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015-2016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如图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中的A、B分别代表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B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C若受阻,则会引起组织水肿D图示中的A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媒介2在人体血浆中,有多种不同功能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的功能不应包括()A运输O2 的血红蛋白B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C维持渗透压的血浆蛋白D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葡萄糖的胰岛素3图表示人体排尿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
2、脊髓的部分结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B兴奋在处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电信号C在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不会产生尿意D憋尿行为说明了脊髓的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调控4图为人体水平衡调节机理,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示中的B、C分别为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B图示A是由垂体分泌,并通过体液运送才能发挥作用C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能感受其变化的感受器在下丘脑D由图可知通过调节水的来源和去路可以维持水的平衡5图为激素调节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所示激素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蛋白质或多肽B图中“A”表示膜的载体蛋白,它
3、可协助激素分子进入靶细胞C若“激素”为胰高血糖素,则其靶细胞可以是肝细胞和肌肉细胞D图示信息表明,激素可作为催化剂,催化细胞的代谢反应6下列关于人体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会发生过敏反应B糖尿病形成的原因一定是病人的胰岛A细胞受损C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自身免疫病D人体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都属于遗传病7为了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一结论,需要先利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之后再测定其含量假定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只与运输有关,下列收集生长素的方法(如图示)中,正确的是()ABCD8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
4、个池塘中的鲤鱼应属一个种群B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C雪松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这属于种群数量特征D人口的年龄组成可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9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B第3年时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第7年时为衰退型C导致第59年时间内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有天敌、环境资源等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10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
5、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样方法在调查某生物的种群密度时关键是要注意随机取样B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昆虫也适用C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数量的公式是: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结果偏高11如图曲线a、b表示两类动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当种群密度相同时,曲线a代表的生物存活率较低B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C依据曲线b,人工养鱼时种群密度越大越好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斗争最剧烈12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动物群落也存在分层现象B单位面积中某物种的个体
6、数量多少称物种丰富度C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D森林中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13图1是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图2表示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及岩石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最初的优势种苔藓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逐渐消失B由图2可知,随着植物的种数增加,岩石体积下降C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植物个体数发生了变化并趋向稳态D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效率先降低后逐渐增高14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 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样地类群数个体数第1
7、层第2层第3层第1层第2层第3层人工广场绿地14831827422某植物园13741909218农用地11849211321注:第一层为距地表05cm;第二层为距地表510cm;第三层为距地表1015cm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型15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乙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可能发生波动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16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鸟、藻类、芦
8、苇等动植物,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移的习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鸟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可能分布于不同食物链B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维持不变C冬天,由于气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D该水生生态系统中水鸟的数量一年四季数量基本不变17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元素在食物链中的传递途径是ABB完成A过程的生物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C图示碳循环过程中伴随着能量流动D进行B过程的生物只有消费者、分解者18现有A、B两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其生物组成和光照条件见表一段时间后,发现A瓶的生态系统较B瓶的稳定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生态瓶编号光照
9、含微生物的泥沙浮游藻类水草浮游动物A+B+注:“+”表示有,“”表示无AA瓶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均比B瓶强B泥沙中的微生物主要属于分解者,不可缺少CA瓶中水草的数量呈“J”型增长,到K值后波动DA瓶光照越强,温度越高,稳定性越强19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捕食者、寄生生物的存在抑制了物种多样性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20图为含铁量较高转基因水稻的培育过程示意图,铁结合蛋白基因来自菜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利用菜豆细胞内mRNA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 cDNAB构建重组Ti质粒时,
10、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的是磷酸二酯键C培养基2中也一定加入了适宜浓度的潮霉素D检测铁结合蛋白基因是否成功表达,需要测定转基因水稻成熟种子中铁的含量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全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21下列对甲、乙、丙、丁四图的描述正确的是()A若图甲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生长的作用,则A点表示促进生长B点表示抑制生长B图乙可表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再次侵入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情况C肾上腺素浓度随血糖浓度变化规律可能与图丙变化规律基本相似D水体遭受有机物重度污染后,水体中好氧微生物数量变化最可能接近图丁中c曲
11、线22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生长素类似物2,4D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插条的状况、芽的数量、2,4D的浓度等B该实验还可用新生根的平均长度作为观察指标C生长素类似物2,4D浓度为800 mg/L时,促进插条生根D在400600 mg/L范围内设置梯度更小的浓度以探究最适浓度23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描述,错误的是()A种群都具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随机分布等数量特征B自然界中群落演替类型包含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C四大家鱼在水域中的分布状况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D棉田中全部棉花植株具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24如图所示某湖泊中部分生物的种间关
