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18 ,大小:192.50KB ,
资源ID:856983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856983-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解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沙雅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解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沙雅县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解析.doc

1、沙雅县第二中学2018-2019年(二)期末考试卷高二年级历史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命题人:沈学凯注意事项:1.请考生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学号填写在试卷的指定位置。2.答题前,请先仔细查看试卷,如果试卷有误,请举手向监考老师示意。3.请将答案全部写在答题卷上,答题时不要超出装订线,答在试卷或草稿纸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5小题,共计50分)1.春秋时期,诸侯称“王”现象很少,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王”。这反映了A. 春秋战国时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B. 春秋战国时分封制走向瓦解C. 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强大D. 战国时周天子

2、对诸侯失去控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问题的能力,春秋战国时期是诸侯争霸、割据分裂时期,故A项错误;分封制下诸侯不能称王,春秋时期,诸侯称“王”现象很少,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王”说明分封制逐渐崩溃,故B项正确;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衰微,故C项错误;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只是对材料表面现象的概括,不能反映实质,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商周时期政治制度分封制2.国语周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之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享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由此推断姓氏对西周的政治影响是A. 确定分封诸侯的

3、主要依据B. 确定宗法关系的重要依据C. 导致形成严格的等级制度D. 导致形成严格的晋升制度【答案】B【解析】材料中解释了姓氏的来源以及作用,显然说明西周时期姓氏是确定宗法关系的重要依据,B正确;姓氏是确定宗法制基础,不是分封制,A错误;等级制度和晋升制度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和D。点睛:宗法制对后世的影响怎样?(1)宗法制影响了后世人们对列祖列宗的崇拜。(2)后世的百家姓系列丛书、家族家谱的修订、各地宗祠家庙的建立以及民间存在的尊宗敬祖、认祖归宗、祭祖扫墓等社会风俗,都是宗法制的历史遗存。(3)当今,其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等思想,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4)但它过分强调家庭本位,

4、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使个人的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这与现代的平等和法制意识多少有些违背。3.某同学在上大学选修课中国古代文化时,在周振鹤的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中看到下图,请问这幅行政区划图描述了哪个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A. 西周B. 秦朝C. 汉初D. 元朝【答案】C【解析】由图可以看出,该行政制度包括“郡”“ 县”“王国”“支郡”“侯国”等组成部分,可知是汉代的郡国并行制,是汉初的制度,故C项正确。西周实行分封制,秦朝是郡县制,元朝是行省制,故排除ABD项。4.虽然汉以后,曾有过南北朝的割据局面,但南北政权都争以“中国”为正统。隋唐两朝,天下一统,在修史时,将历史

5、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纳入正史。据此可知从汉到隋唐A. 统治者注重从法统上坚持统一意识B. 南北方形成了共同的民族认同感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逐渐加强D. 中国的内涵随着时代发展而发展【答案】A【解析】隋唐时期把历史上分裂的南北政权,都归入“中国”,说明统治者从法统上坚持国家统一的意识,A正确;此时南北方并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认同感,B错误;材料中主要是国家统一认同感,不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逐渐加强,C错误;D不符合材料主旨。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A. 选拔最优秀的官吏B. 鉴别官

6、员道德水平C. 排除世家子弟入仕D. 提升社会文化水平【答案】D【解析】科举制度是自由投考是要考试的,这样必然就会提升社会文化水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涉及到文化水平但并不涉及到道德水平,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科举制度并不排除世家子弟入仕,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抓住关键字眼自由投“考”,考试、读书必然就会提升社会文化水平。6.春秋时期,诸侯称“王”现象很少,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王”。这反映了A. 春秋战国时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B. 春秋战国时君主专制制度已经建立C. 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强

7、大D. 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到了战国时期,许多诸侯纷纷称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诸侯称王,僭越等级制度,表明分封制逐步瓦解,周天子对诸侯的控制逐渐减弱。故答案为D项。A项符合史实,但与材料意思不符,排除;B项君主专制制度出现于秦朝,排除;C项诸侯称“王”的现象出现,可见周天子的势力受到削弱,排除。【点睛】本题考查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7.西汉武帝元丰五年(公元前106年)下诏分天下郡县为13州,每州置刺史1人,刺史每年巡查其辖下郡县,奉“六条问事”。“六条问事”中有四条是针对地方的的郡守、国(地方王国

