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0 ,大小:59KB ,
资源ID:857957      下载积分: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57957-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湖北省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北省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1、湖北省仙桃市、天门市、潜江市2019-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是先秦时期某思想家提出的重要思想主张。这一思想主张的提出对当时社会的重要意义是A. 推进了各国变法改革B. 助长了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C. 有利于恢复社会的礼乐秩序D. 推崇“立贤而不立长【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体现的是一种变革精神,属于法家的主张,有助于各国进行变法改革,A正确;B是道家思想的影响,排除;C是儒家的主张,排除;D是墨家的主张,排除。故选A。2.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自南宋开始流传。至明清时期则出现了“三日不见赣粮船,市

2、上就要闹粮荒”的情况,导致明清时期苏杭地区市场上出现严重“粮荒”的主要原因是A. 江南人口的持续增加B. 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C. 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D. 太平天国运动对农业的破坏【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说明苏杭地区的粮食主要依靠江西一带供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江浙地区商品经济发展,工商业市镇兴起,因此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上,在农村经济结构方面发生了变化,手工业、商业逐渐占据主导,粮食主要依靠购买外地粮食,因此一旦江西粮食供应紧张,就会出现粮荒,C正确;人口增加会增加粮食消耗,但是这与题干中“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不符,排除A;通

3、过题干无法直接判断当时手工业占据主导,排除B;明清时期与天平天国运动时间不符,排除D。3.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讨论问题是在肯定“天无二日,士无二王,尊无二上”的合理性的前提下进行的。故有学者指出,中国“政治学说所讨论的重点不是政体,而是治道”。这反映了明清之际的思想家A. 主张君权神投思想B. 思想受时代所局限C. 提出建立君主立宪制D. 否定君主专制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在肯定天无二日,士无二王,尊无二上的合理性的前提下进行”可知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的思想是有范围和局限性的,没有突破古代君主专制的范畴,故选B;明清之际的思想反对君主专制,并未主张君权神授,排除A;提出建立君主立宪制

4、是在清末,明末没有君主立宪思想的出现,排除C;明清之际的思想是反对君主专制,但并不否定君主专制,排除D。故选B。4. 18世纪60年代,牛顿物理学等新兴课程已经通过各种方式成为多数大学的标准课程。尽管学生在早期教育中被灌输进顺从和正统的观念,但对于学过这些新兴课程的人来说,他们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人类事务。这段材料突出的表现了A. 启蒙运动具有广泛社会基础B. 近代自然科学知识逐渐普及C. 近代教育促进了科学发展D. 科学观念推动了人文精神【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对于学过这些新兴课程的人来说,他们完全可以用同样的标准来衡量人类事务”结合所学可知,牛顿物理学更新了人们对世界的认

5、识,推动了理性观念的发展,进而使人们用理性主义思想认识人类社会,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故D项正确。A项,学生群体不能说明启蒙运动具有广泛基础,排除。B项,题干不能反映自然科学知识的普及,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教育与科学发展的联系,排除。5. 20世纪60年代,“以西法为可行者,不过二三人,以西法为不可行、不必行者,几乎盈廷皆是”,而早期维新思想家几乎一致认为,“今日之时务,洋务而已矣”。他们纷纷打着“洋务”旗号提出自己的变法自强主张,有的直接投身于洋务运动的实际活动。这反映出,早期维新派A. 开启了国人学习西方的热潮B. 与洋务派之间毫无渊源C. 在思想和实践上出现了错位D. 从洋务派当中分化

6、而成【答案】D【解析】【详解】早期维新派打着“洋务”的旗号提出自己的变法自强主张,甚至直接投身于洋务运动的实际活动中,由此可知,早期维新派从洋务派当中分化而成,D正确;根据题干“以西法为可行者,不过二三人,以西法为不可行、不必行者,几乎盈廷皆是”,说明时人对学习西学并不热心,排除A;B与题干描述相反,排除;早期维新派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缺乏学习西方的氛围,因此打着“洋务”旗号提出变法自强主张,这是一种策略,并不是思想和实践上的错位,排除C。6. 20世纪初,女学在中国开始兴起,几十年间中国女性走出闺阁,走向学校和职场,获得了独立和解放的可能。而这变化在上海这些近代大都市尤为剧烈和多样。这些现象出现

