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课 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学 案学习目标1. 唯物史观:以唯物史观为指导,结合时代背景,分析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发展演变的原因及影响。2. 时空观念:以时间和空间为线索学习,比较西方文官制度和我国近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异同,了解西方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培养学生时空观念。3.史料实证:教材学习过程中展示可靠地相关史料,对相关史实进行论证,以培养学生的论证能力。4.历史解释: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学习近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的演变及影响,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5.家国情怀:通过对近现代中国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学习,引导学生增强对当今中国
2、制度建设与发展的自信心和责任感。重点:中国近现代官员选拔与管理制度的发展演变及特点难点:西方文官制度对近现代中国相关制度的影响探学新知一、 晚清选官制度的变革1. 科举制的变革与废除(1)变革背景:A.晚清之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具有浓厚传统的科举制度受到很大冲击。B.随着西学的传播和洋务运动的开展,科举制度发生一系列改变。内容: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清政府加设 ,选拔经时济变之才;在康有为等人的建议下,废八股,改 ,以时务策命题。结果:戊戌变法失败后,慈禧太后下令所有考试悉照旧制。(2)废除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清政府实行新政,通令各省书院一律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改为中小学堂,
3、并多设蒙养学堂。1905年,光绪帝诏准 等人的立停科举之奏,决定自1906年起,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并令学务大臣迅速颁发各种教科书,责成各督抚严饬府、厅、州、县,抓紧于城乡各处遍设学堂,将育人、取才合于学校一途。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2. 清政府对选官制度的改革(1)改革传统选官制度新政开始后进行官制改革,裁减冗署冗官,改总理衙门为 ,陆续设立农工商部巡警部学部等部门,瓦解了传统的六部建制。对选官制度进行部分更新,规定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子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对成绩优秀者进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2)设立学堂选官制度确立:1904年初,
4、清政府颁布 ,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内容:奏定学堂章程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5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奖励出身大致可分为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生员5级,依据各级不同情形,分别由官府予以选录。(3)确立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确立:1906年,清政府制定了 ,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内容: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等3等,不同等级者分别被赐予 、 、 出身,再被分配相应官职。二、民国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1.南京临时政府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孙中山认为在官员选拔方面,应以考试制度为主,也就
5、是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之中,国家建立考试院,主管人才的选拔和任用。要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建立文官的培养任用、监察等方面的运行机制。结果:文官选拔制度基本停留在纸面上,但对日后民国文官制度的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2.北洋政府时期的官员选拔(1)考试1913年初,北洋政府颁布了典试委员会编制法草案文官考试法草案,这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文官考试法草案规定,民国男子年满21岁者,得应文官考试,亦即女子不得参加文官考试。文官考试由政事堂铨叙局负责,文官高等考试和文官普通考试各举行过两届,司法官考试、知事试验、留学毕业生甄拔考试等也举行过数届。(2)甄别含义:主要是指对已经在文官职位上工作的人,通过检验
6、毕业文凭、调查经历、检查工作成绩、考查学识与工作经验等决定其能否留任。影响:这是旧人事制度向现代文官制度转变的一个重要措施,用意在于保持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官员选拔制度(1)建立: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重新设计颁布了政府的人事制度,“官吏”称谓逐渐被“公务员”代替。从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到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 的建立。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公务员制度以北洋政府时期的文官制度为基础,继承、吸收了中国传统考试监察制度和西方文官制度的精华。(2)公务员制度公务员的选任由最高考试机关考试院负责,“所有公务员均须依法律,经考试院考选、铨叙,方得任用”。此外,对一
7、般在职人员,南京国民政府也采取甄别审查措施,使其取得任用资格。1929年,国民政府公布了第一部 ,此后又颁布-系列法规。孙中山关于文官考试的思想主张,几乎全部以法律条文的形式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确立。不同于北洋政府的相关法规,考试法允许 参加考试,具有更强的开放性和平等性。尽管制度规定严密,但实施过程中漏洞百出,任用私人现象始终无法禁绝。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干部制度和公务员制度1.干部制度(1)内涵:干部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国家干部人事管理体制、原则、机构,以及干部选拔、任用、考核、交流、培训等内容。(2)发展历程沿用: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沿用民主革命时期由中共中央
8、及各级党委组织部门统一管理的干部制度。发展:后来,我国又建立了在中共中央及各级党委组织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下的分类管理的干部制度。改革和发展:改革开放以后,干部制度进入改革和进一步完善阶段,在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奖惩、离休、退休、培训、工资、回避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废止 等。(3) 意义:在坚持贯彻中国共产党管理干部的根本原则下,我国逐步实现了干部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现代化,特别是在干部管理体制上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初步建立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2.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公务员制度的建立和推行(1)过程建立:193年公务员制度开始推行。随后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建立。法制
9、化2005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标志着国家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明确规定:录用担任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公务员,采用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至此,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2)发展趋势近年来,报考公务员的人数不断增多、文化程度呈现高学历化的特点。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得到了全方位的推进和改善,考试录用的规模和范围在不断扩大,录用过程的透明化公开化和平等化也在逐渐完善。(3)影响:公务员政治、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了活力。 深化探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
