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省新沂市第三中学 2007-2008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62330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新沂市第三中学 2007-2008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江苏省新沂市第三中学 2007-2008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江苏省新沂市第三中学 2007-2008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江苏省新沂市第三中学 2007-2008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江苏省新沂市第三中学 2007-2008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江苏省新沂市第三中学 2007-2008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江苏省新沂市第三中学 2007-2008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江苏省新沂市第三中学 2007-2008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江苏省新沂市第三中学 2007-2008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江苏省新沂市第三中学 2007-2008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江苏省新沂市第三中学 2007-2008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07-2008新沂市第三中学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和作文纸一并交回。试卷自己妥善保存,待评讲。2答题前,请您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用黑色书写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认真填写在作文纸和答题卡上。3所有试题必须用黑色书写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用其他颜色的笔或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一、(9分,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摭(zh)拾不啻(ch) 骸(hi)骨 不屈不挠(no) B、抹煞(sh)刹(ch)那 犄(j)角

2、引吭(hng)高歌 C、干瘪(bi) 省(xng)悟 爪(zho)牙 锲(q)而不舍 D、甄(zhn)别吮(shn)吸 戕(qing)害 恪(k)尽职守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在我们遭遇到挫折和失败时,不应该妄自菲薄,自甘落后,而要振奋精神,努力拼搏。B、这两位进城打工的农民遭到保安人员的非法拘押和刑讯逼供,他们在被毒打后忍无可忍,不得不承认偷了商场的物品。C、古人写作,文不加点,所以,读书初始,要先学句读,韩愈所谓“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说的就是这种情形。 D初春校园,学校举办篝火晚会,师生们陶醉在这春意阑珊的氛围中,欢乐围绕在每个人身边。3、下列句子

3、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如果我们错误地估计了自己的能力,以为能够胜任经过周密考虑而选定的职业,那么这种错误将使我们受到惩罚。 B、作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和诗人,于谦为人正直,不畏强暴,他短暂而壮烈的一生,是他那四句自勉诗的真实写照。C、神舟5号宇宙飞船载着杨利伟胜利返回地球,这是我们国家自行研制的,每一个中国人不能不为它骄傲。 D、从这样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重大的问题。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9分,每题3分)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之说。这一

4、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

5、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

6、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看似相反,实则相成。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注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4、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5、下列对苏

7、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C、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D、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6、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B、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

8、的成就远远大于“破”。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D、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三、古代诗文测试(35分)(一)文言文阅读(17分) 阅读十八岁和其他中提到的文言文,完成第713题。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数句。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既识,即拆去。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记母教铨时,组绣纺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儿

9、怠,则少加夏楚,旋复持儿而泣日:“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诸姨尝谓母曰:“妹一儿也,何苦乃尔!”对曰:“子众,可矣;儿一,不肖,妹何托焉!”庚戌,外祖母病且笃,母侍之,凡汤药饮食,必亲尝之而后进,历四十昼夜,无倦容。外祖母濒危回,泣曰:“女本弱,今劳瘁过诸兄,惫矣。他日婿归,为言:我死无恨,恨不见女子成立。其善诱之!”语讫而卒。母哀毁骨立,水浆不入口者七日。闾党姻娅,一时咸以孝女称,至今弗衰也。铨九龄,母授以礼记、周易、毛诗,皆

10、成诵。暇更录唐宋人诗,教之为吟哦声。母与铨皆弱而多病,铨每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少痊,辄指壁间诗歌,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母有病,铨则坐枕侧不去。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之。尝问日:“母有忧乎?”曰:“然。”“然则何以解忧?”曰:“儿能背诵所读书,斯解也。”铨诵声琅琅然,争药鼎沸,母微笑曰:“病少差矣。”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 (节选自清蒋士铨鸣机夜课图记)注:四子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书。波磔(zh):字的笔画。波:撇,磔:捺。夏楚:古代学校体罚用具。夏(ji),通“槚”,即槚木。楚,荆条。7、选出上文加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轧轧相间(夹杂