12、系,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图中包含的食物链可能超过4条B图中生态系统的成分只缺少分解者C若引入捕食小型土著鱼的鲈鱼,对生物多样性没有影响D鱼a、鱼b在食物链中只占有第三营养级25扬州市在城市改造过程中,将6.25平方公里自在岛打造成“七河八岛”保护性开发的样板工程增加了城市周边的湖泊、河流等湿地生态系统的面积,生态环境有望得到明显改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在城市改造过程中,湿地面积增大不利于调节气候B城市工业污水可以通过河流、湖泊面积的增大来消除C在河道中应当清除野生植物,扩大荷花种植面积D“七河八岛”保护性开发的样板工程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三、非
13、选择题:本部分包括8题,共计65分26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表请依据表格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实验组号处理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室温,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未加河豚毒素(对照)7575浸润在河豚毒素中5min后656510min后502515min后400(1)第组处理说明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比膜内电位(填“高”或“低”)75mV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的方式释放,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
14、识别(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作用(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A降糖药 B麻醉药 C镇痛剂 D抗肌肉痉挛剂(4)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则说明钙离子(填“影响”或“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同时会影响27自艾滋病被发现那天起,科学家就通过国际合作致力于研制让健康人
15、免于感染的疫苗美国和泰国研究人员共同研制出了具有免疫效果的艾滋病“联合疫苗”这种“联合疫苗”是由两种疫苗组成,其中一种负责刺激免疫系统,使其做好攻击艾滋病病毒的准备;第二种则担当“助攻手”,负责增强免疫反应下图为人体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1)图中A、B的名称分别是、不能识别抗原的淋巴细胞是(2)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图示中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的是(填数字序号)图中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填数字序号)(3)科学家早已认识到,研制疫苗是抗击艾滋病最有效的良方科学家研制的艾滋病疫苗在免疫学上称为,首次注射该疫苗后,人体主要发生图示编号中过程(4)研究人员说,这种疫苗针对的是泰国流行的艾滋病
16、,是否对美国、非洲或其它地区流行的艾滋病有效现在还不清楚若该疫苗对其他地区流行的艾滋病没有效果,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28某木本植物种子成熟后不能萌发,经过适宜的预处理可以萌发现用甲、乙、丙、丁四种预处理方法处理种子,再将处理后的种子分成两组:一组在温度和水分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并测定萌发率,结果见表;另一组用于测定A、B两种激素的含量,结果见图请回答:预处理方法室温、保湿(甲)4、保湿(乙)4、水浸种(丙)4、干燥(丁)种子萌发实验条件温度和水分等适宜条件种子萌发率(%)0100980(1)由表可知,有利于该种子萌发的预处理条件是和(2)由表和图可知,两种激素中抑制种子萌发的是(3)已知
17、激素A存在于上述木本植物种子的种皮中,为了验证激素A对种子萌发的作用,可用白菜种子为材料,以白菜种子发芽率为指标进行实验,请补充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预测结果、得出结论实验步骤:剥离该木本植物种子的种皮,提取激素A,并制备成激素A水溶液预测结果:得出结论:29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图甲所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乙、丙表示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1)图甲中在t2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型在t1t2时,该种群数量呈趋势(2)图乙、丙中能反映该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调查发现该鱼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在S1到S5时间段测
18、得的种群数量如表,请据表分析:曲线上的点S1S2S3S4S5N2050100150180(KN)/K0.900.750.500.250.10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水平(用表格中曲线上的点字母表示),因为此时(3)请根据图甲所示,在图丁中绘制该鱼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随着时间变化曲线30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实验材料、用具: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 (计数室为1mm1mm方格,由400个小格组成)、滴管、无菌水、台盼蓝染液(对活细胞无染色效果)、显微镜等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
19、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d,并记录每天的数值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原因是该实验(填“需要”或“不需要”) 重复实验,原因是(2)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震荡几次试管,原因是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3)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振荡摇匀试管,取1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台盼蓝染液)先将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
20、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水纸)吸去,制作好临时装片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在观察计数时只计(填“被”或“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在用血球计数板对某一稀释10倍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小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酵母菌平均数为5,据此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个31图为某同学“饥寒交迫”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AD为器官或细胞,为激素)请据图回答:(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产生冷觉的A是(2)激素的主要靶器官(细胞)是,与其在血糖调节方面相互拮抗的激素是(3)寒冷环境比炎热环境更容易精力集中,兴奋性更高的主要原因是,相同饮水量的情况下,冬天的尿液比夏天多的主要
21、原因是(4)图中体现反馈调节途径的是(用图中数字、字母或文字和箭头表示)图中示意体温平衡的维持是共同作用的结果321960年,生态学家选择某个荒地对一个由植物、田鼠和鼬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该荒地没有封闭,具体数值见表格内容,请分析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食物链环节未被取食被取食后未消化GPNPR能量输入植物20610930910624810921110936109田鼠50106111067361062510671110656105鼬2331055105227105注:GP为总同化量,NP为净同化量,R为呼吸消耗量,GP=NP+R,单位:J/hm2a(1)鼬在食物链中属于营养级,植物固
22、定的能量中有 J/hm2a流出该荒地(2)表格中能量输入56105 J/hm2a来源于(填“该荒地”或“其它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体现出能量在该食物链中传递的特点是,(3)田鼠和鼬净初级生产量只占总初级生产量较少部分的原因是,在该荒地生态系统中,鼬的数量很少的原因是(4)发情期雄、雌鼬活动频繁,食量减少,时常呼叫据此推断,雌、雄鼬通过信息,促进交配繁殖鼬的臭腺发达,遇到敌害时能从臭腺中迸射出一股臭不可忍的分泌物说明信息传递能够,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33植物基因工程可以利用农杆菌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农杆菌对植物受体识别的基础是细菌的趋化性,下
23、图是根癌细胞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受伤植物组织产生的一些糖类、氨基酸类、酚类物质作为分子,能够被农杆菌细胞膜表面的识别(2)图中过程表示Vir区基因表达过程,基因的表达通常需要相关物质的诱导,请推测过程表示(3)据图所示,目的基因可以整合到Ti质粒的片段中,成熟T复合体是链(填“单”或“双”)DNA片断(4)若农杆菌细胞中含有目的基因,图示过程属于基因工程的步骤Ti质粒作为运载体,还必须具备的元件有(答两点)(5)据图所示,Vir区基因表达产物参与(答两点)2015-2016学年江苏省扬州市高二(上)期末生物试卷(选修)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20
24、题,每题2分,共计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如图表示人体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示中的A、B分别代表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B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细胞外液是C若受阻,则会引起组织水肿D图示中的A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媒介【考点】内环境的组成【专题】模式图;正推反推并用法;内环境与稳态【分析】分析题图可知,是血浆,是组织液,是淋巴;A是循环系统,B是泌尿系统【解答】解:A、由分析可知,A是循环系统,B是泌尿系统,A正确;B、毛细血管壁所处的内环境外边是组织液,内是血浆,即图中的,B正确;C、如果受阻,则受阻,组织液含量增加,造成组织水肿,C正确;D
25、、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物质交换的媒介是内环境,包括,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内环境的组成和作用,旨在考查学生理解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交换的媒介的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并应用相关知识结合题干信息进行推理、判断2在人体血浆中,有多种不同功能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的功能不应包括()A运输O2 的血红蛋白B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C维持渗透压的血浆蛋白D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葡萄糖的胰岛素【考点】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主要功能【专题】正推法;蛋白质 核酸的结构与功能【分析】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有的蛋白质是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有的蛋白质具有催化功能
