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理 第一部分 透析高考命题主题 第二板块 人文理论主题命题主题十 人地协调理论01命题点1 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02 命题点2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05随堂检测 巩固落实 06 课后提升 达标检测 03 命题点3 资源、能源问题04 命题点4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高频考点总揽高考命题切入点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人口迁移及其影响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资源问题、生态问题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常见自然灾害的分布、危害及防御措施资源、能源问题资源、能源开发条件评价资源、能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常见生态问题的分布、产生原因、危害及保护措
2、施人口增长和人口迁移 (2019高考全国卷)下图示意 2015 年欧盟境内欧盟籍和非欧盟籍的人口结构。据此回答 12 题。1与欧盟籍相比,2015 年非欧盟籍()A男性人口数量较多 B2550 岁女性比例较小C劳动人口比例较大D50 岁以上人口比例较大2近些年来,非欧盟籍人口占欧盟总人口比例持续加大,使欧盟()A人均消费剧增B老龄化进程趋缓C人均收入剧降D劳动力供给过剩智慧解题比例大大于趋缓尝试解答 1.C 2.B (2018高考全国卷)户籍人口是指依法在某地公安户籍管理机关登记了户口的人口。常住人口是指实际居住在某地一定时间(半年以上)的人口。下图示意近十年来我国某直辖市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
3、数量变化。据此回答 34 题。3根据图示资料推测,近十年来该直辖市()A外来务工人口多于外出务工人口B老年人口比例逐年下降C劳动力需求数量增加D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增加4该直辖市是()A北京市B天津市C上海市D重庆市智慧解题增加重庆尝试解答 3.C 4.D掌握常见人口问题的分析方法(1)不同国家或地区的人口问题及对策(2)人口年龄结构问题人口年轻化人口老龄化人口年龄结构变化趋势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上升,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下降少年儿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而老年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人口问题人口年轻化可导致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持续增长,最终会超出环境的供应和自净能力,进而引发各种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社会问
4、题人口老龄化会造成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上用于老年人的退休和养老费用增加、老年人生活困难和孤单等问题(3)人口性别结构问题人口的性别结构通常用“性别比”来衡量,即用 100 位女性对应的男性数来衡量。它用来反映某地区或国家人口的性别结构是否合理或协调。性别比失衡会造成婚姻、家庭和社会的不稳定,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应加大思想宣传教育,严禁非医学需要的鉴定胎儿性别。(4)人口文化结构即人口素质过低产生的问题人口素质低,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差,可能给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缺乏开发利用新资源的知识和能力;对资源的利用往往不充分,甚至产生全社会对资源的浪费性使用。掌握多角度分析人口迁移影响的方法
5、(1)从辩证角度: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3)从三大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4)从具体方面:人口迁移对人口数量、性别比、职业构成、产业结构、交通、社会治安、城市化等都有重要影响。具体如下表所示。对象有利影响不利影响迁出地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加强了迁出地与外界的经济、技术、文化等的交流和联系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迁入地为迁入地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迁入地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迁入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管理的难度;在住房、交通、卫生、教育、城市环境
6、等方面产生巨大压力城市化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但随着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用地规模也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也随之不断调整,加快了郊区城市化的进程就业结构伴随人口迁移,就业结构会出现新的变化。例如,若学龄儿童迁入较多,则迁入地就应增加中小学的师资力量方法技巧分析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经济因素是主要的、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分析经济因素对人口迁移的影响,一般从以下三方面入手:(1)找差距。一般来说,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越大,人口在地区之间的迁移也就越频繁。具体如下图所示。(2)看发展。主要分析经济发展对人口迁移的流量和流向改变。具体如下图所示。人口迁移的
