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9 ,大小:1.70MB ,
资源ID:858525      下载积分:1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58525-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doc

1、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19-2020学年高二地理下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共 50 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6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32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 图中甲、乙、丙、丁四区域( )A. 是按照综合指标划分,区域界线是明确的B. 区域优势不明显C. 区域内部具有显著的差异性D. 区域间差异较大2. 下列有关四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区域光照充足而热量不足B. 乙区域降水少但季节变化大C. 丙区域河流长而流量变化小D. 丁区域土层厚但土壤肥力低【答案】1. D 2.

2、 D【解析】【1题详解】读图可知,甲乙丙丁四个区域代表不同的植被带,区域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区域间的差异性较大,C错,D正确;四区域为自然区域,其界线具有过渡性质,并不明确,且各区域均有自己独特的区域优势,AB错。故选D。【2题详解】甲区域为常绿硬叶林,其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光照充足,由于所处纬度较低,热量也充足,A错;乙区域为荒漠,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全年降水稀少,降水的季节变化小,B错;丙区域为草原,气候类型为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因此河流流量的季节变化大,C错;丁区域为雨林,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生物量大,枯枝落叶多,土层较厚,但由于

3、常年高温多雨,土壤的淋溶作用强,土壤肥力低,D正确,故选D。【点睛】区域的特征: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内部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区域与区域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中国的饮食文化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演变至今,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地方菜系及相应的饮食习惯。一个地方饮食的建立与许多因素都有关联,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地理环境。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3. 关于该地区农业生产与饮食习惯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甲区更适合发展水稻种植B. 乙区域更适合发展苹果等林业生产C. 该地区人们离不开牛羊奶酪和肉食D. 该地区饮食为“

4、饭稻羹鱼”“山珍海味”4. 下列饮食习惯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山西人爱吃醋与该地区水土流失,土壤中钙较少有关重庆人喜辣的食俗多与该区域冬季受冷空气影响明显、气候寒冷,湿度更大有关北方喜爱咸是因为冬季寒冷干燥,新鲜蔬菜少,形成了腌制蔬菜的习俗南方人喜爱甜食与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有关A. B. C. D. 【答案】3. D 4. D【解析】本题考查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3题详解】该区域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甲区域地形起伏较大,适于发展林业;乙区域地势相对平坦,且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不适合种植苹果等暖温带作物;牛羊奶酪和肉食为主食是牧区居民的饮食习惯;该地区适合发展种植

5、业,林业、海洋等农业生产。故选D。【4题详解】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水土中含有大量的钙,多吃酸性食物有利于减少结石等疾病。喜辣的食俗多与气候潮湿的地理环境有关,但重庆位于四川盆地冬季气温较同纬度东部高一些,,不是气候寒冷。我国北方地处暖温带,冬季寒冷干燥,夏季温和多雨,气温年较差大,在过去,即使少量的蔬菜也难以过冬,北方人便把菜腌制起来慢慢“享用”,这样一来,北方大多数人也养成了吃咸的习惯。虽说北方现在不缺“糖”,但口味一旦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改变的。南方多雨,光热条件好,盛产甘蔗。故选D。我国是一个多煤、缺油、少气的国家,为保障能源供应安全,我国不断拓展能源进口渠道,2017年

6、5月16日,我国第四条能源进口通道(见图,“中缅油气管道示意图”)正式开始输油。据此回答下列各题。5. 2017年下半年,我国北方实行的煤改气,导致了我国大面积的“气荒”。下列说法中能最快缓解天然气气荒的是()A. 多渠道增加天然气供应B. 建立和完善天然气储备机制C. 部分地区暂缓施行煤改气D. 关停部分高耗气产业6. 中缅油气管道的铺设对我国有哪些重要意义()促进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缓解北方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缓解我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 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推动管道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A. B. C. D. 【答案】5. C 6. D【解析】【5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煤改气导致了我国大面积的