7、的主要因素是A. 西方宗教的传入B. 国内政治运动的推动C. 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D. 封建传统礼教的彻底崩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初,中国你女性意识逐渐觉醒,在上海等大城市尤其明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由于政治运动推动,如辛亥革命,都主张妇女的独立和思想解放,正是这些政治运动的推动,使得女性意识觉醒,B正确;西方宗教传入和女性意识觉醒无关,排除A;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有助于女性意识的发展,但是其不构成主要原因,排除C;D中的“彻底崩溃”表述绝对,排除。7.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四条规定: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

8、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这一规定意在A. 彰显主权在民的理念B. 维护民主共和制度C. 有效减少决策的失误D. 增强民众法律意识【答案】B【解析】【详解】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同时如果发现临时大总统有谍叛行动时,可以弹劾总统,这一规定意在通过国务委员限制总统,进而维护民主共和制度,B正确;主权在民强调人民掌握国家权力,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A;“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与减少决策失误无关,排除C;题干内容与民众的法律意识无关,排除D。8. “边界旗帜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力量的顽强,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运动上有重大意义。”材料反映

9、的历史事件A. 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B. 推动了全民族抗战局面的形成C. 使国民党的主力基本被消灭D. 标志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边界的旗帜”“表示了共产党力量的顽强,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描述的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这意味着中共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道路,A正确;题干涉及的是土地革命时期,与抗战时间不符,排除B;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的主力,排除C;题干描述的是刚刚开辟根据地时期,而非长征时期,排除D。9. 在新青年与东方杂志的论争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远在中国之上”;杜亚泉则认为,中国文化虽不完美,但基本精神没有错

10、,若能补以西方文化优点,便可成为救济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真理。据此可知,两者论争中的共同点是A. 认中国文化出现认同危机B. 对西方文明有比较全面的了解C. 重新定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D. 主张调和中西文化面临的冲突【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认为西洋文明远在中国之上”表明,陈独秀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如西方文化,材料中“中国文化虽不完美,但基本精神没有错,若能补以西方文化优点,便可成为救济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真理”表明,杜亚泉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二人都主张要重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故答案为C项,A项错误。B项,材料没有体现中国人对西方文明了解的状况,排除;D项,主张调和中西文化面临的冲突的表述与陈独

11、秀的观点不符,排除。10. 1952年的院系调整以华北、华东、中南为重点,实行全国一盘棋。通过院系调整,绝大多数省份都设有一所综合大学和工、农、医、师等专门学校。当时的院系调整A. 为社会主义改造服务B. 力求实现高等教育布局的均衡C. 建立了国民教育体系D. 改变了高等教育水平落后局面【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信息可知,1952年的院系调整除了在学科方面建立综合大学和专门学校外,还特别注重在空间上的布局,实行“全国一盘棋”,力求实现高等教育布局的均衡,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当时的院系调整是为了服务于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不是社会主义改造;C选项错误,院系调整只涉及到高等教育,并未

12、涉及整个国民教育体系;D选项错误,依据材料不能得出这一调整改变了高等教育水平落后局面。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1. 一位美国学者评论说,“1956年,毛泽东向政治局提交了供选择的建议,即他的论十大关系,这篇讲话虽然用词、含义模糊,但要求却十分清楚,描绘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发展战略”。这一“完全不同的发展战略”出台的背景是A. 建设时期总路线的出台B. 中共八大的成功举办C. 一五计划工业国的建成D. 苏共二十大的召开【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于1956年召开,是苏联历史乃至国际共产主义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会上主要批判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全盘否定斯大林执

13、政时的各种理论,指出斯大林主义的错误,还提出“三和”的新理论,对世界形势和社会主义阵营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此1956年毛主席在论十大关系关系中提出要走一条与苏联与众不同的工业化之路,体现的是对苏联经验教训的吸取,D正确;A是在1958年,排除;八大召开在论十大关系发布之后,B排除;C是在1957年,排除。故选D。12. 1956年,“双百方针”一提出,中国作协连续召开会议,讨论和研究如何贯彻这一方针,并根据这一方针的精神总结以往的工作,尖锐批判文艺创作中的教条主义倾向。表明双百方针A. 引发了文艺领域混乱B. 得到了文艺界的响应C. 推动了文艺科技发展D. 在贯彻中遭到了挫折【答案】B【解析】

14、【详解】本题考查“双百方针”。依据材料可知,在“双百方针”提出后,文艺界积极讨论如何贯彻这一方针,并且根据这一方针总结工作,这表明双百方针得到了文艺界的响应,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文艺领域混乱;C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文艺科技的发展;D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双百方针在贯彻中遭到挫折。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13. 20世纪70年代,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司法助理查尔斯.阿什曼曾说:“美国提出强烈抗议,坚决主张两个中国代表团都应在这个国际机构中占有席位。”与材料有关的事件是A.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B. 中国申请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C. 中国重返联合国舞台D. 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答案

