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西省晋中市祁县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10月月考试题第卷(选择题)本卷包括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符合题意。1、孔子主张强公室,抑私门。曾对统治者提出要求:”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只有”上好礼”,才能”下好义”;对民众则提出”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据此可知,孔子意在A发挥君主示范作用 B稳定社会等级秩序C提高儒学社会地位 D推崇以德治国理念2、孔子形象在历史文献中有很多介绍。论语述而认为孔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史记孔子世家形容”东门有人(孔子),其顙(额头)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其要(腰)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2、”;三字经颂孔子”其生之时,有麟吐玉书于阙里,其文云,水精之子,继衰周而为素王”。上述历史文献A准确概括了孔子的圣人特征 B真实再现了孔子全貌C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达成共识 D兼具客观性和主观性3、战国时期道家人物列子在两小儿辩日说,孔子游历看到两个小孩争辩太阳远近问题:一小孩认为,早上太阳离我们近,理由是早上的太阳比中午看起来要大;另一小孩认为,中午太阳离我们近,理由是中午的太阳比早上感觉热。孔子无法作出判断。材料反映了A人们对自然宇宙现象提出思考B私学发展提高了儿童知识水平C儒家思想的统治权威受到挑战 D诸子百家之间的争鸣日趋激化4、与孟子”民贵君轻”的君民关系思想不同,荀子力主”尊君爱民”,
3、主张”性本恶”,需要外力教化。这反映出当时A君民平等成为儒家共识 B法家思想为儒家所接受C儒家民本思想得以丰富 D君权神授思想遭到批判5、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人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其全盛时期容纳了当时几乎各个学派贤士近千人,如孟子、申不害、淳于髡、荀子等。稷下学宫A成为当时战乱动荡的一个缩影 B是荀子法家思想的发源地之一C繁荣了春秋时期的文化教育 D为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平台6、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据此可知,与其他思想流派相比,儒家思想A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 B
4、有较强道义和责任感C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 D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7、墨家认为”天”与”鬼”是箝制人们行为的外在力量,能帮助天下安定,必须服从;丧、葬、音乐不利于积累财富与繁庶人口,这些礼乐制度必须废除。这反映出A墨家思想具有实用色彩 B墨学在争鸣中发展完善C墨家对儒家思想的扬弃 D儒学无法适应社会需要8、孔子是无神论者,他曾说”子不语怪力乱神”。而董仲舒结合阴阳家学说创造性的提出君权神授、天人感应等学说。这一变化反映了A儒学适应社会发展做出调整 B孔子的思想不被当时所认可C儒学已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 D董仲舒的学说背离儒家思想9、汉武帝时期,官员审判案件时如果没有法律明文规定,可以将诗、书、礼、易、
5、乐、春秋等经义作为判案依据,史称”春秋决狱”。这说明A”六经”收录大量法律文献 B汉武帝推崇依法治国的理念C汉代司法审判充满了人文色彩D儒家伦理成为治国的重要依据10、朱熹的著述中,童蒙读物占很大比重,如论语训蒙口义易学启蒙小学四书集注等。特别是小学四书集注,一直被元明清统治者作为正统教材。这反映出A朱熹认为只有儿童才能接受天理 B道德教化应以书院教育为主要方式C宋代官方开始重视儿童启蒙教育 D宋代重视道德教化的通俗化普及化11、张载主张”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王夫之赞曰:”往圣之传,非张子其孰与归”。据此材料反映了A儒、佛、道思想间的文明交融 B重建儒家正统的
6、艰难C宋儒重建儒家信仰的文化自觉 D社会道德环境的恶劣12、较于程朱理学,王阳明提出”良知”说,反对教条主义的束缚。此外,他还提出了人人皆可为圣人的”成圣”论,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会阶层的意识形态界限。据此可知,王阳明的心学 A. 摆脱儒学思想束缚 B. 动摇社会等级观念C. 批判君主专制统治 D. 彰显人的自我意识13、对君臣关系,黄宗羲作了独到的论述: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则作了全新的解释,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这些主张A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B是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C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D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14、清代有