7、“气荒”,因此最快缓解天然气气荒的是部分地区暂缓施行煤改气,C 对。多渠道增加天然气供应,建立和完善天然气储备机制,渠道建设、完善机制需要时间,A、B 错;全面关停高耗气产业影响经济发展,D 错。故选 C。【6题详解】中缅油气管道,以输油气为主,对促进沿线旅游资源的开发作用不大,错;该管线并没有将能源输送到北方,不能缓解北方地区能源供应紧张,错;可缓解我国对马六甲海峡的过分依赖,对;进一步保障国家能源供应安全,对;能够推动管道沿线的基础设施建设,对。据此分析选 D。【点睛】中国目前能源利用紧张原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大;我国耗能大的工业发展快,加剧了能源紧张;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8、;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需求;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我国缺少石油储备体系。调整措施:采取多元化战略,进口石油;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采取,增加能源产量;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地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工业发展;利用乙醇汽油。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7. 若图示西南地区过度发展种植业,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A. 土地荒漠化、盐碱化加剧B. 湖泊萎缩,洪涝更加频繁C. 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减小D. 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8. 图中P湖周边耕地

9、不足,人地关系矛盾尖锐,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下列措施合理的是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修建电站,开发水能资源 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第三产业 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工业A. B. C. D. 【答案】7. B 8. C【解析】该题考查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7题详解】读图,图示西南地区地形起伏大,过度发展种植业,可能会出现的情况是破坏地表植被,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含量大,湖泊萎缩,洪涝更加频繁,B对。山区地势高,不会出现盐碱化问题,A错。植被破坏,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增大,C错。河流水位可能上涨,不会造成海水入侵,D错。【8题详解】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围湖造

10、田,扩大耕地面积 会加剧矛盾,错。P处地势低平,不适宜修建电站,开发水能资源,错。适宜开发旅游资源,发展第三产业,对。适宜发展水产养殖和农产品加工工业,对。C对。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中央,是中国面积最大的固定、半固定沙漠。沙漠中的沙丘顶部多流沙,植被较少,而沙丘底部植被相对丰富。夏季炎热,冬季寒冷,年降水量70-150mm,年蒸发量2000mm以上,冬季一般有20-30cm深的稳定积雪覆盖。下图为沙漠中某沙丘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 沙丘土壤水分最丰富的季节是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10. 沙丘1-2米深的土层土壤水分含量总体变化规律是A. 坡顶坡中坡脚B.

11、 坡顶坡脚坡中C. 坡中坡脚坡顶D. 坡脚坡中坡顶11. 位于丘间平地处的梭梭等植被,可以有效地A. 增加降水,调节气候B. 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C. 防风固沙,保护农田D. 保持水土,减轻洪涝灾害【答案】9. A 10. D 11. B【解析】本题组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灵活应用能力以及图文信息的获取能力,涉及到的知识点主要是土壤水分的季节变化和位置差异,植被涵养水源,增加土壤水分的生态作用,需要抓图中关键信息,结合基础知识分析答题。【9题详解】根据材料,该地冬季有20-30cm深稳定积雪,积雪冬季不会融化,而在春季气温回升后,积雪消融,水分下渗,土壤水分含量高,A正确,D错误。该地夏秋 季节

12、气温高,蒸发量大,因此土壤水分含量小,B、C错误。【10题详解】地下水是可以流动的,坡脚处地势最低,水分最容易汇集,因此水分含量最高,而坡顶地势最高,因此水分含量最少。从图示直奔分布来看,坡脚处植被最丰富,也说明水分含量最高,坡顶几乎无植被,因此水分条件最差,D正确其余选项错误。【11题详解】尽管丘间平地有梭梭等植被分布,但植被稀疏,调节气候作用不大,A错误。丘间平地地势低平,土壤水分条件好,植被对涵养水源有一定作用,B正确。该地位于沙漠中,没有农田分布,C错误。水土流失一般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的地区,梭梭分布在平地,且该地降水少,不易发生洪涝灾害,不会发生水土流失,D错。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

