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案: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857333 上传时间:2024-05-3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案: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案: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案: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案: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案: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案: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岳麓版必修二学案: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12课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课程标准学习目标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了解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表现。 结合相关史实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 分析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断发易服”_1服饰变迁(1)特有景观:鸦片战争前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2)官定服饰:民间服饰变革之风对官定服饰制度形成了巨大冲击。(3)民国期间: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新服饰迅速走向社会中下层民众。(4)服饰改良: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是中西合璧的产物。2“断发”与不缠足运动(1)“断发”: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自由剪发的法令。辛亥革命之

2、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至此革除。(2)不缠足运动:在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下,维新人士倡导发起女权运动,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报刊与电影_1报刊(1)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各报刊及时报道时局和战况,民众开始有了“新闻”的观念。(2)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1884年,申报馆创办点石斋画报,开新闻画报之先河。(3)小说林月月小说绣像小说新小说号称清末四大小说期刊。各类通俗性报刊受到社会各阶层民众的普遍欢迎。(4)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的热情空前高涨,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5)新文化运动以后,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的重要内

3、容。2电影(1)传入中国:19世纪末电影传入中国,迅速成为民间的新式娱乐活动。(2)主要成就:1905年定军山,1913年难夫难妻,1931年歌女红牡丹。3报刊与电影的作用:近代报刊和电影以丰富的内容和生动直观的形象,及时传播时事信息,娱乐生活,促进了科学知识的普及,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移风易俗_1日常礼仪的革新(1)古代礼仪:在纲常礼教束缚下,古代中国人形成了一套体现贵贱尊卑的日常礼仪。(2)民国之初:为了体现民主共和精神,废除跪拜、作揖等礼节,代之以鞠躬、握手。礼仪的简化,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2婚姻风俗的变革(1)原因:新文化运动和国民革命洪流,推动了近代婚姻的变革进程。(2)范围:

4、主要发生在通商口岸的知识层以及官宦人家,内地和农村地区几乎没有变化。3丧葬礼俗的变化:变化最为迟缓。19世纪中期,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引起国人的注目。4对生活变迁的认识(1)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在西方物质文明和民主思潮影响下发生的,这些变化反映着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折射出人文精神和民主意识,有些还成为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2)由于中国近代政治经济发展的极端不平衡,在广大内地和农村,闭塞和贫穷依然是下层民众普遍的生存状态。【概念阐释】社会生活社会生活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纽带,由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心理、环境诸因素综合作用,形成一系列极为复杂的、多层次的社会现象。广义的社会生活与经济生

5、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相对应。狭义的社会生活就是指社会日常生活,主要表现为个人、家庭及其他社会群体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消费性生活,包括吃、穿、住、用、行、文娱、体育、社交、学习、恋爱、婚姻、风俗习惯、典礼仪式等领域。【易错提醒】社会生活变迁的易误点(1)西式服饰传入中国,引发服饰变革,但并没有完全取代中式服饰,而是中西服饰并行。(2)清朝缠足陋俗最盛,但清政府并不支持缠足,还多次下令废除缠足。(3)允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最早时间是清朝末年,而不是辛亥革命后。(4)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在城乡之间的差别极大,主要发生在大城市,广大农村仍然处在落后、封闭状态,地区之间的发展也极不平衡。【轻巧识记】图示法

6、把握“近代报刊业发展的特点和影响”【名师点拨】(1)报刊的特点和局限性特点:报刊具有书面化的特点。局限性:报刊缺乏直观感染力,而且阅读报刊要有一定的知识文化,传播范围有限。(2)影视总是带有政治导向性,影响着人们的政治生活和经济生活,但其主要任务是满足大众的文化娱乐生活需求,消磨闲暇时光。【深度点拨】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冲击具有双重性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中国的社会生活被迫出现了西方化的趋势,这一趋势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文明与进步,但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色彩。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变迁的表现史料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简表鸦片战争前鸦片战争后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旗袍等中餐

7、西餐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由恋爱、新式婚礼依据史料,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表现在哪些方面?原因是什么?提示 表现:服饰、饮食、婚礼习俗等方面发生变化。原因:伴随着西方列强侵略,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传到中国;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辛亥革命等的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2近代女性在社会变迁中的表现史料(江浙一带)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觉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于是相与连袂随裾,或行逐队以去呼朋引类,无论小家碧玉,半老徐娘,均各有鼓舞踊跃之心,说项钻求,唯恐不能入选。1888年4月1目申报史料表明近代中国的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提示 现象:广大妇女走出家门,纷纷放弃耕织

