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59130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0-2021学年高中历史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时作业21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一、选择题1赫鲁晓夫在上台之初说:“我们共产党员好像是布道的神甫,许诺说天上有个天国,可眼下却没有土豆吃。我们又不是神甫,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应当在地面上给予这种幸福。”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A赫鲁晓夫批评斯大林经济体制存在的一些弊端B反映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日益明显C赫鲁晓夫决定全盘否定斯大林体制,对苏联进行全方位的改革D表明赫鲁晓夫试图改变苏联农业的落后状态解析:材料不能反映赫鲁晓夫决定全盘否定斯大林体制,对苏联进行全方位改革,并且“全盘否定斯大林体制”与史实不符。材料反映了“没有土豆吃”这一现实情况,这与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弊端有关,也与农业集体化直接相关,

2、赫鲁晓夫揭示这一现象实际上是为其即将开始的改革提供支持,所以A、B、D的理解是正确的,C理解错误,符合题意。答案:C2如图为苏联农业生产方面的统计数据示意图。该示意图反映出()A新经济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B农业总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C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得到缓解D赫鲁晓夫改革推动农业发展解析: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由示意图中的时间“1953年”“1964年”即可排除推行于20世纪20年代的A项。示意图中拖拉机、谷物收割机等跟农业生产有关的数据的增长表明此时的苏联农业有所发展,这应归功于当时赫鲁晓夫的改革,故本题应选D项。B、C两项的表述与题意无关。答案:D32019苏州高二检测1957年5月10日苏联

3、最高苏维埃发布法令,将25个中央部和113个加盟共和国部撤销,中央仅保留航空、无线电、造船、化学、重型机械、交通运输、建筑等部;全国划分为105个经济行政区,各区设国民经济委员会,管理各地的企业。此举 ()A强调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B推动国民经济协调发展C一定程度上冲击“苏联模式”D大大增强苏联军事实力解析:通过题干信息可知,此举是赫鲁晓夫在工业方面的改革措施,实际是对“苏联模式”的冲击,故C正确。答案:C42019海南海口高一检测勃列日涅夫改革推行新经济体制,在某些方面比赫鲁晓夫改革更加深入,这表现在()A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调节作用B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C突破了斯大林体制的框架D一定程度上运

4、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解析: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解答此类选择题,主要在于运用相关历史知识,结合“选项”进行归纳、比较和鉴别。勃列日涅夫改革并未突破斯大林体制的原则和框架,仍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A、C两项错误;B项属于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新经济体制注意运用价值规律调节生产,相对赫鲁晓夫改革是一种进步。故选D项。答案:D5俄罗斯民意调查显示:61%的受访者认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国家发展最好的时期。理由最可能是()A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B苏联保持了大国的荣光C苏联军事实力全面超过美国D首先冲击了“苏联模式”解析: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苏联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

5、平,维持了超级大国的地位,B项正确;苏联农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明显改善,A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D项是指赫鲁晓夫改革。答案:B61985年戈尔巴乔夫出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着手进行改革。在改革开始阶段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但改革很快陷入困境。其主要原因是()A未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B改革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措施C缺乏政治体制改革的宏观决策D没有首先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解析:戈尔巴乔夫在其经济改革中以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是对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变革,故A项错误;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中仍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缺乏具体配套措施,导致经济改革没有取得预期成果,故B项正确,C项错误;苏联当时的主要

6、问题在于“苏联模式”僵化带来的经济危机,故D项错误。答案:B7苏联在戈尔巴乔夫改革中走向解体,而中国走上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说明()A不能进行政治改革B社会主义的失败C社会主义改革需结合本国国情,从实际出发D为防止西方的和平演变,最好不要对西方开放解析:社会主义国家可以进行政治改革,故A项错误;苏联的解体仅是苏联模式的失败,不代表社会主义的失败,故B项错误;西方的和平演变不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更不能因噎废食,故D项错误。社会主义国家在改革中应当结合本国国情,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C项符合题意。答案:C二、非选择题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目前这种困难的经济

7、和生活状况在很大程度上是苏联式的经济体制造成的后果我们不得不付出代价,为苏联体制所固有的过分依赖原料工业和国防工业而损害日用消费品生产的发展付出代价;为不够重视现代经济的关键部门(如信息、电子和通信)付出代价;为不允许产品生产者的竞争付出代价,这妨碍了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俄罗斯经济在国际市场上没有竞争力;为限制甚至压制企业和个人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付出代价。普京千年之交的俄罗斯材料二赫鲁晓夫所进行的经济管理体制改组作为战后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的开端,对后来的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应该承认赫鲁晓夫是一位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开拓者。他勇于突破旧的模式,探索新的道路本身就是一

8、种难能可贵的精神。但是,他毕竟受到历史局限性的束缚,对社会主义传统经济模式的弊病和社会主义经济规律还缺乏全面的、深刻的认识,因此也就不可能产生成熟的改革理论和思想。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苏联式的经济体制”给苏联发展带来的问题。(2)史料二是如何看待赫鲁晓夫改革的?解析:第(1)题,应抓住史料中“苏联式的经济体制”这一关键词,联系“苏联模式”的所有制结构和经济体制比较分析。第(2)题,材料二反映了对赫鲁晓夫改革的全面认识和评价。解读材料注意转折词“但是”的运用。材料二承认赫鲁晓夫是一位改革者,同时说明赫鲁晓夫是一位失败的改革者。答案:(1)片面发展重工业,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生产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妨碍了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影响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2)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赫鲁晓夫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苏联模式”,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的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改革不会成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