7、距离和规模,与交通工具的发展、交通路线的布局有很大关系。例如,近几百年来,人口迁移的规模之所以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3)析结构。主要分析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对人口迁移的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才迁入;伴随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普通劳动人口迁移方向发生了变化。(2020山东模考真题)人口高龄化是指某一地区某一时间 80 岁及以上人口占 65 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人口高龄化率越来越高。某课题组研究我国人口高龄化状况,发现东、中部地区人口高龄化率演变速度及增长态势存在差异。据此回答 12 题。120102015 年,东部
8、与中部地区人口高龄化率差距大的主要原因是()A东部地区社会保障更好B东部地区老龄人口基数小C中部地区自然环境优越D中部地区居民人均收入高2据图中预测,中部地区平均寿命延长对其人口高龄化率影响最显著的时段是()A20152020 年B20202030 年C20132040 年D20402050 年解析:第 1 题,此题适合用排除法。B、C、D 三个选项结合已有知识及生活感知,表述均错误,只有 A 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第 2 题,据图可知,2015 年之后为高龄化率预测值,20402050 年斜率最高,应是对其人口高龄化率影响最显著的时段。答案:1.A 2.D 20002010 年,安徽的常住人口
9、为负增长,上海的常住人口增长了约 40%;2014年之后,安徽常住人口增速大大超过上海。下图示意安徽近年来常住人口增长状况,据此回答 35 题。320002010 年,上海常住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展快,就业机会多B交通便捷,便于人口迁入C人口基数大,出生人口多D医疗条件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4据材料信息可以判断,安徽近年来()A出生人口减少B机械化水平提高C承接了产业转移D人口老龄化加重5安徽人口数量的变化,可以()A增加环境人口容量B促进经济发展C增加农村劳动力D降低人口出生率解析:第 3 题,上海经济发展速度快,就业岗位多,吸引大量外来劳动力迁入,因此常住人口数量快速增长;交
10、通便捷是人口迁移的辅助条件,不是主要原因;上海经济发达,人口出生率低,人口死亡率已达到较低水平,人口自然增长不是其常住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选 A。第 4 题,从图中可以判断,近年来安徽常住人口持续增加,说明人口外迁现象减少,一些劳动力选择留在本省就业,可以判断安徽承接了产业转移,使得本省就业岗位增加。选 C。第 5 题,结合上题分析可以判断,安徽增加的人口主要是劳动年龄人口,这样可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环境人口容量与区域本身的人口数量无关;劳动年龄人口主要留在城市从事第二、第三产业,不会增加农村劳动力;劳动年龄人口的增加,会提高出生率。选 B。答案:3.A 4.C 5.B (2019高考江苏卷
11、)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不同年份各年龄段人口数量占比图。读图回答 67 题。6与 2000 年相比,2016 年该城市()A人口总数减少B老龄化加剧C平均年龄减小D劳动力增多7影响该城市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增长B医疗水平C机械增长D生育观念解析:第 6 题,图中显示的是人口占比变化,无法根据图示信息比较人口总数,A 错误;由图可知 2016 年该城市 60 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不足 7%,不存在老龄化问题,B 错误;2000 年 1640 岁人口占比最高,约占 80%,2016 年 2150 岁人口占比最高,说明人口平均年龄增加了,C 错误;2000 年该城市 25 岁及以下人口占比较
12、大,该年龄段多数人口还没有参加工作,2016 年 25 岁以上人口占比较大,该年龄段多数人口已经工作,故选 D。第 7 题,2000 年至 2016 年,该城市人口平均年龄明显增加,主要是由于经济发展迅速,城市化进程呈加速发展态势,大量劳动力人口涌入城市,C 正确。2000年至 2016 年,05 岁人口占比呈下降态势,人口自然增长率低,A 错误;劳动力人口的增加与医疗水平、生育观念没有直接关系,B、D 错误。答案:6.D 7.C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2019高考全国卷)我国人口众多,生活垃圾产生量巨大,迫切需要对垃圾进行无害化、资源化处理。近些年,某企业开发了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并在全国
13、很多城市推广。下图示意该厨余垃圾自动处理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据此回答 12 题。1厨余垃圾是图示自动处理系统中的()A肥料B原料C能源D产品2符合图示自动处理系统局部工艺流程的是()A废渣生产沼气沼气发电B工业油脂提取生物油脂有机渣C有机渣生产沼气废渣D生产沼气有机渣提取生物油脂尝试解答 1.B 2.C智慧解题原料沼气掌握“环境问题类”题目的思维流程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原因、治理措施的分析思路(1)环境污染问题产生原因的思路分析分析主要的人类活动,找出污染源、污染物。分析污染形成的环境因素,如水体的自净能力、地形的封闭程度、大气的稳定程度、热量条件等。(2)环境污染问题治理措施的思路分析掌握分析
