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06: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兴起和发展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2016届陕西省蒲城市尧山补习校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检历史试卷)“佛罗伦萨人文主义派甚至采取更惊人的步骤,他们反对对财富的谴责,并且创立这样一种学说:在上帝眼中,贫穷并不是显示品德的惟一方法。”由此可见,人文主义者( )A鄙视贫穷B认为财富即道德C揶揄上帝D反对安于清贫的说教【答案】D2(2016届陕西省蒲城市尧山补习校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检历史试卷)学者坎迪斯古切尔在全球文明史一书中说:“它代表了反对中世纪基督教背景的欧洲文化记忆系统的再生,欧洲的思想
2、家被希腊罗马作家所鼓舞,被那些世俗的、不神圣的、人文主义的、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所鼓舞,以理性为基础,而不是以基督教信仰为基础。同样,8世纪之后,在中国发生了一场关于儒家思想的再生,在1200年左右达到高潮。”材料中的这两场“再生”分别指的是()A启蒙运动 陆王心学B文艺复兴 宋明理学C宗教改革 宋明理学D文艺复兴 汉代儒学【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信息“被希腊罗马作家所鼓舞”可以排除启蒙运动,故A项错误;从材料信息“希腊罗马作家”、“世俗的、不神圣的、人文主义的、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可知符合文艺复兴的特点: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实质上传播资产阶级思想文化,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
3、心,中国8世纪之后是唐宋时期,正是理学兴起和发展的时期,故B项正确;宗教改革不符合材料提到的“世俗的、不神圣的不以上帝为中心的价值观”,宗教改革依然是神圣的、以上帝为中心的,故C项错误;汉代儒学兴起于公元前2世纪,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史实;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3(2016届广东省东莞市松山湖莞美学校高三上学期19周周测文综历史试卷)近代某思想家认为,人类社会的文化习俗、科学、制度、道德和法律规范等都是从早先更原始更低级的形态发展而来,而这一发展是经由适应和淘汰过程而实现的,在此过程中,个体特性也会做出相应的调适。此观点( )A是
4、对社会发展的唯物主义解释 B为“人民主权说”提供了逻辑起点C促进了浪漫主义在欧洲的产生 D为列强瓜分世界提供了理论依据【答案】D4(2016届湖南株洲市二中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18 世纪法国很多学者认为:上帝作为世界的“始因”或“造物主”创造了宇宙和它存在的规则,但创立之后上帝就不再对这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影响,而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这一主张( )A促进了宗教改革在整个欧洲的开展B为卢梭的分权学说奠定基础C表达了封建王权独立于教权的意愿D有利于理性主义的广泛传播【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A项宗教改革发生在在16世纪,故A项错误;B C两项与题意无关,故错误;材料强调的是
5、上帝创造世界之后,就不再干预世界的发展,而是让世界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存在和发展下去,突出了理性主义思想,D项正确。故选D项。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制下的启蒙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政治启蒙【名师点睛】启蒙运动通常是指在17世纪至18世纪法国大革命之前的一个新思维不断涌现的时代,与理性主义等一起构成一个较长的文化运动时期。高考对启蒙运动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条件、内容、影响、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代表作和主要观点上。2015年高考山东卷从启蒙运动的特点的角度进行考查。预计在2016年高考命题中,仍有可能从上述角度考查,题型是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有可能。5(2016届
6、陕西省蒲城市尧山补习校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检历史试卷)刘新利欧洲文艺复兴史宗教卷在评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时说:“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呼声中的一声就像一个在黑暗森林中行走的小孩,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这说明德意志宗教改革是( )A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B偶然性与必然性的分离C革命性与妥协性的冲突D革命性与妥协性的平衡【答案】A6(2016届陕西省西北农林科大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19世纪中期英国首相迪斯累利在其著作西比尔对他所在时代描绘道:“(它们好像)两个民族,它们之间没有往来、没有同感;它们好像不同地带的居住者即不同行星上的居民,不了解
7、彼此的习惯、思想和感情,按照不同的生活方式生活。”以下各项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宗教改革后天主教与新教水火不容B.工业革命以来社会结构的重大变化C.19世纪中期东西方文明的重大差异D.封建贵族与资产阶级之间相互对立【答案】B7(2016届黑龙江大庆实验中学高三上期末考试文综历史卷)“1530年,德国出现了世界上第一只怀表,计时器真正得以便携。在此之前,它是教会的奢侈品,只出现在高大教堂的塔顶斯特拉斯堡教堂内11米高的天文钟,每整点都有死神提着板斧出来报时,准确无误,教堂落成之际,大主教下令将热铅灌入钟表师的双眼。”钟表的发展历程折射出( )A科学的发展带来技术的进步 B文艺复兴的影响绵