10、阶段,即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在世官制占统治地位的历史阶段,官职任定被限定于贵族范围内。察举制度创立之后,选官一般经现任官吏察访,然后向政府举荐予以任用。科举制则是通过考试选官,择优录用。据黄留珠中国古代选官制度述略整理材料二 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毕业生录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这些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具有许多值得总结和可供借鉴之处,并且在某些方面还显示出了其所特有的时代价值。据关学增近代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及其得失整理材料三 以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
11、行规定正式颁布为标志,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该规定实施20年以来,一大批优秀人才陆续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摘编自韩达亮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浅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趋势,并简析这些变化的积极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初期中国官员选任制度变革的历史背景。(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实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意义。答案:(1)趋势:选官范围不断扩大;选拔方式日益公平公正;评选标准从血缘趋向才能。积极作用: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政府行政
12、效率。(2)背景: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科举制度无法适应改革需要;新式学堂的推广;留学潮的出现;民国政治的发展。(3)意义:推动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助于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和专业化。解析:(1)问第一小问趋势,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化的趋势可以根据世官制、察举制和科举制这些选官制度在选官范围、选拔方式、评选标准等方面的变化来回答。第二小问积极作用,可以根据所学知识回答。(2)问据材料二“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毕业生录用等措施”并结合所学得出清政府统治危机的加深,科举制度无法适应改革需要,新式学堂的推广,留学潮的出现;据材料二“
13、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得出民国政治的发展。(3)问意义可以从推动伟人事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助于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和专业化等角度回答。 随堂训练1.1898年,光绪帝下诏创立京师大学堂,1902年颁布的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中规定:“京师大学堂之设,所以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谨遵此次谕旨,端正趋向,造就通才,为全学之纲领。”从中可以看出( )A.传统教育得到稳定的发展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办学以培养西学人才为主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2.清末有奏折称:“自新政改官制添设各部,而该堂官误会破格用人之义,流
14、品之杂,名器之滥,亘古未有乃市侩胥吏,弹冠相庆,皮毛新学,一岁三迁。”材料反映出官制改革( )A.改变了传统选官标准B.加速了政体改革步伐C.效果与初衷不尽一致D.加剧了官僚队伍腐败3.北洋政府文官普通考试分为行政职和技术职两大类,其中技术职又细分为商业、农业、林学、蚕业、化学、土木工、物理、机械、医学、电工、机织、地质、铁道、数学、染色、采矿、图案、金丁、制丝、邮电等30个专业。这一划分( )A.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B.表明北洋时期官僚机构膨胀C.有利于提升施政的科学化D.说明实践经验是考试的重点4.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后,相继颁发了一整套文官法,将文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政务官负责制定政
15、策,随内阁更替而变动;事务官负责执行政策,管理行政事务,不因内阁更替而变动。文官法的颁发( )A.为复辟帝制做准备B.规范了官员等级秩序C.有利于政治近代化D.推动了政党政治发展5.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党决定废除干部领导职务实际上存在的终身制,改变权力过分集中的状况,要求在坚持革命化的前提下逐步实现各级领导人员的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党的十二大上,“四化”方针被写入了党章。 这些政策( )A.构建了统一领导的干部制度B.完善了国家公务员制度C.保障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D.削弱了党管干部的原则6.孙中山先生曾说过:“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原来英国的考试制
16、度还是从中国学过去的。”当中国的考试制度在中国越来越走进死胡同时,它却被欧美国家所嫁接并获得新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社会制度不同B.国家综合实力不同 C.国民素质差距D.文化历史背景差异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D解析:据材料“所以激发忠爱,开通智慧,振兴实业”“造就通才,为全学之纲领”可知,清末所谓的“通才”指的是具有封建伦理道德观和掌握并熟练运用西学艺能之人,这表明清末教育制度正处于转型时期,故选D项;材料体现的是新式学堂教育的内容,并未体现传统教育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此时期新式学堂教育刚刚起步,尚未得到普及,排除B项;清政府意图培养的“通才”,并非只是精通西学的人才,还要具备
17、封建伦理道德观,排除C项。2.答案:C解析:新政要破格用人,但由材料“堂官误会破格用人之义,流品之杂,名器之滥,亘古未有乃市侩胥吏,弹冠相庆,皮毛新学,一岁三迁”可知,新政的效果与初衷不尽相同,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是官员任用出现的问题而非选官标准的改变,排除A项;清末官制改革加速了封建政体的瓦解,排除B项;清末官制改革暴露了封建政治的腐朽,加剧了封建政治体制的瓦解,排除D项。3.答案:C解析:文官普通考试分类并细分专业,能够适应相应的技术工作需求,有利于提升施政的专业化、科学化程度,故选C项;从1929年制定公务员任用条例,到1933年颁布公务员任用法,标志着公务员制度的建立,故排除A项;由材
18、料看不出官僚机构膨胀,只能说明官僚机构的专业化,故排除B项;划分专业不等于实践经验,故排除D项。4.答案:C解析:事务官独立于党派之外,有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故选C项;文官法的颁布是民国初年稳定政权、巩固统治的需要,与复辟帝制无关,排除A项;材料规定了政务官、事务官的职责,不涉及官员等级秩序,排除B项;事务官独立于党派之外,无法推动政党政治发展,排除D项。5.答案:C解析:1981年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建设新时期,干部的“四化”,有利于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故选C项;新中国成立初期,就已经构建了统一领导的干部制度,故排除A项;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推行的,故排除B项;党管干部原则是中国社会主义干部管理制度的根本,不可能被削弱,故排除D项。6.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和英国考试制度发展不同结果的原因。材料强调科举制在中国走到了尽头,但是欧美国家借鉴中国的科举制创立了文官制度,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社会制度所提供的环境差异,中国封建专制走向衰落,欧美国家民主制度不断完善,更适合公平公正公开的考试制度,所以A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