7、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A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C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D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15、明代后期,士大夫王徵和德国传教士邓玉函共同编译了奇器图说。王徵强调西方机械”有益于民生日用,国家兴作甚急也”,引入力学知识是为了使读者理解器之所以然,原著中的数学证明过程则无需赘述。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西方科技知识在中国日益普及B中西科技都以服务民生为目标C重实用轻理论的科技理念盛行 D科技交流缩小了中外技术差距16、陈寅恪认为,在政治体制
8、、生活行为以及日常观念等许多基本方面,即使释、道两教极盛,也未能取代儒家的主导地位和支配作用,但在意识形态特别是哲学理论上释、道却风靡数百年。材料意在强调A文化呈现多元化状态 B社会传统信仰改变C儒学正统地位已动摇 D儒学自身存在不足17、下图为西周大盂鼎是我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的文物,鼎内铭文记述周康王册命贵族孟之事。文中记述文王、武王的立国经验,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还记载了赐予盂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该文物不能用于研究A西周的饮食文化 B西周的分封制度C西周手工业的发展 D先秦文字发展概况 18、汉字”丁”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对这一演变过程解读合理的是A衍生出个性
9、化的书法艺术B已形成完整的文字体系C反映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D总体的趋势是由繁到简19、魏晋时期,为摆脱宫斗残酷、朝廷更迭频繁造成的政局动荡,许多士人寄情山水、祟尚自然,以追求个性的真实与自由,摆脱环境对精神的羁绊,这即是后世所说的”魏晋风度”。下列能体现”魏晋风度”的作品是A顾恺之洛神斌图 B吴道子天王送子图C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D王冕墨梅图20、在文化史家的眼中,宋诗是一个思虑精微的宇宙。在这个宇宙中,宋人忘象得意,以意索理,冷静地对外在物象展开概念化思考,进而从凝思中省悟到人生和宇宙的底蕴。宋诗的这一特色A反映了宋代民族矛盾的尖锐 B满足了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C表现了中国文人的精神气节 D受到
10、了程朱理学的深刻影响21、如今国家在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有学者在对中国传统社会思想进行总结时提出”要想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读小说比读古书更直截了当读小说,不仅当文学读,还当思想读。”这是因为明清小说A故事情节跌宕起伏、通俗易懂B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娱乐需求C反映市民阶层的精神需求 D符合统治者的政治文化需求22、中国传统戏曲的脸谱,是演员面部化妆的一种程式。借以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具有”寓褒贬、别善恶”的艺术,使观众能目视外表,窥其心胸。由此可知,戏曲脸谱艺术A. 注重人物的心理变化 B. 折射出社会伦理秩序C. 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D. 标志着京剧艺术成熟23、古代希腊戏剧早期
11、主要是描写神的世界,智者运动时期则转移到对人本身的描写。这一变化反映了A戏剧创作开始面向生活 B戏剧服务对象转向民众 C宗教信仰丧失主导地位 D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 24、古希腊先哲柏拉图认为艺术的源泉来自神赐的灵感,主张抛弃艺术以培育理性;亚里士多德则认为艺术源自心之理性,借助艺术可以培养人的理性。二者的共同点是A通过复兴文化,开始冲破教会束缚B提倡理性,认为艺术影响人的理性C促进了古代雅典艺术的发展与繁荣D指出教育能够使人认识自己的美德25、下图出自1543年出版的人体构造一书,该书搭配着精美的版画插图,并系统描述了人体的骨骼、肌肉等器官,插图中的人物或倚桌沉思,或驻足田野,衬着明快的大自然
12、背景,显得颇为生动。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人性开始摆脱神性的束缚B自然科学已摆脱神学束缚C医学进步丰富了人文主义D人们追求乐观的生活情趣26、美国学者特林考斯在其著作意大利人文主义思想中的人性与神性中,对早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思想中的宗教取向做了细致而全面的分析,得出重要结论:”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是一种基本在寻求将基督教义与世俗思想做出更紧密相连之神学综合的思想运动。”该观点主要A表明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源于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B表明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比中世纪思想更为”人性”C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仍是宗教信仰虔诚的时代D反映了基督教义与人文主义精神具有融合共同性27、拉斐尔创作的圣母的婚礼,作品中圣母玛利亚及
13、其夫约瑟端庄、文雅。达芬奇创作的圣母、圣婴与圣安妮中,圣母赤着脚,更像一位村姑。这主要表明当时拉斐尔圣母的婚礼 达芬奇圣母、圣婴与圣安妮 A宗教不再是艺术创作的素材B艺术创作已经摆脱神学束缚C新教成为艺术家的创作工具D美术作品回归人的自然属性28、美国历史学家罗伯兹说:”16世纪早期,一场深重的危机令西方基督教世界大为震动。它永久性地破坏了旧有的中世纪信仰统一,加快了王权的整合。”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A新航路促进基督教传播 B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展开C英国发生清教革命运动 D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29、有学者指出,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本意是希望对赎罪券的效能进行神学辩论,在基督教会的作用和个