8、)相。这说明刺史制度重在A. 完善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管理制度B. 解决诸侯王国问题C. 加强对地方的治理D. 消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察举选才之弊端【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刺史每年巡查其辖下郡县,奉六条问事。六条问事中有四条是针对地方的的郡守、国(地方王国)相”并结合所学知识克制,刺史是负责监察的,其监察对象是郡守、国(地方王国)相,而郡守、国(地方王国)相则是负责治理地方的主要官员,所以刺史制度重在加强对地方的治理。故答案为C项。A项刺史属于监察官职,与地方行政管理无关,排除;B项汉武帝通过推恩令解决了诸侯王国问题,排除;D项察举制属于选官制度,与刺史的设置无关,而且消除说法过于绝对,

9、排除。8.历史学家钱穆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西汉设立中朝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北宋设立枢密院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材料“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时皇帝的权力逐渐加强,而宰相的权力逐渐缩小。西汉设立中朝,导致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权力缩小,正确;魏晋实行的九品中正制属于选官制度,与君权与相权的变化无关,错误;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将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正确;北宋设立枢密院,分割了宰相的军事权力,相权削弱,皇权加强,正确。故答案为A项。BCD三项不符合

10、题意,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时抓住材料“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结合君主专制演变的史实分析材料和选项即可。9.中国历史不乏分裂时期,但政治上的分裂往往经由文化上的一致以及经济上的互通,还会修补成为一体。这反映了古代中国A.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社会演变规律B. 功能互补、紧密凝聚的多重复合特征C. 厌恶离乱、人心思定的民族文化诉求D. 分则两害、合则两利的历史发展认知【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体现的是政治分裂,通过文化和经济可以修补,不是反映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必然规律,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出中国古代封建体制下,经济、文化与政治的互补关系,故B项正确;材料不仅体现了

11、民族文化诉求,还有经济的作用,故C项错误;分则两害、合则两利是对两个事物之间关系的表述,故D项错误。10.“除十将军外,其余官职基本通过抽签的方式选出,每个人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材料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A. 轮番而治B. 主权在民C. 权力制约D. 法律至上【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每个人既是统治者,又是被统治者”,体现出古代雅典民主政治轮番而治的基本特征,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政府权力来自人民的主权在民思想,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权力部门的相互制约,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雅典法律的地位,故D项错误。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雅典民主政治特征11.下表关于甲乙两人对智者学

12、派和苏格拉底进行的比较,表述正确的是论点论据甲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实质上是一致的他们都对人和人类社会进行研究,都提出了人的重要性乙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有相似的价值取向他们同为教育家,都注重对公民的美德教育A. 二者的论点、论据都正确B. 二者的论点、论据都不正确C. 甲的论点错误D. 乙的论点错误【答案】D【解析】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理性,智者学派强调感性的认识,容易导致个人主义思想,乙中论点错误,结论正确;表格中甲的观点和论点均正确,本题选择D正确。点睛:区分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卓越思想家,但他不属于智者学派。智者学派强调人的感性(自由),忽视道德;苏格拉底强调人的理

13、性(美德)。12.雅典曾经有一项法律,规定可以控告某人有“私心”,并以此定罪;梭伦立法甚至规定,一个公民如果在国内出现派系分裂时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这反映了A. 规范公民的行为利于希腊稳定B. 公民个人权利受到高度重视C. 雅典法律注重公民意识的培养D. 所有人都拥有平等的社会地位【答案】C【解析】“不参加任何一方,就要被剥夺选举权”等做法是在强化公民的意识,即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A在材料中并没有明确的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是高度重视公民意识的培养而非高度重视公民的个人权利,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并非所有人在雅典都拥有平等的社会地位,选项D不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

