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温馨提示:本套题共5小题,分值100分,做题时间为45分钟,请您把握好时间,认真做答。12015大连一模材料一1912年12月中旬,中国举行了有史以来的首次国会选举。获得登记的选民共有近4300万人,占人口总数的1/10左右,这一比例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早期议会选举相比也不算低。当然,除少数知识分子和热衷政治的人外,许多选民连如何运用选举权都一无所知,其政治参与意识也较低。因此,实际参选人数并不是很多。此次选举首次出现了政党竞选国会席位的现象。选举结果,宋教仁改组的国民党在参众两院中均占了绝对优势。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遭枪击,22日不治身亡。宋教仁一案曝光,引起舆论大哗,各界攻击矛头直指
2、袁世凯。1912年至1916年6月的袁世凯统治时期,各派为争夺内阁展开了激烈争斗,先后竟有八届内阁走马灯似的更替,成为民国初政治史上的一道奇特景观。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材料二1913年10月6日,国会两院在所谓公民团(实为袁手下伪装的士兵警察及便衣特务)的叫喊声中,举行总统选举。这些人包围了国会,叫嚷“今日非将公民所属望的总统选出,不许选举人出会场一步”。但即使在这种恐吓之下,袁在前两次投票中仍未能获得足够当选的票数,而只是在第三轮投票中才得以获得多数选票。10月10日,袁正式就任大总统,临时政府也变成正式的政府。摘编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
3、学知识,概括这一时期中国在政治民主化方面的表现。(12分)(2)根据上述材料,对民国初年政治转型的艰难性加以说明。(8分)答案(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和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举行了首次国会选举;政党政治开始出现。(2)国民政治素质和政治参与意识都较低;宋教仁被暗杀,宪政遭破坏;内阁更换太过频繁;总统选举程序不公正。22015武汉调研材料国与国之并立而有交际,人与人之相处而有要约,法政所由立也,中国惟不讲此学,故外之不能与国争存,内之不能使吾民得所。夫政法者,定国之本也。故今日之计,莫急于改宪法。必尽取其国律、民律、商律、刑律等书而广译之。摘编自
4、梁启超变法通议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共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防止一切流弊,便要采取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连成一个很好的完璧,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摘编自孙中山全集(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比较梁启超和孙中山法治思想的异同。(13分)(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的五权分立思想在当时能否贯彻实施,并加以简要说明。(7分)答案(1)相同:认为宪法是国之根本;把西方政治学说与中国传统政治智慧结合起来;主张法治,反对封建专制。不同:梁启超更重视建立相对完善的
5、法律体系,孙中山更重视权力的协调;梁启超以法律形式确立并维护君主立宪,孙中山以法律形式确立并维护民主共和。(2)不能。孙中山过分重视五权之间的协调配合,忽视了它们之间的制约,且把五权归于总统的领导之下;当时的中国不具备实施分权制衡的条件。(如果考生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等具体的历史现象进行说明,可酌情给分)3材料延安道路的核心是完善群众路线和在农村加强革命的民族主义,这成为毛泽东思想的两大支柱。根据他的群众路线方法,毛泽东热忱地关注农民的需要,开展土地改革和减租减息,促使农民全面地参与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组织。确实,陕西和边区的贫瘠刺激而非阻碍了“农民激进主义”的诞生,而抗日战争则给予了
6、革命的民族主义以新的动力。为了动员起缺乏经验的农民阶层,毛泽东在乡级以下创立了贫农团和农会,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分地运动。农民直接参加针对农村贫穷和压迫等地方问题的群众性社会政治动员,不仅加强了阶级意识,也迫使他们驱走传统的怯懦心理。此外,19371941年所有16岁及以上的农民,都通过不记名投票的平等直接普选机制,加入了政治活动的潮流。他还阐述了“三三制”。该项制度将参加边区政府和参议会的中共党员限制到1/3,将其余2/3席位让给左派进步分子、中间分子及其他人士。统一战线政策赋予边区一种民主的色彩。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述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