26、,如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有的蛋白质具有运输功能,如载体蛋白和血红蛋白;有的蛋白质具有调节功能,如胰岛素;有的蛋白质具有免疫功能,如抗体等【解答】解:A、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在血浆中,A正确;B、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浆中,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抗体是血浆中蛋白质的功能,B错误;C、血浆蛋白对于维持血浆渗透压具有重要作用,C错误;D、促进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葡萄糖的胰岛素存在于血浆中,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血浆的组成成分,蛋白质的功能多样性的理解和掌握3图表示人体排尿反射的相关结构(虚线内表示脊髓的部分结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要检测反射弧是否完
27、整和正常,可在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B兴奋在处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信号转换是化学信号电信号C在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不会产生尿意D憋尿行为说明了脊髓的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调控【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专题】图形图表题;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分析】据图分析:表示效应器,表示传出神经,脊髓低级中枢的一个突触,表示传入神经,表示感受器构成一个完整的反射弧【解答】解:A、是感受器,在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如果处有反应,说明反射弧完整和正常,A正确;B、兴奋在处神经元之间传递时,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B错误;C、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传递是单向的,所以在处给予适宜的电刺激,大脑皮层不会产生尿意,C
28、正确D、憋尿行为说明了脊髓的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调控,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反射的结构基础,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运用4图为人体水平衡调节机理,据图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图示中的B、C分别为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B图示A是由垂体分泌,并通过体液运送才能发挥作用C当血浆渗透压升高时,能感受其变化的感受器在下丘脑D由图可知通过调节水的来源和去路可以维持水的平衡【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专题】模式图;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分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使尿
29、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渴觉中枢)产生渴觉所以图中A、B、C依次是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解答】解: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后,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使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渴觉中枢)产生渴觉所以图中A、B、C依次是抗利尿激素、肾小管和集合管、渴觉中枢,A正确;B、抗利尿激素由下丘脑分泌,由垂体释放的,B错误;C、渗透压感受器在下丘脑,C正确;D、水的来源和去路的相对平衡,可以维持水的平衡,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水和无机盐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调节过程的理解能力和对该过程基础知识掌
30、握的熟练程度5图为激素调节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图中所示激素的化学本质最可能是蛋白质或多肽B图中“A”表示膜的载体蛋白,它可协助激素分子进入靶细胞C若“激素”为胰高血糖素,则其靶细胞可以是肝细胞和肌肉细胞D图示信息表明,激素可作为催化剂,催化细胞的代谢反应【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专题】模式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分析】分析题图:激素有内分泌腺分泌后,随循环系统到达靶细胞所在位置,和靶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使某种酶产生,从而调节细胞代谢【解答】解:A、图中所示的激素的受体位于细胞膜上,该激素不能进入细胞内,很可能是大分子的蛋白质或多肽类激素,A正确;B、图中“A”表示膜的受体蛋白,它和激
31、素分子结合后,起到传递信息,调节细胞代谢的作用激素没有进入细胞内,B错误;C、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肝糖原分解,不能促进肌糖原分解,故胰高血糖素的靶细胞不可能是肌细胞,C错误;D、激素起调节代谢的作用,酶起催化的作用,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借助于激素调节的模式图,考查激素的作用特点、胰高血糖素的作用等相关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图文转换能力,难度适中6下列关于人体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叙述,正确的是()A机体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会发生过敏反应B糖尿病形成的原因一定是病人的胰岛A细胞受损C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自身免疫病D人体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都属于遗传病【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
32、用【专题】正推法;免疫调节【分析】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1)过敏反应: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引起过敏反应的物质叫做过敏原如花粉、油漆、鱼虾等海鲜、青霉素、磺胺类药物等(因人而异)(2)自身免疫病:是指机体对自身抗原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举例:风湿性心脏病、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3)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疾病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病;一类是由于疾病和其他因素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病,如艾滋病【解答】解:A、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所以机体初次接触过敏
33、原时不会发生过敏反应,但会发生免疫反应,A错误;B、人的胰岛素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则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糖尿病,B错误;C、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自身免疫病,C正确;D、人体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都不是遗传物质改变引起的,所以不属于遗传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重点考查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要求考生识记几种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的类型及相关实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7为了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这一结论,需要先利用琼脂块收集生长素,之后再测定其含量假定在单侧光照射下生长素的不均匀分布
34、只与运输有关,下列收集生长素的方法(如图示)中,正确的是()ABCD【考点】生长素的产生、分布和运输情况【专题】验证性实验;植物激素调节【分析】生长素的产生部位为幼嫩的芽、叶、发育的种子以及胚芽鞘的尖端产生的它会由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从而促进该部位的生长,运输方式有横向运输和极性运输单侧影响了生长素的分布,使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多于向光一侧,从而使背光一侧的细胞伸长快于向光一侧,结果表现为茎弯向光源生长生长素的运输方向:横向运输:向光侧背光侧,极性运输:形态学上端形态学下端【解答】解:A、虽然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但由于云母片插入胚芽鞘尖端的阻挡作用,生长素均不能发生横向运输,无法使其在
35、琼脂块中分布不均匀,A错误;B、项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先发生横向运输,然后纵向运输到尖端以下的不同的琼脂块中,再通过测定不同琼脂块中生长素含量的大小,即可验证单侧光照射会导致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分布不均匀,B正确;C、云母片插入胚芽鞘基部,所以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能进行横向运输;但琼脂块没有分隔,因而生长素在琼脂块中均匀分布,C错误;D、虽然胚芽鞘尖端在单侧光的照射下,但由于云母片插入胚芽鞘尖端的阻挡作用,生长素均不能发生横向运输,无法使其在琼脂块中分布不均匀,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产生和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
36、问题的能力8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两个池塘中的鲤鱼应属一个种群B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C雪松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这属于种群数量特征D人口的年龄组成可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考点】种群的特征【专题】正推法;种群和群落【分析】1、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区域中的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的总和,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空间特征包括集群分布、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2、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因素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性别比例