13、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不合理开发,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下图为甘肃省民勤北部荒漠草原至县城(绿洲)地下水位变化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2. “生态裂谷”主要出现在( )A. 沙漠边缘B. 山谷地带C. 沙漠中部D. 绿洲边缘13. 引起“生态裂谷”的主要原因是( )A. 全球气候变暖B. 草原生态环境恶化C. 过度开采地下水D. 不合理的耕作制度14. “生态裂谷”进一步发展带来的危害是( )掩埋绿洲 固定沙丘 破坏农田 自然植被改善A. B. C. D. 【答案】12. D 13. C 14. C【解析】【12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

14、附近的绿洲区不合理开发,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由此判断,“生态裂谷”主要出现在绿洲边缘,D符合题意;沙漠边缘、山谷地带和沙漠中部不一定有绿洲,排除A、B、C。故选D。【13题详解】材料信息表明,“生态裂谷”是人们在绿洲区不合理开发,导致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而形成,因此引起“生态裂谷”的主要原因应是人文原因,而全球气候变暖是自然原因,排除A;草原生态环境恶化,是出现 “生态裂谷”的表现,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图中显示,县城(绿洲)地区地下水位低,应是过度开采地下水的结果,绿洲与荒漠交错带的地下水向绿洲(县城)中心流动,使得生态脆弱的交错带生态用水紧张,导致生态环境退化,从而形成

15、“生态裂谷”,C符合题意;由于交错带生态脆弱,在此人们的耕作密度较小,因此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不是引起“生态裂谷”的主要原因,排除D。故选C。14题详解】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生态裂谷”进一步发展,会被沙漠侵袭,沙漠逐渐掩埋绿洲,符合题意;“生态裂谷”进一步发展,植被覆盖率逐渐降低,土壤水量减少,原有固定沙丘可能会活化,不符合题意;“生态裂谷”进一步发展,水土条件恶化,沙尘暴频发,沙漠化侵吞,从而破坏绿洲地区的农田,符合题意;“生态裂谷”进一步发展,交错带水源条件变差,自然植被很难存活,荒漠化加剧,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C符合题意,排除A、B、D。故选C。【点睛】我国西

16、北地区的荒漠化包括草原荒漠化和绿洲荒漠化两种形式,其主要原因有: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频繁;土质疏松;植被覆盖率低;人为原因过度放牧、过度樵采、盲目开垦和不合理用水等生产活动破坏植被。生态指数是由濒危物种指数,物种丰富指数和多样性指数、人为干扰强度和频度确定,它反映各斑块的生态完整性、重要性及自然性的大小。生态指数越高,生物多样性越复杂,人为干扰强度越小,生态多样性越突出,人们越重视生态保护。下图为江苏省生态指数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15. 江苏省生态指数分布特点是( )A. 苏北沿海地区高B. 苏南沿海地区高C. 苏中地区低D. 江淮之间地区低16. 甲地生态指数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17、工业企业少B. 湿地广布C. 纬度高D. 洋流增温作用【答案】15. A 16. B【解析】【15题详解】读江苏省生态指数图可知,苏北沿海地区生态指数大于0.4的面积较大,因此苏北沿海地区生态指数高,A正确;图中显示,苏南沿海地区生态指数大多低于0.2,因此苏南沿海地区低,B错误;图中显示,苏中地区(长江北岸)生态指数有低有高,C错误;图中显示,江淮地区的洪泽湖地区和沿海地区生态指数较高,D错误。故选A。【16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地为洪泽湖地区,具有宽阔的湖泊湿地,湿地生物多样性复杂,人们生态保护的力度较大,因此甲地生态指数高,B符合题意;甲地人口密集,产业规模较大,工业企业不少,人类活动的干

18、扰强度较大,A不符合题意;图中显示,甲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交界处,位于中纬度南部,纬度不高,且纬度高不是生态指数高的主要原因,C不符合题意;图中显示,甲地位于内陆,离海岸线有一定距离,洋流增温作用不明显,D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影响生态指数的主要因素:自然环境条件的优越性和复杂性、生物群落的复杂性、人类活动的干扰强度、人类生态保护的力度等。(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符合题目的要求。错选、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读“我国甲、乙两区域示意图”,回答下面小题。17. 关于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甲一以冰雪融水