11、) B、旋复持儿(不久)C、教儿低吟之以为戏(戏耍) D、病少差矣(减少痛苦)8、以下六句话,全都说明蒋母教子苦心的一组是( )(3分)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织纺之具毕陈左右。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铨有病,母即抱铨行一室中,未尝寝。母视铨,辄无言而悲。铨亦凄楚依恋之。由是母有病,铨即持书诵于侧,而病辄能愈。A、 B、 C、 D、9、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蒋母虽然没有文化,不懂教子的方法,但她对儿子却能严格要求,勤于督促,堪称教子典范。B、母教子,尽管近乎苛刻,却处处体现母爱精神,可谓爱之愈深,教之益严。C、儿子诵读诗书,竟能治愈母亲的病,真是其事近虚,其情

12、近实。D、蒋氏母子相依为命,不顾贫困疾病,母鸣机,子夜课,刻苦精神十分感人。10、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妹一儿也,何苦乃尔!译文: 。 然则何以解忧?译文: 。11、十八岁和其他中说:“你可以从这篇文章中读出昔人读书之苦,但也一定能感受到那洋溢于文字之中的读书乐。”从节选的这三段文字看,古人读书的苦和乐分别表现在哪里?(4分)答: 。(二)诗歌鉴赏(8分)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1)第二句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2分) (2)“春江正渺茫”与“征帆何处泊”形成强烈的对比,

13、突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 (3)诗的前三句和第四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4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10分)13、默写以下句子的上句或下句。鹰击长空, ,万类霜天竞自由。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闻道有先后, ,如是而已。与朋友交, 。故 ,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投我以木桃,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不思其反。 呦呦鹿鸣,食野之蘋。 , 。四、文学类作品阅读(共2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乡土婺(w)源 马云霖婺源的乡村是安静的,婺源的乡村是恬淡的。散落在婺源各处的乡村,在群山之中,做着一个个久远又安详的梦。它们成长,它们呼吸,

14、它们衰落。农耕时代的村庄,在阳光沐浴与风雨洗礼下,遗世独立,顽强地向人们传递着独特的遗传密码。 这是一片钟灵毓秀的土地。哲学家朱熹、音韵学家江永、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等一辈辈人,跨过村口的小桥,从这里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对房子牌坊亭阁桥梁的精心雕琢,让这些村庄散发着农耕生活的芬芳。月明之夜,游子思念起故乡,乡愁里,氤氲的是曼妙的温馨。典雅的廊桥,高高的马头墙,鹅卵石铺就的弄堂,雕着花鸟的木窗,寄着寓意的砖雕,精雕细镂的贴墙牌楼,让每一个思乡的梦,都能找到自己的落脚点。 与别的乡村一样,耕读传家是婺源人祖辈的传统。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怀揣远大的抱负,肩背简单的行囊,一代又一代农家子弟,

15、翻过山,越过岭,涉过溪,走出群山。在山外成就一番大事业后,衣锦还乡,盖起让人羡慕的高楼。自元以后文风鼎盛的理坑村,地处偏僻却官宦辈出。几百年来,七品以上官员就有36人。自宋至清,婺源全县考取进士552人,历代文人学士著作3100多部,其中172部被收入四库全书。日月更替,四季轮回,村口的树早已参天。从树下走过的读书人,回望一眼翘角飞檐的人家,踏上了赶考的路,心中涌起的,是自己默默的渴望。 那些朴素的村庄,像寻常的草一样长在田间地头,吸风餐露,洞悉天地间的奥秘。在季节的风中摇曳生姿,在乡土上存活了一个又一个年头,与风霜雪雨,与日月星辰,达成了完美的默契。即使是一处水碓、一座廊桥,也恪守着与自然的

16、契约。建于南宋的彩虹桥,距今已有800多年。在最宽的河面上建桥,桥墩设计成半船形,根据洪水设定桥墩距离,木质部分的易于维修,使这座桥有了长久的生命力。廊桥与青山、碧水、古村、驿道完美结合,连接了两岸的村庄,连接了过去和现在,像牧童嘴边的一支笛,吹响在古典主义的乡村写意画里。只是,牧童的笛声成了历史的回响,而廊桥,仍在继续着美丽的功能。 古朴典雅的明清建筑,曲折幽静的街巷,碧野清风的环境,让一个村庄充满了画意,洋溢着诗情。“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走在婺源的乡村里,很轻易地就走进了唐诗宋词的意境。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大夫第、司马第、尚书第、