37、通过影响出生率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解答】解:A、两个池塘中的鲤鱼用于生存环境不同,因此不是一个种群,A错误;B、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共同决定的,因此种群出生率的增大,种群密度不一定增大,B错误;C、雪松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这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的集群分布,C错误;D、人口的年龄组成可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种群的概念、种群特征以及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并学会应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判断9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
38、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B第3年时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第7年时为衰退型C导致第59年时间内种群数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有天敌、环境资源等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动;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专题】坐标曲线图;种群和群落【分析】1、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J”型曲线:指数增长函数,描述在食物充足,无限空间,无天敌的理想条件下生物无限增长的情况 “S”型曲线:是受限制的指数增长函数,描述食物、空间都有限,有天敌捕食的真实生物数量增长情况,存在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2、分析柱形图:图
39、示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可见,该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先增加后降低,说明其数量呈“S”型增长【解答】解:A、第5年时该种群数量增长速率最大,此时种群数量为,而此时种群数量为200只,因此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A正确;B、第3年时种群的年龄组成是增长型,第7年时也为增长型,B错误;C、导致第5年到第9年这段时间内种群数量增长速率下降的原因主要包括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虽然种群的增长率下降,但种群增长率大于0,说明种群的数量在增加,C错误;D、防治鼠害时,要在200之前处理,200只左右种群增长率最大,会出现鼠患,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结合柱形
40、图,考查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要求考生识记种群数量增长的两种曲线,能根据柱形图中的信息判断该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10标志重捕法和样方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两种常用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使用样方法在调查某生物的种群密度时关键是要注意随机取样B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昆虫也适用C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数量的公式是: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结果偏高【考点】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专题】对比分析法;种群和群落【分析】(1)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
41、法(2)样方法:随机取样;常用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3)标志重捕法中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二次捕获数标志后重新捕获数第一次捕获数【解答】解:A、使用样方法在调查某生物的种群密度时关键是要注意随机取样,A正确;B、样方法适用于植物和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昆虫,B正确;C、标志重捕法估算种群数量的公式是:,C错误;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若标记的田鼠部分被鼬捕食,则会导致重捕标记个体数偏小,最终导致结果偏高,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要求考生掌握估算种群密度的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明确这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能准确判断出调查选项中各种生物的种群密度适宜采用的调查
42、方法,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11如图曲线a、b表示两类动物种群密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关系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当种群密度相同时,曲线a代表的生物存活率较低B曲线a代表的种群个体一般体型较大,营养级较高C依据曲线b,人工养鱼时种群密度越大越好D种群密度为d时,曲线b代表的种群个体间斗争最剧烈【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特征【分析】析图:曲线a种群密度越大存活率越低,曲线b种群密度中等时存活率最大【解答】解:A、在两曲线的交叉点之前,两种群密度相同时,曲线a代表的生物存活率较高,在两曲线的交叉点之后,两种群密度相同时,曲线a代表的生物存活率较低,A错误;B、对a曲线种群密度越大,个体存活率
43、越低,说明该动物获得的能量少,营养级较高,体型一般较大,B正确;C、依据曲线b,人工养鱼时种群密度中等时存活率最高,故种群密度保持中等最好,C错误;D、种群密度越大,种群个体间竞争越剧烈,故而d点不是竞争最剧烈的点,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通过数学曲线图的形式反映了种群密度和存活率之间的关系,要求考生具备能够从图示中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12下列关于森林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A土壤动物群落也存在分层现象B单位面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物种丰富度C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等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D森林中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的水平结构【考点】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演替【专题】正推法;种群和群落
44、【分析】生物群落的结构包括空间结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群落中的动植物在垂直方向上有分层现象,水平方向上有镶嵌分布现象,且其中的动植物的种类也不同,草原群落在垂直方向也有分层现象,只是没有森林群落的分层现象明显【解答】解:A、土壤动物群落也存在分层现象,A正确;B、单位面积中某物种的个体数量多少称种群密度,B错误;C、互利共生、捕食和竞争属于群落中的种间关系,可以出现在森林群落中,C正确;D、森林中乔木层的疏密程度会影响草本层接受的光照等,故会影响群落的水平结构,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空间结构,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正确区分影响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布的因素13
45、图1是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图2表示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及岩石体积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图1中最初的优势种苔藓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逐渐消失B由图2可知,随着植物的种数增加,岩石体积下降C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植物个体数发生了变化并趋向稳态D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效率先降低后逐渐增高【考点】群落的演替【专题】坐标曲线图;模式图;种群和群落【分析】随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叫做演替演替的种类有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初生演替:是指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是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原来有的植被虽然已经不存
46、在,但是原来有的土壤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有植物的种子和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分析图示,图1表示裸露岩石上开始的群落演替过程,属于初生演替图2表示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的种数、植物的个体数及岩石体积的变化,随着植物的种数增加,岩石体积增加【解答】解:A、图1中最初的优势种苔藓在群落演替过程中逐渐被取代,但没有消失,A错误;B、由图2可知,随着植物的种数增加,岩石体积增加,B错误;C、演替过程中植物种类、植物个体数发生了变化并趋向稳态,C正确;D、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效率逐渐增高,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群落演替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
47、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14土壤动物是土壤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某一地区人工绿地、林地、农田3 种不同类型土地的地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结果见下表由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样地类群数个体数第1层第2层第3层第1层第2层第3层人工广场绿地14831827422某植物园13741909218农用地11849211321注:第一层为距地表05cm;第二层为距地表510cm;第三层为距地表1015cmA可用标志重捕法调查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数B各样地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没有影响D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
