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第20课从“战时共产主义”到“苏联模式”记一记从“战时共产主义”到“苏联模式”知识结构填一填从“战时共产主义”到“苏联模式”答题术语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的特点,是苏俄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设想和实践,但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2新经济政策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促进生产发展的,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新经济政策调动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巩固了工农联盟。3“苏联模式”开辟了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促进了苏联的工业化,但也存在不少弊端,影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辨一辨1. 如何正确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战时
2、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非常措施,适应了战时的需要,具有必要性;同时它又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不利于生产力发展,具有空想性。2为什么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是资本主义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是在一定限度内通过发展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的关系来扩大生产、巩固工农联盟,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一种政策。它坚持国有经济的主体地位和苏维埃的领导,不会恢复到资本主义时代。3“苏联模式”是一种怎样的模式?“苏联模式”是指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的社会模式,是对斯大林执政时期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理论、体制、政策的统称。其主要内涵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辨析体会
3、研一研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及目的史料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苏联史史料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提示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人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2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史料一列宁指出:“1921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方案、方法、制度。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活跃商
4、业、小企业、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可能只在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史料二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控制了他所称的“制高点”(银行业、对外贸易、重工业和运输业)。对列宁来说,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步。全球通史根据史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提示所有制:在保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允许私有制的存在,出现了多种所有制形式。分配形式:实行按劳分配。流通领域:允许自由贸易。过渡方式:按经济规律办事,从直接过渡转变为逐步过渡。3“苏联模式”实施的原因史料斯大林在论述苏联的工业化时说:“在资本主义国家,工
5、业化通常是从轻工业开始的共产党当然不能走这条路。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史料所说的苏联工业化与西方工业化道路有何不同?斯大林认为苏联“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的观点正确吗?提示不同:西方是从轻工业到重工业,苏联是首先发展重工业。斯大林的观点是正确的。因为当时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势力包围之中,优先发展重工业,增强综合国力的道路是正确的。4“苏联模式”的特点史料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世界历史史料反映了“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是什么?提示史料表明
6、“苏联模式”的基本特征是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等。练一练1.2019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强攻的办法”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苏联模式” D十月革命答案:A22019辽宁省学业水平测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在站稳了脚跟转向和平建设后,又面临新的困难和危机。1921年3月,俄共(布)召开第十次代表大会,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由此开始实行()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新经济政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答案:C320
7、19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苏联模式”在经济体制方面的主要表现有()A实行单一公有制 B建立市场经济体制C促进公私合营 D征收固定粮食税答案:A42019云南省学业水平测试1936年,苏联通过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宪法,宣布社会主义已经基本建成。这标志着“苏联模式”的确立。但从长远看,“苏联模式”为苏联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是()A农、轻、重比例协调发展B农、轻、重比例失调C推动着苏联民主政治的发展D思想文化出现活跃局面答案:B知识点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2019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十月革命后,苏联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直接目的是()A迅速实现工业化 B建立国家资本主义C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 D恢
8、复国民经济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苏联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直接目的是保证军事斗争的胜利,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故C项正确,B项错误;A项是苏联工业化方针的目的,排除;D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影响,排除。答案:C2小说静静的顿河中的一个士兵说:“在光天化日里就进行抢劫!把我爸爸的粮食抢走啦,磨坊也没收啦,命令上是说要这样对付劳动人民吗?”士兵的话主要针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A余粮收集制 B企业国有政策C粮食税 D义务劳动制解析:题干的核心信息是,一个士兵家里的粮食被全部抢走了。结合“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士兵的话针对的是余粮收集制,A项正确;粮食税是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排除C
9、项;B、D两项与题意无关,排除。答案:A知识点二 新经济政策3.2019陕西省学业水平测试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对此,苏俄实行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优先发展重工业 D指令性计划经济解析:概括材料“1921”“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可知是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我们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经失败,故A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是“苏联模式”,故C项错误。材料没
