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6 ,大小:51.50KB ,
资源ID:862724      下载积分:6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62724-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甘肃省天水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1、天水一中高二级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学段考试历史试题(文科)(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共25道小题,每题2分,共50分)1.周朝有同姓贵族之间不得联姻的规定,故周王室主要与异姓诸侯联姻,这些诸侯国被称为“甥舅之国”。“甥舅之国”的出现A. 说明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基础B. 强化了部落血缘贵族统治C. 进一步扩大了周代宗法体系D. 加速了周王室统治的衰落【答案】C【解析】【详解】西周通过异姓联姻的方式使得异姓诸侯成为”甥舅之国”,形成了新的血缘纽带,扩大了周朝宗法体系,选项C正确;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选项A排除;异姓诸侯和周天子没有血缘关系,选项B排除;“甥舅”

2、关系的形成加强了异姓诸侯国的和周天子的关系,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排除D。2.王国维殷周制度论载:“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天子之位尊;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周人一统之策实存于是。”据此可知,西周A. 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B. 通过宗法制强化君主专制C. 推行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D. 打击异姓诸侯以维护统一【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中“有立子之制而君位定”指的是宗法制,“有封建子弟之制而异姓之势弱”指的是分封制,材料的中心意思是认为西周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利用血缘纽带巩固其统治。故答案为A项。B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秦始皇开创的,排除;C项,中

3、国早期政治制度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D项,西周并未打击异姓诸侯,排除。3.“永乐中,始命吏部听选教官入内教书。宣宗时,宫中正式开设内书堂教宦官读书。”明朝的这种现象A. 使内阁制度取代丞相制度B. 是封建王朝宦官专权的滥觞C. 成为明朝政治黑暗的根源D. 是强化君主专制权力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明朝后期宦官开始参与政治事务,“命吏部听选教官入内教书”是加强对于宦官素质的培养,“内书堂教宦官读书”是提高宦官的知识水平,显然都是强化君主专制权力的需要,D正确;内阁不是法定的一级行政机构,显然不会取代丞相制度,A错误;宦官专权在东汉时期已经出现过,明朝并不是宦官专权的滥觞,B错误;

4、明朝政治黑暗的根源是皇帝专权,宦官专权是皇权集中导致,C错误。【点睛】内阁是参与决策没有决策权,属于君主专制的产物。4.先秦时期的中国将对图腾的崇拜转化为对祖先的崇拜,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而后又发展为对祖宗的崇拜。该变化有利于A. 弱化神权的影响B. 中央集权制的建立C. 宗族观念的强化D. 土地私有制的建立【答案】C【解析】【详解】从图腾崇拜到祖先崇拜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材料“将英雄与祖先重合,将祖先英雄化和神化”说明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秦朝时期建立中央集权制,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对祖宗的崇拜”可知有利于强化宗族观念,故C项正确;土地私有制的建立

5、时间是在战国时期的秦国商鞅变法,与题目中的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5.东汉后期,门阀士族左右了当时的乡闾舆论,察举不实的现象渐趋严重。曹魏时期,“明扬仄陋,唯才是举”“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据此可知,曹魏时期的选官A. 开始注重德才和品行B. 完全克服了察举制的弊端C. 改变了贵族血缘政治D. 利于抑制门阀世族的扩张【答案】D【解析】【详解】曹魏时期,“唯才是举”“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说明曹魏时期唯才是举,抑制了门阀世族的势力,故选D;西汉实行察举制,开始注重德才和品行,A项错在“开始”,排除;B项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秦朝郡县制已经改变了贵族血缘政治,排除C。【点睛】解

6、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唯才是举”“盖以论人才优劣,非谓世族高卑。”联系所学九品中正制的内容和影响分析解答。6.唐开元年间,政事堂虽设在中书省,但自成机构,后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以对口分理各项行政事务。凡一切政令,包括皇帝诏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通过,并加盖印章方能生效颁行。由此可知,唐代政事堂制度A. 实现了对皇权的有效制衡B. 加强了对各级官吏的监督C. 废除了尚书省及下属六部D. 有利于提高行政办事效率【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政事堂虽设在中书省,但自成机构,后列吏、枢机、兵、户、刑礼五房,以对口分理各项行政事务”表明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同时政令要经过政事堂加盖印章后方

7、可执行,从而防止了权力的滥用和误用,有利于提高行政办公的正确率,故选D;皇帝诏令要加盖政事堂印章方能生效,对皇权起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但是不能说有效制衡,A错误;C在材料没有体现,并且绝对化,B错误;材料没有出现尚书省并不表示当时废除尚书省,C错误;7.“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键和核心原则是()A. 全体公民的参与程度B.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C. 市民的整体素质D. 革命的彻底性【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地相处并相互制约,把恶作剧减少到最

