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乡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必修 3 第一至六单元。第卷 (选择题 共 48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春秋战国时期,某一学派认为宇宙和万物是遵循着反的规律来运动变化的,反有两层意思一是相反相成,二是循环反复。这个学派最有可能是A. 儒家B. 法家C.道家 D.墨家2.下图所示为 1957年考古学家在河南邓州某南朝葛葬遗址中出土的老莱子娱亲
2、画像砖,老莱子娱亲是从汉代开始流行的一个孝道故事。这类孝道故事画像砖在考古发掘出的南北朝墓葬中较为多见。南北朝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儒学居于正统思想地位 B. 道教在民间的广泛传播C. 佛教理论实现了本土化D. 孝亲敬长得到普遍推崇3.北宋中期,关中大儒张载把气作为世界的实体,认为一切存在的东西都是气,整个世界都是由气构成的,理是从属于气的,并非宇宙的本原。张载关于世界的本体论A.为朱熹所继承 B 具有唯物主义倾向 C.奠定心学基础 D.根源于科技的进步 4.大约在公元6世纪末,中国佛教提出了一念三千的命题,强调从自己的一念之中,就足以窥见世间万象,修行重在修心。南宋时期,陆九渊提出了吾
3、心即是宇宙的口号,认为反省内心即可领悟天理。由此可推知A. 佛学理论在南宋时期实现本土化 B心学借鉴佛教理念丰富穷理途径 C. 陆王心学与佛学方法论根本不同 D. 佛教借助儒学理论得以广泛传播5.顾炎武创作日知录共花费了35年时间,他曾把写这部书比作采铜于山。他表示,明末的治学方法就像当时人们买旧钱作废铜来铸钱,铸出的钱不仅粗恶,还把古人的传世之宝毁坏了。这体现了顾炎武A. 重视实地考察 B.反对专制主义C,强调独立思考 D.推崇经世致用6.下面为某学者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范畴篇所绘制的示意图。据示意图可知,亚里士多德 A.认为理念是万物的本原 B. 强调人是城邦的动物C.认为人与神都具有理性 D
4、. 提出众生平等的理念7.下图所示为几件米开朗琪罗早期的雕塑作品,现陈列于佛罗伦萨市圣洛伦佐教堂的新圣器室。在陈列方式上,美第奇家族(佛罗伦萨市首富)的洛伦佐美第奇和朱利亚诺美第奇两人的塑像居于中心位置,而象征时间流逝的四座神像只是陪伴在侧。这些作品可用于印证当时A. 佛罗伦萨是文艺复兴发源地B. 雕塑陈列理念凸显人文精神C. 宗教题材是文艺复兴的主流D. 富豪投资决定艺术发展方向8.17世纪时,英国启蒙思想家霍布斯提出每个人都有天赋的自然权利,但为了防止争斗和战争,就有必要按照人们共同的意志,相互订立契约,成立国家,来保护人民的公共权利。霍布斯的这一观点 A. 彻底否定了君权神授B. 正确解
5、释了国家的起源 C. 蕴含社会契约的思想D. 为推翻君主制提供依据9.1784年,康德在答复这个问题什么是启蒙运动?中描述了当时的德意志社会军官说不许争辩,只许操练!税吏说不许争辩,只许纳税!神甫说不许争辩,只许信仰!只有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说可以争辩,随便争多少,随便争什么,但是要听话!这反映了当时的德意志 A. 言论自由的权利得到尊重B. 君主普遍崇尚开明专制C. 启蒙思想的影响程度有限D. 成为反对天主教会的中心10.某研究团队在研究中国古代数学的特征时得出如下结论我国古代数学一开始便注重实际应用,在实践中得到逐步完善和发展,形成了一套完全独创的方式和方法形数结合,长于计算,逻辑性较差,
6、理论水平偏低,使用算器。这一结论A. 基本上符合中国古代数学的实际B. 夸大了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 C. 忽视了中国古代科技传承的缺陷 D.贬低了中国古代科学的地位11.汉武帝时委任音乐家李延年设立乐府,乐府所采集谱曲的民歌以及由官方聘用的文人所创作的歌诗,被称为乐府诗。乐府诗句式参差不齐,篇幅长短不一,叙事诗占多数。由此可推知,乐府诗从内容和形式上 A. 贴近现实主义风格B. 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意志C.凸显浪漫主义情怀D.讴歌了西汉王朝的强盛12.元朝李寿卿创作的杂剧月明三度临歧柳明朝徐渭四声猿中的玉禅师翠乡一梦和明朝冯梦龙小说集喻世明言中的月明和尚度柳翠都讲述了同一个故事。这类肯定男女的自然欲
7、求,追求人性解放的故事,数百年来被反复记录、改编。其原因是这类故事 A. 寄托了传统文人的济世情怀 B. 得到了统治者的提倡C. 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精神追求 D.包含了因果循环理念13.右图所示为欧阳询的手书兰亭记(拓本,局部,文章取自王羲之兰亭集序)。该作品 A. 堪称行书中的传世佳作 B. 反映了唐代碑刻的兴盛C. 表达了个性解放的追求 D. 体现了欧体楷书的特点14.17世纪初,法国科学家笛卡尔提出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会停下来,也不会偏离原来的方向。17世纪后期,英国科学家牛顿提出的惯性定律中就包含了这一原理。这表明在17世纪A.科学研究
