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62850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单元测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1.北魏孝文帝说:“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口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从中可以看出孝文帝改鲜卑姓“拓跋”为汉姓“元”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拓跋氏的政治地位B.改变鲜卑族的生活习惯C.确立北魏皇族的正统地位D.实现鲜卑族与汉族的平等2.下面是西晋末年移民路线示意图。对此的合理解释是,当时()A.区域经济差异影响移民方向B.区域间商品交流逐渐频繁C.政治因素影响人口分布态势D.经济重心开始向南方转移3.隋唐时期的大运河北起涿郡,南到余杭,中经江都、洛阳,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

2、塘江联系起来。由此可知,当时隋唐大运河开通的社会背景是()A.北方商品经济空前活跃B.江南经济的开发C.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D.对外贸易的繁荣4.贞观政要论政体一书中描述“贞观之治”时说:“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又频致丰稔,斗米三四钱此皆古昔未有也。”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史学家对“贞观之治”有夸大溢美之词B.反映出唐太宗不拘一格的用人之道C.说明唐太宗反复强调“存百姓”的思想D.客观公正地反映出“贞观之治”的真实面貌5.唐朝安史之乱后,一直存在着名义上仍是唐朝的地方官实际上割据一方,不受朝命,不输贡赋的河北三镇;但在今陕西、四川以及江淮以南的方镇绝大多数

3、服从朝廷指挥,贡赋输纳中央,职官任免出于朝命。对材料所述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唐朝陷入长期分裂割据的状态B.藩镇的并峙均衡维系了中央政权C.藩镇割据导致了唐朝统治瓦解D.封建大一统的统治格局得以维系6.唐代选官重视容止有仪,并且鼓励门荫制度,由此官员子孙可以进入太学准备科举考试。这说明唐代( )A.选官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B.科举成为取士的重要补充C.重视社会道德修养和规范D.出身仍是选官的唯一标准7.唐代初年,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从贞观年间开始,皇帝开始任命中央其他高级官员为相,这些非三省长官的宰相临时性质较为显著。从太宗后期到高宗时,开始授予资历较低的官员以“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

4、平章事”的名义,作为宰相的职衔。上述过程()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B.造成决策机构日益多元化C.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D.使皇帝“独断”倾向增强8.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因具有帮助人们排遣苦闷、消弭死亡恐惧的作用而繁荣,但佛教的“六度”与儒学的“五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全梁文中记载,“释氏(释迦牟尼)之训,父慈子孝,兄爱弟敬,夫和妻柔”。这反映了( )A.传统的价值观逐渐变异B.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C.佛教主动适应社会需要D.三教合流的趋势已出现9.从唐代遗存下来的雕版印刷品实物中发现的可考的专门刻家就有“成都府樊赏家”“龙池坊卞家”“西川过家”“京中李家”等多家。这实际上反映了唐代()A.民间活字

5、印刷成为印刷业主导B.民间雕版印刷业的发展C.政府鼓励民营手工印刷业发展D.官营雕版印刷业的发达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唐代均田制规定:丁男和十八岁以上的中男,各受永业田20亩、口分田80亩。丁老残疾各给口分田40 亩,寡妻妾给30亩,如果为户主,再赠给20亩。道士、女冠、僧尼给田20至30亩。工商业者可按口分田半额授给, 在狭乡则不授。亲王、贵族、官吏按血缘亲疏、爵位品级与官阶高下,授给数量不等的田土,作为永业田。有军功者给勖田。中央地方文武官吏都有职分田。公廨田供官僚机构津贴之用。口分田在法律上禁止买卖。家贫无以供葬者,卖田以买庄宅、碾砣、邸店者,自狭乡乐迁宽乡者, 官吏贵族

6、有賜田者,可以卖永业田。如系自狭乡迁宽乡者,口分田也可出卖,但已卖者,在当地不得复授。摘编自千秋兴亡 材料二 文献通考田赋考对唐德宗时宰相杨炎奏请推行的两税法做了如下描述:“夏输无过六月,秋输无过十一月。置两税使以总之。凡百役之费,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户籍),人无丁中, 以贫富为差(标准)。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使无侥利。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变。其田亩之税,率以大历十四年(779年)垦田之数为定而均收之。遣黜陟使,按诸道丁产等级,免鳏寡茕独不济者。敢加敛,以枉法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初实行均田制的特点,并结合

