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浙江省东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60130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东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浙江省东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浙江省东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浙江省东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浙江省东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浙江省东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浙江省东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浙江省东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浙江省东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浙江省东阳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1月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WUMING.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一、选择题(本大题有30小题,每2分,共60分。答案请填涂到机读卡上。)1、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出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答案】A考点:分封制。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提取材料信息。材料信息主旨说的是西周社会的等级制度,而“垄断神权强化王权”不是材料的主旨信息,因此A项正确,C项错误;B项和D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2、宋史中记载“宋初,循唐、五代之制,置枢密院,与中书对持

2、文武二柄,号为二府.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从上述材料中可以看出A.枢密院与中书分掌军政与财政 B.枢密院的设立,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C.加大各部权限,发挥官员的主动性 D.分割军队指挥权,防止将领反叛 【答案】B考点:宋朝政治制度的特征。根据所学,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符合材料“中书、密院既称二府,每朝奏事,与中书先后上殿”,有利于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君权和财权,以削弱相劝加强皇权。 3、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为秦以后的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

3、官僚政治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利的高度集中 D、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答案】B考点:分封制;郡县制。本题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中“秦以前封建政治”的理解。秦以前的封建政治指的是分封制,本题考查的是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分封制和郡县制都是地方行政制度,但分封制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因此A项错误;分封制是贵族政治,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因此B项正确;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而郡县制不是,因此C项错误;郡县制维护了封建统治而分封制维护的是奴隶制度,因此D项也错误。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4、晋书段灼传记载:“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

4、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注:兄)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沉者哉!”上述材料主要说明九品中正制A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 B容易埋没人才C选官局限在士族、庶族范围内 D选官任人唯亲【答案】B考点:古代选官制度。“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注:兄)弟 也”体现了在九品中正制下, 选拔人才重视家世门第, 这容易埋没人才, D 项正确;其它各项与材料不符。5、刘邦起兵反秦前曾任泗水亭长,当时他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地方治安 兼管公文传递 主持地方行政 掌管地方监察A B C D【答案】A考点:秦朝政治体制。秦朝实行郡县制,先下面是乡、里和亭长,亭长负责地方治安和传递公文等,

5、故选A。主持地方行政的是郡县长官;监御史负责地方的监察。6、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的第二条规定:自今以后,大皇帝恩准英国人民带同所属家眷,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等五处港口,贸易通商无碍;且大英国君主派设领事、管事等官住该五处城邑,专理商贾事宜,与各该地方官公文往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从现代化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转型B从全球史观看,中国逐渐被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从文明史观看,五处港口成为中西文明碰撞的前沿D从社会史观看,五口通商有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答案】D考点: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依据所学通商口岸的开放,使得各国商品源源不断的涌入中国,占领中国的

6、市场,极大地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产生与发展,所以D项说法不正确,所以选D7、关于三元里抗英歼敌数目,在中方文献中有“十余人”,“百余人”,“二百余人”,“七百四十八人”等诸多说法,其中以“二百余人”一说最为流行。综合英军的资料来看,英军损失人员约在5人左右。对这些差异颇大的统计数字,下列怀疑合理的是三元里抗英事件的历史意义应重新估量双方数据都带有主观因素,最好找到第三方数据进行印证三元里抗英的规模可能不大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也就无所谓真伪A B C D【答案】B考点:三元里抗英。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本题的分歧仅仅在于三元里抗

7、英的人数,并不是“三元里抗英事件的历史意义”,所以,“双方数据都带有主观因素,最好找到第三方数据进行印证和三元里抗英的规模可能不大”才可能是正确的答案,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另外,历史记载当然并不是不存在纯粹客观性。8、下列中国近代出现的爱国主义口号的先后顺序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保卫华北,保卫黄河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 还我山东,还我青岛A B C D【答案】D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愿人人战死而失台,绝不愿拱手而让台是在甲午战争后的反割台斗争中。还我山东,还我青岛是191

