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改革的定义:改革是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1改革的分类从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发生根本性变化。从内容看: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文化改革。从性质看:奴隶制改革、封建制改革、资本主义性质改革、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A奴隶制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B封建性质改革(1)确立封建制度:商鞅变法。(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阿里改革、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3)少数民族学习
2、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C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1)思想文化领域:欧洲宗教改革。(2)确立资本主义: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3)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美国罗斯福新政。D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苏联、东欧的社会主义改革;中国的改革开放。2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统治者对即定制度所进行的调整,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3改革的原因(背景)人类社会从来没有施之百代不变的制度。一切制度都是统治者为了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设计的行为规范,随着时代的变化,再合理的制度也会出现问题。当政者可能自觉或被动地
3、实行改革。总的来讲,历史上的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需要。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1)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2)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3)统治阶级面临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4)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5)民族危机严重。4改革成败的原因(1)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
4、等多角度去分析。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2)成功的改革:外:梭伦改革、欧洲宗教改革、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美国罗斯福新政。中: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改革开放。(3)失败的改革:外:阿里改革、苏联改革。中: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5从改革成败中得到的规律性认识或启示(1)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2)改
5、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和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苦性和复杂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在勇于改革的同时,要具备坚决的斗争精神。(3)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4)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5)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经验教训,我们要从中获取启示。(6)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积极支持改革,并投身到改革中去,合力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6如何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运动?对改革进行评价时,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是:(1)我们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应该首
6、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么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2)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对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注意:改革的成功与否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改革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7改革的艰苦性和多样性所有改革无一例外都是在新旧势力激烈冲突和斗争的背景下展开。改革过程中,陈旧观念受到猛烈冲击,旧势力的利益受到影响,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冲突甚至会演变成生死较量,改革者必须以大无畏的勇气战胜困难,才能完成改革。改革也具有多样性,历史上没有完全相同的改革,改革者要实现预期目的,只有根据不同的国情和当时的历史实际,实事求是地制定合理的改革方案,采取适宜的方法进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