8、生活而入城做女工。原因:随着西方列强侵略,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经济发展;西方思想传入中国,男女平等的观念深入人心。推动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1)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的生产方式、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传入中国。(2)政府政策的影响清政府在人口众多、交通便利、经济繁荣的地区,开办商埠,发展近代工商业,促进了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一系列改变传统社会风气的法令。(3)近代工商业发展的推动:随着近代工商业的发展,城市近代化的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兴起,人们的生活习俗也随之发生变化。(4)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主平等思想的不断传播和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都

9、冲击着旧的生活方式,促进社会生活的演变。(5)先进的中国人主动地吸收西方文明。 近代报刊与社会发展史料一18951898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时间当年创刊号中国人自办报刊总数所占百分比1895年7342.9%1896年11763.6%1897年494591.8%1898年473983%注:1898年9月21日后,清政府取缔报馆,捉拿主笔,不再允许民间自办报刊。姚福中中国编辑史史料二1895年后的几年中,全国的中文报刊有鼓吹变法的政治性报刊,有介绍西方科学技术的西学报有为妇女儿童创办的妇孺报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的热情空前高涨,报纸成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说明此前民间自办报刊的现象

10、较为普遍。(通过史料一表格数据亦能反映出来)突出了报刊对政治革命所起的重大作用。(1)从史料一和史料二可以看出19世纪末中国办报的特点有哪些?提示 中国人自办的报刊日益成为中国报刊的主体;报刊种类繁多,以宣传维新变法为主要内容;内容丰富,贴近民众生活。(2)19世纪末,中国人致力于办报的原因是什么?有什么目的?提示 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维新派以报刊作为宣传政治纲领和开展政治斗争的武器。目的:唤醒民众,挽救民族危机。(3)综合上述史料及所学知识,说明报刊作为大众传播媒介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提示 宣传进步思想文化,批判落后封建

11、制度,唤醒民众觉悟,支持配合政治革命。近代中国报刊业发展的特点与影响(1)特点中国最早出现的近代报刊,是伴随着西方列强的渗透和侵入由外国人创办的。“报”“刊”不分。中国近代所谓报,实际上既指报,也包括各种期刊。办报活动与现实政治斗争关系密切,大部分报刊都是为适应政治斗争的需要创办的。与挽救民族危亡联系在一起。它随着中国国内政治运动和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而出现高潮,维新运动中出现第一次高潮,辛亥革命后再一次出现高潮。(2)影响报刊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介,时效性较强,是人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重要渠道。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和实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代社会,报刊对中国政治和思想的

12、近代化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一、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1从地域看:受列强侵略的影响,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和沿海城市,并逐渐向内地渗透,表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2从过程看:由西方引入中国,具有较强的半殖民化色彩,中西方社会习俗经历了由冲突到相互融合的过程。在近代中国,中西方文化同在、新旧文化并存,相互影响并融合渗透。3从进展看:断发易服较为迅速和彻底;不缠足运动起步早、进展慢;沿海地区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较快,农村由于封闭落后而大多延续着传统习俗。4从动力看:社会习俗的变迁与同时代的社会运动息息相关,一部分社会上层人物的倡导起到了示范和推动作用,西方先进文明的社会生活风尚

13、具有较大的吸引力。【对点演练】1. 图示是1922年上海一书中的弄堂大门,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上海居民的生活已经完全西化B反映了近代社会的性质C中国传统民居、服饰消失殆尽D英语、民主思想广泛传播解析:选B。图片反映的是近代上海的变化,从图片中的英文和题干中的时间可以判断B项正确。A项错在“完全”,排除;C项错在“消失殆尽”,民居应是中西结合,服装也是中西都存在,排除;D项中的“民主思想广泛传播”从图片中看不出来,排除。二、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社会影响和认识1社会影响: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1)政治上,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展开,促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2)经济上,有

