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半卷练9古代诗歌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限时:30分钟满分:27分一、古代诗歌阅读(18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鲁东门观刈蒲李白鲁国寒事早,初霜刈渚蒲。挥镰若转月,拂水生连珠。此草最可珍,何必贵龙须,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注龙须:龙须草,茎可织席等,多为帝王豪贵之家所用。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寒事”“初霜”点明深秋的时令特点,交代了“刈渚蒲”农事活动的背景。B“挥镰”“拂水”两句用比喻描写劳动场景,富有诗意,意在表现劳动之美。C七、八两句写农人织蒲作席,享受劳作之后清夜的欢娱,侧面表现蒲草珍贵。D本诗前面部分叙写场景,后面部分托物言志
2、,脉络清晰,情感抒发含蓄委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C项,“七、八两句写农人织蒲作席,享受劳作之后清夜的欢娱”错误,从诗中来看,“织作玉床席,欣承清夜娱”是写席子可以给人带来享受,而非写农人“享受劳作之后清夜的欢娱”。2诗人为什么说“此草最可珍”?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编织的席子实用舒适,不比龙须草编织的席子差;具有不染尘的特点;借物喻人,表达对才高品洁之人的赞美。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诗歌的内容,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要求考生分析为什么“此草最可珍”,“此草”是指“蒲草”。“何必贵龙须”“织作玉床席,欣承
3、清夜娱”,意思是“何必看重那龙须草”“织成草席铺上玉床,清静的夜晚躺在上面多么欢娱”,这是说“蒲草”的实用价值,可以用“蒲草”织作玉床席;“罗衣能再拂,不畏素尘芜”,意思是“蒲席光滑平贴,罗衣能够反复拂扫,不必担心会聚积尘土”,这是说“蒲草”的品性,“不畏”“素尘”更凸显得蒲草的高洁纯净;结合全诗来看,诗中所写的“蒲草”又喻指有才能又品性高洁之人。因此诗人说“此草最可珍”。考生围绕这些方面分析作答即可。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34题。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杜甫江浦雷声喧昨夜,春城雨色动微寒。黄鹂并坐交愁湿,白鹭群飞太剧干。晚节渐于诗律细,谁家数去酒杯宽。惟君最爱清狂客,百遍相看意未阑。注杜甫晚年辗转
4、漂泊,生活困苦。路十九曹长常邀请诗人饮酒赋诗。曹长,唐人称尚书丞郎、郎中。剧:喜欢,高兴。3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诗题中“遣闷”点明诗人写诗是为了排遣内心郁闷,“戏呈”则表明二人志趣相投、友谊深厚。B首句中“喧”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了雷声隆隆、阴雨催寒的景象,洋溢着诗人的喜悦之情。C颔联两句对比鲜明,黄鹂因雨后太湿发愁,而白鹭则为之欢欣群飞,诗人的心境也随之变化。D颈联上句表现诗人的自信,下句情感转折,穷困潦倒,诗作也难有知音,蕴含着诗人的心酸与自嘲。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能力。B项,“洋溢着诗人的喜悦之情”分析不当,这里喧雷、寒雨的叠加描写烘托出诗人难以排遣的
5、郁闷。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答:_答案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晚年穷困,居无定所,路十九常邀诗人饮酒赋诗,杜甫内心非常感激。对自己诗作为人赏识的欣慰之情。诗人难遇知音,虽内心自信却心酸于无人理会,路十九欣赏自己,诗人略感欣慰。自哀之意。“惟君”一词流露出知音太少的无奈与内心悲哀。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最后一句“惟君最爱清狂客,百遍相看意未阑”,和诗标题“遣闷戏呈”对应。对于路十九欣赏自己,诗人是很感激的。“惟君”表达自己的诗作为人赏识的欣慰,诗人晚年穷困潦倒,诗作也难有知音,路十九赏识自己,倍感欣慰;也有自哀之意,诗作知音少,没有多少人欣赏诗人。二
6、、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那么,它的特色究竟“特”在哪里?我们究竟应该如何认识其思想文化本源?客观地说,世界上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共同体、世界主义的政治思想,例如西方基督教世界秩序及西方永久和平论、印度思想中的“不害”、伊斯兰世界“天下一家”、中国古代的“天下大同”等观念。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其中,历史上不少共同体思想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它们所强调构建的共同体是以一个假想或现实的敌人为目标的,这种思想很容易导
7、致世界陷入对抗之中。事实上,直到今天,这种思想还在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值得我们去辨别和防范。我们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思想文化本源来自传统和现代两部分。所谓传统,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在当时地理所及的范围内,形成了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套思想和做法在今天需要创造性转化。所谓现代,“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还需要从马克思主义中寻找本源。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关于世界不平等、剥削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根源、改造的论述等,都是我们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本源。同时,这些思想也