10、有体现指令性计划经济,故D项错误。答案:B41922年在庆祝苏联成立的活动中,一个农民兴高采烈地对身边的伙伴说,今年的粮食丰收了,他在交纳了粮食税后还剩下不少的余粮。按照当时规定,这些余粮()A全部上缴国家 B只能由政府收购C必须限量交易 D农民可以自由支配解析:本题比较灵活,注意题干所给的时间“1922年”,此时期苏联已经实行新经济政策,对农业实行粮食税。故选D项。答案:D知识点三 “苏联模式”5.在斯大林的观念中,国家实力(尤其是经济实力所支撑的军事力量)是衡量先进与落后的尺度,至于如何在社会诸层面的现代化及其协调发展等更广义的发展领域赶超先进国家则不在他的视野中。这一观念影响下苏联实施的
11、核心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农业集体化方针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推行的,故A、B两项错误;斯大林上台后,优先发展重工业,并且以牺牲农业、轻工业的发展为代价,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故C项正确;农业集体化服务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因此其不是核心政策,故D项错误。答案:C62019广东省学业水平测试有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就是把农村看作是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在该史学家看来,苏联()A重点发展农业B国民经济协调发展C以牺牲农业来发展重工业D重视发展商品经济解析:根据材料中“把农村看作是社会主义工
12、业化的殖民地”可知,工业化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故C项正确。答案:C综合考查 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到“苏联模式”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中说:“大萧条的影响和意义还因为苏联几个五年计划的成功而变得更加突显。在西方经济确实是乱成一团的同时,苏联则正在继续进行经济发展方面的独特实验。”“独特实验”主要表现是()优先发展重工业解除部分企业的国有化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A BC D解析:本题考查“苏联模式”。题目中的“大萧条”指的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此时的苏联在经济上正在形成“苏联模式”。该模式是一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工业上优先发展重
13、工业,农业上走集体农庄的道路。故表述正确。为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排除。D项正确。答案:D8十月革命后,苏俄(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也不乏遗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20年9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1921年3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挠。”列宁全集材料二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年份钢(万吨)煤炭(万吨)棉织物(亿平方米)谷物(万吨)1928年425.13 55118.217 3301940年1 831.716 592.327.159 564
14、增幅(%)330.89367.2649.0930.48据周荣坤等苏联基本数字手册材料三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从1933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2030年代建立起来的力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地。”陆南泉等苏联真相(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2)根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一方针的积极作用。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余粮交给工人国家”“交完税后再出售粮食”等信息分析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表格的数据和材料三“当时不加快工业化
15、进程是不行的”等信息分析回答;第二小问可从经济发展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角度分析回答。答案:(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新经济政策(粮食税)。(2)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积极作用:经济迅速增长(成为工业强国);为粉碎法西斯奠定基础。基础达标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苏俄国内战争爆发后,主要的粮食、煤炭、石油和钢铁产地陷入敌手,苏维埃国家处境十分困难。为渡过难关,苏俄()A采取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实施新经济政策C恢复了资本主义D开展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解析:由材料中“苏俄国内战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时间为19181920年,苏俄为战胜国内外敌人,巩固新生的苏
16、维埃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符合题意。B项开始于1921年3月;C项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D项开始于斯大林时期。答案:A2某博物馆收藏的一份传单写道:“彼得格勒城市及郊区的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决定,派我们中间的优秀分子加入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的队伍。”这一传单出现的历史背景应是()A政府的战争政策造成粮荒B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困境C农业集体化运动出现失误D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解析:根据材料中“所有工人、水兵、赤卫队和铁路组织的会议”“为饥饿的彼得格勒到农村征粮”可知,此时苏俄正处于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国内外敌人对苏维埃政权发动进攻。为保障战争的胜利,苏俄实行
17、了余粮收集制。故选B项。答案:B320世纪20年代初期,俄国农村普遍存在一种现象,即人们想拿鸡蛋等实物换些盐、面包等物品,却不愿意要卢布。这是因为()A农民交纳粮食税后的余粮归个人所有B自由贸易被取消C很多人感受到国家垄断贸易的做法已经改变D废除实物分配制的影响扩大到各个地区和行业解析:材料中“20世纪20年代初期”“不愿意要卢布”表明,这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自由贸易被取消所产生的影响。故选B项。答案:B4有人认为苏俄发生的“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的暴动,“是对正义的胜利丧失了任何希望的劳动居民的暴动”。引发这场暴动的是()A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方针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继续强化C高度集
18、中的经济政治体制D临时政府继续帝国主义战争解析:根据材料中“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劳动居民的暴动”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实行余粮收集制,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在战争结束后,该政策没有及时得到调整,引发了农民的不满。故选B项。答案:B5苏俄曾采取的重视市场和商品交换的经济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 D农业集体化运动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了市场和商品交换,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故B项正确;社会主义工业化运动和农业集体化运动都是在斯大林时期,排斥市场和商品交换活动,故C、D两
19、项错误。答案:B6列宁说,“我们决不受莫名其妙地轻视商业的感情社会主义的情绪的支配”“掌握商业,指导商业,把商业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这是无产阶级国家政权能够做到的”。为此他()A取消一切商品贸易 B允许自由贸易C实施计划经济 D实行“自由放任”政策解析:材料体现了列宁对商业发展的认识。列宁主张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自由贸易,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生产。故选B项。答案:B7新经济政策时期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的工业企业的经营方式是有很大不同的。这种不同主要表现在()A集中全国的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B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扩大经营权C国家政权和国内外私人资本合作D重要工业企业归国家所有和由国