7、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2)依据材料二,概括杨炎税制改革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杨炎税制改革的影响。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C解析:材料中孝文帝以传统的“五德终始说”附会鲜卑姓氏,并据此改汉姓,这表明孝文帝意在借助汉族奉行的王朝更替理论,将少数民族政权纳入汉族正统王朝之中,增强北魏政权的合法性,故C项符合题意。改汉姓增强的是汉人对鲜卑族的认同,并不会提升鲜卑族自身的政治地位,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鲜卑族生活习惯的改变,故B项错误。改汉姓的根本目的是通过确立鲜卑族政权的正统地位来缓和民族矛盾,并不会改变鲜卑族作为统治阶级的地位,故D项错误。2.答案:C解析:根据西晋末年移民路线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

8、识可知,由于北方战乱频繁,北民大量南迁,故选C项;西晋末年北民南迁的主要原因是北方战乱频繁,并非南北经济差异,故排除A项;西晋末年,北方战乱影响了区域间商品交流,故排除B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是在唐代安史之乱后,故排除D项。3.答案:B解析:隋唐的统一结束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长期战乱,大运河开通时,北方的商品经济还没有恢复到活跃状况,故排除A项;由于魏晋南北朝以来北方的长期战乱,大量人口向南方迁移,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开发,大运河沟通涿郡和余杭,重要的社会背景就是江南经济的开发,故选B项;南方在宋朝才开始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故排除C项;大运河的开通主要是沟通国内的南北交通,并不是由于对外贸易繁荣,故排

9、除D项。4.答案:A解析:据材料可知,封建史学家描述的“贞观之治”呈现出一片太平盛世的景象,材料“无复盗贼,囹圄(监狱)常空”等比真实的历史情况美好很多,故排除D项选A项;材料叙述的是“贞观之治”的繁华的社会情况,没有体现选拔人才的制度和民本思想,故排除B、C两项。5.答案:B解析:唐朝虽最终因为藩镇割据而分裂,但却又因藩镇之间的并峙均衡而在客观上维系了中央政权,延续了统治,B项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大部分的藩镇依然听命于中央,A项排除;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材料呈现的局面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大一统格局,D项排除。6.答案:A解析:通过材料“鼓励门荫制度,官员子孙可以进入太学准备科举考试”可以

10、看出,唐朝时期在实行科举考试的同时还注重门荫制度,门荫制度是中国古代世家大族垄断朝政的手段,说明唐朝时期选官制度尚未完善,故A正确;通过材料“进入太学准备科举考试”说明科举制是取士主要制度,而不是补充,排除B;通过材料“科举考试”可以看出,唐朝时期选官更注重于才能,排除C;D唯一标准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故选:A。7.答案:D解析:材料体现的是三省长官由固定的职位变为了临时的职位,低级官员只要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或“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头衔就可以行使宰相权力,这说明皇权进一步加强,D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关系,A排除;B不符合史实,排除;君主专制的强化不利于减少决策失误,C排除。8.

11、答案:C解析: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它主动地吸收儒家思想来适应社会需要,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佛教的变异,而不是儒学的变异,故排除A项。B项说法既不符合材料,也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材料没有涉及道家思想,故排除D项。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隋唐时期的科技,材料中的“刻家”是指专门从事離版印刷的人家,“刻家”多,说明了私营印刷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根据一雕版印刷品实物”可知,材料反映的是雕版印刷,而不是活字印刷,故 A项错误;重农抑商、压制工商业的发展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政策,故 C项错误;“家”实际上反映的是私人经营,故D项错误。10.答案:(1)特点:授田对象广泛;对土地买卖的限制有所放松。影响: 有利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保证了政府的陚役来源,促进了唐前期社会繁荣局面的出现;自由买卖土地容易造成土地高度集中,最终激化社会矛盾。(2)内容:原则,量出为入;纳税人,所有人均要在所在地纳税 (不分主客户或行商);征税标准,以财产为主;征税时间,分夏秋两季征收;减免鳏寡茕独者的负担,严惩擅自加敛;取消租庸杂役。影响:积极方面,改变了传统以人丁为主的征税标准,是税收史上的重大改革;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有利于减轻农民负担,缓和阶级矛盾;消极方面,农民的负担仍然沉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