14、故本题选C。点睛: 本题考查雅典的城邦意识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能力注意对雅典民主政治的把握13.罗马法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是一种义务,一种社会公职,强调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由此可知,罗马法A. 强调法律至上B. 维护公民平等C. 追求司法公正D. 蕴涵人文主义【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罗马法对弱势群体的关爱,即充分重视每一个合法公民的价值和权利,体现了较为浓郁的人文主义情怀,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法律的地位,而是强调罗马法蕴涵人文主义的精神,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罗马法维护公民平等,而是强调罗马法蕴涵人文主义的精神,B项错误

15、。材料没有涉及罗马法追求司法公平,而是强调罗马法蕴涵人文主义的精神,C项错误。点睛:抓住材料关键信息“罗马法将保护未成年人及其他社会弱者的利益看成是一种义务,一种社会公职,强调国家和社会对未成年人的保护责任”,结合罗马法的相关史实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14.罗马帝国法律规定,一个人死后,他的财产归最近的继承人所有,凡是权利相等的人,包括妇女都可均分。除非经公民大会协商和宗教祭司同意,才会被免除继承权。死者有权在生前指定朋友作为遗产分割人。这反映了罗马帝国时期A. 女性取得了与男性同等的地位B. 宗教在社会生活中起决定作用C. 罗马法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D. 血缘和亲疏是法律实施的基础【答案】C

16、【解析】罗马帝国法律规定财产归最近的继承人所有,死者也有权指定遗产分割人,这说明罗马法既有法律的原则性也有个人意愿的灵活性,故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女性和男性的地位相等,故A项错误;B项错在“决定作用”,故错误;法律是统治意志的体现,因此法律实施的基础不是血缘和亲疏,故D项错误。15.“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A. AB. BC. CD. D【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人是万物的尺度标志着人文主义精神的滥觞。故答案为A项。B项理想国只是柏拉图的著作之一,不能说明柏拉图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的道德,排除;C项十二铜表法是第一部成文

17、法,保留了很多落后的习俗,不能得出这是世界上最早成文法的汇编,排除;D项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是罗马法发展到完备的阶段,不能代表它是欧洲第一部比较系统完备的法典,排除。16.古罗马宗教中的神祗来源很广泛,其中包括来自古希腊神话中的贞洁处女之神戴安娜、战争与智慧之神密涅瓦、爱与美之神维纳斯等。这种文化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A. 罗马宗教信仰有包容性B. 罗马奴隶制经济的发展C. 罗马帝国不断向外扩张D. 罗马法不断发展与完善【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可知,罗马宗教中很多神祗来源于古希腊神话的神,结合所学罗马发展史实可分析出,罗马曾经征服过希腊的诸多地区。为了有效控制新扩占的地区,罗马帝国采取了很

18、多措施,包括法律、宗教等,故C项正确。罗马宗教信仰有包容性不是材料中现象形成原因,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原因是适应对外扩张的需要,不是奴隶制经济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中现象原因与罗马法发展不符合,故D项错误。17.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了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未经考察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强调的是A. 物质生活B. 理性价值C. 自由权利D. 科学精神【答案】B【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凡是为了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做”来看,材料反映了苏格拉底强调理性判断的主张,即理性价值。故答案

19、为B项。A项材料并未强调物质生活,排除;C项材料重点并不是主张自由权利,排除;D项科学精神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8.富兰克林在制宪会议上说:“手艺人制作木头桌子的时候,如果木料的边缘厚薄不一,不合格,他们就两边各削去一些,让各方严缝,桌子就稳定了。”这体现了A. 公平原则B. 自由精神C. 妥协精神D. 民主原则【答案】C【解析】根据“如果木料的边缘厚薄不一,不合格,他们就两边各削去一些,让各方严缝,桌子就稳定了”体现出各方互相让步的妥协精神,故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排除。19.“这既是第二帝国倾覆后各派政治势力博弈结果,更是对大革命以来立宪经验教训系统总结的产物。在历经近一个世纪的

20、多次立宪尝试的失败后,终于在理想与现实的纠结中并以一票的微弱优势找到一条走出悖论、达致目标的正确通道。”材料评价的法律文献是A. 英国权利法案B. 德意志帝国宪法C. 美国1787年宪法D. 法国1875年宪法【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这既是第二帝国倾覆后各派政治势力博弈的结果,更是对大革命以来立宪经验教训系统总结的产物”“以一票的微弱优势找到一条走出悖论、达致目标的正确通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兰西第二帝国灭亡后,通过总结法国大革命的教训,通过各派政治力量的博弈,最终以一票的优势通过了法国1875年宪法。故答案为D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抓住题干信息“第二帝国倾覆