19、补给为主,乙一以雨水补给为主B. 甲一水循环数量大,乙一水循环数量小C. 甲一以春汛为主,乙一以夏汛为主D. 甲一水系呈向心状,乙一水系呈放射状18. 甲、乙两区域优势农产品生产的共同区位优势是( )A. 夏季热量充足B. 劳动力价格较低C. 农业科技发达D. 机械化程度高【答案】17. AD 18. AB【解析】【17题详解】根据图中地理事物形态和注记信息判断,甲地为塔里木盆地,乙地为海南岛。甲地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河流以周边高山的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地为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河流以雨水补给为主,A正确;甲地降水稀少,水循环以陆地循环为主,水循环数量小,乙地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水循环数量

20、大,B错误;甲地河流以周边高山的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径流量随气温变化而变化,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因此以夏汛为主,C错误;甲地为盆地地形,四周高、中间低,河流从四周流向中间,因此水系呈向心状,乙地中部地势高,四周地势低,河流从中部流向四周,因此水系呈放射状,D正确。故选AD。【18题详解】根据图中地理事物形态和注记信息判断,甲地为塔里木盆地,乙地为海南岛。塔里木盆地和海南岛夏季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因此夏季热量充足,有利于优势农产品生产,A符合题意;塔里木盆地和海南岛的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工资水平不高,因此两地劳动力价格较低,甲、乙两区域优势农产品生产的生产成本都较低,属于共同区位优势,B

21、符合题意;塔里木盆地和海南岛整体上农业发展水平都不高,因此农业科技和机械化程度都不具有明显优势,C、D不符合题意。故选AB。【点睛】农业主要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气候(光热水)、土地(地形土壤)、水源(丰富程度和灌溉便利程度)。(2)社会经济技术因素:市场、交通运输、劳动力和技术、政策和产业基础(设施)等。下图为“人类社会与环境的相关模式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19. 图中箭头a表示的人类活动中,可能引起A. 滑坡、泥石流B. 地震、海啸C 台风、寒潮D. 土地荒漠化、盐碱化20. 图中箭头b表示的人类活动中,可能引起A. 土壤污染B. 水土流失C. 公害病D. 生物物种锐减【答案】19

22、. AD 20. AC【解析】【19题详解】图示显示人类作用于环境,而环境又把它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图中箭头a表示环境反作用于人类社会,人类乱砍滥伐、毁林开荒,向环境过度索取资源,环境可能通过滑坡、泥石流、荒漠化、水土流失来反作用于人类本身,AD之前;地震、台风等与人类活动索取关系不大 ,BC错误。故选AD。【20题详解】人类生存于环境之中,每时每刻都与环境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人类通过消费活动(包括生产和生活消费),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据图可知,b箭头表示人类向环境中排放废弃物,弱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则可能会引起土壤污染、公害病等问

23、题,AC正确;水土流失、生物物种锐减,属于人类不合理的索取造成的,BD错误。故选AC。【点睛】解答本题需明确以下几点:(1)人类生存于环境之中,每时每刻都与环境发生物质和能量的交换。(2)人类通过生产活动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同时通过消费活动(包括生产和生活消费),以废气、废液、固体废弃物、热、噪声、电磁波等形式把物质和能量输出给环境。(3)图示显示人类作用于环境,而环境又把它的影响反过来作用于人类本身。(4)如果人类生产活动符合自然规律,对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则环境质量不断改善,环境造福于人类,形成人类与环境之间的良性循环;如果人类活动违背自然规律,滥采滥用自然资源,任意排放有害物质,则环境

24、质量不断下降产生种种环境问题。(5)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是属于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任意排放有害物质属于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酸雨属于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而反作用于人类社会;植树种草属于人类作用于环境。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1. 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A. 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B. 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C. 促进产业结构的转换D. 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22. 该生产结构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A. 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B. 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

