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部分 学科能力强化第1讲 考试大纲四项考核能力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专题解说高考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明确要求的考点内容,可称之为高考考查的“明线”;而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学习能力和学科素养,则可称之为高考考查的“暗线”,即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高考地理命题以“能力立意”为主导,提出四项考核目标与要求,即: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学科育人价值的概括性、专业化表述,是知识
2、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整合与提炼,是学生在学习本课程之中或之后所形成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地理核心素养由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组成,是我国高考“一体四层四翼”中“四层”的第三圈层。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区域性和综合性本身就是地理学研究的内容,科学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社会相互协调发展的基础上,传递和弘扬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之美,引导考生树立尊重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因地制宜的意识,养成关心
3、和爱护地理环境的行为习惯,这是社会责任。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社会实践,把知识运用到现实生产和生活或从生产生活中体验地理学的原理和规律,这是地理学习的方法。因此要求学生能够在不同情境下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处理复杂任务,具有扎实的学科观念和宽阔的学科视野,并体现出自身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内化的综合学科素养。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能力一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地理信息是指地理试题的设问和材料中的文字资料、图表、各种数据、画面、符号等。获取信息即发现、收集信息;解读信息即对信息的理解和处理。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是解答试题的基础和前提。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过程,包含发
4、现信息、判断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提取有效信息等思维过程,需要通过该过程,理解试题要求以及考查意图;提炼地理信息的有效内容和价值,并对其进行分析与整合。一般来说,地理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过程,需要关注如下几个方面: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题目的文字信息是提供地理信息最基本的方式,还包括图、表的引文或说明,以及题干中必要的限定或提示。在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的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对这些地理信息进行提炼,以明确哪些是重要的、关键的信息,哪些是次重要、无关紧要的信息。把提炼的重要地理信息逐条分析,
5、以把握它们的内在联系,从而建立由这些重要地理信息所构成的线索,实现地理信息的整合。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表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图像信息指各种类型的图像所提供的信息。包括地图、原理示意图、统计图、联系图、景观图等类型。以地图为例,所提供的信息包括地物分布状况,符号及注记、经纬网、比例尺、图例等。表格信息是指以表格形式呈现的数字资料信息及数字资料的属性、类别、单位等信息。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地理图表的判读与应用是高考命题的常见方式和重要内容。对地图的考查形式不断创新,可以从中考查考生对各种信息
6、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归纳、评价并获得地理结论的综合思维方法等,其中侧重地理思维能力的考核。例如,根据河流流向就能判断地势的高低;滩涂、三角洲面积在短期内扩大,能够判断水土流失加剧;见到冲积平原,能够知道该地地势较低;见到城市污水处理厂,能判断河流流向等。若能运用绘制简图(如近日点和远日点简图)、添加辅助线(如添加等值线)、图文转换等方法,往往能迅速、准确地做出判断。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审题时,需要对题目提供的地理信息进行概括和综合,以获取地理信息的空间、属性、时间等特征。空间特征如点、线、面、地点、区域、全球、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
