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单元 第六课 第1框一、选择题1中国文化经历了漫长的萌芽和发展期。结合中国文化在各个阶段的特征和主要成就,我们可以把中国文化发展分为七个阶段:前文明期、雏形期、形成期、定型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转型期。其中的雏形期是指(A)A春秋战国时期B秦的统一时期C唐朝全盛时代D宋元明延续期解析春秋战国时期,诸子蜂起,百家争鸣,逐渐形成了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2过去,我们把文字记录在甲骨、青铜器、竹筒上;今天,我们不但把文字记录在纸张上,还越来越多地记录在网络上。文字的本质没有变,变的只是载体。文字载体的变化(A)使得文字的传播更加便捷使得文化的受众更为广泛推动文化
2、传播途径不断发展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色彩ABCD解析文字载体的变化,使得文字的传播更加便捷,使得文化的受众更为广泛,更有利于文化的传承,正确。文字载体是文化传播的手段而非途径,错误。文字不具有意识形态色彩,错误。故本题选A。3地方志记述了某地域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综合情况,是传承中华文明、发掘历史智慧的重要载体,具有极高的收藏和研究价值。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修志工作,成立了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以统一领导全国的修志工作。我国重视地方志的编修是因为它(A)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重要见证能将大量的史实记载并传承下来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成果丰富A
3、BCD解析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能将大量的史实记载并传承下来,因此我国重视地方志的编修,正确。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错误。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错误。4“天下”一语自先秦发轫,讫于明清,世代沿用,屡见不鲜。作为一个具有久远生命力的词语,它既有其一以贯之的基本词义,又伴随历史的演进而被赋予新的内涵。这表明(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化已经成型ABCD解析“天下一语自先秦发轫,讫于明清,世代沿用”,说明
4、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符合题意。“它既有其一以贯之的基本词义,又伴随历史的演进而被赋予新的内涵”,体现了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符合题意。不符合题意。先秦指秦朝以前,而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峰起、百家争鸣,才逐渐形成古代中华文化思想的雏形,说法错误。故选A。二、非选择题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根。“横平竖直写字”与“堂堂正正做人”紧紧相连,汉字的一笔一画都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从形意到声韵组合都极富美感,这在世界文化领域是绝无仅有的。材料二数字化时代,键盘上“敲字如飞”常常代替了一笔一画的汉字书写。调查显示,提笔忘字、频写错别字、写字不规范,已成为令人忧心的文化
5、现象。有识之士呼吁要让更多的青少年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写字方法,感受汉字之美,把汉字艺术发扬光大。(1)依据材料,分析说明汉字在中华文明发展中的地位及作用。(2)根据文化生活有关知识,就如何提高规范书写汉字水平提出建议。答案(1)汉字是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作用,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2)把书法课程纳入学校教育,发挥教育在传承文化中的能动性作用,引导人们自觉规范书写汉字。举办书法比赛、书法作品展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利用文化环境和文化活动对人们行为选择的影响作用,提高人们书写汉字的规范性。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现代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电视、网络等媒体全方位宣传正确书写汉字的重要意义,吸引社会公众积极参与到正确书写汉字的活动中。(答出两条即可,其他建议,只要言之有理,亦可)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调动运用知识、探究论证问题的能力。解答第(1)问,依据教材论述即可。第(2)问,应结合要求,联系相关知识组织答案,只要说法合理、表述得当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