14、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步骤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特征剖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构建生态环境变迁的因果链总结与之相关的其他生态环境问题。其中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具体可从以下思路展开。(1)自然原因分析地形:海拔、地势起伏状况、地形封闭状况等。气候: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植被: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2)人为原因分析人口增长。农业结构与生产方式。能源消费结构与工业生产方式。生产技术与政策导向。掌握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表现及造成的环境问题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不合理开发利用的主要表现滥垦草地、沼泽地,非农业用地面积不断扩
15、大;等等滥伐森林,毁林开荒,对野生动物滥捕滥猎过度抽取地下水,不合理的灌溉;等等滥采滥用矿产资源,废弃物处理不当土地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产生的环境问题土地遭到水蚀、风蚀和沙漠侵吞,耕地面积不断缩小;等等森林面积不断减小,许多野生动植物已灭绝或濒临灭绝,不同程度地破坏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平衡地下水位下降,地面沉降,土壤次生盐渍化矿产资源浪费以至枯竭,环境污染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合理开发与利用的措施掌握某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分析思路(1)分析区域区位特征、地理环境形成过程、人类活动与人地关系等地理环境背景。(2)了解区域发展的优势条件从区域自然环境、资源、交通、科技、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
16、(3)了解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素从自然灾害、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基础设施、经济结构、人力资源和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来分析。(4)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农业发展;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工业发展;旅游资源旅游业发展)。发展科技,促进产业升级(优化产业结构,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国民经济效益等都依赖科技创新,即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化经营。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
17、,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对外开放。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防治各种环境问题。科学防御自然灾害,建立防灾减灾体系。空气质量指数(AQI)是描述空气质量状况的指数,其数值越大说明空气污染状况越严重。读我国沿海三个地区的空气质量指数统计图,回答 13 题。1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指数始终大于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经济发达 产业结构 居民生活 法律法规A B C D2三个地区空气质量指数夏季最低,主要自然原因是()A夏季风强于冬季风B夏季台风的频繁影响C夏季空气湿度大、降水多D夏季太阳辐射强3不利于降低图示各地区
18、空气质量指数的措施是()A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B开发新能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C治理污染,节能减排D改分散供暖为集中供暖解析:第 1 题,京津冀地区重化工业比重偏大,消耗能源、原料多,生产技术较落后,能源浪费严重;冬季当地居民生活燃煤量大,大气污染严重,正确。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的经济中心,经济发达,错误;法律法规适用于全国各个地区,错误。选 B。第 2 题,图示三个地区处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冬夏季风强弱无明显差别,A 错误;台风对京津冀地区的影响较小,发生频率也很低,B 错误;图示各地区夏季受海洋湿润气流的影响,空气湿度大、降水多,加上空气对流强烈,空气中污染物扩散快,C 正确;太阳辐射对
19、大气污染没有直接影响,D 错误。选 C。第 3 题,调整产业结构,降低重化工业比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新能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可减少大气污染物排放,A、B 不符合题意;治理污染,节能减排可直接减少大气污染物含量,C 不符合题意;北方冬季气候寒冷,普遍需要供暖,南方冬季较温暖,一般不需要供暖,所以集中供暖只对京津冀地区有效,D 符合题意。选 D。答案:1.B 2.C 3.D (2019福州质量抽测)产业生态化是指产业生态系统模仿自然生态循环,通过不同企业或工艺流程间的耦合及资源共享,追求更高的资源利用率和废弃物产出的最小化。下图示意 20052015 年广州市产业生态化综合水平演变过程