8、低的程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故选B;ACD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8.古代雅典城邦任何法令的出台,首先需要某一公民发起政治倡议、提出议案,然后由议事会和主席团召集会议、筹备事项、主持公民大会进行讨论,最终由公民大会作出决定。这反映了古代雅典A. 公民参政议政态度积极B. 法律注重保护平民权益C. 司法审判程序严格规范D. 民主运作方式公开透明【答案】D【解析】【详解】古代雅典法令出台的整个过程都有公民参与和监督,并最终由公民大会决议并作出决定,这反映了古代雅典民主运作方式的公开透明,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法令出台程序的公开透明,并未表明公民参政议政的真实态度,故A

9、不符合题意。雅典法律保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并非保护平民的利益,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体现的是法令出台程序的公开透明,与司法审判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9.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这体现出罗马法A. 通过法律塑造道德B. 契约关系的道德化C. 道德意识的法律化D. 以商品经济为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可知体现的是道德意识的法律化,C选项符合题意。通过法律塑造道德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材料体现的是罗马法

10、对诚信的重视,A选项排除。契约关系的道德化的说法与材料无关,B选项排除。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的说法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材料强调的是罗马法对善意和诚信的重视,D选项排除。10.罗马共和国晚期,城市街道两边建筑物密集,街道狭窄,经常出现有人从楼上泼水或投掷物品而致人伤害的情况。罗马法规定诉讼应向房屋的居住者提起,无论他是房屋的所有人、用益权人还是承租人,均应承担赔偿责任。该规定A. 推动了罗马的城市建设B. 混淆了法律责任C. 具有浓厚形式主义色彩D. 体现了公平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罗马法规定.,均应承担赔偿责任”可知,体现的是罗马法具有公平原则,故D正确;材料中的规定与

11、城市建设无关,排除A;混淆了法律责任的说法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对受害人的赔偿问题,排除B;材料强调的是公平性原则,与形式主义色彩无关,排除C。11.公元前509年,古罗马制定的瓦勒里法规定公民有权就执政官判处死刑的决定向民众会议申诉,而“任何执政官不得处死或鞭笞已经提出申诉的罗马市民”。这一规定旨在A. 限制贵族对法律的垄断B. 保障司法审判的公正C. 培养官员的社会责任感D. 维护帝国的统治秩序【答案】B【解析】【详解】由材料“公民有权就执政官判处死刑的决定向民众会议申诉”可知,申诉途径的保障有利于公民获得公正的判决,从而保障司法审判的公正,故选B。材料中对公民申诉权保护只能一定程度上保

12、护平民的利益,但无法有效限制贵族对法律的垄断,法律的解释权仍掌握在贵族手里,排除A;保护公民的申诉权能限制官员滥用权力状况的出现,但这与培养官员的社会责任感之间没有关联,排除C;罗马帝国建立于公元前27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发展,学生要就申诉权的含义来分析其作用,解题的过程中要主义把握程度,不能过分引申。12.1689年权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等。从表面看似乎没什么新意,但事实上却是政体制度上的一次革命。材料中所说的“革命”是指A. 君主制在英国被推翻B. 议会开始要求制约王权C. 责任内阁制的确立D. 国

13、王从议会手中接过王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1689年权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事实上却是政体制度上的一次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是君主统而不治,议会成为权力中心,故国王从议会手中接过王冠,符合题意,故D正确。当时君主制在英国没有被推翻,属于君主立宪制,故A排除。议会开始要求制约王权,在此之前就有,故B排除。权利法案没有体现责任内阁制的确立,故C排除。考点: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特点13.有学者指出,从1688年光荣革命到19世纪前期,以上院贵族为核心的土地贵族始终控制着英国国家政权。从中央到地方,从枢密院、内阁、议会

14、两院到军队,把持权力的主要是各级贵族和他们的子弟。这反映了,英国当时A. 封建色彩异常浓厚B. 现代民主制度尚未建立C. 民主改革需要深化D. 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从1689年光荣革命到19世纪前期,以上院贵族为核心的土地贵族始终控制着英国国家政权”可知英国的政权被土地贵族把持,说明英国的民主改革需要深化,C选项符合题意。光荣革命后英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A选项排除。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政体,确立了现代民主制度,B选项排除。材料与社会贫富差距扩大无关,D选项排除。14.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建立了邦联制度,华盛顿曾戏称当时美国是“用沙子扭成的

15、绳子”。华盛顿此语主要是针对A. 各州之间不团结,经常内讧B. 独立后的美国形成了南北两种经济类型C. 中央权力极小,对各州缺少控制力D. 美国享有高度的民主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美国建立邦联制度”、“用沙子扭成的绳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颁布前邦联制度具有很大的松散性,这样的结果是中央政府权力很小,各州权力很大,无法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故C项符合题意;材料是表明邦联政府的权力小,未表明各州之间的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未表明美国形成了南北两种经济类型,故B项错误;材料是针对邦联政府的权力小,不是表明美国享有高度的民主制度,故D项错误。故选C。15.

