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PPT , 页数:31 ,大小:561KB ,
资源ID:862409      下载积分:4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6240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2015-2016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同步课件 第2单元 古代历史的改革(下) 5《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ppt)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2015-2016高中历史岳麓版选修1同步课件 第2单元 古代历史的改革(下) 5《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ppt

1、课程标准1.了解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2.归纳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3.探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学习要点:1.北魏统一北方后出现的历史趋势和社会矛盾。2.孝文帝改革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等方面的措施。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探究问题:1.北魏的土地制度。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1 新知识预习探索 新知预习一、改革的背景1前提:北魏崛起,并于 439 年统一了北方,结束了北方分裂混乱的政治局面。2必要性(1)与汉族的经济文化相比,鲜卑族的社会发展水平比较落后。(2)鲜卑贵族实行的民族歧视政策和鲜卑贵族对百姓的巧取豪夺,激化了社会矛盾。3可能性(1)北方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

2、势。(2)实际决策者冯太后受到良好的教育,有杰出的政治才能。问题思考 1北魏为什么能完成一统北方的伟业?提示: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北魏军事力量强大;北魏接受了汉文化,加快了发展。二、改革的措施1均田制与三长制(1)均田制时间:485 年。内容:把国家控制的荒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交纳租税,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意义:使农民得到了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徭役;北方经济有了明显的恢复和发展。(2)三长制内容:废除宗主督护制,改行三长制。意义:使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2整顿吏治(1)措施:制定了俸禄制度;按照政绩

3、的好坏决定地方官吏的任期。(2)意义:北魏吏治得到了一定改善,北方的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3迁都洛阳(1)目的: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2)时间:493 年。(3)意义:洛阳再次成为北方的政治、经济中心;迁都保证了改革的深入,有利于胡汉民族文化的融合;使中华文明得到进一步发展。4实行汉制与移风易俗(1)移风易俗:改鲜卑服为汉服、改鲜卑姓为汉姓、提倡鲜卑族与汉族通婚、以汉语为正音。(2)行汉制:废除鲜卑族旧制,政权机构的设置、官吏名称、礼仪、典章等一律改行汉制。问题思考 2鲜卑姓拓跋丘穆陵步六孤贺赖独孤汉姓元穆陆贺刘上述表格中体现的孝文帝改革的主要意义是什么?提示:加速了鲜卑

4、族的汉化过程。三、改革的意义1是一次政治、经济、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全面改革。2促进了北魏社会的发展,北方出现了繁荣景象。3加快了各族人民融合的进程,为中国多民族共同发展的历史做出了贡献。问题思考 3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元宏(北魏孝文帝)之政令是否算做划时代之举?其实只是表面上看来如此。他的作为不过承认已有的趋向,或是锦上添花,对现有的行动予以装饰而已。”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请简要说明你的理由。提示:黄仁宇认为孝文帝改革只是对之前的社会改革的继承和发展,并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观点一:认同,在孝文帝改革前就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孝文帝只是继续推行正在进行的改革措施而已。观点二:不认同,尽管

5、孝文帝之前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汉化改革,但孝文帝的改革比较彻底,且成效显著。易错辨析判断正误1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提示: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而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则是改革的背景。2均田制的性质属于农民土地所有制。()提示:国家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领露田,死后归还,不得买卖,农民获得土地的使用权。农民向政府交租,并承担一定的徭役和兵役。因此均田制在性质上是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3三长制的实行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提示:三长制的实行,国家掌握了农户和地方政权,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4

6、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主要目的是减少变法阻力。()提示:为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北魏孝文帝决定迁都洛阳。5孝文帝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孝文帝的胆识和策略。()提示:孝文帝改革一方面顺应了民族融合的趋势,促进鲜卑族和汉族的融合,巩固了北魏的统治,另一方面顺应了统一的趋势,为结束南北分裂奠定了基础,对中华民族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所以说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是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2 新课堂互动探究主题一 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及影响探究讨论材料一 恩格斯说:“在长时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