48、长曲线均为S型【考点】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估算种群密度的方法;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分析】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因此不适于用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进行调查在调查土壤小动物丰富度时,常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和调查分析表中数据: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动物丰富度有差异,但差异较小;各土层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有减少的、有增长的、也有基本不变的【解答】解:A、土壤中动物丰富度的调查采用的是取样器取样法,故A错误;B、由表格可知各样地相同土层土壤中动物丰富度差异较小,因此动物类群丰富度没有明显的差异,故B正确;C、人类活动对土壤动物的数量和分布有一定的影响,故C错误;D、各土层
49、中土壤动物种群数量增长曲线有减少的、有增长的、也有基本不变的,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结合表格,考查土壤动物群落及丰富度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分析表格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15如图表示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的从属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乙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乙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后可能发生波动C丙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构成的D丁多样性的形成受无机环境影响【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种群的特征【专题】概念图;种群和群落;生态系统【分析】在生态系统中,个体组成种群,种群组成群落,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了生态系统,所以图
50、中甲乙丙丁分别是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据此答题【解答】解:A、图中乙是种群,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A正确;B、乙是种群,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后,将会在该值上下波动一段时间,B正确;C、丙是群落,所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构成的,C错误;D、丁是生态系统,其多样性受无机环境因素的影响,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的知识点是生态系统、群落、种群和个体之间的关系等,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16在某水生生态系统中,分布有水鸟、藻类、芦苇等动植物,某些水鸟具有秋季迁移的习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鸟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可能分布于不同食物链B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
51、能量维持不变C冬天,由于气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D该水生生态系统中水鸟的数量一年四季数量基本不变【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专题】正推法;生态系统【分析】1、生态系统的总能量:生产者固定的全部太阳能2、水生生态系统动植物残体中含有各种有机物,其中蛋白质、核酸、ATP等含有N元素,被微生物分解后可产生含氮化合物【解答】解:A、水鸟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可能分布于不同食物链,A正确;B、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则减少芦苇和藻类后,输入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减少,B错误;C、冬天,由于气温等环境因素的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C错误;D、生态系统中某些水鸟具有
52、秋季迁移的习性,说明该水生生态系统中水鸟的数量一年四季数量会发生变化,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17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部分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元素在食物链中的传递途径是ABB完成A过程的生物细胞中都含有叶绿体C图示碳循环过程中伴随着能量流动D进行B过程的生物只有消费者、分解者【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专题】模式图;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分析】1、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过程是利用二氧化碳合成(CH2O),该过程可表示
53、生产者的光合作用;B过程表示(CH2O)分解产生二氧化碳,该过程可表示生物的呼吸作用,既可以表示有氧呼吸,也能表示无氧呼吸,进行该活动的生物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2、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之间的异同:不同点:在物质循环中,物质是被循环利用的;能量在流经各个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是单向流动的,而不是循环流动联系:两者同时进行,彼此相互依存,不可分割;能量的固定、储存、转移、释放,都离不开物质的合成和分解等过程;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解答】解:A、碳元素在食物链中以有机物形式传递,所以的其递途径不可能
54、是AB,A错误;B、图中A过程表示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所以进行A过程的生物是一定是自养型生物,蓝藻、硝化细菌也能完成该循环,其属于原核生物,细胞中不含叶绿体,B错误;C、物质是能量的载体,因此物质循环伴随着能量的流动,C正确;D、进行B过程的生物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析图能力、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难度适中解答时,考生要能够根据物质变化判断AB过程表示的生理作用;并能够识记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不一定具有叶绿体,如蓝藻;有氧呼吸和部分生物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所化碳18现有A、B两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其生物组成和光照条件见
55、表一段时间后,发现A瓶的生态系统较B瓶的稳定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生态瓶编号光照含微生物的泥沙浮游藻类水草浮游动物A+B+注:“+”表示有,“”表示无AA瓶的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均比B瓶强B泥沙中的微生物主要属于分解者,不可缺少CA瓶中水草的数量呈“J”型增长,到K值后波动DA瓶光照越强,温度越高,稳定性越强【考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专题】数据表格;生态系统【分析】一定区域中全部生物的总和构成生物群落;A瓶由于有光照,即能量输入,较为稳定,B瓶由于没有光照,没有能量输入,不能维持较长时间,不如A瓶稳定【解答】解:A、A瓶的抵抗力稳定性比B瓶强,但恢复力稳定性均很低,A错误;B、泥沙中的
56、微生物主要属于分解者,不可缺少,B正确;C、A瓶中水草的数量呈“S”型增长,到K值后波动,C错误;D、A瓶光照过强,温度过高,动物会死亡,稳定性降低,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生态系统成分、生态系统稳定性以及生态瓶制作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19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捕食者、寄生生物的存在抑制了物种多样性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C把沼泽地改造成农田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考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专题】正推法
57、;生态环境【分析】1、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2、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3、多样性的保护:(1)就地保护(自然保护区):就地保护是保护物种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2)易地保护:动物园、植物园(3)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的基因进行保护如建立精子库、种子库等(4)
58、利用生物技术对生物进行濒危物种进行保护如人工授精、组织培养和胚胎移植等【解答】解:A、捕食者、寄生生物与其他生物共同构成了物种多样性,A错误;B、森林能调节气候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B错误;C、退耕还湖是增加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手段,C错误;D、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价值、保护措施等,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20图为含铁量较高转基因水稻的培育过程示意图,铁结合蛋白基因来自菜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可以利用菜豆细胞内mRNA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 cDNAB构建重组Ti质粒时
59、,用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割的是磷酸二酯键C培养基2中也一定加入了适宜浓度的潮霉素D检测铁结合蛋白基因是否成功表达,需要测定转基因水稻成熟种子中铁的含量【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专题】正推法;基因工程【分析】据图分析,重组Ti质粒中铁结合蛋白基因称为目的基因,潮霉素抗性基因为标记基因;将重组Ti质粒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将开花后未成熟的胚进行植物组织培养,脱分化形成愈伤组织,作为受体细胞,最终培育形成转基因水稻,过程中需要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进行调节基因工程的一般操作步骤有: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获取目的基因的方法有三种:从基因
60、文库中获取 利用PCR技术扩增 人工合成(化学合成)【解答】解:A、菜豆细胞内mRNA在逆转录酶的催化下,通过逆转录过程形成 cDNA,A正确;B、构建重组质粒的过程中,通常要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切割质粒和含目的基因的DNA片段,使它们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然后再用DNA连接酶连接成重组质粒,限制酶作用对象是磷酸二酯键,B正确;C、质粒上的标记基因为潮霉素抗性基因,因此通过培养基的1筛选培养,可以获得含有重组质粒的愈伤组织,C错误;D、该基因工程的目的基因为铁结合蛋白基因,因此检测培育转基因水稻的目的是否达到,需要检测转基因水稻种子中铁含量,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工程中培育转基因水稻的