7、、海陆位置等;属性特征如地形地貌、岩石、气象、气候、水文、植被、土壤、农业、工业、城市、人口等;时间特征如某一时刻、某天、某月、某年或某一时间段等。此外还要注意地理信息的数量、质量等特征。审题的目的是要理解题目的要求以及考查意图。试题的要求是定性描述还是定量分析,是判断还是推理,是演绎还是归纳,是比较还是综合等,进而明确考查什么概念和原理、什么能力和方法、什么主题和观念等意图。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考例导悟(举一反三)典例1(2018高考海南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下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
8、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1)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尝试解答(1)降水量少(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2)分析在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下区域植树造林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不良结果。(3)说明“小老头树
9、”现象对于生态建设的启示。尝试解答(2)树木生长不良(形成“小老头树”);树木(“小老头树”)影响林下草本植物的生长,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功能减弱(不利于当地自然植被的恢复);树木(“小老头树”)会蒸腾更多水分,树木根系吸水会使地下土层更干,导致区域环境更干燥。(3)在生态建设过程中,应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在生态脆弱地区,应减少人工干预。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核心素养突破核心素养题中突破人地协调观人地协调观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是指人类与地理环境之间秉持的正确价值观。“人地协调观”素养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结合实际情况,正确分析、认识和解决人地关系中的一系
10、列问题。本题通过水土流失这一环境问题的生物治理措施,体现了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认识到过度的经济行为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危害,并采取措施加以治理的过程。实现了“能够正确认识自然,了解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这个二级目标。而通过治理过程中生物措施在不同降水区域造成的不同结果对比,“小老头树”的出现及第(3)题设问的提出,能够实现“能够理解人类活动如何影响自然环境,懂得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和“能够理解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认识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个二级目标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区域认知区域认知是人们认识地理环
11、境复杂性的基本方法,有助于人们从区域角度,分析、认识地理环境,以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通过区域分析、比较等方式,形成因地制宜进行区域开发的观念。本题中以黄土高原小区域为背景,以水土流失的治理为素材,实现了“了解区域是地球表层的基本单位,能够运用地图等工具从空间角度分析区位条件”这个二级目标。而通过不同降水条件下生物措施的不同结果,“小老头树”的出现与其自然地理环境整体特征一致,实现了“知道区域不仅有差异性还有整体性,能够运用区域与联系观点分析区域间联系的内容与方式”这个二级目标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核心素养题中突破综合思维综合思维是指人们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
12、能力,地理环境的综合性特征,决定了“综合思维”素养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的角度,全面、系统、动态地分析和认识地理环境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能从整体和综合角度把控和解决人地关系中出现的问题。本题中,不同降水条件下的生物措施后果不同、“小老头树”的产生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等,充分体现了“认识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知道地理问题的产生是各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结果;同时也要理解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部分要素或局部变化会导致其他要素或整体发生变化”这个二级目标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地理实践力地理实践力指人们在考察、调查和实验等地理实践活动中所具备的意志品质和行动能力。户外考察、实验、社会调查等是地理学
13、重要的研究方法,也是地理课程重要的学习方式。有助于提升人们的行动意识和行动能力,更好地在真实情境中观察、感悟、理解地理环境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增强社会责任感。本题中,通过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种树导致“小老头树”出现这一实例,引导人们对以往行为的反思,并产生感悟,为社会发展出谋划策,实现了“在社会生活中,能关注社会现象及其变化,并分析原因。具有合作交流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这个二级目标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获取和解读信息信息来源获取信息解读信息文字材料“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