20、。据此回答 46 题。4广州产业生态化综合水平年增长率最高的时段是()A20052007 年 B20072009 年C20092011 年D20132015 年5广州产业生态化综合水平的演变,会导致广州()A城市规模扩大B失业人口增多C生态环境转好D植被覆盖增加62008 年广州产业生态化综合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金融危机,生产效率下降B产业结构调整,重工业发展C工业发展迅速,能源紧张D交通建设落后,交通拥堵频发解析:第 4 题,读图可知,广州产业生态化综合水平 20052007 年由约 0.18 变为约0.4,2009 年与 2007 年相比基本无变化,20092011 年由约 0.4
21、变为约 0.6,20132015年由约 0.8 变为约 0.9,因此 20052007 年的产业生态化综合水平年增长率最高。第 5题,读图可知,20052015 年广州产业生态化综合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结合材料可知,产业生态化综合水平上升表示资源利用率提高、废弃物产出减少,由此可以推断广州生态环境转好。第 6 题,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出现,使得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广州市经济发展受到较大的冲击,生产要素得不到充分利用,生产效率下降,造成单位经济产出的资源消耗量增加,广州市产业生态化综合水平有所下降,A 对。重工业发展、能源紧张和交通拥堵频发等对产业生态化综合水平的影响是长期的,不会造成只有
22、 2008 年出现产业生态化综合水平下降,B、C、D 错。答案:4.A 5.C 6.A(2016高考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 年 5 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 1 000 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 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8 级)日数。资源、能源问题(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4)为保障电网的稳定性,还规划在瓜州建设规模较大的热电
23、站作为调节电站。试解释为大型风电场配建调节电站的原因。智慧解题清洁环境 干旱丰富基础设施尝试解答(1)与煤炭相比,风能为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与水能相比,开发风能不产生库区淹没等问题。(2)有风:风能资源丰富(有“世界风库”之称),年大风日数多(近 70 天)。有地:可供建设风电场的土地广阔(充足)或戈壁(难利用土地)广布,地形平坦。(3)当地(经济落后,人口稀少)电能需求少;离东部(用户)较远(需长距离输电);当地基础设施(如电网等)不足;建设成本高(投资大),当地资金不足。(4)风电极不稳定,配建热电站等可以调节、控制,以使电网输电平稳(当风力减弱时以热电站补充电量,当风力强劲时减少热电站
24、发电量)。掌握“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类”题目的思维流程矿物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的开发条件评价(1)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内容区域资源开发条件的评价,一般可从三个方面进行:资源储量和开采条件(资源丰富、埋藏浅或露天、地质条件好的地区易开采)、市场条件(位于或靠近经济发达地区、市场需求量大的地区优先开采)、交通运输条件(对外交通便利的地区优先开采)。(2)能源资源开发的分析思路能源资源的开发可从基础好、拉动强、有保证三方面分析。基础好资源:储量大、分布广、质量好、厚度大等开采条件:埋藏浅、露天开采等拉动强位置:距消费市场近等市场:市场广阔有保证: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等。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转型的分析思路(
25、1)衰落原因资源枯竭,环境恶化;土地、劳动力价格上涨;传统产业衰落。(2)转型措施实行战略性转移。这类城市一般随资源开发而兴起,随资源枯竭而衰落,应注重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第三产业。例如,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第三产业快速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多种产业,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城市经济。例如,从资源主导到科技主导、从开发矿山到开发旅游,使经济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绿化、美化环境,治理环境污染。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2019 年 2 月 25 日,中国石化新闻办发布消息,顺北油气田的顺北鹰 1 井完成钻探,钻井深 8 588 米,创亚洲陆上钻井最深纪
26、录,标志着我国已掌握世界先进的超深井钻井技术。材料二 顺北油气田位于塔里木盆地中西部,原油品质高,平均埋藏深度超 7 300 米,具有超深、超高压、超高温的特点,资源量达到 17 亿吨,其中石油 12 亿吨、天然气5 000 亿立方米。(1)简述顺北鹰 1 井油气资源开发可能面临的不利自然条件。(2)简析顺北鹰 1 井油气资源开发对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3)有关专家预测,海洋油气特别是深海油气,将是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重点。试阐述其理由。解析:(1)根据文字材料可知,顺北鹰 1 井位于塔里木盆地中西部,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且该地沙漠广布,昼夜温差大、水资源短缺、风沙灾害严重;顺北油气田油