8、实现了全球化 B. 力学研究日益成熟C. 英国科研能力超过法国 D. 惯性理论不断推广15.1796 年,法国科学家拉普拉斯出版了宇宙体系论。后来拿破仑问他为什么在这部著作中没有提到宇宙的创造者上帝?拉普拉斯回答说陛下,我不需要这个假设(上帝创造宇宙)。这表明A.文艺复兴推动近代科学理论的发展 B.宗教改革阻碍了科学家的研究C.上帝创世学说受到近代科学的冲击 D.科技进步使启蒙运动走向高潮16.1882年,法国电工学家马赛尔德普勒在慕尼黑博览会上展示了一条试验输电线路。这条长达57千米的高压线,将由蒸汽机驱动的发电机发出的15002000V直流电输送到与泵相连接的一台电动机上。这一试验 A.
9、标志着蒸汽时代的到来 B. 反映了通信技术的进步C. 运用了量子理论的成果 D. 助推了电气革命的发展17.林则徐到广东禁烟时,曾命人搜集并翻译西方法律资料,侧重翻译国际法当中的有关战争、犯罪、禁运等法律条款,并以此编译出各国律例作为和英国驻华商务总监义律交涉时的法理参考。这表明林则徐在对待西学的态度上 A. 具有一定目的性B. 全盘照搬西方制度 C. 注重系统性研究D. 强调模仿西方技术18.1864年,李鸿章请求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允许中国商人购买或租雇洋船,发展近代航运业。 1872年,李鸿章得到清政府的恩准以官督商办的形式设立轮船招商局。近代航运业的起步反映出洋务派A. 践行了中体西用思想
10、B. 对外国资本的依赖C. 维护了天朝上国威仪 D. 由求富转向自强19.谭嗣同在宣传维新思想时,毫不避讳地谴责专制君主是大盗,号召人们冲破君主和伦常的网罗,同封建束缚彻底决裂。谭嗣同这一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 A.民族危机深重 B. 皇权空前强化 C.民众普遍觉醒 D.革命势20.1906年,孙中山在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中强调,用革命的手段推翻满清政府,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共和国,新政权保障国民皆平等且有参政权。由此可知,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旨在解决A.界定革命对象和选择革命方式的问题B.如何推翻旧政权和创建新政权的问题 C.实现国内和平后如何防治腐败的问题D.资本主义的发展造成两极分化的问题
11、 21.1920年,第7卷第6号新青年劳动节纪念号的扉页上刊登了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手书的劳工神圣4个大字。同年,在蔡元培的支持下,北京大学第一次举行了隆重的五一节纪念活动。蔡元培做出这些举动是因为A. 国民革命取得胜利B. 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中国共产党的成立D.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2.1929年,周恩来对前来汇报红四军工作的同志表示这里头很多新鲜的办法和经验都是在全中国甚至全世界从来没有过的,的确别开生面。照这些办法做,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就很有把握发展壮大。周恩来这一表态从侧面反映出A. 中心城市暴动的道路遭到批判B. 毛泽东对革命道路的创造性探索 C. 中国共产党服从共产国际指挥D
12、. 党对军队绝对领导原则由此确立 23.中共十三大闭幕后,邓小平向外宾介绍我国发展目标时表示我们的路还很长,艰苦奋斗还是要讲,一点都不能疏忽,要勤俭办一切事情,才能实现我们的目标。邓小平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A.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B.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C.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D. 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24.中共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文化事业费年增速超过10%,公共文化服务面向基层,均等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这反映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A. 强调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心B. 是人民群众强烈获得感的源泉 C.揭
13、示了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D. 蕴含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第卷 (非选择题 共 52 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第25题14分,第26题12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共52分。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材料一下墨子的思想是以兼爱为中心而展开的。由兼所发出的爱,乃是平等的无差别之爱。因兼爱,故非攻,故强本,故节用;因强本,故非命;因节用,故薄葬、非乐。而非攻、非命、薄葬、非乐,都需要对情和欲进行限制。墨家的思想直接反映当时平民的利害与意识,可以构成社会正义的基础,但其解决问题的构想也常以他们现实生活的情形作为根据。这便是墨家主张薄葬、非乐、弃周礼而用夏政的原因,