20、家经营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工业企业国有化;新经济政策解除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的国有化,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对一些政府无力开发的森林、矿山、油田等,政府以租让的方式让外国资本家经营,故选C项。A、B两项不符合题意,D项是两者的共同点。答案:C8下列表格是某国经济发展的数据,它反映了()工业生产1913年1920年1925年1926年总产值(1926年度价格计算,单位:亿卢布)102.5114.1077.39110.83产值指数(以1913年为基础100)10012.870.2100.3A.苏联经济的严重失衡 B新经济政策的成效显著C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D农民利益得到切实保障解析
21、:本题考查新经济政策的特点、影响和评价。表格显示1925年之后总产值呈现上升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生此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表格信息。C项发生在“苏联模式”时期。D项说法过于绝对。答案:B92019辽宁大连八中月考斯大林曾说:“苏维埃国家在原则上不能靠采取如劫掠殖民地或战败国人民一类的龌龊办法吸收工业化资金。至于借用外债的这种办法,苏联却没有加以利用的机会,因为资本主义国家拒绝借款给苏联。”为摆脱这一困境,苏联实施了()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解析:材料文字说明苏联进行工业化建设需要大量资金,而苏联既不能
22、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谋求贷款,更不能采用殖民掠夺的方式为工业化建设积累资本。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只能依赖自己国内资金,为此苏联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所以答案选C项;A、B两项政策实施时,苏联尚未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D项强调的是高度集中的管理模式而非解决工业化建设资金的方法。答案:C10读下图。关于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表述最符合史实的是()A从1926年开始实施的B突出优先发展重工业C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D使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解析:本题考查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从1928年开始实施,故A项错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故B项正确;形成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是在苏联第
23、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故C项错误;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是在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后,故D项错误。答案:B11有研究者指出,苏联经济体制的神经中枢是国家计划委员会,它试图确定每年生产何种产品、生产多少,并为大约350 000家企业设立长期目标。有一年,由于国家计划委员会的疏忽,整个苏联没有生产一把牙刷。这表明苏联经济体制的突出特点是()A优先发展重工业 B忽视消费品生产C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 D实行单一的公有制解析:本题考查“苏联模式”。从材料“苏联经济体制的神经中枢是国家计划委员会”“确定每年生产何种产品、生产多少”“由于国家计划委员会的疏忽,整个苏联没有生产一把牙刷”可以分析出,苏联实行高度集中
24、的计划经济体制,依靠指令性的行政命令管理经济,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苏联的工业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苏联实行指令性计划经济,仅凭因疏忽而全年没有生产一把牙刷得不出苏联忽视消费品生产,B项排除;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苏联的所有制结构,排除D项。答案:C12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却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A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B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认为“苏联模式”有合理之处D夸大了“苏联模式”的作用解析:材料中“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
25、的大道”体现了“苏联模式”的目标,虽然这一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但毕竟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故C项符合题意。答案:C二、非选择题(第13题18分,第14题22分,共40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苏联史材料二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列宁选集材料三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强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
26、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和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阵地上去。”苏联兴亡史(1)材料一是针对什么政策而言的?说明列宁实施这一政策的主要目的是什么。(12分)(2)材料二、材料三说明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6分)解析:第(1)问,材料一中的破折号把史料分为两层,第一层是措施,第二层是目的。第(2)问,材料二中的关键词“原来打算”“我们犯了错误”表明了苏俄准备调整政策。材料三中“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分配的原则和尝试已经失败了”。可知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尝试已经失败,从“政治形势”可知又实行新经济
27、政策。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目的:集中全国的物力、人力、财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按共产主义原则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12分)(2)变化:用新经济政策代替“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6分)能力达标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131937年俄国/苏联(俄)工业产值及重要工业产品在欧洲和世界的排名情况见下表。年份项目1913年1928年1932年1937年世界世界世界欧洲世界欧洲工业生产总值553221机器制造业442121拖拉机不详42121电力15107432石油232121钢555432注:1
28、932年是与资本主义各国在1929年的生产规模比较。材料二读右边的漫画:苏联片面经济。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人民的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较大的提高。(1)根据材料一中表格,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联工业化建设取得的成就。(9分)(2)材料二漫画中粗壮和瘦弱的两条腿分别代表什么?体现出苏联工业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有何弊端?(13分)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表格中提取信息,把1937年与1913年两列进行比较,读出苏联工业产值在世界排名的变化,可以看出苏联工业化建设所取得的成就。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的数字准确理解漫画的寓意,炸弹形状的粗腿和麻秆般的细腿分别喻示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答案:(1)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国民经济结构发生了改变,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到1937年,苏联工业生产总值位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9分)(2)粗壮的腿代表发达的重工业特别是军事工业,瘦弱的腿代表落后的农业、轻工业。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弊端:形成了重工业过重、轻工业过轻、农业落后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1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