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8 ,大小:43.50KB ,
资源ID:857258      下载积分:7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57258-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山西省晋中市昔阳中学2013届高三政治高考预测(一) WORD版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山西省晋中市昔阳中学2013届高三政治高考预测(一) WORD版含答案.doc

1、【高考预测】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政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区域之一。从高考命题方向看,主要借助史料、结构图或示意图等材料,创设问题情境,围绕早期政治制度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演变过程、特点及影响命题。特别是对重要历史概念、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重要措施、选官制度等知识点的理解认识,是高考命题的主要趋向。命题角度高考预测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1、2、3、4汉代政治制度的演变5、6宋代政治制度7察举制、唐代科举制8、9中国古代君主专制的影响10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11、12一、选择题1.史载:“夏氏革命,又为九州,涂山之会,亦云万国。四百年递相兼并,殷汤受命,其能存者三千余国,亦为九州,分

2、统天下,载祀六百,及乎周初,尚有千八百国,而分天下为九畿其后诸侯相并有千二百国。”从材料中我们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从制衡向统一的君主专制国家过渡,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B.从夏到商,中央王朝控制的范围越来越小C.兼并战争在国家的统一方面客观上起着重要的催化作用D.为有效削弱地方诸侯的权力,中央王朝鼓励诸侯之间相互征伐2.“分封制”称为“封建制”,是指古代帝王裂土封疆、封邦建国的制度,被封诸侯拥有自己的领地。按照上述定义,下列现象与其概念不符的是( )A.周天子封功臣姜尚于齐地 B.汉高祖封侄子刘濞为吴王C.明太祖封四子朱棣于燕地 D.康熙封四子胤禛为雍亲王3.初学记引宋百官春秋说:“周受命

3、,封建宗盟,始选宗中之长而董正之,谓之宗正。成王时,彤伯入为宗正,掌王亲属,是也秦汉因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文中的彤伯与成王有血缘关系 B.秦朝承袭了周朝的封建宗盟制度C.宗正的权力高于周成王 D.反映君主专制下对王族的管理4.周代宗法制度是国家权力继承和分配的重要基础,强调“亲亲”“尊祖”与“敬宗”,希望凝聚全族成员的力量。但宗法制度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可能无法继续维持封建秩序。下列能佐证这一现象的是( )A.宗庙祭祀活动频繁,规模日大,导致民穷财困 B.邦国各自发展,亲戚关系日远,甚至相互兼并C.强宗大族垄断土地,使政府无法获得足够税收 D.公卿大夫世袭,握有政权,促使官僚体制发展

4、5.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汉兴,天子之政行于郡,不行于国;制其守(郡守)宰,不制其侯王。”汉朝为解决这种现象采取的措施是( )A.实行郡国并行制 B.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C.设立刺史巡行郡县 D.分封同姓诸侯国6.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盖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由此判断“中朝”( )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C.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 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7.司马光说:“淳化中太宗患中书权太重,且事众,宰相不能悉领理

5、。向敏中时为谏官,上言请分中书吏房置审官院,刑房置审刑院。”可见,宋太宗确实有意要削弱宰相的( )A.人事权与司法权 B.人事权与兵权 C.司法权与财权 D.兵权与财权8.唐王朝社会结构分为贵族和平民两部分,而平民包括两个部分:庶民和贱民。贵族跟平民的等级是严格的,只有一条似有似无的狭径,作为庶民爬上贵族地位的阶梯,而贱民则连这个狭径都没有。这里的“狭径”是指( )A.依附特权贵族 B.参加科举考试 C.获得战功奖励 D.耕织获得奖励9.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认为:“汉代的选举,是由封建贵族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唐代的公开竞选,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材料表明汉唐时期的选官制度(

6、 )A.选拔方式日益公开 B.扩大了官吏的来源C.适应了阶级关系变动 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10.宋人王明清在其玉照新志中说:“(百家姓)似是两浙钱氏有国时小民所著。何则?其首云:赵钱孙李,盖钱氏奉正朔,赵乃本朝国姓,故钱次之”材料主要说明了赵姓排首位的主要原因是( )A.封建社会的皇权独尊 B.封建国家中央集权的加强C.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 D.封建思想文化专制的强化11.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这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A.内阁大臣虽非宰相,但拥有实权B.阁权与君权、部权冲突时,阁臣必败C.明