27、气资源的平均埋藏深度超 7 300 米,说明埋藏深,地质条件复杂。(2)从资源开发、产业发展、提供就业、增加收入等角度综合分析。(3)结合资源开发的影响因素,从资源储量、资源分布、市场需求、开采技术、运输成本等角度分析。答案:(1)地处塔里木盆地中西部,风沙灾害严重;夏热冬寒且昼夜温差大;油气资源埋藏深且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水资源短缺。(2)加快了资源的开发,实现了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化;改善西部基础设施;带动能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提高生活水平;推进西部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3)陆地油气资源日渐枯竭;海洋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我国经济发展快,能
28、源需求不断增加;海洋油气资源与我国东部经济带(主要能源消费市场)距离较近,运输成本较低;我国海洋油气资源勘探和开采技术比较先进。(2016高考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 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意 1976 年、1987 年和 2000 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区域生态环境建设(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智
29、慧解题成片减小向北森林植被植被尝试解答(1)20 世纪 70 年代(1976 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 20 世纪 80 年代后期(1987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20 世纪 90 年代至 21 世纪初(2000 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 国道秦岭隧道通车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3)合理规划,道路选线尽量避开野生动物栖息地;在经过野生动物栖息地
30、时,建设野生动物穿越道路的生态廊道;修建道路时尽量减少对周边植被的破坏,修复因道路施工遭破坏的植被。掌握“生态环境类”题目的思维流程掌握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析方法分析生态环境问题时,往往从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分布、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着手,其中成因与防治措施是分析的重点。(1)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判断世界上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可根据区域特征总结如下:在湿润的山地丘陵地区,植被破坏严重,易引发水土流失;在干旱的灌溉农业区,不合理灌溉,容易产生土地盐碱化;在草原牧区,过度放牧、过度垦殖等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容易产生土地荒漠化;在原始森林区,人类滥伐森林,造成森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
31、;在湖泊、沼泽分布区,人类围湖造田,排干沼泽,容易产生湿地破坏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生态环境问题。(2)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分析自然原因:区域的自然背景决定了一个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类型。因此,在分析自然原因时,往往考虑气候、地形、植被的类型及覆盖率、地表沉积物等。人为原因:包括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水平、政策导向等。(3)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的分析角度退:退耕还林、还草、还牧、还湖、还沼等。建:建设自然保护区、生态走廊、草方格沙障、森林公园、打坝淤地工程等。改:改变经济结构,改坡为梯;改变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等等。法:健全环保法律和法规;加强管理和执法力度。(2020山东模
32、考真题)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在干旱内陆区,往往是“以水定地”,水资源的分布格局与开发利用直接决定了绿洲的大小和规模。高昌区绿洲位于天山南麓的洪积扇平原上(图 1),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是典型的农业绿洲,生态环境脆弱。近 30 年来,高昌绿洲区降水趋势平稳,年平均气温变化不大。农业生产以河泉水、坎儿井、水渠以及机电井提取地下水等方式联合灌溉。1989 年,高昌区农业绿洲的面积为 400 km2,而现在绿洲规模和空间格局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图 2)。绿洲东部为扩张区,以水渠、机电井联合灌溉为主,大力发展种植业,积极推进绿洲城镇化、工业化;西部为缩减区,以坎儿井灌溉为主,多发展农牧经济,弃耕撂