21、后”“对大革命以来立宪经验教训系统总结的产物”“一票的微弱优势”根据所学归纳回答。20.传统的德意志特殊道路理论认为,自19世纪起,德意志便走上了一条“偏离西方但最终回归西方”的特殊道路。这里的“偏离”和“回归”分别指A. 军国主义色彩、民主共和制不断完善B. 军国主义色彩、君主立宪制不断完善C. 专制主义色彩、代议制民主不断完善D. 专制主义色彩、联邦制国家不断完善【答案】C【解析】据材料“19世纪起,德意志便走上了一条偏离西方但最终回归西方的特殊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1年德意志统一后,虽然颁布了德意志帝国宪法,但专制主义色彩浓厚,一战后,德意志帝国瓦解,代议制民主不断完善,故C项

22、正确;当时德国是君主立宪制,不是民主共和制,故A项错误;军国主义色彩,不仅仅表现于德国,其它国家也有,故B项错误;联邦制国家,属于国家结构,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故选C。21.1689年权利法案基本上是重申英国人“自古就有的权利”,比如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等。从表面看似乎没什么新意,但事实上却是政体制度上的一次革命。材料中的“革命”是指A. 君主制在英国结束B. 英王丧失行政大权C. 责任内阁制的确立D.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英国“光荣革命”后逐步建立近代君主立宪政体,故A项错误;BC项出现于18世纪;根据材

23、料中“ 1689年权利法案”“议会必须定期召开,征税权属于议会等。从表面看似乎没什么新意,但事实上却是政体制度上的一次革命”说明国王的权力被剥夺,君主立宪制确立,故D项正确。22.美国1787年宪法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点是A. 体现了人民主权的精神B. 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C. 避免了权力的过分集中D. 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答案】B【解析】美国1787年宪法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均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例如,美国把邦联制改为联邦制就是为了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力,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未体现出民主共和的精神,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24、未避免权力的过分集中,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美国1787年宪法未保留浓厚的封建残余,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23.2009年1月20日,美国当选总统奥巴马在华盛顿宣誓就职。奥巴马在任职期间能够A. 掌握最高行政权和军队B. 拥有最高司法解释权C. 对国会负责,实施国会立法D. 得到国会批准,同外国缔约【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遏制,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军队总司令,掌握国家的行政大权和军队。故答案为A项。B项最高司法解释权是最高法院的权力,排除;C项总统与国会是相互制约的,排除;D项总统有权同外国缔约,但是其缔结的条约需由国会批准,排除。24

25、.下列对英国19世纪中期以后的内阁制的表述,正确的是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内阁实际上对国王负责内阁选举实际上是政党间的权力角逐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项错误,内阁对议会负责。内阁全体成员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内阁成员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内阁选举实际上是政党间的权力角逐。因此正确,故选D。考点:责任内阁制点评:18世纪,英国责任内阁制确立,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内阁对议会负责,议会选举中获胜的政党上台组阁,党首自然成为首相。首相由议会产生,就政府事务对议会集体负责。1832年议会改革,英国君主立宪制进入完善状态。25.国歌记录了一个

26、国家的历史和追求。以下歌词摘自德意志国歌的是A. 这就是星条旗,愿它永远飘扬;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B. 统一、权力和自由,是我们千秋万代的誓言C. 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D. 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答案】B【解析】A项从“星条旗“等信息可以判断应该是美国,排除;B项选自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国歌,歌词采用的是19世纪德国诗人所写的一首反映当时德国人民心愿的诗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排除;C项”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等可以判断应是法国马赛曲,故C项正确;D项”神佑女王“等信息可以判断是英国,排除。点睛:此题借助于各国的国歌考查了各国