25、C. 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D. 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答案】21. AD 22. CD【解析】【21题详解】根据题意,注意要求是“生产结构的变化的社会经济意义”,故B不对。该地产品类型多样,对煤炭及其初步加工品进行深加工,如焦炉气、煤焦油、合成气等都可以采用管道等方式运输,故减轻交通运输压力,A对。该地产业结构仍然是第二产业,并未改变,C不对。对资源等进行了深加工,故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D对。选择AD项。【22题详解】煤转化电对外输出,产业结构的多样化,但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当地水资源的短缺等,CD对。排放废物增加,不可能实现零排放,A不对。该生产结构变化没有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26、故B不对。选择CD项。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23. 左图为某地区等高线图,右图为某大湖泊的变迁图,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左图中B地区地貌景观的典型特征是 ( )A地表破碎,千沟万壑 B地形崎岖,石林、峰林众多C土壤贫瘠,形成红色沙漠 D植被稀少,沙漠、戈壁广布(2)若上题所述景观的形成受到了该地区某工业活动的影响,则该工业部门为( )A钢铁工业 B采掘工业 C机械工业 D化学工业(3)右图中的大湖是_湖。对右图中所示的长江段两岸威胁最大的是洪水灾害,该地区发生洪水灾害的自然原因主要有: 、 ,人为原因主要有: 、 。(4)该地区洪水灾害的防治措施主要有哪些?【答案】(

27、1)A(2)B(3)洞庭 自然原因:长江中游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排水不畅;降水多集中在(春)夏季,洪水使江面陡涨,造成决堤的危险,并使两岸平地上的积水无法外排入长江。人为原因:滥伐森林,陡坡开荒水土流失严重; 围湖造田,使湖泊调节径流的功能降低 (4)严禁沿湖围垦,做好退耕还湖工作; 搞好荆江分洪工程,加高加固防洪大堤;严禁滥伐,营造水源涵养林,加强水土保持【解析】【分析】本大题以黄土高原部分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和洞庭湖变迁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黄土高原地形特征描述、水土流失的成因、洪涝灾害的成因、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28、【详解】(1)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B地区为黄土高原,黄土高原黄土深厚且广布,流水侵蚀地貌发育,图中等高线形态表明,图中B地区地貌景观的典型特征是地表破碎、千沟万壑,A正确;地形崎岖,石林、峰林众多,这是石灰岩地区的喀斯特地貌特征,不是黄土地貌,B错误;土壤贫瘠,形成红色沙漠,这是南方低山丘陵区的特征,不是黄土高原的特征,C错误;植被稀少,沙漠、戈壁广布,这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主要特征,不是黄土高原的特征,D错误。故选A。(2)黄土高原地表破碎、千沟万壑的地表景观,与人们破坏植被、水土流失加剧有较大关系,黄土高原具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大规模开采煤炭资源会破坏地表植被,加剧流水侵蚀作用,因此黄土高原地表

29、景观的形成有受到了该地区采掘工业活动的影响,B符合题意;当地的钢铁工业、机械工业、化学工业对地表植被的影响不及采掘工业影响大,排除A、C、D。故选B。(3)根据形态和水系构成判断,右图中的大湖是洞庭湖。该地区洪水灾害多发的主要自然原因应从地形、降水等方面分析。图示长江段处于长江中游平原地区,地势低平,河道弯曲,排水不畅,容易导致洪水水位高;该河段及干支流流域降水多集中在(春)夏季,洪水水量大且集中,洪水使江面陡涨,造成决堤的危险,因此水位高使两岸平地上的积水无法外排入长江,从而导致洪涝灾害频发。该地区洪水灾害多发的主要人为原因应从破坏植被、围湖造田等方面分析。该河段及干支流流域大多人口众多,产