8、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从学理上区别于既往及现在流行的一些共同体理论如各种带有宗教色彩的联盟、大西洋共同体、“民主”价值观联盟等的重要依据。以往绝大多数国际秩序思想和实践,要么服务于强者,要么用来结成一个国家联盟以反对另一个国家联盟,要么是一种宗教秩序的外在表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思想中蕴含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它们的区别在于,其并不是从排他性国家联盟的角度来狭隘地理解共同体,而是从世界范围不平等经济秩序的变革、大多数人实现自身解放从而结成联盟的高度来理解共同体。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今天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
9、,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这个概念将随着全球人、财、物、智互联互通的发展,拥有越来越大的世界基础,具有较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我们说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意味着当今世界就是一片祥和了。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一定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的。当前,国际关系中的矛盾、阻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因素仍然广泛存在。维护和平的综合力量与进行战争的力量之间的对比,大多数国家及其人民要求发展的愿望与国际经济秩序不平等现实之间的矛盾,等等,这些对抗的矛盾因素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进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和难题。“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反映了一个开放进取的中国,将自身命运和前途同
10、世界命运和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种自我定位。中国倡导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也是在呼吁世界团结起来,共同克服当前面临的困难。(选自“中国社会科学网”,有删节)5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还要解决不同文明之间如何共生共处的问题。B直到今天,以一个敌人为目标构建共同体的思想还在影响着大国间的外交政策,这值得辨别和警惕。C马克思主义中包含着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资源,这些资源在关于世界不平等和国际主义的论述中。D作为一个开放的概念,“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排斥其他文明,不同的思想文化都可以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理解的位置。答案D解析
1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项,“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说法错误,原文第二段表述为“总的来说,早期这些共同体观念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不能推断出“人类命运共同体要解决华夏文明内部秩序问题”。B项,“以一个敌人为目标构建共同体的思想还在影响着大国间的外交政策”说法扩大了范围,原文第二段中是“影响着个别大国的外交政策”。C项,“这些资源在关于世界不平等和国际主义的论述中”理解错误,原文第三段中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共同体和人类解放的思想中,包含着国际主义以及很多人类命运与共的资源”。6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便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
12、特色大国外交思想的重要内容,自然地引出了下文对其特色和思想文化本源的分析。B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反复提到其他的共同体观念和国际秩序思想,目的是通过对比突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优越性,令人更易理解和接受。C本文重在论述“人类命运共同体”拥有强大的世界基础、广泛的心理认同和感召力量,并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D文末强调当今世界充满矛盾和冲突,意在表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需要克服很多困难,任重而道远。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C项,“顺势提出了实现这一理念的基本途径”说法属于无中生有,原文没有相关表述。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3、()A主要文明地区的政治文化中都有命运与共的政治思想,但它们解决的只是内部秩序问题,且有些还受到二元对立世界观的局限。B中国古代有丰富的中外秩序资源,有一套处理中外关系的思想和实践做法,这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传统的思想文化本源。C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这一理想终将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逐步实现。D今天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并不否定其他文明中关于人类合作的合理的思想资源,但具有新意义。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世界负责任的大国的共同目标”的说法于文无据,“全世界”“共同目标”在文中无从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