8、9年五四运动中。保卫华北,保卫黄河是在八年抗战中。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则是最晚的,是在建国之后的事情。 9、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中“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是指临时约法A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B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C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D不承认清廷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答案】B考点:辛亥革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临时约法,是对之前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的根本否

9、定;体现了人民主权和平等。所以其“革命性、民主性”表现在对君主专制的否定方面。A、C两项是临时约法的具体内容,与B项相比,B更符合题意;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错误排除D。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10、五四运动中,学生的表现日益激进,胡适和蒋梦麟联名发表我们对于学生的希望。文中写道:“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荒废光阴,来干涉纠正,这是天下最不经济的事。”文中“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指的是:A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 B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C袁世凯复辟帝制 D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答案】D考点:五四运动。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准确判断的能力

10、。根据材料信息“荒唐的中年、老年人闹下了乱子”、“却要未成年的学子抛弃学业”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题考查的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在主观上与当时的政府的态度和举措确实有一定的关联,而这些人,即题干“中年、老年人”;而领导五四运动前期的主力就是青年学生,即题干“未成年的学子”。综上,正确答案选D,其余ABC三项均不正确。11、1943年1月,美、英分别与中国签订新约,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10月,中美英苏在莫斯科发表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11月,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举行开罗会议。这一系列史实说明A抗日战争使美英认识到应该平等对等中国B抗日战争为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

11、提供了历史机遇C中国已经成为与美、英、苏平起平坐的大国D开罗会议的召开是中国成为世界大国的标志【答案】B考点:抗日战争。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分析、判断选项,不难直接判断出,ACD三项的表述均不符合史实和题意,表述明显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中国在抗日战争期间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成为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国,这在国际上赢得了一定话语权,从而为废除不平等条约提供了历史机遇,B项表述客观,也符合史实和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12、中共的某次会议上做出如下决议:“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

12、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这次会议是A瓦窑堡会议 B洛川会议 C七大 D遵义会议【答案】B考点:洛川会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洛川会议制定了全面抗战的抗战路线,所以本题中“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的”会议只可能是洛川会议,所以本题答案就是B。本题关键是一定要熟练掌握每一次会议的核心内容即可。13、胡绳在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中说:“从大革命失败到抗日战争前夕这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斗争并达到政治上成熟的时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治上“成熟”的表现是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

13、的民主革命纲领探索出一条富有中国特色的民主革命道路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确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A B C D 【答案】A考点:中共成熟的历程。材料指出从大革命到抗日战争的这十年,是土地革命时期,具体指的是1927年到1937年这十年。提出民主革命纲领是中共二大上,这是1922年;确立毛泽东思想是党的指导思想是在1945年,排除这两项,故选A.14、群众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创办并公开发行的周刊。据此可以判断,该杂志报道了西安事变 徐州会战 中共“七大” 一二九运动A B C D【答案】C考点:抗日战争期间的国共关系。能够在国统区公开发表刊物,这是在抗战时期,国共合作时期,具体是1

14、937年到1946年。符合这一时间的是C项,故选C。15、中共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往北平的途中,毛泽东再次提到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纪念1644年李自成义军推翻明朝进入北京后败亡的文章),说:“这仅仅是读了个开头,这篇文章是要永远读下去的!”毛泽东重提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的背景是A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在即 B北平新政协召开,筹建新中国C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D中共“七大”召开【答案】A考点:解放战争。毛泽东重提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是在中共中央机关由西柏坡迁往北平的途中,即七届二中全会之后,这时正好是1949年春,故只有A符合题意,B发生在1949年9月,CD发生在1945年,故排除BCD。16、口号反映

15、时代特色,“老子反动儿混蛋”、“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砸烂公检法”。这些出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口号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 B国家政治体制建设倒退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D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答案】D考点:文化大革命。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的时间信息及口号的特征,可知,本题考查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口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干材料的口号均涉及当时民主政治与法制,并注意题干限制词“本质问题”,结合题干关键信息“打倒旧政府”“砸烂公检法”,因此,反映的本质问题就是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 故,正确