30、业相对密集,因此滥伐森林,陡坡开荒现普遍,水土流失严重,涵养水源功能下降,径流变化大,且容易造成该河段淤积严重,排洪不畅,容易形成洪涝灾害;洞庭湖区大量围湖造田,使湖泊调节径流的功能降低,使得洪水期洪水水位偏高,洪涝灾害多发。(4)该地区洪涝灾害的防治措施主要从农业、工程、生物等方面进行针对性提出。围湖造田是该地区洪水多发的人为原因之一,因此应严禁沿湖围垦,做好退耕还湖工作;该地区地势低平,在洪水期可以利用当地低洼地修建荆江分洪工程,加高加固防洪大堤,防止洪水漫堤和决堤;破坏流域内植被是导致当地洪水多发的人为原因之一,因此应严禁滥伐,营造水源涵养林,加强水土保持等等。24.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

31、题。材料一1974年鸿海集团在台湾设立;1985年富士康品牌创立;1988年,富士康龙华基地在深圳建立;2010年8月富士康下属的苹果手机最大的组装生产企业率先入驻郑州。材料二富士康制造了全球约40%的消费性电子产品,其员工总人数已经接近120万人(中国内地员工超过100万人)。预计未来五到七年将有百万机器人大军上岗,实现“机器人代工”远景。目前富士康在上海浦东建成中国大陆的营运、研发和电子商务中心。(1)分析富士康部分生产能力从深圳转移到郑州对两市发展可能带来的积极影响。(2)说明富士康科技总部选址上海浦东的原因。(3)分析实现“机器人代工”对富士康企业职工的影响。【答案】(1)对深圳市:减

32、少土地占用;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对郑州市:增加就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 (2)上海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好;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高;创新环境好 (3)劳动力数量需求锐减;就业机会减少,会造成大量工人失业;劳动力素质要求提高;劳动力个人工资增加【解析】(1)产业转移的影响应从转出地和转入地两方面考虑。影响主要从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分析。首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转出后,减少深圳市土地占用,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产业转入,有利于郑州市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步伐。(2)

33、富士康科技总部选址应考虑交通、科技、市场、生产协作关系等方面。上海市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市场广阔,工业基础和协作条件好。 高校和科研机构众多,科技发达。劳动力素质高,创新环境好。(3)据材料二可知,实现“机器人代工”对富士康企业职工的影响应从数量上减少、质量上要求增强等方面分析。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查处秦岭北麓西安境内违建别墅问题、加强秦岭生态保护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20年4月20日下午,习近平抵达商洛市柞水县,首先来到位于秦岭山脉东段的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步行进入羚牛谷察看自然生态,称赞这里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天然氧吧”。随后,习近平

34、乘车来到海拔1700米的月亮垭,远眺秦岭牛背梁主峰,听取陕西省吸取秦岭北麓违建别墅问题教训、抓好生态保护等工作汇报。材料二 秦岭是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更是涵养八百里秦川的一道生态屏障,但自2000年以来,秦岭北坡开始圈地毁林兴建别墅,到2018年末,共有违建别墅1194练,严重破坏了秦岭的生态环境。目前依法拆除1 185栋;依法没收9栋,改造后用于公共事业,使秦岭北麓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恢复。分析秦岭北麓违建别墅对秦岭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答案】违建别墅砍伐森林,破坏植被,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涵养水源功能下降,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大;水土流失加剧;违建别墅工程建设,加大滑坡、泥石流的风险;别墅区基

35、础设施不完善,生活污染随着排放,污染土地和河流。【解析】【分析】该题主要考查生态环境问题表现。【详解】分析秦岭北麓违建别墅对秦岭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从对植被生物、水文和环境污染等方面进行分析。违建别墅首先会破坏秦岭北麓的植被,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植被破坏后,植被涵养水源功能下降,对河流径流的影响的丰水期流量变大,枯水期变小,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变大;植被减少,保持水土功能减弱,加剧水土流失同时加大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风险;别墅区人类活动增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随污染物排放的增多,土地和河流遭受污染。26.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子废弃物的数量快速增长,正成为危险的污染源。读“中国电子废弃物管理过