33、荒、牧场迁移现象时常发生。(1)据图 2 信息,补充完成高昌区绿洲面积变化折线图,并描述 19892016 年高昌区绿洲面积的变化趋势。(2)分析甲地农业绿洲面积缩减的原因。(3)有人提岀,要进一步加强高昌区的水资源开发利用,提高本区绿洲开发规模。对此,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解析:(1)由图 2 可知,19891997 年,绿洲面积扩张了 65 km2,缩减了 100 km2,实际面积由 400 km2 变为 365 km2;19972002 年绿洲面积扩张了 203 km2,缩减了68 km2,实际面积由 365 km2 变为 500 km2;20022009 年绿洲面积扩张了 243 k
34、m2,缩减了 70 km2,实际面积由 500 km2 变为 673 km2;20092016 年绿洲面积扩张了207 km2,缩减了 99 km2,实际面积由 673 km2 变为 781 km2;高昌绿洲面积扩张与退缩情况并存,但总体来看,绿洲面积扩张显著。19891997 年绿洲面积小规模缩减,从 1997 年开始绿洲面积进入大范围的扩张,19972002 年绿洲面积扩张速度快,2016 年达到最大 781 km2,整个期间,高昌绿洲面积扩张了 381 km2,增长率达到将近 95%。(2)整体上高昌区绿洲东部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西部,东部大力发展种植业,积极推进绿洲城镇化和工业化,绿洲以
35、内部填充的方式向外扩张,高昌区西部区域多发展农牧经济,这种生产方式波动性较大,弃耕撂荒牧场迁移现象时常发生,导致了该区域绿洲面积退缩、波动变化,也使得绿洲景观格局破碎带上升。在干旱环境中,往往是“以水定地”,高昌绿洲的发展依靠泉水、坎儿井、水渠以及机电井联合灌溉,水资源的分布格局与开发利用直接决定了绿洲的大小和规模。由于渠道防渗、机电井地区使用地下水,减少了地下水对坎儿井的补给,坎儿井水量减少乃至大量干涸,进而导致西部坎儿井灌区绿洲面积退缩。(3)对于以耕地为主的高昌区绿洲来说,适宜的绿洲规模是绿洲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而水资源是绿洲生存的基础,也是决定其规模的关键因素
36、。因而需要“以水定地”,确定绿洲适宜发展的规模,特别是农耕面积,如对绿洲农业结构进行调整,适当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改进灌溉技术,加大节水工程建设,建立高效节水型社会;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绿洲防护林建设;提高人口素质,提倡科技兴农。答案:(1)(纵坐标轴名称及单位正确、纵坐标刻度值正确,并能准确描点连线)19891997 年绿洲面积缩减;19972016 年绿洲面积持续扩张。(2)甲地位于农业绿洲区西部,地势较高,地下水埋藏深,水量小,地下水开采条件差,水资源供给不足;由于东部大量抽取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西部坎儿井水量补给不足。(3)同意。该地区水资源相对充足,可以适度开发;通过改进灌溉技术
37、、建设节水工程等,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高环境承载力。或不同意。本区为典型生态脆弱区,水资源较少,环境承载力较小;水资源开发过度,会影响该地区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下图示意我国某时段出生人口数量状况。据此回答 13 题。1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1988 年我国()A人口数量最多 B人口死亡率最低C人口出生率较高D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2影响 19882003 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人口生育概念B人口迁移方向C人口基数D人口政策3虚线圈内年份人口出生数量呈明显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是()A婚育年龄人口数量增多B国家政策鼓励生育C环境承载力大幅度上升D医疗卫生条件提高解析:第 1
38、 题,我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一直为正值,因此人口数量在持续增加,故 1988年我国人口数量不是最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人口死亡率下降,1988 年我国人口死亡率不是最低;从图中可以看出 1988 年我国出生人口数较多,而该年份人口基数不是特别大(相对于现在而言),因此 1988 年我国人口出生率较高,选 C。第 2 题,我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 19882003 年我国出生人口数量明显下降。选 D。第 3 题,1988 年前后出生的人口在虚线圈内时段时正值婚育年龄,导致该时段出生人口数量明显上升;我国目前实行的全面二孩政策只是放宽了对生育子女数量的限制,并没有鼓励生
39、育;目前我国环境承载力与人口数量变化无关;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医疗卫生水平较高,且保持稳定,其对新生人口数量增长的影响不大。选 A。答案:1.C 2.D 3.A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河田镇原名留镇,历史上曾种满柳树,又称为“柳村”。后来由于生态承载的压力和当地人对森林资源的过度索取,柳村的生态状况一度恶化,形成“柳村无柳,河比田高”的局面,故改名“河田”。下图为河田镇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 46 题。4“柳村无柳,河比田高”的原因是()A土地盐碱化B土地荒漠化C山体滑坡D水土流失5河田镇生态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城镇快速发展B不合理放牧C坡地开垦D水源缺乏6为解决河田镇的生态问题,当地政府可以