16、答案选D;ABD三项都是表面现象,不符合题干要求“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故排除ABD。 17、1978年9月,邓小平视察东北时指出:“揭批四人帮的第三次战役不能永远搞下去,要有个底,基本上清理三种人,批判了四人帮的罪行,就行了,要赶快回到经济建设上来。有些单位搞得差不多就可以结束,转入正常工作。”由此可见A以邓小平为核心的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已经形成B“四人帮”被彻底粉碎,“文革”余毒已经被彻底清除掉C中共中央已作出了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决定D邓小平已提出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思想【答案】D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本题考查学生依据所学分析问题的能力。以邓小平为核心

17、的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集体以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都是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形成的,故A和C错误;1976年“四人帮”虽然被粉碎,但“文革”余毒直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才被清除,B错误,正确选项为D。1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于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3个月前公布,以征求全国人民的意见。全国参加讨论的多达1.5亿人。许多地区参加讨论的人数达到了当地成年人口的70%,有些城市和个别地区达到了90%。全国人民在什么问题上都想到了,不论是有关宪法的,还是与宪法无关的。关于该宪法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中国第一部民主宪法 B主要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诉求C体现了鲜明的人民民主的特点 D规定政治协商

18、会议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答案】C考点:新中国政治建设。从材料可以看出,新中国的宪法颁布经过了广泛的群众讨论,体现了人民民主的特点,故选C。AB项本身正确,但是并不是材料的中心思想;D项说法错误。19、据台湾新闻网2013年10月31日报道,台湾企业联合会总会长郭山辉31日率领30多位台商会长,一起对外喊话,希望台湾立法机构能尽速让延宕多时的服贸协议过关。他呼吁“立法院”能放下争议,为了两岸和平、台湾的经济与未来,朝野双方应共同携手,尽速通过服贸协议。由这段资料可见海峡两岸经贸往来日益频繁 经济利益的驱动促成两岸政治对话岛内政治斗争影响经济交流 台商拥护一国两制,推动两岸统一A B C D【答案

19、】A考点: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服贸协议的签署表明海峡两岸经贸往来日益频 繁,正确。材料中未涉及到两岸政治对话,错误。材料中台商呼吁“立法院”放下争议 尽速通过服贸协议,表明岛内的政治斗争影响到经济交流,正确。材料中无从体现。故 最佳答案为A20、在华盛顿会议期间,英美向日本施压,要求日本将其在中国攫取的权益还给中国,其真实的意图是 A维护中国的领土与主权完整 B平息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C分割日本在亚太地区的势力范围 D抑制日本,打破其独霸中国的局面【答案】D考点: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会议中,美国压制日本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扩张势头,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中国的收回主权的合理的要求,打击日本在中国的独霸中

20、国的局面,故选D。21、下列图片是一战时各国的征兵宣传海报。实际上各国参加战争的根本目的都是 A为了争夺欧洲大陆霸权 B为了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 C为了保卫国家的和平和民主 D为了转嫁国内的经济危机【答案】B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题目说的是一战时各国的征兵宣传海报,从时间看是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当时由于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不平衡,各国围绕着争夺殖民地和世界霸权,疯狂扩军备战,题中的海报就是为了这一根本目的,故选B。 22、梁启超在欧游心影录中写道:“虽然侥幸没有小产了去,却成了先天很虚弱的一个孩子,连他的产婆(威尔逊)也弄得焦头烂额,把许多人对于他前途的热望,倒灰冷了一半。就此

21、看来,这件东西,还未到真正瓜熟蒂落的时候。”材料中所提“未到真正瓜熟蒂落”的主要原因是A美国国内的孤立主义 B威尔逊的外交才能不够 C英法的反对 D美国的实力不够强大【答案】D考点:国际联盟。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和“威尔逊”可知“这件东西”为“十四点原则”中提到的国际联盟。国联是美国在战后为了称霸世界而主张建立的一个宣称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组织。但是国联的成立并未使美国获得多少实际利益,也未实现美国队战后世界的领导,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的实力还不够强大。2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是 A.受经济危机严重冲击 B.法西斯势力

