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肃省兰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历史下学期4月月考试题说明:本试卷分第卷(单项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交卷时只交答题卡。第卷(单项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道题2分,共50分)1.郡县制与周代以来“分土建邦”的分封制相比较,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A 中央间接管理地方的形式B 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C 中央松散管理地方的形式D 中央派出机构管理地方的形式2.自文、景以后,汉代土地“买卖由己”成交后,要订立“契约”,注明买卖时间、土地方位、亩数、地价、双方姓名及中间人签字等。这现象说明汉代()A 土地产权私有已合法
2、化B 国家严格控制土地买卖C 农民失地现象非常严重D 小生产者利益得到保护3.春秋以前,各君王的外戚都来自一些拥有政治实力的诸侯国。自从秦统一以后,特别是在汉代以后,皇帝的外戚便从其臣民中遴选了。据此推知,汉代的外戚()A 始终把持着中央政权B 与三公九卿平起平坐C 擅权根源是皇权专制D 决定历任皇位的更替4.“按照以政治权力、经济财富和文化名望这三种主要社会资源的分配作为划分社会形态的标准,尤其是权力分配的标准,魏晋南北朝的社会还是应被称之为世袭社会,即一种和从西周到春秋的世袭社会既属于同一个类型,但又有许多区别的世袭社会。从秦汉至晚清两千多年的社会发展趋势看,最终是走向了一个选举社会。”材
3、料的依据应该是()A 汉朝的察举制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B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C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三省六部制D 汉朝的察举制和隋唐的科举制5.唐玄宗天宝年间,租庸调为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其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2/3多。代宗大历年间,国家财政收入的重点则开始转向田亩税。赋税征收重点转移是由于当时()A 小农经济的发展壮大B 国家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C 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D 国家无法直接控制土地和人民6.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每一政令的下达,都经由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这说
4、明政事堂的设立( )A 缓解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B 扩大了三省长官的权力C 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D 旨终结三省六部制度7.梁启超指出:“科举制构成帝制中国的内在结构性动力,它沟通了官民阶层。数世白身者,一登龙虎榜,就可能出将入相;而官宦子弟,不解经书,无缘科场,则可能沦为平民。”这说明科举制的意义在于( )A 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B 打击了门阀世族集团C 形成了社会向学风气D 提高了官员文化素养8.两宋时期江浙地区是全国粮食倚重之地,而到明清时期江浙不少地区粮食已不能自给,需从湖广一带输入,但“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的谚语十分流行。这种变化说明江浙地区()A 商品经济取代自然经济B 农产品
5、商品化加速C 生产方式发生质的变化D 经济结构出现转型9.有学者谈到“坊巷的开放,坊市的混一,展现了宋代城市管理以经济生活为主旋律的开放的特点,显示了宋朝的城市管理不再如唐代那样以政治管理和治安管理为最重要目的”。材料表明宋朝()A 商品经济的发展B 城市功能的变化C 统治者重视商业D 城市比唐朝稳定10.据史料记载,自明成祖后,皇子被封为藩王后必须离开京城,“不临民,不治事”,非奉诏不得进京;清代诸皇子则酌封亲王,可留驻京师,“内襄政本,外领师干”,形成皇帝在宗室亲王直接簇拥下共同运作官僚体系管理国家的局面。明清这两种分封( )A 背景相同B 对象不同C 目的相同D 内容相同11.明末传教士
6、利玛窦等人学汉语、穿儒服、敬祖先,宣扬“耶儒合流论”,以致传教士“出入宫廷,颇形利便,与太监等往来,常乘机言圣教道理”。由此可见,西方传教士在华势力得以发展主要是因为()A 获得社会上层的大力支持B 天主教与儒学宗旨一致C 传教士尊重中国文化习俗D 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增多12.明代汤显祖在牡丹亭题词中说:“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材料体现作者的思想内涵是()A 主张精神自由与个性解放B 否定传统思想的主流地位C 批判存天理灭人欲D 提倡经世致用思想13.“我是伟大的征服者,我的功绩照耀万里。即使人们忘记我的功绩
7、的时候,人们看到亚历山大城,就会自然而然想起它英明的缔造者。”文中的“我”曾通过东征开启了东西方文化大规模交融的新时代,由此说明()A暴力冲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文明的传播与发展B和平往来促进了文明的交融C地区冲突导致了文明的衰落D人类文明发展的动力来自于战争14.公元89世纪,许多哈里发(伊斯兰宗教领袖的称谓)派遣使者到希腊去搜集各种书籍,特别是数学和医学方面的书籍。10世纪时,阿拉伯统治者曾派人到埃及和两河流域购买古籍或其手抄本。这些做法()A体现了阿拉伯帝国扩张的本性B开始搭建东西文明交流的桥梁C推动了阿拉伯帝国文化的勃兴D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15.汉谟拉比法典前言内容:“要让正义之光照
8、耀大地,消灭一切罪与恶,使强者不能压迫弱者。”这表明了该法典()A公开确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位B延续综合了原各城邦的立法C彰显了现代法律的人道主义和平等精神D形式上标榜公正公平和人人平等16.波斯帝国在地方实行()A分封制B郡县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17.“一个等级的成员一生都不改变他们不允许和另外等级的姑娘联姻,也不允许和另外等级的人交友。”这段文字描述的是()A封建制度B种姓制度C门阀制度D奴隶制度18.在古希腊文中,“民主政治”(demokrafia)一词由“人民”(demos)和“统治”(kratos)复合而成。这说明,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强调()A公民的广泛参与和直接管理B公民的私有