14、不大”“小老头树”生长地区降水量少,地下水位低,根系不稳,树干受外力影响大图像材料 经纬度、等年降水量线所在地区位于黄土高原,整体降水量少,且从东南向西北递减设问“生态环境”“不良结果”“小老头树”的出现对多个地理要素有影响,但本题只需分析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且只考虑不利影响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强化训练(高分跨栏)1(2019南京市三模)下图是某国环形特色公路,这条公路采用双螺旋设计,垂直高度45米,该公路限速为30千米/时。据此回答(1)(2)题。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1)图示特色公路最可能出现在()A沙特阿拉伯 B日本C荷兰D孟加拉国(2)该环形公路设
15、计的主要原因有()节省土地资源,减少工程量 使环形公路与周边的自然环境相协调 增加驾驶人员开车的趣味性和刺激性 尽量减少对沿线地区植被的破坏A B C D答案:(1)B(2)D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环形特色公路所在地区以山地地形为主,植被覆盖率高。四个国家中,沙特阿拉伯为热带沙漠气候,植被为荒漠,荷兰和孟加拉国都位于沿海地势低平地区,只有日本多山地且植被覆盖率高,因此图示特色公路最可能出现在日本。故选B。第(2)题,结合日本的自然环境特征,不难看出环形公路设计的主要原因,是为了节省土地资源,减少工程量,同时也可减少对沿线地区植被的破坏,最大限度地保
16、护了生态环境,正确。故选D。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2(2018广西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加利利湖(位置见下图)是以色列的第二大内陆湖,四周为山岭及台地,海岸地势多陡峭。湖水水面低于地中海海面约213 m,水清而味甜,盛产鱼类。水面常平静无波,但时有狂风巨浪。水源自北端流入,再向南端流出注入约旦河,上游是上约旦河,其注入的水量尚不足流出水量的一半,但该湖在较长的历史时间里水量是比较稳定的。近年来,湖区周边的开发导致水量减少,有时达到危险的低水平。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1)比较加利利湖与
17、死海水文特征的差异。(2)从地形与热力作用角度分析加利利湖狂风巨浪的形成过程。答案:(1)加利利湖有河流流出,是淡水湖,水量年际变化较小;死海没有河流流出,湖水盐度高,水量年际变化较大。(2)该湖湖面地势低,温度高;东侧高原空气冷却快,密度增大;地势陡峭,空气下沉重力作用显著,冷、暖空气在湖面相遇,引起狂风巨浪。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3)分析加利利湖的主要补给类型。(4)简述加利利湖水量减少对湖泊及周边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答案:(3)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河水补给较多;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雨水补给充足;处于板块张裂边界,断层发育,有地下泉水补给。(4)湖泊及周边地
18、区气候变干,气温日较差变大,风沙灾害增多;该湖湖区渔业资源、沿湖生物资源减少;淡水资源减少,影响沿湖农业、工业及居民生活用水等。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解析:第(1)题,湖泊水文特征主要包括水量多少,季节和年际变化,盐度高低等方面,根据图中加利利湖与死海的信息,可知加利利湖有河流流出,是淡水湖,水量年际变化较小,死海没有河流流出,湖水盐度高,水量年际变化较大。第(2)题,该问题难度较大,注意审题,从地形与热力作用角度分析。结合材料可知湖面地势低,温度高,东侧高原空气冷却快,密度大,空气下沉重力作用显著,冷、暖空气在湖面相遇,引起狂风巨浪。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
19、第(3)题,湖泊的主要补给类型包括河水补给、大气降水和地下水等方面,结合材料信息,加利利湖靠近地中海,冬季受西风带控制,降水较多,雨水补给充足,约旦河自北向南流经该湖,河水补给较多,湖水水面低于地中海海面约213 m,断层发育,有地下泉水补给。第(4)题,湖泊水量减少对湖泊及周边地区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包括气温、降水、生物资源和水源等方面,再结合加利利湖这一具体区域作具体分析。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能力二 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所谓调动,是指对原有知识资源的支配。“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又称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即通过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启动原有的知识储备,再经过分析、判断、推
20、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解决问题。该能力培养的关键在于能否将已有知识与题目建立起正确的联系,并应用这些知识认识和说明问题。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1进行所学知识的有效迁移地理试题对地理知识的考查,主要是通过个性案例分析的形式呈现,因此在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之后,迅速与之建立起知识联系,进行准确识别、选择知识;准确调动、运用知识;准确地认识、说明问题。这里的关键在于能否“准确”,对信息的解读程度、对设问限定性要求的把握程度,直接影响所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质量。如设问中有“是什么”“为什么”“将怎样”等的差异。“是什么”主要是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而“为什么”“将怎