61、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的知识要点、获取信息以及识图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多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5题,每题3分,共计15分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全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错选或不答的得0分21下列对甲、乙、丙、丁四图的描述正确的是()A若图甲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生长的作用,则A点表示促进生长B点表示抑制生长B图乙可表示甲型H1N1流感病毒再次侵入机体后,引起血液中抗体浓度变化情况C肾上腺素浓度随血糖浓度变化规律可能与图丙变化规律基本相似D水体遭受有机物重度污染后,水体中好氧微生物数量变化最可能接近图丁中c曲线【考点】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动物激
62、素的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专题】坐标曲线图;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免疫调节【分析】水体遭受有机物重度污染,有机物的分解主要靠好氧微生物,因为开始污染物含量较多,所以微生物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逐渐增加,但随着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污染物逐渐减少,导致微生物的斗争加剧,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增大,微生物数量减少【解答】解:A、根据该曲线的最适浓度,可判断该曲线是生长素浓度对根的生长的作用,B点表示促进生长,A错误;B、二次免疫,免疫反应效应较初次迅速和强烈,B正确;C、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都可以促进血糖浓度升高,C正确;D、水体遭受有机物重度污染,有机物的分解主要靠好氧微生物,因为开始污染物含
63、量较多,所以微生物的数量在一定时期内逐渐增加,但随着微生物的分解作用,污染物逐渐减少,导致微生物的斗争加剧,出生率下降、死亡率增大,微生物数量减少,因此,水体中好氧微生物数量变化最可能接近图丁中d曲线,D错误故选:BC【点评】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识记、理解层次的要求,考生了生长素生理功能的两重性、免疫调节、血糖调节以及种群数量的变化,解题关键是考生能够准确分析图解,识记相关的基础知识22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生长素类似物2,4D对月季插条生根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插条的状况、芽的数量、2,4D的浓度等B该实验还可用新生根的平均
64、长度作为观察指标C生长素类似物2,4D浓度为800 mg/L时,促进插条生根D在400600 mg/L范围内设置梯度更小的浓度以探究最适浓度【考点】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专题】坐标曲线图;植物激素调节【分析】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并且在促进生长的浓度中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分析图解可知,随着NAA浓度的逐渐升高,平均生根数逐渐增多,400mg/L时生根数最多,然后生根数又逐渐下降【解答】解:A、插条的状况、芽的数量等都是该实验的无关变量,而2,4D的浓度是自变量,A错误;B、由于生长素能够促进生根,所以实验记录的因变量可以是枝条生根的平均数量或枝条
65、生根的平均长度,B正确;C、与2,4D浓度浓度为0时相比,2,4D浓度为800mg/L时,促进插条生根,C正确;D、根据实验结果可知实验中200600mg/L范围内设置梯度更小的浓度以探究最适浓度,D错误故选:AD【点评】本题考查了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作用的实验,意在考查考生的实验分析曲线的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难度适中考生要能够通过曲线分析确定实验的自变量,并且无关变量包括:侧芽的数目、溶液处理的时间等,无关变量会影响实验的结果,因此应保持相同且适宜23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描述,错误的是()A种群都具有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随机分布等数量特征B自然界中群落演替类型包含初生演替和次生演
66、替两种C四大家鱼在水域中的分布状况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D棉田中全部棉花植株具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考点】种群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专题】正推法;种群和群落【分析】1、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空间特征包括集群分布、均匀分布和随机分布2、群落特征包括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一个群落取代另一个群落的现象叫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初生演替【解答】解:A、随机分布是种群的空间特征,不是数量特征,A错误;B、群落演替包括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B正确;C、四大家鱼在水域中的分布状况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
67、构,C错误;D、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是群落中的不同物种的分布特点,棉田中的全部棉花是同一物种,D错误故选:ACD【点评】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种群的特征及群落的结构、群落演替的理解和准确识记24如图所示某湖泊中部分生物的种间关系,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图中包含的食物链可能超过4条B图中生态系统的成分只缺少分解者C若引入捕食小型土著鱼的鲈鱼,对生物多样性没有影响D鱼a、鱼b在食物链中只占有第三营养级【考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功能【专题】模式图;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如果大型浮游动物和小型浮游动物只有一种类型,则图示食物
68、网包含的食物链有:浮游植物大型浮游动物鱼a,浮游植物小型浮游动物鱼a,浮游植物小型浮游动物鱼b,浮游植物鱼b【解答】解:A、由于大型浮游动物和小型浮游动物可能有多种,所以该图中包含的食物链可能超过4条,A正确;B、图中生态系统的成分缺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B错误;C、引入鲈鱼后,小型土著鱼被大量捕食,同时也可能造成生态入侵,所以对生物多样性有影响,C错误;D、鱼a在食物链中只占有第三营养级,鱼b在食物链中占有第二、三营养级,D错误故选:BCD【点评】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考生要能够利用能量流动逐渐递减的观点解释鱼类产量的问题,属于中等
69、难度题型25扬州市在城市改造过程中,将6.25平方公里自在岛打造成“七河八岛”保护性开发的样板工程增加了城市周边的湖泊、河流等湿地生态系统的面积,生态环境有望得到明显改善,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在城市改造过程中,湿地面积增大不利于调节气候B城市工业污水可以通过河流、湖泊面积的增大来消除C在河道中应当清除野生植物,扩大荷花种植面积D“七河八岛”保护性开发的样板工程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考点】生态城市【专题】正推法;生态工程【分析】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高度协同和谐的复合生态系统,其内部的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构成环环相扣、协同共生的网络,具有实现物质循环再生、能力充分利用、
70、信息反馈调节、经济高效、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协同共生的机能【解答】解:A、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因此在城市改造过程中,湿地面积增大有利于调节气候,A错误;B、城市工业污水不能通过河流、湖泊面积的增大来消除,B错误;C、清除野生植物会破坏生物多样性,导致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降低,C错误;D、“七河八岛”保护性开发的样板工程增加了城市周边的湖泊、河流等湿地生态系统的面积,这样可以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D正确故选:ABC【点评】本题考查生态城市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工程的原理,掌握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及影响因素,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判断各选项三、非选择题:本部分包括8题,共计65分26
71、研究者为了研究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过程,选用枪乌贼的神经组织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表请依据表格内容回答相关问题:实验组号处理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mV室温,0.5ms后测得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mV未加河豚毒素(对照)7575浸润在河豚毒素中5min后656510min后502515min后400(1)第组处理说明枪乌贼神经元兴奋时,膜外比膜内电位低(填“高”或“低”)75mV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2)已知
72、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3)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B、C、DA降糖药 B麻醉药 C镇痛剂 D抗肌肉痉挛剂(4)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填“影响”或“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同时会影响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考点
73、】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专题】实验分析题;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分析】第组处理说明强无阻神经元兴奋时,膜外负电位,膜内是正电位,膜外比膜内电位低75mV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电位的降低应该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
74、流,之后引起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质释放量减少,则说明钙离子不影响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神经冲动,但对于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是必需的【解答】解:(1)第组处理说明强无阻神经元兴奋时,膜外负电位,膜内是正电位,膜外比膜内电位低75mV室温下,微电极刺激突触前神经元测得动作电位0.5ms后,才能测到突触后神经元的动作电位,这被称为“兴奋的延迟”,延迟的原因之一是突触前膜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该物质被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识别(2)已知河豚毒素对于突触后膜识别信息分子的敏感性无影响,从、组推断,突触后神经元动作