14、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革除弊端,既保留传统中国文化的精髓,又日趋科学合理。2认识(1)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2)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和阻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特别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3)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对点演练】2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民国光复,罐头之品,番餐之味,五方来会,烦费日增。”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人们已完全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 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C西方生活方式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 D

15、部分民众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解析:选D。材料关键信息“罐头之品”“番餐之味”等,即体现“部分民众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A项“完全接受”,B项“公开赞成”,C项“无法融合”均与史实或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D项。1竹枝词京华咏俗写道:“衣裳时样年来瘦,渐仿洋装显细腰。”这种情况表明()A西方服饰开始传入中国 B民间服饰受到西方影响 C新式服饰体现等级观念 D洋装普遍取代传统服饰 解析:选B。注意题干中的“渐仿洋装显细腰”,由此判断民间服饰受到西方的影响,故选B项。题干材料看不出西方服饰是否“开始”传入中国,A项错误;题干材料不能看出“等级观念”“普遍取代”,C、D两项错误。

16、2辛亥革命时期具有反清革命色彩的习俗改良是()A断发易服 B婚丧仪式简化 C穿着洋装 D白话文风行解析:选A。辛亥革命时期“断发易服”具有了革命色彩,故选A。婚礼仪式的简化没有反清革命色彩,B项错误;穿着洋装不具有反清革命色彩,C项错误;辛亥革命时期白话文并没有盛行,D项错误。3民国初年,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有证婚人演说、新人行三鞠躬礼,围观者有上千人。时人有诗云:“无媒婚嫁始文明,莫雁牵羊礼早更。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这一社会景象说明()A自由恋爱结婚之风盛行B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C传统婚俗已经彻底废除D辛亥革命推动移风易俗解析:选D。辛亥革命前后,一批受过新思潮熏陶的青

17、年男女开始反对包办婚姻,婚姻礼俗也开始删繁就简,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故选D。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A项错误;题干只提及镇江、扬州等地举行新式婚礼,但不能由此推出国人普遍接受西方礼仪,B项错误;材料谈及的只是中国一些城市开始实行新式婚礼,但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传统婚俗依然存在,C项错误。4 1912年秋天,一位年轻人怅然若失地在其照片的背面留下题识:“壬子秋八月,将欲剪发(辫),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八月初三日即新历九月十三日拍于劝业场楼之丽芙照像馆。”这实质上反映了()A剪辫易服难以推广B变革心态新旧杂陈C传统精华悉心保留D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解析:选B。材料中体现剪辫心

18、态,不是说难以推行,故A项错误;材料中“将欲剪发(辫),故用大镜照后影,以留纪念”,说明国人变革心态比较矛盾,故B项正确;传统精华悉心保留不是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故C项错误;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5下表是18951897年间创办的中文报刊统计表,可能对表中反映的变化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年份当年创刊总数其中中国人自办报刊1895年731896年1171897年4945民族危机加剧刺激国人办报热情维新派把创办报刊作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手段外国在华办报数量迅速增长维新派的主张为广大民众接受A BC D解析:选C。本题考查表格阅读分析能力,考点是近代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报刊发展与维

19、新思想的传播。1895年后民族危机加深,从材料可以看出18951897年中国人自办报刊数量在不断增加,故正确;18951897年是维新思想传播时期,这时期维新派把创办报刊作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手段,推动中国人自办报刊数量不断增长,故正确;材料反映中国人自办报刊数量逐渐赶超外国人在华办报数量,故错误;所述与史实不符,故错误,选择C项。6如图是2005年中国邮政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华诞而发行的纪念邮票。该邮票纪念的影片是()A渔光曲 B定军山C风云儿女 D杨门女将解析:选B。如图是2005年中国邮政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华诞而发行的纪念邮票,说明中国电影最早出现的时间是1905年,指的是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诞生。教材答疑名师指津一、解析与探究(教材P58)上述材料反映的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你能从中得出什么结论?提示 深受清朝统治者压迫的下层人民对于剪辫还是非常支持的,也有少部分人因循守旧,心怀眷恋。说明近代以来,传统陋习的变革以及人们观念的更新不能一蹴而就,传统思想对部分人的影响根深蒂固,社会变革需要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二、自我测评(教材P58)联系课文内容,总结近代社会习俗变迁的原因。提示 西方资产阶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影响,政府的推动,一些传统习俗不适合近代社会发展趋势和世界潮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