21、样”则更多地强调把重点放在如何运用知识上。这就要求考生在认识和说明问题的时候,注意这些差异,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信息,有针对性地回答问题。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2注重基础知识的储备和整理高考地理试题一贯重视对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其考查的内容都是平时直接或间接学过的。复习备考中要注重基础知识的储备和积累,更要特别注意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并掌握地理原理和规律的实际应用领域。构建学科知识网络,是顺利实现与新问题对接的前提。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3以常考知识为依托构建考点模块对高频知识或问题要善于归纳和整理,并进行有效地开发、分解或聚合,形成多用、常用的答
22、题“模块”,便于检索,应于变化,随时调用,使其在新问题上可以共享,是运用待命的“常规武器”,以提高应变和创新能力。如在分析气候形成的因素时,一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分析:(1)纬度:主要决定热量带。(2)大气环流:主要决定降水。全球性大气环流包括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3)下垫面:洋流、地形、地势、海陆位置。(4)人类活动。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4怎样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1)通过题干设问方法和关键内容,判断考查的地理知识和地理思维。(2)准确地运用相关知识和有关内容,认识和说明问题。包括: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地理图表的
23、分析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3)体现学科渗透,运用相关学科的知识原理分析解决问题。(4)在正确分析基础上,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不仅是知识运用过程的重要体现,也是解决好问题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语言表达要科学、且符合学科特点。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考例导悟(举一反三)典例2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据此回答(l)(3)题。新课标高考第
24、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1)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陶瓷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市场广阔 B原材料充足C劳动力素质高D国家政策倾斜(2)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A产业结构调整B原材料枯竭C市场需求减小D企业竞争加剧(3)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A资金充足B劳动力成本低C产业基础好D交通运输便捷尝试解答(1)D(2)A(3)C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核心素养突破核心素养题中突破人地协调观第(2)题,通过原有陶瓷产业出于环境保护和产业结构升级腾出空间等多重考虑,对原有陶瓷产业实施转移的过程,实现了“能够理解人类对人地关系认
25、识逐渐深化的过程,认识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个二级目标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核心素养题中突破区域认知整组题通过景德镇与佛山陶瓷产业的区位因素对比,认识和理解区域、评价和规划区域、促进区域的交流和发展,实现了“知道区域不仅有差异性还有整体性,能够运用区域与联系观点分析区域间联系的内容与方式”“了解区域是变化、发展的,能够运用动态的观点进行区域分析与评价”“具有对区域、国家的认同感和一定的全球视野”这几个二级目标综合思维陶瓷产业的发展区位在不同的区域范围内各要素有不同的组合,而且地理事物又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引导考生采用综合思维分析陶瓷产业在同一地区不同
26、时段和同一时段不同地区的区位条件,实现了“能够从地方综合的角度,分析自然、人文和社会要素对该区域地理特征形式的影响并作出简要的地方性解释”这个二级目标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调动和运用知识1从文字材料的角度思考,进行地理学科思维的转换过程如下: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2从试题角度思维: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强化训练(高分跨栏)3(2019衡水金卷考前押题五)图为澳大利亚某地理事象的分布示意图,图为该区域内三地月降水量分布图和月
27、最高气温统计图。读图,回答(1)(2)题。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1)该地理事象可能是()A风力 B年降水量C陆地自然带D10 积温(2)甲地月降水量与月最高气温,正确的组合是()ABCD答案:(1)A(2)B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解析:第(1)题,结合澳大利亚自然环境特征可知,该大陆的年降水量和陆地自然带都呈半环状分布,与图中地理事象的特点不吻合,B、C错误;若为该大陆10 积温分布图,则A图例显示的事象,不可能在东北部和南部地区相同,D错误;图示显示该地理事象东北部(东南信风带)和南部地区(盛行西风带)相似,结合备