15、】C【解析】【详解】根据“两个中国代表团都应在这个国际机构中占有席位”可知, 这是针对中国重返联合国时,美国提出反对主张,故C正确;ABD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14. 下表为19902000年部分美国经济数据。这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盛行B. 第三产业的发展C. 新经济的出现D. 新自由主义政策的推行【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在克林顿总统执政时期,经济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具有低失业率和低通货膨胀率的特征,C正确;A是在20世纪70年代之前,排除;B与材料无关,排除;新自由主义政策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开始推行了,D排除。故选C。1

16、5. “它是资本主义垄断时代的产物,使人们感受到畸形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压迫。它按照自己的美学观选择新的表现对象和方法,强烈的危机意识和悲观主义,与此相关联的异化观念和表现自我,是它的基本主题。”这种文学风格属于A. 现代主义B. 浪漫主义C. 古典主义D. 现实主义【答案】A【解析】【详解】通过题干中“资本主义垄断时代”“按照自己的美学观选择新的表现对象和方法”“危机意识和悲观主义”可以判断,这是产生于20世纪的现代主义文学,A正确;浪漫主义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产物,排除B;古典主义歌颂英雄人物,与题干中悲观主义不符,排除C;现实主义重在批判现实,与题干中“按照自己的美学观选择新的表现对象和方

17、法”不符,排除D。二、非选择题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规范古代(中国)朝贡体系实则就是“华夷分治论”。从先秦时期直到清朝,(中国)虽然统辖华夷两部分,唯其对华夷的统治方式则截然不同。“华”为中国直辖领土,划归郡县统治且为义务上贡,“夷”为中国周边领地或国家,实行政权自治,厚往薄来。对“华”实行实效“管辖领有论”,对“夷”则普施以“不治治之论”。亲者法治,疏者礼治;愈亲愈治,愈疏愈不治;半亲半疏者,则行以“不完全以不治治之”。材料二 欧美国际法的秩序原理,基本上是以基督教文明为中心的价值判断,主要是建立在近代以来以国际法人(国家)为国际法主体的概念上,用以规范西方世界的国际秩序。

18、不过,从此主权国家也就成为列强对外扩张的利器,因为只有与西欧界定下的国家要素一致者才是国家,其余的都是无主地,占有之,殖民可也。因此,十九世纪的西欧国家,对外在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向海外扩张之下,欧洲国际体系透过殖民(军事)侵略,遂渐膨胀成为全球体系。摘编自张启雄中西方国际秩序原理的差异(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朝贡制度的特征。(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西方与古代中国在处理外交关系模式上的不同之处。【答案】(1)特征:历史悠久;具有较强的政治隶属性和等级性;厚往薄来的朝贡贸易是其存在的物质基础;以不干涉朝贡国内政与和平主义为原则。(2)不同之处:近代西方国家主要

19、是依靠殖民体系来维持,而中国古代的朝贡关系则是通过和平主义方式进行;近代西方国家以经济掠夺为目的,古代中国的朝贡制度具有互利性。【解析】【详解】(1)特征:根据“从先秦时期直到清朝”得出历史悠久;由“华”“夷”可知有较强的政治隶属和等级性;由“厚往薄来”可知双方有一定的贸易关系;由“政权自治”可知以和平主义为原则。(2)根据“欧洲国际体系透过殖民(军事)”可知其是非和平的,具有侵略性与掠夺性;根据“亲者法治,疏者礼治;愈亲愈治,愈疏愈不治;半亲半疏者,则行以“不完全以不治治之”可得出中国则相反,是采用和平的方式。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人类文化的发展演变,一般是两条腿走路,一是自

20、身的演进,二是从外界吸收接受。文化发展,就好像一条河流,自源头一路往下滚流,沿途条条小水流前来汇合,然后成为滔滔滚滚的大江。摘编自何兹全中国文化六讲归纳材料观点,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答案】示例:儒家学说的传承与发展。论证: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之后,以孟子、荀子、董仲舒、二程、朱熹、李贽、黄宗羲等为代表的儒家学者,不断继承儒家思想的仁、礼、德政、义利观等内容,既注重自身修养又强调社会责任,使儒家思想在继承中不断发展;另一方面,儒家学者也不断吸取其他派别的思想,包括法家的法治思想、阴阳五行家及黄老之学的天人感应、神权、君权、顺应天命等思想。同时儒家也吸收外来