16、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状况,经济持续增长,中等阶级和工人阶级力量壮大对现存的政治制度形成重大的压力。中等阶级要求变革,是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不相称,希望在“有产”的同时也要“有权”。于是,英国A. 发生了“光荣革命”B. 颁布了权利法案C. 形成了责任内阁制度D. 改革了议会选举制度【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的社会状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新兴工业资产阶级力量壮大,通过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确保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故D项正确;AB分别是1688年和1689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合,排除;C项是1721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

17、除。16.保罗肯尼迪说,统一后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帝国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他所说的德国是( )A. 极端沙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国家B. 工业高度发达的封建军事大帝国C. 封建君主统治下的资本主义国家D. 有封建军事色彩的资本主义国家【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可知,“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帝国专制独裁的决策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大国”强调的是德国的民主政体中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同时也带有军事专制色彩,故D项符合题意;当时德国并不存在沙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排除A项;德意志帝国统一时,工业并不发达,排除B项;当时德国已经建

18、立了民主政体,不再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国家,排除C项。17.“美国的制宪者们并不愿意承认奴隶制的合法性,但是在建立联邦时,要铲除奴隶制是不可能的,因为这会极大损害南部蓄奴州的利益,从而破坏联邦的基础。”这反映出1787年宪法A. 违背共和主义的基本原则B. 兼顾了南北各州的利益C. 具有实用主义的政治倾向D. 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力【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制宪者虽然反对奴隶制,但是为了维护联邦而同意保留奴隶制,这体现了一种实用主义倾向,C选项符合题意。违背共和主义的基本原则的说法错误,A选项排除。兼顾了南北各州的利益的说法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的是实用主义的政治倾向,B选项排除。联邦制

19、的推行强化了联邦政府的权力,D选项排除。18.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进步。”他评价的是( )A. 英国君主立宪制B. 德国君主立宪制C. 美国总统共和制D. 法国共和制【答案】A【解析】【详解】英国有着悠久的宪政发展史,其发展过程相对平稳,在政治上表现出延续性的鲜明特点,其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也是温和渐进的过程,选项A正确;德国的君主立宪制是通过三次王朝战争确立起来的,而且保留了大量封建专制色彩和军国主义色彩,与材料中“较少的腥风血

20、雨,较少的声色俱厉”不符,排除B;美国的总统共和制蕴含了美国开国者的睿智,与材料中“较少的深思高论”不符,排除C;法国共和制经历了多次革命后才确立,与材料中“较少的腥风血雨”不符,排除D。19.“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由皇帝任命。”上述材料反映出德意志帝国宪法具有A 军国主义色彩B. 民主主义色彩C. 专制主义色彩D. 民族主义色彩【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德国皇帝权力太大,保留了封建残余,专制主义色彩浓厚,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军国主义,选项A不符

21、合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专制主义而非民主主义,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民族主义的信息,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20.清朝晚期,有两份针锋相对的檄文,一份是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天下者,上帝之天下,非胡虏之天下也。”另一份是讨粤匪檄:“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胡虏”“外夷”指外国侵略者B. 发表檄文的是清政府和维新派C. 分歧在于是否学习西方的文化D. 对立双方是太平天国和清政府【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的奉天讨胡檄布四方谕针对的是清政府的统治,而清政府的讨粤匪檄则明确针

22、对太平天国,D项符合题意,“胡虏”指清政府,A项错误;两则檄文与维新派无关,B项错误;两者均没有积极提倡学习西方文化,其矛盾属于民族矛盾加阶级矛盾,C项错误。21.鸦片战争期间,英军驻浙江舟山部队发生瘟疫。林则徐说英军因“定海阴湿,病死甚多”,主张乘势攻击;而另一官员琦善则奏说:“病死者多系兵丁舵手,头目较少,现已安然无恙”。对此解释合理的是A. 天朝上国观念决定政治决策B. 林则徐的报道较为客观C. 政治立场不同影响事实判断D. 英军刻意掩盖瘟疫真相【答案】C【解析】【详解】林则徐主张攻击,琦善的主张保守,二人的不同主张是由于政治立场不同,从而影响了对事实的判断,故选C;林则徐和琦善二人主张

