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新知识预习探索导学目标 1.归纳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等人的宗教思想和主要活动,理解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2通过分析宗教改革的历史背景,结合宗教改革的过程掌握欧洲宗教改革的意义。基础梳理一、马丁路德宗教改革1背景(1)经济方面:资本主义的发展。(2)思想文艺复兴使各国的人文主义思想十分活跃。罗马教会宣扬因行称义,树立教皇的绝对权威。2序幕:1517 年,为反对教皇兜售赎罪券,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要求公开辩论赎罪券问题。3主张(1)强调因信称义,主张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靠善功、圣礼和神职人员。(2)宣称赎罪券的功效微不足道,只要内心真诚悔罪,就能得到赦免。4性质:是反对天主教会的
2、社会、思想改革运动。5意义(1)宗教改革运动在德国拉开了序幕。(2)改革后创立的新教与天主教、东正教形成三足鼎立的新局面。预习交流 1如何理解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的学说体现了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提示:马丁路德强调人只有靠信仰才能得救,不需要教会作为中介。它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民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二、加尔文宗教改革1背景:马丁路德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2著作:1536 年出版基督教原理。3主张(1)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2)提倡先定论含义:永生与永罚、成功与失败,贫富荣辱,都由上帝先定,人的意志无法改变。地位:是加尔文宗教观的核心。影
3、响:对否定对教皇的盲从,否定封建主的特权有积极作用。4意义(1)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作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2)为以后的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预习交流 2加尔文宗教改革是如何体现人文主义精神的?提示:加尔文主张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以此反对天主教的等级观念,否定教皇统治人民的权力。主张先定论,否定了罗马教皇的权威和教会的作用,论证了个人奋斗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在思想上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三、宗教改革的意义1欧洲宗教改革家用人文主义宗教观挑战以教皇为首的宗教权威,促进了西欧社会的思想解放。2打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发展。判断正误1
4、.宗教改革是在宗教外衣下开展的反封建的斗争。()2马丁路德说:“信徒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他认为人们应该靠教会“才是基督的正道”。()3宗教改革后形成的新教教派仍属于基督教派的范畴。()2 新课堂互动探究主题一 马丁路德与加尔文宗教改革的对比探究讨论材料一“我不承认有任何解释圣经的固定法则。”“教皇须让我国不再受他们的劫掠,教皇须交还我们的自由、权利、财产、荣誉、身体和灵魂,教皇须让皇权成为名副其实的皇权。”马丁路德材料二 加尔文是瑞士宗教改革家他废除主教制,代之以共和式的长老制他鼓励经商致富,宣称做官执政、蓄有财产等均可视为受命于上帝。加尔文强调圣经是基督教信仰的唯一根据和权威。材料三“
5、值得注意的是,新教徒在迫害自然科学家的自由研究上超过了天主教徒。塞尔维特正要发现血液循环过程的时候,加尔文便烧死了他,而且还活活地烤了他两个钟头。”恩格斯请分析:1材料一反映了路德的哪些思想主张?2比较材料一、二,加尔文与路德的相同主张有哪些?加尔文更为激进的主张是什么?体现了哪个阶级的利益?3恩格斯的话反映了什么问题?【答案】1.“因信称义”;天主教皇应该放弃在德国的统治;王权应摆脱教皇控制,掌握实权。2相同主张:都主张信仰得救,都否定罗马天主教的权威。激进主张:加尔文主张把信仰得救解释为先定论,还提出建立民主教会的主张。新兴资产阶级。3宗教改革的实质仅仅是改变了天主教会对欧洲的奴役,并没有
6、放弃宗教的基本教义。即便是加尔文,仍然要迫害自然科学家。这充分暴露了宗教的反动本质。要点归纳马丁路德改革和加尔文改革的异同1相同点:(1)都是西欧早期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都采取神学异端的形式,都得到社会广泛支持,都反对天主教神学。(2)都否认教皇权威,对教会信仰、制度、仪式都有不同程度的改革。(3)都主张信仰得救,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2不同点:(1)前者使天主教会势力受到沉重打击,世俗王权战胜教皇权威,确立“教随国定”原则。(2)后者建立民主教会,更适应资产阶级激进派的要求,其思想为以后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和理论武器。马丁路德改革和加尔文改革的相似点是()都主张因信称义 反对
7、罗马教皇的权威 都创立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 改革都在德国进行A BC D【解析】两者都主张因信称义,反对罗马教皇的权威。路德教派和加尔文教派,都创立了不受罗马教皇控制的新教。马丁路德改革在德国进行,加尔文改革在瑞士进行,属于不同点。用排除法,排除 B、C、D 三项。【答案】A跟踪练习 1 加尔文宗教改革和路德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反对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B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C主张简化宗教仪式D反对教皇权威【解析】欧洲宗教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反对天主教会的精神独裁,建立适应资产阶级利益的新教。坚持圣经是最高权威、主张简化宗教仪式、反对教皇权威只是斗争的具体内容。【答案】A主题二 宗教改革的人文