22、的与日俱增 C.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 D.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答案】D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下,德日国内阶级矛盾不断激化,德日法西斯势力与日增强,并掌握国家政权,故ABC都是相同点,排除;由于德国是一战的战败国,受凡尔赛条约苛刻的束缚,从而使国内弥漫着民族复仇主义思潮,而日本是一战的战胜国,故D项正确。24、美国的史学家鲍德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中说:“民族主义使人们对人类任何一部分的权利和利益漠不关心,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唯一和全部,就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指南。”鲍德温此言 A批评

23、了极端民族主义 B表达了自己的民族观念 C肯定了民族解放运动 D总结了人类历史行动【答案】A考点:民族主义的消极方面。从材料“除了民族,其他一切均不在话下,而民族就是唯一和全部,就是人类思想和行动的最高指南”可以看出作者认为民族主义过于强调民族主义的单一性要求,会带来弊端,故选A。25、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灾难,痛定思痛,人类开始探寻维护世界和平的新途径。国际联盟的成立就是这种探寻努力的结果。国联从一成立就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但它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不太光彩的纪录,并放任了二战的爆发,其原因不包括A国联成为英法等少数大国操纵下的维护其霸权的工具B国联盟约的很多规定模糊不清,漏洞百

24、出C美与英、法在国联内争夺领导权,使国联成为双方争霸的场所,降低其效率D苏联被排斥在国联之外,美因国内反对未能加入,这大大降低了国联的权威性【答案】C考点:国际联盟。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并没有加入国联,国联实际上被英法所操纵,因此国联内部并不存在美国与英法长期在国联内的斗争,故C项符合题意;ABD项都符合史实,故排除。26、1941年,英美两国签署大西洋宪章宣布:“他们两个国家不寻求任何领土的或其他方面的扩张”,“不同意未经本民族同意的领土变迁”,“尊重各民族自由选择政府形式的权利”。对上述主张的正确评价应该是 反映了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共同愿望 英美完全放弃了殖民扩张

25、的政策 英美暂时放弃了同苏联对抗的政策 成为建立反法西斯联盟的政治基础 A B C D【答案】B考点:二战。本题考查了对大西洋宪章内容的评价。英、美两国签署大西洋宪章,其中英美两国并未完全放弃殖民扩张的政策,错;大西洋宪章表明英美暂时放弃了同苏联对抗的政策,成为建立反法西斯联盟的政治基础,反映了反法西斯国家人民的共同愿望,正确。故本题选B。27、“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战;1946年美国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以上史实说明 A科技革命是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B科技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C第三次科技革命加速了

26、二战的爆发 D许多现代先进科技与二战密切相关【答案】D考点:第三次科技革命。材料认为第三次科技革命所代表的的科技成就都是从战争中开始的,战争加速了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新科技革命的到来。故选D。 28、一战中,对1918年战争形势的分析,正确的是: A德军速战速决计划破产,双方转入阵地战 B美国加入协约国集团对德宣战C协约国发动大规模进攻,把战线推进到马恩河一线 D德国开始实施“无限制潜艇战”【答案】C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注意题干要求:1918年战争形势,A项是1914年的马恩河战役,排除;1916年,德国开始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1917年,美国加入协约国

27、集团对德宣战,故BD项排除;,1918年7月,协约国军队在西线发动了战争后期的第一次大规模反攻,把战线向前推进到马恩河一线,故C项正确。29、非战公约签订的影响有 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 奠定了“侵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国际法的法律基础 为二战后审判德日战犯提供法律依据 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 对侵略者并没有强大的约束力。A B C D【答案】A考点:非战公约。此题考查的是基本的历史知识,1928年签订了非战公约,虽然并无实质性的约束战争的具体的举措,但是依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否定了战争作为解决国际问题的手段,根据所选知识,材料都是正确的,故选A。30、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直接违背了国联盟约 凡尔赛