75、电位的降低应该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直接引起的,由此可知河豚毒素对神经兴奋的传递起抑制作用(3)根据(2)中得到的结论,若利用河豚毒素的生理作用开发药物,可作B、C、D(4)研究者利用水母荧光蛋白标记突触前神经元,直接观察到突触前膜先出现钙离子内流,之后引发突触小泡的定向移动药物BAPTA能迅速结合钙离子,现将该药物注入突触小体内,若突触前神经元的动作电位无改变,神经递故答案为:(1)低 胞吐 神经递质 特异性受体(2)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神经递质数量减少 抑制(3)B、C、D (4)不影响 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兴奋的产生和传递过程以及获取信息、处理数据的能力,对学
76、生的要求较高,理解兴奋的产生原理和传递过程是解题的关键27自艾滋病被发现那天起,科学家就通过国际合作致力于研制让健康人免于感染的疫苗美国和泰国研究人员共同研制出了具有免疫效果的艾滋病“联合疫苗”这种“联合疫苗”是由两种疫苗组成,其中一种负责刺激免疫系统,使其做好攻击艾滋病病毒的准备;第二种则担当“助攻手”,负责增强免疫反应下图为人体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请回答:(1)图中A、B的名称分别是效应T细胞、抗体不能识别抗原的淋巴细胞是浆细胞(2)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后,图示中属于人体第三道防线的是(填数字序号)图中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填数字序号)(3)科学家早已认识到,研制疫苗是抗击艾滋病最有
77、效的良方科学家研制的艾滋病疫苗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首次注射该疫苗后,人体主要发生图示编号中过程(4)研究人员说,这种疫苗针对的是泰国流行的艾滋病,是否对美国、非洲或其它地区流行的艾滋病有效现在还不清楚若该疫苗对其他地区流行的艾滋病没有效果,你认为最可能的原因是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单链RNA,容易发生变异(美国、非洲或其他地区的艾滋病病毒类型与泰国可能不同)【考点】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免疫调节【分析】分析题图:图示为人体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其中表示吞噬细胞消灭病原体;表示细胞免疫;表示体液免疫;表示记忆T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T细胞;表示记忆B细胞增殖分化形
78、成浆细胞;表示效应T细胞将靶细胞裂解死亡;表示浆细胞分泌抗体,因此B为抗体【解答】解:(1)由以上分析知,题图中的A是能和靶细胞结合的效应T细胞;题图中的B是浆细胞分泌的抗体,其化学本质是球蛋白(蛋白质)不能识别抗原的淋巴细胞是浆细胞(2)图示表示非特异性免疫,表示细胞免疫,表示体液免疫,其中属于特异性免疫,即人体第三道防线二次免疫反应是记忆细胞在发挥作用,图中属于二次免疫反应的过程是、(3)艾滋病疫苗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首次注射该疫苗后,人体主要发生体液免疫,即主要发生题图中的B细胞增殖分化成浆细胞和浆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的过程(4)这种疫苗针对的是泰国流行的艾滋病,是否对美国、非洲或其它地区流
79、行的艾滋病有效现在还不清楚若该疫苗对其他地区流行的艾滋病没有效果,最可能的原因是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单链RNA,容易发生变异(美国、非洲或其他地区的艾滋病病毒类型与泰国可能不同)故答案为:(1)效应T细胞抗体浆细胞(2)、(3)抗原 (4)艾滋病病毒的遗传物质为单链RNA,容易发生变异(美国、非洲或其他地区的艾滋病病毒类型与泰国可能不同)【点评】本题结合人体免疫的部分过程示意图,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能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及物质的名称是解题的关键28某木本植物种子成熟后不能萌发,经过适宜的预处理可以萌发现用甲、乙、丙、
80、丁四种预处理方法处理种子,再将处理后的种子分成两组:一组在温度和水分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并测定萌发率,结果见表;另一组用于测定A、B两种激素的含量,结果见图请回答:预处理方法室温、保湿(甲)4、保湿(乙)4、水浸种(丙)4、干燥(丁)种子萌发实验条件温度和水分等适宜条件种子萌发率(%)0100980(1)由表可知,有利于该种子萌发的预处理条件是低温和水分(或4保湿、4水浸种)(2)由表和图可知,两种激素中抑制种子萌发的是A(3)已知激素A存在于上述木本植物种子的种皮中,为了验证激素A对种子萌发的作用,可用白菜种子为材料,以白菜种子发芽率为指标进行实验,请补充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预测结果、
81、得出结论实验步骤:剥离该木本植物种子的种皮,提取激素A,并制备成激素A水溶液分别用激素A水溶液和蒸馏水处理白菜种子,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其中蒸馏水处理为对照一定时间后,统计白菜种子的发芽率预测结果:激素A处理的白菜种子发芽率低于对照得出结论:激素A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考点】植物激素及其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价值【分析】分析表格:在室温保湿和4干燥条件下,种子萌发率为0;在4保湿和4水浸种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最高分析柱形图:甲和丁组中,种子萌发率为0,而激素A的含量较高,激素B的含量较低;乙和丙组中,种子萌发率接近100%,而激素A的含量较低,激素B的含量较高【解答】解:(1)由表中信息可知,4保
82、湿和4水浸种条件下,种子萌发率最高(2)由表和图可知,甲组和丁组中激素A的含量高于激素B,因此激素A抑制种子萌发 (3)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激素A的有无,因变量是种子发芽率所以实验步骤为:剥离该木本植物种子的种皮,提取激素A,并制备成激素A水溶液;分别用激素A水溶液和蒸馏水处理白菜种子,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其中蒸馏水处理为对照;一定时间后,统计白菜种子的发芽率激素A能抑制种子的萌发,所以预测该实验的结果应该是:激素A处理的白菜种子发芽率低于对照结论:激素A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 故答案为:(1)低温水分(或4保湿、4水浸种)(2)A(3)步骤:分别用激素A水溶液
83、和蒸馏水处理白菜种子,置于适宜温度下培养,其中蒸馏水处理为对照一定时间后,统计白菜种子的发芽率预测结果:激素A处理的白菜种子发芽率低于对照结论:激素A对种子萌发有抑制作用【点评】本题结合柱形图和表格,考查植物激素的作用及探究实验,首先要求考生分析表格和柱形图,提取有效信息,解决第(1)、(2)题;其次还要求考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准确判断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对实验步骤进行完善,并预测实验结果,得出正确的结论29某研究所对一个河流生态系统进行了几年的跟踪调查图甲所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乙、丙表示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分析回答(1)图甲中在t2时该种群的年
84、龄结构可能为稳定型在t1t2时,该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2)图乙、丙中能反映该鱼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是丙调查发现该鱼种群的K值为200,N表示种群数量,在S1到S5时间段测得的种群数量如表,请据表分析:曲线上的点S1S2S3S4S5N2050100150180(KN)/K0.900.750.500.250.10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S3水平(用表格中曲线上的点字母表示),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3)请根据图甲所示,在图丁中绘制该鱼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随着时间变化曲线【考点】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种群的特征【专题】坐标曲线图;数据表格;种群
85、和群落【分析】据图甲分析,t0t1种群增长率增加,t1t2群增长率减小为0,表示S型曲线的种群增长率图乙表示J型曲线,丙表示S型曲线【解答】解:(1)图甲中在t2时该,种群增长速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K值,种群的年龄结构可能为稳定型,在t1t2时,种群增长速率大于0,该种群数量呈增长趋势(2)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刚开始食物、空间充裕,种群数量增长,但由于食物、空间有限,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减慢,最终保持相对稳定,所以种群数量表现为S型曲线,即丙曲线为了保护这种鱼类资源不被破坏,以便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这种鱼的种群数量保持在水平,即 S3水平,因为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3)图甲中,t0t1种群增
86、长率增加,t1t2群增长率减小为0,即种群数量先增加后稳定,其中t0和t2时刻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t0t2之间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即该鱼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随着时间变化曲线为:故答案为:(1)稳定 增长 (2)丙 S3 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3)如图 【点评】本题难度中等,关键是理解种群增长率和种群数量变化曲线的含义30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实验材料、用具:菌种和无菌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 (计数室为1mm1mm方格,由400个小格组成)、滴管、无菌水、台盼蓝染液(对活细胞无染色效果)、显微镜等酵母菌的显微计数方法:血球计数板:是带有微小方
87、格刻度的玻璃片,用于在显微镜下对微生物的计数将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滴在计数板上,计数一个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再以此为根据,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连续观察7d,并记录每天的数值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原因是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该实验需要(填“需要”或“不需要”) 重复实验,原因是避免实验偶然性带来的误差(2)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震荡几次试管,原因是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稀释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3)某同学第5天在使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时做法如下:振荡摇匀试管,取1mL培养液并适当稀释(稀释样液的无菌水中加入了几滴
