,然后以此为指导来开展外交活动。那么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什么呢?它与近代中国屈辱的外交方针是否不同呢?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多媒体课件打出独立自主外交方针)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生1:毛泽东提出“另起炉灶”,就是废除国民党政府同世界各国形成的屈辱外交关系,代之以平等的、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这在政治上改变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新中国提出同世界各国建立平等外交关系,是国民党政府时期所不能实现的。生2:毛泽东提出“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要废除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为新中国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的外交关系打下基础。不承认近代的不平等条约,废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

6、这也是近代中国历届政府想都不敢想的事。师:刚才两位同学对新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方针与旧中国屈辱外交的不同本质进行了剖析。那么,对于“一边倒”的内容,我们又怎么理解呢?生:对于这一点,我个人的认识确实有点模糊。新中国在建国初期既然主张在外交上要独立自主,怎么又要“一边倒”呢?这与独立自主的提法不是有矛盾吗?“一边倒”的外交政策对新中国有什么作用呢?师:(方法点拨)这个问题提得好,请同学们认真探讨一下。我建议大家从当时的国际形势,“一边倒”的内容特征和新中国初期突出的外交成就这三个方面去思考这个问题。学生探究路径参考:生1:从当时的国际形势看,二战后世界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其突出特征是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7、被削弱,出现了社会主义体系,形成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抗的局面。而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势力对新中国实行孤立和封锁政策,为了巩固新政权,新中国只有依靠世界社会主义阵营的力量。所以说,新中国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根据当时国际形势的变化而作出的明智选择。生2:从“一边倒”外交政策内容上讲,它与独立自主的提法并不矛盾,因为它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捍卫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只是因为新中国当时受到美国的打压,这并不意味着新中国就盲目地顺从苏联,而不维护自己的国家利益。生3:从结果上看,“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制定很有必要。在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苏联就

8、宣布同中国建交,并且邀请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到苏联访问,最后双方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和中苏建交,是新中国初期在外交领域最突出的成就。它对促进新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打破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作用十分重大。师:(点评)以上三位同学从三个不同方面对新中国初期提出的“一边倒”外交政策进行了探讨,思路清晰,方法得当,请大家以后在分析问题时也要讲究方法和角度。至此,我们对新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方针已经有了一个全面了解。正是因为新中国提出了新的外交方针,所以很快迎来了第一次建交高峰。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讨论交流:师:(过渡)新中国不仅要同世界上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友好

9、关系,还要同意识形态不同的邻国、新兴民族国家发展友好外交关系。那么,新中国是怎样发展与邻国、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的呢?请同学们互相讨论。生:新中国通过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发展与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师:那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什么?它为什么能够指导新中国发展与邻国和新兴民族国家的外交关系呢?请大家相互讨论一下。生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恩来在1953年12月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内容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平共处。”1954年,周恩来在访问印度时,中印双方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进行了适当修改,从而使它更加完整准确。生2:(在与周围的同学讨

10、论后)对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什么能指导新中国发展与邻国、新兴民族国家的友好关系这个问题,我们认为原因如下:由于中国与印度、缅甸等新兴民族国家在近代饱受西方列强的侵略,主权不独立,领土不完整,经济发展滞后,所以它们在独立后就特别强调国家主权的独立,领土的完整,经济上平等往来、互惠互利。新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恰好考虑到这些国家的政治、经济和外交要求,且撇开了双方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所以受到印度和缅甸等国家的欢迎。师:你们的剖析很有道理。既然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那么受欢迎,那它有什么历史意义呢?请大家结合大屏幕上的两则材料来思考这一问题。(多媒体课件播放材料)材料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早已载入中国

11、宪法,是中国长期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也体现在中国与160多个国家的建交公报中。50年来,中国努力实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此基础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钱其琛在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50周年的国际研讨会上的讲话材料二:半个世纪以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成为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促进国际关系的健康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唐家璇在2004年6月28日会见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约瑟夫时的谈话生1:钱其琛的讲话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方针的基础,是我国开展外交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并对我国外交事业的发

12、展起了重要作用。生2:唐家璇的谈话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国际社会上绝大多数国家的赞同,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师:(方法归纳)上面两位同学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进行了分析,这两点实际上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历史意义。3.步入世界外交舞台想想议议:师:同学们,新中国在建国初期除积极同一些国家发展友好的外交关系外,还参加了一些国际性会议,以便进一步打开外交局面。下面,大家看一看中国在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上的外交表现。生:老师,我在看了教材后,产生了这样的疑问:新中国成立初期面临着一大摊的问题要解决,为什么要到瑞士日内瓦那么远的地方去参加一次国际会议,不去就不行吗?

13、师:请大家就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想一想,议一议。生1:中国当然要去参加日内瓦会议,因为这次会议是讨论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这两个问题都与中国戚戚相关。这两个问题解决得好,就能保证中国周边局势的稳定,就能在美国对新中国的战略包围圈上撕开一个口子。生2:解决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也是中国反对帝国主义霸权和支持被压迫民族解放运动外交宗旨的体现。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有“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和“互不侵犯”的内容,就说明了新中国反对侵略。生3:从树立外交新形象上讲,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也是必要的。事实证明,正是由于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会议,在会上就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阐明自己的立场,