7、朝六部超越君权的权力 D.内阁与六部是争权的两个中央机构12.枢垣记略卷十四中指出:“为办理枢务承写密旨之地,以严密为要,军机大臣传述朕旨,令章京缮写,均不应稍有泄漏。”这反映了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 )A.办理军政要务B.保守国家机密C.负责公文缮写D.参与大政决策二、非选择题13.宗法制、分封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对古代中国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古代中国不存在宗教组织或官方祭司,一个家族的父权制家长主持祭祀祖先灵魂的仪式。家长作为这个家庭活着的成员和去世亲属之间的中间人,拥有极大的权威。他不仅主持自己家里举行的祭祀祖先的仪式,而且还主持旁系家庭的纪念仪式,

8、这种仪式可能包括上百人。唐朝尤其是宋朝时期的中国父权制社会结构日渐加强宋朝时期,家族的祖先崇拜较之从前更加全面繁复。原来仅限于记住先祖的名字并在家内举行仪式祈求他们的保护,这一时期,后代们孜孜不倦地寻找其有迹可寻的先祖的坟墓,并在坟墓旁举行纪念活动和仪式。整个大家族的成员会不远万里地去参加每年一度的纪念已逝先祖的仪式。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材料二 别子为祖,继别为宗,继祢(宗庙中称亡父为祢)者为小宗。有百世不迁之宗,有五世则迁之宗。百世不迁者,别子之后也。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百世不迁者也。宗其继高祖者,五世则迁者也。尊祖故敬宗,敬宗尊祖之义也。礼记大传 (1)归纳材料一、二中宗法制对后世影

9、响的历史现象。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宗法制对家族、宗族和国家政权有何积极影响?(2)概括指出材料二叙述的主要西周的继承原则和祭祀原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的继承原则和祭祀原则是建立在什么政治制度之上的?材料三 宗者,何谓也?宗者,尊也,为先祖主也,宗人之所尊也。礼曰:宗人将有事,族人皆待。古者所以必有宗,何也?所以长和睦也。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纪理族人者也。 汉班固白虎通义卷上德论(3)根据材料三中班固对宗法制度的解释,说明“大宗”与“小宗”之间的关系。(4)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西周政治的主要特点。14.某班历史课围绕“中国古代的皇帝制度”展开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完成下列问题

10、。方法一 史料研读材料一 始皇帝幸梁山宫,从山上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丞相后损车骑。始皇怒曰:“此中人泄吾语。”案问莫服。当是时,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西汉司马迁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1)归纳材料一所反映皇帝的做法。本质上反映了什么?材料二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然自汉以来,位号不同,而唐世宰相,名尤不正。初,唐因隋制,以三省之长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此宰相职也。其后,以太宗尝为尚书令,臣下避不敢居其职,由是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中、中书令号为宰相,其品位既崇,不欲轻以授人,故常以他官居宰相职,而假以他名。自太宗时,杜淹以吏部尚书参

11、议朝政,魏征以秘书监参预朝政,其后或曰“参议得失”、“参知政事”之类,其名非一,皆宰相职也。宋欧阳修新唐书卷四六职官志材料三 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皆以满臣充之。凡军国重务不由阁臣票发者,皆交议政王大臣会议。每朝期,坐中左门外会议,如坐朝仪。雍正中设立军机处,议政之权遂微,然犹存其名以为满大臣兼衔。乾隆壬子,纯皇帝特旨裁之。清昭梿啸亭杂录卷四议政大臣(2)材料二反映了隋唐时期宰相制度具有怎样的特点?材料三反映了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如何?据议政王大臣会议机构权力演变的过程说明其权力发生了怎样的转移?方法二 问题讨论(3)汉、唐、明、清是中国历史上四个统一的封建王朝,其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

12、过程为:内朝三省六部内阁军机处。据此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4)某同学整理了有关“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特点”的内容。请补齐空缺部分。皇帝独尊,如:皇帝自称“朕”。_,如: _,如: _。(5)综合上述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皇帝制度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答案解析【模拟演练】1.【解析】选B。考查先秦政治制度。材料反映周王、诸侯、奴隶主贵族、平民、“野”人居住区有严格的区域限制,可见西周社会等级森严,选择B项。A项的分封制未涉及平民和“野”人。2.【解析】选C。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政治制度。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描述了中国古代以血缘关系为特点的宗法制度,

13、材料中“作为他家庭中忠诚的成员生活着,非常关心亲族关系”表明起到了维护家庭内部稳定的特点。A、B、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3.【解析】选D。解答本题要注意对“堕坏城郭”和“夷去险阻”的理解。秦完成统一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使全国政令统一,可以有效地保证政府行政效率,因此有题干之说。4.【解析】选B。据题干材料说明秦朝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试图万世“家天下”的梦被粉碎,但是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却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说明作者肯定了中央集权制度,答案为B。5.【解析】选B。本题考查宗法制的影响。西周宗法制对后世有着深远影响,特别是对皇权基础与封建权力等级上。结合题干材料说明刘邦之父需要用君臣之礼