14、也是其只考虑物质生活的一面,而不考虑精神上的要求的原因。摘编自王小荣、张国斌先秦儒、道、墨家思想中的欲望话题材料二宋儒以来的存天理、去人欲之说,主要指的是在政治治理时应去除损人利己的私欲,其目的更主要是将儒家的四端落实在实践层面,并没有完全否认身体与感性的最基本层面的需求。但是这一切的折中倾向与现代化以来提倡身体、感性的解放不可能走向同一个方向。李贷则抛开了宋明儒家的基本之理,直接面对了多数汉学家所论述的晚明以来的充满资本主义萌芽的世界,他们对身体的眷注,对于欲望问题的探讨以及欲望观念的变化,确实表现了儒家思想内部最激进的变革诉求。其重身体和欲望的思考引发了当时的思想地震,进一步推进了儒学在市
15、民生活中的演变及现代化,在今天现代化进程已经横豆到全球化的时代,颇具参考意义。摘编自于闽梅王学左派的欲望观及其现代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墨家欲望观的特点,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宋儒相比,李贽的欲望观有何不同,并简要评价李赞的欲望观。(6分)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一古希腊人习得和巩固宗教信仰最有效、最便利的方式是宗教节日的举行。一年中举行的宗教节日众多,既有祭祀整个城邦神灵的,又有祭拜自己家庭神灵的。孩子从一出生就接触到宗教节日。在古希腊,女子虽然没有和男子一样平等的地位,但是女性也可以参加一些宗教节日。城邦兴起
16、后,城邦保护神成为公民集中祭拜的对象。宗教节日的举行,让儿童很早就开始接触宗教,形成了初步的宗教信仰,并在以后的宗教节日中不断巩围其宗教信仰。在中世纪时期,教会控制着教育和社会的方方面面,神学是中世纪大学最主要的教学内容,主导着中世纪大学的发展。古希腊时期浓厚的宗教崇拜思想也为之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摘编自莫灿灿n古希腊宗教教育缘由、特征及习得方式材料二宗教改革家们创办学校、发展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在于加强宗教信仰,推行宗教改革的思想。新教的宗教教育活动对天主教的宗教权威造成了极大威胁,从而促进了其在宗教教育,方面的改革。无论是新教还是天主教的教育改革,虽然都是出于宗教的目的,
17、但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却起到了普及民众教育的客观作用。普及民众教育促进了教育乃至社会世俗化的进程。马丁路德发动的宗教改革,其本意是为了加强对宗教的虔诚,促进教会的改革,然而,他所倡导的因信称义的宗教主张在客观上却造成了世俗和宗教领域的分离。受到宗教改革的影响,教育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表现形式,在西欧从中世纪向现代的转型时期也表现出了明显的世俗化倾向。摘编自陈沛志、王亚平浅析宗教改革对西欧近代教育世俗化的影响(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希腊人宗教节日的特点,并简析古希腊人宗教崇拜思想的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宗教改革在推动西欧近代教育发展方面的作用。(4分)27.阅
18、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进入信息时代以来,人们尝试从信息传播的角度对人类历史重新进行分期和解读,下表呈现的是其中一种被广泛接受的分期方式。据立刚科技观察第七次信息革命与智能互联网等请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一部分提出你自己的观点(可以是对材料观点的总结、质疑或修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 分)材料一伏尔泰认为,在古代东方文明与近代西方文明的对比中,即使是在辉煌的路易十四时代,西方也黯然失色。那么,昔日先进的东方文明,后来为何被西方文明超越了呢?在伏尔泰看来,这源于这些国家不思进取,不愿意突破旧有的模式。伏尔
19、泰以中国为例,指出一是中国人对祖先留传下来的东西有一种不可思议的崇敬心,认为一切古老的东西都尽善尽美;另一原因在于他们的语言性质,中国人发明了印刷术,却不采用西方的活字和铸字技术,中国人制造了火药,却用来过节。与之形成对照的则是俄国,俄国在彼得大帝的锐意改革下,国力大增,并确立了欧洲强国的地位。摘编自吴星辰、穆祥臣从绝对的信仰到理性的弘扬伏尔泰(风俗论)思想研究材料二中华民国成立之后,袁世凯鼓吹复古思潮,复辟帝制,引起了李大钊、陈独秀、鲁迅、钱玄同、胡适等人的反思,于是,他们奋起批判复古思潮,这也引发了新文化运动。当钱玄同走出国粹主义思潮之后,便由一个复古主义者迅速转变为激烈的反传统主义者。这
20、种转变体现为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全盘否定和对西方文化的全盘接受,对新文化运动的积极参与,也全面地展示了他的这种取向。1918年,钱玄同在新青年发表文章说我对于一切学问事业,固然不保存国粹,也无所谓输入欧化,总之,趋向较合真理地去做。他对国人的呼唤呐喊,就是要国人从蒙昧之中惊醒,再也不要故步自封、妄自尊大了。有读者投书新青年称赞钱玄同先生,我最佩服他,他是说话最有胆子的一个人。摘编自张顿钱玄同领时代风气,从自我否定开始(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伏尔泰和钱玄同对不同时期中国文化的共性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伏尔泰得出这一认识的原因。(8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时期,钱玄