40、()A将人口搬迁到河流沿岸B禁止在东部地区进行耕作C推广使用喷灌、滴灌技术D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解析:第 4 题,根据材料可知,河田镇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且该地大部分地区等高线密集,地势起伏大,因此该地主要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D 正确;土地盐碱化主要发生在降水较少的平坦地区,A 错误;土地荒漠化在降水较多的地区出现较少,B错误;山体滑坡不会造成河比田高,C 错误。选 D。第 5 题,据上题分析可知,河田镇主要的生态问题为水土流失,城镇快速发展与水土流失关系不大,水源短缺不会导致水土流失,A、D 错误;该地区不是我国主要的牧区,放牧少,B 错误;该地气候条件好,适合发展种植业,开垦坡地容易导致
41、水土流失,C 正确。选 C。第 6 题,河流沿岸部分地区地势起伏较大,盲目地将人口搬迁到河流沿岸并不恰当,A 错误;东部部分地区等高线稀疏,地势平坦,适合发展种植业,B 错误;喷灌和滴灌技术多用于气候干旱地区,C 错误;根据当地的地形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生态农业能够有效地遏制水土流失,D 正确。选 D。答案:4.D 5.C 6.D (2019宜昌部分示范高中联考)水质量(水资源)承载力指在某一历史发展阶段,水质量(水资源)对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支撑能力。当水质量承载力大于 1 时,说明水质量承载状况超出水质量最大承载能力,水质易趋向变差。河水中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与水质量承载力有密切的关
42、系。下图为 20062009 年赣江流域水质量(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示意图。据此回答 78 题。7影响赣江流域水质量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总氮 总磷 径流量 化学需氧量ABCD8提高赣江流域水质的主要途径有()压缩资源型产业规模 推广“处方”农业 加强污水防治力度 实施跨流域调水ABCD解析:第 7 题,水体中总氮含量、总磷含量和化学需氧量越大,水质越差。图中四个年份的总氮、总磷的水质量承载力都大于 1,严重影响水质,因而总氮、总磷含量是影响赣江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变化的最主要因素,A 对。第 8 题,根据上题分析,河水的总氮、总磷含量是影响赣江水质的主要因素,推广“处方”农业,可以减少氮肥、农
43、药的使用以及农业污水的排放,对;加强污水治理力度,也能提高水质,对。资源型产业对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压缩其规模不利于经济的发展,错;跨流域调水没有减少水体污染物的排放量,不能有效解决水污染问题,错。答案:7.A 8.B (2019高考江苏卷)下图为某地地形与甲地建筑物布局示意图。读图回答 910 题。9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布局在甲地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地形B水源C植被D坡向10与甲地地形平整方式相符的剖面是()解析:第 9 题,甲、乙两地分别布局在河流沟谷两侧的山坡上,与乙地相比,将建筑物坐落在甲地,考虑的有可能是坡向问题。甲面朝太阳方向,处于阳坡,采光较好,而乙地处于背向太阳方向的阴坡,采
44、光较差,选 D。二者地形相差不大,都位于山脊,有一定坡度,并且都靠近水源和植被,因此 A、B、C 错误。第 10 题,改造之后的等高线和原先的等高线相比,要看三处变化:靠近 N 一侧,也就是建筑物海拔相对高的一侧,改造后的等高线相对原来的等高线变得更加密集,而在建筑物海拔相对低处变得稀疏,高密低疏则先陡坡再缓坡。靠近 M 一侧,等高线又变得密集,因此变化后的地形剖面图应当是先陡坡再缓坡再陡坡,地势整体下降。选 B。答案:9.D 10.B (2019吉林部分学校仿真考试)月干燥频率是指记录年代中月可能蒸发量0.67 大于月降水量出现的次数与统计年数的比值再乘以 100%,该值不小于 50%时为干
45、燥月。月湿润频率是指记录年代中月降水量大于月可能蒸发量出现的次数与统计年数的比值再乘以 100%,该值不小于 50%时为湿润月。月干燥频率和月湿润频率之和小于 50%时,则为过渡月。可能蒸发量是指下垫面保持充分湿润时的陆面最大可能蒸发量。下图是我国某观测站多年平均月干湿频率变化图。据此完成 1113 题。11该观测站最有可能位于()A华北平原B成都平原C洞庭湖平原D珠江三角洲12该地 7 月份干湿频率呈现图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西南季风B东北信风C副热带高压D盛行西风13该地 14 月湿润频率较高的根本原因是()A气温低B降水量大C蒸发量大D锋面活动频繁解析:第 11 题,由图可知,该地
46、 7、8 月份月干燥频率较高,即此时段的降水量较小,而冬春季节比较湿润,应位于会出现伏旱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故选 C。华北平原冬春季节干燥,A 错误;成都平原夏季较湿润,B 错误;珠江三角洲全年降水较多,不会出现伏旱,D 错误。第 12 题,结合上题分析可知,该地位于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7月份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影响,蒸发量较大,降水量较小。C 正确。第 13 题,该地 14月湿润频率较高,说明该地基本上每年 14 月降水量都大于可能蒸发量。气温低,会导致可能蒸发量比较小,但降水量未知;降水量大,但可能蒸发量未知;蒸发量大不会导致湿润频率较高,A、B、C 错误。冬春季节,长江中下游平原锋面活动频繁,降水量大,可能蒸发量小,导致该地 14 月湿润频率高,D 对。答案:11.C 12.C 13.D请做:课后提升达标检测 word部分:点击进入链接 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