28、和约 四国条约 九国公约A B C D【答案】D考点:九一八事变。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赤裸裸的侵略中国,违背了国联盟约维护和平的原则,同时也打破了九国公约中维护中国的国家主权的规定,故选D。凡尔赛合约和四国条约和中国无关。东阳中学2014年下学期12月检测答题卷 (高二文科 历史)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第31题16分,第32题16分,第33题8分,共40分。)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 2010年5月日上午,俄罗斯举行盛大庆典,纪念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莫斯科时表示“70多年前爆发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和平带来空前灾难。苏联军民浴血奋战

29、,从保卫家园到攻克柏林,2700万苏联军民献出了宝贵生命,谱写了惊天动地的壮丽篇章。英雄的苏联军民不仅捍卫了祖国的主权和尊严,而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新华网材料二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要有海军的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的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材料三 恩格斯l893年10月10日给友人尼丹尼尔逊复信中说:“像你们的民族那样伟大的民族,是经得起任何危机的。

30、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苏联是打败法西斯的主力之一,请列举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军事方面的主要贡献。(6分) (2)据材料二,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有哪些(3分)?你认为这样的分析全面吗?(1分)请用一句话简要指说明你的判断(2分) (3)通过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对中国社会进程的影响,说明材料三观点的合理性(4分)【答案】(1)主要贡献:莫斯科保卫战是德军在二战中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斯大林格勒战役不仅使苏德战场局势发生根本转折,而且对推动整个反法西斯战局的变化也具有深远的影响;库尔斯克会战使

31、德国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苏军攻克柏林,德国无条件投降;对日宣战,加速了日本的投降。(任答三项,6分)(2)日本战败原因: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苏联红军出兵中国东北;美国投放原子弹;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任答三点,3分)。判断:不全面(1分)。说明:忽视了中华民族全民族抗战的作用(2分)。(3)说明合理性:抗日战争胜利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国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基础,这场大“灾难”也促使了中华民族的进步。(言之成理,酌情给分,4分)考点:抗日战争。(1)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华战争中所犯的罪行,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基础知识再现和再认能力,比较简单。结合所

32、学知识可知,日本进行了一系列的惨无人道的罪行:细菌战、毒气战、南京大屠杀、潘家峪血案。(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日本帝国主义失败的原因。从材料“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红军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原子弹”来概括作者提及的日本战败原因;第二、三问注意材料反映的是抗战胜利的外部因素,而中国抗战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中华民族的全民族抗战。(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日本两次侵华战争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失败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加速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抗日战争胜利对中国的积极影响即可。32、(16分)国家是文明时代到来的重要标志。在中国

33、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国家政权的主要表现形式因时代不同而各具特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国)以征服其他国家为职志,其所拟之消灭者仅是对方的王室与贵族,秦王本身的重要卿相,却全属客籍,即统一天下之后亦然。秦之记录里看不出人民因原有国籍而受亲疏歧视的待遇。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避免 “因原有国籍而受亲疏歧视的待遇”秦采取的政治举措及其历史进步性。(5分) 材料二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帝国”,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打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2)

34、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谈谈你对中华民国的成立“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方面的一大跃进”的理解。(6分) 材料三 新中国的政治制度确实照搬过苏联模式,但在一些基本政治制度方面却从未照搬过苏联模式,恰恰强调要适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如:在选举方式上,1953年选举法规定: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无记名投票与举手表决相结合,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几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等。正是这些灵活变通方式适应了当时国情下的民主选举之需。 蒲兴祖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3)根据材料三,指出建国初期中国选举方式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5分)【答案】(1)政治举措:郡县制(2分)

35、(答“中央集权制”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给1分) 进步性: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每点1分,3分)(2)政治制度上:推翻了2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2分)按实行三权分立原则建立政治体制(或确立了民主共和制。答“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也可得分。1分);实行责任内阁制。(1分) 社会思想上:人民享有言论、集会等自由,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让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任答2点,2分)(3)特点:直接选举和间接选集结合;无记名投票和举手表决结合;城乡代表所代表的人数不平衡。(每点1分,共3分) 原因