23、不同,因此不能说是天朝上国观念影响政治决策,排除A;林则徐的报道并不一定客观,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英军刻意掩盖瘟疫真相,排除D。故选C。22.近代史上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最初清政府总希望找机会更改条约,有时甚至就没打算真心遵守条约;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说明A. 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B. 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C. 清政府最终由保卫主权转向卖国立场D. 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提到,后来清政府却要求“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

24、,即一是自己守约,二是要求对方也守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清政府的外交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有近代化的趋势,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清政府对列强条约要求曾全面回绝,故B排除。清政府外交观念逐渐与世界接轨,并不等同于出卖国家主权,选项C排除;清政府始终利用国际外交规则维护主权,过于绝对,故D排除。【点睛】解题关键是对材料现象的解读,即从一开始寻求更改条约到“如约者即为应允”、“违约者概行驳斥”,说明清政府外交观念的变化。23.晚清官员梁章钜说:“以富强论,福建不胜于江南、浙江、广东也而福建一省独必添一马(码)头以媚之,此又何说以处之”,“倘若外番并援英夷之例,亦于滨海各省请分设马(码)头,则又将

25、惟命是听乎?”梁章钜的愤愤不平缘于A. 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B.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C. 列强在通商口岸投资设厂D. 清政府开放五处通商口岸【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材料“而福建一省独必添一马(码)头以媚之,此又何说以处之”批判的是福州的开放,D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是在辛丑条约签订之后,排除。B选项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排除。C选项是在马关条约签订之后,排除。24.太平天国运动中,一方面天朝田亩制度提出“天下人”平分“天下田”;但也颁布法令:“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这说明太平天国()A. 比较注重加强法律制

26、度建设B. 未脱离传统农民起义的范畴C. 政策法令具有极大随意性D. 经济政策与政治制度脱节【答案】B【解析】题干阐述了太平天国经济制度所体现的人人平等理念和政治制度中体现的封建等级观念,意在通过其经济与政治政策的不协调性,说明太平天国运动仍然未脱离传统农民起义范畴,答案为B;材料没有设计法制建设信息,故A错误;材料中政策并不是随意性,有一定的目的,故C错误;材料涉及的是经济思想和等级观念的问题,故D错误。25.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老百姓对太平破坏庙字、毁灭偶像的行为很不满;士大夫们大多反对洪秀全的宗教革命,指则洪秀全将“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扫地荡尽。这段材料的主旨是A. 太平天国

27、运动失去农民阶级支持B. 清政府已经陷入空前孤立的境地C. 洪秀全的思想完全排斥传统文化D 思想文化冲突影响太平天国运动【答案】D【解析】根据“老百姓对太平军破坏庙宇、毁灭偶像的行为很不满”“指责洪秀全将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扫地荡尽可知,洪秀全宣传的思想和传统思想观念发生冲突,遭到老百姓以及士大夫们不满甚至反对,从而影响了太平天国运动,故D正确;A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反映老百姓以及士大夫们对太平天国的行为不满甚至反对,无法体现清政府陷人空前孤立的境地,B错误;洪秀全把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西方宗教思想结合起来形成拜上帝教,故C错误。、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20分,27题15

28、分,28题15分,共50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二、元初西北藩王遣使入朝质问:“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元史材料三、(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

29、镇之以行中书省经世大典叙录官制请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秦统一后在 朝议”如何管辖地方的过程中存在着哪两种意见?这两种意见的最主要分歧是什么?(2)材料二表明,元初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存在着怎样的争执?其实质是什么?(3)材料三表明,元初地方行政设置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有何意义?(4)以上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答案】(1)行分封,还是行郡县。哪一个更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或实现国家长久稳定)。(2)旧俗与汉法之争。文明(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冲突与交融。(3)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后世。(4)中央集权逐步加

30、强。【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镇)之”“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中可以得出答案。(2)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本朝旧俗与汉法异,今留汉地,建都邑城郭,仪文制度,遵用汉法,其故何如”中可以得出,元初在治理国家问题上存在着旧俗与汉法之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实质是文明(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冲突与交融。(3)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材料“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可以看出,元初地方行政设置上实行行省制度。根据

31、所学知识可知,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中国省制的开端,影响后世。(4)本题主要考察的是论证和阐述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中央集权逐步加强。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加强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首先是“权利法案”(1689)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年法案”(1694)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还从来没有被套上这么多的“紧箍咒”