17、天官上卿第,那一座座大山深处的房子,雕梁画栋,曾吸引多少羡慕?收获多少赞叹?光阴递嬗,四季更替。在人去楼空之后,寂寞地面对流淌的岁月。青春年少的欢声笑语,金榜题名的志得意满,独守空房的哀愁,挑灯夜读的刻苦,都消失在时间的长河里,只剩下陋室空堂,衰草枯杨,静静地听着岁月流淌的声音。走在婺源的乡村中,仿佛穿行在梦里的江南。房屋是黑白两色的,古树是葱茏高大的,小桥是婉约玲珑的。矮墙竹篱,菜园鱼塘,茂林修竹,那该是古代乡村文人悠适的田园生活。古朴,典雅,和谐。婺源的乡村,在岁月长河中,做着不卑不亢的精神守候,超然物外。14、联系全文,说说婺源乡村有着怎样“独特的遗传密码”。(6分) 15、第节说“耕读

18、传家是婺源人祖辈的传统”,“传统”在文中具体指什么?(6分) 16、根据文意,试概括第6、7两节的写作意图。“矮墙竹篱,菜园鱼塘,茂林修竹,那该是古代乡村文人悠适的田园生活”一句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17、在传统文明不断受到现代文明冲击的今天,面对婺源这类传统文明,有人在渴望它的改变,有人在期待它的延续。对此,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认识。(6分) 五、语言运用题(15分)18、请将下面一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不超过25个字。(5分)语文的诗意让我再一次想到语文教育的三重境界:“人技教育”“人格教育”和“人生教育”。“人技教育”侧重于给学生以生活技能,“人格教育”注重将语文养料内化为

19、学生自已的精神,“人生教育”则引导学生最终把“语文素养”(包括知识技能、思想精神、人格信念等等)与自己的人生融为一体。如果说“人技教育”给学生以“真”,“人格教育”给学生以“善”,那么,“人生教育”则将学生引向生命之“美”。 19、将下面句子改写成三个连贯的短句(可适当调整语序,增减词语),做到既保留全部信息,又语言简明。(5分)巴尔的摩地方法院 1987 年 5 月 30 日 裁决亚特兰大市一个生产据称“能使头发卷曲而发亮的”美发剂的制造商向一位使用该厂生产的美发剂而毁发毁容的妇女赔偿 45 万美元巨款。 20、请模仿下面这节诗的形式,表达你对“友情”或“理想”的感悟。(5分)时间 时间是夹

20、卷着冰雪的风暴, 会染白我们的青春的额头; 时间是一道湍急的江流, 会淹没我们生命的行舟。 七、作文(70分)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有许多人、许多事、许多精神、许多情感会伴你一路同行,令你铭记,令你感怀,令你奋进。请你以“伴我同行”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须在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 不少于800字。(用黑色书写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作文纸上)班级_姓名_考试号_2007-2008-1新沂市第三中学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答题卷客观题:(每题3分,共27分)题号133456789答案主观题:(共63分)10、(2分)译文: 。(2分)译文: 。11、(4分)答: 12、(1)

21、(2分) (2) (2分) (3)(4分) 13、(每空1分,共10分) 14、(6分) 15、(6分) 16、(4分) 17、(6分) 18、(5分) 19、(5分) 20、 (5分) 作文:(70分)(用黑色书写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作文纸上)伴我同行班级_姓名_考试号_ 得分_800语文月考参考答案1、C2、A3、A 4、D 5、D 6、B二、文言文阅读7、D(稍微好转) 8、C(、未涉及蒋母教子)9、A(从文中可看出,蒋母不仅识字,而且还懂得教子之法)10、 妹妹只有一个儿子,何苦这样? 既然这样,那么用什么来排解忧愁呢?11、苦表现在:记诵的内容多;读书的时间长,还要忍受寒冷和病

22、苦。乐表现在:在读书的过程中理解了母亲的苦心,感受到了深深的母爱。 参考译文我四岁的时候,母亲每天教我四书几句。为了我太小,不会拿笔,她就削竹枝成为细丝把它折断,弯成一撇一捺一点一画,拼成一个字,把我抱上膝盖教我认字。一个字认识了,就把它拆掉。每天教我十个字,第二天,叫我拿了竹丝拼成前一天认识的字,直到没有错误才停止。到我六岁时,母亲才叫我拿笔学写字。回忆我母亲教我的时候,刺绣和纺织的工具,全放在旁边,她膝上放着书,叫我坐在膝下小凳子上看着书读。母亲一边手里操作,一边嘴里教我一句句念。咿咿唔唔的读书声,夹着吱吱哑哑的织布声,交错在一起。我不起劲了,她就拿戒尺打我几下,打了我,又抱了我哭,说:“