28、选项只能是风力。故选A。第(2)题,甲地为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结合地中海气候的特点和图中降水及气温变化特点可知,正确的组合是。故选B。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能力三 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共包括两大要求:1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本项要求是在通用语言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地使用地理学科的术语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1)对地理概念的描述对地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把握程度,主要是通过对地理概念的理解程度来体现的,要能准确表达出概念的
29、内涵和本质特征。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2)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对地理事物特征的描述包括两个方面:对地理事物进行正确的定性概括;对地理事物的位置属性和数量属性能够进行恰如其分的定量表述。地理数据是对重要地理事物的定量表述,主要有绝对数据、相对数据(比例数据、顺序数据)等。绝对数据是指明或者表示地理事物的数量或数量范围的数据,它们在研究地理问题时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如东西半球的划分经度,南北回归线的纬度等。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3)对地理事物分布和发展变化的描述一方面,对地理事物分布的描述主要是对地理区位信息的把握和正确阐释。地理区位信息可以分为显性的区位信
30、息和非显性的区位信息。显性地理区位信息主要包括地理坐标和相对地理区位。相对地理区位则因为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位置关系直接显现出来,如中国的邻国与近海、世界各大洲和大洋的相互位置关系等。非显性地理区位信息是指那些隐藏在题目中的文字、图表中的信息。例如,说到长江中下游流域,其中非显性地理信息就有: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河流冬季不结冰、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油料作物是油菜等。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另一方面,对地理事物发展变化的描述,主要是要求考生要用辩证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来考察地理事物的发展变化。例如,热带气旋导致的风暴等对航海、近海岸地区都有不利的影响,但是在夏季和秋
31、季干旱的时期,热带气旋造成的较大范围的降水却能够缓解许多严重干旱地区的旱情。干旱地区的风沙问题对经济发展会带来许多不利的影响,可是在我国西北正是干旱和风沙为保护历史文物提供了有利条件,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敦煌莫高窟。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2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任何地理事物本身就是综合性事物,在其辩证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必然涉及本学科和其他学科的许多知识。例如:对农作物的分布规律的阐释必然要联系到气候、地形等方面的学科内知识,对天气过程的理解和阐述离不开相关的物理和数学基础知识,对地貌(特别是喀斯特地貌)的理解和阐释需要
32、相关的化学和物理知识等。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考例导悟(举一反三)典例3(2018高考北京卷)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多米尼加等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交流合作不断深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1)列举该国主要交通运输方式,任选其一概述分布特点。尝试解答(1)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公路运输、航空运输、水路运输和铁路运输。分布特点:公路:密度平原大于山区,呈网状分布。航空:机场主要分布于沿海,靠近城市。水路:港口沿海分布,靠近大城市。铁路:分布稀疏,主要在北部和南部平原地区。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2)说明多米尼加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
33、。(3)分析气候对该湖泊水位和盐度季节变化的影响。(4)概括该国生产有机香蕉的社会经济条件。尝试解答(2)海陆兼备;地处低纬,以热带气候为主;地形复杂,山区面积广;山地垂直地带性明显。(3)全年高温,蒸发强;湖泊补给主要源于大气降水;1月和7月降水少,湖泊水位降低,盐度较高;5月和10月降水多,水位升高,盐度较低。(4)市场需求广阔,劳动力丰富,政策支持,资金、技术投入大,环境污染小。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核心素养突破核心素养题中突破区域认知本题以多米尼加这一国家为背景区域,考查其交通特征、生物多样性、湖泊水文、香蕉种植等多个区域要素,实现了“理解区域是地球表层的基本单位,能