32、。这个以往一直自以为只受制于上帝的权威,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其神圣的光环已荡然无存。至此,国王的专权在英国已了无可能。世界文明史材料二 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首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其次,“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再次,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因此这种联合的程度和方式作为一种标志,不仅划分了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

33、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组织和结构的形式,而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何顺果美国史通论材料三 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贵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作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然而,大革命并没有解决根本问题,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此后法国就确立起议会制度,不再发生革命了,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权利法案使英国王权发生了什么变化?18世纪,

34、英国王权是如何被进一步限制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的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并分析该制度的特点。(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试述法国代议制建立的特点及成因。【答案】(1)变化:王权受到法律和议会的制约。限制:逐渐形成责任内阁制,内阁掌握行政权。(2)原因:美国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州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松散的邦联难以应对危机;启蒙思想的影响。特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3)特点:曲折反复。成因:封建力量非常顽固,而民主力量也非常强大;两者矛盾冲突总是以暴力斗争的形式来解决。【解析】【详解】(1)由材料“规定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停止实施任何法律和征收任何新税第三是三

35、年法案(1694),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的任期不得超过三年”“英国的王权如今已完全受制于议会了”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王权受到法律和议会制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责任内阁制的形成进一步限制国王的行政权。(2)第一小问,由材料“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州的地位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独立后的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第二小问,所谓联邦制是由几个成员国(如共和国或邦、州等)联合组成统一国家的政治体制。联邦是国际交往中的主体,有自己的最高立法机

36、关和行政机关,有统一的宪法和法律。联邦行使国家的外交、军事、财政等主要权力。各成员国按联邦宪法规定,设自己的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自己的宪法和法律,在自己辖区内行使职权。简言之,联邦制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3)第一小问,由材料“此后近百年中,法国一直处于革命与复辟的轮回中,社会持续动荡,经济发展速度受到影响,工业化进程缓慢”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法国代议制建立的特点是曲折反复。第二小问,由材料“法国之所以要用暴力革命来克服专制王权,原因就在于法国专制主义过于强大,王权与责族坚决捍卫旧制度,不愿作出任何妥协,对立双方只好兵戎相见”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法国代议制建立曲折反复的成因。28

37、. 鸦片战争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偶然与必然“工业革命 英国 明清时期的中国 禁烟运动”材料二 商务与碰撞有的西方历史学家认为“(鸦片战争)只不过是一个持续了二十年,并且要决定东方和西方之间应有的国际和商务关系的斗争的开端”。今天大部分的历史学者又提出了“鸦片战争农耕文明和工业文明的碰撞”的新认识。材料三 破坏与建设有人说,如果没有鸦片战争砸开我们这个封闭的铁罐头,中国不知道还要经历几百年,几千年才能进化到现代文明社会。也有人说,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四个词语,以“偶然与必然”分

38、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2)材料二中,部分西方学者“决定东西方商务关系”的观点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鸦片战争的?其本质意图在于什么?材料二中“两种文明碰撞”的新认识又是以哪种史观进行论述的?(3)据材料三中两个关键词,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鸦片战争给中国社会造成的影响。【答案】(1)必然性: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迫切需要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明清时期,中国对外闭关锁国,处于封建制度的衰落时期,必然会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对象。偶然性:为扭转对华贸易逆差,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清政府的禁烟运动成为其发动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12分)(2)“决定东西方商务关系”的观点是站在殖民者的立场上。其观点否认

39、鸦片战争的非正义性和掠夺性的本质。“两种文明碰撞”的观点是站在全球文明的角度。(6分)(3) 兼具破坏性与建设性破坏性: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设性:鸦片战争在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科技,使新思潮萌发,从而开始了向近代社会的过渡。(8分)【解析】试题分析:(1)依据材料偶然与必然“工业革命 英国 明清时期的中国 禁烟运动”等可知材料所述原因与工业革命和禁烟运动有关,结合所学知识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广阔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加紧对外的侵略扩张;林则徐虎门销烟则是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导火线。(2)由“商务关系”可知材料抹杀了战争的实质,这是站在殖民者的立场上看待鸦片战争的,企图为英国的侵略辩护,否认侵华战争的本质;两种文明碰撞是指西方的工业文明冲击东方的农耕文明,体现了全球史观和文明史观。(3)材料中的破坏和建设体现了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影响,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加以回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消极影响为鸦片战争使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积极影响为鸦片战争在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的文化和科技,使新思潮萌发,从而开始了向近代社会的过渡。考点: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鸦片战争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