23、儿啊,你这时候不肯学习,叫我怎么去见你爸!”到半夜里,很冷,母亲坐在床上,拉起被子盖住双脚,解开自己衣服用胸口的体温暖我的背,和我一起朗读;我读得倦了,就在母亲怀里睡着了。过了一会,母亲摇我,说:“可以醒了!”我张开眼,看见母亲脸上泪流满面,我也哭起来。歇一下,再叫我读;直到头遍鸡叫,才和我一同睡了,我的几位姨妈曾经对我母亲说:“妹妹啊,你就这一个儿子,何苦要这样!”她回答说:“儿子多倒好办了,只有一个儿子,将来不长进,我靠谁呢!”庚戌年,外祖母病势严重。母亲侍候外祖母,所有病人吃的汤药、茶水、食物,母亲一定先尝过再给她吃。服侍四十昼夜,没有倦怠的样子。外祖母临死前,流着眼泪说:“女儿身体本来

24、虚弱,现在为了服侍我,比哪个哥哥都劳累,真把你拖垮了。哪天我女婿回来,替我说:我死没有别的怨恨,只恨看不见我外孙成家立业。希望你们好好诱导他!”说完就死了。母亲万分哀伤,七天不饮不食。亲戚和邻里,当时人人夸她是孝女,到现在还是这样说的。我九岁时,母亲教我学礼记、周易、毛诗,都能够背诵。她有空又抄下唐宋诗人的诗,教我朗诵古诗。母亲和我两人都身体弱、多病。每当我生病,母亲就抱了我在室内来回走动,自己不睡觉;我病稍稍好一点,她就指着贴在墙上的诗歌,教我低声念诵作为游戏。母亲生病,我总是坐在她枕边不离开。母亲看着我,常常一句不说,很悲伤的样子,我也很伤心地依恋着她。我曾经问她:“娘,您心里不快活吗?”

25、她说:“是不快活。”“那末怎么能让娘高兴呢?”她说:“你能把读的书背给我听,我就高兴了。”于是我就背书,琅琅的书声,和药罐煎药水沸声和在一起。母亲微笑着说:“你看,我的病好些了!”从此,母亲生病的时候,我就拿了书在她床边读书,这样,她的病就会好。12、(1)答:“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1分)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1分)。(2)答:“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的背景衬托出一片征帆的渺小,真有点担心那征帆晚来找不到停泊的处所,表现出诗人对朋友一片殷切的关心。(1分)同时,揣度行踪,可

26、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1分)。(3)答:前三句主要写景,饱含感情,含蓄委婉(1分);末句则卒章显意,“断人肠”直抒别情(1分)。前三句蓄势(为下句抒情作准备),结句点破,将惜别之情上升到顶点(2分)。13、(略)14、(6分)要点:耕读传家的传统;朴素和谐(或诗意优美)的环境;恬淡悠适的生活。(每点2分。)15、(6分)要点:刻苦好学,抱负远大,激励后学,桑梓情怀。(每点2分,答出三个点给全分)16、(4分)显示婺源的衰落(2分),表达了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缅怀(1分),对乡土文化衰落的伤感(1分)。17、(6分)要点:传统文明的延续与现代文明的发展本质上并无冲突之处。传统文明应保持自己独特的个性,超然物外,不卑不亢。传统文明只有融入到现代文明之中才能为自己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观点2分,结合文本和现实生活阐述3分,表达顺畅合理1分。只要就上述要点中的任何一点进行阐述即可,其他说法只要合情合理且能有效阐述也可以)18、语文“人技”“人格”“人生”三重教育教给学生真善美。19、改句:亚特兰大市一制造商生产一种据称“能使头发卷曲而发亮的”美发剂,一位妇女因使用该美发剂而毁发毁容, 1987 年 5 月 30 日 巴尔的摩地方法院裁决该制造商向这位妇女赔偿 45 万美元巨款。20、(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