34、够运用地图等工具从空间角度分析区位条件,概括地域分异的规律”和“知道区域不仅有差异性还有整体性,能够运用区域与联系观点分析区域间联系的内容与方式”这两个二级目标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核心素养题中突破综合思维通过对多米尼加生物多样性的考查,引导考生从海陆、地形、气候等角度综合分析区域自然特征;通过“气候对该湖泊水位和盐度季节变化的影响”这一设问考查气候要素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第(4)题,综合考查影响多米尼加香蕉生产的社会经济条件。从自然和社会两大角度,实现了“能够从地方综合的角度,分析自然、人文和社会要素对该区域地理特征形式的影响并做出简要的地方性解释”这个二级目标新课标高考
35、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描述和阐释事物第(1)题,据图例可知,该国有铁路、公路、机场、港口,可判断其主要的交通运输方式有铁路、公路、航空和海运。陆上交通线路的修建主要考虑沿线地形、地质、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以及经济因素。据图可知,港口主要分布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沿岸,沿海分布,靠近城市;机场图例较多,且主要分布于北部和南部沿海平原地区,靠近城市;铁路多分布于北部和南部沿海平原地区,其中北部里程较长;公路线路较多,且东部平原密集、西部山区稀疏。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第(2)题,可迁移我国横断山区物种丰富的原因进行分析。据图可知,该国纬度较低,以热带气候为主,热量丰富;且中部
36、山区地势起伏大,相对高差大,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物种丰富;从海陆位置分析,该国受海洋影响较大,海陆兼备,海陆生物种类众多。第(3)题,据希马尼气候资料分析可知,该地区最低气温20 以上,全年高温,因此蒸发旺盛,且降水季节变化大,湖泊主要补给水源是大气降水。据图可知,5月和10月降水多,补给湖泊水多,因此湖泊水位高,降水多,起到稀释作用,湖水盐度低;而7月气温最高,蒸发旺盛,且降水少,因此湖泊水位最低,盐度最高;其他月份降水少,湖泊水位较低,盐度较高。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第(4)题,农业社会经济条件应从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方面分析。据材料可知,该国自然环境优美
37、,环境污染少,有机香蕉的品质好;全国半数人口从事农业生产,劳动力廉价而充足;且市场需求量大,政府设立各种管理机构,体现了政策支持;以及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产量和品质。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强化训练(高分跨栏)4读我国黄河中下游部分区域等高线地形图。据此回答问题。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1)图示地区的地势特征是,R河在图中M点以上河段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简述该环境问题形成的自然原因。(2)甲区的地貌类型是,从动力条件和沉积条件简述其形成过程。答案:(1)西高东低 水土流失 夏季多暴雨;沟壑纵横,地形崎岖;黄土土质疏松;地面裸露,植被稀少。(2)冲积扇 河流上游地
38、形坡度大,流水搬运能力强,河流将上游泥沙带到出山口;出山口处地形平坦,所以因坡降骤减,水流搬运能力大大减弱,部分挟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从出口顶点向外辐射的扇形堆积体。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3)简析甲区发展种植业的有利自然条件。(4)说出R河自M至N的流量变化特点,并分析流量变化原因。答案:(3)位于温带季风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位于冲积扇地形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河流流经,水源丰富。(4)流量变小 原因:MN河段为地上河,流域面积小,少支流汇入和地下水补给;沿途河水下渗和人为用水使流量变小。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解析:第(1)题,图中多数河流自
39、西向东流入大海,说明地势西高东低;R河流为黄河,M点为黄河中下游的分界点:河南省的旧孟津,图中M点以上河段为中游,中游流经黄土高原,该地为黄土分布区,土质疏松,夏季多暴雨,地表地形崎岖,沟壑纵横,植被稀少,地表裸露,所以该地最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第(2)题,根据图中地貌形态可以判断甲区的地貌类型为冲积扇。河流从山上流到山口位置,上游山区地形坡度大,水流速度快,流水搬运能力强,河流将上游泥沙带到出山口,而在出山口进入地形平坦区,坡降骤减,流速迅速减慢,水流搬运能力大大减弱,部分挟带的泥沙堆积下来,形成从出口顶点向外辐射的扇形堆积体,称之为冲积扇。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第(
40、3)题,甲区位于华北平原西部,太行山山麓的斜铺平原上,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位于出山口的冲积扇平原上,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有河流流经,水源丰富。第(4)题,由于黄河MN河段为地上河,流域面积小,很少有支流汇入,几乎没有地下水补给,而且沿途流经地区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河水下渗和生产生活大量引水使流量减小。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能力四 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本条能力在考试大纲中共给出四点要求: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来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能够体现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