7、语言。”材料二 499 年,孝文帝去世后,北魏即进入内部长期动乱的多事之秋,30 余年后,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因此,有学者认为造成鲜卑族消失和北魏衰亡的根源,实际上可以追溯到孝文帝改革。请分析:(1)据材料一,结合北魏孝文帝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改革措施,阐释改革后的鲜卑族在社会制度、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方面发生的根本性的变化。(2)对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你有何看法?请说明理由。【答案】(1)政治:三长制、整顿吏治、迁都。经济:均田制。文化:穿汉服,改汉姓,与汉人通婚,说汉语。根本性变化:社会制度封建化;生产方式农耕化;风俗习惯汉族化。(2)作者的观点是不正确的,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社会经济的

8、恢复和北魏社会的封建化,推动了北方民族大融合。北魏的分裂和衰亡是多种社会矛盾激化的结果。重点聚焦全面认识北魏孝文帝改革1特点:(1)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措施全面,一次影响深远的封建化改革。(2)分前后两个阶段进行,前期改革是在冯太后的主持下进行,重点是建立各种新制度。后期改革是孝文帝亲自主持的,重点是改革鲜卑族原有的风俗习惯,采纳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2作用:(1)促进了北魏社会经济的繁荣和文化发展。(2)接受了汉族的先进制度与文化,加速北魏政权的封建化。(3)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结束长期分裂重新走向统一奠定了基础。3成功原因:(1)顺应历史发展的潮

9、流。这是变法成功的根本原因。(2)内容全面,措施得力。(3)冯太后的支持和孝文帝本人以身作则、信心坚定。(4)民族融合趋势的推动。4认识:(1)先进必然战胜落后。(2)改革必须符合历史潮流、顺应民意。(3)任何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4)民族融合与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主题二比较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探究讨论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北魏孝文帝登基时与商鞅初到秦国时所面临的形势差不多,南北朝对峙的局面已经很久,拓跋贵族的社会发展水平不如南方;而秦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远远落后于东方六国,“诸侯卑秦,丑莫大焉”。材料二 井田受之于公,毋得鬻卖,故王制曰:田里不鬻。秦(商鞅)开阡陌,遂得买卖。又战得甲

10、首者,益田宅,五甲首而隶役五家,兼并之患自此起。民田多者以千亩为畔,无复限制矣。文献通考田赋考一材料三(太和)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露田),诸桑田不在还受之限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卖者坐(处罚)如律。魏书食货志请分析:(1)据材料一,分析两次变法或改革的背景有何相似之处。(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商鞅和北魏孝文帝分别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以促进封建化进程。(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在内容、性质、重大历史意义方面的相似之处。【答案】(1)都

11、处在分裂割据的时代;都面临着增强国力的任务等。(2)商鞅:废井田、开阡陌,军功授田,允许土地买卖。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和女子领种土地,奴婢和耕牛也可分得土地,官吏获得公田,禁止土地买卖。(3)内容:确立新的土地制度。性质:都是封建地主阶级性质的改革。意义:促进封建经济发展;有利于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加速封建化进程。重点聚焦孝文帝改革调整生产关系的表现(1)调整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改革土地制度,颁布均田令,将政府掌握的无主荒地分配给农民耕种,不得买卖。一定程度上使农民获得土地,生产积极性提高,推动了北方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2)调整产品分配形式,即改革赋税制度,

12、实行租调制。规定一对夫妇每年向政府缴纳一定数量的租调。这一制度的建立改变了原先赋税征收上的混乱现象,使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原来受庇于豪强的农民成为国家的编户齐民。这样,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增多,国家的租调收入大为增加。(3)调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实行三长制和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三长制的实行保证了均田制的推行,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特别是对人民的控制。迁都洛阳加强了对中原的统治,保证了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胡汉文化的融合和中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北魏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的关系(1)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在民族融合的基础上进行的。北魏统一黄河流域时,就已经出现了民族融合的趋势。(2)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实行了一系列汉化的措施。采用汉族先进的封建生产方式;采用封建的俸禄制;迁都洛阳,改革社会习俗,接受中原先进的文化和生活方式。(3)北魏孝文帝改革中的汉化措施促进了鲜卑族的封建化过程,将北方民族的融合推向高潮。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