21、优秀文化,如佛教的思辨思想,不断构建儒学体系。综上所述,儒学在横向和纵向发展中不断完善,逐渐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文化发展,就好像一条河流,自源头一路往下滚流,沿途条条小水流前来汇合,然后成为滔滔滚滚的大江”和所学知识可知,可提炼出观点是儒家学说的传承与发展。关于阐释可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思想的产生、董仲舒新儒学的提出、程朱理学的发展及明清之际的新儒学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18. 自古以来,中朝两国人民就有过并肩战斗抗击外来侵略的英勇事迹,体现了中朝两国人民休戚与共.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最后的辉煌

22、一抗倭援朝】材料一 (明朝)万历年间,倭贼大入东国(朝鲜),八道糜烂,神宗皇帝动天下之兵,费天下之财,凭圣朝之力,天兵之威,七年然后定,到今二百年,生民之乐利皆神皇之赐也。且末年流贼(后金)之变,未必不如此,故我国以为由我而亡,没世哀慕,至于今不已。仁祖实录【新生的巩固一抗美援朝】材料二 朝鲜战争是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生的一场时间较长、具有相当规模的国际性战争。这场战争虽限于朝鲜半岛,但参战国家很多,影响波及世界,实际上这是当时东西两大阵营的一次全面对抗,远远超出局部战争的范围.周恩来就深刻指出:“朝鲜战争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上具有特殊意义的事件。朝鲜战场是局部性的,但是朝鲜战争的意义是世界

23、性的。”参加朝鲜战争还使中国成为更成熟、受人尊重的国家。朝鲜战争给美国的决策者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它对后来美国在远东的行动起到了制约的作用,从此美国和中国再也没有卷入重大战争。摘编自王绳祖国际关系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廷抗倭援朝战争的结果。(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答案】(1)庞大的军费开支导致明朝财政的紊乱,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实力,促进了后金(清朝)的崛起;间接地导致明朝灭亡;奠定了东北亚地区200余年的和平局面。(2)保卫了新中国的独立与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外部环境;为世界人民树

24、立起了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光辉典范,推动了世界范围内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解析】【详解】(1)结果:根据材料“神宗皇帝动天下之兵,费天下之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庞大的军费开支导致明朝财政的紊乱,削弱了明朝的军事实力,促进了后金(清朝)的崛起;根据材料“到今二百年,生民之乐利皆神皇之赐也”可归纳出奠定了东北亚地区200余年的和平局面;根据材料“故我国以为由我而亡,没世哀慕,至于今不已”可归纳出间接的导致明朝灭亡。(2)意义:根据材料“参加朝鲜战争还使中国成为更成熟、受人尊重的国家”可知这场战争保卫了新中国的独立与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根据材料“它对后来美国在远东的行动起到了制约的作用,

25、从此美国和中国再也没有卷入重大战争”可知为新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外部环境;其它意义可从促进世界民族解放运动进行补充即可。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新中国建立前夕,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确立了“应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和发展重工业为重点,例如矿业、钢铁业、动力工业、机器制造业、电器工业和主要化学工业等,以创立国家工业化的基础。”此后,从第一个五年计划至第六个五年计划(19761985年),国民经济各行业基本建设投资中,工业占5.2%纺织、食品和其他工业所占比重不及15%英国最先具备了进行工业革命的前提条件。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国内政治局面稳定,政府

26、以行政手段推动经济发展。英国的农业资本主义发展迅速,超出了欧洲其他国家。农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和充裕的农产品,而且也扩大了国内市场。在英国,棉织品需求旺盛,获利丰厚;新兴的棉纺织业几乎不受行会约束,形成了自由竞争,技术革新的要求十分迫切。棉纺织业等轻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冶铁业、采煤业、交通等行业与领域的技术革新。摘编自中国经济史研究2007年第1期工业化初期的固定资产投资与城乡关系提取材料中的主要信息(观点)并运用所学的近现代史相关史实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叙述连贯通顺)【答案】示例:观点: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适当关注农业和轻工业。说明:中国是农业大国,重工业基础薄弱;面对帝国主义的封锁包围,迫切需要加强国防建设;中央制定方针政策并行政推动;借鉴苏联经验。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适当关注农业和轻工业的方针,使国家初步建立了工业化的体系。【解析】【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应以有计划、有步骤地恢复和发展重工业为重点,例如矿业、钢铁业、动力工业、机器制造业、电器工业和主要化学工业等,以创立国家工业化的基础”可提炼出观点是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适当关注农业和轻工业。关于阐释可从中国的现实国情、国际环境、苏联的影响及五年计划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即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