41、,表达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和结果。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试题中论证问题的能力主要表现为回答问题或完成题目要求论述和证明的能力。论证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学科知识总体把握的程度,二是组织答案的逻辑性和层次性。探讨问题,则是对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探讨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立论的过程,即对某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表达自己的意见。在考试过程中,探讨实质上表现为一种态度,是对未知问题研究的欲望,或对某些结论性的问题勇于提出批判或新的假设。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1吃透地理基本原理和规律,为论证地理问题
42、打下坚实基础论证问题的基本要求是要用确切、已知、较低层次的事物或者规律来说明尚不明确的、未知的、较高层次的问题;论证的表现重在“析理”,而“析理”先要“明理”;地理主干知识、基本理论便是论证地理问题的坚实基础和“理”。地理知识越丰富,借以进行判断、比较的参照知识就越充足,只有把握了地理事象内在、本质的特征,才能做到以不变应万变。一般地,考生只有在正确掌握自然、人文、区域发展等地理模块所涉及的基本观点及知识间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才能形成较好的因地制宜的地理观点和地理方法,以分析现实生活或生产中的地理现象,综合评价地理问题。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2明确表明观点,表述清晰,逻辑严密即
43、在回答这类问题时必须明确自己的观点,不能含糊其辞;同时要注意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为观点,提高答题的准确率。在论证观点时要表达清晰,逻辑性要强,切不可出现与观点相悖的论据或前后矛盾的论证。论证时做到论点、论据相统一,与所学地理知识有机结合,不能以原理代替答案,要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有针对性地作答。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3掌握一定的论证技巧具备了以上方面的基础和能力之后,具体的论证过程还需要一定的技巧,也就是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论证方式。针对性论证主要是针对“区位因素的分析”“采取的对策”等的论证策略,这类试题在论证类试题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解释性论证这类试题的特点是有结果,
44、需要对结果进行解释。在试题中往往以分析“原因”“成因”“规律”“特征”等的形式出现判断性论证这类试题没有直接呈现结果,需要考生对结果先做一个判断,然后论述判断的理由,形成论点、论据相结合的完整的论证过程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评价性论证主要是对“利弊”“优劣”“重要性”“影响”等的评价比较性论证主要是对不同地域、不同事物、不同现象特点、过程和原因的辨析、对比推理性论证对于某些内容并不是很熟悉,但试题中又提供了充足的地理问题,考生可以根据试题信息进行推理论证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考例导悟(举一反三)典例4(2018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
45、991年博茨瓦纳在索瓦(如下图)建立纯碱厂,采盐沼地下卤水,入蒸发池,再用蒸发后的浓缩卤水生产纯碱,纯碱产品主要销往南非。近年来,由于采取环保新工艺和来自美国产品的竞争,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1)指出索瓦附近利于卤水蒸发的地形和气候条件。(2)分析在索瓦建纯碱厂有利和不利的社会经济条件。尝试解答(1)地形:位于(南非)高原上的低洼(盆)地,地势平坦。气候:(属于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季)干季长,高温少雨,光照强,蒸发旺盛。(2)有利条件:接近原料地;地广人稀,发展空间广。不利条件:交通不便,距离市场远,基
46、础设施不足(投入高)。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3)近年来,纯碱厂常处于亏损状态。当地对是否关闭纯碱厂有不同观点,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尝试解答(3)同意关闭:技术水平较低,生产成本高,运费高,竞争力弱,短期内难以改变亏损状态;国内资金不足;市场狭小(主要销往南非)。或不同意关闭:保护民族工业,保障就业,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核心素养突破核心素养题中突破人地协调观第(3)题,通过对纯碱厂未来发展的思考,引导考生从不同角度反思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实现了“能够理解人类对人地关系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认识人地协调发展的重要性,具有一定的可持续发