36、程图”,回答下列问题:(1)指出图中电子废弃物处置不当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2)结合图中信息,简述合理处置电子废弃物的措施。【答案】(1)废水、废渣中含有的重金属(如铅、汞、铬等)和有毒溶液等有害物质污染水源、土壤、大气;进入食物链,危害人体健康;电子废弃物占用土地;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废旧电器重复使用,存在安全隐患。(2)加强对电子废弃物的监管;分类收集,企业回收利用;资源化处理;无害化处理;卫生填埋。【解析】【分析】本题以电子废弃物处置过程图为材料,考查环境污染及防治措施,难度一般。【详解】(1)电子废弃物属于固体垃圾,带来的环境问题有污染水源、土地、大气,甚至危害人体健康。像废水、废渣直

37、接排放环节,可能导致水体污染,如果裸露在大气之中,有可能对大气产生污染。废水进入农田,有可能带来土壤污染,随着食物进入食物链后,进而危害人体健康。一部分拆解后的零部件,残余的垃圾会造成固体废弃物污染,有的含有重金属,产生大气、水体、土壤等污染,废电器经过简单修理,进入再利用环节,有可能存在安全隐患。(2)电子废弃物处理要从政府、企业、公众参与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政府来看,对电子废弃物的处理措施有加强对电子废弃物的监管、分类收集。从企业角度看,做好回收利用、资源化处理、无害化处理、卫生填埋等;从公众参与来看,要提高环保意识,积极参与。27. 读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38、1)根据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分类,两个地区的农业均属于_,多数地区的农业虽然机械化程度较低,但集约化程度高,_产量高。(2)基塘农业是珠江三角洲的农业特色,其形成主要是充分利用了当地_(单选)A肥沃的土壤 B低洼的地势 C发达的科技 D便捷的交通(3)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是_(多项选择)A当地雄厚的工业基础 B当地丰富的矿产资源C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 D外来资金、技术、设备和管理(4)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已从商品粮基地变为粮食调入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粮食的商品率也大幅度下降,试分析其原因。(5)两个地区目前突出的环境问题是_。整治措施有:_,_。(6)20多年来,国家是

39、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供应紧张的?试对这些措施的生态效应略作评价。【答案】(1)水稻种植业 单产 (2)B (3)C D (4)人口增加快,粮食需求多工业、交通和城市建设占用不少耕地 农业多种经营使得粮食播种面积有所减少 (5)环境污染加重 产业结构调整 治理环境污染 推广环保技术,加强环保执法(6)北煤南运,建核电站,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煤炭燃烧污染较大,核电、水电和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能源,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的环境质量。【解析】【分析】本题以珠三角和长三角示意图为材料,安排6个小题,考查区域农业、工业及能源问题,难度一般。【详解】(1)读图可知,图中左图为长三角,右图为珠三角,两地均

40、位于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人多地少,气候条件优越,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虽然机械化程度低,但由于精耕细作,集约化程度高,单产较高。(2)基塘农业是珠三角地区人民在当地地势低洼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排干水分,开挖鱼塘,发展的一种将养殖业和种植业有机结合的新颖的混和农业类型,主要是利用当地地势低洼条件,故选B。(3)珠三角地区矿产资源贫乏,20世纪80年代以前,工业基础薄弱,充分利用改革开放政策及多侨胞的有利条件,依靠外来资金和技术,加上当地土地及劳动力廉价的条件,发展了“三来一补”产业。故选CD。(4)两地区的粮食商品率降低,主要与人口增加、城市化及市场变化有关。随着人口增加快,粮食需求多,城市化速度加快,工业、交通和城市建设占用不少耕地,由于劳动力及土地成本上升,使得水稻种植业利润空间降低,农业多种经营使得粮食播种面积有所减少,导致粮食商品率下降。(5)珠三角和长三角经济发展快,目前的环境问题主要是环境污染。措施主要包括产业结构、环境治理及加强执法力度等方面。(6)为了缓解珠三角和长三角地区能源紧张状况,目前采取了北煤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跨区域调配措施,兴建了大亚湾、秦山、岭澳等核电站。能源跨区域调配,增加了清洁能源的占比,减少了煤炭使用量,有利于缓解大气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