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017山西名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孤雁儿 世人作梅诗注李清照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沈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注】北宋朝廷南迁后,李清照丈夫赵明诚在移官湖州途中不幸病故,这首词即为悼亡之作。“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一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艺术手法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中
2、的“疏雨”“千行泪”形成对比,疏雨是外界环境,千行泪是作者的行为,显示了作者对自己丈夫的深重思念与哀思。答案 运用了对比的艺术手法,一边是小风疏雨,一边是泪下千行,痛苦之深,使泪水多于雨水,表达了词人对丈夫赵明诚的深挚感情和凄楚哀思。2.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踏莎行 初春徐 灿芳草才芽,梨花未雨,春魂已作天涯絮。晶帘宛转为谁垂?金衣飞上樱桃树。故国茫茫,扁舟何许?夕阳一片江流去。碧云犹叠旧河山,月痕休到深深处。【注】徐灿:明末清初女词人。金衣:指黄莺。上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简要说明。答: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表现手法的能力。要从“景”与“情”的关系角度分析。答案 借景抒情,以乐景衬
3、哀情。独居闺阁的词人以芳草才吐新芽、梨花刚刚开放、柳絮漫天飞舞、树上黄莺鸣啭等初春美景,反衬了自己如柳絮般飘零、沦落之感和伤感落寞之情。3.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南乡子 送述古注苏 轼回首乱山横,不见居人只见城。谁似临平山上塔,亭亭,迎客西来送客行。归路晚风清,一枕初寒梦不成。今夜残灯斜照处,荧荧,秋雨晴时泪不晴。【注】述古:陈襄,苏轼任杭州通判时的同僚与好友,字述古。请从“情”和“景”的关系角度,赏析词的下阕。答: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时,要抓住具体的“景”和“情”的内容作答。答案 下阕通过描绘晚风凄清,枕上初寒,残灯斜照,微光闪烁的景象,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以哀景衬哀
4、情,烘托了作者感伤离别,思念友人的凄凉孤寂之情。4.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夜发分宁注寄杜涧叟黄庭坚阳关一曲水东流,灯火旌阳一钓舟。我自只如常日醉,满川风月替人愁。【注】分宁:今江西修水,是诗人的老家。此诗作于诗人离家别友赴外地任职之时。请从艺术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的结尾句作简要赏析。答:答案 那满川风月无比多情,因理解“我”的愁绪而满含愁意。诗人采用拟人(或移情)、夸张等修辞手法,将无情之物说成有情(或“借物抒情”“融情于景”),使得诗句含蓄而耐人寻味。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都门秋思(其三)黄景仁五剧车声隐若雷,北邙惟见冢千堆。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寒甚更无修竹倚,
5、愁多思买白杨栽。全家都在风声里,九月衣裳未剪裁。【注】此诗作于乾隆四十二年,正值清王朝全盛时期。五剧:交错旁出的道路,此指京城繁华喧闹的街道。北邙:洛阳名山,汉魏五侯的坟墓多聚集于此。(1)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解析 鉴赏表现手法的题目,一要看诗歌内容写了什么,二要体会有怎样的作用。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五剧”与“北邙”的对比,抓住“车声隐”与“惟见”,再结合注释得出“存灭无常、人生倏忽”“繁华盛世终将逝去”的感慨。答案 这首诗的前两句主要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通过四通八达的闹市街道传来轰隆隆的车声和北邙荒野的坟地加以对比,表达
6、了作者认为存灭无常、人生倏忽的感慨,同时也点出了盛世背后隐藏的危险,表达对繁华盛世终将逝去的隐隐愁绪。(2)这首诗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答:解析 回答本题先审题目明确鉴赏的诗句;再审诗句抓住诗句的意象“夕阳”“山色”与“登楼”的巧妙组合,抓住关键词“劝”“将”体味其好处。答案 这首诗的颔联采用了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夕阳和山色是美好的景色(乐景),然而美好的景色却挡不住作者对国家和自己深深的忧虑和感慨(哀情)。运用拟人手法,夕阳和山色颇解人意,欲为主人排愁解忧。一个“劝”字、一个“将”字,写出了景物的动态美,把客观的秋景与主观的愁思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沉郁顿挫的幽
7、远意境;同时也表现了作者无法排解对国家和自身的愁绪。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浣 溪 沙周邦彦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本词在结构上颇具匠心,请结合全词分析其结构特点。答:答案 本词的结构颇具匠心:上下片均为前两句写景,后一句由景入情。上片写远景,极尽空间寥廓之感;下片写近景,抒发时光流逝之慨。这样的布局谋篇,把作者的乡愁表现得淋漓尽致。7.(2017鄂州模拟)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舟中二首(其一)陈师道恶风横江江卷浪,黄流湍猛风用壮。疾如万骑千里来,气压三江五湖上。岸上空荒火夜明,舟中坐起待残更。少年行路今头白,不尽还家去国情。【注】宋哲宗绍圣元年(1094),作者因党争之祸受牵连被罢职。这首诗作于离任途中。风用壮:表示风力壮猛。第三、四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方法?请作简要赏析。答:答案 比喻和夸张。将迅猛的风浪夸张地比作瞬息千里的万马,将风浪的气势夸张地形容为能横压三江五湖,生动形象地写出风浪的威势。本部分内容讲解结束 按ESC键退出全屏播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