47、展观念”这个二级目标区域认知整个题目以博茨瓦纳为区域背景,以区域示意图为信息载体,以纯碱厂为探究对象,引导考生认识和理解区域、评价和规划区域、促进区域的交流和发展,实现了“知道区域不仅有差异性还有整体性,能够运用区域与联系观点分析区域间联系的内容与方式”“了解区域是变化、发展的,能够运用动态的观点进行区域分析与评价”这两个二级目标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综合思维本题以纯碱厂为研究对象,通过设问,引导考生从自然、人文和社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等角度分析纯碱厂的区位和发展。实现了“能够从地方综合的角度,分析自然、人文和社会要素对该区域地理特征形式的影响并做出简要的地方性解释”这个
48、二级目标地理实践力第(3)题,通过对纯碱厂生产的反思与规划,实现“在社会生活中,能关注社会现象及其变化,并分析原因。具有合作交流精神和社会责任感”这个二级目标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第(1)题,题干要求从“地形”和“气候”两方面找出索瓦附近有利于卤水蒸发的条件。读图可知索瓦位于南非高原,地势平坦,有利于卤水蒸发;附近有盐沼地,说明索瓦附近地势较低,利于卤水汇集。索瓦所在的南非高原是热带草原气候(全年高温,分干湿季)区,干季长,高温少雨,光照强,蒸发旺盛,利于卤水蒸发。第(2)题,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注意题设要求的是“社会经济条件”,可从原料、地价、市场、交通
49、等方面作答。从区域特征看,该地附近有盐沼地,靠近原料地;地广人稀,发展空间广,地价较低,有利于索瓦建纯碱厂;交通、基础设施不完善,距离市场(南非)远,不利于建纯碱厂。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第(3)题,本题为开放性设问,同意、不同意均可,但要依据区域特征和材料中的信息,给自己的观点找到科学的论据。若同意,需结合当地发展纯碱生产的不利条件作答,如技术水平较低,生产成本高,运费高,竞争力弱,短期内难以改变亏损状态;国内资金不足;市场狭小(主要销往南非)。若不同意,则要结合当地发展纯碱生产的积极意义作答,如保护民族工业、保障就业、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等。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50、上一页下一页强化训练(高分跨栏)5(2018高考新课标全国卷)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数据中心是用特定设备在互联网上传输、存储数据信息的场所。数据中心的规模以设备运行耗能的多少来衡量,规模越大,运营成本越高。2010年之前,我国的数据中心一般规模较小,主要布局在东部沿海地区。2010年之后,一些大规模的数据中心开始在中西部地区布局,位于贵州省中部的贵安新区(国家级新区,位置见下图),因气候凉爽、用电成本较低、自然灾害少等优势,吸引了数十个大规模数据中心在此集聚,快速发展成为我国南方最大的数据中心基地。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1
51、)说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建设数据中心的主要优势。(2)分析数据中心在贵安新区集聚的有利条件与集聚发展的益处。答案:(1)通信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较好,有利于数据中心建设和维护;接近用户且有人才优势,方便数据的分析与利用。(2)集聚的有利条件:国家级新区,有政策优惠;有气候、水和电价等优势,可大幅降低运营成本;临近贵阳和安顺,便于对接或利用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等。集聚发展的益处:可以共享基础设施,节省个体数据中心建设与运行的成本;有利于数据中心之间的联系,促进相互间的交流和合作。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3)如果把数据中心的数据比喻为“原料”,指出贵安新区利用这些“原料”可以发
52、展的产业。(4)东部沿海地区的一些数据中心开始采取节能降耗的措施。你认为目前贵安新区的数据中心是否有必要这样做?请表明观点并解释原因。答案:(3)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交易、数据服务、智能制造等。(4)没必要。因为贵安新区气候凉爽,电力资源丰富且电价低,没必要支付节能降耗的成本。或有必要。因为节能降耗有利于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是可持续发展模式。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解析:第(1)题,结合材料可知,数据中心的建设和运营与互联网、特定的运营设备、人才等密切相关,因此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建设数据中心的主要优势具体体现在:一方面东部地区通信和市政基础设施配套较好,有利于数据中心建设和维
53、护;另一方面东部地区接近用户且有人才优势,方便数据的分析与利用。第(2)题,数据中心在贵安新区集聚的有利条件,可结合图文材料,从政策优惠、运营成本低、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较为完善等角度分析回答;数据中心集聚发展的益处(优点),可结合所学工业集聚优点的相关知识,从共享基础设施、节省成本、促进数据中心之间的联系、加强相互交流与合作、促进创新等角度分析回答。新课标高考第二轮总复习地理 上一页下一页第(3)题,如果把数据中心的数据比喻为“原料”,贵安新区可发展的产业,应紧紧围绕“数据”展开,如:数据加工、数据分析、数据交易、数据服务、智能制造等产业部门。第(4)题,本题为开放性试题,在分析回答过程中,首先必须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针对自己的观点,分别分析说明理由,理由需符合学科知识特点,并言之有理。如认为没必要这样做,可从贵安新区因气候凉爽,电力资源丰富且电价低,本身运营成本低,没必要再支付节能降耗成本的角度分析说明;如认为有必要这样做,可从节约能源、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等角度分析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