14、人虔诚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而不是举起反对教皇的大旗。然而,他的观点和做法显然道出了对罗马教廷和赎罪券不满的德国人的心声。这表明A”因信称义”主张得到广泛认同B反对教会腐败统治是其改革初衷C路德的改革主张未脱离宗教范畴D路德的改革得到德国民众大力支持30、宗教改革的直接和决定性的遗产是权力由教会向政府转移。不管教会是坚持天主教教义,还是拥护新教信仰,世俗当局都控制着教会财产和神职人员的任命。材料表明宗教改革A. 否定了教会组织存在的必要性 B. 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C. 实现了西欧各国宗教信仰的自由 D. 促进了人文主义精神的深入发展第卷(非选择题)本卷共2小题,共40分。31题20分,3
15、2题20分。31、(20分)学术界对黄宗羲的”民本”思想存在不同的认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黄宗羲在全面批判君主专制种种弊端的基础上,提出了他的社会改革理想,表现了思想创新的理论勇气。特别是他破天荒第一次提出了”天下为主,君为客”的重要政治命题,这一命题包含三层含义:一是”天下”是人民共有的,而非君王一家一姓所私有;二是天下大事应由人民当家作主,而不应由君王一人垄断;三是君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君由民推选出来为天下兴利除害,因而必须尽心尽力为民服务。 摘编自吴光黄宗羲的社会批判精神 材料二 黄宗羲虽然将民本推到了极致,但其政治哲学思想仍然没有跳出孔孟民本的思路和范畴。民本是一种”定对目标选错道
16、路”的空想,永远无法到达”利民”的目的地,因为其一旦进入实践,必然被君主改造成外儒内法的伪民本。如果把民本当成民主,就会让一种”名为民主实为专制”的东西成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其结果将是不但不能实现民主的目标,而且还会败坏民主的名声。但民本不是民主并不意味着民本思想没有价值。这种”反法之儒”给走出”秦制”的近代中国提供了不可忽视的思想动力,并为接轨”西学”提供了本土资源。 摘编自丁新宇、郭强民本非民主定性黄宗羲政治思想的现实影响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黄宗羲”社会批判精神”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10分) (2)据材料二,指出作者否定黄宗羲”民本”思
17、想的具体表现及其理由。(7分)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黄宗羲”民本”思想的理论价值。(3分)32、(20分)世界各国文化中大多不乏人文精神。尤其是近代西方,人文精神得到进一步彰显。 材料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关注人的生命和价值尊严,强调社会中个人道德自律。对政权的迎合也表现出强烈的实践性。同时在”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指导下去追求和谐社会的建立。不过也有学者指出,”儒学的人文精神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主义烙印,大大损害了儒学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摘编自苏丽娜、陈利音中国古代的人文精神兼议中西方法治进程中人文基础的差异材料二 当民主制度在希腊各邦相继建立后,古希腊公民的个
18、人作用和价值得到完美体现,使得人性得到高度尊重,自由成为了古希腊人的追求,这也导致人文主义在古希腊文明中有了生长的土壤。古希腊人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进行创作。于是,”世界上第一次有了思想自由”。 摘编自刘泠然由古代希腊文化探其人文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文精神”的特点及其成因。(1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古代希腊”人文精神”的特点及其形成的主要背景。(8分) 历史答案选择题:1-5:BDACD 6-10:BAADD 11-15:CDBAC16-20:DACAD 21-25:CCDBD 26-30:DDDCB31、(
19、1)内容: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倡导社会变革。(1点2分,答出2点4分)社会根源:商品经济发展和市民阶层崛起;君主专制强化与社会矛盾激化;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传承。(1点2分,任答3点6分) (2)表现:黄宗羲民本思想是一种空想,其本质不属于民主思想。(3分)理由:未超越孔孟民本思想范畴;无法实现”利民”目的;败坏民主的名声。(1点2分,答出2点4分) (3)价值:为近代中国反专制斗争提供思想动力;为近代学习西方提供本土资源。(任答一点3分)32、(1)特点:注重人的价值和自我修养;政治实践性增强;追求和谐;具有封建主义的烙印;缺乏对人格平等的追求。(1点2分,任答3点6分)成因:封建经济和政治的影响;传统民本思想的促进;儒家思想伦理文化的影响。(1点2分,任答3点6分,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特点:关注个性、人性,突出人的主体地位,注重自由。(2分)背景:工商业经济发展的推动;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促进;公民个人价值重要性的凸现。(1点2分,任答3点6分,言之成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