36、:地广人多;交通不便;人民受教育程度低;城乡发展不平衡;民主基础比较薄弱等等。(任写2点,2分)考点:秦朝政治制度;辛亥革命;新中国政治建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材料中的秦之记录里看不出人民因原有国籍而受亲疏歧视的待遇是因为当时国家是统一的,国家推行的是郡县制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当然也就“看不出人民因原有国籍而受亲疏歧视的待遇”。所以为避免 “因原有国籍而受亲疏歧视的待遇”秦采取的政治举措也就是郡县制度的推行。郡县制的历史进步性主要体现在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更重要的是郡县制的推行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2)中华民国的成立是“政治制度”上

37、一大跃进的含义是指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结束了皇帝制度,按实行三权分立原则建立政治体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美国式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参议院行使立法权,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为了防止袁世凯的专权还特别推行了责任内阁制度。“社会思想”方面的一大跃进主要是指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3)建国初期中国选举方式的特点是指直接选举和间接选集结合,无记名投票和举手表决结合,但是不足的是城乡代表所代表的人数不平衡。建国初期中国选举方式之所以具备这样的的特点是因为地广人多,当时的中国交通还很不便,再加上当时的中国人民受教育程度低,城乡发展不平衡,民主基础以

38、及民主习惯比较薄弱等等方方面面的原因。3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到了明代,土司制度日臻完备。明代将土官一律纳入国家统一的官制,而且将土、流截然分开,自成体系,界限十分清楚。有明一代,宣慰、宣抚、安抚、招讨、长官及蛮夷长官等司,纯属土职,是土司的专有名称。土司有文职和武职之分,文职属吏部验封司,武职属兵部武选司。从官品上看,土府 、州、县等官与同级流官品级无异。宣慰使略低于布政使(从二品)而与布政司左、右参政(从三品)相当。土司承袭之权握于中央,没有朝命不得承袭。明代特别重视对土司子弟的教化,并把入学读书习礼作为土司替袭的必由之路,借以“变夷俗之陋,杜争夺之源”。明代以前,朝廷

39、在经济上对土官的要求不严,或有贡无赋,或虽有贡赋而无定额。明代进了一步,每置一土司,皆定其赋税。土司平时必须“附辑诸蛮,谨守疆土”,防止境内发生骚乱、暴动及盗贼之事,维持地方治安,此即所谓“保境安民”。战时,土司必须听从征调,由朝廷任命的将帅统一调度指挥,配合有关军事行动。 史继忠:略论土司制度的演变材料二:民族的区域自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之内的、在中央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下的、遵循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总道路前进的、以少数民族聚居区为基础的区域自治。一切聚居的少数民族,都有权利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建立自治区和自治机关,按照本民族大多数人民及与人民有联系的领袖人物的志愿,管理本民族的内部

40、事务。这就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 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的报告 (1)根据材料一,从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四个方面概括明代土司制度的特点。(4分)(2)对比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中国古代土司制度相比有哪些优势。(4分)【答案】(1)政治上,土官一律纳入国家统一的官制,土官与流官分治且也有文武官之分,且等级森严;承袭权掌握在中央手中;(1分)经济上,要向朝廷缴纳赋税;(1分)文化上 ,教化为先,不入学者无继承资格;(1分)军事上,有保境安民的责任和听候朝廷调遣作战的义务(1分)。(2)(4分)可以体现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各民族平等和各民族共同发展;打破了少数民族内部的等级和特权制,体现了人人平等的思想;体现了少数民族内部多数人的意志。(任意二点得4分)考点:土司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依据材料中“土司制度是我国历史上的封建王朝在某些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一种政治制度。它渊源很早,”、“通常认为这种制度始于宋元,而完成于明代,清代因袭沿用”、“土司制度的内容,主要是暂时不触动各民族固有的生产方式,”,由此可以总结出土司制度的特点有: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历史悠久;世代沿用;保留当地的原有秩序。(2)要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利和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