8、长深远C工业革命的发明层出不穷 D教权的桎梏逐渐被挣脱【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题中的1530年及关键词“教堂”,可判断它与宗教改革相关。因为宗教改革它进一步冲击了教会的统治,故选D。A中的科技发展不是材料的重点,重点在于教会和教皇地位的下降。材料与文艺复兴关系不大,工业革命发生于18世纪,故B、C错误。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宗教改革8(2016届湖南株洲市二中高三上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卷)卢梭把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寄给伏尔泰,请他评论,伏尔泰在回信中写道“在使我们都变得愚蠢的计划上面运用这般聪明灵巧,还是从未有过的事。读大作,
9、人一心向往四脚走路。但是,由于我已经把那个习惯丢下60多年,我很不幸,感到不可能再把它捡回来了。”这说明伏尔泰( )A运用进化论否定了卢梭的观点B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高度赞扬了卢梭书中的观点D反对抛弃文明,返回自然的主张【答案】D9(2016届陕西省蒲城市尧山补习校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检历史试卷)18世纪的法国社会崇思鄙行,揭示事物原理的“自由艺术”广受尊崇,将原理付诸实用的“机械艺术”则隐晦无闻。而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中,描述农业耕作、运河御水、造纸印刷、丝绸织造等各门技艺的精美图版有600幅。狄德罗在此体现出的思想是()A社会契约B民主共和C宽容博爱D理性平等【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1
10、8世纪的法国社会崇思鄙行,揭示事物原理的“自由艺术”广受尊崇,将原理付诸实用的“机械艺术”则隐晦无闻。启蒙思想家强烈的平等意识和对社会传统的批判,使狄德罗在编撰百科全书时推崇“机械艺术”(手工技艺和生产技艺)类词条。在狄德罗看来,实用经验知识与抽象学科知识同等重要,创造经验知识的工匠与构思思想世界的文人平等,可相通互补短长。所以本题选D。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理性平等10(2016届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马营中学高三第三次月考文综历史试卷)卢梭说:“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
11、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他认为“结合的形式”是( )A通过投票表达公共意志 B对现存制度进行道德改造C制定一个共同遵守的契约 D由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答案】C11(2016届山东省青岛市第五十八中高三12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18至19世纪,欧美作家写下了大批反映和描写“自然”的诗歌和其他文学作品。他们擅长运用比喻、拟人化等修辞手法宣传其主张,如“地球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的朋友”等等,“他们谋求一种隐喻以把好的纯朴的自然状态与(假设的)邪恶的人类行动和科学工业世界的败落及世界观相对比。”这些作品主要表达( )A对科学发展的期盼 B对理性社会的追求C对自然风光的向往 D对
12、工业文明的担忧【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地球(或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动物都是人类的朋友”,“自然发怒”关注的是对自然界的影响,旨在说明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而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8-19世纪欧美各国开始工业革命,题干作品也揭示工业发展对自然界的破坏,D符合题意,ABC的表述均不合题意。故选D。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制下的启蒙思想启蒙在文艺的反映12(2016届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一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模拟历史试卷)“没有钱花的人既不是自由的人,也不会风度翩翩。有道德的人应当追求财富,使自己能够过上好日子只要不损害别人,凭熟练的技艺增加自己财富的人是值得称赞的。”该观点最早源自(
13、 )A启蒙思想家 B宗教改革者C人文主义者D古代儒学大师【答案】C二、非选择题:(本大題共3小题,共计52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3(2016届陕西省蒲城市尧山补习校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质检历史试卷)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黄宗羲认为古代君主“不议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不以一己之害为害,而使天下释其害。”但自秦以后,君反客为主,“视天下人民为人君橐中之私物。”“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视天下为莫大之产业,传之子孙,受享无穷。”“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君臣关系应该以“天下万民为事”。“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14、。”封建法制是“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都出于君主一人一姓的“利欲之私”,“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 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在卢梭看来,“社会秩序乃是为其他一切权利提供了基础的一项神圣的权利,然而这项权利决不是出于自然,而是建立在约定之上的”。“纵然个别意志与公意在某些点上互相一致并不是不可能的,然而至少这种一致若要经常而持久却是不可能的;因为个别意志由于它的本性就总是倾向于偏私,而公意则总是倾向于平等”。“如果人民单纯是唯唯诺诺地服从,那么,人民本身就会由于这一行为而解体,就会丧失其人民的品质;只要一旦出现一个主人,就立刻不再有主权者了,并且政治体也从此就告毁灭。” 徐琳卢梭政治思想述评