8、主义探究讨论材料一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繁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路德选集材料二 世俗权力是受上帝的委托来惩治奸邪,保护善良的。因此,我们应当让世俗政体在整个的基督教世界中执行它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传教士,或是修士、修女,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马丁路德致德意志贵族书请分析:1在材料一、二中,马丁路德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宗教改革主张?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为什么说宗教改革进一步弘扬了人文主义精神。【答案】1.(1)材料一: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
9、义”,强调人只要信仰上帝即可得救。(2)材料二:世俗权力大于教皇权力。2(1)宗教改革实际上否定了教皇和天主教会的权威,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2)宗教改革否定了教皇和天主教会的作用,带有浓厚的人人平等的意味,把资产阶级要求人人平等的愿望通过宗教的形式表达出来。要点归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人文主义的内涵1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为旗帜,形成了人文主义的社会思潮。(1)核心:人文主义的核心是重视人的价值,崇尚个性,要求把人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2)内容:反对中世纪神学抬高神、贬低人的观点,强调人的可贵;反对神学的禁欲主义和来世观念,提倡人们对现世生活
10、的追求;反对宗教束缚和等级观念,追求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反对中世纪的蒙昧主义,推崇人的经验和理性;提倡人类认识自然,征服自然,以造福人类。2马丁路德“因信称义”学说的人文主义色彩:马丁路德强调人只有依靠信仰才能得救,让人们在内心世界中发现宗教,每个人都可以依靠自己的虔诚信仰使自己摆脱“罪恶”,不需要教会做中介。它实际上否定了教皇的权威,使人获得了精神上的自由和灵魂得救的自主权,从而带有鲜明的人文主义色彩。著名理论家蒋方震曾说,欧洲近代史之曙光,发自两大潮流,其一是希腊思想之复活;其二是原始基督教复活。这“两大潮流”的核心是()A人文主义 因信称义B人文主义 因行称义C民主政治 蒙昧主义D城邦文
11、明 因信称义【解析】结合教材知识可知,“希腊思想之复活”是指文艺复兴,“原始基督教复活”是指宗教改革。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宗教改革否定教会的主导性作用,主张因信称义,故选 A 项。【答案】A跟踪练习 2 下列各项,能体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共同点的是()A反对封建制度B推崇古希腊罗马文化C矛头直指教皇D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兴起【解析】A 项是启蒙运动的目标;B 项只与文艺复兴有关;C 项是宗教改革的内容。作为欧洲近代史上的两次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答案】D3 新思维随堂自测基础巩固1 “新 教 徒”“Protestants”一 词,来 源 于 拉
12、丁 文 的“Protestari”,意指“抗议”和“宣称”,其抗议的主要对象是()A世俗君主 B罗马教皇C封建领主 D天主教徒【解析】从“新教徒”可以判断与宗教改革有关。宗教改革的斗争对象是罗马教皇,罗马教皇是欧洲最大的封建主。【答案】B2“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这种观点()A要求废除天主教及其教会B使人获得灵魂自救的自主权C为资产阶级发财致富辩护D为资本主义社会描绘了蓝图【解析】“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即“因信称义”。【答案】B31517 年,德国维登堡大教堂门前张贴出九十五
13、条论纲,引发了一场激烈的思想辩论。这场辩论的主题是()A宗教的虚伪 B灵魂得救的途径C权力的产生 D生命的起源【解析】马丁路德指出,人的灵魂的得救无需教士作为中介,不能靠向教会购买赎罪券,而要靠自己虔诚的信仰。路德的思想和主张引发了德国乃至欧洲轰轰烈烈的宗教改革运动。故选 B 项。【答案】B4马丁路德主张“君权神授”(君权直接来自于上帝),提出“国家的存在是神的旨意和命令,而君主的权力则是神的意志的体现。”这体现了马丁路德()A否定教皇的权威B思想出现了倒退C主张教会高于国家D与其“因信称义”的思想相矛盾【解析】马丁路德强调“君权神授”,君权是神的意志的体现,人可以与神直接对话,否定了教会的中
14、介作用,故 A项正确。【答案】A5加尔文指出:“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这句话反映的观点出自()A九十五条论纲 B“先定论”说C“因信称义”说D基督教原理【解析】本题的有效信息是“一个人之所以发财致富完全靠上帝的恩赐”,这是对“先定论”的解释。【答案】B同步真题11521 年,德国维登堡的一家作坊印制了很多幅对帧木板画。其中一幅的左侧是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右侧是高高在上的教皇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这幅画意在()A抨击罗马教廷 B推销“赎罪券”C反对宗教改革 D倡导宗教宽容【解析】基督跪在地上为门徒洗脚,而教皇却伸出脚让跪在地上的信徒亲吻
15、,联系题干中的“1521 年”“德国”,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宗教改革,故正确选项为 A。【答案】A21521 年有教皇代表与马丁路德辩论说: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因为“圣经就像软蜡一样,可以让每一个人随兴所至地扭或拉”。他们的主要分歧在于()A教会是否腐败B信仰是否必要C信徒能否仅仅依靠信仰得救D圣经能否作为信仰的基础【解析】本题考查知识的理解和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根据材料“信仰无法安稳地奠基于圣经”可知教皇代表认为在信仰圣经的同时需要其他方面的支撑,只有这样信仰才能稳固,故 C 项正确;A 项题干无从反映;根据所学可知两者都没有否认信仰的必要,故 B 项说错误;D 项只是材料反映信息的一面。【答案】C3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炉”,这一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A开展世俗教育 B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C自由探讨真理 D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解析】解题的关键在于看清题目要求“教皇”,故其希望应是传播基督教即神学。而 A 项开展世俗教育、C 项自由探讨真理和 D 项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应是近代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后的思想解放。【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