14、对待皇帝刘邦,说明皇帝制度之下,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故答案为B。6.【解析】选C。本题抓住材料中关键信息“推恩分子弟”“实分其国”等,要解决汉初以来的王国问题,A项偏离材料主旨,故错误,B、D两项与材料无关。7.【解析】选D。从题干看,北门学士表面看是“入禁中撰书”,实际是“时奉诏草制,密令参决,参与机要”,结合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职能和特点,可以判断是为了分割相权,加强皇权的目的,答案为D。8.【解析】选C。本题考查科举制的特点。据材料含义,反映了科举制影响深远及存在时间久的特点,说明科举制具有稳定性和独特性,C项符合题意。9.【解析】选A。从汉到宋,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中央与地方的关系,

15、即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北宋时,吸取唐末藩镇割据的经验教训,分化事权,地方所有大权集中于中央,这样的体制弊端造成地方行政效率低下的问题,故答案为A项。10.【解析】选D。解答此题注意理解材料,材料表明元朝行省设置,打破自然环境、经济、文化差异,共同组成一个行政区,其本质目的是加强中央对地方管辖,加强中央集权,答案为D项。11.【解析】选D。明成祖在位时,选拔翰林院官员作为殿阁大学士,入值宫内的文渊阁,随侍皇帝,并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

16、终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批红。本题A、B、C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材料只能说明“内阁对皇权存在一定制约”,故选D项。12.【解析】选B。解读题干情境,皇帝发放密折,从中央到地方官员获得密折的官员逐渐增多,实质上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加强,故答案为B。13.【解析】第(1)题运用宗法制内涵及特点,紧扣对封建社会的政治统治、亲缘关系等方面的影响分析归纳。第(2)题任选一种观点,从“复兴或重建”角度,分析宗法制的积极与消极的影响,联系当今社会现实进行分析论证,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中国封建政治呈现出宗法色彩;表现为等级制、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极端皇权主义;亲贵合一、裙带作风。 (2)观点一是视宗族为现实社会对

17、立物,以负面评价为主;宗族本位主义的价值取向很大程度上也是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背道而驰的;对此如果不加以控制和正确引导,很容易破坏农村社会的正常秩序,从而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和发展。 观点二是视宗族为中性社会组织,对其功能做正负双重性质评价。 浓浓的亲情既可能是一种很好的润滑剂,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促成家庭和睦、亲族团结,有利于农村和谐社会的构建。不正确引导,任其无序发展,也会成为建立民主和法制社会的一种障碍。 14.【解析】第(1)题主要利用材料信息,从地位、职能方面归纳先秦的“宰相”与秦朝的丞相的不同。第(2)题结合材料和唐代三省六部制的运作规定、特点方面说明意义。第(3)题主要从皇权与

18、相权之间的矛盾角度归纳。答案:(1)先秦时期的“宰相”既执掌国政,又掌管家务,是一个官职的通称,而不是一个正式官名;秦朝的丞相是正式官职名称,地位很高,负责全国的行政事务。 (2)提高了行政效率,避免了国家决策上的失误;使封建官僚制度形成了严密的体系;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皇权专制。 (3)皇权专制空前加强。【高考预测】1.【解析】选C。依据材料会发现其发展趋势,“夏亦云万国殷存者三千余国尚有千八百国相并有千二百国。”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则是“夏四百年递相兼并,殷诸侯相并”。A材料无法体现制衡与专制,B与史实不符,D材料无法体现中央鼓励征伐。2.【解析】选D。解答此题注意理解分封制的概念,符合此概

19、念内涵的两个要素:帝王封疆,诸侯建国、诸侯拥有封地。由此逐项分析,A、B、C三项都是符合分封制的,而康熙帝封四子胤禛为雍亲王只是封号,而没有封地建国,故答案为D。3.【解析】选A 。据“始选宗中之长而董正之,谓之宗正”信息,可以看出“宗正”是由同一血缘关系的族人担任,故A说法正确;B项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秦朝实行郡县制,故排除;由“掌王亲属”可以看出宗正只是管理王族事务的,故C项说法错误;D项错在“君主专制”。4.【解析】选B。本题考查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据题干可知,西周宗法制发展到一定程度,逐步无法维持分封建国的局面,说明以宗法制为核心的分封制逐渐崩溃。A项是祭祀活动;B项反映宗法血缘关系遭