15、材料三 康有为在请定立宪开国会折中建议清帝“上师尧、舜、三代,外采东西强国,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行三权鼎立之制,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梁启超说:“欲兴内治,不能不稍伸民权”。孙中山在他签署的一道法令中说“为此特申令示,凡以上所述各种人民,对于国家社会之一切权利,公权若选举、参政等,私权若居住、言论、出版、集会、信教之自由等,均许一体享有,毋得稍歧异,以重人权,而彰公理。” 孙晓春卢梭的人民主权论与中国近代的民主进程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原因?(2)据材料二,概括卢梭的观点,并分析卢梭与黄宗羲主张的根本不同?(3)据材料二、
16、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卢梭学说对中国近代民主政治进程的影响?【答案】(1)主张:天下为公,反对君主专制;调整君主与臣民的关系;批判封建法制(3分)原因: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2分)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封建制度衰落(2分)思想:理学僵化(1分)(2)观点: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2分)不同:卢梭是资产阶级的代表,反对封建制度(2分)黄宗羲作为地主阶级的代表,反对君主专制,维护封建制度(2分)(3)影响:卢梭学说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并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中得到实践运用,推动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化进程(4分)14(2016届高三云南省高考模拟考试历史卷)阅读材料,回答下
17、列问题。 材料一 苹果落下时,牛顿正坐在一旁沉思。他心里想,苹果怎么总是笔直地落到地上呢?苹果怎么不落向旁边或往上升,而始终不变地落向地中心呢?无疑,原因在于地球吸引着苹果。物质必定具有一种吸引力:吸引力的极点必定在地球中心,而不在地球的任何一边。因此,苹果垂直地下落,即落向地中心。如果物质如此吸引物质,吸引力必定与物质的重量成正比。所以,不但地球吸引着苹果,而且苹果也吸引着地球。真没想到会存在着一种象我们这里所称的引力那样的力量,它将自己扩展到宇宙中。牛顿将这一思想发展成万有引力定律;他在其名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年)按照其拉丁语的书名,通常称为原理。书中用大量数据论证了这一定律。根
18、据这一定律,“宇宙中物质的每个粒子都对其他每个粒子有引力;引力与两个粒子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以上是撕开天空的面纱的一个轰动一时的、革命性的解释。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 “这个美丽无比的太阳、行星与慧星的体系只能借一位大能的、明智而具有权威的存在体(上帝)的计划而存在。这位存在体掌管了万物是一切的主人,我们惊讶其美善,崇拜其伟大。” 牛顿 材料三 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推动力和力量。科学使欧洲在技术上对世界的霸权成为可能,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这一霸权的性质和作
19、用。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四 科学昌明以后,第一个致命伤的就是宗教。死后既没有天堂,只好尽这几十年尽地快活。善恶既没有责任,何妨尽我的手段来充满我个人欲望。总之,在这种人生观底下,那么千千万万人前脚接后脚的来这世界走一趟、住几十年,干什么呢?独一无二的目的就是抢面包吃!当时讴歌科学万能的人满望着科学成功,黄金世界便指日出现。如今功总算成了,一百年物质的进步比从前三千年所得还加几倍!我们人类不惟没有得着幸福,倒反带来许多灾难。好像沙漠中失路的旅人,远远望见个大黑影,拼命往前赶,以为可以靠他向导。那知赶上几程,影子却不见了。因此无限凄惶失望影子是谁?就是这位“科学先生
20、”。欧洲人做了一场科学万能的大梦。 梁启超:欧游心影录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为什么说牛顿对自然现象的解释是“革命性的”?根据材料二,分析牛顿的宇宙观。(2)除了引起科学方面的变革,那个时代在改造社会,建立资产阶级“理性王国”方面有怎样的学说(论著)和主张?举例说明。(3)结合材料三、四,分析科学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4)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宗教与科学之间的关系。【答案】(1)革命性:牛顿突破宗教对自然的解释,以理性原则研究自然。(2分)宇宙观:牛顿本人却依然有宗教情结,相信科学规律都来自上帝创造。(牛顿的大脑理性,但心灵依然是宗教的。)(2分)(2)(每项2分,共6分)孟德斯鸠三权分立论法的精神伏尔泰天赋人权哲学通信卢梭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3)(每项2分,共4分)使得欧洲凭借科技优势称霸,影响了世界格局;宗教在科学发展的冲击下逐渐淡出人们心灵,使得人们内心世界空虚,争斗增加,降低幸福感。(因此,科学发展也影响了人们的心灵格局。)(4)(每项2分,共4分)一方面,对于自然界和社会的解释,互相矛盾。另一方面,科学充实物质世界,宗教慰藉人类灵魂,二者互相平衡。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