88、台盼蓝染液)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水纸)吸去,制作好临时装片显微镜下观察计数:在观察计数时只计不被(填“被”或“不被”)染成蓝色的酵母菌在用血球计数板对某一稀释10倍样品进行计数时,发现在一个小方格内(盖玻片下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酵母菌平均数为5,据此估算10mL培养液中有酵母菌2109个【考点】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专题】实验性简答题;种群和群落【分析】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变化关系的实验原理:(1)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种群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中的成分、空间、pH
89、、温度等因素有关,我们可以根据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数量和时间为坐标轴做曲线,从而掌握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情况(2)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是一种常用的细胞计数法,这种方法可以直接测定样品中全部的细胞数目,所以一般用于单细胞微生物数量的测定,由于血球计数板上的计数室盖上盖玻片后的容积是一定的,所以可根据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细胞数目来计算单位体积的细胞的总数目【解答】解:(1)本实验没有另设对照实验,原因是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该实验需要重复实验,原因是避免实验偶然性带来的误差(2)在吸取培养液计数前,要轻轻震荡几次试管,使酵母菌分布均匀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稀释含有酵母
90、菌的培养液(3)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稀释后的培养液滴于其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培养液用滤纸(吸水纸)吸去,制作好临时装片已知血球计数板的大方格为1mm1mm,若盖玻片下经稀释10倍的培养液厚度为0.1mm,计数时一个小方格观察值为5,则10mL培养液中酵母菌的总数=一个小方格观察值1个小方格容积稀释倍数溶液体积=5(1mm1mm0.1mm400103)1010=2109个故答案为:(1)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 需要 避免实验偶然性带来的误差(或其他合理答案)(2)使酵母菌分布均匀 稀释含有酵母菌的培养液(3)盖玻片 不被 2109【点评】本题难度适中,属于考纲中理解、应
91、用层次的考查,考生在解答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单一变量的理念分析实验表格,酵母菌数量的计算是考生的难点,在计算过程中要善于利用公式,平时练习过程中应加强此方面的训练31图为某同学“饥寒交迫”时体内的一些生理变化过程示意图(AD为器官或细胞,为激素)请据图回答:(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产生冷觉的A是大脑皮层(2)激素的主要靶器官(细胞)是肝脏细胞,与其在血糖调节方面相互拮抗的激素是胰岛素(3)寒冷环境比炎热环境更容易精力集中,兴奋性更高的主要原因是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提高神经兴奋性,相同饮水量的情况下,冬天的尿液比夏天多的主要原因是汗液分泌较少(4)图中体现反馈调节途径的是B,下丘脑(用图中
92、数字、字母或文字和箭头表示)图中示意体温平衡的维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体温调节、水盐调节与血糖调节【分析】分析图示可知,A为大脑皮层,B为垂体,C为胰岛A细胞,D为胰高血糖素的靶器官或靶细胞,主要为肝脏细胞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为促甲状腺激素,为甲状腺激素,为胰高血糖素【解答】解:(1)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均位于下丘脑各种感觉均是在大脑皮层形成的(2)饥寒交迫时,机体会调节使血糖浓度升高,所以C为胰岛A细胞,为胰高血糖素,D为胰高血糖素的靶器官或靶细胞,主要为肝脏细胞与胰高血糖素在调节血
93、糖方面相互拮抗的为胰岛素(3)寒冷环境中,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比炎热时多,而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故寒冷环境比炎热环境更容易精力集中人体的摄水量和排水量处于动态平衡中相同饮水的情况下,冬天几乎不排汗,基本依靠排尿来排水,故冬天的尿液比夏天多(4)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反馈调节,有正反馈和负反馈调节题中体现负反馈调节途径的是B、下丘脑;B、甲状腺为负反馈调节图中示意体温平衡的维持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故答案为:(1)下丘脑 大脑皮层 (2)肝脏细胞 胰岛素(3)甲状腺激素含量较高,提高神经兴奋性 汗液分泌较少(4)B,下丘脑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体温调节、
94、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作出准确的判断,难度321960年,生态学家选择某个荒地对一个由植物、田鼠和鼬组成的食物链进行了能量流动分析,该荒地没有封闭,具体数值见表格内容,请分析表格数据回答下列问题:食物链环节未被取食被取食后未消化GPNPR能量输入植物20610930910624810921110936109田鼠50106111067361062510671110656105鼬2331055105227105注:GP为总同化量,NP为净同化量,R为呼吸消耗量,GP=NP+R,单位:J/hm2a(1)鼬在
95、食物链中属于第三营养级,植物固定的能量中有1109 J/hm2a流出该荒地(2)表格中能量输入56105 J/hm2a来源于其它生态系统(填“该荒地”或“其它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3.14%(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体现出能量在该食物链中传递的特点是逐渐递减,(3)田鼠和鼬净初级生产量只占总初级生产量较少部分的原因是呼吸消耗的能量多,在该荒地生态系统中,鼬的数量很少的原因是能量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未被利用的能量和通过呼吸以热的形式散失的能量很多(4)发情期雄、雌鼬活动频繁,食量减少,时常呼叫据此推断,雌、雄鼬通过物理信息,促进交配繁殖鼬的臭腺发达,遇到敌害时能从臭腺中迸
96、射出一股臭不可忍的分泌物说明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考点】生态系统的功能【专题】表格数据类简答题;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分析】据表分析:表中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即植物田鼠鼬各营养级的同化能=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即GP=NP+R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解答】解:(1)据表分析,)表中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即植物田鼠鼬,鼬属于第三营养级生物植物固定的能量中有248109(248109+36109)=1109J/hm2a流出该荒地(2)表格中能量输入56105 J/hm2a来
97、源于其它生态系统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为233105(736106+56105 )100%=3.14%能量在该食物链中传递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3)由于呼吸消耗的能量多,所以田鼠和鼬净初级生产量只占总初级生产量较少在该荒地生态系统中,能量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未被利用的能量和通过呼吸以热的形式散失的能量很多,所以鼬的数量很少(4)雌、雄鼬通过呼叫传递的是物流信息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故答案为:(1)第三 1109(2)其它生态系统 3.14% 逐渐递减 (3)呼吸消耗的能量多 能量沿食物链传递过程中,未被利用的能量和通过呼吸以热的形式散失的能量很
98、多 (4)物理 调节种间关系【点评】本题结合表格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意在强化学生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成功者的理解与运用,题目难度中等33植物基因工程可以利用农杆菌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农杆菌对植物受体识别的基础是细菌的趋化性,下图是根癌细胞农杆菌侵染植物细胞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问题:(1)受伤植物组织产生的一些糖类、氨基酸类、酚类物质作为信号(信息)分子分子,能够被农杆菌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受体蛋白)识别(2)图中过程表示Vir区基因表达过程,基因的表达通常需要相关物质的诱导,请推测过程表示活化的蛋白诱导Vir区基因表达(3)据图所示,目的基因可以整合到Ti质粒的TDNA区域片段中,成
99、熟T复合体是单链(填“单”或“双”)DNA片断(4)若农杆菌细胞中含有目的基因,图示过程属于基因工程的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转化受体细胞)步骤Ti质粒作为运载体,还必须具备的元件有限制性酶切位点、标志基因、复制原点等(答两点)(5)据图所示,Vir区基因表达产物参与切割TDNA、形成成熟T复合体、形成通道复合体等(答两点)【考点】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专题】图文信息类简答题;基因工程【分析】1、过程表示Vir区基因表达产生蛋白质,一部分蛋白质经过活化后,反过来再诱导Vir区基因表达,即过程;一部分蛋白质催化TDNA形成成熟T复合体;一部分蛋白质参与形成通道复合体;另一部分蛋白质切割TDNA2
100、、受伤植物组织产生的一些糖类、氨基酸类、酚类物质,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由于农杆菌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到受体细胞中,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根据农杆菌的这种特点,如果将目的基因插入到Ti质粒的TDNA上,通过农杆菌的转化作用,就可以使目的基因进入植物细胞,并将其插入到植物细胞中染色体的DNA上,是目的基因的遗传特性得以稳定维持和表达【解答】解:(1)受伤植物组织产生的一些糖类、氨基酸类、酚类物质,这些物质可作为信息分子,被农杆菌细胞膜表面的受体(受体蛋白)识别,从而吸引农杆菌移向这些细胞(2)图中过程表示Vir区基因表达产生蛋白质,一部分蛋白质经过活化后,反过来再诱导Vir区基
101、因表达,即过程(3)由于农杆菌的Ti质粒上的TDNA可转移到受体细胞中,并整合到受体细胞染色体的DNA上据图所示,目的基因可以整合到Ti质粒的TDNA区域片段中TDNA被Vir区基因表达产生部分蛋白质催化形成成熟T复合体,由图可分析,成熟T复合体是单链DNA片断(4)若农杆菌细胞中含有目的基因,图示过程属于基因工程的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转化受体细胞)步骤Ti质粒作为运载体,载体具备的条件:能在受体细胞中复制并稳定保存具有一至多个限制酶切点,供外源DNA片段插入具有标记基因,供重组DNA的鉴定和选择(5)图中过程表示Vir区基因表达产生蛋白质,一部分蛋白质经过活化后,反过来再诱导Vir区基因表达,即过程;一部分蛋白质催化TDNA形成成熟T复合体;一部分蛋白质参与形成通道复合体;另一部分蛋白质切割TDNA故答案为:(1)信号(信息)分子 受体(受体蛋白)(2)活化的蛋白诱导Vir区基因表达 (3)TDNA区域 单(4)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转化受体细胞) 限制性酶切位点、标志基因、复制原点等(5)切割TDNA、形成成熟T复合体、形成通道复合体等【点评】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