21、同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所引领的时代风气的转变有何意义。(6 分)新乡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参考答案1.C 2.A 3.B 4.B 5.D 6.C 7.B 8.C 9.C 10.A 11.A 12.C 13.D 14.B 15.C 16.D 17.A 18.A 19.A 20.B 21.D 22.B 23.D 24.D25.(1)特点以兼爱为理论出发点;否定凌驾于他人之上的欲求;主张严格限制个人欲望;重视物质生活,轻视精神诉求。(4 分,答出两点即可)原因战国时期,社会动荡;封建经济发展,社会阶级关系出现新变化,平民阶层兴起;墨家思想体现平民的利益。(4 分,答出两点即可)
22、(2)不同李贷强调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将满足欲望、张扬个性上升到理的高度。(2分,答出一点即可)评价李贽的欲望观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潮流,对推动儒学的革新和市民社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李贵的思想在当时未形成广泛的社会思潮,对中国社会转型影响有限。(4 分)26.(1)特点次数较多;参与主体广泛,但存在一定的男女不平等;不同城邦祭祀不同的保护神。(2分,答出两点即可)影响有利于塑造城邦认同和公民精神;孕育了人文主义思想;对欧洲中世纪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6分)(2)作用传播了宗教改革(新教)的思想,迫使天主教会进行教育改革;促进了教育向民众普及;客观上推动了教育逐渐脱离宗教的控制,使教育走向世
23、俗化。4 分,答出两点即可) 27.示例观点第二、三次信息革命助推中华文明的发展进步。(2 分)论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早在3000 多年前的商代,中国就已经拥有了相对成熟和完备的文字体系甲骨文,这不仅证明了中国有着悠久的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也使中华文明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公元2世纪初,蔡伦改进造纸术推动了造纸术的普及,加速了中华文明的发展。此后,中国先后发明了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大大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和普及程度,使中国在唐宋时期进入到古代文明的高峰期。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由中国向其他文明传播,促进了不同文明的相互交融,相互借鉴。(8分)总之,第二、三次信息革命都推动了中华文明的
24、发展进步,也促进了其他古代文明的交融和进步。(2分)(示例仅作参考,不作为评卷的唯一标准答案)提示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一个观点进行论证或反驳,也可以运用唯物史观等宏观视角,从总体上肯定或反驳材料的观点,如运用唯物史观,结合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与农业经济的关系,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与19世纪中后期以来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等知识,对材料信息进行整体评价。 28.(1)共性认识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不思进取,故步自封的特点。(2 分)原因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社会经济、思想文化发展迅速;中国在17-18世纪实行闭关镇国政策,逐渐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伏尔泰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认识具有一定局限性。(6分)(2)变化从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到用真理(理性)重新检验和评判中国传统文化。(2分)意义纠正了新文化运动早期情绪化的偏差,有利于思想解放运动走向理性;有利于正确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重塑民族自信心;有利于理性地看待西方文化的优势和局限,将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吸收外来先进文化有机结合。(4 分,答出两点即可)