7、延安道路的主要内容。(10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延安道路的历史意义。(10分)答案(1)走群众路线:发动农民开展土地改革和减租减息,促使农民积极参与根据地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组织。加强革命的民族主义:创立了贫农团和农会,鼓励农民参加分地运动;让农民通过平等直接普选机制参加政治活动;建立“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2)调动了农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成为抗日战争的新动力;加强了农民的阶级意识,使农民克服了传统的怯懦心理,积极参与民主运动;延安的民主政治制度,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解析第(1)问,按照材料所提供的信息可以从群众
8、路线和加强革命的民族主义两方面来概括。第(2)问,从调动农民参加抗战的积极性、为新中国建立人民民主政权提供历史经验等角度分析。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2年初,孙中山与女革命家林宗素会面时说“将来必予女子以完全参政权,惟女子须急求法政学知识,了解平等自由之真理”,孙中山认为“天赋人权男女本非悬殊”,并表彰参加女子北伐队或红十字会活动的女性,相信“女子将来之有参政权盖所必至”。章炳麟等人组织的中华民国联合会上书孙中山,明确反对女性参政:“又如女子参政之说,果合社会良习惯否?虽未敢知,取舍之宜,必应待于众论。”他们批评孙中山接受一个女子的要求,承认女性参政权的言论是轻率之举。对此,林宗
9、素发表女子参政同志会会员林宗素宣言,提出抗议,指出要求参政权的不只自己一个人,女性同胞都要求拥有参政权。摘编自中国“女权”概念的变迁材料二1918年,美国人卡特说:她不知道选举权是什么,是权利?是义务?是特权?但是,“不管它是什么,反正妇女们要它”。无论以什么理由要求来的妇女选举权,它都将带来最有利的回应,那就是对社会有益。一旦妇女获得选举权,它将增强妇女承担政府职能的兴趣和领悟能力;妇女通过对公民权概念的亲身体验,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从而成为一个更完美的母亲;妇女获得与丈夫平等的地位,打破夫妻之间一方卑躬屈膝、另一方残暴专横的不公正关系,从而更有利于妇女成为一个好妻子。摘编自再探二十世纪初美
10、国女权运动迅猛发展的原因(1)根据材料一,概述孙中山、林宗素和章炳麟争论的焦点以及各自的理由。(10分)(2)根据上述材料,比较孙中山和卡特所持观点的异同。(10分)答案(1)焦点:女子参政权问题。孙中山、林宗素的理由:天赋人权;女性在辛亥革命中的作用;女性的觉醒。(任答两点即可)章炳麟的理由:社会习惯的不认同。(2)相同:都认为女性应获得与男性平等的政治权利。不同:孙中山强调政治权利是自然权利;卡特强调女性选举权的社会功效。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孙中山“五权宪法”的表现形式是五权分立,即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五权分立”。“五权宪法”是以“人民有权,政府有能”的权能
11、分开说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从权能分开说的内涵看,是把国家的大权一分为二。一个是“政权”,一个是“治权”。“政权”即为“权”,是管理政府的力量,这个“权”由人民来掌握;“治权”即为“能”,是政府自身的力量,这个“能”应当是由有能的人组成的政府掌握。孙中山认为,只有这样将“权与能”分开,才可以做到“人民有权,政府有能”。又根椐革命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国措施,保证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分阶段、按步骤进行。材料二民(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
12、制定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材料三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这五年时间里,人民民主政权在全国各地普遍建立并得到巩固。从1949年起国家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工作,到1952年我国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五权宪法”的思想特点及性质。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定1954年宪法的有利条件及历史作用。(10分)答案(1)思想特点:国家大权分为五种形式;权能分开;分阶段完成。性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特点:经济立法涉及领域较为广泛;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求;将西方有关法规与本国实际相结合。(2)有利条件: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民主专政的建设,为人民行使制宪权提供坚实的政治和法律基础;我国经济恢复,国营经济迅速发展并处于国民经济的领导地位;制定共同纲领为制宪积累了经验。历史作用:保障了社会主义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