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章第1节 化学反应的方问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1.了解熵变的概念,知道化学反应存在熵变。2.了解熵变与反应方向的关系,能利用熵变判断反应方向。3.在分析问题中能够体会到研究的乐趣,学会如何看待事物的多面性,并最终了解热力学理论研究的重要意义。【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焓变对化学反应的影响即焓判据。但对于有些反应如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反应,吸热但能自发进行,由此可知,焓变并不是化学反应方向的唯一影响因素。2、下面我们来看NH4NO3(s) 、NaOH(s)、 NaC1(s)这三种物质溶于水的过程,它们都能自发的溶解在水中,其中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固体溶
2、解过程中的共同特点是?学生聆听学生回答:氯化铵溶于水吸热;氢氧化钠溶于水放热;氯化钠溶于水能量几乎无变化。共同特点:离子由有序变为无序。回顾旧知识,引入新课过渡通过以上分析,知道上述三个过程的自发不是由能量决定的,那是什么因素决定它们的溶解能自发进行?学生讨论回答:体系的混乱度切入主题出示课件品红在水中扩散用一体机展示几组图片:学生观看图片从直观上了解有序到无序的变化过程,获得直观认识板书决定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另一因素:体系的混乱度。一、熵描述体系的混乱度的物理量。 符号:S 单位:Jmol-1K-1 意义:K值越大,体系的混乱度越大思考:从熵的单位分析熵值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理清本节课
3、知识脉络,使学生易掌握小结1.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时熵值大小:S(g)S(l)S(s)熵值最大熵值最小【结论】同一物质的熵值:气态液态固态2.与温度有关: S(高温)S(低温)3.与物质的量有关:4.S(混合物)S(纯净物) 学生思考,并讨论总结出熵变化的规律从规律的总结过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并易于学生理解掌握过渡如果把混乱度放到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混乱度一定有差别,那怎么用化学语言来表示?学生回答:熵变引入熵变板书二、 熵变 S= S(反应产物)S(反应物) 熵判据(S):在与外界隔离的体系中,自发过程将导致体系的熵增大,这一经验规律叫做熵增原理。是在用来判断化学反应方向时就称为熵判据。
4、学生聆听从定义的角度奠定熵变对化学反应方向的影响的理解巩固提升根据上面对熵变的定义和理解:【思考】如何判断一个反应的熵变?即是熵增还是熵减?学生总结化学反应熵变化的规律: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通常为熵增加反应。练习试根据熵的定义判断下列过程中体系的熵变大于零还是小于零(1)水蒸气冷凝成水(2)CaCO3(S)=CaO(S)+CO2(g)(3)气体在催化剂上吸附(4)碳水化合物在生物体内分解学生回答:1、 S03、 S0通过练习使学生了解熵增有利于向自发方向进行思考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化学反应一定不能向着熵减少的方向自发进行吗?例如:2Al(s)+Fe2O3(s)=Al2O3(s)+2F
5、e(s) S=-39.4Jmol-1K-1学生回答:不一定,有些熵减少的反应也可能自发进行的。提高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结论熵变是与反应能否自发进行有关的又一个因素,但也不是唯一因素。熵增加有利于反应的自发进行。 学生理解课堂小结一、熵描述体系的混乱度的物理量。 符号 单位 意义 二、熵变 S= S(反应产物)S(反应物) 三、 熵判据(S) 熵变增加往往有利于反应自发进行, 熵变减少往往不自发,但也可能自发 四、熵变化规律1.同一物质在不同状态时熵值大小:S(g)S(l)S(s)2.与温度有关: S(高温)S(低温)3.与物质的量有关4.S(混合物)S(纯净物)5.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
6、通常为熵增加反应。学生合上课本复述本节课的知识框架学生养成反复琢磨,提高知识概括的能力。当堂检测1. 25和1.01105Pa时,反应2N2O5(g)4NO2(g)+O2(g) H=+56.76 kJ/mol,自发进行的原因是( )A.是吸热反应 B.是放热反应C.是熵减少的反应 D.熵增大效应大于能量效应2.下列关于冰融化为水的过程判断正确的 是( ) A. H 0, S0 B. H 0 C. H 0, S0 D. H 0, Sy,化学反应为放热反应;xy,化学反应为吸热反应;xy。2. 【答案】A【解析】HTS只能用于温度、压强一定的条件下的化学反应的判断,不能用于其他条件下的反应判断。3. 【答案】A【解析】A反应既是吸热反应,又是熵减小的反应,所以温度越高,HTS的值越大,不能自发进行。B、C、D的反应是吸热反应,但都是熵增加反应,温度越高。HTS的值越小,可能自发进行。4. 【答案】D【解析】HTS0,故HTS0,S0,故在一定温度下可自发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