20、破坏,诸侯相互争夺,符合题意;C项与周代史实不符;D项公卿大夫世袭,不是官僚体制的表现,排除。5.【解析】选B。材料表明汉代的兴盛是由于采取了地方行政权归郡,牵制郡的长官,反映了西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度,导致王国势力过大威胁中央集权,为此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结合汉武帝推恩令的内涵,可知是诸侯王将封地分给子弟,以彻底解决王国问题,答案为B。6.【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柄归中朝,政去两府”说明中朝不是独立的决策机构,也没有担任具体行政职务,故谈不上分享丞相的行政权,只是协助皇帝的内侍机构,目的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答案为D。7.【解析】选A。材料中“吏房”“刑房”新机构设立的建议,是对宰相集权的削弱

21、,联系上下文应为人事权、司法权。8.【解析】选B。本题考查对科举制影响的理解。解答本题依据题干“唐王朝”时间信息和材料含义,在唐代社会结构等级森严,就连平民也分为庶民和贱民,庶民爬上贵族地位的阶梯应是科举考试;A不符合史实;C、D两项属于战国时期商鞅变法的措施,答案为B。9.【解析】选C。本题考查对察举制和科举制影响的理解。汉代实行察举制,一定程度上使平民通过举荐踏上了仕途;唐代科举制的公平竞争,打破了由门第做官的制度,有利于低阶层的平民参与到政权中来,二者顺应了社会发展,适应了阶级关系的变动,答案为C。A、B两项不符合察举制的特征;D项与题干材料无关。10.【解析】选A。阅读材料的关键信息“

22、赵乃本朝国姓,故钱次之”,主要说明了百家姓虽为钱姓所著,但因为宋朝皇帝为赵姓,乃国姓,故宋朝百家姓中赵姓排首位,这主要体现了封建专制下的皇权独尊,故A符合题意。B、C、D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出来。11.【解析】选B。阅读材料,迁移所学知识,可知明朝设置内阁,任命大学士,只是备皇帝顾问,没有实权,也不是法定的一级中央决策机构,故A、D说法错误;明朝君主专制强化,谈不上超越君权,故排除C。从材料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看,一旦阁权与君权、部权发生冲突,往往是阁臣落败,故B符合题意。12.【解析】选A。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而设置了军机处,并结合材料中“为办理

23、枢务”,可以看出,其主要职能是办理军政要务的。B、C、D三项说法均不符合史实。13.【解析】本题考查对宗法制及与分封制关系的理解。第(1)题阅读材料,根据材料所述,归纳出对后世的影响;根据所学知识,抓住积极影响结合制度的特点分层次说明。第(2)题根据材料一、二,从继承制、祭祀等方面归纳原则;指出反映的制度。第(3)题据材料从家族关系、政治关系角度进行说明。第(4)题实际上是回答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答案:(1)祭祀祖先、家族父权家长制等。影响: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了家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以血缘亲情来维系王权的威严和稳定,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24、,强化了王权。(2)嫡长子继承原则;“大宗”是百世不迁之宗、小宗五世则迁的祭祀原则。宗法制。(3)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它们之间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即大宗永远是小宗的领袖,小宗永远要服从大宗。(4)宗法制与分封制紧密结合;血缘关系作为维持政治秩序、政治文化的核心手段;政权与族权密切结合。14.【解析】本题考查了中国古代皇帝制度的相关知识。第(1)题据材料关键信息“见丞相车骑众,弗善也。中人或告丞相。始皇诏捕诸时在旁者,皆杀之。自是后莫知行之所在。”归纳皇帝的做法;根据皇帝制度的特点及其体现的矛盾说明反映的本质。第(2)题主要从材料二中隋唐宰相制度改革的有关史实进行分析得出

25、其特点;从材料三的有效信息说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和转移的过程。第(3)题需要对历朝皇帝强化皇权的措施加以归类得出结论,第(4)题是对中国皇帝制度特点的归纳,除了皇帝独尊之外,还应该包含皇位继承方面、皇权方面的特点。第(5)题注意要用辩证的观点归纳。答案:(1)皇帝将泄密的一律处死;皇帝神秘化;皇帝对丞相车骑多不满。本质上反映了皇帝至高无上的独尊地位,也反映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面。(2)宰相一职增多;集体共议国政;假借其他官名行宰相职责,分散宰相权力。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很大,他们对军国大政有直接处置权。雍正朝设立军机处以后,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便明显削弱;乾隆时期,议政王大臣会议取消,权力全部转移到皇帝手中。(3)方式与作用: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组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使其相互牵制。(4)皇位世袭;预立太子;皇权至上,皇帝总揽军国大权。(5)皇帝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国家的统一、稳定和发展;皇帝是专制的象征,极易形成暴政、腐败现象,不利于社会发展。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