9、财产神圣不可侵犯C民事案件均由陪审法庭判决D全体居民均享有民主权利19.在创造美洲古代文化方面,他们处于最前列地位。他们培植了玉米和西红柿等农作物。公元前后,他们居住的地区出现了城市,以后的七八百年间,一共建立了100多个城市。该文明是()A阿兹特克文明B玛雅文明C印加文明D安第斯文明20.武士和武士集团是日本封建社会时期特有的社会阶层。确切地说,武士是()A天皇建立保护国家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军队B地方政府建立起来的保护自身利益的武装力量C地方豪强以血缘关系和主从制建立起来的军事集团D幕府统治集团培养效忠国家的忠实奴仆21.在中世纪的西欧社会中,虽然有一些持帝制立场的思想家认为“王在法上”,但是
10、却很少有国王公开发表“王在法上”的言论。即使出现一些集中了强大王权的国王,也没有产生“王在法上”的结果,其最主要原因是当时各国()A存在强大的贵族势力和教会势力B形成了系统的分权制衡理论C集中而强大的王权尚未出现D没有法律意识和成文法律指导22.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这句话表明()A罗马法可以消除罗马社会矛盾B罗马法是皇帝制定政策的唯一依据C法律是治国的重要手段之一D罗马法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23.有学者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传统的地区自治便开始让位于全球统一。各个种族不再互相隔绝
11、,因为成千上万的人自愿或不自愿地移居到新的大陆。”该论断表达的主旨是()A新的大陆对人们充满诱惑B世界逐渐走向政治经济一体化C世界隔绝状态完全被打破D新航路的开辟使各地联系加强24.16世纪末,一个荷兰船队经过北极圈,在零下四十度的严寒中船员死伤过半,但他们丝毫未动别人托运的货物,而其中就有能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半个世纪后,荷兰使团到达北京,遇到觐见皇帝须三拜九叩的麻烦,“几乎没有一位欧洲国家外交官愿意接受这种苛刻的天朝规矩。但是荷兰人却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荷兰人执着与变通的巨大差异折射出其()A殖民扩张的野心B商业立国的理念C荷兰人文化素养高D殖民争霸战争的需要25.梁启超在谈到哥伦布
12、发现新大陆时发出这样的感慨:哥伦布之后,有无数哥伦布;郑和下西洋之后,竟无第二个郑和。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西方的航海技术远比中国先进B明朝的国力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C中国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特性决定的D中国人热爱和平,西方人热衷于海外殖民第卷(非选择题)二、材料解析题(共2小题,共50分)26.汉武帝时期,中国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局面得到巩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帝国的版图空前扩大,拥有84个郡和18个诸侯国皇帝无与伦比的地位在很多制度和规范中得以体现汉朝延续了秦的很多做法。然而,汉朝之所以能够国祚长久,得益于它善于通过摸索或者以渐进的方式变通秦的举措,而且经常颇不情愿地
13、采用一些新的控制手段。摘自美陆威仪:早期中华帝国:秦与汉材料二(汉武帝)继位之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又于第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启用好儒术的田蚡为相。田蚡把博士中不治儒学的人一律开除,招聘数百名儒生补充进来到了西汉末期,超过三万名儒生进入皇家学术机构。改编自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1)指出材料一中汉朝延续秦朝的两项政治制度。为了巩固空前扩大的疆域,汉武帝在监察制度方面采取了什么新举措?(7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提升儒学地位的措施,并简述这些措施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局面的影响。(18分)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财神信仰形成较迟。主要在民间流行。明朝
14、,从吴中(今江苏扬州)一带开始,形成了每年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习俗。不同的地区崇拜的对象不同,导致担任财神爷的角色纷杂,最普遍崇拜的是“正财神”赵公明和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另有“文财神”比干和范蠡,关公被人们尊为武财神,“准财神”是刘海蟾,港澳台地区祭祀财帛星君李诡祖。还有的地区把“太白金星”等供奉为财神。这些财神都是公平、正直、忠义之士,自然不会保佑人们去发不义之财。摘编自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材料二15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社会上层需要用黄金来增加收入,购买更多
15、的奢侈品。但当时的西欧黄金严重缺乏。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流传后,欧洲人一直把东方,包括中国,看成是黄金遍地的“人间天堂”,欧洲有很多人沉迷于“寻金热”之中,上自国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摘编自孙梅关于新航路开辟经济原因的困惑(1) 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和欧洲“寻金热”的特点。(8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和欧洲“寻金热”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差异,并从中国社会的角度出发,分析这种差异出现的原因。(17分)参考答案1-5:BACBD 6-10:CADBC 11-15:CAACD 16-20:DBABC 2
16、1-25:ACDBC26.【答案】(1)制度:郡县制和皇帝制。(4分)举措: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以监察地方政治。(3分)(2)措施: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6分)影响: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实现了思想上的“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中国“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局面得到巩固。(12分)27.【答案】(1)特点:中国:主要流行于民间;崇拜对象多样化(存在地区差异);崇尚公平、正直、忠义(体现传统价值观念或受儒家思想影响大)。(4分)欧洲:参与阶层具有广泛性;寻金具有外向性。(4分)(2)差异:中国“财神崇拜”:冲击了传统贱商观念,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没有推动社会转型。欧洲“寻金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推动社会转型。(8分)原因:中国:封建专制集权空前强化,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