27、相关的历史。美国独立后,以北美13个殖民地作为国旗的一部分,以星条旗作为国旗;德国是在四分五裂的基础上实现统一,而后建立近代的政体的,因此德国的国歌具有维护统一和民主的双重含义;法国则是较多的体现自由、民主等启蒙思想理念;D项则是体现的是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二、非选择题(共2道小题,13题25分,14题25分,共50分)26.在中国古代政治体制中,宰相制度居于核心地位,是连结政治制度各部分的中心环节。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君主专制的演变伴随着宰相权力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自秦至汉,丞相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上至天时,下至人事,都是其职权范围。其具体职责包括:选用官吏、劾案百官、执行诛罚这

28、一切大体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用人,二是决策,这就把国家政务中两个最重要的方面包揽了。材料二 唐朝在遇到重大或复杂的军国大事时,特殊情况下可召开百官会议讨论,它通常受到宰相控制,宰相往往都拥有较大的决定权,但需皇帝最后批准。皇帝和宰相召开百官决策会议的目的,除了可以提供决策时的参考外,主要还是寻求整个统治集团对自己政策的广泛支持和参与。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三 元代的丞相很跋扈,这给朱元璋深刻的印象,使他对整个丞相制度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加上出生于元末中国社会底层,曾经饱受磨难的朱元璋内心深处始终克服不了的自卑,变成对能力不凡的开国元勋们的猜忌防范,终于使他决定借胡惟庸之狱废除丞

29、相制度。朱元璋死后,没有丞相留下的巨大权力真空给他的后代们带来巨大的麻烦。摘编自谭平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对明朝治官的影响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丞相制度的设立对皇权的影响,为了限制丞相权力,秦朝是如何设置中央官制的?(2)史学家钱穆指出,唐代“决策不再是单纯的皇帝个人行为”。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钱穆的观点。(3)据材料三,概括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的原因。(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君权与相权的演变趋势。【答案】(1)影响:协助皇帝处理政事,减轻皇帝负担;职责无所不统,影响皇权专制。中央官制: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2)三省宰相共同议事(中书省负责决策草拟,门下省负责

30、审议,尚书省负责实施);宰相拥有较大决定权;皇帝批准决策:决策需要统治集团的支持与参与。(3)原因:元朝丞相跋扈的教训;出生社会底层的自卑;胡惟庸之狱。(4)特点: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丞相职责无所不统,无所不包,上至天时,下至人事,都是其职权范围”归纳回答;第二小问结合所学从设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回答。(2)依据所学唐朝三省六部制运行机构以及决策方式回答即可。 (3)依据材料三“整个丞相制度都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加上出生于元末中国社会底层,借胡惟庸之狱废除丞相制度”的信息归纳回答。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雅典的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

31、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他们被称为“六一汉”(须交农产品收获物5/6的分成佃农),如果他们交不起租,那么他们自身和他们的子女便要沦为债务奴隶。材料二 这些刻于12块铜牌之上的法律条文,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它是以往习惯法的汇编。材料三 “这一法律适用的对象是罗马人与外国人以及外国人相互之间的诉讼案件,它所调解的社会关系不再是一个共同血缘团体内部的关系,而是不同民族的人之间的关系。”材料四 “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西塞罗(1)为解决材料一中的问题,雅典哪一执政官进行了改革,他为此颁布了什么措施?

32、(2)材料二中的法律文献的颁布有什么意义?(3)材料三、四反映的分别是哪一罗马法?概括雅典民主政治和罗马法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答案】(1)梭伦,颁布解负令。(2)十二铜表法,它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它是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3)万民法,自然法;雅典民主政治开了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罗马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罗马法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平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空和民族的永恒价值。【解析】(1)由材料“雅典的贫民本身以及他们的妻子儿女事实上都成为富人的奴隶”体现了因债务而沦为奴隶的

33、信息,结合所学,梭伦颁布解负令,解决上述问题。(2)由材料“这些刻于12块铜牌之上的法律条文它是以往习惯法的汇编。”体现的是十二铜表法,结合所学,它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它是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3)由材料“适用的对象是罗马人与外国人及外国人相互之间的诉讼案件”,可见是万民法。由材料“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衡量正义与非正义的标准”,可见是自然法。结合所学,雅典民主政治开了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罗马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罗马法所蕴涵的人人平等、公平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空和民族的永恒价值。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