14、并在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和平解决上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的国际地位一下子提高了许多。师:看来同学们都有一点外交眼光了。新中国不仅在日内瓦会议上发挥了积极作用,在亚非万隆会议上的表现更是非同凡响。下面这段材料记载了周总理在万隆会议期间外交活动忙碌的情况。看了这段材料后,大家有什么问题就提出来,我们共同来商讨。(多媒体课件播放材料)在万隆会议期间,周总理除参加安排的很紧张的会议外,还以超乎常人的精力开展了大量的会晤和宴请活动有人曾计算过,在7天的亚非会议的168个小时中,周总理只睡过13小时,平均每天睡眠不超过2小时。在那些不眠的时间里,他不是出席各种会议,就是与其他代表团进行交往活动。会议期间,周总

15、理辛勤播下的友谊的种子,终于结下了累累的硕果。在会后的短短数年中,我国同亚非会议的与会国之间的关系有了迅速发展,先后与尼泊尔、埃及、叙利亚、也门、锡兰、柬埔寨、伊拉克、苏丹、加纳和老挝10个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中国前驻文莱大使刘新生在新中国外交55周年座谈会上的发言生:看了这段材料后,敬爱的周总理在万隆会议上的忘我工作精神令人感动。我的问题是:除了周总理崇高的工作精神外,当时的会议形势是否也严峻到需要他如此地忙碌?师:是的,在万隆会议上,由于宗教信仰、社会制度不同,亚非与会代表之间的隔阂和猜疑很重,再加上帝国主义的破坏和挑拨,致使会议形势复杂,谣言四起。一些国家的与会代表对中国疑心重重,怀

16、疑新中国是“新殖民主义者”,要对邻国搞“颠覆”活动。在这样的情况下,周总理只有通过频繁的外交活动来解释新中国的方针和政策,以图化解隔阂,促进理解。生:那么,周总理是怎样化解一些亚非国家对中国的疑心的呢?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发表演说,他代表中国政府指出“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这就是著名的“求同存异”方针,它受到各国与会代表团的普遍赞扬,使亚非各国与会代表逐步消除了对中国的误解。当周总理演讲完毕回到自己的座位时,许多政治家同他握手、拥抱。生:万隆会议的成功与中国代表团的努力有什么联系呢?师: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消除了人们对中国的误解;

17、周恩来频繁地与各国代表接触,加深了相互了解,增进了信任,使后来分歧很大的亚非各国代表在会上开始团结起来,促进了问题的解决。另外,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已为印度、缅甸等国接受,再加上周恩来在会议期间广泛宣传,使得这一原则成为万隆会议的指导原则。会议最后在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宣言中,提出了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十项原则,这实际上就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体现。生:材料中讲“会议期间,周总理辛勤播下的友谊的种子,终于结下了累累的硕果”体现在哪里?师:中国代表团在万隆会议上的辛勤工作,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了解与信任,本来会议召开前只有7个与会国家同中国建交,会后,又有10多个国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

18、系。延伸新课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为保全俄国水师在中国北方海岸得有足为可恃之地,大清国大皇帝允将旅顺口、大连湾暨附近水面租与俄国在俄国所租之地以及附近海面,所有调度水陆各军,并治理地方大吏,全归俄官中俄旅大租地条约(1898年3月)材料二:(俄国政府)将旅顺口、大连湾并其附近领土领水租地之借权内一切权利及所让与者,转移与日本政府日俄朴茨茅斯条约(1905年9月)材料三:苏、美、英三大国领袖同意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苏、美、英雅尔塔协定(1945年2月)材料四:缔约国双方同意一俟不迟于1952年末,苏联军队即自共同使用的旅顺海军根据地

19、撤退,并将该地区的设备移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现时大连所在财产,凡为苏联方面临时代管或苏联方面租用者,应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接收。中苏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及大连的协议(1950年2月)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1)结合相关历史背景,简述旅顺、大连的主权受到损害和得到恢复的基本过程。(2)上述过程说明中国在清末、抗日战争后期和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对比材料一和材料四,说明清政府和新中国的外交政策的根本差异。(4)根据材料二、三,说明各大国在中国领土主权问题上持何种态度,实际上采取了什么做法?答案要点:(1)甲午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旅顺、大连被沙俄租借;日俄战争后

20、,沙俄将它在旅顺、大连的权益转让给日本;为争取苏联对日作战,美英同意苏联在中国旅顺、大连享有特权;新中国成立后,中苏订立协定,中国在旅顺、大连的主权得到恢复。(2)清末,中国国际地位低下,任人宰割;抗日战争后期,中国因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大贡献,国际地位有所提高;新中国成立后,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掌握了自己的命运。(3)清政府对外妥协,出卖国家主权;新中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4)态度:无视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做法:以武力争夺中国的领土,背着中国拿中国的领土进行交易。板书设计 活动与探究辩论赛:正方辩题:弱国无外交。反方辩题:无论强国、弱国、大国、小国,都有外交

21、,且外交上都一律平等。限制条件:联系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和旧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不同地位和作用。步骤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目的1查找资料,了解中国政府在这两次会议上的外交斗争和所起作用介绍相关书籍和资料1.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新旧中国不同的外交地位2.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能力2确定辩题,分正方和反方;找出对自己有利和不利的观点指导学生论从史出、有理有据3正反双方辩手就位,开始辩论主持辩论赛并最后点评习题详解第一题: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就?1.解析思路:列举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及参加的重大外交活动。2.答案要点:方针:新中国初期实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包括“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

22、客”和“一边倒”。成就:在建国一周年时,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交,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为打开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并发挥了积极作用,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第二题: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1.解析思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推动中国外交工作和处理世界上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关系起了指导作用。2.答案要点:从中国来讲,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就。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参与国际事务的一条基本原则,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了基础。从国际上讲,它越来越为国际社会所赞同,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